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工作的第八个年头,感觉自己也走到了一个瓶颈,这个瓶颈其实在2-3年前就产生了。但我一直走不出来。现在工作不好找,我们银行的待遇也在一点点的提高,总是不能舍弃。自己今年也有了孩子,感觉负担和责任愈加强烈。想离开,又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想要突破自己,追求点新鲜元素,又总是有些放不下……——Psy525.cn
我绝对不会建议一位在城市银行工作的人跳槽,尤其是这人还刚刚有了孩子。谁都知道,城市银行的收入水平比很多其它产业高得多。但我同样也不会建议你呆在原地别动,只是因为那儿的薪水还不错,谁都知道,除了薪水,我们追求的东西还很多。
我们所追求的职业生涯其实是道数学题:薪水+所在地+工作性质+工作强度+稳定程度+失业风险+发展空间=理想的工作。
等号右边的理想工作是个变量,没有最理想,只有更理想;等号左边的各种因素,彼此相互影响和牵制。比如:薪水高的,可能工作强度大;所在地在大城市的,也许意味着更多的工作机会,但很可能每份工作都不太稳定。
以前我常对别人说:你得知道你想要什么。现在我发现说这句话很蠢,因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件很难的事。在没有任何损失的情况下,通常人什么都想要,而且搞不太清楚优先顺序。只有在面临失去的时候,才会被迫做出抉择。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在三甲医院工作的医生,长期对医院的体制和待遇抱有怨言。等到有一天民营医院来挖他、并开出他期望中的年薪时,他又退缩了,怕人家不稳定,怕人家没信誉,嫌人家医院名气不够响。这些因素原先他也都看到了,只是事情尚未发生时,三甲医院的名气、稳定等价值被低估了,而民营医院的风险等同样被低估了。
等到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认为不“贵重”的东西,其实相当贵重。当然这种估值是极其个人化的。就比如现在大学毕业生人山人海地想考公务员,想进央企,因为看得见加看不见的收益相当高。
而一位大学毕业生却对我说:那种地方,一旦进去了,个人价值是会缩水的,因为综合业务能力得不到提高。我当然认同这种观点。想锻炼个人竞争力,当然得选完全市场化的环境,这是共识。但如果现在有进央企或当公务员的机会,舍不舍得这眼前利益,又是因人而异。
如果我在克拉玛依,在二十出头的年纪,我肯定会出来闯荡一番,那时我最恨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而且没什么可损失的;但今天的我,有份稳定优越的工作,有家有子,还会不会有这样的勇气,得等到机会摆在面前了才会知道。
只有在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你才会选一个对自己损失最小的。也只有在那个时候,你才会知道,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
作者简介:
蒋梅玲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1083人
入驻年限
10.4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