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

推荐度: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度: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度: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度: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荐】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

在《钓鱼的启示》一文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詹姆斯十一岁时的一次钓鱼经历:在离允许钓鱼还差两个小时的时候,詹姆斯意外地钓到了一条10公斤的大鲈鱼!父亲要他把鲈鱼放回水里去,他大声抗议。由于父亲态度坚决,他最终虽然不情愿也只得无可奈何地把大鲈鱼放回了水里。本文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经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小詹姆斯最终把鱼放回了水里,遵守了钓鱼的规则,这是他父亲严格教育的结果。不难设想,假如当时父亲默许甚至赞成小詹姆斯把鱼留下,将会有怎样的后果。詹姆斯的父亲的确是一位遵守规则的好父亲,他不为暂时的利益所动,而是毅然决然地命令孩子把鱼放回水中――他不但自觉遵守规则,并且教子有方。

教学《钓鱼的启示》中,我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假如詹姆斯的父亲默许甚至怂恿他把鱼留下,你认为这样做行不行?这样做会对小詹姆斯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后,又将问题进一步引向深入――类似的问题你也许遇到过吧?你和身边的人是怎样对待类似问题的?你此刻怎样评价他们或自我当时的行为?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些回答或许并不完全发自内心,有的或许只是随声附和。可是我想,这些问题必须能够引发他们对自我生活中经历的类似问题的思考。这种思考或许尚不成熟,或许不能立刻改变其固有的价值观,但他们必须能经过这样的思考把课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逐步养成在学生中进行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长此以往,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必定会大有裨益。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将不断寻找课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尽力开掘课文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时也不避讳其中的假、恶、丑,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对自我进行反思,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反思,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良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2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三、教学难点:

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四、重、难点解析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五、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翠鸟和芦苇的标本、挂图或幻灯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的录像片或课件。学生收集有关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方面的资料。

2、教师引导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进一步弄清楚每一句、每一段写了什么。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翠鸟小巧、美丽、可爱的样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鱼的动作。

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始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这个基础上,把个人读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讲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讨论。特别要注意,发言、讨论不可脱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直观性的教具可以结合使用。

3、指导朗读、背诵。根据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想象、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指导朗读,采取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议论、理解相结合,在读中感悟。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

背诵在理解和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先弄清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及句子的顺序,可以板书重点词语,帮助学生记忆。

4、关于“思考·练习”。

第二题是为了帮助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培养想象力和表达力。第一组第二个句子比第一句多了一个“疾”字,第二组第二个句子比第一句多了“像箭一样”,都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第三题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知道多读和摘抄好词佳句是积累语言的常用的方法。选做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作画,可以把画得好的画办一期墙报,作为“我喜欢的鸟”语文活动课的一项内容。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齐答:鸟的叫声。

师: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生1:我喜欢鹦鹉,因为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我家就养了一只,早晨,我总是对妈妈说:"我上学去了"。它就学着我的样子,说:"我上学去了。"真好玩,妈妈说,这叫"鹦鹉学舌"。

生2:我喜欢鸿雁,因为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

生3:我喜欢黄鹂,因为它的歌声清脆悦耳。我希望我的歌声能像它一样好听。

生4:我喜欢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

师: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再亲切一点。瞧,这就是翠鸟(多媒体课件出示"翠鸟"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生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生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生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你们专注的目光里,老师感觉到你一定很喜欢翠鸟。你还想更多的了解翠鸟吗?那么就拿出那篇介绍翠鸟的文章读一读吧。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形成一种内在动力,推动人们去探求知识。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

生1:我读懂了翠鸟的羽毛非常鲜艳。它长得小巧玲珑。

生2:我知道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生3: 翠鸟很会捉鱼,眼很尖,小鱼是逃不过它的眼睛的。

生4: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生1:喜欢它漂亮的羽毛,还有透亮灵活的眼睛。

生2:我喜欢它捉小鱼很机灵。

「以上通过谈了解,多数同学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一句"同学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_"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将学生推向"深入研究"的学习热情之中」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有。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好,大家开始吧。

学生自由分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这里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喜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生评:头部羽毛是橄榄色,还应该有花纹,课文中讲"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嘴画得可以,又尖又长。

师:还有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画,并给大家介绍一下。

……

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同时,具体述说了翠鸟的外形。其它学生评价作品的同时,也须依书*本地落实到每句每词,这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真了不起,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画出美的图画来,这说明你读懂了课文。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

学生练习)

师:请到前面操作并给大家介绍一下翠鸟的外形?

(一生介绍)

「此处课件的展示,是分解了写作顺序。学生越是兴致盎然,越是聚精会神,越是与作者的观察顺序写作同步,很好地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看着提示,介绍翠鸟的样子,练习说一说"正是让学生脱离课本的背诵,这比干巴巴地要求学生放下课本看谁能背诵下来巧妙得多」

三:评读感悟,凸显个性

师: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比比吧。

学生热情高涨,师生互读。)

师:我们比赛完了,各位小评委,评一评吧。

生1:我觉得xx 同学把"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读得快一些,很到位,说明了翠鸟捉鱼的速度很迅速。

生2:我觉得xx 同学应把"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读得再慢一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翠鸟捉鱼的速度快。

生3:老师,我觉得您读得比较好,因为你把"悄悄地"读得又慢又轻,表现了小鱼游到水面上来很警惕的情景。

生4:老师,我觉得你有一些地方读得还不如我好,我读一遍好吗?

……

师:是呀。同学们的朗读水平真是太高了,我觉得一些同学的朗读已经超过老师了。我会向你们学习的。这么可爱的翠鸟,你们不想把它的形象永远地留在脑海中吗?那就试着背背吧!

学生练习背诵,并指名背诵。)

「以师生竟争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同学们都很棒,其实背诵也是一种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翠鸟这么可爱,我真想捉一只来饲养。

师:是呀,老师也有这种想法。可是能捉吗?

生齐答:不能。

师:为什么?

生1: 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

生2: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

生3: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

生4: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

……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彩。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这一环节的设计,文道结合,渗透了生态环保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业题。

生1:现在,鸟儿的家都被淘气的小朋友捣坏了,我要为鸟儿造几个窝,让鸟儿都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

生2:我准备做一期关于"我喜欢的鸟"的手抄报。让大家都来认识鸟。

生3:我回去将继续在电脑上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生4:我想向全市的小朋友发出倡议:爱护鸟吧,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

师:是呀,"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其实,课外还有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希望你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或疑问,继续探索,继续研究,老师将永远做你们学习上的朋友!

