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认识方程》数学教学反思

《认识方程》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方程》数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方程》数学教学反思1

方程是个建模的过程,怎么认识方程?学生不认可有文字的、有图形的等式是方程,怎么解决?

1、方程是个建模的过程,天平可以直接解读方程,所以从直观的天平开始

(1)从图中获取信息。

(2)发现等量关系。

(3)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达。(数学表达)

2、方程就是讲故事。

方程回归生活,在身边找方程,进一步理解方程意义。把抽象的方程与生活情境建立联系,让学生换个思路理解方程

举例列方程:生身高145CM 师身高:XCM 师比生高35CM 生:X-145=35 X-35=145 145+35=X 为什么学生喜欢145+35=X的表达?那是因为对算术思想根深蒂固。

对“方程”的整体建议

1、准确把握内容定位,正确理解其价值。

2、有效开发教学资源,为课堂所用。

3、方程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用心作好过渡。

让抽象的直观起来,让枯燥的生动起来,把孤立的联系起来!

听了吴老师讲的《认识方程》一课我有很多的收获。方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点,对于学生将来的初中阶段学习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吴老师首先借助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天平的概念,虽然只是一个天平图片和几张水果图片,几个砝码,普普通通的一节数学课却让吴老师演绎地如此精彩!。

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先问针对方程想知道些关于方程的什么内容,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是方程,有的学生可能在书上看到过这句话,知道“含有字母的等式叫做方程。”但对于方程真正表示的意义却不知道。吴老师用简易天平和肢体语言表示平衡与不平衡,然后告诉学生每人心里都有一个天平。通过放水果的游戏,让学生写出一些等式与不等式的关系式,然后通过分类,明白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真正明白了方程的意义。课堂上吴老师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关照课堂上没有注意听讲的学生,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全体学生都能跟上集体的步伐,在充分的.交流与展示活动中,学生快快乐乐、真真实实地构建知识的模型。

总之,通过听、看、感受吴老师的课堂,我真正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我将在以后教学中,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要以热情的鼓励、殷勤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孩子们,贴近孩子们的心。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下,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认识方程》数学教学反思2

《认识方程》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教材运用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共同特征,了解方程的含义。

《认识方程》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本课的教学在学生日后学习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介于以上认识我对本课进行了一些设计,通过教学感觉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巩固复习,铺垫新知”这一部分通过填空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等式、不等式、代数式”等概念,为后面区分方程和等式做一个铺垫。

1、填空:3.6+2.1○7.7-21.6×5○5×1.638.4×0.2○38.45.9÷0.1○5.9

t与8的和:b除42的商:

2、进行分类,出示名称(等式、不等式、代数式)

二、在认识方程之前就让学生辨认方程,了解学生对方程的认识程度,也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欲望。(你们能判断哪些是方程吗?

① 6+x=14② 3×42=126③ 60 +23 ﹥ 70④ 8+x

学生有争议没有关系,带着疑问学习新知。师:“到底谁说的对呢?让我们一起去找答案吧!”)

三、列方程最困难的就是找出等量关系式,为了让学生能较好的掌握等量关系,在教学三个例题中我都按照一个步骤去引导学生解决这类问题。(1)先找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2)用字母表示未知数。(3)列出方程

四、注意了细节的引导。例如未知数不要单独放一边;未知数最好放在左边,便于计算;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等等。这些内容在新课中一一解决,学生掌握较好。

当然一节课总有不足的地方,这节课也不例外。比如方程的概念的出示就比较死板,其实当学生说到哪里我就应该顺势逐步完善概念,不一定非要在预定的时候出现,应该更灵活一些。

《认识方程》数学教学反思3

本节课,我是尝试了前置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学中创造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多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有机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练习设计上不仅安排了归纳性的练习,也安排了对比的练习及综合性的练习,对学生所学知识有意义延伸和拓展,是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中的生活,注重提供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去尝试,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创造,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留给我三点困惑。

第一,概念引入时,教材中设计了三个问题情境,运用天平平衡寻找等量关系,利用盘秤来寻找等量关系,利用一壶水倒成两热水瓶多200毫升,找出等量关系,然后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出等量关系。没有出现不等式。而我在教学中,出现了等式。因为我觉得不等式是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其次不等式的引入能从另一个角度来体会等式的含义。可是不等式,是否会干扰等式的理解,占用学习等式的时间等等,对于不等式,有没有必要引入,该引入多少,这是我第一个拿捏不准的。

第二,北师大的教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对等量关系的态度很隐晦,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只言传不意会。而方程的教学核心就是寻找等量关系,并用方程的形式表达出来。某种意义上,从这节课,就得把关系堂堂正正地说出来,而且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何实现有隐晦到明白的这个转变,如何把以前欠下的从这节课开始慢慢补上?

