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岩石书》教学反思

《岩石书》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岩石书》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岩石书》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能理解勘探员为什么把岩石称作“书”。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能理解勘探员为什么把岩石称作“书”。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设疑激趣

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注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读一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课文中写了几个人物,他们都是什么人,各叫什么?

3.再读读课文,给课文找自然段标上记号,说一说“岩石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叫它“书”。

三、读读议议

1.指名读1-5自然段,说一说2-5自然段这几句话分别是谁说的,你怎么知道,再说一说这几段中勘探队员叔叔为什么说“岩石就是书”。

2.指导读6-7自然段,说一说这两句话是谁说的,你怎么知道,你还读懂了什么?

3.指导读8-9自然段,理解岩石书上“写着什么?”理解“这块陆地沉下去变成了大海”,“地壳又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的过程。

4.指导阅读10-11自然段,理解“我们的祖国多么富饶”。

5.读最后自然段。联系全文启发学生对地质科学的兴趣。

四、指导朗读

1.在小组中分角色读。

2.各小组在班上分角色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得好,进行评价,评价时要以鼓励为主。

五、指导完成课后第2题

六、识字写字

1.巩固生字,用卡片认读,插读,组词读,学生自主记字形。

2.写字指导。

(1)读我会写的生字。

(2)给生字组词。

(3)同桌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

(4)老师讲解每个生字的重点笔画并在填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书写,老师巡视,单个指导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第3题“填一填”。

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从课文中摘下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花朵上。

小练习:

给下面形近字注音组词。

象——()那——()漫——()

像——()哪——()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导读课文,点拨释疑

1.朗读课文,用笔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的对话?

2.自由读课文,找出勘探队员叔叔说的话,反复读一读,说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汇报,朗读文段,随机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第9、11自然段,引导学生读中了解岩石书的形成过程,感悟我们祖国的富饶、大自然的神奇。

5.你有什么看法?请勇敢地提出来。

三、回读全文,总结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岩石书的形成过程。

2.川川和磊磊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理解“这本大书”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想一想,就会有新的发现。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

2.自找伙伴分角色朗读,面向全班同学分角色表演读。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岩石书吗?你还知道哪些特别的书?

六、指导书写先指导自学生字,分清结构,再重点指导书写。

七、布置作业

1.查资料或上网查找有关动植物化石的形成过程。

2.摘抄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设计:

7.岩石书

哪里有书?岩石就是书

有图画吗?树叶、贝壳、小鱼

写着什么?大陆—大海—高山

有什么用?为祖国找到更多宝藏

教学反思:

《岩石书》这篇课文,通过小朋友川川和磊磊跟勘探队员的对话,讲述有关岩石书的`故事。课文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写的,于是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上。但课文中对话的提示语有的在前,所以,在分角色朗读之前,要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读懂那句话是哪个角色说的,特别对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要引导学生通过说话的内容来确定是谁说的话。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试读。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赛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训练。我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当角色朗读的机会,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通过朗读,使学生懂得了为什么叫“岩石书”,岩石书上“写”着什么,告诉我们什么,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地质科学的兴趣。

《岩石书》教学反思2

1、挖掘想象资源——使文本活力充溢。

让文本活力充溢,就要让学生多元地解读文本,学会想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尤其是面对低年级学生,更应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培养他们想象力的舞台。这节课我让学生在观看树叶、贝壳、小鱼的化石图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植物的化石?并设计了你看,这儿有_____,有_____,那儿还有_____,这些都是_____啊 !这样的说话训练。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多元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又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既避免了讲解科学常识的枯燥乏味,又为学生的智慧学习搭建了一个个平台。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呈现出生气勃勃的氛围。

2、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科学知识。

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堂教学,以其便捷、直观、丰富等特点开启了课堂教学的新天地,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岩石书》一文中所提到的“化石”,对于我们二年级学生来说很陌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精心制作了课件,由于课件使用的较灵活,因此比较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重难点,使语文教学与科学知识的落实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愿望。

