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山寺》教学反思
推荐度: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
推荐度:
夜宿山寺的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夜宿山寺》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1
《夜宿山寺》写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夜晚投宿在山寺中的观感。此诗想象奇特,构思新颖,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读后令人赞叹,不愧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全诗四句。首句点明中心,“百尺”一词极言其高,夸张地突出了寺院里高楼之“高”。以下三句是形象的描写。第二句具体写出了寺院楼房的高势:仿佛住在楼上的.人一伸手就可以摘取星星似的;三、四句写得就更为奇妙、逼真,诗人好像已经住到了天上和仙人比邻相守一般:我不敢高声谈笑,恐怕打扰了天上的仙人。寥寥二十字,诗人通过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把一个“高”字写绝了,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山本身就高,楼凭借山势更显其高,从而表达了诗人向往清高仙逸生活的情趣。
教学时,在理解字词、弄懂诗意的基础上,我着重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深入体会诗的形象美、情感美。我主要按照“四步走”的教学法进行:
1、播放录音,创设情境。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静听配乐诗朗诵,耳脑并用,根据诗文、旋律想象画面。学生很快进入诗境之中,头脑里便会形成具体形象的画面来。
2、结合情境,描绘诗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乐曲中进入诗的情境里,老师可借助幻灯或多媒体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描绘诗的意境。学生根据诗意积极发言,描绘出一幅意境高奇的画面:高山深处,寺院高楼直插云霄,站在楼上手可摘星,语惊仙人。
3、展开想象,加深体会。教学中,我根据诗文设计一些问题,如:诗人怎么想到把“楼”与“天”联系起来?举手真能摘取天上的星星吗?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呢?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深入体会诗境、领悟诗情。
4、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待学生理解诗意后,我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文。朗读时,要把握住诗的节奏,读出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仙人的那种细微谨慎的语调。从而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领会诗人向往清高仙逸生活的情趣。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2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让万民得福,他甘心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并亲自尝药材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在备这一课的时候,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问题不大,难点在于两个。首先课文是通过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普通的小事揭开了他寻访生涯艰辛的一角。几乎没有吃过苦头的学生仅凭文字的描述很难感同身受李时珍那种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之苦。解决这一难题我想了两种方法进行突破,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通过强烈的对比反差谈李时珍在野外饱受的.让人难以忍受的风霜之苦,所以在课堂上就有同学通过对比有了他们没有家人照顾,可能会得胃病等精彩的生成。二是由于本课文字只能写出他吃的一部分苦,让孩子们借助有限的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对他吃的苦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如当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谈完这座古寺的破败之后,我通过出示图片的形式继续追问,这仅仅是一座破败的古寺吗?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意识到李时珍还要在野外面临着恐惧、危险、孤独等别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另外,课文处处都能看到李时珍和弟子吃的苦,但只有很少同学关注到他为什么的能吃得下如此多的苦。仅仅靠那句“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的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似乎不能充分体现李时珍一心为民的境界。所以必须要同学们走进
《本草纲目》,了解它的在医学的巨大作用和价值才会真正体会李时珍的为民着想。这一点我没有充分设计,只是多次回环的朗读此句,似乎不能让学生走进李时珍的内心世界。所以这一处可以修改为补充《本草纲目》相关资料,了解它的在救死扶伤医治病人上的巨大贡献,从而联系到李时珍的一心为民,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这次上课,首次正式采用了导学案的形式,发现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优点和问题,值得我以后进行反思和改进。通过导学案确实能一目了然的了解学生学的情况,由原来的听学生说变为现在的看学生写。无形变有形,更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把控。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同时,通过这节课我也感觉到传统课堂的热闹和导学案的高效在某种意义上似乎有对立之处。课文中一些关键问题的前置,让同学们提前展示了自己学的情况,但同时也让他们失去了对此问题的新鲜感,在课堂上变成了看客。好在这些矛盾的出现绝非不可调和。在问题的设置上,导学案和课堂呈现体现一定的梯度,也许会调动起学生“够一够摘桃子”的兴趣。
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遗憾,本来可以更紧凑些,但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导致浪费了一些时间,不过这正是给我我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3
《夜宿山寺》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中的一首,本首诗歌的教学目标:
1、学习6个生字,会写3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诗歌教学对我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其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大胆的想象以及诗人对山、楼之高的感叹赞美之情。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自育自学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四个活动,四人小组合作,认识生字,读古诗,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在想象画面时,先组织学生朗读诗句,然后小组合作为每句诗配上一个动作或手势,既有助于背诵积累,有能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教学方式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互相合作学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不足:在理解诗意,想象画面的环节中有点操之过急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反复地练习巩固,而是迅速地进入了下一环节,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需要去改进。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夸张手法的运用时,做的不是很到位,在教学”恐惊天上人“时,学生质疑:天上没有神仙,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呢?我直接告诉学生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写法,但是显然,孩子们对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并不是很理解,这一环节的教学需要我去思考。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放慢速度放低要求,以孩童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设计问题;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地备自己,重视课堂的生成,打开陈旧的模式,放开想象的翅膀,让语文课大语文化。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4
成功之处:
诗歌教学对我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其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大胆的想象以及诗人对山、楼之高的感叹赞美之情。在教学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诗歌的朗诵上,在揭示课题理解课题意思后,让学生自由读诗歌,然后通过指名学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分小组读等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诗歌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试着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再逐步理解诗歌词语意思,让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一定的理解。
不足之处:
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而是过于迅速地将诗句中字词的意思告诉了学生,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需要去改进。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夸张手法的运用时,做的不是很到位,在教学”恐惊天上人“时,学生质疑:天上没有神仙,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呢?我直接告诉学生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写法,但是显然,孩子们对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并不是很理解,这一环节的教学需要我去思考。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放慢速度放低要求,以孩童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设计问题;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地备自己,重视课堂的生成,打开陈旧的模式,放开想象的翅膀,让语文课大语文化。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5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来一个背古诗比赛。一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给学生一个导向,鼓励他们平时多积累古诗。接下来,理解诗题“夜宿山寺”,借着机会,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先理解单个的字词,再把意思连起来。
在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试着去理解其中的诗句,这首诗浅显易懂,除了几个学生对“危楼”的“危”理解出现问题,其余的都没有什么障碍。在讲到“高百尺”的时候,我趁机告诉学生李白其他的诗中也有这样的"大胆夸张的写法,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等。
在诵读时,我的教学步骤是:师范读——学生闭眼听——发挥想象——自由说——感悟朗读。只有这样如剥笋般层层深入,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有感情。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6
《李时珍》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讲述了我国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用了27年时间,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叶圣陶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教学这一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主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经过,体会他不怕困难,勇于实践和探索的精神。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资料。在学生自读课文时,鼓励学生通过读文质疑,使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的问题有关于李时珍的,也有关于《本草纲目》的,在小组交流讨论后,提出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有
的同学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拿出来交流,老师作了适当的补充。“从哪里看出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本草纲目》是怎样编写出来的,为什么说它中药书中的伟大著作?”带着问题深入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解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后,学生积极交流,有的用课文的语句来回答,有的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可见学生在读中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和内化。“你们认为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与小组同学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讨论问题,增强了学习兴趣,又交流了各自的看法,互相补充。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进一步体会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我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颠簸引导,履行了主导的职责。
1.位置互换,主动探究。
在探究课文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猜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把学生摆在了主要位置上,老师在旁观之,与教师位置的互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权,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搭建了平台。
2.创设情境,发展语言
(1)情境创设,优化语言;在课堂教学的始末,均配以舒缓柔和的音乐,仿佛将学生带入了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使之读有感情,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充分思考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2)以读为本,感悟语言;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齐读、默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质疑解疑,充分感悟语言。
(3)拓展想象,运用语言;在口语交际这一环节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同时也让学生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李时珍的敬仰之情,起到了“一石击二鸟”的作用。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7
《夜宿山寺》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写下的诗歌,本首诗歌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并能熟读成诵;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3、初步感受诗人大胆奇特的想象以及对山、楼之高的感叹赞美之情。
诗歌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大胆的想象以及诗人对山、楼之高的感叹赞美之情。在教学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诗歌的朗诵上,在揭示课题理解课题意思后,让学生自由读诗歌,然后通过指名学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分小组读学生带动作表演等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诗歌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试着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再逐步理解诗歌词语意思,让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一定的理解。但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而是过于迅速地将诗句中字词的意思告诉了学生,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需要去改进。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夸张手法的运用时,做的"不是很到位,在教学”恐惊天上人“时,学生质疑:天上没有神仙,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呢?我直接告诉学生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写法,但是显然,孩子们对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并不是很理解,这一环节的教学需要我去思考,如何引导孩子深刻地理解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呢?
