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推荐度: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推荐度: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狼和鹿》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狼和鹿》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狼和鹿》教学反思1
《狼和鹿》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教学时,我抓住人们捕杀狼前后的现象和动物之间数量的变化进行对比,从比较中探究、感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1.探究森林的变化。
在导入畅谈之后,我让学生找出描写森林变化的句子,并让学生根据第一句话展开想象,说说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看着书上的插图,兴趣盎然,把森林描绘得异常美丽:瞧,森林里,天空湛蓝,湖水清澈,树木茂盛,花儿鲜艳,小鸟在枝头唱歌,一切都那么生机勃勃。再让学生读第二句,看看此时的森林怎样,学生从句子中很明显地发现了森林的前后变化。
2.探究鹿群的变化。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比较一、三小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我请学生圈出文中关于鹿的变化的数字,并让学生谈谈从这一组数字中感受到了什么?有学生说:森林里一片枯黄,树木都剩下枝条,再也听不到小鸟们的歌声了。鹿群无精打采,饿死的饿死,病倒的病倒……由此,学生对鹿群的.变化一目了然,体会到了灾难的严重性。
3.寻根究底,总结原因。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人类不能随意地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在课最后,我又让学生交流有关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如“人类滥砍乱伐树木,引发沙尘暴,发生水灾。”等等,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让他们更真切地认识“生态平衡”的概念,更加自发地去保护生态平衡,可谓一举两得!
《狼和鹿》教学反思2
这一课的教学,在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我主要通过精读比较,想象评议来组织教学,从而突破重点难点,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下面我就具体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课后的一些反思:
教学设计时,我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感受前后的巨大变化,并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一)森林变化的前后对比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丰富的.表象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在导入畅谈之后,我利用课本插图,请同学们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赏读,接着问“如果让你把这样美丽的森林画下来,你会画哪些呢?”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积极地投入想象:葱绿的树木,清澈的小河,吃草的鹿群,在枝头歌唱的小鸟,明媚的阳光……凯巴伯森林就是这样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生机勃勃起来。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由图及文,图文对照,在想象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自然引出下面的教学。
(二)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按“数字比较,想象探究”的设想展开。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比较一、三小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我请学生圈出文中关于鹿的变化的数字,想象并交流数字背后的故事:森林里一片枯黄,树木都剩下光秃秃的枝条,再也见不到小鸟们的身影,听不到小鸟们的歌声了。河水又脏又臭甚至干涸,鹿群无精打采,饿死的饿死,病倒的病倒……由此学生对鹿群的变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森林的死气沉沉和灾难的严重性。
(三)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认识”的设想主要设计请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人类要保护生态平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介于学生对“生态平衡”这一专业术语的理解有难度,我想到利用课外扩展,让学生搜集有关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在班上进行交流,比如“人类大量捕杀青蛙,使田间的害虫越来越多,影响农作物生长。”“人类滥砍乱伐树木,引发沙尘暴,使鸟类无处生存。”等等,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让他们更真切地认识“生态平衡”的概念,更加自发地去保护生态平衡,可谓一举两得!