3、围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进行教学活动

课堂上,当让个别学生朗读课文时,我首先对听的学生提出倾听要求,请同学们专心听,认真思考。看谁的神情最专注,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不失时机的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XX同学不但认真听了,还动脑筋思考了。由于在课堂上,我有意识的关注学生倾听情况,又有意识的通过树榜样、激励评价等语言激发学生听得兴趣,所以我班学生基本形成较好的倾听习惯。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这节课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课前设计教案时为了考虑过程的完美,避开了一些知识点的落实,课中对一些生成点不能坦然处之……,真诚希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岩石书》教学反思3

《岩石书》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懂得岩石是一本特别的书,人们能通过它了解地质的变动,还能帮助祖国寻找宝藏。学了课文后,学生觉得太奇妙了。于是,我又趁机让学生补充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特别的书,如:树的年轮可以告诉我们它的年龄,循着胡杨树可以找到地下水等等。学生听后,教室里的惊呼声此起彼伏,“哇,太神奇了!”“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看着一张张涨红的小脸和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激情高昂地说“是呀,孩子们,宇宙中有多少特殊的书呀!小到一棵草,一株花,一块石头,大到一片海洋,一颗星球,只要我们认真去阅读,就能读懂许许多多的知识。”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有的说:“我将来要飞上天,去读天空这本巨大的书!”有的说:“我将来要到海里去读大海这本书!”有的说:“我要到森林里去和每一种树对话,读懂它们的每一种语言!”还有的说:“我将来要利用大自然中的书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中午,我便惊喜地看到许多孩子的手上捧着一本厚厚的书,那就是《自然百科知识全书》。看着他们聚精会神的样子,我欣慰地笑了。我想:这就是语文课人文精神的魅力吧,它就像一股清泉,静静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上完公开课,在朗读方面,感觉学生个别朗读效果比较好。唯一不足的是在课堂调控时,注重了个别朗读,缺少了集体朗读。本来在练习说练习这一环节之后有全班角色朗读,由于时间不够,给删除了。在问句和感叹句的练习中,最后有一环是全班男女对读的,可是给漏了。在“自由读文,说说”一环中,学生表现不错。能提问,而且在读完“小知识”后能自行解决问题。

《岩石书》教学反思4

《岩石书》这篇,通过小朋友和跟勘探队员的,讲述有关岩石书的故事。课文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写的,于是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分课文上。但课文中对话的语有的在前,如:磊磊说“这书上有图画吗?”有的提示语在中间,如:“太好了,太好了!”川川和磊磊一齐跳起来,拍着手说,“我长大了,也来读这本大书!”有的提示语在后,如:“这书上写着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问。有些对话没有提示语,如2、3、4、5自然段的对话。所以,在分角色朗读之前,要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读懂那句话是哪个角色说的,特别对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要引导学生通过说话的内容来确定是谁说的.话。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试读。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赛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训练。

我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当角色朗读的机会,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通过朗读,使学生懂得了为什么叫“岩石书”,岩石书上“写”着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读了这本“书”有什么作用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爱科学,爱地质科学的兴趣。

《岩石书》教学反思5

很多同学在课前对岩石和矿物认识得不够。认为岩石、矿物都在野外。针对这个情况,通过课件让同学们知道岩石和矿物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学生知道了我们住的房子,我们用的笔,我们的很多生活用品都有岩石和矿物质的成分。从而对岩石和矿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的游戏我把同学们熟悉的岩石的特征慢慢报出来。学生知道答案就可以抢答。最后让学生看一些图片,让他们知道这些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很好地保护、利用岩石和矿物。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每堂课下来都有一些闪亮的地方,遗憾和不足之处,需要教师在课后自觉地进行深刻的“反思”,挖掘隐藏在各种现象背后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方面的种种问题。

《岩石书》这节内容本身比较枯燥,岩石的作用虽然被大家所接受和认识,然而就课本上的内容,能帮助学生了解的知识非常有限,因此我就学校本身的资源,拍摄校园内的岩石景观引入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

