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青少年四种吸毒心理

  在毒品势力的日益猖獗的今天,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可能有与毒品接触的机会,如稍不留神就有被卷入的可能。而青少年又处在一个心理状态较为脆弱、动荡、多变的时期,这使得他们对毒品的免疫力尤为低下,极易受其侵蚀。那么究竟是什么心态促使许多青少年投入恶魔的怀抱从此无力挣扎呢?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青少年的吸毒心态。——Psy525.cn

1、好奇的心态

好奇心是个体在遇到新奇的事物后,引起注意、产生操弄意念等一系列内在心理变化。它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无关,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引起的。其强弱程度与外界刺激的新颖性和复杂性密切相关:刺激愈新奇或愈复杂,个体对之愈好奇。好奇心是人类行为最强烈的动机之一。青少年的好奇心要比中、老年人强烈得多。而且他们会不顾一切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吸毒对于任何人而言,都充满了未知的诱惑,对于青少年就更是如此。虽然并非不知道染上毒瘾的后果,但幼稚单纯又颇具好奇心的年轻入,却在这种偷尝禁果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企图尝试一番。尽管初次吸毒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然而我们却发现出于好奇心的驱使所占比重居然超过了三分之二.

好奇是促使青少年的一个首要原因。对吸毒行为产生好奇心理的外界刺激因素最主要的有两个:一个是毒品本身具有的神秘色彩。由于毒品是国家统一特管物资,政府明令严禁其进入商品市场。贩毒分子的毒品买卖活动都是在地下秘密进行的,毒品的神秘特性常常会激起一些青少年的想象和疑问。

另一个是吸毒情景的隐蔽性。可以说绝大多数青少年没有亲眼见过吸毒人员的吸毒情景。即使知道一点,也是从别人的传言中获得的。对毒品的想象和疑问持续了一定时间后,就有可能对毒品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并导致不少青少年试图亲临其境以观实情的想法和实际行动。他们总是要采取直接手段或间接手段千方百计地去靠近毒品、观察毒品、甚至目睹吸毒者的现实行为。而采取直接手段涉入毒品的某些环节,以满足自己对毒品的某种心理需求和感官刺激要求,则是他们中一部分人最感惬意的途径。在这种好奇心理的驱使下,极少数青少年抱着“体会体会吸毒是什么感觉”、“抽着玩玩”、“试一试”、“尝尝新鲜”的轻率态度与毒品发生了实质性的关系。结果短短几天便发展成瘾。这一类型在众多调查报告中均占第一位,比例在50%到65%之间。《中国青少年报》在1998年举行的一次大型问卷调查中,设置了一项关于中学生对态度的问答题目。该项统计结果令人震惊:有73%的中学生表示“如果有机会,愿意尝一尝”。看来,探究青少年吸毒好奇心已经成为当前预防吸毒工作的重要切入口。

2、寻求刺激的心态

当有人问及知道毒品有害为何要吸毒时,这些瘾君子有不少会告之:不为什么,觉得好玩、刺激。乍一听觉得匪夷所思,什么不好玩,为何偏要拿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求得一时刺激呢?然而,从未知事物中求得刺激,得到满足和欢乐,这确是人的一种本能。人们常常对未知事物的刺激产生一种莫名的期待,这种期待心理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黑箱原理”。当人的期待心理得到一次满足,就会产生强烈的快乐、愉悦。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任何一种心理现象都可以用刺激———反应这一公式来概括,也就是说,个体的心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刺激并作用于个体所产生的反应。如果这种反应给个体带来了快感,则会使相应的刺激得到强化。毒品作为一种新奇的刺激物,自然会使个体产生强烈的生理、心理反应,而毒品带来的极大快感又强化了人们对这一刺激物的接受。现在的青少年,由于家庭条件优越,生活当中没有遇到任何艰难,这就使他们变得任性,做事不管后果。所以通过吸毒来寻求刺激的心态在青少年当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是因为青少年群体具有鲜明的心理特征,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强烈的情绪色彩。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青少年发展了多样的自我情感,能够对外界事物产生各种情感体验,且这种情感体验十分强烈。所以,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为一些小事兴奋得手舞足蹈,或消沉得无精打采。同时这种强烈的情感又常常是不稳定的,极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而,青少年情感的冲动性、爆发性特征决定了他们在接受毒品的时候,根本就不会冷静地考虑它对自身的危害,而只想满足一时的情感体验。

3、合群心态

世界上很少有人愿意茕茕孑立,独居一隅。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地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度过一生,与人合群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而合群对于处在特定时期的青少年意义就更为重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拉尔森在研究中就发现,除了睡眠,青少年有74%的时间与他人相处,这个比例甚至高出成年人。另一位心理学家罗伯特·魏斯在研究各种人际关系后,认为有以下几种基本需要是青少年通过与人合群得到满足的:(1)依恋。在童年时代,我们对父母充满依恋之情,长大以后,我们也只有通过合群从伴侣、朋友那里得到一种亲密的体验。孤独、寂寞、不愿与人合群的人是无法有快乐的感受。(2)社会整合。青年人希望成为社会成员,渴望尽快获得群体、团体、社会的承认、接纳,这样才能真正与社会融合为一体。(3)价值的保证。青年人渴望发挥自己的才智,急于成功的欲望相当强烈。当我们在与人合群,谋求别人支持时,便会产生这种觉得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感觉。(4)可靠的同盟感。与人合群可以让自己意识到自己是有忠实伙伴,在需要帮助时,必定有人会伸出手来援助,发生紧急情况时,也有可求助者。(5)获得指导。青年人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规范,这是无法脱离他人而获得的。与人合群就可以使我们从长辈那里受到教育,得到指导。(6)助人的机会。与人合群为我们热爱他人、帮助他人所需要、所重视、所欢迎。青少年的合群倾向实质就是人们常说的归属的需要,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生活在世界上不仅有生存、安全的低层次需要,更有归属、爱、求知等高层次需要。显而易见,归属是正常的、不可或缺的需求,然而也正是它有时会将青少年引入毒品的世界。

