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色相教学反思
推荐度: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学反思
推荐度:
《十几减8、7》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7》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7》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7》教学反思1
1.改变了传统的计算教学的流程。
教材设定算法→教师讲解算法→学生模仿算法→巩固强化算法。教材设定的算法往往是教材编者(成人)认为比较简单的、好的算法,而且通常只有一种算法。教师主要负责讲解、示范算法,然后安排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算法。显然,这样的计算教学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没有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算法的建构,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尽管我们不提倡教学程序化,但独立思考→交流反馈→自主选择算法→迁移运用算法是算法多样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2.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
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但由于教师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比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方法来解决。于是便出现了案例中的7、8种算法,虽然有的算法看上去“笨拙”,却也是学生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而且对学生来说,数学方法可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合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
3.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评价与反思的过程。
学生在展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时,他们同样也关注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当别人的方法与自己不同时,学生自然会产生“为什么他的方法与我的不一样”,“我的方法到底有没有问题”等想法,从而促使其反思自己的做法。当他们确信自己的做法没有问题时,则会去评价别人的方法,这实际上学生在优化算法。从这一角度看,优化的算法不一定是统一的一种算法。应该把优化的过程作为一个学生主动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来展开,不要追求全班几十名学生算法的高度统一,应当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哪怕学生的选择出现了两种甚至多种算法。
其实,问题并不在于算法本身,而在于这种算法有没有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学生喜欢不喜欢这种算法。学生算法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思考习惯等,经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得到的结果,它植根于学生个体知识经验,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紧密联系,整个过程是学生创造的过程,这些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只要学生认为合适,自己喜欢,教师就应当加以肯定。
《7》教学反思2
《识字7》借鉴了传统蒙书的结构和语言形式,把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组合在一起,不但引导学生识字,还蕴含着对对子的启蒙教育。针对本课的内容特点,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渗透对对子的启蒙教育,陶冶情操,增强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本课是识字课,旨在通过读读、想想,引导学生发现对子的一般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给予学习自主学习的机会。
课堂伊始,我先和学生们玩了一个对反义词的游戏,从学生日常积累的意思相反的词语,过渡到本文的学习中来,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对子”这一概念并不觉得陌生,同时也通过“反义词”游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识字教学扎实有趣,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时字由文中来,又回到文中去。生字教学形式灵活,赋予变化。比如读的`环节就有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等,因此学生在多样的变化中认识了生字新词。在识字教学中,我还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如“换一换”、“加一加”、“编口诀”、“猜字谜”、“想象”的办法来识记生字,学生识记生字充满热情。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适当的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明白课文中几组反义词的意思,比如我出示两幅图,让学生说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并评价一下图中行为的正确与否,这种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明白“是”与“非”的含义,又使学生懂得实际的道理,要明辨是非,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又如为了使学生明白“虚心”和“骄傲”的含义,我出示“龟兔赛跑”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讲述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并谈谈听后的体会,这种让学生讲、学生说的形式使他们明白“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这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值得反思。第一,课堂节奏过慢,有时候围绕一个知识点讲得过多,灵活性不够,导致最后时间紧张。第二,朗读指导不够,对学生来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不难,难的是把对子歌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的朗读明显有些拖腔带调的问题,我当时并没有及时指出来,也没有进行适当的朗读指导。第三,由于过于注重自己的教学环节,导致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不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写字环节中,讲的时间过多,练写的时间显得稍短,而且由于时间关系,最后少了反馈。
