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优秀教学设计
推荐度: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推荐度: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反思
推荐度: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度: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燕子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本节课描写的是春天的大自然的变化,以及春天里小动物的快活生活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开头引用歌曲《春天在哪里》进入本节课的主题,通过学生及教师课内外搜集的各种素材,从绿柳飞燕、鸟语花香、小草吐绿、潺潺流水中使学生亲身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为本节课之后的学习埋下铺垫。
二、联系课文,兴趣学习
《燕子》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中教师借助《燕子》、《赞春天》这两篇一主一辅的课文,和学生共同探索春天的"奥秘,既学习了课文中的基础重点,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又通过燕子这一春天的标志在大好春光里的不同特点,更加衬托了春天的重要性,让两者成为了必然的联系。课文在赞美燕子的同时,又极大地衬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此时,课文的情感被激发的淋漓尽致。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读《赞春天》,情感再度激发,感受春天带给大地的美好与遐想。
三、当堂检测,注重基础与表达。
在学习完本节课的所有内容之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为之呈上本节课的评测练习,在本节课的回味中学生兴致勃勃的巩固基础知识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特别是设计的小练笔使学生情感再度升华。
四、情感升华
本节课的结尾自由灵活,沉浸在春天的美景里,在音乐声中教师寄与学生深情地期望,使学生明白要做一个像燕子一样勤奋的人,抓住春天这个学习的大好时机,教育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燕子》一课是郑振铎老先生的一篇佳作,课文篇幅短小,却将燕子写得十分逼真、传神。机敏、灵活的小燕子,给北国的春天增添了勃勃生气与灵性,让春天显得更加美丽、绚烂。整篇课文字字传神,无不表达出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对绚烂春天的热爱与憧憬。
文章开头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寥寥几笔就给同学们勾勒出一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让同学们从颜色、外形、重量等方面感受到,小燕子的小巧、可爱。
接着,课文又通过一个自然段的篇幅,描写了小燕子飞行时的特点。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组内分工读文,孩子们进一步的了解了课文的内容,通过自主提问、交流,孩子们大部分将矛头指向“掠”,和“沾”这两个字,古诗文讲究一字传神,那么现代文亦如此。于是,我借机引导同学们抓住这两个字,掀起大讨论,看看这样两个字用的好在哪?可不可以换成别的字来代替,比如把“掠”换成“划”字。经过一阵激烈的组内交流,孩子们纷纷发言,有的觉得“掠”字能更加恰当的表现出小燕子的轻巧灵活,而“划”则力道大一些,在情感上更重一些,不能表现燕子轻的特点,而且“掠过”轻轻的,迅速的擦肩而过。所以“掠”字用的更准确、更恰当。“沾”字,通常是因为接触而被东西附着上面,燕子的尾巴沾一下水面,迅速而轻快的飞走,时间极短,所以燕子只能是轻轻沾,加入沾的时间久了,燕子也许会掉进水里……。听着同学们认真而细致的分析,我内心是无比的高兴的,也是无比的骄傲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地渗透习了写作教学的内容。因为这一单元《语文园地》的作文内容就是写写家乡的景色。《燕子》一文在描写燕子飞行的特点时,采用了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同样在描写家乡景色也可以采用多种的观察顺序,于是我向同学们介绍了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从前到后,从后到前,先中间后两边等等不同的观察顺序,为孩子们在写作本单元的作文练习奠定基础。
整篇课文,作者把春天美景与燕子联系起来,燕子因春色而雀跃飞翔,春色因燕子而灵动、活泼,燕子与春色构成了一个悦动,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让我和孩子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快乐!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情感。
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包括青草、柳叶、鲜花、燕子、蝴蝶等在内的精美画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所描写意境的直观感受,感悟到了春天的特征。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肤浅的低年级学生更形象地认识了春天,感悟了春天的美好。
结合生活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文章第二段中:“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语句时,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赶集的场面,让学生展开想象,那些花呀、草呀就像人们赶集一样聚拢着。让学生想象落在电线上休息的燕子和五线谱共同点,让学生想象这正待演奏的赞歌会是怎样的歌。学生展开想象,积极发言,有几位学生还用上了拟人手法,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在此基础上,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他们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课件展示了丰富多彩美景的图片并辅以课文内容,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兴趣,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氛围中,抓住重点语句,学生展开想象,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朗读,课堂上没有占用过多的时间,在课文朗读方面有欠缺,以后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燕子》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回来的小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刀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学习本课,一是要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要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前我作了以下设想:
一、学生在课前独学时读相关资料了解燕子及春天的特点,并认识生字、新词,学会写1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生在群学讨论、全班交流展示中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并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结合教学设想与导学案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燕子,一说起来,学生就兴致勃勃,都非常喜欢。因此课前,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插图再现课文里的"春光美,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教学伊始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音乐视频《小燕子》将孩子们带进美好的童年,带进充满生机的春天,并巧用课文插图,使燕子的形象和明媚的春光更具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课堂检测、落实课前独学
上课前,我首先检测学生认字词、朗读课文情况。在检测过程中,我发现有少部分学生在课前独学不到位,如本课字词不能全认识,课文朗读不正确不流利,更不用说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的,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没有充分地朗读熟课文,就无法轻松地理解课文内容了。如何让课前独学落实到位,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地地方。
三、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教学中,结合导学案,学生在小组内突破独学过程遇到的难题后,确定中心发言人进行全班交流展示导学案中“导学引领”中的任务,通过全班各小组的展示交流、补充,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时在教学中我还适时的插入课件,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学习写作方法。
四、研读感悟、以读促情
为了在学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以读促感,彰显师生的风采。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抓住每一个可以展示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读、说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的给与鼓励。如抓住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小燕子的活泼可爱,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在学习拟人句的时候鼓励学生说出积累的或是自己创编的拟人句,并分析这句子的好处,让他们在合作的基础上集中汇报交流,不仅增强了合作意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锻炼了语言能力,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五、丰富想象,写作指导
在课堂交流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春天的美好,抓住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借助具体语句来想像燕子的优美姿态,并把想象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语言来描述,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从而达到教学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此外,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教学语言的凝练,精准,富有感召力、吸引力是我追求的一个更高的目标。
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孩子们似乎长大了,听得那么专注,朗朗书声那么动听,每一个学生都在用心投入地学习。
两节课上得都很顺利。《燕子》是一篇老课文,篇幅短,借对燕子的描写赞美可爱的春天。一开课,先指导了“燕”字的写法,接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说说小燕子的样子:乌黑的羽毛、雪白的肚皮,剪刀似的尾巴,轻快的翅膀。顺势引入第一段,读出小燕子的机灵可爱。
第二段的教学侧重于理解“像赶集似地聚拢来”一句,感受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第三段阅读前创设情境:“我们就坐在绿草如茵的小河边,看到小燕子在空中飞翔,有的.....有的......”你能想像到小燕子怎样飞吗?学生提出几个很有价值的字词:“掠”“沾”“一转眼”。通过能这些字词的品味,使孩子们理解到燕子飞行的特点:轻盈、欢快、敏捷。
最后一段是全文很有诗意的段落,呈现了一幅安静的画面:蓝蓝的天空,碧绿的原野、清澈的河水、空中的细线和音符。比喻更增加了燕子与春天的美感。本段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同样引导学生促进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为什么用几‘痕’细线,而不用几‘根’?”
全文的教学体现了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燕子的美,配乐的朗诵让学生入情入境,重视朗读和对语言的品味与积累。学生觉得比较投入,多数孩子已经能在当堂背诵重点段落。不足是段落间教学似乎还缺少更为精妙的过渡,全文体现了阅读的“整体到部分”的框架,而缺少再回到整体的,如对燕子整体特点的回顾,如果最后让学生再来说说是不是更好呢?
《燕子》这篇文章不仅词好,更重要的,那燕子被作者写“神”了。这神来之笔是怎么来的?那是因为郑老先生书读得多。我在上写作课时我问学生到底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当然答案多是增长知识,读书能让自己长大,读书让自己高兴??学生们也都会背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在学习《燕子》过程中,我说郑老先生只所以能写出这么美的文章,读破万卷书,行万里路,那是肯定的。把燕子写神了,那些词来自于平时的阅读积累,来自于不断地观察,来自于多层面的感受,少了这些,怎么可能有这篇美文?
