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推荐度: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推荐度: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
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inghowtoteach)与‘学会学习(learinghowto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面对新课程理念的挑战,这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从教学进程来看,可以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三个阶段。
1、课前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
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2、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2.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笔者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2.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笔者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3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3.1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
3.2记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组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Ι”。这就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3.3记学生见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讲授“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时,学生经常混淆“S区和H区”,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stop”的意思是“运动”,可与“运动性失语症”联系,即S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运动性失语症”。这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督促我们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3.4记再教设计通过梳理与反思,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因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布鲁巴赫指出:“反思性实践是使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行家的工具”。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2
最近学校组织了赛课比赛,我们高一上周率先进行了赛课。上周一我在国际班2用高一12班的学生进行了赛课。赛课的内容是《基因分离定律》。本节内容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及分离定律的应用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孟德尔所做的豌豆1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的介绍和分析,揭示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理解第二节中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基础。第二部分通过对孟德尔遗传试验方法的总结,说明了正确的研究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极好例子。第三部分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了基因分离定律在杂交育种和医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本节内容涉及“基因”、“等位基因”等概念,看似是第四章内容的提前,其实不然,教科书中只是把基因解释为控制性状的因子,是比较红光的说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接受、理解基因,又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为第四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赛课的内容主要是第一部分。本节课作为新授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孟德尔所做的豌豆1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整节课从设计上借助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杂交试验的过程和结果,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大量的学生活动,总结一些抽象概念的定义。同时,老师通过多设疑、多提问、多讨论、多分析、多探究,把难点一一剖析成若干个简单问题,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求异思维为主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主体意识及探究精神。最后,通过多媒体的功能将学习的知识总结连贯起来并进行相关小题的训练。下面就我这节课学习内容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1、导入新颖并易懂
在这节课的导入中我引用了平时我们常说的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来引出遗传的概念,进而说出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的简介。这种导入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又比较容易理解。所以,一开始就为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2、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在这节课中需要学生理解两个概念:“性状”和“相对性状”。这两个概念课本上有相应的文字解释,但是解释得过于抽象,学生根本理解不了。于是我思考着让学生用相应的肢体语言来理解这两个概念。我让学生看着同桌的眼睛、鼻子、耳垂、头发等,然后我总结我们看到的这些都叫做性状,进而总结出什么是性状。对于“相对性状”的解释我让大家跟我做了两个动作。第一个动作是让大家把舌头伸出来看能不能卷曲,结果有的学生能卷曲有的不能卷曲,我就说卷舌和平舌就是一对相对性状。第二个动作是让学生双手合十自然放在一起,看哪个手的拇指在上,结果有的学生是右手拇指在上,有的则是左手拇指在上,我总结出右手拇指和左手拇指就是一对相对性状。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此外,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气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很珍惜这次赛课机会。赛课结束后,赵主任和我们生物组的老师都对我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也会好好反思这些意见并把这些意见辅助到我今后的教学中。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3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以下是我个人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师生参与,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是现代教学过程的显著特点,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充实自己,努力学习现代教学技能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己提高。努力实施创新教学,逐步完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及时将课程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并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二、教师要善用、巧用教材,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工具,但不依赖教材,不唯教材是从,以课标为依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的准确名称应该是教学材料而非教授材料,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为了激发学生自己学习,新课程删除了“难、烦、偏、旧”的内容,加大了学生的活动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高质、高效地进行创造性教学。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中,内容比较浅显,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提倡学生在“做中学”,我通过让学生填写概念图,绘制示意图,解读坐标图,描述模式图来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生真正能在“做”中“学”。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互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鼓励、信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多种形式的体验中,这样才有利于师生在探究、交流中互动学习,在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例如在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节中,利用分组学习,分组实验,学生自己分析图表,明确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通过动手操作显微镜观察检测花生种子中是否含有脂肪,我大胆放手,支持学生自己鼓励他们动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无定法,教师要探索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高一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3节细胞呼吸时,我让学生思考农业生产中适时的露田、疏松土壤等措施的实质是为了什么?粮食储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五、布白,给予学生思考的过程
