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度: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推荐度: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集锦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
《生活中的数字》是一个数学活动。活动中首先我以身边的特殊数字激发幼儿的兴趣,“110”、“119”、“120”。这三组数字对于幼儿来讲是熟悉的,也是必须了解的。以这几组数字引题不但让孩子们了解了数字的用途,更增进了孩子们的知识面,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第二个环节是启发幼儿寻找自身数字,让孩子们从自己的身体上找一找有没有数字,这一环节让孩子们根据自身寻找身上的数字,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通过讲述、讨论、验证使孩子们对于生活中不起眼的数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最后一环节是发现生活中的数字,探索交流各种数字的含义。我出示带有数字的实物,来启发幼儿说出每种物体上数字的用处。这一环节是拓宽幼儿知识经验的"环节,让孩子们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中了解了它们不同的用途,并学会运用这些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整个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孩子对于数字的兴趣,更加使孩子懂得学会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美中不足的是孩子们的兴趣虽然浓厚但在过程中一些细节方面我做的不是很好,没有关注全班幼儿以及在分组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秩序也比较的零乱,这些方面非常值得我思考,有时候往往想的很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并没那么简单。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做的更好!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2
数学活动《打扮新年树》该活动我准备了一棵实物新年树,和许多礼物挂件,这样的情景创设着实让孩子们激动了一回。如此,孩子们在按数取物的环节,无论是操作者还是关注的孩子都十分的投入,操作的正确率也是比较高的。然而,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就有一些值得自己反思的细节了。看到孩子们在第一环节中的出色表现,想必孩子们是牢牢掌握了6以内数量的数物对应关系了。因此,我迫不及待地将人手一份的“新年树”操作材料投入集体操作活动,难点就是在每棵新年树的树干上写上了不同的数字,让孩子们根据新年树上的数字画上自己喜欢的"礼物数量。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些孩子画着画着,就忘记了先前的任务,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以图画为乐趣,礼物画得细致精美,但是数量却不符合事先核定的数量。我想中班上学期的孩子,有意注意时间不长,画礼物的形式使得孩子注意分散,不利活动展开,调整为贴礼物的环节就可以避免孩子操作中的不利因素干扰,从而真正为操作实效服务。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3
“百数表”的教学是在幼儿学过读数、写数之后。教材的编排意图是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幼儿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从中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不但发展幼儿的思维,而且开阔幼儿的思路,提高幼儿的学习的.兴趣。
第一次观察是完整的百数表,让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百数表去观察。让他们快速发现百数表的横行、竖行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从中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以此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的能力。第二次观察是遮挡百数表的部分数字,让幼儿猜一猜,从而达到使幼儿对数的位置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利用百数表猜数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知道数在百数表中的位置。因为幼儿对数字间的相互联系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因此教学中幼儿只要利用学会的方法对重排的数字进行推理论证,就能形成结论,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本次活动还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采取阶梯式的办法――先遮挡一个数字,慢慢增加到遮挡四个数字,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掌握方法,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掌握本次活动的重点。
开始找规律的时候,有些幼儿对规律的表述还是存在表述不清的。因此活动上中幼儿能说出最后一竖列都是10,20,30……,已经是很好的答案了。行列的规律的寻找,在上课的时候,引导得还是太快,有很多幼儿还是没有很好的反应过来。幸亏练习的设计比较好,还是能帮助幼儿逐渐清晰数在百数表中的位置。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4
《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大班科学领域数学目标提出“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以及“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各种数所代表的含义。”“笨笨熊超市”这个活动就是在幼儿学习过“认识日历”活动后,对日常加餐中食品包装袋上的各种数字进行探究的基础上形成的,旨在引导认识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学习推算食品到期日的方法,从而能细心的"进行推算,认真核查食品是否安全。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适合大班幼儿的现有水平,也是幼儿感兴趣的身边的科学。