《7》教学反思3
《6、7的分成》教学反思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6的分与合,我进行以下几个层次的教学:观察第一幅图,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几个气球,小朋友的两只手上分别有几个气球?通过交流认识到6可以分成5和1或者1和5,比较发现这种两种数的组成两部分交换位置而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对。
观察第二幅图,让学生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第三层次观察第三幅图后说说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里只能把6分成3和3呢?在学习7的分与合时,我让学生动手去把7个方块,自己去分一分,说一说,并通过板书写出7的分与合,学生由于受到经验与思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分成,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排一排,读一读。
学生已经懂得6、7的分成,还要教学生读与记。在引出7的分成后组织排一排,并引导学生读一读,在此基础上我擦除了7的.分与合的一些数字,在分的部分中仅留下6、5、4这些数字,根据留下的数字去记一记;然后把这些部分中的数字全部擦除,再让学生记一记;最后让学生说说除了这样一对一对记,还可以怎样来记呢?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记忆,感受到有序的重要性。
但在作业反馈时,发现小朋友对于6、7分成的应用(6、7的加减法)掌握得不错。看来教学一定要多点注重细节,再简单的问题也要认真研究,深度挖掘知识间联系,这样学生就学得很轻松。
《7》教学反思4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复习以前学过的交际口语的基础上学会用句型“Pandas love bamboo….” “What do you love?…”谈论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特征。
我在开头就设计了一段与学生的自由对话,然后进入游戏:30秒钟猜动物!学生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很快就导出了本单元的新授。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三个有一定难度的选择题,很好地体现了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默读前先读练习,这个三个练习题都是关于本课内容的主要信息,训练学生怎样在阅读材料时抓主要信息,并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的考试时的答题技巧。再读第一段,回答两个深层次的问题,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课文的主题。
让学生将打乱顺序的课文重新排列,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没有问题,但对于底子薄的学生而言,有难度。这个环节效果没有想象中的好。一来平时这类练习做得不多,学生反应不快;二来对于层次不一的学生也许这种方法不合适,对于课文的趣味教学方法还有待继续深究。同学间互相询问各自喜欢的动物,寻找爱好相同的同学;通过游戏获悉别人是否喜欢某种食物;利用简笔画向本组同学介绍他们自己喜爱的动物及其主要生活特征等任务学生参与感很强,也非常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能积极应对,主要句型的运用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得到很好的运用。因为时间原因只请了两组同学进行表演,还有一些同学期盼着上台表演。
心理学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必备基础知识。作为英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结合心理学开展教学。儿童的注意力容易随外界事物的变化而转移,因此教学方式不能单一,要让孩子始终感到新鲜。如果不了解儿童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过分要求孩子整天“老老实实”地坐着,不要随便活动,显然,这是违背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也是办不到的。为了适应儿童的心理,就应该以儿童熟知的内容为切口,配以丰富多样的游戏教学,创造语言环境,培养少儿早期学英语的兴趣,一定不要扼杀了少儿早期学英语的兴趣,否则对他们以后的外语学习很不利的。
总的来说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是掌握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复习以前学过的交际口语的基础上学会用句型“Pandas love bamboo….” “What do you love?…”谈论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特征。
我在开头就设计了一段与学生的自由对话,然后进入游戏:30秒钟猜动物!学生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很快就导出了本单元的新授。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三个有一定难度的选择题,很好地体现了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默读前先读练习,这个三个练习题都是关于本课内容的主要信息,训练学生怎样在阅读材料时抓主要信息,并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的考试时的答题技巧。再读第一段,回答两个深层次的问题,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课文的主题。
让学生将打乱顺序的课文重新排列,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没有问题,但对于底子薄的学生而言,有难度。这个环节效果没有想象中的"好。一来平时这类练习做得不多,学生反应不快;二来对于层次不一的学生也许这种方法不合适,对于课文的趣味教学方法还有待继续深究。同学间互相询问各自喜欢的动物,寻找爱好相同的同学;通过游戏获悉别人是否喜欢某种食物;利用简笔画向本组同学介绍他们自己喜爱的动物及其主要生活特征等任务学生参与感很强,也非常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能积极应对,主要句型的运用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得到很好的运用。因为时间原因只请了两组同学进行表演,还有一些同学期盼着上台表演。
