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病例一
这是一位厂长,领导着百十号职工,做机器生产行业。他的心脏在4年前曾经做过一次二尖瓣手术。近几年,他总是抱怨跟妻子没法沟通,经常气得半死。他认为自己的心脏病就是让老婆给气出来的。他的妻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外地医院工作,为了调到北京,他安排她换了工作。现在妻子退休了,觉得退休金亏了许多,心中总是不平衡。而这位高中毕业的厂长,平时为人灵活,带领着一个小厂,一直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走得很辛苦。病人自述自己一辈子也没琢磨透妻子在想什么,一句话不和,她就对吵。他都有离家出走,死在外面的念头。 上海同济医院的副院长、著名精神科大夫赵旭东和北京大学心理咨询治疗中心的方新大夫对他进行了联合治疗。他们首先让病人坐在一杷椅子上,并在他的对面放一把椅子,模拟是他的妻子。然后让他面对他的妻子,说出他最想跟她说的一句话。病人说:“只要你不再气我了,我就能活得快活一点。”心理医生再让他坐到他妻子的座位上,谈他妻子可能的反应。他说:“我不知她会说什么,因我没琢磨透她。”在医生再三鼓励下,他模仿妻子的口吻说:“你治心脏病选近一点的医院啊,最好少花钱。”然后,他慢慢说:“妻子觉得跟着我亏了。如果让我跟她沟通好,就得一切都听她的,附和她。”
心脏病病例二
这是一位49岁的母亲。她的感觉是生不如死。她常常担心自己有心脏病,见到医院宣传栏里描述的心脏病的症状,就不自觉地往自己身上联想。只要一觉得心颤,就对号入座,觉得自己心脏病发作了,赶紧打车去医院看急诊。有时天天都会打车看急诊。而到了医院,对医生的诊断又不相信。于是反复换医院求治。 据患者介绍,她有3个哥哥,1个姐姐,自己排行老小。病人11岁时,正是文革期间,父亲因历史问题而自杀。病人27岁时结婚,与现在的丈夫关系很好。但丈夫在七八年前患上了肝硬化,严重时一年动了4次手术,每次医院都发了病危通知。
美国科学家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同样重要的。如果你经常焦虑、抑郁甚至受到过虐待,你的心脏就很可能生病。注意饮食和经常体育锻炼并不是保持心血管健康的全部秘密。
“百分之五十心肌梗塞的人他们的胆固醇含量都不高。”美国杜克大学的精神病和人类行为学副教授爱德华·苏亚雷斯指出。心理和社会的因素差不多和过度肥胖、吸烟和高血压带来的危险一样大。研究者们现在开始知道这是为什么。
焦虑、抑郁是主要原因
曾经于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北加利福尼亚的adRiver社区医院工作过的护士德布拉·摩泽屡次看到病人的态度是怎么影响心脏病的发展进程的。有一个病例她印象深刻:一名50多岁的男子起先只得了并不严重的心肌梗塞。他本来2到3天就可以出院,但他一直到第6天才离开。摩泽说:“他对什么东西都忧心忡忡,而且非常关心自己的病情。对我们来说,他太为自己担心了,结果胸也疼起来。”胸疼不仅仅是他想象中的,检查表明,流进心脏的血液减少了。一年内,他又遭遇心肌梗塞,最终死于那次发病。
现在已经是肯塔基大学护理学教授的摩泽寻求用量化的方法解释前面的病例。她调查了536名心肌梗塞患者,测量他们的焦虑水平,然后继续跟踪他们的病情,看他们是不是会第二次心肌梗塞。焦虑水平高的病人要比低的人增加3倍的第二次心肌梗塞的风险。“焦虑和沮丧是导致心肌梗塞的主要因素,”她说。
抑郁至少能让健康人患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增加一倍。敌意也是一个日益重要的致病因素。对他人充满敌意的人死于心脏疾病的可能性会上升29%。
甚至童年时的精神创伤也会对一个人成年后的心脏造成不小的影响。最近一次针对超过1万7千名成年人进行的调查发现,在那些声称自己小时候遭到过身体和精神虐待的人中,心肌梗塞的风险要上升30%到70%。
抑郁症状心梗后数天产生
根据报道,心梗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在45%至55%之间,幸好绝大多数是轻中度抑郁,重度抑郁者仅占5%。抑郁症状一般在心梗后几天内就会产生,可能持续3个月或进展或痊愈。女性患者的发生率较男性高(65%)。缺乏家庭成员照顾的患者发生率较有家人照顾者高五倍且较难治愈。
45%的心梗后抑郁症属于新发,这意味者超过半数的患者在心梗前就有抑郁状态,心梗后被诱发。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心梗后抑郁症患者的死亡率比非抑郁者高三成,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高五成。
绕道手术后病人抑郁症的发生率高达60%至75%,这个数字比其他非心脏外科手术要高得多。其原因可能和绕道手术麻醉时间长,术中使用心肺机影响了脑部血流供应相关。此类病人如果没有妥善治疗,其死亡率会比其他患者高两倍。
为什么抑郁者患者在病后或术后比其他人高呢?其主要原因是这类病人通常不会遵从医生的指示按时服药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甚至有些病人还会抽烟喝酒,借以消愁解闷,寻求解脱。
临床报告显示,抑郁者血小板比较容易凝结,形成血栓;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大量化学介质分泌,造成血管内斑块不稳定。心理的不平衡也会造成神经内分泌失调,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不稳定,心律失常,心脏病况恶化。