自留作业,自行设计,使学生既有自主思考的权力,又激励着他们不断创新的精神,进而超越课文,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3

[摘 要]反思性教学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从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操作流程、操作主题的构建与策略进行论述,试构建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操作体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探索;研究

“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对教师“教”、对学生“学”的反思 , 是指教师以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效果为反思对象 , 进行主动探究 , 寻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从而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 ,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 , 调动教学自主性和主动性 , 提高教学实效的一 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这一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是教师拥有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 ,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 ” 为核心 , 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 , 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 , 学生通过反思来调整学习 , 并强调“思”与“练”的结合 , 通过补救性的训练来解决存在问题 , 从而落实教学目标 , 提高教学实效。

一、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操作流程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可分为四个环节,其基本流程为:

确定内容——观察分析——重新概括——实际验证

1. 确定内容。教学反思的起点是教学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反思的内容,发现教师的问题意识。教学问题的类型很多,有的来源于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两难问题(比如:如何做到既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有的来源于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比如:为什么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为什么小学三年级学生和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会出现分化现象),还有的来源于自己想改变现状的愿望(比如:我的理

想的课程形式与结构是什么)。

2. 观察分析。在这个阶段,教师既是各种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静的批判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描述者。首先,教师要围绕所要反思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观摩研讨、专访等形式,广泛地收集信息,特别是关于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然后,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以及他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经验与教训。

如针对“为什么四年级学生阅读水平会出现分化现象”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观察分析:

这个问题是不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四年级学生阅读水平出现分化,与他们的身心发展、学习内容以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没有直接的关系?

前人或优秀教师在探究这个问题时,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哪些经验?这些经验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自己在探究这个问题时,教学行为结果与期望是否一致?

以上的观察分析,将会为下一阶段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与形成新策略奠定基础。

3. 重新概括。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和新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新的实施方案,力图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 实际验证。在这一阶段,教师需将以上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付诸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结果验证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在验证中发现的新问题将成为新一轮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内容,如此反复,直至问题的解决。

从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

二、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主题构建

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3个方面:

1. 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学什么

科学制定目标:要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三维目标进行分解,使学生在三维目标的引领下,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目标分解后还需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将形成的目标群

按一定的层次与梯度进行有序化处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具有自主选择最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目标。

优化教学设计:这种类型的反思主要在备课阶段进行,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的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虑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二是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在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备课笔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以往经验与教训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例如:

自己或他们以前在教授这一教学内容(或相关内容)时,曾遇到哪些问题?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

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预测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新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

教师在反思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再写出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一是可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二是可以逐步培养教师良好的反思习惯。

2. 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怎么学

教学实践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做出种种的反应。学生这些反馈的信息教师必须敏感地体察,并深入领会其意图。明确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实际需要,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利于及时调整,使教学真正适应学生学习认知发展干什么的要求。这种师生互动,能拓宽反思的层面和渠道。从学生角度认识教师行为和合理性和有效性,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深入分析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做出调整增强语文课堂行程的灵活性和可控制性,培养灵洗教学机智和丰富经验智慧,面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教学进程,教师要能不断地反思。

一是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那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上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要问每个活动景象,每个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有的教师竟语焉不祥,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

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总结。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

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

三是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因为这一阶段的反思强调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你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你如何处理?

当提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该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时,你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

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思维异常活跃,如果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就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你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

实践证明,课中有效的反思,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请看下面一则课中反思的案例:

一位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一篇构思精巧、立意新颖的优秀作文,于是决定利用作文评讲课朗读这篇作文。可是,教师刚把这篇文章读完,就有一位同学站起来检举这篇作文是抄袭的。此时,全班一片哗然,同学们一齐把目光投向那位抄袭作文的同学,那位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老师也一下子愣住了。后来,这位教师经过短暂的反思后,将话题转移到评价这篇作文好在哪里。当同学们评、赏结束后,老师问大家:“今天我们能欣赏到这样的`好作文,应该谢谢谁呢?”这时同学们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一起为那位同学送去了热烈的掌声。这位语文老师以此为契机,从那天开始,要求全班同学每周轮流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在班里朗读。这样的教学反思,不仅开阔了全班同学的阅读视野,而且使那位抄袭作文的学生免受心灵的伤害,可谓一举两得。

3. 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学会没有

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教学的结果如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是否学会了学习?因为“教会”不只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而且应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对他们自己适宜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的、好用。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例如:

当课堂气氛沉闷时,你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的?

哪些教学环节的工作没有按计划进行?为什么?

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你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假如你再教这个内容,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作怎样的更改?

请看一则课后反思的案例:

一位教师执教《群鸟学艺》一课,当学完课文后,老师让学生谈谈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大多数学生都从课文的重点句着眼谈了体会:学本领要有始有终,不要怕苦、怕累等。正当老师准备结束课时,有位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边举手边喊:“还有,还有!”出于对学生的尊重,老师请这位学生作补充性发言,没想到他语出惊人,完全超出了老师备课时的设想。他说:“许多鸟儿没有学会搭窝,凤凰也有责任。鸟儿们飞起的时候,凤凰为什么不把它们叫住?所以,我觉得学本领应找个责任心强一点的老师。”这位学生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全班同学和在场听课教师的一片掌声。

课后,这位教师对此作出了这样的反思:“是啊,为什么一定要按教参上的道理讲呢?难道教材只是用来教育学生的吗?如果问题的答案只能是惟一的,那么,还有什么创造性可言呢?那位学生的发言,是学生创造潜能的极好证明!在欣喜之余,我也感慨无限。……每当想起当时的掌声,我心中都会感受到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三、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策略

要提高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效率,就必须讲究科学的策略。现介绍5种常用的策略。

1. 反思总结策略

反思总结策略是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反思总结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以及自己对教材、学生、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总结反思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可以总结反思他人的宝贵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还可以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事件”。所谓“关键事件”主要是指对自己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的事件(可能是一堂成功的课或者一堂失败的课,可能是师生间的一次冲突,也可能是与专家的一次对话)。要对“关键事件”进行反思,就必须对“关键事件”进行如实的记录(因为事件本身是无法呈现其自身意义的,只有在事后的反思中我们才能断定它是否真是“关键事件”)。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关注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触动较大的事件,为事后回顾反思提供原始素材。

2. 对话反思策略

对话反思策略是通过与其他教师的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

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一种方法。对话反思法类似于我们平常采用的专题性的小型研讨会。其操作程序为:我们采用了专题性的小型研讨会形式,其操作程度如下:1、执教者围绕专题上课,其余教师带着问题听课,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语文课堂教学”为专题的一次研讨会为例,本校的一位青年教学《洪茶》第11册。

例1.1小学《语文》“说茶”的教学过程

1、揭题释题

2、自学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交流引导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思考、分段

4、深入阅读课文

(1)、分段学文,学生提出问题,概括,学生自主选择讨论问题。

初读课文:分段读、全篇读、分角色读。

5、总结全文

座谈会上执教者首先谈本课所力图贯穿的语文新课标理念,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前准备阶段,由学生去预习课文。教学每个自然段时,学生自主学习质疑,然后教师对其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再出示在黑板上供学生自主选择,再与几个同学合作解决,倡导学生主体、自主合作学习。

