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集体备课总结
推荐度: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推荐度:
集体备课主题活动方案
推荐度:
小学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计划
推荐度:
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推荐度:
相关推荐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集体备课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智慧和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资源共享合作互动的有效途径。为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我校特意制订了集体备课制度。
以级部为单位,集体备课活动时间,以确定的时间和不确定的时间相互结合为主不确定的时间交流教学心得,用确定的教研日交流备课思路,坚持“低起点,高视点,新背景,热问题”。
集体备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看备课内容是否有新意,是否在教学研究上下功夫,是否体现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是否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学校在时间、地点上对集体备课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按年级组把个教研组组分为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四个备课组,安排四个备课组带头人,对每个备课组进行了有效地负责,我校教师对集体备课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组内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充分做到了课前制定计划,并对下周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交流讨论,有了初步的共识。由于我校语文教师均为教龄在7年以上的语文教师,对初中语文的知识体系较为熟悉,并且每个教师均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大家在通过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教学难度,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教学长处,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主动性。
但这样做也有他的缺陷,由于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学生水平差异较大,而学校在集体备课中要求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布置,这样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里,我也在反思,对于不同学生应在集体备课中实行分层讨论,更多的考虑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差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开展,集体备课逐渐成各地为中小学校学科组常用的备课形式。集体备课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实现了资源和智慧的共享,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益,因而它是学校实施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可是当前,笔者发现不少学校的集体备课却出现了这样一种误区,即集体备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达到上课的统一和高质。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认为集体备课“求同”更要“存异”。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集体备课多采用一人主备→集体研讨修正→形成共案的程序进行,并且要求同科教师按照共案上课。固然这份共案是学科组教师老师共同探讨、相互补充、集思广益的结晶,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但这份完美共案真的适合每个教师吗?集体备课一定要追求所谓的统一吗?其实并不尽然。
因为即使同一所学校,各个班级也有各个班级不同的学情,各个教师也有各个教师不同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所以,集备时我们不仅要“求同”,更要允许教师“存异”。作为学科教师,面对集备共案,即使再完美,我们也不能完全照搬,还需要我们每个人问一下自己:“我的思想在哪里?”,“我的学生适合吗?”“我的风格能更好的发挥吗?”……如此,才能迷失不了自己,才能在“求同”的同时更好的“存异”,然后清醒的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自身的教学实际进行个人的二次复备,形成既有集体智慧又有自我特色的有效教学设计。
在二次复备过程中,我们一要重视对自己班级学情的分析,真正做到备课不仅备教材教法和学法,更要备学生;二要重视对自我课堂生成性问题的研究和准备,让课堂在预设中顺利前行,在生成中绽放精彩,使课堂成为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三要重视对学生课堂质疑的研究和准备,努力使课堂探究不浮光掠影,能够抓住实质,不断引向深入,从而能让学生获得更多文本之后的东西,使学生的成长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四要重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的不同的作业和练习设计,保证不同的学生都能在作业练习中有收获,有成就感;最后记下自己集备研讨感受和个人备课、上课的心得体会,形成自我的教学反思,从而更好的指导自己以后的教学,也才能不断促进自我专业化成长。
反之,如果集体备课一味的追求所谓的统一和高质,常导致主备人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不是从自身对教材的研究出发,不是从本校师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备课,而是从网络、杂志、教辅资料等途径寻找名师的教案或教学实录。一些教师直接把网上的名师教案或实录剪贴过来打印出来,又不进行结合实际的"重新整合修改、加工完善,于是,出现许多学校集体备课的教学案,几乎是一字不改的从网上下载的教学案,这些网上的优秀教学案好则好矣,但是否适合本校各班学生的学情,是否适应每个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却很难说。再加之部分教师对别人的教学案,根本不去学习、揣摩和研究,对名师教案设计的思想理念不能做到透彻地理解、正确地领悟,对教学环节安排的思路不是很清晰,走上课堂只是“依葫芦画瓢”,结果常常是“画虎不成反类犬”,造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大打折扣。
因而集体备课“求同”更要“存异”,才能实现教师集体和个体智慧的有效结合,才能了更好的实施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更好的发挥集体备课的最大效用。
集体备课,让我们追求“求同存异”的境界!
