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教学反思
推荐度:
《秋游》教学反思
推荐度:
《秋游》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秋游》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游》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游》教学反思1
一条身体很小、一点力气都没有的小小一寸虫,它有很多敌人,像鸟儿,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它们吃掉,当点心!可是一寸虫每次遇到危险时,总是能化险为夷,因为它知道自己有一个很得意的用处──它会用自己的身体量东西。所以,遇到危险它就用这个长处来帮敌人量身体、量尾巴、量脚……转移敌人的注意力。
这就是美国作家李欧·李奥尼的绘本故事《一寸虫》中所描绘的可爱形象,同时也为大班幼儿的`操作找到了一个适度的点,激发幼儿活动的情绪,引领着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使活动走向成功。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地开放地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智慧。
《秋游》教学反思2
本文语言优美,叙述了老师带孩子们出去游玩的情景,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写,使课文充满诗意。 教学中,图文结合,重点让孩子们观察,把看到的结合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然后一遍一遍去读课文,从中感悟到秋天的美好,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首先指导孩子们看图,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秋天里农田的庄稼成熟了吗?
你是如何看出来的?孩子们观察很细,联系实际生活,他们尽情地说。有的说:“天上的白云像棉花,有时又像奔跑的马儿……有的说:“天上的云有时像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孩子们的想象真丰富。秋姑娘来到果园里,苹果笑红了脸、秋姑娘来到农田里,玉米乐开了花,稻子笑弯了腰、秋姑娘来到校园里,孩子们在凉爽中游玩……孩子们真会想,真会说,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感悟。从中感受到秋天的景色美如画。把课本还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读中体悟、读中掌握学习方法,边读、边动笔、标自然段,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词语,联系上下理解课文,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秋游》教学反思3
《秋游》是本册书继识字后面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情景交融,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生活积累,我将开学初设计好的教案作了以下调整:
一是导入部分,不以教师的激情描述和指导看图导入,而是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带着孩子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在自己的切身感受秋天的美景后,一边吟唱《郊游》,一边利用复习成语作为课的入口。复习完跟秋天有关的四条成语后问学生:“在你脑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学生有的说:“我脑中的秋天很美丽!”有的说:“秋天是金色的。”此时,学生对秋天的印象还比较局限,只停留在很肤浅的视觉、听觉、嗅觉的感官上,而从自己的情感内心和表达上还没有更深切地感受。我顺势将话题一转:“今天我们再跟着课文〖感谢您浏览!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中的孩子一起去郊游。”这样,课文被自然地出示出来,也将课引入了新课。
二是对图的利用稍作简化。在这里,图主要用作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睁眼时进入一个全新的美丽环境中,然后让他们简单描述看到的孩子们的欢快情景,对环境作整体感知,靠近课文内容。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再现当时开心的场面,起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孩子们在课文学完之后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说:
“我似乎看见了蓝蓝的天空和秋天美丽的田野,我还看见了刘徐伟(我班学生)在忙着逮蚂蚱。”
“我觉得我来到了草地上,小朋友正在追我呢!”