心理学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必备基础知识。作为英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结合心理学开展教学。儿童的注意力容易随外界事物的变化而转移,因此教学方式不能单一,要让孩子始终感到新鲜。如果不了解儿童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过分要求孩子整天“老老实实”地坐着,不要随便活动,显然,这是违背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也是办不到的。为了适应儿童的心理,就应该以儿童熟知的内容为切口,配以丰富多样的游戏教学,创造语言环境,培养少儿早期学英语的兴趣,一定不要扼杀了少儿早期学英语的兴趣,否则对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很不利的。
总的来说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但是对于高年级,长课文的趣味教学老师还要多下点功夫。
《7》教学反思5
学生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识或猜认生字,但识字量大了以后,单独出示某个生字学生有时就拿不准了,有的混淆,如形近字、音近字等,有的搞乱次序,如葡萄,单独出示时把“葡”当成“萄”或把“萄”当成“葡”。因此,让学生精确分清字形,特别是字形的细微之处,正确建立起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是这一阶段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可以采取的策略是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记生字。
如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课堂上把生字编成一段文字,让学生认读,如学了《识字7》后,有位老师自编了这样一段话:孔嬉是锦州市灵鹰小学的学生。这学期他参加了“红领巾护鸟小分队”。一天,他正在树底下听黄鹂和百灵唱歌。一位小弟弟走来了他捡起一颗石子往树上扔去,吓得小鸟们急忙往丛林深处飞去。这段话中蕴涵了8个生字,学生在语境中进一步认识了这些生字。
当然,我们还可以提倡课外阅读,在课外书中生字不断复现,得以巩固。总之,孤零零地记生字容易造成生字的回生,我们要多为学生创设一些语言环境,帮助他们记生字。另外,本册教材后面只有生字表没有词语表,但我觉得把生字放在词语中识记效果更好,词语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应该及时补充或借助文本划一些词语让学生掌握。
《7》教学反思6
可取之处:
一、情景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激发兴趣,激起学习的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以接受动物王国的邀请参加动物联欢会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在其中设计多种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识字方法多样化,过程简练不重复,利用熟字加减偏旁记忆,如护利用字形想象记忆,如雀,编字谜,如丛。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联系生活实际组词,玩对号入座的游戏,玩字词句的`开火车游戏,在特定情境下的巩固识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看图、识字、猜字谜都力求遵循从儿童的生活、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规律。教师用协调、鼓励、请教的口吻,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与游戏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突破识字的难点。
四、注重识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从上课开始去动物王国做朋友,与他们交朋友,读儿歌知道了什么,让学生懂得保护动物。整个过程,学生的情感始终倾注于动物朋友的身上,识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与“动物”相处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着人文关怀。我们知道学生学会了相处,学会了关爱,就会去关爱同学、老师、亲人,就会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五、板书设计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又突出了重点。
不足之处:
学生看书读文的时间少了点,因为在课前布置学生读了课文,就以为可以少花时间在学生自读课文读准课文上面,其实一堂完整的识字课还是应该有学生开始接触课文借助提示读准课文的环节,初步的阅读方法的指导虽然每篇课文都差不多,但这个最初环节不可省略。还有就是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较少,识字时如果运用课件教学效果更好。
《7》教学反思7
昨天上午我在一年级四班上了一节7加几的课,通过课前认真备课,到课堂上自己的表现,我有很多的想法,为了能把自己的课上的更加的有特色,把自己的课反思如下。
1、小组交流要求明确。再让学生拿出前置学习单进行交流时,我害怕出现学生不知所措的情况出现,所以我在小组交流之前就先把要求说的很明确。让每个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时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
2、小组交流的时间。墨老师和褚老师的课在进行小组交流时时间都在10分钟以上。我就想我们的内容很简单,我们在交流时也不能1、2分钟就结束吧,所以在上课时杨岩红老师的小组交流用了7 、8分钟,王雯冰老师用了14分钟,我用了大约5分钟。因为交流的时间很长所以我的课没有来得及处理练习题。
3、全班交流,学生汇报时,孩子们都说的"很好,所以有很多的方法我们没有再次在课堂上提到。孩子们在全班交流时说到的方法有1、数一数,2,画一画,3、凑十法,因为在学习9加几,8加几的时候,我们已经把分一分分小棒作为一个重点的方法进行了学习,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们没有再次出现操作的分一分。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上圈一圈这个方法,这是我在授课时的一个疏忽的地方。这说明我太注重结果,没有去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
通过这次上课我对数学组探究的1+4+1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自己虽然有小组的合作、交流,但是大部分是流于形式的东西多一些。通过集体备课、磨课、学习别的年级的课我有了很多的想法,也对教学模式的变革有了重新的认识,教学模式的变革真的势在必行。