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在课前收集的有关矿石和岩石用途,再组织同学进行交流和展示,在学生的发言的过程中有不够清楚或错误的地方,课有学生进行提问与插话,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岩石和矿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很广,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岩石和矿产资源。从而很自然的引出岩石和矿物的`保护和利用。我接着说: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岩石和矿物的作用很广,那么人们从哪里得到岩石和矿产呢?为什么说矿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呢?然后,引导学生分组汇报,学生由于对岩石和矿产的形成不很了解,不能很好的回答,我给予了必要的补充,并建议学生很好地利用课本资源,认真阅读资料库。

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的内涵适度扩展其外延。在课堂上我呈现大量情景,让学生都想学,都会学,都学会。为此我大量收集各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既有学生熟悉的乍浦建筑,也有学生不熟知的大峡谷,内容多样,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生活环境中离不开岩石和矿物。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教师每天所从事的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似乎在重复劳动,其实不然。因为教育对象是鲜活的,教育的目标是随时代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上要求新求变。我们可以根据课堂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多样性,可以改变单调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科学成绩毕竟不作特色班招生的分数统计,估计没有学生会回家做什么预习、复习,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时间内提高效率,用新颖独特的个人魅力,把学生的精神集中到科学学习中去。

《岩石书》教学反思6

《最大的书》这篇课文是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气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的故事。本篇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将地质知识融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着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课文的学习以此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因此我在教学中着力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通过抓标点符号(!、?、??)、语气词、重点词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

心情,能读出人物的语气。让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教过之后反思如下:

一、以“刨根问底”展开有序教学。

在这一课时中我把教学目标定位成: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2、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抓住“刨根问底”展开教学,全文始终围绕“川川是怎样刨根问底的?”这个主问题展开教学,第一大块川川刨根问底中了解岩石就是一本书;第二大块川川刨根问底中知道岩石书上有字有画,岩石书能说明地壳运动的漫长过程;第三大块川川继续刨根问底,了解“书”的作用,在回味整课对话中,让学生再次感受“刨根问底”的意思。每一大块的内容都是以对话展开,让同学们通过对话体会其中情感。

二、让课堂教学始终充满语文味。

这是一篇带有科普味道的课文,怎样让这样的课文充满语文味?在这堂课里我采用图片展示的方法,让学生探究岩石“书”的内容时,想象雨痕、波痕的样子,通过一番想象,学生区分“雨痕、波痕、矿物”就水到渠成。然后运用书上的语言介绍这些“字”,让教学始终围绕语言文字展开教学,又如让学生欣赏岩石“书”上还有哪些画,在孩子们的好奇的猜测中,进而让学生围绕这些图片进行拓展说话“你看,这儿有( ),有( ),还有( )哩!整堂课气氛还是比较好的。

三、唯材“适”用,让课堂更加充实。

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适合课文内容的相关资料进行拓展,有对岩石“书”中还有哪些画进行拓展,有对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书进行拓展,特别是对大自然中的书进行拓展,我选择了“动植物化石、岩石”等图片,从不同层次进行拓展,在欣赏中学生充满了惊讶,轻轻地低呼着“这也是书呀?”在我的徐徐地叙述中,孩子们的视野更开阔,他们明白了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书,都需要孩子们细细去读,从而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这堂课里,我们班的学生学得比较投入,对课文比较感兴趣。尽管整堂课也是落实了重难点,但是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机智还有待于提高,对于学生随机生成的问题没有及时的引导,错过了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机会,老师们给我提出建议:让学生阅读文本后自己找出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解答,最 后老师点明重点。我觉得这点子非常好,唉,怪就怪自己对学生这头把握不够多,缺乏相应的针对措施,我想这就是我对文本的研读还不够,课堂的机智还不够,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

《岩石书》教学反思7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 最大的“书”> 作者:远舟

一天,爸爸带川川去爬山,他们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

“我在看‘书’呢!”

“哪里有书啊?”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川川认真地说:“这上面有字吗?”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纹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写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

叔叔说:“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鱼哩!”