“我看见小鸟了,我对着小鸟大声喊,叫小鸟小鸟快下来和我做朋友。”
“我对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三是将课堂的重点转向学生朗读的训练。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味朗读,从而体会秋天的美丽。体会孩子们面对秋天美丽变幻无穷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天也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第一自然段虽然内容很简单,但是要重点理解“渐渐”和“郊外”不可以生硬,“郊外”一词从抓住导入时候的唱歌“郊游”引开,秋天到郊外去游玩便是“秋游”,又点明题意,又理解词义,自然而不做作呆板。在通过教师朗读故意遗漏“渐渐”,在帮助别人中孩子们发现了这一个词的重要,感受到秋风初起,天气渐渐变凉。
第二自然段,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蓝天白云的变幻无穷,因为自己课前有深刻的体验,于是美丽的云彩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变成了可爱的图像,再也不局限于课文中的白兔和绵羊,他们头脑中勾勒的具体画面全部展现在大家面前,孩子的朗读兴趣自然被激发,朗读情感被调动,可爱、调皮的白云成了他们的朋友。而对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孩子们很难感受,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天空的无边无际,同时又积累了词语。
第三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想象练说农田里稻子黄了,黄得怎么样?高粱红了,红得怎么样?感受农田的`色彩斑斓的美,进而进入丰收的愉悦。然后在反复朗读,比较朗读中体会“黄了”“红了”“白了”中农民伯伯的丰收喜悦之情。
四是注意课内与课外互动,教材向阅读积累延伸。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让孩子带着课堂学习的好奇心走进大自然,走进课外阅读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课本的学习永远是封闭的学习。学习中让孩子在课内和课外中互动,课内所学的知识、情感在课外充分的展现,孩子们在课外积极的表达,展示自己的情感,他们对着蓝天高喊,他们看见每一种农作物都惊呼不已,他们看见桂花就深情地呼吸,作满足陶醉状,然后装模作样地吟上一首自创的小诗或想到一个词。看见芝麻忍不住去摸一摸,然后交换自己所了解的芝麻。看见芦苇就想起了《小池塘》,说这是大眼睛的长睫毛……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爱护孩子们从小自带的那么一点“阅读好奇心”应该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那么小心翼翼。于是,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课堂上我让他们在表达中尝到拥有知识的自豪,于是导入时个个都积极地举手把积累的秋天的词语汇报。在学习第三自然段中,孩子们不满足于教材中只描写的农田的美景,他们想到了果园的芳香:苹果红了,梨子黄了,葡萄紫了,石榴露出了笑脸……于是他们想到了儿歌《秋天到》,情不自禁地背诵起这首诗。于是他们想到了“瓜果飘香”“丰收在望”等词。
学完课文,在将课后阅读与积累在课堂上展现,把平时读到的描写秋天的儿歌读出来,背出来,于是孩子们背起了《识字一》,记起了《秋天的信》,读起了《秋天到》,想起了《秋叶飘飘》……我也适时推荐几篇充满童趣的描写秋天的诗歌。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无疑很浓厚,同时更激起了孩子课后阅读的欲望。
我以为课堂只是孩子学习的起点,孩子语文学习的主阵地不在课堂,而是在生活的点滴,自己去阅读中学习,自己去生活中阅读,在平时经历的点滴中有情感有表达的欲望,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和过程还是清晰可见的,而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使这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但课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读书的时间还可充裕些。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连贯训练常规过程中学生学的情感线和教师。
《秋游》教学反思4
十月二十日的清晨,踏着清新的露珠,呼吸着秋的气息,我们山东理工大学东校区幼儿园大三班、大四班、中三班、小三班的孩子们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淄博人民公园,虽说天空中没有太阳的笑脸,但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按耐不住的兴奋和喜悦.
按计划我们先围绕公园游览,为了扩展幼儿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社会经验,让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孩子们被公园中的情境吸引着,被道路两边的高楼大厦吸引着,到达目的地时,不难看出孩子的兴奋。
我们以“认识自然 保护环境 ”为主题开展了这次亲子活动。孩子们沐浴着清新的空气,呼吸着花草树木芳香的气息,领略公园别致、美丽的秋景。当孩子们投入青草地的怀抱,尽情嬉戏,休憩时仍不忘将果皮和纸屑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孩子们说:“公园环境这么美,不能随地丢垃圾。”在公园里,我们所有的小朋友在60米的白布上尽情的挥洒,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画在了白布上,并与老师、小朋友、爸爸妈妈一起讲述那快乐的时光,跟大家共同分享;有的向游客介绍自己的环保绘画作品……。大四班宋汉杰小朋友画的是我们居住的地球,他告诉大家绿色是我们的家,蓝色是大海,我喜欢在这里生活。赵筱林小朋友告诉电视台的叔叔阿姨:“今天我们来看了好多漂亮的树叶,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保护树木、爱护环境。”大三班的王柏翔和汤正昊的妈妈接受了电视台记者的采访,说出了对这次活动的感受。鲁中晨报的新闻记者叔叔也来参观小朋友们的杰作了,还为我们60米的作品拍了照片,说要把我们这次活动当作新闻登在报纸上呢!