集体备课,对我们这些来自一线的教师来说当是再也熟悉不过的事情了,作为学校常规校本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学科组根据学校行事历安排,每周进行一次集体研讨活动,或布置学科教学任务,或研讨某一课题,或展示公开课,或进行观课评教等等,我们理解的集体备课活动大体如此。外出学习的机会,也曾就这个问题和同行们交流过,大家感觉彼此彼此,形式大于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结论。集体备课活动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呈现方式,又都有哪些可操作的内容?就我的了解,基层的学校与学科组,不是不想做好这项工作,而是缺少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方法参照,长期的形式大于内容的所谓集体备课活动,渐渐对一线老师失去了吸引力,仅仅作为签名点到期终绩效考核的依据而已。
有幸参加华师大“国培计划(20xx)——安徽省农村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项目”,看到培训手册中罗列的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那种期待和向往,用当涂湖阳初中祖老师的话说“一新”“二爽”。第一次参加集体备课活动是在三楼的微格教室进行的。全班50人调配分成5各小组,每小组配备一名博士做指导老师,全程录像。还是有些紧张,当复印的文章发到每个组员手里的时候,“我们先读文本,随后讨论,形成讨论后的副产品——教案(教学设计),下午各组共同研讨。个人记下个人读文本的文本关节点,留待讨论。5分钟时间,开始。”随着我们梦飞翔组指导教师步博士的一声“开始”,我初步感受到“集体备课”原来是如此真的“去避”——抛弃一切的"文本诠释解读,完全是自我读文本的初步感受,不是照搬教参,或者下载个说明应景啊,重要的是,下午还有5各组同备一课的集体研究讨论。组内的发言是激烈的,细节、人物、形象、语言、主题情节、伏笔照应等等等等,每一个人的发言总会有人呼应反驳,每一次反驳总会带来另一次新的更猛烈的反驳,直到达成共识;要命的是,每一个都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发现了文本关键点,可步博士的一句“是自己感知的,还是强加在学生头上的自说自话,你觉得这些能成为教学终点吗?”,讨论、反驳、补充,直到获得每个成员认可,达成共识,形成共同备课的副产品——教学设计。8:30到11:30,我们竟然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流转,走出教室,已经是12:10。是的,虽然很累,但我们都觉得很爽,因为我们终于知道集体备课的初步形式,我个人概括为:细读文本—成员交流—达成共识—形成教案,研学情、定起点—研体式、定终点,外加几个梯度活动台阶。我们期待着下午的“同课异备”的研究讨论。
下午的研讨活动更叫激烈!按照分组顺序,次第上场。每组7分钟时间发言时间来说明教学设计,一人主发言,一人补充说明,还要美女加野兽!哈哈!组内其他成员等待别人提问,直到你被人问的哑口无言,或者,你的回答让人心悦口服,多难啊!下午的教室既是口吐莲花,又是欢歌笑语,既有滔滔不绝,又有佶屈聱牙;五组还没有进行完,两个半小时的讨论时间就被使用殆尽,哈哈,你说岂一个“爽”字了得,你还得加上一个“新”字!理越变越明,设计越改越完整;备课越充分,上课越从容!这个研讨活动才叫真研究,这个备课才叫真备课!主持活动的博士不得不叫暂停,压缩时间,强求完整。
建言献策,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智慧;基于学情,明确终点,充分挖掘文本的每一个密码;真实备课,真实讨论,真正落实文本教学内容;这,就是集体备课留给“新”、“爽”。
在教导处组织下,语文组全体教师围绕语文教研课题“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水平”,就《春》进行了集体备课,然后由指定教师试讲,全体教师听课和评课,反馈教学存在的不足,然后再试讲。听课评课后,本人进行了深入的反思,现就做课教师的教学得失总结如下:
一、优点
(一)做课教师有较强的语文意识,能用语文的眼睛看问题,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甚至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在关注语言文字所表达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去品味作者在潜词,造句上的那种准确,那种精脉,进一步关注语言文字表达形式所传递出来的那种节奏,那种韵味,那种意愿。
(二)做课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学目标完成较好。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标要求装在脑中,把教材装入脑中,课上把全部精力用在关注学生的学上。课上放得开,收得拢,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较高。
(三)阅读教学有新起色。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占用课时最多,投入精力最大。阅读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从听课来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了阅读课的教学原则。即在教学目标上,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了重点、难点;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了启发诱导。
(四)教学手段有了更新。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部分内容新颖、构思巧妙、科学严谨的多媒体课件,对抓住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提高课堂效益,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强。部分老师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正确定位,语文课上得不疼不痒,一节课下来看不出学生有什么提高。特别是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忽视体会词句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等。
(二)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不高。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教学设计不够用心,教学模式僵化死板,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教学语言不够精练,这样整个课堂都在低效地耗着。
三、努力方向