“这能说明什么呢?”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跟问底。

叔叔说:“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那里埋着煤炭,那里埋着铁矿......把着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岩石书》教学反思8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科自身独特的文化知识背景、能力素质要求、价值观念指向,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特点、兴趣偏好,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操作。本文以一堂四年级科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为反思对象,意在摸索与总结一些有益的教学经验,呼应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本课的课堂呈现方式

在教授科教版小学四年级《岩石书》这一章节时,笔者做了充分的备课,自以为在讲课时能够收获较好的效果。首先,考虑到岩石是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物质,因此就以描述、激趣的方式点出本课的主题:因为岩石随处可见,地上、河边、海底等分布着各种各样的岩石,大家如何把这些岩石分成不同的类别?随即,少数学生积极发言,但更多人却陷入沉默,似乎对这一问题难以作答。而学生的回答大多是根据书中介绍援引得到的。这就使我意识到,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是存在不足的。

接下来,在肯定部分学生善于预习的好习惯后,我就正式讲解常见岩石的类别。通过让学生比较不同岩石标本的差异,提示他们可以从颜色、形状、光泽、颗粒大小等方面进行粗分。如果“看不出”,就接着“动手辨”,可以通过听声音、比硬度、滴稀盐酸的方法来辨别。最后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让他们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是按成因划分的三类岩石。

二、本课的得失探讨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包括:

第一,关键概念引导得突出,基本知识讲解得较为全面。如认识岩石,就是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岩石的基本特性,从多方面描述,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二,教学过程体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反映了科学学科的基本能力、方法要求,便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课内到课外,逐渐深化认识。

第三,本节课较好地渗透了热爱科学、发现自然之美、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

第四,这堂课由于深入把握了学科知识背景,使授课思路比较清晰,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师生互动也十分密切。

当然这节课也并非完美无缺,其不足之处包括:

第一,课程导入环节存在情景设置不当问题。

第二,在课堂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不足,主体性偏弱。虽然一系列的观察、实验都由学生亲身经历,但最初的定义和最终的结论却是教师提出的,忽视了学生的归纳讨论。

第三,现代教学设备使用不足,一些教学内容难以较好呈现。

三、本课引出的科学教学方式的思考

教学反思的根本目的是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和依据,因此,针对一堂课的课后反思,可以推动一门学科教学方式的改进。

岩石书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还让他们了解了贵州特产的岩石:马场石、钟乳石、贵州龙化石、海百合化石。

一、创设情境,走进学生,调动学生原有知识。

一开课我给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以及家乡的奇石,达到走进学生的同时,也激起学生对岩石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因此,在观察前,还出示的观察要求,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工具、材料,大量的时间进行认识岩石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我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方法。在交流讨论岩石的特征时,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评价、完善对岩石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从而使学生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五、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学法、懂法、用法。

四、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由于这节课的容量比较大,如果把“给岩石分类”的活动放到第二课时,让学生在本节课中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的基本特征,这样也许会让学生更有收获。

2、没有及时抓住课堂的闪光点。在让学生观察完岩石的特征,并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时,有学生很快举起了手,但是我由于担心后面的活动时间不够,没有给机会让其他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新发现,而是匆匆把这一环节过了。课后想想,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形被我打击了,课堂上最闪光的地方没有让我抓住。

3、在调控课堂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方面做得不到位。

4、观察材料准备得不充分,使学生分类时类型少。

五、再教设计:

如果有机会再教,我会注意学生交流观察记录时语言的表达能力。我会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每节课学习探究科学的收获,以此来规范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会准备有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岩石分发给学生,比如页岩、板岩、砂岩、石灰岩、花岗岩、大理岩等让学生观察,相信学生的分类会更多一些,学生的视野也得到了开阔。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在教学中一定存在着我看不到的一些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让我得到提高和进步,谢谢!