日历、保质期这些问题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但也是非常枯燥的,为了激起幼儿兴趣,本次活动中,我特意创设了笨笨熊超市开业的情景,果然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高涨了起来。我抓住时机,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发现食品包装袋上的数字,帮助幼儿明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重要性,然后抛出问题“怎样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到期日,检查食品是否安全”,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主动性。果不出所料,幼儿开动小脑筋发现了日历和日期的联系,想到了先通过日历找到生产日期,然后根据保质期算出到期日的好方法。在这个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我作为引导者,更多的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接下来的操作环节中,我做到了面向全体、关注个体,设计了四组操作材料,四组材料层次分明、由易到难,分别帮助幼儿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幼儿对于不同的操作材料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不停的做任务与换组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而且发展了幼儿相互帮助、相互谦让、相互合作的优良品质。本次操作活动我预计时间为15分钟,孩子们不仅提前完成任务,而且正确率到达80%多,说明幼儿很好的掌握了本次活动的内容,并能够自如进行运用。
本次活动各个环节层层递进、衔接自然,从幼儿操作情况来看,目标已基本达成。在材料设计环节,最后一组摆货架的材料中,我故意提高了一个难度,四个食品中有一个设计成跨月的计算,我发现这个对于孩子来说难度还是非常大的,或许放在第二课时会更合适一些。最后一个环节我原本的设计的是一个互动活动,为每个幼儿准备一盒实物蛋糕,请幼儿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算一算蛋糕到今天还能吃吗,把安全的蛋糕送给客人老师,因为各方面原因改为了延伸活动,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食品包装袋上的数字,然后算一算到期日,看看有没有过期。我觉得这样的设计也可以,毕竟数学的学习就是要在生活中进行运用的,家园合作才能达到更好地效果。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5
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大家一致认为孩子掌握的很好了,活动开展起来也很轻松,其主要原因是家长在家里灌输的太多了。这也不奇怪,因为一提数学,相信大家脑海里立刻就想到的就是加减法了,所以“热心”的家长很早就在家里给孩子灌输此类知识了。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问题如下:
1.虽然孩子们都知道“2+2= 4”,但如果你请孩子们看着图来编算式他们哑口无言了。在孩子们的眼中,能很快的说出“2+2”后面的结果就是成功的表现,至于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式子,为什么要这样记录他们是很迷茫的;
2.虽然孩子们知道“2+2=4”,但如果我不是用生活中常用到的简单应用题的方法提问,而是用分合式子导入时,孩子们也懵了,而在老师的反复提示后,很多孩子们的.眼里还是在迷茫着。按道理来说,分合和加减法背后的逻辑知识是一样的,但在孩子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分合知识之后,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把两者完全分开的现象呢?
如何让孩子能较快的理解算式的含义?
第一步:教具和口述应用题讲明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法就是遇到“又飞来了”、“又拿来了”、“又跑来了”;减法就是遇到诸如“飞走了”、“拿走了”、“吃掉了”。 让幼儿理解到加法得出的数是变多了,不是变少了;减法则是变少了,不是变多了。最后记住在数学的世界里,我们经常要用到三个字:为什么。“你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用加法(减法)?”
第二步:识加号、减号和等号及算式。往往是跳过了前面两个环节直接到这个环节了,所以孩子们很多并没有真正掌握到加法和减法背后的数学思维,而现在我们有了前面的铺垫之后,孩子们就能很好的掌握了,随后就可以进行由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直接转换成式题并对式题做出说明的练习。
第三步:组成学习加减的方法:数学的组成列出加减法,用组成知识论证加减法的正确性。在学习中,加减可结合进行,这样有利于幼儿掌握数群之间的关系(4+1=5为等量关系,5-4=1为逆反关系),培养了幼儿在逆向思维和思维在灵活性。
注意:口述应用题、数的组成及加减算式、运算之间在联系和转换。三者之间在联系和转换的方法是复习加减和发展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切忌三者的分裂造成知识间的割裂。教师可以先口述应用题,然后请幼儿用分合式的方式写出来,然后再用分合式编一道加减法算式,最后可以利用算式再编出一道应用题来。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6
量的守恒教育应在认识了相应的量的基础上进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中,大班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有初步的长度守恒、容量守恒的观念”,其内容要求明确指出“提供长度的、容量的各种变式材料,让幼儿观察、判断并验证其长度是否相等或容积是否相等”大班量的.守恒教学中,长度守恒是幼儿最先接触的守恒问题,在新《纲要》的科学领域目标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此活动。
我设计的出发点有二:1、在游戏情境中获得长度守恒的感性经验,在多种变式和干扰因素下做到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认识到量的不变性。2、让幼儿对数学活动感兴趣,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长度守恒问题。
活动一开始,我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淘气的小兔子到森林里玩,不小心迷了路,闯进了森林中的魔幻城堡。只有聪明勇敢的人才能顺利闯关,走出城堡,找到回家的路。”其次,通过量一量,比一比,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动手动脑,在探究解决问题中学习。最后,出示小兔子赠送的礼物,引导幼儿进行猜测,并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相同长度的线外形、摆放位置等发生了变化,但它的长度量不变。
在活动中,幼儿都积极参与,兴趣较高,而且,在不同环节都能通过自己动手在充分操作大量的操作材料之后得出正确结论,课件也始终引导着幼儿循序渐进地深入学习,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幼儿对长度守恒有了环环跟进的认识。
不足之处在于,每个环节都使用了不同的材料,材料虽然显得丰富,但大量的材料干扰了幼儿的思维,反而不利于幼儿对长度守恒的理解,在材料的设置上可考虑,使用简单且很具教育意义的材料,既能实现教学目标,又不繁琐,这样更利于幼儿操作和思考——同一材料的长度守恒。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7
本课的目标是通过律动、游戏等活动,感知以主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并能正确说出自己的左边和右边。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关系,能准确的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在活动刚开始时,我带领孩子们跳了一段《健康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起小朋友们的注意,拉近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在短时间内消除了由于初次见面所带来的陌生感。在导课部分能够充分调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使幼儿能够注意倾听。