《狼和鹿》教学反思3
教学《鹿和狼的故事》这课,我注重培养学生大胆质疑、阅读感悟,采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策略,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策略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小组讨论,课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情感朗读表达。合作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2.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从“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在“读”中感悟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留给学生展开联想的空间不足,使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如:鹿生活得很幸福时会说些什么?在苟延残喘时又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一匹狼,你会对总统或人类说些什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狼和鹿》教学反思4
《鹿和狼的故事》是新选编进教材中的,编教材的编委会删除了《大瀑布的葬礼》这篇课文。不过,教材的其他地方没有任何改动,比如这个单元的“词语盘点”中的“读读记记”里收录了《大瀑布的葬礼》的词语,而《鹿和狼的故事》这课里没有任何词语收录其中。学校的教学参考书也是旧版的,当然也没有《鹿和狼的故事》的教材解析。所以上这一课,没有其他资料可以参考,只能自己研读课文,进行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本文事中寓理,道理浅显易懂,因此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为下面的探究作好准备。然后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进行自学,交流狼被杀后产生的"后果,最后明理谈体会。
上完这节课,令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1.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性地学习,务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已成为现代社会教育的口号。因此,我在本课中设置以下三个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1)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学习活动始终在一个自主的空间里进行。课堂既给了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又使学生在感悟、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学习目标。(2)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3)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在课前,我预先布置了让学生查找有关“自然界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这样一个题目。让学生在查阅有关书籍或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建立大信息容量语文课堂
在本课中我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课内与课外结合,多角度演绎阐释主题,努力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提升阅读的质。如开课导入时,我询问学生:“听过或看过有关鹿或狼的故事吗?在你印象中,鹿和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谈对鹿和狼的认识,并说几个有关狼的成语。这样一来,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可以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 “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个生物界都有这种相互关系。人类所要做的,不是一厢情愿地改变它,而是尊重。”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又如在学完整篇课文后,我利用课前预先布置让学生查找有关自然界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让学生相互分享介绍相关的例子,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之余也在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
3.明了用词特点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关注让学生由表及里地学习课文,明了用词上的一些特点。如在故事的开头,告诉我们在凯巴伯森林里有狼有鹿,课文中一个词语来形容狼,是哪个?(凶恶残忍),凶恶一般形容什么?残忍一般形容什么?这两个词语能不能互换?由表及里,所以位置不能换的。能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鹿吗?让学生明白如果说狼是凶恶的代言人,那么鹿就是善良的化身,由于狼和鹿以及其他动物的存在,郁郁葱葱,山清水秀的凯巴伯森林变得——生机勃勃。在学习森林的片段时,我让学生说一些成语来形容森林,告诉学生在许多的形容森林的词语中生机勃勃这个词语可以作一个总结概括。松杉葱郁写出森林之形,而生机勃勃写出森林之神采,所以两个词语放的位置也是有讲究的。然后当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概括现在的森林?这样前后截然不同的样子,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学生明白了罪魁祸首是谁。
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整节课中,留给学生展开联想的空间不足,使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如:鹿生活得很幸福时会说些什么?在苟延残喘时又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一匹狼,你会对总统或人类说些什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狼和鹿》教学反思5
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本文事中寓理,道理浅显易懂,因此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为下面的探究作好准备。然后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进行自学,交流狼被杀后产生的`后果,最后明理谈体会。
一、 初读课文
语文课要以读为主,这堂课,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正确流利了,最好能读出问题来。接下来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自己感兴趣的多读读。最后指名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我不失时机地指导他们读出感情来。学生试过,练过,有了充分的积累,在指名自由选择读的时候,自然兴趣浓浓,高潮迭起。可贵的是还有同学在读书中有了自己的创新,在读到鹿群灭亡情形的段落能加入一些哀声叹息学生十分投入,在朗读中获得了一种愉悦和满足。
二、合作探究
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就课文内容提出你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小组讨论,课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情感朗读表达。合作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最后,再创设情景师生共同表演出来,将学生引入到了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当中。
三、拓展延伸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紧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为狼正名。文道结合,学生写出了自己对狼的重新认识,重审了自己的认识观点。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写得很开心。