心理治疗是心梗和心脏手术后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脏病人在病况后的心理问题大致包括以下5种:1.担心病危,随时有生命危险者占95%;2.担心体力下降,不能胜任工作;3.担心影响家人感情和家庭收入,担忧医疗费用昂贵,支付能力有限;4.担心心脏功能不能恢复和长期用药有副作用,对身体产生其他影响;5.担心周围人的歧视。
了解了以上的症结所在,医患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制定和执行完善的心理医护措施。须要强调的是,这个措施是医院康复计划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治疗的全部过程。
压力导致血管受损
研究者们猜想,既然童年时的压力会导致心脏疾病,那么现在的那些压力———长时间工作、担心失业、养老基金下跌,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一项对52个国家的1万1千多名心肌梗塞患者的研究发现,在他们心肌梗塞前的一年里,他们明显承受过了很大的压力———来自工作、家庭,财务问题,心理沮丧和其他因素。
为什么这些压力的来源会造成潜在的影响?最明显的是,情绪状态影响人的行为。沮丧和发火的人不大可能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体育运动,更可能变成一个烟鬼。在另一个研究中,对他人最不友好的人要比有礼貌的人每天多摄入600卡路里的热量。
但是行为只是开始。消极的情绪也会有直接的结果。人体释放压力的激素。作为反应,血压和血糖水平上升。血液中的这些化学变化加强了血液凝结以便治愈伤口的反应。在短期内,这是一种人体的生存机制。但是时间一长,慢性的高血压和高水平的血糖将会损伤血管。
可怕的“心碎综合症”
最近的研究聚焦到炎症的效应。充满敌意和沮丧的人跟容易把周围的情况判断得过于糟糕,导致更多的压力激素产生。人体的免疫系统做出自己的反应:加速炎症,这也促进了心脏疾病的产生———从心疼到心肌梗塞。
肾上腺素也会对心脏造成损伤。有专家最近发现了一种“心碎综合征”,看起来非常像心肌梗塞。患上这种疾病的人都经历过惊吓———父母者子女的突然死亡、交通事故、武装抢劫、甚至一次意外的生日聚会都足够引发心脏的跳动能力突然减弱。这时病人的肾上腺素水平要比正常时高30倍,甚至比心肌梗塞时还要高4到5倍。
综合性疗法使95%病患受惠
良好的心理治疗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良好的医患互信关系。心脏病发作是一种危、急、重症,患者的心理负担很重,医疗人员应该体谅病人,给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贴心的照顾。医患间的真挚情感与信任,是培养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医疗人员要用温和的语言,娴熟的技术,善意的同情,才能取得患者认可,做到身体在场,心理共鸣的境界。
2.心理与疾病关系的科学知识宣教。知识就是力量,医生应该向患者灌输有关心脏病的基本知识,使患者意识到积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行为模式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医护人员应采取认真的倾听、鼓励、说服、启发和指导的方式,再配合宣传手册、网络资讯等手段,让患者满怀信心地与病魔斗争。
3.药物治疗。对于那些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适当地使用抗抑郁药物,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各方面资料显示,采取这种综合性疗法后,近乎95%以上的病人都会得到有效的治疗或痊愈。
总之,关于患心脏病后心理障碍,只要医患双方都加以重视,对病情进行正确的评估,施予积极的心理治疗,必要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是可以克服的。值得再次强调的是,医院有必要为医护人员提供心理方面的培训,心内科医生应该提高对这种精神疾病的认知水平,必须清楚精神障碍是一种疾病,而不是病后的“自然反应”。心脏科医生不但要为患者治疗躯体的疾病,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恰当干预,使患者彻底地恢复健康,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心脏健康需要好心情
如果消极或者重压下的情绪会导致心脏疾病,那么和它们相反的情绪能不能提供一个治疗或者预防的途径?美国犹他州大学的心理学家史密斯发现,大学生在接收到一个压力很大的任务之后,如果他们能够事先花上几分钟想到一个关系紧密,能帮忙的朋友或者熟人,那么他们的血压和心跳就增加得不多。研究发现,乐观能减慢血管硬化的进程。甚至笑一笑也可以是心脏的“长生不老药”。
讽刺的是,无痛、无风险和低成本的心理学介入治疗是心脏病患者最后才会考虑的方案。不过即使这样,未来某一天,也许治疗心脏病的情景就会和现在截然不同:它包括了心血管学家、营养学家、心理学家、患者以及患者的家人。所有这些人一起合作攻克心脏疾病。
作者简介:
周雷
已帮助过
3174人
入驻年限
10.3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