教学“布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学习内容通过讲述、讨论、等方式明确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布置练习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象、思考与探究,利用自己的想象填补空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布白”不是避而不谈,而是引而不发,是铺垫和蓄势。学生的许多智慧火花是在“教学布白”中,是在表面看起来的“冷场”中迸发出来的。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上的思与学应为互动。为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会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但问题提出后,得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不要为了心中的满意答案,而急于要求学生回答,甚至自问自答。教师不仅要善于设计问题,更要留出时间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有了这个机会,他们才可能去比较其他同学的发言,比较奥老师的点拨与讲解,才会去感悟领会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才会在比较过程中有所提高,思维能力才会有所发展。这段布白让学生在“思”的同时构建了一个“学”的平台。
六、多参与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讨论,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生物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针对反思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并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4
一、课题:
初一生物下册第七章《鲫鱼》
二、构思:
学生观察活鲫鱼→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置疑导入本章内容→观察鲫鱼外部形态结构和内部结构的实验操作→师生共同分析鱼与水中生活适应的特点。
三、准备:
1.自制“鲫鱼的"脊柱”模具
2.自制“鲫鱼解剖路线图”投影仪
3.准备实验材料
4.准备挂图和其它投影片
四、教学形式:
实验操作与教学同步――边实验边上课的形式。
五、新增小实验:
在一个鱼缸里面放三条鱼,一条剪去尾鳍,一条剪去胸鳍和腹鳍,一条正常的鱼。观察三种情况鲫鱼的运动有何不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得出鱼鳍的作用。
六、课堂特点: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准确。
2.增加小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能充分调动珠兴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验操作能力。
3.基础知识掌握得好。
七、教学不足:
1.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说得多了一点点,学生主体体现不充分。
2.演示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实物不能放大,故后面的学生观察不清楚。
3.学生设计实验过程把握不准确。
八、自我评价与反思:
1.从总的课堂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学生能基本掌握鲫鱼的外部形态特点和内部结构,理解鱼生活在水中的道理。达到教学目标。
2.某些细节掌握不是很精确,课堂用语不够精炼。
3.自我感受是好象跳不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4.疑惑:我这堂课算不算得上是一节创新课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5
《生物的进化》属于高中生物下册第七章内容。
在第一课时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等知识的支持下,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例子的学习,了解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了解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教学重点是: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物种形成的方式。
我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如图所示:
目标与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质疑:突变和基因重组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那么是什么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呢?
呈现课前收集或准备的资料,提出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演示不同环境中桦尺蠖图象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桦尺蠖生活习性和结构上的特点。
2.从宏观(性状)和微观(基因)两个方面分析英国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桦尺蠖比例的变化,说明桦尺蠖进化过程的原因。
3.角色扮演环节:曼彻斯特区环保局首席执行官。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你会怎么做?并预测桦尺蠖的体色会发生什么变化?突出环保概念。观察、设想、讨论、交流与作答。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图片资料和数据资料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从而获得准确的结论。
知识链结点质疑:
1.桦尺蠖的进化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引出物种概念。
2.同一物种有没有不能交尾的情况?引出地理隔离概念。
3.不同物种有没有可以交尾的情况?引出生殖隔离概念。讨论,交流作答,归纳。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气氛空前高涨。
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1.给出加拉帕戈斯群岛地图。请同学们用地理知识估算岛与岛之间的距离。再出示不同岛上的植被情况(突出果实的大小),让学生了解各岛屿的生存条件。最后出示有不同特征的地雀,特别突出地雀喙形大小的特征。
2.质疑:根据不同岛屿的生态环境特点分析14种地雀形成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归纳总结。分组讨论,组内、组间交流、归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给予学生时间,空间,自行归纳。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6
教师的角色也应改变,即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改变师生关系,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放下尊严的架子,应从讲台上走下来,应与学生成为朋友,要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中学习,要使学生在学生与学生间的研讨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感到学习过程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过程,这种变化的实现其实是很难的。
(2)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教师是生物课堂育人资源、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挖掘课堂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生物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有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这些转换,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有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才会真正成为生物课堂的主人。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能力为主要特征的高中新课实验在我们省开展已两年多了。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高中生物课,我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一、授课内容的选择
高中生物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包括三个必修模块、两个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在新的知识体系里,必修模块具有生物基础知识普及型,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延伸不深入的特点,很多知识的拓展留给选修模块来完成。
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这3个模块的学习必须以必修模块的学习为基础。