在课中,多次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感知左右,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通过幼儿的参与,让孩子们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学进行下去。孩子们始终在我创设的具体场景之中轻松愉快的学习。
在练习巩固的环节,老师通过《找朋友》这个游戏进一步让幼儿分清自己的左边右边,让孩子们了解左右对生活的重要性。
最后在活动延伸部分,我运用和小朋友握手,既了握手的礼节,同时为下节课所要学习的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做了很好的.铺垫,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因为和孩子们是做反动作,所以老师在示范中,有些小失误。老师在做示范时,应是规范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孩子。再者说,在做完《找朋友》的游戏之后,小朋友说出左右小朋友的名 字,左右的幼儿应有所表示。以便更加巩固所学的内容。
在本次教学观摩活动中,杨老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授课当中,一直蹲着和孩子讲话,这样拉近了孩子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很有亲和力,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仝老师教态亲切自然,刚开头的自我介绍非常好,是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邵老师教态笑容可掬,很有感染力,能轻松的驾驭本堂课的教学,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游戏性。
这就是我对“区分左右”整个活动的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之中才能找到完善的教学途径。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8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昨天我班孩子学习了5的组成,我谈谈在教学5的组成时自己的几点体会。
我是刚接本班,听说本班孩子对数概念掌握不是很好,我就进行了复习及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发现个别孩子就连数字3、4、5等数字还不认识,更谈不上那个数数。我就与家长及时联系,进行了沟通,希望家长那个配合我们的工作。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本次活动,我选取的操作材料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雪花片,幼儿在分“雪花片”时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我觉得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
教学5的组成时,我请幼儿每次拿五个雪花片,然后将小雪花片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完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漏分的现象,最后将分得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自然而然地了解了5的组成。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的方法。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幼儿不仅掌握了5的`组成,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的意识。
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幼儿数学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二:大班数学活动:《等分》活动反思>>(532字)
星期五上午的数学活动学习《等分》,我让孩子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观察、比较,
掌握二等分的方法,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开始,我先请幼儿将一根绳子二等分,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大家都跃跃欲试。我请小朋友来分,同时请他向大家验证分出的两根绳子是否一样长,老师点评。通过这个方法,小朋友了解了什么是二等分,如何来验证。
在学习活动中,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我还为幼儿提供可操作材料,每人一个圆形纸片,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老师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孩子们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圆形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接下来,对幼儿掌握的知识进行提升,探索、我结合幼儿用书操作各种长方形二等分的方法,对二等分的概念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的结束部分,我又为孩子提供了许多可操作实物:如饮料,苹果等,让幼儿知道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可以二等分,把学过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进行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幼儿通过切食物、分饮料等实践,拓展二等分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幼儿对等分的兴趣,在操作中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三:大班数学:《认识整点和半点》教学反思>>(717字)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以谈话形式进入情境教学,引导幼儿
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培养学前儿童主动
参与教学的能力,同时把“你的火车几点开”的活动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要激发幼儿
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幼儿
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孩子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兔妈妈的水果蔬菜成熟了,小兔子请我们去帮它把这些水果蔬菜送到两个饭店,你如何分”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活动为动力,引导幼儿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