3、执教者与其他听课教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

座谈会时我们采用发展性互动性评判,评课教师认为,执教者以“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点来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间关系的。把教育重点放在系统知识的传授上。无视学生的兴趣,需要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使他们始终处于“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这种既缺乏生机又没有热情的刻板程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

评课教师普遍认为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观——“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以学生的需要和动机为中心,使他们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中去,要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观察、体验、发现,使学习能引起学生积极,持久的探索兴趣,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发展,要以学生的自律性学习为特点,培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要以“未来观”培育学生,要发展儿童的自主能力。学会适应在社会上面临各种情景,成为能够对其周围的环境施加某些影响,而不是完全受环境支配的人。

评课教师还认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是《说茶》这篇课文,应该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观着手,应该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4、执教者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执教教师结合课堂教学与评议进行反思,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了重新修改完善。

例1.2小学《语文》“说茶”的教学过程

(1)课前搜集有关茶的资料,搜集形式多样,互联网、课外书、茶家介绍等。

(2)学习有关茶道,收集茶具。

(3)充分预习课文,课的形式茶馆说茶品茶。

(4)组织形式:1、学生分散坐。

2、几位优等生开茶馆其他同学为茶客品茶。

课的流程:

1、一位同学为大家表演茶道并讲解茶艺。

2、其他同学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及预习课文所得进行边品茶边说茶,自由发言。

(1)执教者围绕研讨专题上课,其余教师带着问题听课。(2)执教者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3)执教者与其他听课教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4)执教者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3. 录像反思策略

录像反思策略就是通过录像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观者清”的效果。这种方法的操作程序为:

(1)上课和录像:教师围绕专题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施教,同时把课堂的教学过程拍摄下来。

(2)观看录像:执教者组织其他老师观看录像,执教者预先谈教学设计,再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

(3)反思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听课者观看录像的人员评价。

(1)上课和录像。(2)观看录像,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3)反思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听课者或观看录像的人员的评价),评价主要教学环节所应用的教学技能和策略以及理论依据。(4)根据评价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原先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性总结。

4. 行动研究策略

行动研究策略就是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等多种手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也是一种在中小学比较盛行的教科研方法。这种反思方法的操作程序为:

1、教学反思,确定课题。

课改之风刮遍全国,在学习了有关课改理念后,本校教师也进行了课改尝试,本人听了多堂语文课,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方式更新了,学生自主空间更多了,多位教师都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但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2、提出假设、制定方案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加强多方交流程度,使个体化的接受学习转变为群体化的合作学习,则将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加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增强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参与程度。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对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有着积极意思。如果能激活小组合作学习,则将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跌交流程度,实现多种交往方式的有机统一,并对学生良好思维与品质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以下要素:(1)小组共同目标(即必须通过合作才能达成的目标)的确定;(2)组织形式(即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的灵活转换;(3)教师角色地位的转换(即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把握住这些要素,小小组合作学习即会取得预期的效益。

根据以上提出的假设,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略)

3、实践研究、反思调整

①、以学生语文整体基础在全年级处于中等水平的四(1)班为研究样本,研究过程在常态条件下进行。

②、设计检测研究方案有效性的评价指标(学生思维品质与合作精神的发展等)与工具。

③、以一节语文课为单元,按预设的研究方案设计教学,并在择定的样本班中实施。

④、教学活动后即对运用预先设计的评价工具获取反馈信息,并据此对研究方案的有效性作出评价和提出修正方案。

⑤、转换教学内容,重复③、④的工作。

⑥、经过不同教学内容的多次重复实验后,再对经过修正的研究方案作一次整体性的调整。然后再选择基础条件基本相同的四(2)班为实验实验1班,四(3)班为实验2班,以进一步检验研究方案的有效性。

⑦、选择一篇课文,分作两种教学设计。教学方案一按经过修正的研究方案设计,在实验成绩班实施;教学方案二按原来的常规教学思路设计,在实验田班实施。

⑧、教学活动后即时运用预先的评价工具获取反馈信息,并对两种教学方案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苦教学方案一的效果优于教学方案二,则继续进行第二轮实验。如果结果相反,则重新回到工作步骤③,对研究方案再作修正。

⑨、在教学方案一优于教学方案二的前提下,再选择一篇课文,同样设计两套教学方案。只是教学方案一在实验2班实施,教学方案二在实验1班实施。

⑩教学活动后及时运用预先设计的评价工具获取反馈信息,并对两种教学方案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若教学方案一的效果仍优于教学方案二,则证明研究方案是有效的。如果结果相反,则表明研究方案还存在着缺陷,需要重新回到工作步骤③,对其再修正。

4、搜集信息、撰写报告、总体推广

本阶段工作主要是对上阶段研究信息的整理、撰写结题报告,在校内向总体推广。

(1)在反思自己或他人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2)广泛收集与该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3)根据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4)搜集研究信息,撰写研究报告。

行动研究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反思性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5.档案袋策略

档案袋策略是以建立专题性档案袋的形式促进教师的不断反思,从而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一种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并进行分类,如创新教育类、转化差生类、课程开发类等。然后在每个专题下,由教师本人通过回忆与反思,记录下自己在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自己尚需努力之处。档案袋建立的过程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评估、自我教育的过程。

我们在运用以上反思策略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时,要做到“三忌”:一忌形式主义。反思的目的是完善自我,而非应付检查。所以,反思性总结的内容要真实,要有感而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二忌空泛冗长。反思性总结应写得详实、具体、准确,不应泛泛而谈。三

忌失真失用。反思性总结的内容应客观、真实、实用。特别是反馈意见,更应客观公正。此外,自己撰写的反思记录应常翻、常研,做到温故知新,以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袁 坤. 培养反思力

[2]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

[3]杨章宏. 课题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

[4]郭根福. 有关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思考. 中小学管理20xx,1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4

《大家都快乐》是以快乐为主题的一篇儿童诗歌,整篇文章充满着童真童趣,是一篇让孩子很喜欢的儿童诗歌。

在备课时我发现了这首诗歌的生字词大多是以“动词+名词”的形式出现,例如:“折纸船”“丢手绢”“踢毽子”等,而动词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词,因为每次教学动词的时候我都会叫他们加上动作做一做以加深孩子们对词语的"印象,而这首诗歌如果解决了这些形式的词语就基本上能读通读顺课文了,所以第一课时我就反复地让孩子们读这些词语再加上动作,自己再出一些同种类型的词式给他们训练,举一反三,很快地他们不仅记熟了而且也理解了意思,这时候再来读通读顺诗歌,基本上都过关了。而且也在无意中让他们体会到了快乐,一举两得。这让我明白了,有些课文你只要找准了一些关键词句,那么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5

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是一篇人文情愫很浓的童话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白描手法)然而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小鸟那种“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的行为。一定会感动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

设计意图:

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感情,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境界。根据本文的特点,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既让学生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又获得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来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良好效果。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能力目标: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角色对话的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动人的故事。

2. 学生自由读课文。

3. 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根据提示说一说吗?