愉快的"秋游活动给了幼儿丰富的生活体验。此次秋游活动让幼儿“走出教室,步入自然,溶入社会”,再现了“生活即教育”的课程理念。不仅为幼儿提供了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幼儿迁移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使之更加深刻,而且让幼儿从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爱护一草一木等小事做起,进行良好行为的实践。孩子们正用自己的感官认识自然,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环境。
秋天丰富而多彩,它是个丰收的季节,是个充满喜悦的季节,是个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的季节。在快乐亲子游中,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意志,增进了亲情。同时家长与教师的密切合作也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进一步融洽了家园关系,全面体现了家园合力共育的实效。
《秋游》教学反思5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的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错、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例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下面问题:“天上的白云除了像白兔、像绵羊、还会像什么?”接着让学生动手做“撕纸游戏”,看能利用手中的白纸变成什么形状的“白云”来。学生动手后得出的答案是各种各样的:有的说白云除了像白兔,还像小鸟、小蛇、小狗……有的说还像可爱的松鼠、奔跑的马、顽皮的猴子。
这个环节的教学既引导学生读好了课文,从而体会到白云变幻之美,又让学生动脑动手,从自己动手脑过程中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又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味,做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秋游》教学反思6
《秋游》一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美,易于模仿,所以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三次说话训练。
第一次是在第二自然段,练习用“有时……有时……”来说话,孩子们发挥想像,说出了一些精彩的句子。如:“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几只白鸽,有时像一群白鹅。”“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根棉花糖,有时像胖胖的面包。”……最后还有一个孩子说:“天空真像一个魔术师。”这句话总结得真好!
第二次是在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换词语,“稻子黄了”可以把“黄”换成“金黄金黄”、“黄灿灿”;“高粱红了”可以把“红”换成“火红火红”、“红彤彤”;“棉花白了”可以把“白”换成“雪白雪白”。 然后扩充这一句话,变成:“农田里,稻子黄了,就像……;高粱红了,就像……;棉花白了,就像……”孩子们说得也不错,他们结合我出示的画面展开联想,也有同学运用课外阅读的积累将句子补充完整了。
最后是模仿第四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学生结合自己游玩的感受做了补充。
由于二年级开始对写话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平时在课堂上需要多一些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训练,鼓励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书面表达。
《秋游》教学反思7
《秋游》一课文质兼美,从“秋”字落笔,着力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以“游”贯全篇,表现了孩子们的欢乐情怀,显得切题切意。本文通过叙写同学们在教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活动,描绘了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好景象,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大自然动人秋色中的愉悦感受和欢乐心情。
第一次读到《秋游》,心里就非常喜欢。景美、情美,文美,如诗一般,如画一般。
全文四个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与田野的美丽景色,描写秋天的天空时,突出抓住蓝天“一望无边”与白云形状变化多、奇、美的特点;描写田野上稻子、高粱、棉花时,则抓住了它们色彩的特点,五彩斑斓,美不胜收。而第四自然段生动描绘了孩子们在草地上愉快嬉戏的情景,充分展现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自由快乐的心情。
如何让孩子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秋天的美?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字里行间情感之美?
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是复习导入,主要是检查文中相关词语的掌握情况,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特点。
二是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让孩子听课文朗读的录音,在听的过程中了解秋游的路线——课文写作顺序。
三是细致感悟课文,逐节细读,体会秋天的景色特点与秋游时的快乐心情。其中,第一自然段扣住“凉”“郊”让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秋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把握郊外是怎样的环境;第二自然段赏图说话与读文结合体会蓝天与白云的特点;第三自然段读文与说话练习相融合,体会秋季田野“丰收在望、色彩斑斓”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孩子去切身体验:你在草地上怎么玩呀?心情如何?让孩子的心真正进入文本,体验情感。
四是整体朗读,升华情感。
同时,在设计PPT课件时,也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与课文特色,努力做到图文结合,色彩鲜艳,童趣盎然,从而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兴趣,启迪孩子思维,提升孩子能力。
下面撷取教学中的片断来阐述一下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与思考:
师:让我们继续去秋游吧,这次我们来到哪儿了?(出示田野的图片)
生:农田里。
师:是的,我们一起来到农田里,看到了什么呢?谁能来说一说?