学生在学习劳累之余,念叨上“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两句,身心马上会轻松起来,精神也会好上许多。也许这也是这篇散文魅力表现吧。
大多数的`学生是见过燕子的,他们没有陌生感,但他们没有作家那种写作的冲动,所以燕子不会如此走到他们的纸上,而对于好多学生来说,许多可爱的动物,同样不能变成文字。这是一种熟视无睹。因此研究这一课,其实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不要熟视无睹,虽然我们暂时做不到作家的写作水平,但我们能大胆把自己看到的一些动物入文,多多观察,不放过一些细节,多多用自己的双手记录,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属于学生自己的文章也会自然出现。
我曾经在小学时学过《燕子》这篇文章,我也曾经看过特级教师执教的《燕子》实录,我也曾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表《谈燕子一课板画的运用》一文。
教学这一课时,我多次用了板画。如学习第一节小燕子的外形,就很熟练地画出一支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住了;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就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了绿柳红花嫩草;学习第三节小圆晕,就在黑板上画出一圈一圈的小圆晕的`形象;尤其是写燕子的“休息”的一段,画上一段五线谱,学生立即理解了这个绝妙的比喻,仿佛聆听到演奏美妙的乐曲……
喜爱画画!课余时间尤其喜欢画卡通人物,喜欢黑白搭配的黑白画,清晰的线条,对比鲜明的色彩,真是一种享受!学校开会时常常偷偷画上几笔,自我欣赏一下,心境平和而愉快。而当我发现,在课堂上,有时随手画上几笔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引来阵阵欢笑。在批改作业时,在学生的本子上画上一个大拇指,一个笑脸,对我来讲更是一件愉快的事!学生常常捧着我的画说:“刘老师,你当美术老师吧!”我想如果有机会让我当美术老师,我一定干得很出色!
规划我的人生,有一条就是学习绘画和设计,相信不久的一天,我就会开始做!
《燕子》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体会状物文章的写作特点。
2.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赏析,激发学生对美丽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在学习第一课之前,我先引导学生如何利用预习本完成预习任务,昨晚布置了《燕子》的预习任务,今早检查孩子的预习本,发现有些学生领会得比较好,但仍有些学生还不知道怎么操作。我结合几本比较好的作业,重新提出要求,希望在第一单元结束后,孩子们能真的做到课前充分预习。
2.学习《燕子》一课,孩子们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我主要抓住关键的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体会用词的准确传神,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第一段是关于燕子外形的描写,我引导学生勾画出“羽毛”、“翅膀”、“尾巴”,出示去掉修饰语的句子,引导学生比较两句话的异同,让学生在品读中体会将句子写生动的方法,达到学习语言文字的目的。
第二段,抓住春天的七种景物写出了春天的美好。我让学生逐句找出,勾画,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描述春天的方法,为观察春天,描写春天的练笔做准备。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我主要要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本来以为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可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文章只有几个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显得没有生气。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围中。就如体会小燕子飞行这一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过”、“一转眼“横掠”……等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春天,高兴了,还会变着花样飞行。
三、不足之处
课堂中,总有几个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大部分孩子没有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是我要反思的。通过光彩夺目的春天气息,表达的情爱情节,没有体会出来。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由谜语导入新课。然后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接着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最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摄)……下周我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
《燕子》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3.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是: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以及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征和美丽。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在《燕子》这课书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一课一练,在让孩子们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的同时,教给学生描写事物的方法。
一、比较体验,学习课文,提高写作技巧。
开课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口头描述看到的燕子的外形,然后我再把课文中对燕子外形的描写读给学生听,让他们比较一下谁描述的燕子可爱美丽。这样学生都说老师说的燕子生动具体可爱,让人一听就有一种喜爱之情。于是,我再让学生打开书,读第一自然段,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燕子的外形?作者在描写燕子的外形时,都用了些什么好词语。自己刚才的描述中哪些地方不如作者。设置这样的问题,学生一读就明白了。有的学生说作者不仅观察仔细而且描写也很用心。我们平时写就是简单的写有羽毛,有翅膀有尾巴,而没有用一些好的词语去去修饰,所以读起来就没有什么感觉。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接着启发他们描述一下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这时学生纷纷动口有的说:“一身雪白雪白的毛,一对红红的眼睛,一张三瓣嘴,一对长长的耳朵,加上短短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兔子。” 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二、联系生活想象,理解词语。
在学生学习二自然段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赶集’一词,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每逢过节街上超市里的人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样学生都知道人多。然后再让学生想春天来了,花草树木都来到一个地方,展示自己的风采,赶集一词就很容易理解了。还有燕子飞倦了停歇的情景,我让学生联系音乐课上的五线谱,再结合图观察,就能想明白作者为什么把燕子停的样子想成是音乐线谱拉。
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作者细腻的笔法,不知不觉积累了词语,同时也学到了一种写作方法。
核心提示:《燕子》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优美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