社会学家认为,吸毒是一种习得行为,同伙或同辈群体互相影响或某种不良交往是青少年沾染上吸毒恶习的一个重要因素。70年代初,有人提出“药物亚文化”的概念。“药物亚文化”在毒品流行中起着直接作用,它使青少年获得了最初的毒品来源,并知道进一步吸毒的毒源;它使青少年学会吸毒的方法,互相介绍和体会毒品的效能;青少年们为了得到同辈群体的认可或接纳,便以吸毒谋求认同,然后再强迫他人吸毒以表示对群体的忠诚。所以青少年吸毒呈“再生性”发展。美国社会学家霍华德·贝克尔把毒品上瘾看成是一种习得行为,即把吸毒看作是一种学习过程,这种过程是用毒者在其他毒友的“毒品文化”薰陶下发生的,经过“毒品文化”的浸洗,毒友们都学会一套特有的毒品语言。的确,这些操着共同语言的毒友们只将精力放在为自己和友人搞到需要的毒品上,由此他们几乎断绝了自己与正常人、与社会的交往,把自己塑造成被社会遗弃的人,被遗弃的孤独、失落又使他们更加疯狂地陷进“毒品文化”中不能自拔。

4、逃避心态

我们常常看到,负性生活事件,就是生活中的不愉快事件最容易使青少年为逃避现实生活矛盾,求得心理解脱而投向毒魔的怀抱。负性事件包括情场失意、感情不和、家庭不合、经营失败、事业受挫、自尊心挫伤、工作无着、寄人篱下等等。总之,因生活不如意造成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感情无处寄托而沉迷于吸毒,以求自我麻醉,忘却尘世的烦恼与忧愁者,都属此种情况,他们以青少年为主。社会学将上述现象归之于社会角色紧张度,认为社会角色的紧张度是导致青少年吸毒行为的重要心理基础,它主要包括社会角色期望的不均衡性、实现社会角色的目的与手段之间的矛盾程度、社会角色实践中的受挫等内容。如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失落、受挫、压抑感、无助、无力、无效的消极心理气氛弥漫在一部分青少年中,社会角色的紧张显得尤为突出。青年人为人生而苦恼。有调查表明,15~19岁的青少年中几乎有90%的人都有种种烦恼: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因升学和就业问题而烦恼,有为朋友、伙伴而烦恼,有为自己的性格、长相而烦恼,甚至有的还因为异性问题、金钱问题烦恼。青少年的感情较脆弱,遇到突发性的压力与冲突,受到外界伤害,精神极易被摧垮。精神痛苦,无计排解,便借毒消愁,将死亡的枷锁,毫不留情地套在自己的脖颈上。据统计,借毒消愁以求心理解脱的人,占吸毒者20%左右。吸毒行为遭到社会的严厉控制与惩戒,客观上造成对青少年的双重心理影响。

一般来说,卷入吸毒团伙越深的青少年,完成上述转变就越快,他们完全抛弃了现实社会的基本准则和道德规范,其病态人格暴虐无道。因此有许多染上毒瘾的青少年学生其生理、心理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人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孤僻,以前的所有爱好和兴趣都会丧失,更不思学习,成天只想有毒品来缓解毒瘾。他们会主动回避老师,把自己与班上表现好的同学隔离开来,只和老师不喜欢的差生交往。也正因为如此,学校和家长往往不易发现他们在吸毒,难以及时加以阻止和教育。这是吸毒青年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心理创伤。处在社会化过程中,社会地位尚不稳固的青少年因此而更丧失进取心以及对自己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青少年才是吸毒的最严重的受害者。了解了青少年吸毒行为心理、社会的深层根源,才能施以正确的预防措施。(一)一方面,应该加强社会文化环境的净化,尽可能地减少由于不良社会风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倡导健康向上生活方式与生活情趣;另一方面,帮助教育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增强抵御外界诱惑的免疫力,并学会通过正当途径释放心理能量。(二)加强青少年思想素质教育,消除犯罪心理需要。学校应提倡素质教育,在一手抓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另一手抓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建立家长学校,提高父母教育子女的水平,配合学校搞好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消除违法犯罪心理的需要。(三)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贪污腐化等现象,对青少年的思想意识造成了很大冲击。因此,我们必须下决心惩治腐败,努力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广大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文明的、健康的社会环境。彻底清理文化市场,逐步加强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馆等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化设施。加强社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对城市无业青年、辍学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充分发挥社区一级组织的真正职能。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控制力的软弱,使得法律不能对青少年罪犯具有足够威慑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加强社会控制力的同时努力作到司法、执法的公正。(四)加强生理、心理预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方法。建立生理、心理咨询机构,对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青少年进行咨询和帮助,最大限度地减少青少年的心理障碍,从而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尽量多做耐心、细致的说服、诱导工作,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使他们内心中偏离道德、法律的部分与社会正常的道德、法律规范趋于一致。以抑制其不合理的需要和犯罪的动机。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青少年四种吸毒心理  吸毒  吸毒词条  青少年  青少年词条  心理  心理词条  
综合

 5类女人轻松俘获经济适用男的心

 “找一个能体贴照顾我的‘经济适用男’,才有安全感,也才有家的温暖感觉。”成为当今金融危机之下,识时务的女性择偶的新目标。于是,经济适用男一夜之间就像出土文物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