生: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师:(出示课文第三节)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师:你最喜欢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生:我喜欢棉花。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棉花白。
师:嗯,连起来说说呢。
生:我最喜欢棉花,因为棉花白白的。
生:我最喜欢稻子,稻子里有米,可以吃。
师:嗯,稻子可以让我们吃饱肚子,很实惠。
生:我喜欢棉花,因为棉花白。
生:我喜欢高粱,因为高粱很鲜艳。
师:嗯,高粱的颜色是——红红的。
生:我喜欢稻子,因为稻子看上去金灿灿的"。
师:好像……
生:好像是金子。
生:我也喜欢稻子,因为它是金黄色的。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有没有发现,农田的色彩可真——
生:多,鲜艳。
师:农田里有——(黄灿灿的),有——红澄澄的,有——白花花的。
师:(出示句式)谁再来说说呢?
生:农田里棉花白白的,稻子黄黄的,高粱红红的。
生:农田里有白白的棉花,黄黄的稻子,红红的高粱;
师:刚才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呀?引读,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师:现在我们怎么说的?稻子——黄黄的,高粱——红红的,棉花——白白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吗?再读读比较一下。
师:感觉稻子黄黄的,更黄了,高粱更红了,棉花更白了。有时我们说话时,也可以将某个词这样重叠起来,加深感觉。
师(出示句式)谁再来说一说呢?
生:农田里棉花雪白雪白的;
生:农田里稻子金黄金黄的;
生:农田里高粱火红火红的;
……
师:啊,感觉稻子更黄了,金黄金黄的,高粱更红了,火红火红的,棉花更白了,雪白雪白的。同样是写它们的色彩,感觉上色彩更鲜艳了,农田里更漂亮了。
师:(出示新的句式)现有有点难度,谁能来说?
生:高粱红了,红得像太阳;
生:高粱红了,好像笑红了脸;
师:说得真好啊!
生:棉花白了,白得像雪一样;
生:棉花白了,好像天空上的几朵白云。
师:嗯,好像天空上的几朵白云飘落到了农田里。刚才躺在草地上看白云的情景仿佛还在脑海里,现在蓝天上有白云,农田里仿佛也有白云了,真美呀!……
师:农田里还有什么呢?把书上没有描写到的农田的景色来说出来。
生:青菜绿了,绿得像翡翠一般;
生:柿子红了,像一个个小小的红红的太阳;
师:真不错!