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
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孩子上黑板把
8个图贴分成两份,孩子逐个上黑板分,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通过自主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说一说”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重视关注全体儿童,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让儿童自己发挥。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这就需要要教师的引导,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2、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9
一、活动情景
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数量调查》时,请幼儿从周围生活中找出数量是2的物体。当幼儿说出:“人有两只眼睛。”后,幼儿将观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人的身体上来。欣欣说;“人有两只耳朵。”宁宁说:“人有两条腿。”他说完坐下后,另一位幼儿不举手就坐在那儿说:“小时候有四条腿,长大了有两条腿,老了有三条腿。”别的孩子也听到了,就说:“我知道,我知道,我听过这个。”鑫鑫还连忙站起来说:“老师,这是个谜语啦。是人。我小时侯爬就是四条腿的。”这么一来,孩子们的兴趣就转到人到底有几条腿上来了。我就请他站起来,把他刚才说过的话再说一次,并请他说明理由。他回答说:“人在小时侯不会走路,就爬,是四条腿;长大了,可以走路,是两条腿;老了,要用拐杖,就是三条腿。”其他幼儿也说:“对的,是这样的。”为了让幼儿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我请幼儿安静下来后,提问:“小时侯是用什么在爬?”“是用手和脚一起爬的。”“老了,走不动了,拐杖的作用很大,那能把拐杖是腿吗?”“不是,拐杖能帮助老爷爷走路。”于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继续提问,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数量观念:“刚才小朋友给我们说了一个谜语,小朋友也猜出来了是人。那么人到底是有几条腿呢?”幼儿齐声回答:“两条腿。”接下去,幼儿的思路便又重新转移到了不同物体的数量上来了,活动得以正常、继续展开。
二、活动分析:
1、幼儿期的行为具有模仿性,因而在独立思考问题时也易受他人的影响。当一个幼儿说出人有两只眼睛后,其他幼儿的回答,都是从人的身体上展开来的,他们从模仿中获取数量是2的物体的经验,在思维上是局限的。
2、随着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幼儿也能表现出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小朋友从其他幼儿的.回答中想到了有关人的一个谜语,而其他幼儿则积极地对此进行说明,这时幼儿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活动相结合,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在围绕这个问题的准确与否上得到了体现。
3、幼儿对于数量的判断由于出现了这个谜语,而显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困难。这时,教师正确的引导、帮助就极为重要了。让幼儿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小时侯是用什么在爬的?拐杖是腿吗?从而确立正确的数量观念。即现代人是有两条腿的。
4、由于幼儿心理活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强,所以,当幼儿获得正确的有关腿的数量观念之后,便就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展开对不同物体数量的寻找。
三、活动反思:
1、幼儿的思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的引导语言必须有助于幼儿拓展思维,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人的身体上,回答的情况单一。教师提问:“除了人的身体上的某些器官可以用数量2来表示,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2来表示。”将幼儿的注意力引至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培养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活动中,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而不应该是回避的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我认为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应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学数学的方法及创新的意识。在本次活动中,组织幼儿对生活中事物数量的观察和讨论来提高他们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寻找符合要求的物体的数量来掌握学习的方法;创新则是启发和肯定幼儿的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0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分解、组成,掌握交换规律将数量进行分合的方法。
2、能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画册3练习、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5以内的组成
1、游戏"对数":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如,教师说一个数字3,幼儿快速地说出一个对数,两个数合起来必须是5。
2、组织小朋友利用游戏的形式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学习6的组成
l、(观看ppt)提问:秋天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果树上长出了许多的果子,有红的、有绿得,看第一棵树,先长出了几个什么颜色的果子,又长出了几个什么颜色的果子,一共长出了几个果子。
2、引导小朋友讲述:第一棵果树上先长出了1个红苹果,又长出了5个绿苹果,一共长出了6个苹果。
3、师:1和5合起来是6。
4、(点击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果树上先长出了几个果子,又长出了几个果子,一共长出了几个果子?引导小朋友说出5和1起来是6。
5、提问:这两个组成式你发现了什么。
6、小结:我们发现这两个组成式两个数字交换了位置,它们的总数不变。
7、以同样的方式学习6的其他组成。
8、小结:6有5种组成,其中有两对是可以交换的。
三、学习6的分解
1、提问:树上的果子都成熟了,看喜羊羊和美羊羊,各带了两个大篮筐来摘果子了。看树上有6个果子,喜羊羊先摘了几个苹果放到了第一个篮子里,又摘了几个果子放到了第二个篮子里?