二、融情想象,做好铺垫。

1.出示:

一颗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⑴ 你是怎样理解“好朋友”的?

⑵ 融情想象,这又是一对怎么样的好朋友?

学生可能会这样理解好朋友:

A:鸟儿飞累了,就在树上休息;鸟儿也为树捉虫子。

B:鸟儿住在树上,树成了鸟的家;鸟帮助树赶走要害树的人。

C:鸟儿和树相亲相爱,树为鸟遮阴,鸟给树唱歌。

D:鸟儿问树:“你给了我一个这么温暖的家,我应该怎么感谢你呢?”树说:“不用谢,爱是不用回报的。我们就这么生活在一起,多好。”

过渡: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啊!就是这样一对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的好朋友,却要在寒冬来临之际,不得不短暂分别。临走之际,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

三、潜心对话(树和鸟的对话),体会友情。

1.让我们快速浏览寻找,用“——”划出课文中鸟和大树的对话。

2.出示要求:自由感情朗读,写出评注,分别应读出怎么样的感情。

3.检查点拨。

⑴ 师引读

⑵ 生活中,你也许经历过离别,想一想那是怎样的情景?想后再读一读。

⑶ 同桌分角色读,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指导要点:树的话中包含着请求,期盼;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而肯定;树(他)和鸟(她)性别不同,要读出区别。

4. 有感情地齐读1~4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他们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给树听。他们到底能否重逢?让我们期待下节课的学习。

五、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大树 小鸟

听歌 唱歌

朋友(友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

2.引读1~4自然段

二、 潜心对话,披文入情。

过渡: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大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不见了。她找了又找,问了有问。

1. 她分别找了谁,问过谁?让我们快速浏览寻找课文5至最后一个自然段,用“——”划出课文中三组对话。

2. 出示三组对话

学生自由练习。

⑵ 指名读,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a 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b 门先生对伐木的事见多了,不以为然。读他的话时,要平淡、冷漠。

C 小姑娘的声音要稚嫩一些。

⑶ 师启发:鸟儿找不到好朋友时,心里着急吗?会在心里说些什么饿?她会在心里怎么呼唤她的好朋友呢?

⑷ 指名分角色读三次对话。

三、体会二“看”,升华情感

过渡: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焦急,当她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齐读

1. 出示句子: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⑴ 思考:透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⑵ 指名学生交流。

⑶ 小结:鸟儿费劲周折,终于找了自己的好朋友——尽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呢?她睁大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2. 出示句子

⑴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从这第二个“看”字,你又品出了什么?

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师相机点拨、引导、提升。

⑶ 引导想像: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她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她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⑷ 指名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的理解。

⑸ 师:正如同学们感受的那样,这两个“看”字虽然普通、平淡,却饱含着鸟儿对大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 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1. 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吗?(友情、守信)

2. (机动板块)课文学完了,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个美丽而又令人深思的童话故事,一起为小鸟和大树的深厚情谊而感动,一起为大树的离去而伤心,那么让我们站起来一起共同祝愿:愿我们的世界---诚信之花遍地开放;友谊之树万年永存;环保之河绵延不绝!

六、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起因——约定明年再唱歌

经过——寻找树朋友

结果——实现诺言,唱去年的歌

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用朴素透明的语言,讲述了一只鸟和一棵树之间生死不渝、凄美动人的友情。鸟儿那执着的爱所传达的是人类所共有的、最美好、最纯洁、最真挚、最恒久的情感,整篇童话氤氲着古典主义感伤之美,给人一种无法释怀的凄婉情结。

第一遍读《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心被紧紧地揪着,文章虽然没有一个华丽的词句,也没发现一个难理解的词语,语言相当朴实,但细细品读,又觉得文章情意深浓,还带着些许伤感的色彩,很有味道。如何才能把学生带入朴实的文字所蕴涵的意境中,体会到鸟儿与大树之间那种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呢?经过反复的读文和思考,我被文中“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这句话吸引了,既然是好朋友,何不让学生通过体会他们如何的好来贯穿全文呢?于是我很快确定了教学思路:以读为主的语言情感训练课。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能体现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的句子认真读,仔细体会,谈感受。然后紧紧抓住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的三次对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文,体会小鸟越来越着急,担心的心情,这样为歌颂鸟儿信守诚诺,珍惜友情的品质服务。最后再通过体会小鸟与大树点燃的灯火见面时,两个“看”字的不同含义,进一步让学生体味这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课上完后,虽然有许多我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教学机智不够,引导学生深层次的体会欠功夫,放手还不够大胆等。但从学生声情并茂的读书声中,从学生有一点深度又有些稚嫩的言语回答中,我感觉学生的情感基本被调动起来了,我还看见有几个孩子还流泪了,我很高兴,因为我觉得我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在最后,我没有只采取书中的要求“对课文中的小鸟说点什么”,而是采取更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中哪个人物说话都行。这下学生的感受就各不相同了,比如,有的学生对小鸟说:“鸟儿啊,你用你的行动和歌声告诉了我,朋友之间应该信守诺言。”又如一学生说:“鸟儿啊,你唱的不仅是一支去年的歌,还是一支赞美的歌。”另一生接着说:“这支歌不仅赞美了大树,而且也赞美了小鸟自己。”有的学生对伐木工人说:“伐木人,是你让这么好的朋友从此相隔两地,难道你看到如此纯洁高尚的友情还没有一点觉醒吗?请你赶快停下你罪恶的手吧,让我们都来爱护树木,爱护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有对大树说的:“大树,我真羡慕你,虽然你已经不在了,但我觉得你是最幸福的,因为你拥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我一边认真地听,一边不停地修正孩子们说得不太恰当的地方,我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孩子们的心被童话中的人物所感染了,感动了。我想:这也许也是童话吸引他们的地方——除了想象力丰富,故事有趣以为,还能给人以很多的启示。

我真希望每一节课都能把学生真正带入课堂,带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6

随着教学反思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要想让教学反思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强化反思意识,明确反思内容,掌握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

一、强化反思意识

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教师,是一个不成熟的教师,是一个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学反思来自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师要自觉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二、明确反思内容

教师应从哪里入手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如,“我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从中学会什么?”等,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贯穿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内化为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再次,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和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要对教学观念、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还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传媒等方面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校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反思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如教学中教师控制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符合主体性原则等;二是对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思考,小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如“教学中是否出现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好,可以怎样改进?”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等。

