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细节》读书笔记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主的细节》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主的细节》读书笔记1
开篇托克维尔的那场旅行很好的表达了作者的写作初衷,从她本人的所见所闻讲述她眼中的“美国民主”,其中不乏对国内现状的反思六年级作文。我的感觉是很细腻很真实,说说印象很深刻的几点。
在咱们美国工人有力量一篇中,作者讲述了美国工会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甚至在政治活动中的不可忽视的地位,相应地,美国工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及话语权都有所提高。比起中国,这就是两个极端,无论在什么行业,中国工人的话语权都太低了,几乎就没有话语权。或者说,普通老百姓面对一些政治决策时根本说不上话。像文章中提到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放在中国,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当然,站在我的角度看,工会的存在固然会产生一定的不自由。这种不自由源于美国是一个法律至上的国家,工人的工作性质及工作标准都得服从工会与雇佣方谈妥的协议上,另一方面,这对雇主和工会都是好事,毕竟在美国,法律起到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及绝对的效力。
再来就是至少还有记忆,这篇文章列举了众多美国本土关于历史伤痛的文化印记,是一个不忘历史,不忘国殇的鲜活实例。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到惭愧,中国需要被铭记的历史很多,可是经常被人们提起的却很少,就拿离我们较近的汶川地震,那会举国哀痛,八方援助。后来几年,随着接连的几件大事使人们渐渐遗忘了5。12,再后来,又爆出救急物资滥用挪用事件,无语同时不禁得反思社会责任何在?更不用说什么历史使命了。
诚然,也有报道一些个人事迹,持续多年关注并帮助灾后的重建工作,尤其是关注灾后孤儿心理及生活。我不得不说这是很令人称道的行为,可是又不得不反思,国家在一些细节方面的确做得不好。关于一篇名为民主现实主义的文章,探讨了美伊战争,不是别的,就是美国攻打伊拉克的目的是在于解放当地的人民,以求一个民主的国家。分歧在于,这样的强加是否合理我们常说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可是美国人呢,他们不这么想,他们我行我素,他们有实力有经济多管闲事。这并非当权者的一面之词,看他们的民众对巴西的咖啡种植农,对苏丹的国情等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别提多关注了,所以我特认可作者说的一句话:一个“问题”在众多“问题”中脱颖而出,上升为一个“议题”,背后往往有一个政治过程,在中国,这个过程往往依靠政治家的“慧眼”这样一些随机性的东西,但在美国,政治家如果没有这个“慧眼”,各种社会力量就会逼你打开这只“慧眼”。这说明,在美国的体制中,群众的呼声足以左右国家的决策。
还有许多问题比如腐败,比如教育,比如选举,比如福利,我们都能看到相当的不同,我是觉得美国与中国的不同在于权力的分布,什么样的制度孕育什么样的社会,所谓因地制宜,客观看待问题,不逃避,寻求短期和长远的解决方案应该是政府及个人共同努力的方向,所谓深化改革,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借鉴不断摸索的过程,而且是必经之路。
《民主的细节》读书笔记2
前些天,我读了刘瑜的《民主的细节》。看这本书的缘由说出来挺令人惭愧的,源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从向往一种生活读书行路,可真到了大学,事情还完全不一样了,时间有了,可书读的不如原来多了。幸亏有了老师的要求,自己逼着自己读了一本书,也算给自己少留点遗憾吧。