《岩石书》教学反思9

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设计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反思

(年 级)四年级 (姓 名) (学 校) (联系电话) (邮 编) (邮 箱)

《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两个内容,一是观察岩石的主要特征;二是让学生给岩石分类。

这节课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本节课溶入地方课的特色。

本节课我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还让他们了解了贵州特产的岩石:马场石、钟乳石、贵州龙化石、海百合化石。

二、创设情境,走进学生,调动学生原有知识。

一开课我给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以及家乡的奇石,达到走进学生的同时,也激起学生对岩石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

三、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因此,在观察前,还出示的观察要求,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工具、材料,大量的时间进行认识岩石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我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四、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方法。在交流讨论岩石的特征时,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评价、完善对岩石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从而使学生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

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让学生学法、懂法、用法。

不足之处:

一、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由于这节课的容量比较大,如果把“给岩石分类”的活动放到第二课时,让学生在本节课中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的基本特征,这样也许会让学生更有收获。

二、没有及时抓住课堂的闪光点。

在让学生观察完岩石的特征,并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时,有学生很快举起了手,但是我由于担心后面的活动时间不够,没有给机会让其他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新发现,而是匆匆把这一环节过了。课后想想,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形被我打击了,课堂上最闪光的地方没有让我抓住。

三、在调控课堂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方面做得不到位。

四、观察材料准备得不充分,使学生分类时类型少。

再教设计:

如果有机会再教,我会注意学生交流观察记录时语言的表达能力。我会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每节课学习探究科学的收获,以此来规范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会准备有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岩石分发给学生,比如页岩、板岩、砂岩、石灰岩、花岗岩、大理岩等让学生观察,相信学生的分类会更多一些,学生的视野也得到了开阔。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在教学中一定存在着我看不到的一些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让我得到提高和进步,谢谢!

《岩石书》教学反思10

《岩石书》教学反思

文章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告诉我们: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本课的训练重点是认读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岩石书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

一、在交流中导入新课

教学开始,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抓题眼“书”比赛认读。一方面是无声的组织教学,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兴奋起来;另一方面拉近了师生距离,找到适当的楔入点。然后,以情为先,用最能发送教学信息的导语:“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本很特别很特别的书”来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营造最佳的课堂氛围,同时,自然地融入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二、在情趣中识字学词

从某种意义上说:起步阶段的课文阅读,只是为识字提供更为广阔的语言环境,以便随语境的变化进行独立识字。在集中识字这一环节里,我首先鼓励孩子们通读课文,想怎样读就怎样读,然后请学生默读课文,帮找不着家的生字宝宝圈出小房子,以便达到在语言环境里自主识字的预期效果。我认为,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这样的训练能为学生升入中高年级独立识字学词作出较好的铺垫。事实上,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表现欲已促使他们圆满地完成了这项任务。接着,师生在游戏中巩固字词:如对照实物找字卡“印”、“痕”,观看课件读准

会意字“册”??当孩子们思维被激活时,不失时机地放开手给足时间,让孩子们自由地做识字游戏。最后,通过反复读句自主发现“藏”的不同读音。当然,识字教学应贯穿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始终,因此,初步掌握了生字词的音形义之后,我又把生字词重新送回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读文中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在自读中感悟“书”的内涵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避免繁琐的分析讲解,承认学生在阅读中占“主体”,让学生进行“自读尝试”,教师的“主导”也不可忽视,应在“自读尝试”前给学生营造一个“入境悟情”的氛围。在这一环节里,我安排了两次自读尝试活动。分别这样营造氛围:①从题入手,自读解疑,让学生根据题目提出问题,为什么叫岩石书?岩石书里面都有哪些内容?等等,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再读课文,②角色变换,合作探究。在师生分角色感情朗读1~4自然段后,我作为文中川川问:这本岩石书有字吗?有图吗?有用吗?如果你是地质勘探队员,该怎样告诉我?请拿起书,在小组里和同学商量商量吧!在这种生生互动的氛围里,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孩子们读句悟情,如:“岩石就是书哇!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一句的朗读,我从标点“!”与“?”入手,告诉同学们“!”和“?”提醒大家读时注意他俩呢!让抽象的符号也拥有了活力与感情。我采取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方式,鼓励学生反复地读书。在学生明了书是岩石时,随机指导书写生字“岩”。课文中的“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