3、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缺憾之处,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俺们减少缺憾,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小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法子,如“这堂课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该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等,同时,教师要学会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这样,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教师的教学实践会更加合理,更加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学反思的效果,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但为便于掌握和运用,俺们可以将教学反思分为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教师主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1)日记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通过写反思日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小结、反思的方法,反思小结的内容可以是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和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事件,还可以是学生的反馈意见和独特的见解等。

(2)录像反思法,即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让教师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具体操作可采用以下程序:上课和录像——观看录像——反思评价——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如此循环反复,能更好地强化教师已有的经验,改造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3)档案袋反思法,即以专题的形式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如“教学策略选择的恰当程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程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程度”等,然后由教师本人根据这一专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并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现在的状况、自己的进步以及尚需努力之处等,档案袋建立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反思的过程。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实践证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因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及时交流,与专家共同研讨,教师可以就某一问题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也可以邀请其他教师和专家光临自己的课堂听课,课后一起研讨,请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在听完其他教师的一堂课以后,针对这堂课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还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互助合作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四、养成反思习惯

教师专业成长是建立在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富有个性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持续的修炼过程,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因此,教师要养成对每堂课进行反思的习惯,而且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的有机结合,教学前反思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然后编写出符合实际而又风格鲜明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4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业已即将结束了。在这半学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我来说,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形成与接受,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积累和提高,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的丰富和拓展,都有了教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进步,温故方可知新——现将本学期的工作的得失情况具体而详细的加以总结。

第一、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意识反映实践,科学的思想意识可以指导实践活动。

前期的岗前培训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领会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新课程改革又让我的教育理念与时代同步。因而,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充分显示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模式。

第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教学能力全面化、深层次化年轻是我们的资本,另一方面年轻又是幼稚的代名词;热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条件,但如果过分的热情就容易形成武断与莽撞的性格。

但通过了学校的安排的拜师活动及积极有效的教学实践,加上个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设置、灵活的互动设计、情感教学、心灵对话的教学方式等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日益丰富和深化。

经验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人的发展的步伐,同时有时也可能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掘。刚毕业,我的确年轻,但这也意味着我没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响,特别是处在一个有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的时期,处在一个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时、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着没有,也意味着有更大的接受和发展空间。因而,我可以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学计划。首先,抓积累、夯基础。开展三字一话、名言积累等活动。其次,重说写、练能力。通过即兴演讲、写心得体会、习作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最后重运用、拓视野。通过连词造句、仿例造句及现代文阅读训练等方式加以培养。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朗诵名家名作的方式,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美学教育和一定写作训练。另外,我还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都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平时补充一些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的习题,让同学们在说笑中受到了知识的灌输和美的熏陶。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正是在教学实践这一过程中,我得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材料积累,为以后的教学、教研工作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在总结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的知识的时候,有时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对部分教材内容把握不全面、有时只求形式,忽视了内容实质。

第三、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难重点处理的有偏差。

总结经验可以充实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复的总结和反思中,我会不断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7

本学期语文组以学区教研工作和学校制定的教研工作为指导,以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为主题,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力推进了课外阅读,提升了师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现把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为阵地,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是学校的命脉,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让每一节课都有效是教学的主旋律。为了实现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承诺,我们语文组在开学初就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自己要严格备好每一堂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备出适合自己班级的课,通过教师的随堂听课来检查老师的课堂教学,备课中要安排好每堂课的练习时间,可以是口头表达的,更重要的是课堂上要留有书面作业的时间。为了提高老师课堂的有效性,我们语文组规定,每节语文课不得不许拖堂,语文课堂作业不得挤占其他课时间完成,教研组要经常商讨备课情况,及时探讨上课后情况,安排好每一单元的检测练习,并要做好每次检测的量化分析。课堂有效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牢固,老师腾出时间钻研教材的时间也就多了。

二、以课题为抓手,提升了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是我们严店学区中心学校的课题,针对大课题研究的方向,教研组可以自主寻找研究的切入口,也可以老师针对教学的问题自己研究,但每次的教学要针对自己研究的课题或者小问题进行思考,针对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我们要求语文老师反思一节课堂教学情况。反思的主题要围绕自己研究的主题进行,通过课堂教学的反思,找出以后教学改进的措施,或者比较好的做法年级组推广。每周的反思有指定的骨干教师评议和探讨,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老师们自己反思能力的提高,目前我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逐步增强了,老师从实践到理论的水平也提高了。

三、以发展为目标,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是为其他课程学习打下基础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小学里语文学习是最基本,最根本的素养培养,老师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我们语文组开学初就针对每个年级制定了各学段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让老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改变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观念。我们从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扩大阅读知识面等全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语文组进行了各个年级的语文素养考核,检测方法由老师自主检测和学校抽测相结合,集体检测和个别检测相结合,平时检测和期末检测相结合,检测内容朗读、写字、说话或习作,评改同年段交互流水批阅,每次检测教研组总结情况,反思问题,找出改进的措施。平时老师就特别注重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等比赛活动,开展“迎四体”等学生征文活动,参加了学区中心校组织的“写规范字”活动。

四、以常规为核心,周密安排好每次教研活动。

教学工作以做好常规为基本,在老师们做好每天的日常教学中,语文组定时定点安排好老师们的教研活动。开学初教研组根据年级课务的安排,自主安排好集体备课时间,商讨每周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中的困惑,每两周安排一次集中的学校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每次活动要求教研组集体备课,试教研讨课再到学校层面展示。语文组方少华老师代表学校参加了严店学区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教研组课堂教学研讨就帮助他为大赛做准备,其他老师参与听课和评课。从课堂教学到说课的磨练,老师们参与的热情较高,学习收获也多。在教研活动课堂教学研讨课中,老师们展示的课堂教学都比较精彩。本学期语文组开始探讨作文教学,从开始的尝试作前指导到现在语文组作文教学基本形成模式,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成长。学生们在教研活动中收获。

五、以阅读为根本,大力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是扩大阅读面。推进阅读,大力提倡阅读,成就书香校园一直我校的愿望。本学期我们依然启动好每班的小书架,定期定时更换图书,图书馆推介新书,学生自主借阅,同伴交互阅读,班级内好书漂流阅读,每班设计阅读墙报,开展阅读知识竞赛,评选阅读之星,读书节中根据每班阅读情况还评选了书香班级。通过读书,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在提倡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语文组也推荐语文老师去大量阅读。

追随着岁月的脚步,我们总会感叹时间的无情。我们语文组在本学期踏踏实实工作的基础上,相信以后的语文教学教育工作还会做得更细致,更成效。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严店学区郑岗小学的语文教学之路开创新的蓝天而不懈努力吧!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8

范老师正在执教《司马光》第一课时,接近尾声,一个孩子忽然提出:老师,我还有其他办法可以救人。”范老师随口接过:“看来救人还有很多办法,我们下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课后,教研组就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一种观点认为不能“发散”,因为这会扭曲文本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反而感觉司马光的办法也没什么了不起。而比较多的观点是先“发散”再“聚焦”,在“发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办法可行吗?”从而体验司马光的.冷静、聪明。

