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了《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报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农民工整体的47.0%。这些年轻的80后、90后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他们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不再满足于城里挣钱回家盖房这样的生活方式;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希望生活能像城里人一样更加富有色彩。——Psy525.cn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新生代农民工的梦想在现实面前变得不堪一击:流水线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的工作只能换得菲薄的薪水,远离亲人无人关心照顾的孤独寂寞时刻侵蚀着年轻的心灵,还有城里人的冷眼,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不公,……如此种种,使他们渐渐迷失自我,少数新生代农民甚至产生了心理危机,适应困难、焦虑、自卑、人际交往困难等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究其原因,一方面,一直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经济利益不对等、资源配置不公容易让新生代农民工极易产生被剥夺心理和悲观情绪,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和不满情绪;另一方面,这些出生以后就上学、走出校门后就进城打工的80后、90后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却缺乏父辈的吃苦忍耐精神,工作耐受力低,心理承受力差。
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危机不仅不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更会对社会产生危害。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涉案人员中有7成以上在犯罪前无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残酷的现实警示我们: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有专家认为,心理健康的前提是心理适应。在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只有在内化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才能在心理上获得认同,在情感上找到归宿,做到了心理适应,心理健康才有可能实现。
要让新生代农民工感觉到被认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要对新生代农民工采取新的社会管理措施,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和救济的渠道,消除其后顾之忧;要加大对他们的教育与培训投入,不断提升其职业技能素质;要制定完善保护农民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落到实处;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只有去掉农村的“穷根子”,才能真正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城市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和管理,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让他们在脱离了农村的组织与管理的背景下,在城市里能够得到“组织的关心和爱护”,不至于成为边缘人;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引导和教育,适当的调节他们的抱负水平,以合理应对挫折。每个城里人在面对他们时,能少一些鄙夷漠视,多一句问候感谢,或许可让隔阂渐融。
妥善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危机,让他们能在城市里温暖地栖居,有尊严地生活,我们才能享受到更好的来自于他们的服务,社会才能更加健康、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