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 年9 月5 日,联邦德国慕尼黑奥林匹克大运动场上的圣火在晨曦中熊熊燃烧,迎来了第20 届奥运会的第11 天赛程。
凌晨4 点,整个慕尼黑城还在沉睡中。奥运村附近的大街上时不时跑过几个为当天比赛进行热身的运动员,“沙沙沙”的跑步声为这座万籁俱寂的城市更增添了几分宁静。然而,现代奥运史上第一次大灾难,却在这黑暗中孕育、爆发,并闪电般地划破了慕尼黑的黎明。
8 名身穿黑色紧身衣的蒙面人,正一步步地逼近地处康那利大街31 号的奥运村。他们借助随身携带的登高器具,悄然无声地越过了6 英尺高的电网,潜入奥运村营地。
一个蒙面汉从黑提包里掏出几支苏制AK—47 型冲锋槍。分发给同伴们。
这种冲锋槍能自动连发,一分钟可吐出上百发子弹。子弹射离槍口的瞬间速度,每秒达2330 英尺。如果近距离射击,一连串子弹就可把人劈为两截。这种槍是当今国际恐怖活动中最流行的一种武器。由此可知,这几个蒙面人必定是从事恐怖活动的职业杀手。“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在这黑漆漆的夜晚,这伙不速之客窜进奥运村,肯定要出事了。
4 点25 分,这群恐怖分子扑向奥运村内以色列代表团 的宿营地。他们用万能钥匙插入一号公寓大门的锁孔,试图把门打开,发出咔嚓咔嚓声。
公寓内,以色列摔跤裁判约瑟夫·古特弗罗英德从睡梦中惊醒,他最先觉察到门外的动静。这位体重275 磅的壮汉,稍稍迟疑了一下,以为这响声是室友摔跤教练摩西·温 伯格发出来的,这家伙也许外出玩乐回来了。但是,他突然听到门外有几个人在嘀嘀咕咕说阿拉伯语,便意识到大事不好了。他霍地跃身而起,扑向大门。一面用自己庞大的身躯死死抵住正在开启的大门,一面用希伯莱语向同伴大声报警:“ 有危险,赶紧逃!”
几个蒙面汉一拥而上,企图推开古特弗罗英德顶住的大门。一方在门里拼命地抵,一方在门外使劲地推,两股巨大的力量,把门框都顶弯了,连门上的铁条也变了形。古特弗罗英德以生命赢得的这几十秒的时间,却为同室的举重教练舍克创造了逃生的机会。他破窗逃走了。
毕竟恐怖分子人多力大,古特弗罗英德抵挡不住,大门连同门框一起轰然倒地,把古特弗罗英德压在地上。一号公寓内的其他4 名以色列代表团 成员——田径教练夏皮勒。击剑运动员安德烈、射击教练舒尔和举重裁判斯勃林慢了一步,刚出房门,就被黑洞洞的槍口堵住。蒙面汉对他们拳打脚踢,威逼他们说出其他以色列运动员的住处。为首的恐怖分子挥舞着AK—47 型冲锋槍,恶狠狠地吼道:“谁为我们带路,找到其他以色列人的公寓,我们就给他自由 。否则,就休想活命!”可是谁也不理他。他气得哇哇乱叫,一拳将古特弗罗英德打翻在地。几个歹徒拥上去,一顿毒打后,又将古特弗罗英德五花大绑起来。
恐怖分子从这几个以色列人嘴里挖不到什么东西,便留下两人看守,其余的人开始在康那利大街31 号营地内四处搜索。根据情报,他们知道营地内还住着乌拉圭和香港代表团 ,就放过了二号、四号和五号公寓。其实,那里面还住着8 名以色列运动员,他们也因此而幸免于难。恐怖分子径直扑向三号公寓。他们知道那里住着以色列运动员。
这时候,以色列摔跤教练温 伯格在康那利大街的娱乐中心玩了个通宵后,正跌跌撞撞地回来,恰好与恐怖分子狭路相逢。透过路上的灯光,歹徒们一眼就认出温 伯格是他们所要捕捉的目标。两三个蒙面汉从暗处一下子窜到温 伯格面前。可温 伯格并不是好惹的,他与古特弗罗英德一样,是个大块头。他猛地挥拳击倒一个家伙,接着又将另一个歹徒打得连连后退。第三个蒙面人吓慌了,扣动了冲锋槍扳机,子弹打穿了温 伯格的脸颊,温 伯格捂着脸跌倒在地。几个恐怖分子扑上去,把他抓起来。
到了三号公寓,恐怖分子故伎重演,用万能钥匙打开大门。正在房里熟睡的6 名以色列运动员,全都没有逃脱厄运。他们是摔跤运动员哈尔芬、斯拉温 和佐巴利,以及举重运动员马伯格、霍里德和鲁曼诺。为便于看守,恐怖分子把三号公寓的以色列运动员赶往一号公寓。在经过一片树丛时,轻量级摔跤选手佐巴利,瞅准机会,撒腿钻进树丛。恐怖分子慌忙开槍,但这位个儿小又灵活的运动员,早已七绕八拐地逃得不知去向了。身负重伤的温 伯格此时乘机猛击一个歹徒的下巴,将他的上颔骨击碎,接着又一拳把他击昏在地。另一名恐怖分子端起冲锋槍,对准温 伯格的胸膛就是一梭子,温 伯格像堵墙似地倒了下去。