面对生物知识模块的重新划分,刚接触新课程的我们,往往不能正视新的知识体系,总想增加一些教材拓展内容,造成了授课课时紧张,授课节奏加快。致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识,从而不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为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认真学习动态的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的理论与目标。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中学生物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思考可以把教材分解为哪些部分和阶段,重点、难点是什么,各部分与阶段怎样联系与过渡,各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什么,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反应和学习困难,哪些内容可以设计搭建出适合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的平台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选择授课内容,从容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二、对学生的调查与分析
对学生的调查与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知识技能基础和学习动机,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习惯和一般特点,如感知特点、思维和认知风格、表象和记忆特点等。还要了解学生的态度特点、情感特点以及情感发展水平、情感需求、性格心理特点等非认知特点。
经过初中新课程洗礼的高一年新生,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自我表现欲望高。然而,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知识要求层次较低,很多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对有些学科知识只是似曾相识,但表达不清或不到位,特别是一些生物俗语、生物方程式模糊不清,一知半解。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弘扬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相互交流以及师生交流的的热情,在教学设计上要重视生物观念和价值的教育,学习方式的引导;重视生物核心知识、技能、生物方法的教育;加强问题意识、分析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设计选修本第三册中的“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时,本节课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动物细胞融合,在必修1细胞膜的流动性时曾例举过人鼠细胞融合,学生容易理解。第二部分单克隆抗体是重点也是难点。我把制备原理和第一次筛选放在人鼠细胞融合后,单抗制备前,目的是分散难点。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选择亲本,细胞融合,进行筛选和培养。第二次筛选更难理解,而且教材上没有给出克隆化培养的具体过程,专门用一张幻灯片进行处理。最后小结时出示植物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达到教学目标。最后对单抗的制备过程总结出“五个二”。这种教法就是在分析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既能顺利地引入新课,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无定法,但教不可无法。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同时还要结校本条件进行教学。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对教材进行教学。这样在引领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高学科基本素养,为今后进一步进行学科知识探究打好基础。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习惯和一般特点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到,学生虽然有获取知识的热情,但是不能自觉地巩固知识,在学习中还缺乏主动记录一些自身或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的相关知识,导致学过的知识遗忘率高。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在适当的时候提醒学生做好相关的记录,培养学生对活动内容的取舍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设计一些讨论的问题或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相关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打好基础。
三、教辅材料的选择
教辅材料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辅助教师借助教材进行教学的,其中运用较多的是课后习题册。然而,现在很多教辅习题却只是旧教材的辅助书换了个封面就上市出售,如果学生用了这样的书就会在旧的知识体系里摸爬打滚。而学生在遇到现阶段没学过的内容就会拿来请教老师。如果有比较多的学生拿同样的问题来请教老师,刚从应试教学模式走出来的老师看到较多的学生在钻研一些跟高考要求有关的知识,有可能就会不自觉地用一定的时间来讲授,由于讲授的内容缺乏前后知识联系,授课时间短,教师讲不清透彻,学生也不能很好的领悟。居于此可以说,选错教辅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课程实践的进程。因此,教师在选用教辅材料时应认真地对照新课标和本校所选用的教材进行选择,最好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自行编制。我们学校是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掌握的情况按“知识疏理、基础训练、能力拓展”三方面来编制习题的。实践证明,这样的习题有利于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
四、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教学
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及时地提炼些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有兴趣的同学带着课题到课外进行自主探究,再带着探索成果到课堂展示给同学。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发展多元、主动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团体协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之成为掌握生存常识和技能、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善于探索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前面提到的,在设计必修本第三册中的“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在课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在课堂上将有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讨论。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爱好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益。
以上是我在高中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教学反思,可能是一孔之见,但愿能得到有志于钻研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的同行的指点。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8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承上启下、牵引全局,对课堂教学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反思一:多一份实在,少一份形式。
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不能搞形式主义。如,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师问:“你见过蛋白质吗?你知道蛋白质有什么作用?如果你想合成蛋白质,你认为首先应做哪些方面的工作,以免走弯路?”学生列举了生活中的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的作用,关于最后一问,学生答到需要知道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以及排列顺序。过渡:“同学们知道氨基酸吗?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讲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后,组织学生讨论人类研究蛋白质有什么意义?前后呼应,并适当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这样情境创设能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关键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反思二:多一份创意,少一份随意
情境创设来源于现实生活,但需要高度浓缩和提炼,克服创设的随意性,必要时可以适当进行加工处理,更能符合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反思《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如“细胞分化”的教学,以德国某体操运动员和她白血病儿子的真实故事导入。
教师问:“关于白血病,你了解多少?正常人体内的白细胞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归纳出细胞分化的概念。
教师问:“刚才我们讨论了正常的白细胞产生,患者体内异常的白细胞即癌细胞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组织学生讨论相关内容,如癌细胞的产生、致癌因素、癌细胞的特征以及预防癌症的措施。
过渡:“对于患者目前有哪些治疗方案?”