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在这种情况下,我设计导语:放声读吧,想着看到的,读出看到的!在指名读后,我引导学生抓“很久很久”、“很多很多”进行感情朗读。至此,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再读,领悟文情已是水到渠成了。对于生词“宝藏”的理解,则是请学生把它放进句子里,结合上下文在读中想:这宝藏指什么?之后,请学生帮省略号说“读懂了这本岩石书,还会找到什么宝藏?”从而润物无声地教给学生读文解词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领悟“书”的内涵,思维也得到发散。再以石油开采的热烈现场这一段录像掀起课堂高潮。让学生带着随之而发的自豪、兴奋、激动之情自读自悟最后一自然段。

四、在活动中放飞思维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此时的学生正处于较疲乏状态,因此,我设计了轻松的课内活动。即:各抒己见谈理想,分角色放声读课文,自由读课后小知识,持放大镜研究石头,听音乐观看网上资料。还鼓励学生课外活动——到大自然里去读最大的书,让学生思维在无拘无束的空间里放飞,把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去。

总之,本课教学,我追求一个“实”,即实在、实际、落实。本课的实,一是读文字内容,使之流畅;二是读文字含义,使之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单元训练重点融进了课堂教学,而且把“读课文、品词句、悟感情”的学习方法春风化雨般地教给学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培养低年级学生独立识字学词、独立阅读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岩石书》教学反思11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同时,在实验室的四周窗台放置了很多各类的岩石,当学生一走进实验室便感觉来到了一个岩石的天地里,探究岩石的欲望便自然形成。通过简要的一番课前谈话让学生明确了岩石和非岩石的区别,学生的探究就聚焦到岩石上。当学生对岩石充满了好感和好奇,探究的冲动便自然形成。通过教师一句“我们可以怎样来研究岩石?”很轻松地把学生带入到另一个情景之中,学生也自觉地进入探究的主体角色,放开手脚去观察、实验和讨论交流,从而对岩石构建了新的认识。课后,让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收集更多的岩石标本研究。如根据岩石的颜色去收集,把不同颜色的"岩石收集整理,探究岩石颜色不同的奥秘;根据软硬的不同,去收集软硬不同的岩石进行排序,寻找导致软硬不同的原因等等。

学生运用语言解释问题的能力,直接反映出他的思维能力。在《岩石书》一课中,主要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观察岩石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意识到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可以发现更多的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二是观察岩石时,通过研究表格的记录,把发现条理化,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完整程。三是汇报观察结果时,教师适时指导,及时鼓励和表扬,客观描述观察现象,将观察结果与想像和已有经验区分,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四是当学生对研究的岩石进行全面的汇报时,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使学生不仅关注到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关注到其他小组的研究。认识到各种各样的岩石各不相同,但同时又具有相似的地方,从而引导学生对岩石进行分类,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岩石书》教学反思12

《岩石书》这篇课文,通过小朋友川川和磊磊跟勘探队员的对话,讲述有关岩石书的故事。课文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写的,于是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上。但课文中对话的提示语有的在前,如:磊磊说“这书上有图画吗?”有的提示语在中间,如:“太好了,太好了!”川川和磊磊一齐跳起来,拍着手说,“我长大了,也来读这本大书!”有的提示语在后,如:“这书上写着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问。有些对话没有提示语,如2、3、4、5自然段的`对话。所以,在分角色朗读之前,要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读懂那句话是哪个角色说的,特别对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要引导学生通过说话的内容来确定是谁说的话。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试读。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赛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训练。

我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当角色朗读的机会,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通过朗读,使学生懂得了为什么叫“岩石书”,岩石书上“写”着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读了这本“书”有什么作用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地质科学的兴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岩石书》教学反思  岩石  岩石词条  反思  反思词条  教学  教学词条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二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郊游》教学反思推荐度:二年级音乐《郊游》教学反思推荐度:小学音乐二年级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二年级音乐教学反思范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