第三,对于习惯于算术思维的学生,太喜欢写175-21=X这样的方程了,究其原因,是受了算术思维的干扰,不能将一个抽象的`、假设的、虚构出来的、用字母表示放进运算过程中,把一个未知的当成已知的,来建立相等关系,来进行推理,求出假设的未知数。这样的方程如何进行引导?这是我难以把握的。

《认识方程》数学教学反思4

在本节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入手,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比较反思等活动,使学生利用转化思想,理解和探索组合图形面积,在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注重利用已有学习经验,为探究新知做铺垫

为了让学生认识组合图形,我首先复习已经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为后面探索组合图形面积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索,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探索活动一定是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在探索计算方法时,我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客厅平面图上画一画,写一写。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流,思维活跃的学生想出了三、四种不同的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也会有一种自己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能得到发展。

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整节课我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学生有较大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在认识了组合图形的概念后,我让学生先在课堂上试着找出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然后在四人小组内充分地交流,再在全班反馈。学生踊跃发言,想法多种多样,超出了我的预料,我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了适当地点拨,从找出方法提升到讨论分割的合理性,整个过程轻松自然,学生发言非常精彩。整个新授过程,我都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结论,体现了浓浓的探究氛围。同时,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分析、解题方法的指导,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挖掘新奇思路、各自提出有价值的分割方法,让学生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发散思维,体验成功的愉悦。

四、比较反思、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多种方法,我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去掌握,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组合图形面积,并阐述理由。学生通过比较,选择了比较简单的分割方法计算了,我顺势引导,为什么你们选择了这些方法计算(简单分割成2个基本图形的),而不选择哪些方法呢(分割复杂的方法)?学生总结出: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对于分割的方法,分割图形越简洁,其解题方法也将越简单。我再次加以强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转化的越简单,越好。让学生意识到要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

五、通过拓展练习,进一步转化其他转化方法。

学生经过前面的探究知道了利用分割法和添补法可以把组合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基本图形,来计算面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我设计了通过割补和平移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但学会了用转化的思想计算组合图形面积在数学思想和方法上有收获。学会了如何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当然也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教师语言的精练度,学生操作的方式,以及汇报的形式等等,这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认识方程》数学教学反思5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句话中包括两个条件,一个是”含有求知数”一个是“等式”。因此,“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个重要的内涵。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就要围绕着这两处条件,设计教学。

一、创设情境,在实际天平的操作中等到等式,并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方程

为了加深学生对等式的理解和掌握,采用教科书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用天平的平衡找到两边物体质量相等,从而得到等式。为了让我们的设计更贴近我们的生活,直接用我们的粉笔列道具,来称粉笔的重量的过程中得到不等式和等式,含有求知数的等式(方程)。一步一步,让学生从浅到深,一点一点掌握知识,得到要掌握的知识点。从而学会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二、通过比较和断定,从而加深对方程的理解。

断定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要从两个条件入手,一是“含有求知数”二是“等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从而学生互相问,这个为什么不是,哪个为什么不是。含有求知数:5Y不是方程,因为不是等式。5+8=13不是方程,因为没有求知数。所以方程既要是等式又要含有求知数。

X+Y=Z也是方程,因为含有求知数,并且是等式。Y=5也是方程,因为含有求知数,并且是等式。

三、在观察天平平衡列式过程中建立方程的概念,不仅要了解方程的外在特点,更要理解方程的意义。

从判断等式方程到借助现实的.相等情境写出方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学生在把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用符号化抽象成方程时,不仅感受了方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体会了方程的本质特征,从而巩固了方程的概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认识方程》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词条  方程  方程词条  反思  反思词条  认识  认识词条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学反思推荐度: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推荐度:幼儿园教学反思推荐度:幼儿园音乐教学反思推荐度:幼儿园简单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幼儿园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名到...(展开)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美丽集邮册教学反思

《美丽的集邮册》教学反思推荐度:美丽的集邮册教学反思推荐度:《美丽的集邮册》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美丽集邮册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