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面具——Psy525.cn
“人格面具”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本义是指使演员能在一出剧中扮演某个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后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成为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一,它指一个人公开展示在人前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好的印象,以得到社会的承认,保证能够与人,甚至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实现个人的目的。每个人都会有很多张“人格面具”——这让我们觉得活着就需要“虚伪”——其实这是太过于社会洁癖的评价,“人格面具”的存在帮助我们防御了陌生的人际环境可能带来的危险,帮助我们更好的社会化,它的存在必不可少。但是总戴着面具摘不下来,形成了“人格面具依赖”,也就是说过分地热衷和沉湎于自己扮演的角色,只认同于自己扮演的角色,而逐渐与自己的天性疏远,人格的其它方面就会受到排斥,那就是一种心理问题了。
情结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潜意识组合,往往形成强烈的潜意识的冲动。虽然不同的精神分析流派对情结的定义会有不同,但都公认情结是探索心理的一种方法,也是重要的理论工具。情结有一些是先天形成的,每个人都有,比如“恋母情结”;有一些与个人特定的经验有关,比如“助人情结”。其实,情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的人会因为自己的内心情结而选择职业,比如说做一名军人,可能最初的原因是家乡发大水,而自己则是被军人所救,由于对军人的敬仰而产生了军人情结,最后走上了当兵的道路。也有人在爱情中只会对同一种类型的女性产生爱意,原因有很多,有一种可能就是他的初恋情结在发生作用,让他总是在寻找初恋情人的影子。
拖累症
“拖累症”可被定义为对人、行为、事物的沉溺,指希望通过控制外在的人、事、物来控制内在的情感。对拖累症患者而言,“控制”或“失控”是他们生活的全部重心。那种沉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甜甜圈,中间是空的,有什么东西不见了,必须要用什么来填充一样,但又总是填不满。像是酗酒的人,他们会沉溺在酒精中,来控制自己的情感,没有止境。还有些拖累症的外在表现也许是被社会认可的,就像工作狂,但是本质是不变的,这只是另外的一种拖累形式,沉溺于工作而不是快乐工作。还有些症状者潜意识里会把别人当作一种“拖累”,时刻准备着为别人负责,哪怕对象是并不熟悉的人。会表现出,常常想替别人扛责任,老为别人的事担忧焦虑,总有冲动去给别人建议,强烈的在意别人是否需要自己,当别人拒绝这种需要时就怒气横生,而且常常取悦别人而牺牲自己的行为。拖累症者会受一种或以上的不可抗拒的强迫行为的驱使。
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是一种人际沟通中的行为技巧。指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把自己对对方的感受告诉对方,这种体验感受既可是积极、正面、赞杨的,也可是消极的、反面的、批评的;另一种是暴露自己与对方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信任程度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双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大致可分为4个水平。首先是情趣爱好方面,比如饮食习惯、偏好等;第二是态度,如对人对事对政府的看法和评价;第三是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比如自己的自卑情绪,和家人的关系等;第四是隐私方面,比如个体的性经验,个体不为社会接受的一些想法和行为等等。
弃婴情结
“弃婴情结”是一种常见的情结,和我们的自卑感有关。有弃婴情结的人,总感觉自己像一个无力的无法惹人喜爱的被抛弃的婴儿。常常在和别人的交往亲密时,就预感着自己会被抛弃,会被甩掉。在和别人的相处中也总是很被动,觉得自己对别人不重要,当别人对自己做决定时,往往逆来顺受,经常性的陷入一种要被孤立和远离的不安中。这种情结一般都是后天产生的,与个人的创伤性经验有关,有可能在幼年家庭生活中不被喜爱,被抛弃,产生心理上的不安感,也有可能在以前的人际交往中受到过心理伤害,最后形成为不受伤,干脆就拒绝他人,或在关系发展的一定程度后,拉远双方的距离,以保证自己的安全的行为模式。
表演性人格障碍
“表演性人格障碍”和一般人具有表演性个性的情况不同,是一种人格特质极端化的心理问题。这类人的特征为一贯情感肤浅易变,自我戏剧化,追求剧场效应,情感表达过分夸张,暗示性强,以自我为中心,自我陶醉富有幻想,缺乏为他人考虑,感情容易受伤害,对待别人的明显情感逻辑,持续地渴望赞扬、兴奋和注意。有这种障碍的人希望自己总是注意的中心。如果他们不能成为注意的中心,他们就会做一些不适宜的事情去争取成为注意的中心,比如说大喊大叫,出乎意料的动作等。他们在对事情做论断的时候,也会很感情用事,但是往往缺乏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论断。他们会对很小的事件做出过分的情绪反应。
恋母情结
“恋母情结”又称俄底浦斯情结,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人类共有的本能冲动情结。通俗地讲常见于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无论到什么年纪,都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恋母情结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该情结的本质是相似和互补。以男孩为例,他与父亲同性,所以相似,而相似引起认同,使男孩以父亲为榜样,模仿父亲,使父亲的特质成为自己心理特征的一部分。他与母亲为异性,两性可以互补,取长补短,相依为命,这就是恋爱或对象爱。于是,男孩与自己的父母形成了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可以用“恋母仿父”来概括。父母相爱,男孩模仿父亲,他就会越来越爱母亲;为了获得母亲的欢心,就必须让自己越来越像父亲。这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最早发生的人际关系,长大以后的各种人际关系都不同程度地受恋母情结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恋母情结的对象渐渐年轻化,终于被同龄人所取代。此时,正常的男性会开始与同龄的异性相爱。
青鸟综合症
“青鸟综合症”是由日本的名古屋市立大学清水将之命名的,特指年轻人中近年来常见的一类职业困惑——它表现为不满足于自己现在的工作,频繁更换职业,频繁跳槽,没有具体目标,却要寻求个安居的地方,因此总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职位。就像童话《青鸟》,总是找不到心中想象的那只美丽的青鸟,于是一直不停的奔跑寻找,让人觉得完全像暴风雪中迷失方向的‘青鸟’那样飞散到各处。产生这种症状的人往往有以下共同特点,毕业于一流大学,为了进入这种大学在学习上相当用功和出众,是一流公司的杰出员工,被人羡慕。他们中不满足于自己所处的职业,目标又并不明确,但却总认为理想在别处,轻易就会从好不容易进入的公司辞职退出,但辞掉工作后却不知道选择什么职业才好。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一项自我功能。就是当我们面对一些有可能的威胁和伤害时,为了防止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我们的自我会跳出来使用一系列的防御机制来缓和我们的不安和痛苦。自我防御机制有很多,可给予不同的分类,如成熟性防御和不成熟性防御、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等等。常用的防御机制有否认、压抑、合理化等……我们所熟知的阿Q,就是防御机制高手。
救世主情结
“救世主情结”是人人都可能产生的一种心理,它是助人动机过渡的一种表现。有此情结者,总是觉得对世界或者对某个具体的人,有强烈的使命感,要帮助别人,使对方快乐,少受磨难…它和正常的助人行为的区别是:“救世主情结者”总是自己幻想出对方的困难,放大对方的痛苦和需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满足对方。在对方拒绝帮助时,会产生极大的情绪波动,依然要去插手对方的事,要影响对方。比如在恋爱的双方,若女方有此情结,因为人无完人,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女性竭尽全力的想要去改变男友在自己眼中不完美的地方,可以是邋遢,也可以是睡懒觉,女孩子会认为这些习惯对男友是不好的,要帮助其改变,由此导致原本不大的问题被夸大,让两个人都为此筋疲力尽。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