诗歌学习结束,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背诵诗歌,、因为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课文篇章需要学生去背诵,如何有效地激发孩子的背诵兴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前阵子看高老师的教学反思中提到,可以采用多种背诵方式,小组竞赛背,开火车背,快背,慢背等等方法来激发孩子的背诵兴趣,这个给我一定的启示,让我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放慢速度放低要求,以孩童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设计问题;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地备自己,重视课堂的生成,打开陈旧的模式,放开想象的翅膀,让语文课大语文化。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8
古诗教学对于一个新手教师有一定难度,我也是处于不断思索学习之中。回忆起之前的课堂,往往把重点放在了对古诗的理解上而忽视了对古诗的诵读,学生只是为了达到背诵的要求而一遍遍的读,体会不到诵读古诗的韵味,课堂就显得单调乏味。所以还是要研读教材、教参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
二年级孩子年龄比较小,只学过四首李白的古诗,对李白了解比较少,对古诗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王岩梅老师采取主要教学方法就是紧扣古诗中的楼高的景象,引导学生抓具体的诗句,师生之间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善于利用课本中的"插图,从而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融入到古诗的情境之中,真正领会《夜宿山寺》里的意境之美。
课堂刚开始时用古诗对对碰的游戏复习旧知识促进积累,又巧妙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结合重点字理解古诗题目。自由朗读故事自己感知古诗大意培养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对于古诗的理解王老师以读为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开始是老师示范学生跟读,读出古诗节奏,多找学生练习读。在理解前两句古诗大意的基础上再读,鼓励学生读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感受或者动作,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接着就是同桌互读、指名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伴奏是古诗教学丰蕴起来。
总之这堂课王老师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那么今后在我的课堂也要重视朗读,精心备课,让学生愿意去学习古诗。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9
我在教《夜宿山寺》这课时,让学生先初读,在读,三读课文后,再请学生说说诗句中写了哪些事物,并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兴趣的可以进行小组交流。但我很快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参加小组交流,而是饶有兴趣地在画画,并发现其中一幅有问题的画,那是一张画有星星,月亮和一座倾斜得厉害的高楼的画。看到这情况思考一下后就默许并支持了这一学习方式,并且请学生对那幅画作出评价,学生很快纠正了错误,从而掌握了诗句中“危”字的正确解释。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不再死抱“预设”,而是及时关注到了课堂的生成。由此我深深感触教师的机智应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并在过程与方法中融入新知识的学习指导。我相信学生对这个诗句的理解也已融入他的生命中。新课程标准不再视知识为确定的独立于认知者的一个目标,而是视其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它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中的独特的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不断探索这三大学习方式具体有效的操作方法。这些方法不单来自于教师的实践和创造,更应该关注学习者自身的实践和创造,他们自己创造的方法更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师者多么需要敏锐地捕捉和推广“画画”这类具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的“生成”啊。
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与正真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关注生成”,它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义的教育宗旨,它所倡导的就是自学,也是实践新课标最基础的阵地和途径。
从这节课教学可以得出,新课标下的"预设首先要求构建一个“学习主题”,应该思考怎样合理组合学习内容,使内容与目标相一致;应该思考运用哪些学习策略,使效益与方法相一致;更应该思考学生对学习内容所持有的体验和情感。在预设过程中,教师从传统的线型设计转到了新理念下的框架设计上,即从“以教定学”转到“以学定教”这一新理念上来。
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心里背着新课标,手中还是拿着那张旧船票。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课堂上的生成教学,即真正意义上以学定教。新课标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它不仅要看教师教的怎样,更要看学生学得怎样,甚至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是怎样教的。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10
把握教材特点 合理运用教材
《李时珍》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李时珍》是一篇旧课文,我在备课的时候就考虑到该如何赋予旧教材新的教法,我引导学生逐段进行学习,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感知课文的内容,在解决了一般问题之后,抓住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讨论、交流,再读书。在学生读书,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激趣导入、复习旧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回忆温习上一节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巩固了上一节课的生字词,又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探求欲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接着第二环节中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细读中悟情。在这一大环节中我是用分层次、由易道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的。
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达到融汇贯通的目的,从老师的引导中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达到由教到不教的目的。又能较好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设计的“我会填”意在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阅读的目的,并且让学生大胆想象完善的药物书会是什么样的,并进行比较填一填,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接着以半扶半放地形式设计的`,这样环环相扣,让学生尽情的自