笔者认为,如果答案只停留在“发散”阶段,无疑是“新鲜的误解”,而如果仅仅停留在“发散——聚焦”这样的层次,学生无非只是理解了司马光的办法好,他真了不起,我们要向他学习。笔者认为,把文本的价值取向仅仅停留在“解文”“知人”的层面是不够的。学生下次碰到的困难不会再是缸中救人,不会是同样的情境相同的条件,能够迁移的规律性的东西就是这种想办法的思维方式。本单元的主题是“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很明显,编者的意图也是要以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论世”“察己”。可见,如何想出合理办法的思维过程才是教学的重点,“还有什么办法?”不仅要问,而且要“重锤敲击”。

第一步:

发散——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救人?(教师将学生说的方法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写在黑纸片上,用磁铁吸在黑板上。)

聚焦——思维方法不一样

师:把人救出水无非是两种思路,(边说边板画)你们想想,一种是(水出来),一种是(人出来)。(学生在板画的直观帮助下,豁然开朗,“哦!”)

师生共同移动纸片,把学生提的方法分成了两部分。)

第二步:

辩论——哪种思维不可行?(撤下“人离开水”这类办法的纸片。)

再聚焦——及时抢救是关键,根据实际想办法。

第三步:

再辩论——评一评“让水离开人”的各种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9

嫦娥的故事流传了千年,版本不同,但结果相同,都是嫦娥奔向了月亮,与她的丈夫后羿遥遥相望,不能携手共白头了。

我们苏教版所选择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主要讲了后羿射日以后,名声大震,奸诈贪婪的逢蒙拜在了他的门下。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升天成仙的药,因为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妻子嫦娥,就把仙药藏在了百宝匣里。逢蒙一心想升天成仙,于是趁后羿出门的功夫威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机智勇敢地与其斗智斗勇,当逢蒙快要搜到仙药的时候,嫦娥一口吞了仙药。从此,嫦娥与后羿只能人间天上相互凝望了。

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并精读后羿射日的部分。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剩下的段落,即嫦娥奔月和想念嫦娥的部分。

第二课时,教学伊始,我引领学生复习了后羿射日的部分。先提问,嫦娥奔月的原因是什么?接着让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的一到二自然段,读过以后,总结后羿的特点。在简单的复习过后,学生对后羿的特点如数家珍:力大无比、神勇无比、为民除害。

由后羿这个人物形象,引出了他的妻子嫦娥。让学生默读课文的三到七自然段,想一想: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静思默想最能出真知,学生很快找出了嫦娥的特点:美丽善良、机智勇敢。我直接将善良和机智板书在了黑板上。那么她的善良体现在了哪里了?全班交流时,学生大多能够找出“接济”的那一个句子。“接济”这个词可以说是全篇的重点词语,这个词直接点出了嫦娥这一人物形象。所以,教学中,我在“接济”这个词上下足了功夫。先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接济,不急于解释词语。接着用课件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完成:有人没有粮食了,嫦娥会();有人冬天没有棉衣穿,嫦娥会();有人没有钱看病了,嫦娥会();……通过填空,我告诉学生,这种在物质上的帮助叫“接济”。通过这样的练习,一个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嫦娥形象跃然于学生的脑海中。

那么,嫦娥的机智勇敢又体现在了哪里呢?我让学生先朗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画出能体现逢蒙奸诈贪婪的.句子和词语,从逢蒙的语言和动作来入手,体会这个人物的特点。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表现的呢?文中用了一个词语,当学生找出“周旋”后,我引领学生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精读文本。先读书,再表演,然后进行评价,在这读演议中,学生认识到了嫦娥的机智和善良。

嫦娥奔月的段落是全文的重点段,在课本的第54页配有课文的“巨”幅插图。插图上,吃了仙药的嫦娥裙裾摇曳,飞向了月球。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主要描写了这一场面。我问学生如果用一个字形容自己读后的感受,是什么?“好”、“棒”、“美”等字飞出了学生的口中。教学中,先理解“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等词语,然后指导学生放慢语速、美文美读,体会嫦娥奔月的美。读过后,指导看插图,揣摩嫦娥奔月时的心情。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学生感悟得较为深刻和准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主要写了后羿焦急地寻找追赶嫦娥的细节。读过课文后,我出示了表达思念之情的古诗词,让学生配乐朗读。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

我选择的本课的写话内容为:“嫦娥啊,真想对你说……”让学生联系前文的“接济”的情景、“周旋”的场景、“凝望”的场景,然后写一写自己想说的话。

总结课文时,为了升华文本,我设计了这样的结尾:深情地齐声呼唤嫦娥的名字。

回顾整篇课文的教学,我感觉本课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进行有效的学法迁移。在接触了“嫦娥”这个人物形象时,我先让学生默读,然后画出相关的词语,体会其性格特点。在接触“逢蒙”这个人物形象时,我又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后来想一想,学习该段时,应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本段,提高自学能力。

课上完了,嫦娥的美丽善良、机智勇敢的形象也印在了学生的心上。总的来说,这篇课文的教学是成功的。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

教学理念

新课程要求在美术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并在动手实践中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朝着目标和方向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五角星》活动一(寻找不同质感的物体,如麻绳,纺织品,硬币,树叶等,用蜡笔或铅笔拓印的方法制作肌理图,分小组将各自表现的材质效果进行剪贴拼组)意在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参与,并通过操作,经历和体验拓印的过程,掌握拓印的方法,体会拓印带来的乐趣和美感,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教材分析

《五角星》这一课活动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来认识、发现和体验实物纹理所具有立体感、浮雕感和形式的美感,在运用蜡笔等工具皴涂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形象,这种简单的方法是学生易掌握的。在本课的图例中展示的自然纹理和实物纹理,是为了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更多纹理清晰的实物,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多种颜色、形式拓印,在作业中体现操作能力、创造力,使实物的"纹理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呈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变魔术吗?喜欢看吗?

学生活跃了起来,相互说着魔术的神奇。

师:那老师来给大家变个魔术,好吗?

学生安静下来,注意力集中了。

师:看,我手中有张纸,两面都是空白的,(师出示一片树叶)现在老师要把这片树叶变到纸上去,告诉我,你们想要什么颜色的?

生1:红色的。

生2:树叶变黄了,我想让它还是绿色。

生3:我想让树叶上有各种颜色。

师:哪儿有彩色的树叶,当然,只要想到一定能做到,我相信我们一定行。

教师拿出大部分同学选择的绿色,并悄悄地拿出另一片树叶放在纸下,用蜡笔拓印。

师:瞧,一片新的绿叶变出来了。

师:大家想知道怎样变吗?

