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负面消息泛滥易催生消极情绪和悲观心理

        在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社会里,负面消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负面消息的发布和传播应当以适度、合理的方式进行,正面发挥其暴露社会弊病的功能和作用,从而令公众有所反思、有所警醒。如果负面消息陷入泛滥和不可控制的局面,它的正面意义必然会遭到遮蔽,其丑陋、扭曲的内容则会无限放大,诱发公众不良情绪的产生,甚至可能令消极情绪、悲观心理蔓延开来,干扰和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 为什么那么多人在网上喊郁闷?——Psy525.cn

消极情绪和悲观心理能传染吗?

怀疑和猜忌会加重心理危机吗?

9月7日,“红色小马甲”在微博留言说:“最近负面消息太多,有些抑郁了,急需阳光正面力量,赶走阴霾。 ”9月22日,网友“已巴”写道:“一打开手机,全是负面消息,让我这个欢乐的人儿郁闷了……咋整啊? ”9月28日,网友“超级人版”不想再被负面新闻折磨,他说:“我一定会得躁狂症的……果断对那些负面新闻取消关注吧!”……在新浪微博搜索“负面消息”、“负面新闻”等关键词,能够找到超过100万条结果,其中大多是网民留言抱怨负面消息影响了心情和情绪。

网民出现上述心理感受并不令人觉得意外,事实上,每一个有长期阅读新闻习惯的人,或者是较多时间上网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曾经因为负面消息而感到不快。近年来,由于生存竞争日渐残酷,媒体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纷纷追求刺激性新闻,这种对于眼球效应的追求与公众的猎奇心理不谋而合且相互作用,为负面消息的集中传播和发酵提供了土壤。当负面消息的覆盖面趋于泛滥的程度时,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折射到公众的心理层面,其表现就是怨气多了、不满多了、郁闷多了、谩骂多了。

《人民论坛》杂志曾通过人民网、新浪网以及人民论坛进行了一项针对公众心理状况的问卷调查,在参与调查的5420人中,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动不动就“骂”反映公众的情绪“压抑”。的确,登录互联网,在一些以社会热点新闻,尤其是负面消息为话题的集体讨论中,常常都充满着“低气压”,各种口无遮拦的非理性话语,各种人身攻击式的恶言相向,各种猜忌、怀疑充斥其中。同时,每一个带着情绪的讨论者又会被另外一些更激烈的情绪所感染,于是,不断叠加、不断升级,直至造成群体性的情绪爆发。

当一条负面消息传播至泛滥时,事实的本来面貌可能因无数的“再加工”而被遮蔽掉了,许多人宁愿相信自己认定的“真相”或“逻辑”,却不愿意相信权威部门的公开声明或者有关专家的专业解读。此类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公众对管理部门、对社会环境、对人际关系,乃至对生活本身,都怀有深刻的不信任感,这恰恰反映出心理上的深层次的焦虑、不安和悲观意识。

情绪怎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为何坏事更易催生心理疾病?

负面情绪影响人的判断力吗?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最直观、最直白的情感反应,是因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感受。社会学研究认为,负面消息和突发事件容易引起公众心理失衡,导致公众出现负面情绪,严重的更可能造成心理危机。

范仲淹在文学名篇《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自己对超然物外的向往,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然而,豁达淡然的处世态度往往只是一种期盼,真正能够做到不被现实所影响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细节,都会对内心产生微妙的触动。比如,看见美丽的鲜花时会感到愉悦;看见肮脏的垃圾时会感到厌恶;听到好消息时会兴奋雀跃;听到坏消息时会郁闷消沉。因此,如果由负面消息构成的信息场覆盖了整个生活,每一个人都置身在丑陋、猥琐、荒唐的信息世界里,而那些阳光的、正面的社会细节却被模糊和弱化了,那么,人的情绪便会如同汪洋中的一叶小舟,随时可能被巨浪打翻,失去控制。

1759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 《道德情操论》中描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状况由好变坏时,人们所承受的痛苦要比由坏变好时所体验的欢乐多。并且,他提出,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 1979年,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赫内曼和行为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观点,他们认为,损失对人的心理影响更大,人总是更重视“负面”的东西。这一理论既说明了为什么公众更关注“坏事”却相对地不是太重视“好事”,同时,也说明负面消息对公众的情绪和心理会产生更多、更显著的影响。

由于负面消息的内容大多以揭露社会问题为主,着重于暴露事物丑恶、灰暗的一面,涉及的都是有悖道德底线的行为,所以,当公众大量接收负面消息时,其产生负面情绪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加。心理学把焦虑、紧张、愤怒、沮丧、痛苦等一系列情绪统称为负面情绪,之所以称其为“负面”,是因为此类情绪是不积极的、不健康的,它会使人的身体产生不适感,甚至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若负面情绪长期存在,那么,可能会影响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思考的角度,对生活的理解会越来越偏激,甚至对整个社会的前途感到绝望。

积极的人和消极的人有什么不同?

环境和心理建设之间的关系如何?

为什么乐观向上的人更有幸福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希望和信仰才能产生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高尚、美好、善良的事物,能够唤起人们的宽容、感激、温情、友爱等正面情感。相反,在泛滥的负面消息中失去方向的人,内心活在阴暗之中,眼中所看到的都是卑劣、丑陋和邪恶,信念、精神被渐渐蚕食,直至走上偏激的道路。

《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的意思是,蓬草在丛麻中生长,不用扶持就会长得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色的泥土中,也会随之变黑。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身心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负面消息泛滥的社会,一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一个在负面消息面前失去理性判断,甚至以接收负面消息、传播负面消息为“乐事”的人,其心理状态也一定是病态的。

近来,中央电视台调查栏目 “幸福是什么? ”引起了普遍关注。但被问到“幸福是什么”时,很多人会发现,这样平常的一个词,其实是很难回答的。也许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角度,但有一点应该是相同的,即幸福是积极心理长期沉淀后产生的一种心境,是健康心态的表现。一个对生活感到悲观,对社会感到怨恨的人,是不会拥有幸福感的。

总而言之,因负面消息泛滥而引发的消极情绪和悲观心理,源自于人对事件、事物的判断出现了偏差。负面消息有正面的意义,也有负面的作用,如果失去理性判断和全面分析的能力,就会将负面作用扩大为消息的主体,影响看待现实的角度,进入思维怪圈。于是,“正能量”便渐渐被销蚀,剩下的只是那些损害身心的“负能量”。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催生  催生词条  悲观  悲观词条  消极  消极词条  泛滥  泛滥词条  负面  负面词条  
综合

 生活,是童话故事的入木三分

从前看童话,结局都说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后来才知道,童话没有骗人,只是写得不够深刻罢了。公主依旧,王子换了。 ——1.小白兔有一家糖果铺,小老虎有一个冰...(展开)

综合

 适度吃零食有助缓解紧张心理

很多人都爱吃零食,开心的时候吃,不开心的时候也在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心理学家认为,从性质上讲,吃零食行为与自我抚摸行为的机制是相同的。吃零食的目的并不仅仅...(展开)

综合

 教导 0~6 岁的儿童,有什么正...

本人转自知乎,版权归答主所有。另,世界读书日“猜大师赠书”活动进行中,欲知详情请戳“阅读原文”。教导 0~6 岁的儿童,有什么正确的教育观?罗林,心理动力学取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