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0日,受邀去中国平安综合金融部为其客户做关于幸福话题的公益讲座,接到这个邀请的时候,真的有点诚惶诚恐,因为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不仅是文学、历史、宗教、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热衷探讨、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普通老百姓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以我现在的水平真的很难讲完整、讲透彻。所以与其说是一个讲座,倒不如说是一个分享更贴切一些,我能做的就是把我个人对幸福这个概念的思考,以及从中获益的部分分享给大家,如果也能启发到某些人,那么就是最大的收获了,如果感觉没有收获,也很正常,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都会遇到适合自己成长的方式、方法,只要坚持对幸福的追求不放弃,就会遇到自己的缘分。 此次分享的内容主要有六个部分:一、分享《通心之歌》 这首歌是由我的导师许金声作词作曲,由全人心理学导师班学员唱的,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被深深触动了,不禁泪流满面。“我从哪里来?要向何处去......?”这是萦绕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问题,如果我们找到了答案,那幸福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分享的开始,我让大家放松,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这首歌,在听的过程中,去体会当下的内心状态,体会每天忙忙碌碌,到底过得怎么样。对于自己而言,幸福到底意味着什么?怎样才算是幸福?建议大家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静静地问自己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我们的内心。二、享乐主义幸福观的误区 幸福就是快乐,幸福就是没有痛苦和烦恼”,这是享乐主义的幸福观。 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你的幸福观,如果我们一直抱持着这样的幸福观不放,会让我们有很强的挫败感,很难有真正的幸福感。因为除非我们已经成佛,不然人生是不可能没有烦恼和痛苦的。 享乐主义的幸福观之所以容易被人接受,是因为它不需要学习,与人的本能状态接近。它满足了人好逸恶劳的一面。避苦趋乐固然是人的天性,但它是需要深化或者需要改进的天性。 只有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才能有真正的幸福感。 整体论的幸福观之所以有前途,是因为它才能够使人们得到最大的满足。但是,要产生整体论的幸福感觉,依靠本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一定的学习,或者必须要有相当的阅历。三、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看幸福 一种原来主宰我们的需要有了相当的满足之后,这种需要的支配力就开始下降,另一种更加高级的需要的支配力逐渐上升,最后主宰我们的行为。需要的满足程度直接决定着我们的幸福指数。但是,需要的满足只是一个模糊概念,在环境、习俗、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所谓“满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在生存、安全、归属、自尊等需要的满足中,个体必须要有适当的克制,把它们限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才能有利于高层次潜能的发挥。 在现代社会中,自尊需要的满足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自我实现需要满足的必经之路。任何人在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自我实现之前,都必须有自尊需要一定的满足。但不幸的是,它的满足往往是与消费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对物质的追求,除生活必需外,常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这就引起了无休无止的竞赛,互相攀比,炫耀消费,甚至腐化堕落。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丰厚收入,开着名车,住着豪宅,但依然没有幸福感的原因。这种追求恰恰会导致自我的丧失,使我们不能挖掘潜能,表达自己最富特色的个性。 人永远不可能满足需要,永远会有牢骚,正如牢骚永远不可能消除一样,痛苦也永远不可能消除。但是,牢骚和痛苦都有不同的层次之分。有低级的牢骚和痛苦,也有高级的牢骚和痛苦。 从低级的牢骚与痛苦过度到高级的牢骚与痛苦,这是人生的一种进步,也是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过程。 马斯洛对于幸福的定义:“幸福,就是有良好理由的痛苦;幸福生活,就是有真正值得体验的烦恼与忧虑的生活。” 如果你有意避重就轻,去做比你尽力所能做到的更小的事,那么我警告你,在你今后的日子里,你将是很不幸福的。因为你总是要逃避那些和你的能力相联系的各种可能性。 --马斯洛 四、全人心理学 ”全人心理学“这一术语,代表心理学家许金声心理学研究、心理学运用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与当今世界心理学对应,“全人心理学”这一汉语提法较好地体现了人本心理学和后人本心理学的精髓,即: 1、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2、从尽量广阔的系统来看人。 3、对所有的心理学流派乃至文化持开放态度。在国际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肯?威尔伯在2001年出版了《整合心理学》(Integral Psychology)。“全人心理学”这一概念也可以看成是对他的某些心理学思想的回应。 如果一定要给“全人心理学”下一个定义,可以是:全人心理学是以充分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不断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心理学,为达到此目的,它对所有的心理学以及文化持开放态度,从中汲取养料。