生:想。

教师将纸挪开,呈现纸下的树叶。

生:原来老师是印的,我也会了。

师:大家可以试一试。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学生动手拓印。(教室伴随音乐)

结果:有的同学拓印成功,纹理清晰,有的却没有出现纹理。

师:让我们来找找原因吧。

2.请拓印好的学生演示拓印过程。

生:把树叶反面向上放好,盖上纸,用手按好后,再用蜡笔平涂。

大家一起夸夸拓印成功的同学,并找自己失败的原因。

生1:我的树叶是正面朝上了。

生2:我一涂,树叶、纸动了。

……

3.质疑,体验纹理。

师:树叶为什么要反面朝上才能拓印出纹理呢?大家摸一摸树叶的两面,有什么感觉?

生:正面光滑一些,反面不平不光滑。

师:大家真聪明,树叶反面有许多纹理,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我们在拓印时只有拓印反面才能印出漂亮的纹理,而正面没有凹凸不平的纹理,就拓印不出花纹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有美丽的纹理,都可以拓印出来。

电脑课件展示,让学生拓展思维。

师:大家觉得美吗?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品,你看看哪些可以用来拓印?

教师将物品(麻布,纺织品,硬币,各种树叶)按小组分发,让学生摸,体验纹理,找出能拓印的物品。

师:下面大家可以选择你想拓印的物品,开始拓印吧。

4.鼓励创造,体现个性。

师:在刚上课时,有同学想要彩色树叶,现在动手试试,看看谁能作业变得更漂亮.

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时表扬,感染全体学生不断创新.

结果:有的学生将树叶拓印成一朵盛开的花,有的印出彩色的树叶,有的将硬币印成五环……

师:大家除了用蜡笔拓印还可以用什么拓印也能让花纹展现出来呢?

生1:我今天没有带蜡笔,用铅笔侧着涂也可以印出花纹.

生2:老师,我还有更好的办法,把东西直接盖在橡皮泥上,也能印出花纹.

教师积极肯定学生做法.

分小组将各自表现的材质效果进行剪贴拼组。

三.总结

展现拼组图,进行评比。

师:这节课玩得高兴吗?

生:高兴.

师:今天我们的方法叫拓印.(板书课题:拓印)

师:你们觉得拓印有趣吗?

生:有趣.

师:大家下课后还可以去找更多有漂亮纹理的物品,把它变成美丽的画.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同学们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课堂成为了同学们的乐园.反思这节课,有以下几点让师生共同受益.

一、“趣”贯穿于教学始终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特别是对于八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尚未形成,只有激活他们的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在本课活动之初,我首先问学生:“你们看过变魔术吗?喜欢看吗?”引起学生兴趣,再进一步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要变魔术”,有效的把学生兴趣引入到教师设置的活动中,通过“变魔术”,把学生最初的“感兴趣”提升为“探索秘密的兴趣”,为后面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带着兴趣去发现了秘密——拓印,就能在活动中不断体验拓印带来的乐趣,体会到成功拓印的喜悦,让学生在趣的引导下,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断去创造,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动手操作成为学生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1

教学目的: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距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倾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色彩的西沙群岛。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到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游览一番(板书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2、齐读课题,说说"富饶"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课文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呢?自由读文,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那些风景和物产?

2、指名说,板书。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首先来看看西沙群岛的海水怎么样,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_勾画出描写海水的句子。

2、指名读,评一评。

3、海水有那些颜色?自由说一说。这么多颜色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指名说。

4、课文用了哪个词?板书,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名说。

5、西沙群岛的海水那么美,怎么把它读出来,自由读一读。

6、分组读,看谁读得最美。

7、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会呈现出不同色彩?指名答。

四、西沙群岛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瞧!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下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物产,用勾画出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分小组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它?

1、把你最喜欢的物产根据课文的描写给大家介绍介绍,指名读,评一评。

2、读珊瑚,海参,大龙虾时,要求边读边做动作。

3、读鱼时,看课件感受鱼多而美,从哪些词体会到鱼多而美?介绍了那几种鱼,师导读。

4、读贝壳,海龟时,引导生读出喜爱,有趣的感情。

5、读海鸟时,感受鸟多。齐读。

五、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去领阅了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鱼,海滩上的贝壳,海龟,海岛上的鸟儿,西沙群岛真不愧为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我们为之感到骄傲,自豪,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的西沙群岛吧!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六、拓展训练。

同学们,当一群游客来到西沙群岛,你会怎么向游客们介绍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呢?请你当当小导游。

教后反思:

在上课以前我没有认真读课文、教学用书,针对本班实际编写了较为实用的教案。可是上完课后总觉得这课上得不够好,总有许多遗憾。比如说:

1、学生读书不够流利,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数同学读课文断断续续,读错字、漏字、添字,不是这样的毛病,就是那样的毛病。听他们读书真的需要有耐心。

2、对课堂突发问题没有解决好。

上海水五光十色一段时,突然有学生问我:"老师,海水为什么是浅绿的,杏黄的呢?"我只考虑到海水深蓝的、淡青的原因,却没有想到浅绿的,杏黄的原因?课堂上我只是对学生讲:"那是因为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学生对这个答案不满意,我也对这个答案不满意。对课堂预设的不够,缺泛教学智慧。

3、缺乏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

课堂上我非常希望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这是一篇描写非常经典的文章,可是学生的朗读仅仅停留在读通、读顺的层次上。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2

本学期,我的收获:

本学期教研活动即将接近尾声,但对于教研组活动,作为新人的我感受颇深,收获颇多!

在这一学期的教研活动学习中,我们综合组的全体教师的主要活动形式是上课、听课、评课;另外还开展了座谈会,读书摘记,学生书画、唱歌比赛等;而且我们还建立了博客,在博客上综合组的成员可以发表有关学科的一些知识内容,为科学、英语、音乐等教学开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本学期教研组的教课研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我们在教研活动中相互讨论、相互争辩,活跃思维,以“他山之石”推进思维的深度。教研组的活动有效地激活了各学科的教学研究,营造了互动式的对话氛围,引起了教师个体之间的反思与共鸣,帮助教师实现理念的更新,观念的变革,行为的转变。现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计划总是不如变化快。在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或因估计不足而产生的问题,记得那次是我第一次在那么多的老师面前开课,所以特别慎重:教案改了又改,背了又背,结果课上下来还是很不好,尤其是课堂上实验交流时,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在听,自顾自的。但我并没有因此气馁,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努力,在课堂管理上下功夫。

经过这一学期的教研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学会了如何上好一堂课;学会了如何评课;学会了如何将听课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地记录下来;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某些相处之道等。