(一)“教师培养”紧抓不放。语文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过硬的业务素质,要熟悉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熟练掌握教材编排体系,准确把握不同年段、不同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备课,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并为实现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保证目标的实现,加强语文教学研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课堂上采用活泼灵动的教学方法,使用恰当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风趣巧妙的教学语言,活化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乐中求知。
(二)“优质资源”走进课堂。让优质资源走进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这要求尽快统一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括名师设计、名师实录、优秀课件、优秀案例等等,作为教师备课参考的重要资源,让教师充分领悟骨干教师的教学意图,利用这些优质教学资源上课,发挥优质教学资源走进课堂的效益。同时建议各校尽快建设教学小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
(三)“教学模式”重新构建。教师在备课解读文本时要把握这样五个要点:一是读出一个课文主题,把准文本基本的价值取向,读出教师自己的.深刻理解。二是找准一把结构抓手,构成课堂结构主线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基本的一点是从课文内容特征和结构形式出发,灵活构建课堂模式。三是营造一个教学高潮,所谓的课堂教学高潮,是指学生课堂学习中思维最活跃、情感最投入、感悟最深刻的时候。四是安排一段语言训练,设计能够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语言训练。
(四)“语文实践”不能间断。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教学要牢固确立以下教学思想:语文是读出来的,作文是写出来的,语文素养是在语文实践锻造出来的。语文教学要导之以行,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就能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提倡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成本的书,旨在“营根固本”,增加文化积累。
(五)“习惯培养”有益终生。“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一种好习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细抓起,从严抓起,让学生受益终生。
总之, “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是语文的根基。“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叶若。”根何以能茂?不仅靠表层的施肥浇水,更要靠根须自己,扎得深深的,扎得远远的。语文课程改革要夯实语言基础,深扎文化根基!魏书生曾经说过: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教研人人能上天堂。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把我校语文教学带入良性发展的康庄大道。愿我校语文教学的明天更美好。
学校一直以来都在要求各学科组集体备课,但是因为老师们一般来说都已经教了几轮,同样的课程肯定是非常熟悉,所以说到集体备课一般也只落在了形式上,而没有从课堂上真正的体现其作用。因此,使集体备课在很多时候变成了一种任务,一味的去敷衍。
上学期我参加了“青年教师学洋思教学大比武”之后,对集体备课深感喜爱。因为是教学比赛,所以肯定是从心理上就比较重视,于是,在备完课之后就将整堂课的思路给办公室的老师们说了说,听完之后,她们就给我提示了几处以往学生所反映出的较难理解,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这样使我更加清楚了整堂课中,哪些地方是可以让学生自学,哪些是需要老师讲解后再让学生理解体会的.地方。因为所有环节都设计的很清楚,所以整堂课下来非常流畅,学生在课堂上也是有张有弛,重点难点大都可以集中精力去听。
由于是切身体会,所以,写此反思希望大家能够坚持集体备课,尤其是年轻老师,如果因为工作忙,没能集体备课,那么,在自己备课之后尽量多问问老教师,真的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育集体备课应注意的几点:
1、集体备课不等于轮流备课。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参与,共同研讨,决不能把它理解成为备课组成员间的轮流备课或分工备课。如果备课组成员采用“值日”式的轮流备课或协作式的分工备课,这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投机取巧,其效果与个人备课相比,只会差不会好。
2、集体备课不等于统一教学案。集体备课要求在教学思想、重难点处理、教法学法选择、环节设置、练习设计等方面做到基本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从备课形式到教学案内容都高度一致。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统一认识,又要留有发挥的空间,由于各班的学生程度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差异,教师要自由发挥突出个性特色。如果同组教师都抱着统一的教学案走进教室去照本宣科,则是对集体备课的"歪曲。
3、集体备课不等于个人不备课。集体备课旨在克服个人备课的惰性、片面性和随意性,同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相互探讨,贡献才智,共享资源。集体备课不应缺乏“个人钻研”。试想,如果没有个人的钻研,那又拿什么去交流、去启发、去争论、去碰撞?如果设立主讲人,其他教师不准备、不钻研,也就没有观点、没有见解和看法,集体备课中只能当“看客”和“听众”,这能算是集体备课吗?如果事先都没有进行钻研准备,只是临时讨论,那效果之差更是可想而知,也不利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以上仅是我在集体备课中的一些具体的看法,可能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还望各位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量化,以求得集体备课的最大效益。对于我们体育组来说,体育、音乐等不可能象语文、数学那样层次分明。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可以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让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集体备课。对于同一运动项目而言,它的运动技能是不变的,变化的是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要求不同而已,我们可以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围绕课堂教学的策略来进行研讨。