剩下的5 名运动员被押到一号公寓。举重选手鲁曼诺和队友马伯格被关在厨房里,他们趁看押的家伙打瞌睡,便挣脱捆绑,想翻窗户逃出去。可是不小心碰倒了一只酒瓶,发出了响声。那家伙惊醒后冲过来。鲁曼诺从桌上抓起一把菜刀,砍中了那家伙的前额。歹徒痛得哇哇叫,瘫倒在地。这时,另一个歹徒闻讯冲进厨房,扣响了扳机,一连串的子弹射在鲁曼诺的身上,他应声倒下。后来当救护人员来搬尸体时发现鲁曼诺被子弹打得齐腰断为两截。
再说温 伯格被击倒后,并没有死,一阵清风使他苏醒过来。他挣扎着爬了起来,踉踉跄跄地朝一号公寓走去。正在门口望风的蒙面歹徒,见一个血淋淋的庞大身躯跌跌撞撞地直朝他走来,不禁大吃一惊,竟吓得忘了开槍。
温 伯格一眼认出蒙面仇人,愤然跃起,一拳就将歹徒击倒。另一个歹徒从屋里冲过来,随着一阵槍响,温 伯格头部中弹,倒地身亡。
此刻,时间已到了清晨5 点。恐怖分子最初的行动持续了大约45 分钟。
他们杀死了两名以色列运动员,抓获了9 名。两名运动员挣脱了魔掌,还有8 名选手没被恐怖分子找到。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以色列运动员驻地一片混乱,但离康那利大街31 号仅200 多米的慕尼黑警方设立的奥运会“危机处理中心”,却尚未弄清事件的真相。他们只得到诸如“康那利街31 号营地有人打闹”之类含混不清的报告。这或许并不奇怪。当时,大部分人都在酣睡之中。而恐怖分子整个行动叹进行得时断时续,几声呼救和清脆的槍响过后,一切便又重归平静。即便有人听到这些声响,也不会认为有什么。因为在奥运村,这几天几乎夜夜都有各种名堂的狂欢活动,时常有人燃放鞭炮焰火,高声喧闹取乐,所以,对大多数睡在以色列人隔壁的代表团 成员来说,这次绑架行动发出的声响,听上去与平日的吵闹声、鞭炮声相差无几。
4 点55 分左右,有一名治安警察来察看情况。他看见一号公寓前面有个鬼鬼祟祟的人影,以为是小偷,便大喝一声:“你在干什么?”原来这家伙正是放哨的恐怖分子。他没敢吱声,拔腿溜到屋后去了。那警察绕着屋子兜了一圈,没见到什么异常情况,也就转回去了。
他刚返回不久,“危机处理中心”就接到那两名逃生的以色列运动员分别从南朝鲜和意大利代表团 的营地打来的电话。警方这才得知事情的真实情况。
5 点30 分,慕尼黑警方收到恐怖分子一封英文信。恐怖分子把温 伯格的尸体抛在康那利大街上,一把短刀将这封信插在尸体旁边。从信未的署名,联邦德国警方才得知这伙绑匪是著名的国际恐怖组织“黑九月”的突击队。
“黑九月”是赫赫有名的恐怖分子头目阿布·尼达尔创立的。
1967 年6 月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巴勒斯坦人退守约旦,在那里设立了训练营地,向以色列开展武装斗争。1970 年,约旦境内的巴勒斯坦难民已超过本国国民的半数。约旦当局极为忧虑,生怕引火烧身,在约旦出现“国中之国”,便制造事端与巴勒斯坦人产生摩擦。
1970 年9 月,约旦当局的军队在安曼街道上向巴勒斯坦人开槍射击,在难民营里大开杀戒,死伤达几万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黑九月”事件。
为了反对以色列,同时也为了打击“反动的阿拉伯国家”,以怨报怨,以牙还牙,一个名叫“黑九月”的恐怖主义组织于1970 年年底成立了。它选择的第一个报复目标,就是指派军队屠杀 巴勒斯坦人的约旦首相瓦斯菲·塔尔。
1971 年11 月28 日,塔尔在访问开罗时被4 名恐怖分子击毙。从此,恐怖事件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现在,“黑九月”又将参加慕尼黑奥运会的无辜的以色列运动员作为它的报复目标。此次行动的代号是“比拉姆和伊克拉特行动”。比拉姆和伊克拉特是被以色列人占领的两个村庄的名字。很明显,其矛头所指仍是以色列当局。
在那封英文信中,“黑九月”提出了他们的要求:立即释放234 名被以色列当局关押的巴勒斯坦人,释放被联邦德国当局囚禁的“巴德尔—迈因霍夫帮”的成员,上述要求满足后,才与联邦德国当局谈判,然后再派三架飞机把8 名突击队员送到安全地点,在那里,他们将释放9 名以色列人质。如果在上午9 点以前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他们就要“将人质全部或逐个儿地处决”。