学、研讨学,然后老师采取扶一扶的方法,让学生慢慢地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自然掌握学法。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学,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最后想让学生自己尝试尝试,放手进行自学训练,融会贯通前面的指导方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反思:
在备课过程中,我虽然认真研读了教材,进行了精心设计,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失误,首先是老师本人未能进入课堂授课状态中去,导致课堂中紧张乱了阵脚,引导学生阅读不到位,学生个性化阅读太少,缺少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的自发的独特的感受。因此,文章的人性化、思想性基本要靠教师灌输,因而,“三个维度”不是整合在一起。各环节之间过渡不自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认真体悟未能达到效果,重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另外在备学生时没有很好把握学生的能力,阅读训练中急于求成,设计问题较难,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在课堂上学生多数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研究课文,缺少丰富多彩的课文实践。引导读不充分,导致课堂生硬无趣味;还有总觉得内容多了,前松后紧最后由于时间少而匆匆下课,如果这堂课设计时内容再少一些,给学生的阅读时间再充分些或许会有好的收效。书本上有一幅插图,但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课文资源,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11
《夜宿山寺》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写下的诗歌,本首诗歌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并能熟读成诵;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3、初步感受诗人大胆奇特的想象以及对山、楼之高的感叹赞美之情。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诗歌教学对我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其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大胆的想象以及诗人对山、楼之高的感叹赞美之情。在教学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诗歌的朗诵上,在揭示课题理解课题意思后,让学生自由读诗歌,然后通过指名学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分小组读等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诗歌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试着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再逐步理解诗歌词语意思,让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一定的理解。
本节课的不足:
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而是过于迅速地将诗句中字词的意思告诉了学生,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需要去改进。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夸张手法的运用时,做的不是很到位,在教学”恐惊天上人“时,学生质疑:天上没有神仙,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呢?我直接告诉学生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写法,但是显然,孩子们对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并不是很理解,这一环节的教学需要我去思考。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放慢速度放低要求,以孩童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设计问题;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地备自己,重视课堂的生成。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12
《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课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课文一共有十三个自然段,文章主要说明李时珍“不辞劳苦、认真严谨、为科学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而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要给万民造福。所以我把教材分为两部分来处理:第一部分1-7自然段,紧扣“苦”字,“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住得苦、吃得苦,但李时珍却“以苦为乐”,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呢?——万民造福!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第二部分通过李时珍如何记录药材并亲尝鸡肠草,感悟他科学严谨、为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而他能为科学事业不怕危险也是因为他立志为民造福!所以我以“为民造福”为中心线索,引领着李时珍“不辞劳苦、以苦为乐”和“为科学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两大版块进行教学。这样把我就把文章进行了有机地整合,既提取了文章的精髓,节省了时间,又把握了文章的中心,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在教学时,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文中的四处内容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李时珍师徒为编写《本草纲目》吃尽了千辛万苦: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2、古寺的破败景象;3、月下谈话的内容;4、李时珍亲自尝草药。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在体会寺庙的破败时学生抓住“破败、残垣断壁、到处是灰尘”等词语体会出这是一座破败、荒凉、危险、从来没有人住的古寺;在总结李时珍师徒俩住得苦、吃得苦时,学生抓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两个词,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深入体会:是啊,他们饿了就随便啃点身上的干粮,渴了就饮点泉水,只能维持生活的最低需求;白天天一亮就去考察,直到晚上才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来,有的还不如这样破败的寺庙,这就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两个词语就是对李时珍师徒俩生活最好的写照;通过李时珍的表情“笑”和他说的话“为万民造福、吃苦也值”等词语体会他“以苦为乐、造福万民”的高贵品质;