《燕子》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优美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燕子优美的外形、优美的"飞行姿态、歇息时美妙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首先,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感知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句子慢慢品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品词。经过老师的点拨和细读想象,学生领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飞掠的优美姿态,并通过比较、品味,学生感悟到了作者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确,同时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咬文嚼字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咬文嚼字,反复诵读,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作者用词准确传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内涵的滋味。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下尝试:即是不断丰富学生想象,链接生活实际,促学生的语言积累。人们常说,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篇课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读懂它,必须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才能学得灵活,觉得透彻。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在学生观赏了春天美景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说出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等优美的诗句。这样不仅拓展了课堂的教学,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本节课自我感觉也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就是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我会在以后课堂教学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我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燕子》一课是本学期语文课教学的开篇课文,同学们经历了近一个月的假期休息、玩耍,刚回到学习状态中,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肯定存在着陌生感,还没回过神来。为了顺利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非常注重新课的导入:
1.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燕子的特性引入。从平时观察到的燕子的特点,了解燕子飞回北方的使命标志春天到来;
2.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美景;
3.用一个非常美丽动人的故事导入;
4.从图入手。
先把这些美的物、事赋予学生,让他们在美的境界中去接触课文、学习课文,这时,同学们的心境就会不同,就自然地把情融入文中。从他们朗读时入情入境的"声音、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不是单纯地在学习文中的语言文字,他们是在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着美好的春天,美好的生活,根本体现不出是在学习本学期的开篇课文,甚至效果比以往还好。
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并不光想到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学习,也是让学生更快融入到文中,更好地与文中的人、事、物进行的一种心灵上的碰撞,情感上产生共鸣,更好达到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素养的目的。这也是我在把握生与师、生与文本对话的尺码的体现。
《燕子》这篇课文选自郑振铎先生的散文《海燕》,描绘了春天里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中飞掠和休息的画面。是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把早春的山光水色点缀的更加美丽。在文中,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的赞美之情。 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是通过这几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做个热爱学习的人。所以在学习《燕子》过程中,我说郑老先生之所以能写出这么美的文章,读破万卷书,行万里路,那是肯定的。把燕子写神了,那些词来自于平时的阅读积累,来自于不断地观察,来自于多层面的感受,二三月微风,千万条柔柳,阳光下斜身掠过,稻田中,湖面上,电线上,这一个个场景,构成了伶俐可爱的小燕子。而少了这些,怎么可能有这篇美文?因此,同学们也要仔细观察、认真聆听,积累更多有没的词句。
课文中有很多写得很精彩的句子。例如“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一句,作者把春天花开草长,万木齐发的景象比喻为“赶集似的聚拢来”,充满热闹欢快的`气氛。教学中,我问学生:你们赶过集吗?你能说说赶集的盛况吗?学生说: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有串亲戚的,有卖商品的,有通过这一说学生明白了比喻的恰到好处。
“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这句话中:一个“掠”字,写出了燕子飞过水面时,飞得很低,距离水面很近,简直就是从水面上拂了过去;一个“沾”字,写出了燕子身体并没有触着水面,只是剪尾或翼尖偶尔挨了一下水面,足见燕子的轻捷灵巧了。教学中,我让学生观察燕子飞行的动画,一目了然,学生明白了燕子飞行的速度快,而且动作非常美。
我让学生反复阅读这几句优美的语句,通过阅读来感悟语言的魅力,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从南方飞回的燕子途经瑞士,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送到车站,并用带空调的列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文章表现了人们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在教授整篇课文时,我给学生了两个大问题:一是,燕子遇到了什么困难;二是,人们对燕子的帮助体现在什么地方,政府怎么做的,人们怎么做的,小姑娘贝蒂又是怎么做的。在这两个大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们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读课文,抓重点字词理解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体会人和小动物之间最真挚的感情,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下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燕子》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成功之处: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内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本来以为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可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文章只有几个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显得没有生气。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围中。就如体会小燕子飞行这一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过”、“一转眼“横掠”……等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春天,高兴了,还会变着花样飞行。
不足之处:课堂中,总有几个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大部分孩子没有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是我要反思的。通过光彩夺目的春天气息,表达的情爱情节,没有体会出来。
改进措施:多点名,让大部分学生有参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