《7》教学反思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四下练习7教学反思。”要“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
只有无拘无束,学生才会乐于去交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会高,才会体会到交流的乐趣,才能达到学习结果的高效。练习7中的口语交际“小烦恼热线”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
教学时,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哪些烦恼的事情一股脑地倾吐出来,如双休日妈妈总是没完没了地让我做作业,把我关在家里;同桌总是欺负我不是拿我的`水笔,就是那我的橡皮;一回到家,听到的就是爸爸妈妈的吵架声,我再也没有心思做作业了……学生真诚地敞开心扉,愿意说真话,说心里话,而不是单纯形式上的模仿。“小烦恼热线”的小主持人也能以诚相待,尽力帮助他。当然教师也参与其中,互动形式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学生充当“主持人”、“小烦恼”、“热心听众”、“知心小伙伴”以及评委等多种角色,所站的角度不同,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要求也不同,由此展开了体验不同角色、针对不同对象的丰富的口语交际,这样真正培养了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
《7》教学反思9
6、7的认识这节课学习内容较多,通过观察情境图,实际物体,熟练数出6、7两个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数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难点是掌握7以内数的顺序,掌握6、7的组成。
对于实物的数一数,说一说,计数器,刻度尺上的数字感受以及6、7的读写,学生学习的很快,对于5、6、7的比较大小,在原来5以内的比较大小的基础上,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困难,进行的很顺利。通过“鱼缸”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7和第7的不同,对数的顺序有更深的理解。结合问题,一共有7缸鱼,和第七缸有几条鱼,来体会序数和总数的不同。
本节课的第二部分的学习,6、7的组成通过实物的摆一摆,分一分,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6可以分成5和1,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来完成剩下四组,对于7的组成,通过把7分成6和1,让学生发现7分成1和6,以此规律来完成后四组的探索。通过课堂练习发现,学生对于6、7的组成,还不太熟练,课后仍需要加强练习,加深印象。
本节课学习内容较多,学生对于6、7的书写和组成,数序的感受,都不是很熟练,需要再进行练习。
《7》教学反思10
此次练习围绕“花”这一主题,从“识花”、“赏花”、“猜花”到“写花”,充分重视个体经验,同样,也要紧扣言语训练。“认花卉、识花名”—“读谜语、猜花名”—“几句话写写自己喜欢的花”遵循从字到词到句段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言语实践悟得如何恰当进行语言表达,在认识上、情感上习得和积淀语感,从炼字的角度品位语言,掌握渗透着思想感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
根据练习的内容,设计多种多样的关于“花”的体验性活动,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觉得原来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给学生指出一个个路径,和“花”相关的谜语、古诗词……让学生能够进行更丰富的语文实践,习得和积累语文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我家的一张照片》是一堂口语交际课,这个主题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课程设计初,我预想到学生在学习起来难度不会太大,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顺利的开展起来。
先让学生根据照片回想过去拍照的一瞬间,感受当时的心情,然后自己练说,组织语言,可以模仿老师, 介绍照片中的故事。当学生介绍得不流畅时,请其他同学提示帮助,并与上一位同学的介绍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在条理清楚的基础上,要把语言说通顺讲具体,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最后让学生四人一组,互相练说,在练习中可以相互纠正,听了别人的介绍,思维进行碰撞,产生新的火花,也可以对自己有所启发。同时让大家产生共鸣,回忆拍照时的情景,一起分享大家的快乐,欢笑和童趣。
在课前我准备了小黑板,上面写有提示学生的句式,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没有用到,如果在学生小组讨论时出示,既可以给不会说的同学以提示,又可以理清孩子的思路,让会说的学生把语言提炼得更流畅、优美。
《7》教学反思11
一、满意:
1.备课组选用的教学视频资源中老师讲课思路清晰明了,语言特点、教姿教态也符合学生年龄段特点。
2.学生上课期间在班级钉钉群踊跃发言,课堂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进行4种计算方法的尝试
二、不足:
1.这节课堂上与学生连麦互动时,因为网络问题没有顺利进行
2.个人讲授与视频资源没有准确结合,在视频与麦克风切换之间播放时长衔接不够准确
3.杀毒之后依然会有广告小窗口出现,迅速关掉
三、措施:
1.视频连麦不成功时,可以挑选孩子在钉钉群进行语音发言,虽然耗时,但能更好地随机与学生进行互动,检验学生的听课状态,进行实时监督
2.视频资源停顿,进行讲解时注意时长跟上,操作练习熟练
3.试着安装不同安全软件深入杀毒,拦截广告
《7》教学反思12
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是6、7的减法,通过学习,能正确地计算6、7减几的算式,进一步体会分合的数学思想,渗透减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在教学例1时,让学生将图中的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男生和女生一共有6人。6人是总数,从总数中去掉男生的,就是女生的。从总数中去掉女生的,就是男生的。你是怎样列式?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在学生理解算式意义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这部分我觉得孩子说的并不是特别好,只是初步感受了两部分构成总体,用总数去减。
在教学试一试时,我先呈现萝卜图,并数一数共有几个萝卜?告诉学生虚线表示去掉。并尝试让学生自己看图说两种图意,提问题。列出两个减法算式,通过有条理的表述来理解减法算式的意义。然后通过观察这两个算式异同来揭示出今天的课题——6、7的减法。
