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心理学视角下的消费者权益日

 心理引言:消费者权益日,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日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在这个欢腾的节日里,咱们先要弄明白,怎么会有这么个节日的,还有那些关于消费和权益保障的心理学视角下分析的种种,从心理学角度谈谈这个法律立法与权益的保障的内部联系和尚待完善的纰漏。 ——Psy525.cn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Protecting Consumers&dot Rights) 定于每年的3月15日,最先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节日的宗旨是:

⑴向消费者提供信息,对消费者进行教育,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⑵处理消费者投诉,帮助消费者挽回损失

⑶搜集消费者的意见并向企业反馈

⑷大造舆论,宣传消费者的权利,形成舆论压力,以改善消费者的地位

⑸参与国家或政府有关消费者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并要求政府建立消费者行政体系,处理消费者问题

⑹成立消费者团体,确立消费者主权

⑺加强消费者国际团体及合作。

心理学视角下的消费者权益日

好,明白了这个节日的由来和宗旨,下面笔者普及一下何谓消费者权益,从心理学角度谈谈这个法律立法与权益的保障的内部联系和尚待完善的纰漏。

1 心理学视角下看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

早在19世纪中、下叶,英国在《货物买卖法》中,就应广大消费者的要求,给予购买质量低劣和不适于预定用途商品的消费者以法律上的索赔权,并对欺骗消费者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为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迈出了需要的一步。现在,全世界共有9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消费者组织在开展活动。现以日本为例:二战刚结束时的日本国民生活非常悲惨,很多人变卖家产和衣服到黑市上买粮食,人称之为“竹笋式生活”。当时粮食实行配给制,但却经常迟送甚至根本不送,使粮食状况更加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些消费者团体并开始活动。这一时期生理需要处于第一位的状态,还不可能也顾不到谈及其它的需要,因此消费者运动更多的是为了生存而战。五十年代后期,经过战后的经济复兴期,以劣质商品和欺诈性贩卖方式为特征的新的消费者问题大量出现。面对这种状况,消费者运动在以往的物价问题之外,又加上了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问题,开始向追求质量层次上转变。这是人的需要的又一次升级,缘于生理需要得到了相对地满足。进入七十年代后,消费者运动不再仅仅停留在对劣质商品和虚假表示的驱逐以及反对涨价运动上,而是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进行批判,科学地追求商品的安全性,代替消费者进行诉讼,要求修订法律和建立立法。这是在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满足下的需要的又一次升华,进入社会需要和自尊需要的更高层次。通过日本维权运动的实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人类需要的演进过程,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不可逾越。

2 心理学视角下消费者权利分析

人类行为决定于人类的需要,因此我们的立法活动当然也不例外,比如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消费者的权益的规定与其说是法律的赋予,不如说是人类个性化的彰显或说人的内在需求的外在化、法律化更加贴切。保障安全权是出于人类安全的需要的要求,也是在温饱解决后的最基本的需要。但我们需要明白,从一种低级的需要到高一级的需要不是一蹴而就的,得有一个认识的过程;知悉真情权既是安全需要的表现又是人的自尊的需要外露,伴随消费者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已经走出了盲目购物的误区,对产品的安全系数、性能指标及其整体的功效都有了明明白白知道的欲望,这也验证了人们安全需要的增强。

从另外的角度看知悉真情权也是知识的需要、认识的需要即自尊的需要的一种表现方式,现在不是正流行一种叫做“明明白白购物”的活动吗;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我们也可以认为其是人的社会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把它们看作是私法自治的题中应有之意;接受教育权、获得尊重权、监督批评权都在不同程度上被社会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所包容;依法结社权既可以归结到安全的需要,因为当一个人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一方时都会不同程度的感到己方力量的薄弱,需要一种依靠,而依法结社权的存在,就给了这种便利,我们都有从孩童生活的经历,当自己受到委屈,最先想到的是父母。作为弱势一方的消费者也是同样的,当消费者面对强大的经营者的时候感觉是孤立的、无助的,需要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而消费者保护组织就能给我们这样的帮助,我们就能在这一组织中感受到一种安全感、归属感。

 3 心理学视角下经营者义务分析

当我们听到经营者的义务时往往从一种消极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更多的是想到强加的或强制的,但我们不妨试着从另外的视角看待这一问题,站在心理学的角度看,与其说是经营者的义务不如说是经营者的一种谋求发展的积极态度。经营者要想抓住顾客的根本是什么呢?顾客的需要是经营者的生存之本。如果经营者不能认识到这一点,那就不可能做大做强。1950年,美国的速溶咖啡刚刚面市时,购买者寥寥无几。经过调查才发现,在当时美国的妇女存在这样一种观念:担负繁重的家务劳动如煮咖啡之类是家庭主妇的天职,任何试图逃避或减轻这种劳动的行为都应受到谴责。经营者经过调查后调整了广告思路,不再强调速溶咖啡简便的特点,而是着重宣传速溶咖啡和豆制咖啡一样醇香、美味。消除了女性顾客购买时的心理障碍,最终打开了市场。聪明的商家把消费者的抱怨作为商机,他知道消费者之所以抱怨是因为产品不能满足需要,所以他们会积极地接受顾客的抱怨,并把它转化到产品的改革、创新中去,最终赢得用户的信任。经济学统计,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保留一个老客户成本的5倍,所以精明的商家能从消费者的抱怨中发现商机,不断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小开发成本的支出。所以从这一层面上讲与其说是经营者的义务不如说是经营者做大做强的经营理念的需要。

写在最后:

一个法律的立法必须基于对个人权利的尊重,除此之外,便无任何歧义。这看起来好似容易,实质是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因为个人权利意味着什么?个人权利的边界在哪儿?对于这两个问题,不要说老百姓不明白,就是在学理上、法哲学上也存在歧义和争论。然而,个人权利不需要任何过度诠释,有些道理还是不言自明的。为什么这么说?当我们拷问自己良心,以己度人时,才会消磨自己的偏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应当成为每个人道德的准则。

作者简介:

刘晓玲

已帮助过

1099人

入驻年限

8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心理学视角下的消费者权益日  权益日  权益日词条  视角  视角词条  心理学  心理学词条  消费者  消费者词条  
综合

 这个寒冬,我们读书取暖

 “不管现实有多么惨不忍睹,你都要固执地相信,这只是黎明前暂时的黑暗而已。”这样永远向着光明和美好前进,就是治愈系作品所能带给我们的最有力的心灵屏障。...(展开)

综合

 其实我们都有拖延症

有人发起了一个拖延症的帖子,网友们纷纷跟帖,公布自己曾经因拖延付出的代价:有人错过了出书的机会,有人错过了高薪的工作机会,有人因为玩空当接龙游戏错过了对国足队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