通过以上三部分,我力争在课堂上不断提高学生的 “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同时,在课堂中,我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目前我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地一个方向。
《狼和鹿》教学反思6
一、 教学思路
我在教学本组课文第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时就开始让学生作小调查,收集身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现象的图片,并将图片发到群里;第二篇课文《鹿和狼的故事》和第四篇《青山不老》,我让学生写读后感;第三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我让学生根据书上的小练笔,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为习作奠定基础,但学生并没有收集到身边浪费资源破坏大环境的图片,只是在网上下载一些上传到群里。我在制作课件时没有得到学生收集的图片,我便校园收集了一些校园内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图片。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我是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主题,然后说说身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再说说针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接下来我出示一组校园内学生浪费资源的图片和一组学生和校园周边村民污染校园环境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我便相机引入课堂主题,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就是一份建议书。随机让学生读71页的习作要求,并让学生明确要求,明确写建议书的步骤和格式。
学生读完后,我指名回答写建议书和步骤和格式,并相机出示课件,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还出示了两篇范文重点强调了建议书的格式,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建议书的格式。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做的.小调查动笔向有关部门或个人写一份建议书。
学生在动笔写的时候,我在下来巡视指导,发现有三个同学的称呼格式是错误,我便现场作指导。
一节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没有结果,因为没有一个同学在课堂上写成建议书,没有得到学生完整的建议书来展示。课后我认真总结本节课的得失,我自己感受得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思路是比较清晰。二是利用校园内的图片,让学生深切受到我们身边有许多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也许自己也在不经意之间在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从而让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三是出示两篇范文,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建议书的格式。不足之处有很多,一是我让学生读71页的习作要求时没有明确只读第一个内容,因为本次习作内容有两个,我没有明确好。二是在讲建议书的格式时有点讲快,因为我重点放在讲范文上了,我认为出示范文学生更容易掌握。三是课堂上没有一个同学写成建议书,没有得到学生的作业展示,还有10分钟,可能大部份的同学都写成了。四是出示的那两范文,图片上的字在下面看不清楚,如果展示台能用,可能更清楚。五是我认为学生全部都掌握了建议书的格式,可从学生交上来作业来看,有两同学把署名和日期写错位置,有五个同学在格式上或多或少有些错误。
各位老师,这堂存在的不足还有很多很多,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富贵意见,我将把各位老师的富贵意见融入到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鹿和狼的故事》课后反思2
一、尽情地“读”。
语文课要以读为主,我愿意花15~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来读。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正确流利了,最好能读出问题来。接下来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自己感兴趣的多读读。最后指名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我不失时机地指导他们读出感情来。学生试过,练过,有了充分的积累,在指名自由选择读的时候,自然兴趣浓浓,高潮迭起。可贵的是还有同学在读书中有了自己的创新,在读到鹿群灭亡情形的段落能加入一些哀声叹息学生十分投入,在朗读中获得了一种愉悦和满足。
二、尽情地“说”。
在指导学生弄清文章所述道理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间交流谈感受,再创设情景师生共同表演出来。师作罗斯福总统,学生将自己小组研究的情况向总统汇报。将学生引入到了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当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得很起劲,我再指导学生在说的同时画出狼、鹿和森林的生态关系图。学生边思边说边演,说得条理清楚。不仅弄清了道理,而且得到了说的训练,还是创造的说。
三、尽情地“写”。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紧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为狼正名。文道结合,学生写出了自己对狼的重新认识,重审了自己的认识观点。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写得很开心。
这种以“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在我个人看来,具有以下优势:
1.有利于教师进一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法。要使学生长时间地保持较浓的兴趣,自动投入到“听、说、读、写”的训练当中,并且不脱离课文这个媒介,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挖掘训练,设计出具有强大生成性的教学方法。如创设各种交际情境
2.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以及智力不会消耗在经常性的环节转换和思维变换中,其各项语文能力得到了集中培养。
3.语文课的中心任务得以被顽强地保护。语文课很难被上成“情节分析课”、“思想教育课”、“常识课”以及各种华而不实的所谓“语文活动课”。
当然,本人的教学水平有限,在许多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课堂的开放程度还不够,课堂的调控能力还不强……我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狼和鹿》教学反思7
上周四我执教了练兵课《狼和鹿》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意图大致如下:
1、对比森林前后的变化,内化、活化课文中关于景色的描写的两段文字;
2、寻找森林变化的原因,理解第2小节中表现为居民恨透了“狼”的关键字、词;
3、寻找除去森林变化以外的其他变化,理解捕杀狼所导致的后果;
4、寻找导致这场灾难的根本原因,理解狼和鹿的关系;
5、整体回归文本,复述课文,内化文本语言。
应该说,我对这堂课想要达成的目标是十分清晰的,就是扎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所设计的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的。
定语言训练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考虑到学生对狼和鹿之间的关系其实在初读该课文后,已经心中有数,尤其是课文的第4小节已基本揭示了这种关系,因此保护生态平衡这一文本核心多数学生掌握起来并不困难,而与之相反的,这篇文章语言特色鲜明,是一篇不多见的说明文体裁,文中大量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等写作手法,于是学生通过此文的学习,积累内化语言就成为了我的教学目标。
从整堂课的教学实际情况看,目标基本达成,但总有种带着学生兜圈子重复说话训练的拖沓感,整堂课虽然四平八稳,但却没有亮点和高潮,问题出在哪呢?