2、引导幼儿讲述:树上一共有6个果子,喜羊羊摘了1个果子放到第一个篮子里,又摘了5个果子放到第二个篮子里。6可以分成为1和53、同法学习6的其它分解。
3、小结:6有5种分解,其中有两对是可以交换的。
四、练习6的分合。
1、教师出示作业,介绍作业要求。
2、幼儿做练习,教师指导评价。
3、小结讲评:今天我们知道了6的5种组成方法和5种分解的`方法,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和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吧。
活动反思
学习数的分解,可使幼儿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并为学习加减法打基础。学习数的分解对幼儿来说有些难度,掌握起来不太容易。幼儿只有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感知,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数的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以幼儿的操作探索为主,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6的分解方法,再辅助与教师的总结概括,使幼儿对6的分解有清晰的认识,最后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巩固,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但由于幼儿的操作、分析、概括能力有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完整的掌握6的所有分解方法,所以还需要在今后的自选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1
1、教育方法是教育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的中介,是实施教育任务的重要手段,教育方法运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所以,在本次活动的设计中,我尽量从幼儿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手脑并用等多感官参与的形式,如:操作法、游戏法、探索法等。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开始。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运沙,自己记录,再和其他幼儿比一比,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比老师直接灌输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幼儿自己的操作可以促进其思维由直接感知向表象发展,进而建构起抽象的初步概念。
根据幼儿好动的天性、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游戏法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各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而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的游戏有一定的动作和规则,教师将要求幼儿掌握的初步数学知识和技能,渗透到规则和动作中去,可以使幼儿在操作游戏规则和动作的过程中引起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至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从而使游戏成为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探索精神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活动中,教师尽量不把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概念直接向幼儿讲解,而是启发幼儿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让幼儿经历100以内数与量对应的过程。
2.操作中,继续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专注、细心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金色珠”;“数字卡片”;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
2.学具准备:“金色珠”;“数字卡片”;橡皮泥;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
3.《操作册》第6册第21—22页。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游戏:点兵点将。幼儿站成圆圈,教师站在圈内,和幼儿一起念儿歌(儿歌附后),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逐个抚摸幼儿的头。当念完最后一句后,所有被摸过头的幼儿高高举起右手,大喊一声:“到!”
2.集体活动。
① 复习数位。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如“123”,请幼儿说说这个数字个位是几、十位是几、百位是几。
② 学习按数取珠。
创设情境: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金色珠要和数字卡片做朋友,我们来帮帮它们吧!
教师拿出一粒金色珠,提问:“有几粒珠子?可以用哪个数字卡片朋友表示?”教师拿出数字卡片“1”放在这粒珠子的下面。
教师再取出一串金色珠,提问:一串珠子有几粒,它的数字朋友是谁?接着问:两串呢,三串呢,一片金色珠呢?