总之,过去的已永远不再回来,且不代表未来,所以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会扬长避短,虚心向全体教师学习,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对症下药,变换教学思路,在教研活动中全身心投入到新教法的研讨实践中去,逐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下学期,我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新教师,每次上课之前关注自己的教案和课堂时间的分配,所以课堂上我很少注意学生的各种表现;还有由于刚刚接受教学任务,对于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有时忙得一团糟,以致影响我的教学过程。所以下学期,我打算把课堂管理的"重心放在学生的表现上,如听课效果、发言情况、纪律情况,尤其是学生的课堂纪律,我一定得下功夫狠狠地抓一抓。作为班主任,我打算寒假期间整理好班级里的一些事,下学期开学就可以和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在管理过程中,我继续要求自己做到赏罚分明。

下学期对教研活动的建议:

1、每次教研活动的准备工作要充分,只有听课、上课、评课都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使参与活动的教师都有所收获,不会为活动而活动。

2、教研活动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教师,指定不同的活动要求,安排的内容要有变化。这样才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从而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可以多安排一些竞赛类的活动,汉字书写比赛、学科设计比赛、教学反思比赛等。通过比一比,让教师提高兴趣。

总之,教研活动不是单纯的听课和评课,而重在一个“研”字,不但要研究教师,还要研究学生。研究教师的教法、教学思维等;研究学生的学法、基本技能等。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3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做操》这篇课文时,我用一张画了太阳的图片贴到黑板上,让孩子们站起来,面向太阳,跟我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当做完一遍,我又把图片拿到教室的另一个地方贴上,让孩子们继续跟着我做。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起说,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开心极了。当你看见孩子们学得快乐极了,玩得开心极了,你会幸福无比,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比如《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4

《恐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知识性短文。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孩子们心中最神奇的一种动物。以平时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来看,我想孩子们对这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的,所以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多花了些气力,希望能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达到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掌握介绍一种物品的方法,还要让他们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下面就《恐龙》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预备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恐龙生活在非常遥远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几千万年的史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如果教师只凭借一张嘴、一支粉笔进行教学,很难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文,领悟情境,可能还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此,我鼓励学生回家查询恐龙的相关资料,然后有条件地把资料打印出来或者重要的记录下来,让大家在晨会课上进行恐龙知识的交流,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恐龙的知识。

同时我也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借助网络资源,查到了很多相关资料,并制作了《恐龙》的课件。我们反复查阅资料,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竭力再现恐龙生活时代的场景和意境,力图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生动、真实、亲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赏期——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教学时,一开始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就播放了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录象。当画面上出现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恐龙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里奔跑、嬉戏、漫游的宏伟场景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惊叹不已。悠扬的音乐声,美丽的画面,拉近了孩子与文本间的距离。孩子们仿佛进入了恐龙的时代,他们兴奋不已,对自己所要学习的对象又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触摸期——研读文本了解特点。

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见过,其种类、外行和习性都是科学家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作者在文章多处运用了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恐龙形态、生活习性等,我在制作课件时也力求图文结合,即每一种恐龙都和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相配。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研读课文,了解恐龙的教学中,先重点教雷龙,教会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其余种类的恐龙以表格的形式让孩子们自学。并让孩子们在逐词逐句朗读中理解课文中多处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例如在教学“雷龙”时,我先出示雷龙的图片,让孩子们猜猜这可能是书中介绍的哪种恐龙,并说说你判断的依据。由于课前的收集资料,他们一下子就猜出了答案,接着让他们说说雷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且书上是怎样描述的。然后通过体会雷龙的.特点来学习作比较和打比方的两种说明方法,最后再请学生通过朗读把雷龙的特点告诉大家。孩子们既读懂了课文,也掌握了说明方法,一举两得。

四、说演期——迁移方法模拟介绍。

孩子们掌握了说明方法,又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请他们以“我”的口吻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恐龙,无疑是他们最兴奋的一块教学。先前,以书上雷龙为例,写一段自我介绍,(嗨,大家好!你们认得我吗?对了,我就是梁龙。我的身体可长了!猜猜我有多长?我从头到尾足足有二十多米呢!我走起路来,就象一架移动的吊桥。别惹火我哦!惹火我可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会用长长的尾巴把你甩到天边去!不过平时我可是很温柔的,假如你在侏罗纪公园游玩时有小河无法趟过去,你只需拨打求救电话,我会立即赶来帮助你们过河的。哪位小朋友胆子大,我还可以让他在我身上过一把滑滑梯的瘾哦!)帮助学生理清介绍的顺序,然后运用文中学到的说明方法作一番介绍。

五、探险期——拓展阅读探索奥秘。

“你们猜测一下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将学生的兴趣更广泛地指向课外阅读,探索这至今尚未揭开的神秘世界。有兴致的可以相互借阅书籍,交流资料,观看电影等。

假如能把这堂课设计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进行学习,提供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网址,引导他们阅读。我相信,利用网络学习,不拘泥于课本,学生会有更多的体会。而对自我介绍某种恐龙的小练笔,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书写,讨论交流。但愿笔记本的进入能改善我校的网络环境,让教师和学生能甘心在“网中挣扎”,并乐此不疲!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

这个星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教”讲座。这个讲座,让我受益匪浅,让我领悟到了超乎讲座内容的内容。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因为这个讲座主要是宣传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其间列举了很多成功的例子,也让很多家长和老师对教育充满的信心。

回到学校,我与办公室的几个老师展开讨论:赏识教育,真的适合每一个学生吗?每个老师都各抒己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我们都肯定了赏识教育的优势,同时我们却认为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这种教育模式。这令我想起上星期的家长会上三位家长的家教经验交流:家长一说她在家里完全是按照周弘的“赏识教育”来进行家庭教育,效果很好,孩子各方面表现是越来越好;家长二说,她的家教方式完全和家长一的相反,孩子一不听话,自己就要发脾气,对其进行棍棒伺候,不然,孩子会骄傲。家长三却中和前两位家长的方式,赏识和棍棒相结合,结果也一样令人满意。

事实上,这三个学生各方面都不错,但他们并不是在同一模式的家庭教育环境下成长。我想,我们在进行教育的"时候,是不是不应该用同一种教育模式呢?

我觉得孔子说得好教育要“因材施教”。已经几千年了,到现在还是那么受用。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72人成才。有一次,孔子在引导学生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却给出三种不同的答案。有个学生不解,于是问他:“老师,为什么同一个问题,你会给出三个不同的答案呢?”孔子笑着说:“这三个同学有三种不同的性格,我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来引导他们解决这个问题,要比给出唯一的答案强得多。”这说明了孔子很善于“因材施教”。

我认为赏识教育很好,但它并不适合每一个学生。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来定出不同的教育方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词条  反思  反思词条  小学  小学词条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词条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反思推荐度: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推荐度:小学数学双减教学反思推荐度:数学教学反思推荐度: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小学数学教学反思(集锦1...(展开)

教学反思

 《心中的太阳》教学反思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推荐度:《四个太阳》的优秀教学设计推荐度:《猫》的教学反思推荐度:心中的风景作文推荐度: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心中的太阳》教学反思范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