课后,周校长和我做了交流,她一语道破这种问题的所在,“教”的痕迹太重,语言训练的点看似很多,但其实都是拘泥于文本现有的文字。因此给人一种“收”的很紧的感觉,没有放开学生的思维,以前传统教法差不多。同时周校长也提出了她的想法,综观我上这堂课的语言训练主要是通过看图说话,想像说话这两种形式展开的,都侧重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而《狼和鹿》这样一篇课文,深刻地揭示了大自然万物之间相互关联的关系,可以利用画“食物链”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交流后,我对这堂课重新进行了思考,我是不是可以以画“食物链”介绍“食物链”作为本课教学的一条主线,避开并不实用的语言导入,单刀直入地告诉学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就是围绕课文内容画一画“食物链”,并且和小组同学做交流,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训练,但在介绍的过程中就是形象思维的训练,而我还可以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有意地提醒他加入对森林等外部环境的语言描述,使学生的介绍更生动形象,这无意中又训练了语言能力, 文本语言,这种设计达到的效果不就更多元化了吗,同时也加强了小组间的合作能力。而我在备课时,原也想到的让学生画一画食物链,但和刚才所想的以此为教学主线有所区别,只打算把它作为一个活动划界安插在最后,但终因时间和觉得操作的放手性较大而放弃,选择了这种大众化的常态教学。
一课一得,我希望学生在这堂课得到语言的发展,得是得到一些,但是如何让学生得到的过程却是值得我和每一位老师深思的。
上周四我执教了练兵课《狼和鹿》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意图大致如下:1、对比森林前后的变化,内化、活化课文中关于景色的描写的两段文字;2、寻找森林变化的原因,理解第2小节中表现为居民恨透了“狼”的关键字、词;3、寻找除去森林变化以外的其他变化,理解捕杀狼所导致的后果;4、寻找导致这场灾难的根本原因,理解狼和鹿的关系;5、整体回归文本,复述课文,内化文本语言。
应该说,我对这堂课想要达成的"目标是十分清晰的,就是扎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所设计的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的。
定语言训练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考虑到学生对狼和鹿之间的关系其实在初读该课文后,已经心中有数,尤其是课文的第4小节已基本揭示了这种关系,因此保护生态平衡这一文本核心多数学生掌握起来并不困难,而与之相反的,这篇文章语言特色鲜明,是一篇不多见的说明文体裁,文中大量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等写作手法,于是学生通过此文的学习,积累内化语言就成为了我的教学目标。
从整堂课的教学实际情况看,目标基本达成,但总有种带着学生兜圈子重复说话训练的拖沓感,整堂课虽然四平八稳,但却没有亮点和高潮,问题出在哪呢?
课后,周校长和我做了交流,她一语道破这种问题的所在,“教”的痕迹太重,语言训练的点看似很多,但其实都是拘泥于文本现有的文字。因此给人一种“收”的很紧的感觉,没有放开学生的思维,以前传统教法差不多。同时周校长也提出了她的想法,综观我上这堂课的语言训练主要是通过看图说话,想像说话这两种形式展开的,都侧重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而《狼和鹿》这样一篇课文,深刻地揭示了大自然万物之间相互关联的关系,可以利用画“食物链”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交流后,我对这堂课重新进行了思考,我是不是可以以画“食物链”介绍“食物链”作为本课教学的一条主线,避开并不实用的语言导入,单刀直入地告诉学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就是围绕课文内容画一画“食物链”,并且和小组同学做交流,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训练,但在介绍的过程中就是形象思维的训练,而我还可以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有意地提醒他加入对森林等外部环境的语言描述,使学生的介绍更生动形象,这无意中又训练了语言能力, 文本语言,这种设计达到的效果不就更多元化了吗,同时也加强了小组间的合作能力。而我在备课时,原也想到的让学生画一画食物链,但和刚才所想的以此为教学主线有所区别,只打算把它作为一个活动划界安插在最后,但终因时间和觉得操作的放手性较大而放弃,选择了这种大众化的常态教学。
一课一得,我希望学生在这堂课得到语言的发展,得是得到一些,但是如何让学生得到的过程却是值得我和每一位老师深思的。
《狼和鹿》教学反思8