三、设置多种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感悟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要想深入体会人物的品格,需要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象体会人物的品格。如在体会李时珍“不辞劳苦、以苦为乐”的精神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还吃了哪些苦呢?”学生充满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如“夏日炎炎下、李时珍又犯病时、在悬崖峭壁上李时珍依然坚持察访采集药材。”而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万民得福,顿时一个吃尽千辛万苦却毫不退缩的高大的李时珍形象印在了脑海里。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13
前段时间,我校组织了《夜宿山寺》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收获颇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芮老师和白老师各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和环节,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节芮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课前诵李白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营造学习氛围。接着出示“宿”字的义项引导学生解题,由图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孩子们明白了宿的意思,在由甲骨文引导到汉字,不仅能够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更使孩子们记忆牢固。
第二节白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目标明确,对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培养到位,尤其是生字教学中识字方法的归类,还有教学夸张修辞方法时的练习,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体现了教师较独到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教学功力。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就是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
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
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要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14
这节课的教学为古诗教学,主要任务为朗读、识字、读懂诗意和背诵。由于作者是熟悉的李白,之前已经学过了他的《望庐山瀑布》,所以借由回忆《望庐山瀑布》,来熟悉李白以及李白的诗歌特点。识字环节中,交流了识字方法。然后在朗读和了解诗意的方面花了比较长的时间。最后进行了默写。
这节课整体下来问题挺多:一是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不够。二是课堂比较随意,包含板书和语言。三是对于学情还需要进一步关注。
细想一下,对于这节课的改进,也有很多的地方。比如,在识字时先提出学习要求,让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相互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些字,强调合作与互助。在学写生字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描红,初步体会生字的间架结构。老师再进行范写,引导学生掌握生字书写结构。在朗读时,方法要多变通一下,通过齐读、男女生赛读、小老师教读、开火车读等方法反馈学习情况。理解与背诵环节中,结合插图,用同学们熟悉的看图写话的`方式,指导学生理解诗句。
通过这次讲课评课活动,学习及讨论反思,我深深感到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虚心地向老师们学习,改正自己教学中的毛病,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水平。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15
通过读教材,我们可以看出《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处于课本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而纵观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走向成功”的主题学习,这对于四年级处于学习疲乏期的孩子们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是信心的扶持,是方向的指领。 其次再看本单元后的练习,如:《说勤奋》课后练习5“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后练习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维生素C的故事》课后4“默读课文,说说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后练习5“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这些练习设计的目标无不指向学生复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培养。
为此,这篇课文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3、能抓住课文重点段落,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4、能运用抓住关键词或连接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小故事”与“大背景”的联系。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比较陌生,所以我在导入部分用谈话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李时珍以及《本草》的巨大历史成就,并让学生读一读评价、说一说体会,使学生感受《本草纲目》在医药史上的重要地位,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更为理解下文“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打下了基础。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我把文中出现的“察访药材”“试药性”等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都进行了知识的扩充,帮助学生体会要修一本药书是何等的艰难。在课的总结部分,我用录音图象等方式,对修订《本草》的概况进行了综述,这样既是为了引导学生领悟到“夜宿古寺”只是李时珍修本草中的一件小事,由此感受到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品质贯穿于李时珍的一生,正因为如此,他的事业才获得了成功。同时又是对课文中的难点“修好本草,万民得福”这句话的深化理解。
二、以课文为背景的词语教学。
本课有不少难以理解的新词,只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的字面义理解之后,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课文内容,也才能以课文内容为背景,真正理解这些词的意思。我有选择地把生字、
多音字等词语在一起出示,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整体感受到了这些词所表达的意思——艰辛与困苦。由此产生了对课文内容的相关联想,提高了学词的效率。
三、突出重点、读中感悟。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
1、古寺的破败景象;
2、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3、李时珍师徒的对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再谈谈各自的理解,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好这几处内容,学生通过对这几处重点内容的精读,体会到李时珍修《本草》时的艰辛与危险,从而在心目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