我们国强中心小四年级数学组全体教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第七次集体备课活动后感触很深,一致认为:集体备课对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强,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操作性强.有利于农村小学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农村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年级数学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考察.学习.工作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中,尽管领导们的传达"拷贝不走样",但还是缺少"原汁原味"的感觉.偶尔聆听大师们的讲学。由于这些专家学者站在教学科研的最前沿,掌握的是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的是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面对的是基本功扎实的学生群体,而对农村小学工作的指导,似乎有一些“隔靴抓痒”的感觉。感谢教研室的领导,真正从农村小学教师的实际出发,组织集体活动方法,把以城镇教师为组体讲授活动转化为以农村小学教师为主体。以城镇老师为主导的双方互动,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变被动听讲为主力研究,增强了教师学习教学理论。挖掘教材深层次教学资源。探索教学方法的原动力。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由于教师们都来自农村小学教学的第一线,面对的是相同的教材的教材,差不多的教学对象,真正站在同一平台上,有了共同的经历,也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制定的课时计划的操作性也比较强。比如在备“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计算公式”这一教学内容时,某乡镇老师对其作了较详尽、深刻的解读。并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方法,教学难点为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这得到了全体老师的认同。在制定具教学流程时,全体教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有的教师广引博证,谈“具体”与“抽象”。有的在教学后谈“得”与“失”,各种理念在这里在交汇、碰撞最后共同的出了先创设具体的情境,用儿歌引入,使学生初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简单明了。再用摆小三角形的方法,使学生直观理解,并及时给予反馈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然后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并进行即时练习,巩固提高。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经历了“感知——感觉——感悟——感受”的过程,整个过程操作性强。适合农村小学课堂教学。
集体备课活动对提高农村的课堂教学效益,是切实有致的,诚如有些教师讨论:“集体备课放在休息天,尽管牺牲了我以为一些利益,但提高了我们的有备课质量。值!”
备课时应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教法。
备课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钻研教材,一方面是了解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了解学生比钻研教材更难,因为教材是固定了的,而学生的思想是经常变化的,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此外,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老师如不注意这一点,就要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此外,配合这套教材有一本写得很详细的教师用书,这本教师用书是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用的,切不可原封不动地照搬教师用书的每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每项练习内容。因为教师用书的编写者不可能考虑所有学生的情况,而作为教师就应在备课、教课过程中考虑自己的全部学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班上的实际使用教师用书,更不可以为有了教师用书就可以不备课,那样做将会给教学带来不良的结果。
总之,备课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备一节好课更难。然而,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新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掌握教法,就能备出一节很好的优质课来。
备课,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钻研教学大纲及教材,要查阅资料、要确定教学目的、要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类型。要考虑教学方法。要设计编写教案,还要借鉴相邻、相关学科的教学经验,更要研究国家教育的全局形势……可以说,教师课上的一言一行,是以课下的精心准备为代价的。
备课是否能达到教学中教师所期盼达到的目的`.这就要看教师是否做到了有的放矢。即:是否做到了对学生的思想情况、年龄特点、音乐素质、能力水平、班风纪律等情况了如指掌。是否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应而适当的措施。所以说,备课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不能离开了解学生这个重要基础.