全书按作者的话说是“尽量讲故事,找数据,将‘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式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没有多少宏观的大概念,没有多少长篇大论,全书用的是一个个真是的案例,一组组真实的数据。比如,通过纽约公交工人罢工事件展示权力制衡下的协商式政治的图景;通过讲述美国碍手碍脚的繁文缛节、“莫名其妙”的法规条令,描绘出美国式自由的受约束特征——广泛的自由其实连结着深入的责任。我们往往想着民主的实施操作是需要科学的,殊不知民主更是需要经验的。我们总是想着民主没有那么简单,不是简单地投投票,选选代表;却被有意识到其实任何复杂的规章制度起源都是大胆的创造和简陋的契约。从美国的大选制度我们就可见一斑啊,不仅仅只是单单选举几个代表,而在选举这些代表的过程中,要平衡各个地区,各个种族的权力,作者对制衡的好处着墨颇多,她认为制衡的好处之一是促进利益均衡,不至于“赢者全赢、输者全输”,各方利益总能沾点光,从而缓和政治矛盾;另一个好处则是提高政治决策的理性成分。这个观点在当前我国政治体制下,我觉得可以理解成党和政府的决策要充分考虑各阶层代表、各方面群众的意见,使决策更加科学、完善,更具有生命力,不仅仅是开个听证会完结了事。
闾丘露薇评价作者:“一个本可以用专业术语来展现高深的人,却选择了使用生活化的语言,这才是我心目中的知识分子。”看着这句话,我想起了毛泽东在陕北面对农民的讲话,那么通俗生动,那么好懂,能把话说到老乡的心里。只有把事情说具体了,把做法讲清楚了,被高深的术语概念搞糊涂的人们才不会糊涂,才会慢慢领悟,学会参与社会事务,伸张保证自己的公民权利,才能渐渐地更好的生活。
国家一直在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想民主与法治应当在此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正如托克维尔在《论美国民主》中谈到论为什么要民主所说的:假如你认为把人的智力活动和道德活动用于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和创造福利是有益的;假如你觉得理性的判断比天才更对人们有利;假如你的目的不是创造英勇的美德,而是建立温良的习惯;假如你喜欢看到弊端少造成一些罪孽,而且主要没有重大犯罪,你宁愿少见到一些高尚行为;假如你以在一个繁荣的社会里生活为满足,而不以一个富丽堂皇的社会里获得为得意;最后,假如在你看来政府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使整个国家拥有尽量大的力量或尽量高的荣誉,而在于使国内的每一个人享有更多的福利和免遭涂炭;那么,你就得使人们的身份平等和建立民主的政府。
目前而言我们对于民主的观念的`比较淡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多公民权力得不到保障的原因之一,但我想随着教育不断地普及,公民意识的不断提高,这种民主意识会不断地被具体化,如何才能保障民主,如何才能实现公民的价值,我想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大家都为社会主义建设献言献策,我们的党才会更好为人民服务,让社会主义民主更加的完善。
《民主的细节》读书笔记3
种下的菜基本都发芽了,有鸡毛菜、意大利生菜、油绿菜心、上海青,这些是8月11日种下的,20日又种了大白菜、白菜苔和红菜苔,也发芽良好。但上海这段时间阴雨连绵,没几个太阳,芽苗都不怎么长个子。期盼收获,这是第一次种菜,一个全新的体验,很开心,很期盼。
《民主的细节》一书我看完了,让我对美国有了一个不同以往的认识。我们总觉得美国好,人人都是对他赞美。也是,他民主,法制,杜绝种族歧视,对所有的人都是欢迎和包容的态度,所以外来的人来到美国感觉非常好。而这本书虽说是中国人写的,但作者是学习和研究政治的(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弗大学研究七年),她从很多的身边小事引申开来,说说美国人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和行动。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优秀的地方有很多很多,依然还是高大上。但我也看到了美国的一团乱麻,互相掣肘。美国所以比世界上大多的老牌国家先进,如英国、中国等,我认为很大的原因是‘年轻’,一个才200多年的国家,年轻就意味着接受新鲜事物比我们强,科学性、包容性比我们强,又充满了实干精神。而且,因为年轻,纠错能力也比我们这些历史悠久的国家强太多了,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太难改正了,如传宗接代、多子多福、工作、生活中奉行中庸之道,好面子而不是讲科学,等等。当然,美国的开国宗旨,开国的先贤们都打下了一个很好的立国基础,所谓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包括后来许许多多的大师级总统,如林肯、罗斯福、肯尼迪、里根等等,这都是美国人民的幸事。但是,从书中我也看到了他们政策的相互掣肘,感觉也会慢慢的僵化,如同我们这些有长久历史的国家走过的路一样,只是看时间长短而已。
纯粹是一点个人看法,也许以后还看多点书,观念也会改变的。看书吧,书真是最好的老师和朋友!