学生答到:“化疗和放疗以及移植造血干细胞。”
教师问:“放化疗方案有什么缺陷?”组织学生讨论。
过渡:“在药物方面,科学家试图寻找副作用小的一些抗癌药物如紫杉醇。”并提供紫杉醇的资料,
教师问:“如何大量繁殖红豆衫满足紫杉醇的用药需求?”此问的意图引出植物克隆,并落实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过渡:“刚才同学提出第二个方案移植造血干细胞。什么是干细胞,体内除了干细胞以外,还有其他的干细胞吗?”播放干细胞视频,组织学生画概念图归纳干细胞类型。
再现情境:医生希望给该运动员的儿子移植造血干细胞,但配型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获得治疗患者所需的造血干细胞?组织学生讨论方案。此问的意图引出动物克隆,并落实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教师总结:“刚才讨论了治疗白血病的一些方案,但有些方案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无法实现,所以现在还有许多患者处在生死边缘,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并适时激发学生对患者感同身受的真挚情感。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9
采用问题激发互动来复习生物知识
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资料时,我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使学生对于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发生的条件等知识进一步明确和理解。
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资料就更进一层:我们共同剖析有氧呼吸的实质是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所以有氧呼吸是复杂的化学反应,而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必须在酶的催化下才能进行;所以,只要有酶的存在,无论有没有线粒体,有氧呼吸就能进行。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本事
实验考察中,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在具体操作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
此时我便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适宜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问题。学生经过回忆实验原理和目的,想到:能够用载玻片的边缘来划滤液细线、颜色浓绿的嫩叶能够作实验材料。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培养学生的实验本事。
发挥学生的“创新火花”
学习“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时,学生经常混淆“S区和H区”,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Sport”的意思是“运动”,可与“运动性失语症”联系,即S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运动性失语症”;另一位学生立刻说“Hear”的意思是“听”,可与“听觉性失语症”联系,即H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听觉性失语症”,这样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督促我们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用情感语言创设情景,在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学习“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一资料时,先结合多媒体图片简便愉快地介绍:“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肃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具体图片和教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完美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之后我再心境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时展示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等资料,讲到那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这样,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复习策略
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景,一向是教学中的难点。如果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组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构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Ι”。这不仅仅使学生明确:“有丝和减Ι分裂中有同源染色体,减Ι中同源染色体联会构成四分体并分离,减Ⅱ分裂中无同源染色体”,还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经验之作。反思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0
经过七年级生物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对生物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才,而是为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并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基础。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而又贴近生活的例来帮助学生一步步走近生物学。例如:讲授生物细胞分裂时,将物细胞的分裂比作揪面髻,将植物细胞的分裂比作垒墙,以体现二者的区别。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由于是首次使用北师大版的教材,对教材了解研究不够,使我这一学期的教学走了一些弯路。比如在讲光合作用这一节时,课时的安排就很让我头疼。核心内容当然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但是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的确需要一番统筹和安排。课后我对教学思路做了一番整理,觉得还是以光合作用的反应视为主线来安排要好一些。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又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的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还要紧扣课程标准。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绝对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其他的解释。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老师,我要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1
过去的生物教学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一为地完成大纲任务,这样的做法扼杀了学生创造力和学习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操作呢?