在备课中,只熟悉课本教材是不够的,往往还需要把范围扩大一些。翻阅书籍、网上查阅一些参考资料及借鉴一些相邻、相关学科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教师用书、教学参考资料、有关的文字资料、乐谱等)。参阅相关资料的目的,并不是要扩大教学的范围,而是要使教师高瞻远瞩,在教学中立于主动、有效的地位。
在多年的历史学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对历史学课存在着严重的厌学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历史学知识容易掌握,只要看书就可了解,用不着听讲,要考高分只要死记硬背即可。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根本不可能把历史学学好。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不会厌学。
一、 运用历史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历史学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学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如讲商朝历史学时结合《封神榜》的故事讲,同学听的津津有味,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还可提供学生熟悉的历史学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对历史学人物串联讲解
如讲韩非时,提到其惨遭陷害的情况,谁害死韩非?是他的嫉贤妒能的同学李斯;谁害死李斯?是历史学上著名的巨奸赵高;谁杀死了赵高呢?是秦王子婴;谁杀死子婴呢?是霸王项羽;项羽结局如何呢……这样一个引出一个,学生自然听得专注入迷。
三、比较分析法
对历史学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大多简单雷同,学生听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有所延伸效果就大大不同,例如,将郑和、哥伦布进行比较,无论在航行的时间、规模、次数上,郑和都要超过哥伦布,但为什么哥伦布比郑和的影响更大呢?郑和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违背了经济规律,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哥伦布的远航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四、从人性角度讲述历史学人物
历史学的一些偶然的、主观的因素往往可以改变它应该有的模样。如对“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这一历史学现象的解释,其中,固然是由于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力,但孙中山个人的`因素在这里占几分?事实上,当时孙中山虽然对袁世凯不放心,但他对袁世凯还是寄予了很大希望;而且孙中山一生诚信、善良、淡泊名利,“他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官僚的权利欲,他完全是带着对天下难民的博爱而担当起政治使命的”。以孙中山的个性和品格,为了“民主共和”的尽早实现,在中华民国成立后仅两个月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当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运用得恰当,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针对这几天的学习,我们谈的话题最多的是备课,老师们多持有不同的意见,我也想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现在的备课(自从2008年进职称要教案开始),就是每天写在备课本上的(给教务处查的备课),当然是不实用的,学校里的领导说这是为了大家将来进职称用的,向我们这些刚刚进了中级职称,什么时候进高级职称?也都跟着写。我们都感到费时费力。
2、更有实效的.备课,(也就是前几年的形式)。学校对于不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层次备课。
(1)、对教学不足五年的“新秀型”教师要求备详案。
(2)、对教龄长、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导师型”教师,提倡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重组备课和书上“点画批注”的方式,让他们从大量的抄抄写写中腾出精力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
(3)、对已有一定教学积淀的“成长性”教师,要求他们备出有特色的教案。特色教案的设计必须写下三个重要方面:
——写教学目标。整个课堂都应以目标为中心转动。首先要领悟课程标准的精髓,熟悉教材的编排体系;其次吃透教材,整合资源,拓展学习领域,做到有计划地使用教材。
——写教学思路。教师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要求、尊重差异、据学而教、以学定教。要思考学生“对什么感兴趣?何时最投入?学生的经验怎样?教师应怎样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等问题,写一写教学的手段、教学的方法、可能遇到的问题、预设哪个地方会是难点?用哪种方法解决?要达到什么目的?
——写课后反思。不一定都写,可以两节新授课写一个。
①写成功之处;
②写不足之处;
③写教学机智;
④写学生创新;
⑤还可写下“再教设计”。提倡教师一个学期写三、四篇反思后的详案,旨在经验的总结。
3、我们学校的另一种做法也不错,就是上课前30分钟,同年级同科的教师在一起进行交流,说一说今天这节课的怎样上,先说重点、难点(因为都是提前一周备课,隔了这么长时间都快忘了。),怎样突破难点,抓住重点,说一说怎样导入会更好,这样上课会好些。也可以制作一个小课件,不必太麻烦,可以大家分一分工,一周一人制一个,放在校园网上,大家共用,这个方法最实效,学生也感兴趣。当然这是针对班级比较多的学校实用。
我认为学校领导应该选择更有实效的办法进行备课,这只是我的一点看法,也许有不当之处,望老师们给予有更好的方法,让学校领导借鉴。
历史学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我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内容编排突出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学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历史学教学观”,使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历史学教师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是:历史学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历史学教师过分强调历史学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分析。这次中学历史学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然而传统考试的“余威”仍在,考试依旧是教学的指挥棒。作为一名历史学老师,是应该懂得如何在这两点找到一个平衡点。值得高兴的是中学历史学教学大纲适时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将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减少知识性的客观题,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言语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师观念转变的第二个方面是:由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历史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语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历史学教材只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历史学就必须融入历史学的海洋,跟上历史学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也时常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历史学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历史学,能够使用历史学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不能体现语言的生动性,而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不同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了广阔的天地。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历史学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讨论法在历史学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意义。历史学课的讨论法应具有更广泛的内容,更自由的民主气氛,不但可以讨论本课的问题,而且可以用历史学发表自己的见解,纵论国内国际的是是非非。而讨论课是在考验老师对整个课堂的驾权能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有学生在讨论课时不用历史学,或者是说与本堂课毫无联系的话题,这需要老师时常督促。
在这一年的教学活动中,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维持课堂纪律,如何使教学活动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气氛下进行。到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用何种姿态面对学生。老师在不能体罚的情况下,还能采取哪些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来提高历史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