《民主的细节》读书笔记4
《民主的细节》是我最近看的书,作者是刘瑜。书是主要是专栏文章构成,讲述美国人最普通的生活以及背后的制度理念等。一本讲述民主,自由,伦理的书,不是理论的堆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活中的例子。读起来没有理论的生涩,充满了生活的趣味。按理说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一次很快乐的阅读体验。不过一次对话让我重新有所思考。
偶然一个大叔看见我看这本书,说看多了这种书人会格格不入,觉得这样不对,那也有问题。我起初一听到这个想法,觉得很荒谬,觉得难道了解民主社会的运作,了解一种更好的制衡与平等不对吗?难道知道了后就一定会觉得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吗?虽然我心里许多想反驳的,但是突然我却觉得这话也不无道理,充满了中国式的智慧。
既然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个社会格局,该多收的税不会因为你说其他国家咋收税国家就少收,该政府一手拍板决定建设的化工厂不会因为你说没有听证会没有经过全民投票而不建,该通过潜规则交易的东西不会因为你说要透明而改变,等等反正该咋样就咋样。不会有人问你对事情的看法的。以前高考完,谈论读大学的问题时,一个我母亲的朋友在犹豫是否送孩子去香港读大学,在我看来香港大学那么好应该去啊。她说怕孩子回来变傻。我当时不理解,现在我有些明白了,如果在香港读大学,形成的是一个相对民主,相对法制的价值观。以后回来思想还没马上转变的话,那可能有些行为可能有些天真。比如香港能参加游行表达看法,这里行吗?如果你对自来水涨价,对你家附近建化工厂有意见你能去,你敢去游行吗?就算是这里号称自由之思想的大学,如遇到游行且不论游行是为了什么,老师领导的要求都是不能去。当然你可以说去不去是我自己决定的,那就是你天真了三。当然这是我自己乱想的,我想应该没有这样死脑筋的人,我想人都是很会适应社会的。
所以,我就想我看这些书,到底有啥意思。难道就是面对某些新闻时内心不自觉的吐槽,不自觉的惆怅。这些何苦呢?记得有个故事讲,本来一个深山里的山村很宁静,人们虽然贫困,虽然夜郎自大以为大家都这样贫困的生活,但是他们内心平和而幸福。一次偶然遇到了旅游的城里人,才知道自己的世界是如此贫乏。结果变失去了平和与幸福的内心。年轻人都向往城里的生活了。这可能不仅仅是故事吧。但这样真的好吗?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一个朝鲜人一直没出国,永远的坚信他们的领导人光荣正确,是他们的神,他可能幸福。但如果他见到了美国的生活,他还会愿意过以前“幸福”的生活吗?其实啰嗦那么多,就是一个很古老的道理。苏格拉底说过:“人是痛苦的,猪是快乐的;我宁愿做痛苦的人,也不愿做快乐的猪。”
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了,其实我一旦开始想这个问题时就已经死脑筋了。我想有些社会经验的人都不会这样天真的死脑筋。我恰恰缺乏社会经验,所以才啰嗦那么多。记得有个很经典的心灵鸡汤故事,讲述萝卜,鸡蛋,咖啡面对逆境(沸水)的改变,一个变脆弱,一个变硬,一个变了水。其实以前对这个故事的寓意不太清楚。现在我想到一个电影里的表述来诠释——让这个世界因为自己而有所不同。嘛,很远大的理想呢。同时还有个故事,据说英国西敏寺大教堂的一个墓碑上有段很有名的话。大意是我原想去改变世界,发现不行,那就改变自己的国家吧,发现也不行,那还是先改变自己的家庭吧,发现依然不可能。最后醍醐灌顶通悟我就先改变自己吧,说不定就改变了家庭,国家,甚至世界。
我现在如果要反驳那个大叔的说法,我只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虽然我没想过要去改变社会,但是我希望自己多见识,面对许多社会现实的问题也会去死脑筋四川话说方脑壳。至于内心是否充满愤世嫉俗想法,我想那只可能是我还知道的太少罢了。
《民主的细节》读书笔记5
如今很多国人都在谈民主问题,但是能有切身经历过人并不多,而《民主的细节》就是一本谈民主体验的书籍。