1、观察是前提,活动是载体,体验是归宿。
学生的情感一般来自于直接的体验,观察是最根本的。没有观察就没有感受,就不能表现出那么高的激情,就没有想参与的冲动,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大胆创设观察的素材。学生不是封闭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情感、价值观念需要相互的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弥补,所以参与是教学的核心。身体活动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广泛提供活动的空间。有活动就有体验,体验是自然生成的,教师是无法代替的,所以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有规范的肢体表达。只有让学生去大胆的尝试,才会有亲身的体验,有了体验才会有新的追求,有了追求才会有创新。多方位的营造体验的氛围。
2、联系生活,关注学生的需求。
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和追求,充分了解学生,增加师生交流的频度,增进师生接触的密度,关注学生的需求,力争去满足她们,激励她们,帮助她们达到目标。
3、师生互动合作,不拘一格,尽情表达。
过去的教学是单一的信息交流,学生只有听教师的,现在主张信息的立体交叉,学生要全员的参与教学过程,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学生也可以是老师的老师,平等互动的关系,促成了民主氛围,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谐、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真正接受到生物教学的全过程。
4、教师调控,创设情境,渗透学法。
学生的学并不等于弱化教师的教,教师的主导,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教师的指导、调控是让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前提,如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展开,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评价的激励,这都应是教师主导的。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场景、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真实的体验。
不讲学习形式不等于不渗透学习方法,只不过不是强加给学生的,给学生选择的权利,教师要引导学生怎样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自我生成生物学习的策略,这是学生自我建构的,符合生物教学规律的。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2
本节知识内容多,新名词多,蛋白质空间结构较抽象,学生没有学习相应的有机化学知识,对羧基,羟基等很陌生,因此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学生能够说出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也知道蛋白质对人的生活非常重要,也知道蛋白质能够被消化分解,但对于蛋白质的结构以及氨基酸的结构是陌生的。
本节我将重难点定位在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和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的讲解上以及氨基,羧基,肽键的写法上。出示一幅有几个氨基酸结构式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在对比的基础上找出不同氨基酸分子共有的结构,写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为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奠定基础。通过对蛋白质各项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加赞同科学家对蛋白质的研究工作,从而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这一教学目标。课堂气氛不错,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高,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好,较好地突破了重难点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化学知识,在一些知识的理解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积极思考,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注重生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看动画片是学生最喜爱的,也是他们进行认知活动的重要途径,可以使得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使抽象的内容简单易懂。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教学情境,利用动画的直观性激活教学,在动态画中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感知、内化、提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3
从教高中生物教学五年,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心得,反思总结了一下,感觉收获很多。
一、关于成功导入新课
一个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情景,师生共同愉快地进入教学主体内容。那么,如何做到成功的导入呢?
1、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
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
2、通过当地的特点导入
学生对家乡的资源特产都比较熟悉,如果以此来导入新课,不仅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了解家乡,关心家乡。
3、以旧拓新,“启发式”导入
高中生物内容较多,知识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在授课时常常采用“启发式”导入。例如,在讲授“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内环境与稳态”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以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做为桥梁,引出新课内容。这种方式能利用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真正做到有启有发,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另外还可以借教具导入,以名人轶事或科学家生平导入,通过练习导入等等。
二、关于优化教学方法
一堂课的核心是教学主体内容,怎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首先是做好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标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这是传统教学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学生只要把教师所提供的材料经过整合、贮存到自己的头脑中就可以了。当然不能整节课都采用这种方法,但对一些新知识的教学来说,讲授法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用于其他教学活动。
2、谈话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或知识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师生间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是很常见的方法之一,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指定的问题展开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体现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之一。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有助于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这种方法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4、直观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用亲身实践或具体事物来激发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知识的教学过程。常见的方法包括演示实验、教具、多媒体课件等,这种方法能直观地展示学生周围不易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感性认识。
除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外,还有许多方法,比如探究法、学生自学法、观察法、启发法、角色扮演法、调查法等等。一节课中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节,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有些内容可能采用探索式最好,有些采用谈话法最好,而有些可能适于启发式。在选择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因素,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比如我在设计《植物组织培养》一节的教学内容时,对于原理部分,第一次讲课时利用了学生自学法和谈话法,先让学生自学课本有关内容,然后通过提问讲解。听课的指导老师建议这一部分直接切入就可以,因为学生在必修一中已经学习过细胞的全能性,而且原理部分不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不必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看课本,直接用谈话法启发学生思考有关问题就可以。后来我改用了这种教法,果然学生能对答如流,教学效果很好,看来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选择教法。
三、关于灵活驾驭课堂
“教师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前要精心备课,而在课堂中能否顺利发挥还要看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一个好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会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化,观察他们是否对讲解的内容感兴趣,是否在认真听讲,听懂的程度如何等等,相应地来调整课堂内容和节奏。当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时,教师可以适当调节一下课堂气氛,鼓舞学生振奋起来;当观察到学生不太懂的时候,可以用更明了的方法去讲解;当某个学生表现不错时,还可以让全体同学为他鼓掌,这些都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好方法。