《鹿和狼的故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十一册第六单元的自读课文、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再由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由于课文中的故事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提出了许多问题、当然,其中的大部分问题经过学生讨论都能解决,但也有一些超出教材范围的问题,如:1,打死狼保护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破坏了生态平衡,而我们经常打死老鼠,这是不是破坏了生态平衡 2,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是不是各种动物之间的数量一定要相等 为什么 等等、
面对这些经过学生讨论也不能得出理想答案的问题,我课前也没有预料到,仓促间只好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总结归纳,总算是结束了这节课,课堂气氛与刚开始相比逊色了很多、
回想这节课, 学生不断地向我提出问题,我吃力地组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景一直在脑中回映,说不出什么原因,我的心情总是不能平静,仔细想想,感触更深、虽然我的答案学生是通过了,但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后,总觉得有时我与学生组织的答案不够全面,有时学生回答得模棱两可,我也没有及时进行纠正、虽然课堂上能用教学技巧勉强过关,但是我总觉得对不起学生,总觉得有碍教师的形象,因而课后难免耿耿于怀,不知学生对我会有什么看法、要是我知识丰富些,要是我课前准备充分些,课堂上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场面、我想到了教过自己的老师,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不就是那几位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老师吗 难怪有人说基础教育阶段要有最好的老师、我也想起这样一句话:教师言传身教,给学生人格榜样的同时,还要以渊博的科学知识去影响学生,才能使自己的教师形象更丰满,更具魅力、
《狼和鹿》教学反思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1.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唱着<<大风车>>这首歌到凯巴伯森林中去游玩一翻,好吗?
小朋友,<<大风车>>将开到凯巴伯森林中去,你们想不想到那儿去一饱眼福,看看美丽的大森林?
2.小朋友,睁开眼吧,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凯巴伯森林,仔细的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投影1森林鹿小鸟)(要求用一段完整的话说出来)
小朋友们,我们做游戏时是那样的开心,无忧无虑,可这些鹿为什么一边做着游戏,一边东张西望,还向后看呢?它们怕什么呀?(生答)
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狼是什么形象?狼和鹿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狼是不是见到鹿就吃?它会挑什么样的鹿来吃?能用“但是或可是”把这两段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看到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你们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目睹那一劫难的小鹿,你会想些什么?
3.过渡:看来,小朋友们都希望把狼消灭掉,让美丽可爱的小鹿生活下去,凯巴伯森林周围的人们也恨透了狼,于是,猎人们一起背起了枪,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大家看看狼怎么样了~~~~~
狼在死之前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进行说话练习和想像训练)
好,小朋友们说得都不错,现在鹿已经过上了自由的生活,老师想问问小朋友,没有天敌的鹿在森林里生儿育女,于是鹿越来越多,而森林是不会变大的,粮食来自树木,它们会怎么办?森林会变成什么样?不如我们再回去看一下
4.投影3(森林鹿小鸟)你们看到了什么
投影填空()的鹿在林间()
()的小鸟在()
鹿为什么会无精打采的?小朋友,你来猜猜看有哪些原因?(饥饿、生病)
鹿饿了,干吗不去找吃的?这么多的鹿怎么会一下子生病了呢?
5.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森林狼鹿)
通过这件事,我们能不能把狼消灭掉?为什么?(师小结)
6.小朋友,让我们走出森林,回到课堂,把我们看到的情景编成故事讲给森林外面的人听,让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
7.刚才两位小朋友都讲得不错,以下面我们请几个小朋友把刚才的故事表演出来吗?老师这儿有头饰,谁有信心上来试一试,请下面的小朋友配合一下。
8.演得很好,老师把这些头饰奖给你们,下面再请你们说一说,听了故事看了小品,你们明白了什么?
9.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天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好吗?