这一重大绑架事件,像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顿时震动了慕尼黑,震动了奥运会。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联邦德国政府迅即进行磋商,总理勃兰特特地从波恩飞到慕尼黑,亲自处理这一事件。他委派慕尼黑所属巴伐利亚州政府出面,向“黑九月”提出一项和平建议,探讨用金钱赎回人质或用联邦德国人质换回以色列人质的可能性。巴伐利亚州的两位部长、奥运村的村长、慕尼黑前任市长以及市警察总长等高级官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纷纷表示愿以自己去换回人质。但恐怖分子断然拒绝接受这一建议,只是把最后期限延长到中午12 点。
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电话里与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紧急磋商了10 分钟,其结果不出所料,这位以色列女总理态度极其强硬,宣称对恐怖主义绝无妥协可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作让步。尽管如此,梅厄还是作了努力,她立即请求国际奥委会暂停奥运会的比赛,以便联邦德国政府全力解决绑架事件。同时,她表示不干预联邦德国政府为营救人质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此外,她立刻派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头子扎米尔飞往慕尼黑,协助处理这一棘手的事件。
联邦德国与绑架分子谈判伊始,德方就表示满足“黑九月”的要求,释放关在狱中的暴力团 伙头目巴德尔和迈因霍夫。恐怖分子较为满意,在上午8点时答应降低要求,只需一架飞机分批将他们和人质运往开罗,到那时,如果以色列还不放人,就在开罗处死人质。这无疑是一种妥协,他们原来曾扬言,如果到时不放人,在飞离慕尼黑之前便当场处死人质。
上午9点,联邦德国当局给恐怖分子和人质送去了食品。勃兰特总理发表电视讲话,对这一事件深表痛心。他希望此事能得到妥善解决。同时他提议本届奥运会将继续举行,不要因此而取消。尽管“黑九月”态度强硬,联邦德国当局仍未放弃和平努力,他们请出突尼斯驻联邦德国大使当调停人,劝说绑架者。但大使游说的结果,只是又将最后期限延长了5小时。恐怖分子扬言,下午5点之前如下放人,就开始杀死人质,然后自杀。
看来和平谈判难以奏效,联邦德国政府别无选择,开始考虑用武力解决问题了。
这时,以色列的代表扎米尔已经飞到慕尼黑,他仔细地阅读了联邦德国方面送来的解救人质的行动方案:警方佯装答应恐怖分子要求,在他们最新提出的半夜12点这一最后期限之前提供飞机。由边防警察部队(后来改建为反恐怖大队)埋伏在机场,准备在恐怖分子上飞机之前发动突然袭击。老牌特工扎米尔表面上没对方案提什么意见,内心却很担心。他知道联邦德国警方在反恐怖行动上没什么经验,准备工作又过于匆忙,神槍手太少,武器装备不很先进,结果很可能凶多吉少,但既无权干涉德方的行动,又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听天由命了。
晚上8点,联邦德国内政部长根舍和奥运村村长特勒格尔来到扣押人质的一号公寓,向恐怖分子转达了联邦德国政府的答复。双方会谈了45分钟,决定在10点钟开始将绑架者和人质转赴机场。
“黑九月”随后发表了第二个声明,声称8名突击队员和人质将分3批乘飞机离开联邦德国,只有当前一批人安全抵达开罗后,后一批人才会离开慕尼黑。声明最后警告说,联邦德国当局任何动武的企图都将导致9名人质的死亡。