教师拿出数字片,如78,先读出数字卡片,然后取出7串金色珠和8粒金色珠摆在数字卡片“78”的下面。
③ 幼儿自由操作练习。
3.游戏活动。
游戏“看谁拿得对”。教师报数或出示数字卡,幼儿迅速拿出相应数量的金色珠,并相互检查。看谁拿得又快又对。
4.分组活动。
教师:数字卡片和金色珠想分头说说悄悄话,我们来把它们组织在一起。
按数取珠。幼儿两人一组,一人出示数字卡片,另一个按数字卡片取相应的金色珠。
按数做珠。幼儿自由分组,每组4—5人。每组提供数字卡一张。幼儿按照卡片上的数字,用橡皮泥做出等量的泥珠。绿色的橡皮泥代表个位,一粒绿珠表示一个“1”;蓝色的代表十位,一粒蓝珠表示一个“10“。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大班蒙氏活动教案:按颜色分类
准备材料:
1、白色小碗:1个,碗底绘有“错误订正点”即红、黄、蓝三色的圆点;碗内盛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塑料珠个10粒。
2、白色小碟:3个,碟心分别贴有“错误订正点”( 即红、黄、蓝三色的圆点)各1个。
直接目的:尝试三种颜色正确分类。
间接目的:
1、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
2、练习二指捏。
3、秩序感的培养。
操作过程:
1、用托盘将教具放到毯上并介绍教具名称。幼儿坐在老师的左侧。
2、取下白色的小碗放在工作毯的中间,3个小碟横向排列在小碗的上方,空托盘放在工作毯的右下方。
3、将珠子分别放入相应颜色的碟中:
(1)指着碗中的红色珠说:“这是红色的珠子。”再指着1个碟中的`红色错误订正点说:“这是红色的点。”
(2)张开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取出一粒红色珠,放在贴有红色错误订正点的碟子中,请幼儿回答这两种颜色是否一样。
(3)幼儿确认后,教师将红色珠一粒一粒的取出放进贴有红色订正点的碟子中。
(4)小结:“红色的珠子要放在有红色点的碟子中。”
(5)参此法操作黄色珠,请感兴趣的幼儿来取珠,并放入相应的碟子中。活动结束后要将碟中的珠子分别倒回小碗中。
4、运用三阶段教学法进行教学。
5、将三个碟中的珠子分别倒回小碗中,鼓励幼儿反复操作。
6、结束时教具归位。
错误订正:错误订正点的颜色提示。
延伸变化:
1、在泡沫塑料上色之不同颜色的色~区,请幼儿将不同的图钉以一指按的方式按在相应的色~区内。
2、练习将不同物品按颜色进行分类。
3、学习按颜色分类后可分别练习按物品大小、属性及种类进行分类。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3
这个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
活动开始,我让幼儿找自己的生日,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这一活动设计巧妙,抽象的“年月日”概念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显得生动而形象,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能力。各环节设置比较合理,紧凑,目标达程度较高。活动中,自然渗透了科学、社会等领域的内容,活动的整体性较好。
数学《有趣的日历》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日历挂历台历等来让幼儿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指南》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必须生活化、游戏化、社会化。“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创设出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学生懂得:生活就是数学学习的课堂,数学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情绪不够投入,没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师幼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不够,教师作为“教”的主体没能很好的发挥引导着、支持者、合作者的作用。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4
《测量远近》教学反思
每每与孩子闲聊时,总会时不时地听到孩子们说:“老师,你看,这棵树多高呀。” “老师,我长大了,以前好多衣服都不能穿了。”“ “老师,小学的操场比我们幼儿园的大。”等等。每当这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问问: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高,多大呢?孩子们的答案是多样的。有用尺子,绳子、木棍等量,还有的小朋友想出用倒影来量。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了孩子对测量有一定的兴趣和认识。因此大班数学活动《测量远近》,正好符合了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征,帮助幼儿尝试借助工具测量周围物体,进一步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在活动中 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就因为这一点,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使得第一个活动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尽量把话说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欢转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而忽略了口头的能力。
每个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互动上遇到紧急情况要懂得随机应变,我们都觉得挺简单,但是当你真正遇到这种“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许你就没有自己预期的那么“灵活”。所以无论如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5
为了让大班幼儿能在小学有效学习数的分解与组成知识,幼儿园的大班教材就已经安排了数的分解与组成内容,其中第一学期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第二学期安排的是6至10这5个数的分解与组成,这也与《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大班幼儿数学认知目标要求相符的。
第一学期大班的幼儿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分解与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尽管以往教学数的分解与组成时,所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但还是发现,活动过程与方法都有些机械,不够灵活,所以本次活动前我用心思考:如何以游戏的方式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如何用操作来引发幼儿思维的活动?