生:苹果红了,好像鲜艳的高粱;
生:葡萄紫了,好像一串串的紫色的珍珠;
生:桔子黄了,好像一个个气球。……
师:真好,秋天的景色可真美呀!让我们有时间再到田野里走一走,再来说一说。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先读读文中的话,再读读我们自己说的话。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自己来创作的,也像一篇文章一样,写得非常美,所以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一位小作家!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写出美的文章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段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说话练习:
a稻子黄黄的,高粱,棉花。
b稻子金黄金黄的,高粱,棉花。
c稻子黄了,好像笑弯了腰;高粱红了,好像,棉花白了,好像。
当时在设计这个说话环节时,曾有一点担心,觉得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太难了。所以还设想,如果学生有困难就进行前两个说话练习,后一个作为机动。没想到,课堂上孩子积极性非常高,他们的精彩回答让我深深折服。回想起来,图片的观察,课文的朗读,加上老师的积极引导,孩子表达的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了,所以他们你争我赶,纷纷说出自己最精彩的回答。
在这个观图、读文、说话的环节中,不仅让孩子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农田里色彩的美,丰收的美。同时,在练习说话与朗读中,引导孩子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有机渗透了语言文字的韵律美与用词、修辞的美。这样学习,读、说、悟交融,孩子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妙语不断,学得既有情有趣,又扎实有效。
初次尝试低年级教学,对一直任高年级语文的我来说真是一个挑战。首先是语言关,发现自己的教学语言那么成人化,缺少童真童趣。比如导入部分,我这样设计: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已进入秋季,在你眼里、心里,秋天是什么样的呀?后来就改成这样的导语:夏姑娘悄悄地离开了我们,现在是谁来了。嗯,是秋姑娘来了。她给我们带了什么呢?这样开头,感觉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了?对其它各个环节的过渡语,也进行了琢磨,试着用儿童话的语言来串联。同时,在设计PPT课件时,都注意配上合适的图片,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即使这样,由书面的备课到真正的课堂,自己说话的语气、姿态等自我感觉还是有些生硬,不太自然,看来,要真正上好低年级的语文课,自己还是得好好磨砺。
《秋游》教学反思8
《秋游》教学设计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四三班现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1人,回族学生6人。该班学生整体素素质处于中等水平,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强,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优良。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4/5学生能扎实的掌握。但也有1/5学生基础不扎实,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学困生较多,有20%的学生计算能力差,反应较慢,并有粗心大意的习惯。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68页《秋游》。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商一位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试商、调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和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郊游吗?告诉老师你们到哪里秋游.老师前几天也和同学们到郊游,并且拍了一些照片回来,大家想欣赏吗?(出示风景幻灯片)这地方美吗?老师把这些图片都洗出来了想要吗?比一比哪一组表现最好,就奖励给哪一组.大家加油哦!
(设计意图: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打下伏笔.)
二、建立模型
1、你们想去吗?公交车站有两种车可供大家住租用大客车限乘客46人,小客车限乘客34人.(出示公交车幻灯片)
2、实验小学三年级师生共272人,四年级师生共230人,五年级共有师生368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 、同桌讨论如何安排车辆.
4、解决问题
(1):三年级师生共272人都坐小客车,需要租几辆?
①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72÷34=
②让学生猜得数,
③讨论如何估计试商。
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除数与商的积大了,说明什么?该怎么办?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⑥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四年级师生共230人都坐大客车,需要租几辆?
①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30÷46=
②让学生猜得数,
③讨论如何试商。
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余数等于除数,说明什么?该怎么办?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⑥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46”看作“50”来试商,初商“4”小了,改商“5”的原因。
(设计意图:从情景图入手,让学生猜数,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问题由学生提,方法让学生找,还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
5、启发学生想一想,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试商?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1)、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2)、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余数大余或等于除数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3)、小结,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在试商的过程中遇到商大了就调小,商小了就调大,这就叫做“调商”(板书“调商”)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四舍法,商偏大,要改小;五入法,商偏小,须调大.翻倍法,积要接近被除数.
三、应用拓展。
1、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计算下列各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什么情况下商可能小了?什么情况下商可能大了?然后再计算:361÷54 342÷43 272÷26 448÷89
第2题:(机动)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师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不用计算,在○里填入“>”、“<”或“=”.