《狼和鹿》教学反思10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先玩个游戏。我请四组同学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依次为(板书:狼、鹿、森林、人类),记住自己的角色了吗?好,下面听好了,老师叫到谁,就立即站起来,比比哪组反应快!狼!人类!鹿!森林!(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游戏)
2、师: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现在我要增加难度,我说一个词,你自己判断一下能否形容你所扮演的角色,若觉得行,请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可爱的——可恨的——可怜的——贪婪的——美丽的——智慧的——(学生依据自己的观点站立)
3、师:同学们在做游戏时,能凭着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不随波逐流,我觉得这一点太可贵了。我们读书呀,就要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见解,那番感悟才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有关狼、鹿、森林、人类的故事。(板书:狼和鹿),相信你们都能读出自己的那份独特感受。
4、自由表达情感
看课题,如果要你在狼和鹿这两种动物中选择的话,你们究竟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一上课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单纯的比比谁的反映快,到自主的判断选择词汇,一下子就营造了生动、活泼、开放、富有个性的学习氛围,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精读比较,探究明理
这是引导学生由文明理的关键。教学设计时,我们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1、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
我们按“由图及文,引发思考”的设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图片,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赏读。”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由图及文,图文对照,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追查原由的热情。
(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而25年后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真实的画面再现,图、文的鲜明对比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看得出,同学们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了。他们的朗读声中流露出了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喜爱,还有对25年后荒凉的凯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
2、寻找森林改变的根源
进行第一组对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学们内心的疑惑,问:“同学们,看了这两幅图,读了这两句话,你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待学生提出疑虑,再请学生自主读文探究答案,明白:原来,人们恨透了狼,大量捕杀狼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
(果不其然,第一组对比出示后,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疑惑: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然后主动地寻求着森林改变的根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提出问题开始,思维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们按“数字比较,深入探究”的设想展开。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比较一、三小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
4、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们按“由文悟理,提高认识”的设想主要设计请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罪魁祸首”的原因。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这一部分教学时,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互相交流的方法,由于三年级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有限,加以老师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分配的时间有些少,所以学生的感悟不够全面,认识不够清楚。)
另外,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赛读等),努力做到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们在动情地朗读中,也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一遍又一遍感受着森林、鹿群的变化,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
困惑: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
《狼和鹿》教学反思11
4月26日,联校到我校进行课改调研,我上了一节公开课《狼和鹿》。课后我及时地进行了反思。课前,我始终扣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精心设计导学案,目的是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抓住课文的重点进行探讨,确实感受森林、狼、鹿前后的巨大变化,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这次导学案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活动、达标测评。结合课文内容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立了本节必须呈现的学习目标,整节课具有以下特点:
1、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感,让学生有目的地读。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个别学生展示朗读时,其他同学予以纠错。在整个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主体位置。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们在动情地朗读中,也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一遍又一遍感受着森林、狼、鹿群的变化,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
2、注重细节,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课堂上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和学习状态,因此,在学生自由读书和分组讨论时,我没有游离于学生的学习之外,而是始终走在学生中间,关注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发现学生读书、说话和倾听发言中存在的问题时,我以肯定加希望的方式,及时提出建议,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将学生的发展做为课堂的中心任务。
这节课,为了突破课文的重点,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领了学生的思维,但我发现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还是不敢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小组交流时,为了帮助学困生,组长进行及时鼓励,让他们说自己的哪怕是一点点收获,从中带动了他们的学习劲头。
但是每节课总是带着遗憾,这次授课,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1、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不够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也比较生硬,不自然,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地培养。
2、导学案的设计仍不够科学,需要教师在今后多动脑筋去精心设计。
3、没有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手段,以至于留给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
4、没有注重课外延深,使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狼和鹿》教学反思12
在教学《狼和鹿》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采用了一系列对比,让我们获得更加分明的感受,进行了以下引导。
一、狼与鹿的对比。
