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10月6日7点半左右,一名女子在苏州人民路东二路附近一停车场内,遭割喉。现场有明显血迹,警方已经封锁了现场。目前,女子已被送往市立医院本部抢救。据了解,女子之前从附近某商场出来,行凶男子也是从商场一路尾随至停车场。目前,女子的丈夫已得到消息,正在赶往医院。他说,妻子确实是去那边的商场购物的。 ——Psy525.cn
残忍割喉的罪犯到底是什么人?
动刀见血的犯罪行为都是残忍粗暴的,能够实施这样残忍伤害的手段,不是一般正常的人。这里所指不正常,乃是指其心理。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般有以下三种因素容易导致此类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生理因素
包括体型-性格与犯罪的关系,染色体变异-性格异常与犯罪的关系,内分泌失调-情绪障碍与犯罪的关系,脑电图紊乱-意识障碍与犯罪的关系,血型-人格类型与犯罪的关系等等。这方面的研究大量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美国犯罪心理学家提特斯说:“我们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只有依靠生物学家、精神病学家、内分泌学家、脑电学家等的共同努力才能面目一新。”
二、人格因素
如雷蒙认为:“人格即是个人的全部,包括智慧、性格、本能内驱力、情绪稳定性、态度、兴趣、气质、社会性和个人的仪表,以及他的一般社会效能”。“它是一个对环境起调节作用的心理体系”。人的犯罪心理发展到人格的改变,表明这个人的犯罪心理已经定型。要矫正这种心理定型了的人格,需要做极其精细、复杂、长期的工作。
人格障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反社会性为特征,常有违法行为发生,称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及冲动型人格障碍;另一类为性格特征十分突出,影响人际关系,难与人和睦相处,通常无违法行为,以性格特征命名有分裂型、偏执型、强迫型、表演型(癔症型)等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是极端自私,无羞耻感与责任感,更无道德观念。具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常常在做出危害集体或他人的行为之后对自己的劣迹进行辩解,强词夺理,把罪责推给别人。这类患者少年时期常有说谎、偷窃、逃学、反抗师长、破坏公物、攻击他人、骑车肇事等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切会有逐步缓解的趋势。但如果出现一些诱发因素,如婚变等,则会延误矫正与转化的时机。
常见的人格障碍有:
分裂型(schizoid):对社会关系不重视、缺乏情绪体验、不能表达情绪(孤独、冷漠、对批评或赞扬无动于衷、严重缺乏情绪体验) 存在人际关系缺陷、思维、外表和行为有怪癖(社会性焦虑、没有密友、思维怪异、知觉异常、言语奇怪)
反社会型(antisocial):15岁以前有品行障碍,自15岁起表现出不负责任的、反社会的行为(工作记录差,进行非法行为,打架斗殴,借债不还,冲动性,鲁莽,做父母不负责任,缺乏一致的依恋,做事不后悔)
边缘型(borderline):心境、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象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心境不稳定,强烈的愤怒,认同障碍,冲动性,自残,失去恐惧感)
施虐型(sadistic):残酷,贬低和攻击性(威胁别人,侮辱别人,对别人的痛苦感到兴奋,迷恋武器和暴力)
人格异常者有责任能力
人格异常者不同于精神病患者,他们对自己的言行有责任能力。
鉴别诊断的主要问题是人格或者行为障碍与正常人违法犯罪行为之间的相关与区别。一方面,违法犯罪的人有正常人格者,亦有人格障碍病人;另一方面,人格障碍病人,有违法犯罪的,也有并未触犯刑律的。
三、环境因素
犯罪心理的产生要源主要在于犯罪者的社会性缺陷。社会性缺陷不是个人所造成的,而是环境的产物。在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犯罪行为同其他一切社会行为一样,也是由学习而获得的。他们致力于提示或阐明个体产生犯罪行为社会学习机制。
东莞厚街进城务工两青年割喉杀人事件
这个杀人案件就发生在2012年的3月份,案件结束了舒照岭的生命,可能也将给罪犯吴艳春的青春岁月画上凄凉的句号。这些务工青年总觉得与一份非常可信的城市工作有较大的距离。青年农民工进入到城市之后,他们到底欠缺一些什么?心理上应该做一些怎样的调整?
这种欠缺是两个方面。首先,怎样融入城市生活,自我心理调整和改变能力欠缺。另一个,社会应该怎样对待农民工也存在很大问题。案例表面看,是血气方刚的两个年轻人情绪失控,但深层次来看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体制问题,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化结构性巨大反差所导致的社会问题。
中国《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外出农民工1.5亿多人。其中"后80"群体大约占60%,总数约为1亿,而且呈扩大趋势。总体来看,这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进城以后能不能如愿以偿地过上城市人的生活、分享到城市人生活的喜悦?
结语:为了避免此类恶性事件再次出现,我们不仅要讲究生理卫生,更要注意心理卫生,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适应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使自我的内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