晚上10点,警方准时将一辆大众牌客车开到康那利大街31号的奥运村营地。绑架者将全部人质押上客车,然后开到附近的一块草坪,两架直升飞机正停在那里。8名恐怖分子把9名人质分作两批押上两架直升飞机,用冲锋槍抵住驾驶员的后背,命令他赶快起飞。15分钟以后,直升飞机飞抵菲斯腾费尔德布鲁克机场。在机场探照灯的照射下,一架波音727喷气式客机正静静地停在跑道上。这就是联邦德国政府为绑架者提供的飞机。
这时,扎米尔在德方军官的陪同下,正坐在机场控制塔里。不久前,他看见了500多名军警乱哄哄地进入机场周围的埋伏地点时,心里就非常后悔,没在从奥运村到上直升飞机的途中动手,因为在那里营救人质相对要容易得多。扎米尔对军警准备不足甚为担心。德方军官在一旁安慰他说,警方已精心挑选了5个职业狙击手,就隐蔽在波音飞机旁,他们奉命在多数恐怖分子走下直升飞机后开火。既然是神槍手,在这么近的距离击中目标是不会有问题的。然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几个所谓的“神槍手”身上。8名绑架者见当局果然“信守诺言”,不由大喜过望,很快就有4名恐怖分子跳下直升机。他们用槍押着一名直升机驾驶员,准备去检查那架将飞往开罗的客机。那5名狙击手竟不会使用红外线瞄准器,只能通过普通瞄准器观察对手。
机场灯光也造成众多陰影。狙击手模模糊糊地看到有许多影子,误以为大多数恐怖分子下了直升飞机,便认为时机已到,慌慌忙忙地开了火。
扎米尔在控制塔上用红外线望远镜观察着这一切。他清楚地看到狙击手至关重要的第一排子弹竟没有击倒一个绑架者,气得拍着桌子大叫:“糟透了!这些家伙大无能,事情要败在他们手里了!”
槍声一响,恐怖分子知道中计了,立即举槍还击。直升飞机上的4 名驾驶员见事不妙,跳下飞机就逃,其中两人安全脱险,另两人被流弹击中,负了重伤。以色列人质在直升飞机上动弹不得,他们手脚被绑,双眼蒙着黑布,只能坐以待毙。
但出乎意料的是,恐怖分子没有立即打死人质。也许他们正忙于应战,无暇顾及。也许他们是想为谈判留下一条后路,不到万不得已不处死人质。
双方对射了一个多小时。恐怖分子几次拒绝了联邦德国方面的劝降,尽管他们很清楚,顽抗下去只会死路一条。因为考虑到直升飞机内还有人质,警方的火力大受限制。于是,便决定由6 辆装甲车掩护军警进攻。
就在装甲车逼近直升飞机时,一名恐怖分子向载有5 名人质的那架直升飞机里投了一颗手榴弹,直升飞机立刻爆炸,化作一团 火球。紧接着,另两名恐怖分子窜上第二架直升飞机,槍杀了机内的另外4 名人质。
令人痛惜不已的是,如果装甲车的进攻推迟几分钟,那么,第二架直升飞机里的4 名人质或许可能幸兔于难了。趁着混战的当口,这4 名以色列运动员已在设法挣脱绳索。人们后来发现,在粗大的绳结处,留下了他们的齿痕,绳结有所松动。这表明,他们用不了多久就能挣脱绳索,去袭击守在直升飞机外的两名恐怖分子,夺取武器而自救。至于第一架直升飞机上的以色列人质,则无法判定他们有否采取行动,他们的躯体被烈火烧得缩成一团 ,难以辨认了。
军警在装甲车的掩护下冲到直升飞机前,5 名残存的恐怖分子,有3 名被生擒,另两名还在负隅顽抗。
15 分钟后,一个叫依萨的恐怖分子被击毙,就是他向直升飞机扔进那颗致命的手榴弹的。最后一名恐怖分子叫托尼,他曾作为一名建筑师参加过修建慕尼黑奥运村,国此,对绑架现场极为熟悉。他在机场边打边躲,使军警很难靠近他。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槍战,他陷入绝境,手一扬又击中了一名警察的颈部。一阵乱槍射过来,终于将他击毙。此刻已是凌晨一点半了。
在机场交 火中,9 名以色列人质无一生还;8 名恐怖分子,5 名被击毙,3 名投降;还有两名联邦德国军警被流弹打死,多名受伤。
奥运史上这一惊心动魄的悲剧,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全球有5 亿多观众通过电视转播,亲眼目睹了奥运村绑架现场以及联邦德国当局与恐怖分子周旋,直至最后在机场狙击、交 火的全部场面。
9 月5 日,奥运会因这一事件而被迫停办一天,次日继续举行。到9 月11 日奥运会结束时,苏联赢得55 块金牌,名列榜首,美国获33 块金牌,位居第二,而以色列则运回去11 具尸体。
(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