全人心理学具有尽量彻底的开放性,同时也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它有一个核心的理论、方法、技术,这就是“通心”。它对于“通心”的重视,使它区别于其它心理学以及文化 什么是“全人”?简单地说,是指全面发展的人,或者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人。再具体一点说,做到下面任何一条,都可以称为“全人”: 1、健康可以分三种: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灵性健康。所谓“全人”就是具有"身、心、灵"整合的“大健康”的人。 2、人有两次出生:第一次是经由自己父母的出生;第二次是经由自己的出生(人格)。所谓“全人”就是完成了第二次出生的人。 3、人有四种死亡:“生物学死亡”、“社会学死亡”、“人本心理学死亡”、“全人心理学死亡”。所谓“全人”就是超越了这四种死亡的人。 4、人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心理素质问题可以从多种角度来理解,其中一种可以用智慧力、情感力、意志力,即人格三要素来概括。所谓“全人”就是人格三要素平衡发展,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人。 5、在人的动力结构上可以把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五个层次扩展为七个层次,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之上再加上"自我超越需要"、"大我实现需要"。人的需要满足的优势,应该至少发展为自我实现需要、自我超越需要的优势。人能够达到的能量最畅通的状态是大我实现。所谓“全人”就是“大我实现需要”已经开始支配其行为的人。 6、人有两种基本的生存状态:独处与交往。独处状态可以分为三种:匮乏性独处;维持性独处;充实性独处。交往状态也可以分为三种:纠缠性交往、维持性交往、通心性交往。所谓“全人”就是独处时有最多的充实独处,在交往时有最多的通心交往的人。——Psy525.cn
五、从全人心理学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理论 看幸福 我们在世界上生活,其状态要么是在一个人独处,要么是在与他人交往。人的这两种基本的生存状态缺一不可。缺少一种,人就容易处于病态。因为如果只能够处于独处状态,只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体会与人交往的乐趣,不可能从人际交往中获得动力。如果只能够处于人际交往状态,他只依附于一个整体,是整体的一部分,他的个性不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健康的生存状态,是这两种基本的生存状态得到平衡的状态。一个人生存状态的好坏,不是取决于他有多少时间独处,有多少时间交往,而是取决于他在独处时有多少时间能够进入充实性独处,在交往时有多少时间进入通心性交往。 通过这张图,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了解我们真实的生存状态。1、在你的生活中,你独处占的比例是多少?交往占的比例是多少?2、你在独处时,匮乏性独处的比例是多少?维持性独处的比例是多少?充实性独处的比例是多少?3、在交往时,纠缠性交往的比例是多少?维持性交往的比例是多少?通心性交往的比例是多少? 这张图也给我们提升幸福指数清晰地指明了方向:即通过学习和努力,使我们在独处时,有较多比例的充实性独处,较少比例的匮乏性独处和维持性独处,在交往时,有较多比例的通心性交往,较少比例的纠缠性交往和维持性交往。 通过这张图,也体现了通心的重要性。“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生活中,凡是我们心里感觉有反复出现的烦恼和不自在,一般都说明我们与自己的关系或与他人的关系出了问题,而关系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我们与自己或他人不通心。只有通心才是解决烦恼,让我们活得更加幸福、自在的根本的途径。增加通心力,可以增加我们的能量,改善我们的家庭生活,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提高我们幸福指数。 既然通心这么好,为什么很多人感觉很难做到呢,原因一般有以下三类:1、没有掌握、运用必要的方法,即通心的黄金三要件;2、压力或者动力不够大;3、有某些心理问题、心理情结。 前两个原因,相对比较容易解决。后一个原因,最好求助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和情结的专业人员。六、树立正确的心理消费意识 传统心理学认为,只有遇到心理问题时才应当进行心理咨询,甚至患了精神病,该去精神病院了才想到心理咨询。现在很多人对心理学的认识依然留在这种旧有的印象中,心情不好的时候,一般往往选择购物、旅游、KTV或其他形式来缓解或转移。花几千元买件衣服,看得见,摸得着,很少人愿意花钱去找心理咨询师调整一下,没有意识到这才是最合算,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因为当内在能量状态提升后,当内心舒服的时候,外在穿什么都是舒服的,相反,心情不好,穿再奢侈的衣服,还是会不舒服。人本心理学之后的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咨询最根本的作用是帮助人们成长,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人,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人需要心理调整”;另外,成长以及成为一个“全人”,是一个连续不断、永无止境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人可以终身成长”。 国外现在有一种观念被普遍接受:如果一个人能够定期进行心理咨询,那说明这个人的心态是正常的,办事是靠得住的。比尔?盖茨就拥有12名心理咨询师。在另一方面,进行心理咨询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内在幸福指数,这种观念也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
备注:以上很多思想和观点来源于心理学家许金声写的书《活出最佳状态》
作者简介:
王莉
已帮助过
456人
入驻年限
5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