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乐观——孩子的心灵免疫

 对快乐的误解——Psy525.cn

    现代人逐渐发现,我们对于什么能带来快乐,是有很大误解的,或者说是对怎样能让孩子感知快乐有误解。而这种误解在中国的特殊环境里被严重强化了。

    比如说,大人们每天工作生活辛苦,所以就认为不干活是快乐;大人为物质追求而奔波,所以认为物质极大丰富是快乐;大人每天受到很多限制拘束,所以认为彻底自由是快乐;害怕失败,所以认为永远胜利是快乐;缺乏认可,所以认为被人夸奖是快乐;缺乏关爱,所以认为能经常收到礼物是快乐;惧怕困难,所以认为一帆风顺没有阻力是快乐;生活环境粗糙,所以认为舒适安逸是快乐……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些真的能带来快乐吗?

    究竟什么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呢?也不必问专家,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孩子过来的,所以只要仔细回想,就不难总结出来:独立自主、创造、成就感、被尊重、自由、规则、能力、克服困难、对周围有影响、期盼、进步、自己的空间、劳动、表达自己、被理解和被倾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是不是这样的呢?

    所以,家长努力使孩子物质极大丰富,这并不能提升孩子快乐度,相反,这会使孩子更不快乐,因为他没有体验过珍惜和期盼,只是变得对物质更不敏感了。而当日后长大了,他的物质标准有一点下降,他就会觉得痛苦不堪。天天吃美味不是快乐,偶尔吃才快乐。总得到礼物不是快乐,对礼物的期盼才是快乐

    同理,让孩子为所欲为不是给他快乐,让他学会在规则中自律,在规则中享受自由,才是快乐。一切都替孩子做了,这更是在剥夺他快乐的权利。让孩子劳动、看到自己的影响和价值,这才是给孩子快乐

    不真实的夸奖更不是给他快乐,而是在培养孩子习得性无助。随时都夸奖等于没有夸奖。当孩子看到自己不论做什么都得到同样的夸奖时,他就会发现自己做不做都一样,努力不努力都没有区别,他就学到了无助。当发现自己不能通过努力而造成影响时,他就会放弃努力。

    总之,快乐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有落差的过程。对于孩子尤其如此。我们通过让孩子感知落差,才能培养他对快乐的感知力。

    这些对快乐的误解并不只是中国家长的问题,但是,或许由于我们的生活更艰辛、环境更粗糙、心里压抑了更多东西,而且我们对孩子的劲头也更足,所以就表现得更明显。

    真正了解快乐,我们才能给孩子快乐

    怎样教给孩子乐观的心态?我想家长有很多可做的。这里说说我总结的想法:

    使用正面语言

    首先,我们应该很注意自己的语言,要多使用正面的词语和句式。

    比如,我们不说“别吵了!”而说“安静一些”;不说“看你把地上弄得这么脏!”,而说“一会你自己把地擦干净。”让孩子刷牙,我们最好说“来,给小牙都洗洗澡,让它们都白白净净地可漂亮了,一刷完它们都可高兴了,都在那谢谢你呢”,而不是说“快刷牙!要不牙都坏了长虫子了就得上医院去钻牙!”。

    使用正面语言,其实很多育儿书或是励志灵修书里都提到过,但是似乎很多人会觉得做不到。其实我想,这一方面是习惯问题,平时多留意练习;另一方面也的确是心态问题——我们真的要多从正面去看事情,多关注好的一面,这样语言才不会觉得别扭、做作。

    时刻记着,孩子在学习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

 对事情多做正面评价

    我们留意到自己平时都是怎样评价事情的吗?我们跟家人聊天时、打电话时,都说了些什么样的评价的话呢?小孩是随时都在观察模仿大人的,我们的任何抱怨、恶评,都会被他吸纳进去的。他学到的不仅仅是语言,更是我们的情绪和态度。