263÷27○10 602÷31○20 487÷18○30
第2题(提高题):先估算,再计算.233÷34= 351÷58=
840÷35= 630÷31=
3、帮帮老师。(机动)(课后延申)
老师带来了128张精美的小图片,
(1)如果奖励给第一组16位同学,平均每人能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2)如果奖励给第二组15位同学,平均每人能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3)如果奖励给四(3)的61位同学 。平均每人能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学生质疑
对于本节课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完成“练一练”第3,4题。
《秋游》教学反思9
本课不论是写秋景还是秋游,都是以“秋”字入手的。现在正值秋节,所以我用三个有关“秋”的词语,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世界。在教学的环节中,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听朗读带,并且让他们在脑海中浮现所听到的景物,这不仅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把他们带入课文。在字、词、句的练读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说话”,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模仿与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练就孩子的胆量和思维的灵活度。
再读课文,就给学生提出更高一层的要求:秋天的美具体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引导并培养学生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内容,比如:天空美、农田美、欢乐美……。我设计本课教学环节的最终目的:把孩子对秋景的`喜爱上升到对秋天大自然的赞美。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本课时的内容比较多,课堂上没有给学生留过多讨论的时间,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孩子充分地各抒已见,增加课堂上的多元化知识。
《秋游》教学反思10
《秋游》是苏教版第三册中的教学内容,课文描写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乐心情。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落实在指导朗读上。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以外,课文的插图的配合也很重要。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简单明了,我没有放过多的时间在讲解上,而是通过让学生读,感知这一自然段写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说说在读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的让孩子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共鸣。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验秋天的美丽,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是“蓝蓝的”,是 “一望无边”的,白云一直在变幻,田野里色彩斑阑,到处充满了果实成熟的美。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会到白云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 “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高梁熟了,像―――,棉花白了,像―――。”再想,这时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边,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让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听,进入课文的意境中,然后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比赛,培养语感。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采取了激励措施,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
《秋游》教学反思11
《秋游》这篇课文是苏教版第三册中的,也是我们上的“三课一议”的课文,我是最后一个上的,应该说教案是准备的最充分的一个,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至少在备课、在多媒体的准备上,我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修改。“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关键还是要看上课的情况。从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同学们的表现还不错:上课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师生配合得也不错!回想这堂课,我觉得还有两个方面还需要改进:
1.在教完了课文2、3小节后,原来我在教学设计中没有让学生背诵,但由于时间充裕,我临时决定让学生进行背诵课文。于是,我说道:我们把这些美景深深地印下来。不知是学生没有听懂我的意思,还是我说得不明白。学生竟然开始复述课文了。
2.看完秋天果园的多媒体后,我出示一段话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而很多学生只说类似“苹果红了”之类的语句。如果我上课时再点一下,“那像什么呢?”也许讲得会更优美些!因此,我觉得在低年级,老师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首先要把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清楚;其次,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运用一些教学机智。只有这样,一堂课才会更完美!
《秋游》教学反思12
一
师:农田里的庄稼都熟了,一片丰收景象!此时谁最高兴呢?
生:我们最高兴。
师:是我们吗?最高兴的究竟是谁呢?
生:老师最高兴。
师:其实最高兴的应该是农民伯伯。
二
师:农田里的庄稼都熟了,一片丰收景象!此时谁最高兴呢?
生:我们最高兴。
师:能说说你最高兴的理由吗?
生:看到成熟的庄稼高兴。
生:农民伯伯最高兴。
师:为什么说是农民伯伯最高兴呢?
生:因为庄稼成熟了,农民伯伯又可以收获很多粮食。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一中,我强行将学生的思路向我的教学预设靠,但学生始终游离于我所期待的答案。于是在最后我揭出我的预设答案:农民伯伯最高兴。教学设计二中,我尊重学生的思考,当学生回答出不同的答案时,我追问:能说说你最高兴的理由吗?为什么说农民伯伯最高兴呢?我的追问,促使学生的思维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总期望学生能回答出我们预设的答案。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当学生回答出个性答案时,我们应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独特见解。不应控制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秋游》教学反思13
《秋游》是苏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课文描写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乐心情。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以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所以,我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落实在指导朗读上。指导朗读,除抓住重点词语以外,课文的插图的配合也很重要。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简单明了,我没有放过多的时间在讲解上,而是通过让学生读,感知这一自然段写的内容,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验秋天的美丽,我先让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读文中是怎么写的,这样由图到文,文中的文字画面就丰富多了。在学生具体感受白云变化多端的特点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会到白云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 而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又让学生从文字到图,看图想像“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高梁熟了,像―――,棉花白了,像―――。”这样学生有了丰富的表象,说起来也就容易多了。这样再让学生边读边想像文字画面,学生就能读得有有声有色!不仅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能。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学着课文中的孩子一样,向着蓝天亮开嗓子,有的孩子喊:“秋天多美呀!” 有的孩子喊:“秋天的果子真香啊!”这个时候,同学们心情不错,语言也放得开了,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着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表达这种此时此刻的心情。
其实,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没有必要让学生每一个词语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没有必要将课文分得支离破碎,揉碎了喂给孩子们,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鼓励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升华。
《秋游》教学反思14
《秋游》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尤其是课文第二段描写了秋天天空的美,白云的变幻多端,文字优美,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与积累。在学习时我采用图文结合,巧妙想象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案例】
师: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段,其余的同学边听边想: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秋天的天空很蓝,很大。
师:你真会读书,从哪个词看出了天空很大?
