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遇一点挫折就轻生,一方面说明青少年心理脆弱,更重要的因素是缺少生命教育。长期以来,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家庭教育中缺少了生命教育这一环,以致孩子们的生命意识相当淡漠,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不少青少年往往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产生轻生念头,有的青少年还出现轻践生命的倾向,如飚车、喝曲马多等,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悲剧与不幸。因此,家长应让孩子知道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生命对自身、家人、亲友、社会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告诫孩子随便了结生命是对家庭和自己极度不负责的表现。只有把生命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才能让孩子们懂得生命的价值。——Psy525.cn
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接受的都是升学、就业教育,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太少,许多人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可有可无的形式,一旦出现心理上难解的结,极个别的学生就会走向极端。我认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该是学校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就学校来说,应多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普及活动,举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心理剧、角色游戏、主题讨论会等活动,定期进行集体咨询或个别辅导及心理调查测验,增进其心理健康;就家庭来说,要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树立良好的家庭期望,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同时要尊重理解青少年的独立和民主意识,适当创设挫折情境;社会及媒体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家长要有平等的教育理念
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又比较优裕,家长一切都依孩子的意,这就塑造出了孩子们的自私、狭隘、偏激、脆弱、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殊性格,一点不如意,受一点委屈,便会迁怒于别人,甚至会寻死觅活。这种现象除了有社会因素的影响外,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子女不能太娇惯,平时家长应有意无意地要让孩子吃些苦、受些“罪”,承担一些责任风险,遭受一些小挫折。这样,孩子在有时候想不开,不能解脱,或想采取过激行为的时候,就会多个“心眼”,有个回转,从而会避免一些意外的发生。侯巧凡:现在的教育,注重的是平等理念,这一点,孩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网络广电等媒体,以及各种儿童读物中,都已经有所领悟,得到了启蒙。于是,面对家长的教育,孩子也同样有平等自由的心理诉求,这是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在孩子们身上的具体体现,应该算是好事情。遗憾的是,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却没有从自己当年不够开化的成长环境中走出来,依然承袭着浓厚的封建家长式教育思想,不懂得和孩子做朋友,忽视孩子的自尊心和权利意识,动辄就把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强加到孩子身上,剥夺其玩耍时间,逼其拼命学习以“成龙成凤”。一旦孩子不够听话,个别家长甚至还特别信奉“棍棒出人才”,习惯打骂孩子。如此,难免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极端的反叛行为。
关注孩子的心理诉求
一个原本乖巧、成绩优秀的女孩,如今居然也像“讨薪”民工一样出格地演“跳楼秀”,这不得不令人反思。之所以将其和“讨薪”民工相提并论,笔者无非就是想说孩子心理的“诉求”同样希望得到家庭其社会的关注。在现代化的教育中,不要说人性化,家长最起码应该懂得怎样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吧,如果凡事都板起面打骂,那么毫无诉求渠道的孩子不产生对抗性情绪才怪,当孩子内心压抑的情绪郁积到一定的“熔点”时,如果家长还不能反思地“幡然醒悟”,那么后果的发生也只能让我们震惊了。
花一般的年龄还未绽放就已凋零,带给人们不尽的惋惜,更让亲人痛彻心扉。痛定思痛,作为学生、家长、老师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对学生来说,我们要明白,委屈、挫折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人总是在挫折中一步一步成长的。不要轻言放弃,尤其是放弃最宝贵的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放弃了你就再也没有证明自己的机会了,所以,哪怕是为了你的“敌人”,你也要活得更精彩,这才是真正的“报复”。而且,生命也不仅仅属于你自己,想象一下亲人天天以泪洗面的场面,如果这是你造成的,你敢说你不后悔吗?有什么委屈,讲给爸爸妈妈听,他们是你最忠实的听众,会帮你重新获得力量。
对家长来说,我们除了关心孩子的吃饭穿衣、学习成绩,对他们的内心世界到底了解多少呢?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谈心了?无论你工作有多忙,你也要抽出时间倾听孩子的声音,因为孩子需要你。
对学校和老师来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对学生造成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对孩子们的心理素质教育足够重视了吗?老师,不仅仅要做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做的是孩子的知心人。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