培养“弹性儿童”——Psy525.cn
目前,中国的教育一大毛病是缺钙,而病因之一就是缺乏教育惩戒,缺乏真正的唤醒。教育惩戒的目的,是培养人“面对挫折不被压垮的能力”,或者说是培养一种“压弹”素质。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的专家视点中,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岳晓东教授介绍道:“压弹”是国际心理学界正兴起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结合应激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一种新的视野来看待个人的应激反应。“压弹”原本是物理学的一个概念,泛指物体接受压力时的反弹,运用到心理学曾有人把它译作“抗逆”或“反弹”。岳博士认为,“压弹”既保持了其原有的物理学含义,又表达了个人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中的反弹能力。从整体上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压弹”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及其它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换句话说,面对生活中的逆境,人既要有耐挫能力,也需要排挫能力。我们提倡对青少年进行“压弹”教育,就是促进其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
我赞成岳博士的分析,但我建议应当特别注意对孩子“压弹”体验的了解和引导。完全可以预知,当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少年面对重大挫折时,其内心是充满了惊涛骇浪的。就像面对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筒,教育者的工作是屏住呼吸,以轻柔而准确的动作,拆除其引信或导火索。自然,这是一项高难度的教育技术,又是一个高风险的挑战,但为了孩子,哪一位父母和教师不需要获得这一能力呢?
当挫折来临的时候,要教孩子坚强、乐观,坦然面对。
关于培养“弹性儿童”,我的建议是:
允许并理解孩子的害怕心理。一般来说,面对困难、挫折,每个人都可能会恐惧、任性、听天由命,以一种消极的态度看待问题。如果孩子是这样的表现,作为父母首先要理解,千万不能过于着急,更加不能加以斥骂。美国二战英雄乔治·巴顿曾经给他的士兵们一个很好的建议:强迫自己“多害怕一分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正视忧虑是克服忧虑的最好办法。事实上,强迫自己正视的过程,就是尝试的过程。
让孩子每天说说开心的事情。每天孩子在学校里可能会有许多事情想和父母分享,父母要重视孩子的这种意愿。可以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听听孩子说说他在学校里的开心事,这样能加深孩子对开心的印象,同时能加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建立亲子间的信任感。
给孩子陈述的机会。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因此,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不必惊惶失措,而应视为成长的良机。事实上,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往往是最容易教育的时候,因为人人都有的向上之心,已经在悄悄地起作用了。关键在于因势利导,促使孩子内心的矛盾向真善美转化。如果这样做了,就能引导其明辨是非及原因,激励其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另外,不要让孩子畏惧父母或老师。在我看来,孩子在遇到重大麻烦甚至危险的时候,能否如实告知父母或教师,是父母或教师称职与否的底线标准。在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中,应当用“敬爱”二字代替“畏惧”二字,因为“畏惧”二字虽有震慑之效,却更多是孩子走向危险深渊的助滑剂。孩子越小,畏惧感伤害越大,危险程度越难以预料。可以说,“敬爱”二字与“畏惧”二字之别,就是向心力与离心力之别,就是幸福与痛苦之别,就是成功与失败之别。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