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我对“投射”和“投射性认同”的理解

      “投射"和"投射认同"是现代精神分析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先说一下"投射"。"投射"是将自身拥有的难以接受的想法、感受、特质或行为归于他人的心理过程。"投射"属于心理层面的,因此可称之为"心理投射"。"心理投射"我们可以形象地比喻像照相,就是来访者把自己的东西投射到了对方的身上,他认为对方和自己一样。假如一个来访者内心充满着愤怒,他就会看别人不顺眼,别人也在生气,也为他在发火。表现尤为明显的是抑郁症患者,因为他们的内心是暗淡的,所以他就看不到外界世界是光明的。本来是阳光灿烂、鸟语花香,可他却没有好的感觉。投射是无意识的,对于投射者来说,这个心理过程的发生是毫无知觉和悄无声息的,所以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使得个体能够意识到自己在过度的使用投射。    再说一下"投射认同"。"投射认同",最早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梅兰妮.克莱因提出的,在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里,“投射认同”是一个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作出反应模式,即当事人早年与抚养者或重要他人之间的互动模式的内化成自体的一部分,将置于现实的人际关系领域中。“投射认同”较“投射”比起来更为复杂一些。客体关系心理治疗中讲到四种“投射认同”,即依赖的投射认同、权力的投射认同、情欲的投射认同和迎合的投射认同。    依赖的投射认同。依赖的投射认同所表现的形式是,来访者的无助感,他所传递出的信息是:“我活不下去了”,所以需要寻求和诱导他人照顾。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女孩,由于在小的时候过于依赖父母(当然是父母亲的教养方式所致),基本上是“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那种,到了初中上学是寄宿,她把所有的没洗的衣服攒到一起,利用假期都拿到家让妈妈洗。都到了高中了,什么事情都要商量父母,自己即没有主意也没么有建议。后来结婚之后,这种关系模式又体现在夫妻关系上了。起初丈夫很不习惯,为此小两口经常吵吵闹闹,因为丈夫不愿轻易破坏掉这个家庭,最后只好成为妻子的照顾者了,这样依赖的投射认同不知不觉的在两人之间就搭成了。而如果是一名依赖的投射性来访者,他在咨询师面前表现的更为明显,比如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商谈每周几次咨询时,来访者会愿意增加咨询的次数。在咨询过程当中,来访者的主动性表现的比较差。当咨询一段时间后,咨询师提出准备度假,来访者会焦虑起来,甚至他的病情会进一步加重。在发生这种情况的个案中,咨询师经常被来访者看成是非常敏感、无所不知且无所不能,从而迫使咨询师怜悯、极度关注来访者而产生反移情。    权力的投射认同。权力的投射认同所表现的形式是,来访者的控制欲,他所传递出的信息是:“你活不下去了”,所以诱导反应是咨询师的无能感。现实中的大男子主义就是典型的例子,夫妻之间没有平等的关系,男人大包大揽、高高在上,显得自己比谁都懂,比谁都明白,听不得妻子的意见,从而诱导妻子感到有一种无能感,似乎没有丈夫自己就难以生存。在心理咨询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个案试图指挥治疗中发生的事情。权利的投射认同跟依赖的投射认同正好相反,来访者主动性表现的比较强,他迫使咨询师感到:没有来访者,我咨询师就不能成功(或者存活)。这种交流诱发出来的反移情,导致使咨询师产生无能和即将失败的感觉。个案甚至批评咨询师没有正确的处理事情,并且没有引导其产生出重大的改变。个案所提出的“危机”或“紧急情况”,似乎咨询师从来就没能正确地处理。由此表现出不耐烦,对咨询师产生愤怒和不满。这样个案中断治疗和自我脱落是常有的事。    情欲的投射认同。情欲的投射认同的全部意图是性满足,它所传递出的信息是:“我会让你在性方面得到满足”,所以诱导反应是咨询师的“性兴奋”。在现实生活中,常使用这种投射认同的人,习惯通过“性爱”的方式来建立和维持关系,在她们看来其他人之所以愿意与她们保持关系,是因为她们能够在性方面满足他们,或者使他们更加女性或者男性化。所以你跟她相处时,很容易产生性欲或爱情方面的感觉或冲动,如果你没有辨别能力,把握不住自己的话,上当受骗是在所难免的。当一个情欲的投射认同的女性来访者来到咨询室时,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她很特别的、富有性感的穿着打扮。在与心理咨询师交流的过程中,她会常常使用一些挑逗的语言,对自己有关性方面的故事讲出来并不感到是一件尴尬的事。同时她也比较关注咨询师的隐私,此时自己是来访者她感到都不是那么重要了。虽然咨询师有时会表示出他们之所以和个案在一起,是因为工作职责、人文关怀或因为他们要挣钱。但是个案打心眼里相信咨询师真正和她们在一起的唯一原因是“性”。对采用情欲的投射认同的个案来说,所有关系的底线就是提供情欲的满足。    迎合的投射认同。迎合的投射认同的表现形式是,自我牺牲的精神。他所传递出的信息是:‘你欠我的’,所以诱导反应是咨询师的“感激与责备”。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过这样的女人,她们在自己的家里,里里外外一把手,没黑没白的付出,但是她们还会有一些唠叨:“我这样做都是为了这个家,但是谁能理解我呀”,这就是典型的迎合的投射认同的例子。其实,投射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即诱导对方感激自己所做的事情和所做出的牺牲,她们用自我牺牲来换取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她们迫使对方如果不作出感激的回应就是欠她们的,进而自责起来。而有的时候对方真的就没有回应,那她们就会焦虑或是愤怒。当一名迎合的投射认同的来访者,在和心理咨询师交流的时候,她们诉说更多的是自己多么多么的辛苦,表现的多么多么的好,可是却很少得到别人的理解。她们还会用自己“听话”来获得咨询师对她们的好感。总而言之,她们失去的是自己的价值感,因为她们不是处于一种关心的目的,而是想通过让别人感到欠她们的而搭建关系的。    综合以上四种“投射认同”,我们发现它们都存在一个共同的东西:就是否认。依赖的投射认同否认的是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权利的投射认同否认的是投射者脆弱和无助感;情欲的投射认同否认的是"非性"都是不好的;迎合的投射认同否认的是自身的价值感。这些投射者都不相信非投射认同关系的存在,当然这些也都是潜意识的。然而,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不是以合谋的、报复的或者是退缩的方式来回应,而是要容纳投射者所投射的内容,再经过消化、代谢之后的版本,以解释或说明的方式返还给来访者。    理解和掌握“投射”以及“投射认同”的原理,是对一名心理咨询师必备的要求。我力求以通俗化的语言,谈了自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其实任何的理论和概念细致研究起来,都是比较复杂的,因此我的理解有时未必到位。所以希望得到爱好心理学的朋友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让我们共同提高和进步。

作者简介:

王承新

已帮助过

4215人

入驻年限

4.3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投射  投射词条  认同  认同词条  理解  理解词条  
综合

 恐惧来自你的内心

有一个人走在一条狭窄的山路上,看到地上有个很像核果的东西,就想把它踩碎,结果那个东西居然膨胀了一倍!他更用力去踩,还拿起木棍狠命地敲打,但是那东西反而越来越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