有时候学生并不像预想的那样顺利回答出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先自问一下:是不是问题超出了学生知识的范围?是不是问题过于宽泛?还是问题指向不明确?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比如还是我在讲《植物组织培养》时,让学生从这样一段资料中总结出影响愈伤组织再分化的因素之一:“在快速繁殖植物时,如果我们将一个枝条平均分成三段,结果发现,靠近顶端的那一段枝条的侧芽离体培养时繁殖系数最高,中间的次之,基部的最低。”很多学生回答是生长素的浓度,就是想不到外植体的遗传特征。当时我很着急,事先并没有想到学生答不出来,那怎样引导学生呢?我灵机一动,又问:“是什么造成了生长素浓度的高低呢?”这时学生就能想到是芽体所在的位置了,从而总结出外植体的遗传特征是影响再分化的因素之一。在这里不是直接把答案和盘托出,而是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也避免了课堂的尴尬。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4
1、复习策略: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不求深,不求难,重点帮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多检查学生的作业以督促并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
2、上课模式:先列出考点,让学生知道考试范围,然后结合考点精讲课本,即将考点拆解分析,考点之外的内容可大胆舍弃,之后紧扣考点精选题目进行精练,最后留十分钟让学生消化(自己看书、讨论和提问)。精讲环节要重视板书,避免滥用课件,一些专用名词或术语要求学生写下来。精讲环节的教学需回归课本紧扣考点,精练环节可充分利用课件,题目数量不宜过多,最好控制在五题以内,建议通过变式训练模式深挖考点拓展知识面。
3、能力培养
从每周一次的理综测试和各种大型考试如广州一模、茂名二模等试题中精选一些典型的错题进行分析,侧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表述能力(尤其是绘图制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5
摘要:分层教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实施分层教学不仅挑战教师的耐心、心理承受能力、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还挑战相关部门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方式。因此,要落实分层教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也要不断更新观念。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xx)12-0350-240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我校属于偏远地区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个体间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逐渐增大。仍采用传统的“齐步走”方式进行授课,对班级内的中等生可能是适合的,但是会严重阻碍班内优生和后进生的发展。优秀生“吃不饱”,而后进生“吃不消”,结果导致尖子生冒不出,差生又跟不上。为落实我校“给每个学生以希望,让每一个体都发展”的办学理念,近几年来我校生物备课组尝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经过几年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但是,分层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挑战教师的耐心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分层教学的基础,学生分层的客观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分层教学目标及其效果的实现。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前教师要充分掌握学情,不仅要记住所教的每位学生的姓名,还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和知识储备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更为合理的分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测试成绩等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每位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尤其是后进生,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可见,要做好分层教学,教师就要投入更多的课余时间,付出更大的耐心,关注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多交流,和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心理状况。
二、挑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实施分层教学就要做好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及作业分层,教师作为分层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对生物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次,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高考大纲。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要求,结合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而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生物科学知识,又要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再次,授课分层是关键。实施分层授课,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对所授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了如指掌,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好针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沉着应对由于分层教学而导致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最后,分层练习要精心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练习,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合”,又要有促优、补差性质的“分”,同一练习内容,可分层要求。既要有提升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也要有提升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适合中等水平学生的练习巩固题,还要有落实基础知识的简单练习,使各层次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程中都有事可做。可见,要实施分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还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在备课上要多花时间,多下功夫,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挑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知识储备以及学习潜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这种人为地把学生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会让后进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造成学习上的消极态度。课堂分层授课,课后分层练习,会让部分学生感觉自己常常受到教师的冷落和歧视,得不到信任,久而久之,他们丧失了进取心和勇气,甚至自暴自弃,还有可能产生对优生的仇恨心理,对优生偶然一次失败,幸灾乐祸,甚至恶语中伤。优秀的“尖子生”课堂上反应速度快,理解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常会得到教师的信任,教师总认为他们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笔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优生把自己摆得过高,偏向对疑难问题的钻研,不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解决较简单问题时“眼高手低”。可见,在分层教学中要实现各层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还应积极组织各种能够促进学生团结、增强凝聚力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淡化学生之间的排他心理。
四、挑战相关部门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方式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实施分层评价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表现自我,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但是,高考制度作为教育评价方式的带头大哥,仍然是靠成绩说话,一考定终身,因此社会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依据,最终学校也只能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目前来说,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而得不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认可,不能大范围推广。教师只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部分班级逐步尝试分层评价,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朝晖.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20xx(10).
[2]张孝军,李莉.论分层教学模式的负面影响[J].教学与管理,20x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