生:一望无边。
师:请大家圈出这个词,请大家想想看,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一望无边的?
生:美丽的.草原是一望无边的。
生:蓝蓝的大海也是一望无边的。
师:不管是草原、大海,还是蓝蓝的天空,都很大很大,大得看不到它们的边,所以我们说——出示词语:一望无边
我们还可以换一种说法:一望无际 无边无际
师:从这一段中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天上的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
看图:仔细看图,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想想看,天上的白云有时还会像什么?你能接着往下说吗?“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有时像……”
生:天上的白云有时像一群白鹅,有时像满天飞舞的雪花。
生:天上的白云有时像一群群白鹅,有时像一匹匹白色的骏马。
生:天上的白云有时像飞奔的大马,有时像汪汪直叫的小狗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甚至对书上的一些词句不能做到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充分利用插图,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仿照课文“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有时像……”展开说话,并鼓励他们在说话时加上相应的动作,这样一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的多种器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激发了学习的趣味性,;二来让孩子们通过对重点语句品读感悟天空白云的变幻莫测;更主要的是让他们体会到用词的准确,语言的优美,让他们知道准确表达的重要性,从而知道积累语言并不是一件难事,就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在我们学习的每一篇课文当中。只要长此下去,学生的语言积累量一定会很大,而一直困扰我们的说话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秋游》教学反思15
《秋游》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这是一篇适合朗读的好文章,句式整齐,富有节律。因为教室条件的不允许,多媒体还没有安装,不能通过图片等形式让孩子身临其境大自然中,所以在教学时为了使孩子们能读出郊游的喜悦,读出欢乐,我通过谈话引导:“孩子们,假如明天我们就要去秋游了,那你们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孩子们有的说开心,有的说高兴,“那现在就用这样的"心情再读一读这句话吧”。孩子们开心地高声朗读了起来“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
在指导第二段朗读时,先让孩子们想象天上的白云除了像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还会像什么?你能不能按课文的句式再补充一句,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时像片片雪花”“有时像几匹骏马”“有时像层层高楼”......指导朗读时不宜作纯技巧性指导,应该着力诱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要着力于学生朗读兴趣的激发、朗读情感的调动,采取形式多样的激励措施,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在语气上,“蓝蓝的”和“白”这两个写色彩的词要重音轻读;“一望无边”和两个“有时像”要读得缓慢,读出同学们驻足细看时的样子。而“一群白兔”和“几只绵羊“则要读得轻快、俏皮,流露出找到了恰当的事物来形容白云的欢乐心情。
朗读是这学期我们二年级组研究的主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想要读得有感情,读出朗读的感觉还是有点难度的,需要我们慢慢培养积累孩子的语感,经常进行练习。说到朗读,想起周五下午刚参加的包河区近两年新入职小语教师培训会上师范附小的一位老师给我们做的培训,讲的就是如何指导学生”自然朗读“,就是不矫揉造作、带有感情自然地朗读。其实语文离不开读,通过读直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读找到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不仅学生要多大声朗读,我们老师更要如此,薛瑞萍老师就是一个特别爱大声朗读的人,每天她都会如此,所以从自己开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