该书由旅美学者刘瑜所著,但具体的出版社我已经忘了。在我看来,此书对国人最大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为人们展现了民主的美好,另一方面它又指出了民主的诸多不足。其实,很多人对民主给予了太高的期望,甚至有人认为只要中国实现民主,许多问题便可引刃而解。可是,从刘瑜的记述来看,民主并不是做好的制度,至多只能算是比较好的制度。
这本书不仅能帮助能人纠正对民主的诸多误解,也可以启发人们怎样去建设一个民主社会。这部书的书名也许是为了暗示自己的主题,才取名为《民主的细节》,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主题,作者没有多民主问题做宏大的论,只是以细腻的笔调记述了美国人的生活细节。
从作者的表述来看,民主只是一种生活智慧,每个人只要懂得了这样的生活智慧,对每个细节性的生活问题都能有用这样的思维去理解,便可以轻松建立一个民主的社会。或许,这样理解民主会让某些民主理论家所不齿,但是从民主最终目的来看,只有把民主能变成每个人的生活智慧,必然能拥有一个巩固的民主社会。
《民主的细节》读书笔记6
刘瑜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被人们所熟知,就是因为这本《民主的细节》,那时候她自己也很莫名其妙,她不出名,但是书火了。这体现了大家的民主意识在增强,都想整明白民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是一本刘瑜在各大书刊发表的专栏文章集结,阅读这本书的乐趣之一是,满足一种对美国社会的好奇心,将民主还原到公共生活的柴米油盐中去,用小短文、小故事的方式向我们呈现那些书本里的词汇如何在现实政治中展开。对我这个不懂美国政治的人来说,这本书深入浅出结合案例,很容易看懂。非常不错的一本书。一本好书不在乎多高深的理论,一堆令人看不懂的专业名词,浅显易懂就是一本好书。
在书里,你会发现民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如何在制度和人力的调配下做到民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书里说到的新泽西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州政府和州长为了选民的投票而保证选民的利益做出的一系列努力,虽然说羊毛出来羊身上,但它的政治运作是明白清楚,经过讨论协调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她也会拿中国来和美国比较,指出我们政府制度的不足,她说我们的财政权利和财政义务不对称,从而带来腐败,乱收费的现象。
整本书的风格就是这样,举例,分析,比较,阐释,它可能会让你羡慕美国的民众生活在一个民主的国家里,但我想它的目的更在于让你思考怎么让自己更加完善,美国的历史,是民主化进步的历史,这与中国的国情并不相同,如果我们只会一味的去比较去向往,我们永远不会变得好,永远不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开出民主的花“宁做美国狗,不做中国人”这样幼稚可笑的话,我们在贴吧论坛上常常看到。
读这本书,你对美国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它的国民跟我们一样,有各自的苦恼和迷茫,这个国度一样充满了多数的穷人和少数的富人,我们要真正了解民主的含义,懂得这个社会运行的规律,在这当中,你要去感受那些细微末枝的地方,而不是空谈大谈民主自由然后跑到网上的发帖骂五毛。她在文中说,好的民主鼓励每个人成为他自己,依赖于每个人成为他自己;民主的意义在于通过不同的观念碰撞,使更多不同理性的声音发出来,真正的民主化,不光是一种政体变化,而是政治文化,社会形态的转型。
这本书的大卖,可以说是一个好现象,当大家了解原来在美国言论自由到节目主持人可以骂总统,一个州政府敢给自己加工资遭到了民众的控告,一个连英语都不会说的海地清洁工竟然让哈佛大学向他低头等等事件,我们就会反思为什么在我们国家不可以,为什么我们没有反抗起来的意识,总是在沉默中丢失自己的权利,然后又来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如别人。这本书有着唤起人们民主意识的意义,特别是在众多青少年中,这更是一本必读的人生启蒙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