学文前,我先让学生齐读课题,再让他们谈谈“你是喜欢狼,还是喜欢鹿?”学生都认为狼凶残,鹿温和,狼令人们痛恨,鹿被人们喜爱。对比很明显。接着我又让学生读文章最后一小节,在这里凯巴伯森林的灾难使狼与鹿换位了。狼居然成了制约鹿群过度繁殖,消灭病鹿的“功臣”。鹿呢,却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大坏蛋”,如此变化又形成鲜明对比,启示人们必须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二、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对比。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问题提出来,学生兴致勃勃地自由读文,感受凯巴伯森林原先“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虽然“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但总的来说,凯巴伯森林充满了活力。但一旦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凯巴伯森中的.绿色在消退,枯黄在生态失衡造成的恶果。
三、鹿群变化的对比。
凯巴伯森林原有“活泼的美丽”的鹿4000只,自从人为地杀掉六千多只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鹿的总数迅速超过了10万只,翻了十五倍。当“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时,鹿又急剧地死去6万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这里的对比鲜明,点明了生态失衡所造成的悲剧。
鲜明的对比,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
课文通过狼与鹿之间的故事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了这个联系,就破坏了生态平衡,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我想到利用课外扩展,让学生搜集有关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在班上进行交流,比如“人类大量捕杀青蛙,使田间的害虫越来越多,影响农作物生长。”“人类滥砍乱伐树木,引发沙尘暴,使鸟类无处生存。”等等,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让他们更真切地认识“生态平衡”的概念,更加自发地去保护生态平衡。
《狼和鹿》教学反思13
蔚百猛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群,人类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这是阅读课,我做了以下设计:
1、激趣导入。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积累是很关键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平时对“鹿”和“狼”的了解,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为学习下文,改变对这两种动物的一般认识做好铺垫。
2、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通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自学理解,明确造成凯巴伯森林几乎毁灭的根本原因.我首先让学生通过默读自学,在文中勾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有这些措施导致的后果”。在学生小范围的交流之后,进行全班交流,并让学生在文中进行标注,明确捕杀狼之后所造成的四个连续性的.后果。在学生明确这些措施所导致的恶果之后,让学生给罗斯福说些忠告,告诉他错在哪,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罗斯福总统决策的错误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怎样保护生活环境。
不足:课上我还是有些急燥,教师的语言太多。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言的机会。
《狼和鹿》教学反思14
《狼和鹿的故事》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让学生谈两种动物的特点,并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以及喜欢的理由,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导入新课。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在“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和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鹿数量上的变化”、“凶恶的狼变成了功臣,而可爱的鹿反倒成了祸首”这三个对比中完成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和感悟。最后通过学生谈感受和老师的小结,强化课文的思想内容,并以布置向父母复述课文的方式,使课堂内容能以延伸,为继续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整节课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走进新课程,使我们认识到,教师将不再扮演居高临下的传授者和管理者,面对学习中问题,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或结论告诉他们,或重述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材,代替学生思考,而是引导学生去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从而获得结论。因此,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认真读第一至四自然段,然后在对比鲜明的事例中积极地去思考,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借助书本知识去主动思索所遇到的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遗憾的是在整节课中,留给学生展开联想的空间不足,使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狼和鹿》教学反思15
《鹿和狼的故事》是第四单元的选读课文,这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上这篇课文时,学生已学完了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内容,对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已有一定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认识,在设计这篇课文时,我积极倡导学校本学期提出的“目标教学模式”,重视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学朗读自主感悟学习方式,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设计了有悬念的问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重难点。
教学设计时,我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感受前后的巨大变化,并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1、森林变化的前后对比
在导入畅谈之后,我利用课本插图,请同学们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赏读,接着让学生想象:葱绿的树木,清澈的小河,吃草的鹿群,在枝头歌唱的"小鸟,明媚的阳光……凯巴伯森林就是这样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生机勃来。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由图及文,图文对照,在想象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自然引出下面的教学。
2、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按“数字比较,想象探究”的设想展开。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比较一、三小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我请学生圈出文中关于鹿的变化的数字,4000——10万——6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想象并交流数字背后的故事:森林里一片枯黄,树木都剩下光秃秃的枝条,鹿群无精打采,饿死的饿死,病倒的病倒……由此学生对鹿群的变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森林的死气沉沉和灾难的严重性。
3、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认识”的设想主要设计请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谁是真正的“祸首”——是无知的人类,人类的无知。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人类要保护生态平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于努力改进。
1、个人教学水平不够高,主要表现在上课时比较紧张,思路不够清晰,有一个环节重复体会,导致没有很好地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2、学生的课堂练笔时间比较少,没有安排写的练习。教学中没有有机地挖掘文本空白,训练学生小练笔。
3、学生回答问题、感悟文本内涵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