在教学例题与试一试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当去掉其中一部分,要求剩下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计算,初步认识了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关系。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通过想想做做第1题的`练习继续深入理解6、7的减法的实际意义,学生说图意、列算式。第2题使学生自然地想到用数的分成去计算,感受相关的两组算式。
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计算比赛(想想做做的第4题),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巩固了6、7减法的计算方法。也另外增加了让学生根据规律往下写算式。突出找规律是为了用规律。
在这节课中应当再注意“6—6=0, 6—0=6”这两个算式,扩展学生对6、7减法的认识。同时有序的说出6、7的减法算式。学生看图列算式并不是特别难,关键在说图意,对图意的理解通过语言来描述,有效的分清条件和问题。
《7》教学反思13
这个学期要求学生养成三个好习惯:一、读书有选择,二、读书做记号,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对这三个习惯学生一点儿也不陌生。学生已经有了多次购书的经验,说起怎么选书来头头是道,对书店里的分类情况也十分了解,看来他们也经常去书店呀。只是提醒学生选书时不需要一本本拿下来看,只要看看书脊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书,拿书时要注意轻拿轻放。这堂课的主要时间放在了“读书做记号”这一板块上。虽然一直和学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但没有系统讨论过这个问题,从孩子们的书上可以发现他们做记号的随意性很大,同一个记号,前后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
这堂课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就重点强调了一点:自己做的记号前后要一致。在交流了一些常用的符号后,让学生阅读《创新作文》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练习了一次,花的时间多了一点,但我认为比较值得。第三个板块“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课上我布置学生观察了教室,回忆了上学期观察校园一角植物的经历,初步了解了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的具体方法。课后布置学生写了一篇观察日记,到讲评日记的时候再具体结合内容讲这个问题吧。
《7》教学反思14
本节课在前面学习十几减9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虽然书本上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口算方法,但是孩子们似乎对前面两种方法很难理解,所以,课堂上当有学生列出15-8这一算式后,我就让孩子们说说是怎样想的,发现许多孩子知道答案是7,但说不上来是怎么计算的。能说上两句的,是这样两种方法:一是15可以分成8和7,所以15减8等于7;二是想到了8加7等于15,所以15减8等于7,这也就是书本上的第三种方法。至于书本上的前两种方法没有一个孩子提出来,于是我就结合书本上的情境图,引导孩子们理解,但是尽管如此,许多孩子还是不能接受,在后来的《一课一练》的练习中就暴露出来了。
总之,本节课孩子们掌握得不好,计算的正确率很低,而且口算得相当慢,令人疑惑的.是:相加法算减法是孩子们乐于用的一种方式,并且在上学期对求加法中的未知数练习得也比较多,但是为何现在计算减法就那么难呢?可能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还没真正地理解。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退位减法的练习,希望在练习中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高。
《7》教学反思15
有一次,我在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6、7的认识”中,通过“数”主体图内的事物、点子图逐步抽像出“6”和“7”,然后要求学生用小棒来摆一摆,深化对6、7的认识。开始,我认为他们只会从学具盒中拿出6、7根小棒,放在桌上。
课中,当学生拿出小棒表示“6”和“7”时,他们大脑中鲜活的奇思妙想让我一次次惊叹!
你们看:
1.用6根小棒摆出的图形。
休田旧心目
2.用7根小棒摆出的图形。
这就是6岁儿童的杰作!
低年级学生身上仍留有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探索外界事物充满了强烈好奇心。在这种好奇心的驱动下,常常会有与众不同的新发现,并以一种兴奋的情绪和执着的追求,投入到探索数学奥秘的学习活动之中。这种在活动之中涌动着的积极情绪和追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创新。为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加倍呵护小学生的这种情感和态度,而不要认为这与数学无关,就不发展。应该让小学生长久保持这种积极探索的心向,促使其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培养创造能力必须从小抓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其创造力。
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首先,要鼓励学生说与众不同的话,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诱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其次,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促使学生在这一思维过程中打开思维的闸门,发挥其创新的潜能。第三,课上要多些允许,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营造创新的氛围。第四,要延迟评价,多给学生留些思考的时间和探索的空间,已获得更多的创造灵感。最后,要善于布置趣味作业,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总之,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识和活动,只要相对于个人的过去是新颖独特的,具有突破性的`,就是创新。教师要给予肯定,给予鼓励。这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更为以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M·S·斯特娜夫人曾在《自然教育》一书中指出:“孩子丰富的想像力比拥有亿万家私都宝贵!”我深有同感!倘若我们不束缚儿童的思维,并对他们的创新意识给予正确的培养,不知明天以后的“明天”,他们会创造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