    我们尽力从正面给孩子描绘这个世界吧。世界就是半杯水。

 对孩子的批评要得当

    其实很多时候大人对小孩的批评未必是对的。比如,有时孩子胆小是说明他知道安全和远近亲疏;有时孩子胡闹是在寻求关注和陪伴。我们应该多从正面去理解孩子的表现,同时多去找行为背后的原因。对于幼儿,基本谈不上什么道德问题,家长如果找到背后的真正原因,调整了,孩子的行为问题往往就消失了。所以我常说对小孩要“隐恶扬善”。多关注肯定正面的,他自然就多向好的方面发展了。

    当我们不得已必须批评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批评的方法。批评不当,我们就是在教给孩子自责的思维习惯。批评要准确,要具体,不要夸大,不要以偏概全,不要涉及属性。要指出具体错误,指出错误是暂时的、可以改进的,是有努力余地的。

    如果是孩子自己已经很难过、知道错的事情,那就应该先共情、表示理解当时的情况,再指出如果能怎样做,那就更好了。最后再给点以后改进的小窍门。这就足够了。我们的目的是要建设,又不是非要打到他。

    教给孩子对现实给出乐观的解释

   我们的感觉来自哪里?不来自现实,而来自我们对现实的解释,这一点很重要。孩子考得不好是事实,他的感觉来自他对此的解释。如果他认为是自己前一段努力不够,或者自己考时不认真,那么他不会感觉很绝望,而是会去改进。如果他认为这是因为自己很笨、不聪明、脑子不够用,他就会变得无助绝望,放弃努力。

    其实乐观和悲观的人差别就在于此。乐观的人往往会把错误和失败归因于一些特定的具体的原因,并认为这些原因是一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而悲观的人会把错误和失败追究到自身属性方面,认为这些原因是持久的、难以改变的。

    对于发生的好事,两者的归因解释风格也正好相反。数学考好了,乐观的人想因为我很聪明呀,悲观的人想因为碰巧考题简单或恰好我复习过而已。

      教给孩子反驳悲观情绪的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心里必然会有悲观的声音冒出来,那么怎样反驳悲观思路呢?我觉得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他应该积极去反驳这个悲观的声音。同时要教给孩子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当孩子能找到负面事情的积极意义、或能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时,他就有了反驳的依据。

   让孩子相信自己是幸运的

    这并不是说让孩子事事存有侥幸心理而不去努力,而是让孩子对未来总抱有美好的、积极的预期。

    我们都见过这样的家长,孩子手碰到一点脏东西,家长马上厉声喝止:“赶快洗手,要不传染上细菌病毒感冒发烧拉肚子打针住院……”恨不得直说到病入膏肓为止。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种悲观情绪对孩子影响很不好。

     生活中总是有这样一种人,相信凡事的后果都是悲观的,一切事情都可能有最糟糕的结局,而且他相信真实的结局将会比他所能想到的更糟糕。他会觉得自己通常都是不走运的、随时要踩上命运的地雷。

    心理学家发现,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人,在实际生活中的确能发现更多的机会,结果实际上也就真的更走运。这里面的道理并不复杂。认为自己是幸运儿的人,他心理上本来就会更放松,也会表现得更自信,所以他的状态更好发挥也更好。而他给别人的暗示同样也会影响对方的反应,再反过来得到好的互动。

        让孩子相信他是幸运的吧,让他相信即将发生的都是好事吧。他的乐观态度会帮助他变得更轻快、更坚韧,而这也就会真的改变现实。

    写到这,想起来那天我们跟姥姥一起在小区里走,姥姥碰上个面熟的人打个招呼,我女儿在一旁大惊小怪地评论:“真巧!碰上姥姥的朋友了!”最近她很爱说“真巧!”。

    让孩子学会乐观,就是增强他的心灵免疫力!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乐观——孩子的心灵免疫  免疫  免疫词条  乐观  乐观词条  心灵  心灵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  
综合

 你害怕自己很努力但还是失败

我们害怕失败,更害怕别人知道我很努力但还是失败。突然有那么一刻,我特别执拗,内心的小孩子气大得不得了,任性地想为自己认真地活认真地活着不负光阴不负年华。&nbs...(展开)

综合

 差别就在微小的一分钟里

为什么ta能做到,而“我”做不到?或许答案就在这篇文章中。—— 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能够做到?而我却总是想问,你为什么做不到呢?我想创业,我就能成为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