去年10月份,我在园内公开课时,执教了《4的分解与组成》,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致认为我的设计非常好,就是没有给幼儿提供记录单。所以在后来的数的分解与组成活动中,我都给孩子们提供了记录单。本次在执教8的分解与组成时,我课前为每组幼儿准备了一张大的记录单和8个苹果图片及提前画好的`一棵苹果树。
参照教学用书中的活动设计,先学习8的组成,运用“结苹果”的游戏,幼儿很快也很顺利完成了活动任务,效果良好。在运用游戏“摘苹果”来学习8的分解时,我指名两个幼儿来进行“摘苹果”,其活动目标就是要求幼儿知道8具体能分成几和几,两名幼儿上台后,拭目以待,老师一声令下,“摘苹果”开始了,结果是A摘了4个,B也摘了4个,这样就把8分成了4和4,幼儿记录后,重新换幼儿,游戏继续进行,通过6轮游戏后才发现,8能分成4和4,出现了4次,8能分成5和3出现了2次,而8能分成1和7及其他情况均未出现,这是因为,每个幼儿都不想落后,都想在活动中表现自己,他们的能力相当,所以摘下的苹果数总是相差不多,如果用这种游戏方法可能很难完成活动任务,而且效果不佳,此刻,我机灵一动,打算重新考虑游戏方法,对幼儿说:“这个游戏经常出现重复现象,我们不玩了。”于是在美工区,拿来两个可比克的盒子,取来8根水彩笔,指名幼儿来分,告诉幼儿,每次分的要和别人的不一样,很多幼儿的常规思维就是等分,首先是8能分成4和4,接下来,就有幼儿将彩笔分成了5和3,当然也有重复的分法,但是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就会发现重复,于是掌握了规律的幼儿就在前面幼儿分的基础上,直接将一个盒子里的水彩笔,取出一支,放在另一个盒子里,幼儿们一边探究,一边分,一直将8的7种分法全部分完,并正确记录了下来,在此时,我依旧用鼓励的口气说:“赶快开动脑想想,还有别的分法吗?”就在其他小朋友还在思考怎样分时,C突然举起了手说:“老师,老师,我还有分法。”我以为他肯定是慌张,弄错了,就给他一个机会:“你说吧!”“8可以分成8和0,8可以分成0和8”,他一口气说完,很是自豪。于是我表扬他:“你真是个爱动脑子的聪明的孩子!”
最后在填写记录单时,对于填写的顺序我作了引导和指导,让幼儿按照顺序进行了填写,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想到了以下几点:
1.课前准备活动很重要,不仅仅是物质教具材料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幼儿预设生成的问题该如何处理?提前备的活动设计只是一种预案,教学活动中要随时调整活动方案,我们不能完全按照课前备的教案去执行,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有自己主见和构想,不要照葫芦画瓢,按部就班,才能使活动效果趋于高效化。
2.幼儿园的活动虽说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在游戏情境中渗透知识,但是,并不是说越好玩的游戏就会收到好的效果,教师在游戏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游戏活动的有效性,不要一味地为了游戏而游戏,失去了游戏性活动的目的和价值,降低了游戏活动的效果。
3.虽然本次活动效果比较良好,但是中途出现了一点小的意外,临时改变了游戏方案,操作材料有限,只有一部分幼儿参与到了活动中,进行了分彩笔的活动,对于绝大多幼儿来说,只是举了手,也没有实际操作,故此,我们在准备活动材料时,必须考虑到全体幼儿都能参与其操作活动,这样才是是最公平的课堂。
4.重视活动材料的便捷性、实用性,安全性,易操作性,本次活动中,我提前花了较长的时间为幼儿准备了苹果树,苹果图片,但在实际活动中,没有分彩笔活动效果好,所以,我们在平时准备教学用具时,首先要考虑到它对活动效果的辅助作用,不要认为越华丽、漂亮的教具就是最好的,这是一个误区,今后在活动中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