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是鲁班发明的风筝
每当大地回春,暖风吹拂的时候,人们,特别是儿童都喜欢到野外放风筝。踏青放风筝既是艺术享受,又是陶冶性情的健康活动。
风筝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人们将风筝叫做“木鸯”。据古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人做过木鸯,其代表人物即是巧匠公输般(鲁班),史载他曾制作过木鹊,这种木鹊不仅能飞,而且还能返回原地。不过从那些文字记载上还看不出用绳子牵引的迹象,加之当时还没有发明纸,可见那时的木芬当是用木、竹制作的,用现代汉语说应该是靠滑翔的鸟形飞行器。
到了汉朝,出现了用竹子做框架,丝绸做蒙面,以绳牵引,放之空中的真正的风筝(当时并不叫风筝,我们此处暂借今名以便说明),只是那时风筝的价钱很贵。
唐朝以后,人们开始用纸代替丝绸做蒙面,风筝的价格相对便宜了,逐渐变成了玩具。同时其名称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已把风筝称作“纸鸢”或“纸鹞”。到了晚唐五代,有人别出心裁地在纸鸢上挂上了竹笛,风吹竹笛,声如筝响,“风筝”一名便正式出现了。
古时风筝的作用很多,例如早在一千多年以前,风筝就已经被用于军事活动。相传西汉初年的名将韩信就曾利用风筝传递信息和测量距离论。元549年,侯景带兵把梁武帝围在南京的台城,羊侃也曾在城里放风筝,想借风筝送出诏书以招集援兵;时至公元782年,有个叫田悦的将领带兵围攻临洛,临洛守将张某仍然通过放风筝来传递军情,搬请救兵,其友军将领马除得信后,统率大军及时前来解围,结果打败田悦,保卫了城池。
除军事领域外,风筝在航天史上的作用也是不可磨灭的。相传南北朝时,曾有人乘坐风筝从金风楼飞到紫阳城。如果真有其事的话,那么乘坐风筝的那个人就是第一个进入天空的飞行员,风筝也就是最原始的载人航空器了。
明、清以后,风筝逐渐脱离了军事界,变成了供人们欣赏的娱乐品。由于造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制作工艺的提高,风筝的品种日益增多,有彩蝶、凤凰、蝙蝠、螃蟹、“神仙”、美人等多种样式,有的风筝上装有琴弦、竹笛,有的还被装上了明亮的灯笼。
18世纪中叶,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利用风筝带了一只铁钥匙,在雷电交加的风雨中放人高空,钥匙发出了火花。这个试验的成功,不仅证明了雷电是空中放电的自然现象,而且为以后发明避雷针提供了新的启承;
俄国的飞机发明者莫扎伊斯基曾不只一次地把自己吊在大风筝下面,以测算升力;
德国的里林曾利用风筝研究滑翔机;
美国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莱特兄弟更曾利用风筝研究探讨有关飞行的理论,在风筝的启发下,他们于1903年试制成了第一架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
19世纪末,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利用金形风筝的试验,发明了金形机翼;
20世纪初无线电的发明者马克尼也是利用风筝引线代替无线电天线,使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报拍发成功的;
英国在建筑克里夫顿悬桥时,由于河面太宽,钢索通过有困难,建筑师借助一个大风筝才把钢索带到了河的对岸。
直到今天,风筝在大气研究、天气预报等方面,仍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东南沿海的军民,经常利用风筝向一水相隔的台湾兄弟传递祖国大陆同胞们的亲切问候??风筝在祖国的统一事业中又发挥着不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