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课文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信客》教学反思(精选3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客》教学反思(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客》教学反思1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我尝试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执教了八年级语文《信客》一课。
初二学生对于写人记事类文章的内容、结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故而在“课前自学”阶段,主要解决了整体感知环节的系列任务,并试图用问题来引导学生与文章、与作者对话,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品人物心灵世界的精神通道。课堂时间则以“随堂练习,检测学习成果;探讨问题,强化学习重点;答疑解惑,解决学习难点”为主要任务。
课前我精心制作了微课,设计了“学习任务单”,学生们的自习很有成效,提出的问题富有讨论价值,这是这次尝试翻转课堂给我最大的.震动,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老师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让其释放这种潜质。
在课堂授课中,我大胆地用一个主问题整合自学阶段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并大量地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丢弃文本、自说自话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最大限度地将课堂交给学生,同时发挥教师引导课堂讨论的作用。
反思整个备课、教学环节,还有缺憾。首先,对于学生还没有充分地信任,提前预告课堂探讨问题,虽然使课堂探讨更有序,却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预设”意味浓。其次,无论采取何种形式,语文课的本质不能丢,这堂课对于语言的赏读品味还不够。
教学相长,这次的尝试让我深深感叹这一点,以生为本,以文为本,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时刻铭记于心的。
《信客》教学反思2
《信客》是一篇自读课文,本课设置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年代里人们的通讯方式以及新老两代信客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格。
本节课设计的亮点在于通过集体活动总结信客身上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体会信客身上的闪光点,畅所欲言,可是我班学生似乎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管有人参与但没有竭尽所能,几乎都是老师一个人在不厌其烦地诉说,尽管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可老师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就是没人自动出来展示,也许是我的方法还不够到位,也许是我的教学艺术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本来本节课最后部分可以做得更好,只是学生的所学实在太有限,他们的表达能力也实在有待更近一步提高,要说让学生搜集歌唱奉献者的歌曲本来不是件难事可对我们班学生似乎很难,就更不用说当着大家的面延长了,所以结尾只能狗尾续貂。
总体说来,本课教学完成了教学目标,只是效果可能没有预想的那么完美,也许是我的期望值太高,也许是我们班学生太过于自卑,他们的水平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确实很遗憾,我们师生以后都要做出更大的努力来完善我们的课堂,搞活我们的气氛。
《信客》教学反思3
在教学中,我感到,放开手让学生乘着想象之舟畅游在文本之中,学生和我都感到一种轻松、惬意。我之前所担心学生不会了解信客的工作,不能欣赏“余氏”的深邃都完全多余,通过设计的几个问题,学生很快就能够理解信客遭受着身体和心灵双重的苦难,从而理解了信客之“苦”,苦还要继续去做,而且有年老信客的前车之鉴,在信客生涯中咬牙坚持,默默奉献,无愧于老信客之信,众乡亲之信。
于是我的板书“苦”与“信”就这样水到渠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和我的学生始终被文章所感动着,信客的形象越来越鲜明,最后“信客”当了老师,校长,“信客”之信放大了,一位学生在回答关于理想的问题时,说要当一名信客,我当即引导: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信客已经不再是职业的一种,做任何的行业,都可以成为那种职业中的“信客”。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会有一百个林妹妹的形象。
在新课标中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我深刻的体会到,学生的眼睛也是雪亮的,眼光也是独到的,在课堂最后的谈感受中,一位同学就谈到,他想到了老信客,老信客也同样是山里的乡亲和外面的世界联系的一座坚实的桥梁,即便是最后“失信”了,他想的仍是“不能没有客”,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样是令我们肃然起敬的。
我和其他的同学为他的独到的思维和精彩的回答情不自禁的报以掌声。把课堂还给学生,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调动学生,这将是我在我的语文的教学之路上永远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