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

推荐度: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推荐度: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推荐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推荐度:

信息技术2.0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

【摘要】: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经济条件相对滞后,信息技术教师缺乏,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成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障碍。对教学效率与教学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经济条件相对滞后,信息技术教师缺乏,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成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障碍。对教学效率与教学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本人在这方面经常反思,探求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措施与对策。现对这三个问题的成因与措施剖析如下。愿与同行交流,还望提出更宝贵意见。

一.教学中的三个突出问题

1.学生把信息课当做娱乐课,随意,松散。

2.教学设备少,教学任务多,教学目标难。

3.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差悬殊。

二.三个问题的突出表现。

1.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当做娱乐课,休闲课,不够重视,好不好没有关系。因此就比较随意松散,注意不集中。有的上信息课带着其他科目的作业本进机房,有的看课外书,还有的上信息课只想着玩游戏、上网等等。这些肯定影响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的教材内容是按一人一机设置,而且是按经济条件比较好地区,按城市水平设置的。全期教学任务十六课时,但我们学校受设备的限制,只有22台机器能正常使用。学生只能2人一机或3人一机,加上有些难度较大的课程,一节课的内容一课时完成不了。教师如果按部就班进行教学,至少要32课时以上才能完成全期的教学任务。而实际授课只能按18课时计算,有14节的时间缺口。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难度很大。

3.每个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差异会很大。如有的学生在这方面天赋好,接受能力强,学习知识快,有的还因家庭条件好,自己家里有电脑,或利用社会网吧,使用电脑已有很长阅历了,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就会很快。教师一示范,他们马上心领神会,迅速掌握并能实际操作。有的学生不用教师示范,理论知识稍作提示他就能上手操作。而有的学生因接触电脑的机会很少,接受电脑学习比较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就会慢一些,有的在这方面相对天赋差一些,掌

握信息技术就会更慢一些。相差很是悬殊。

三.措施与对策

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三个突出问题,在教学中通过不断思考与实践,初步形成一套方法与对策。

1.在教学中学生把信息课当娱乐课,随意松散问题,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如教师讲绘画技巧,而有的学生可能想到上网去,教师讲网络搜索引擎,而有的学生可能和旁边同学闲聊去了,这不光自己未学会当堂课的内容,还干扰影响他人的学习。这部分学生学习效率可能是正常学生效率的二分之一还不到。对于这个问题,我是从这样两个方面着手的。

一方面,规范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明确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要求;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都要强调两点:①是专注。②是静。并坚持训练。要求上课铃一响,学生应立即进教室坐好,安静。集中注意,等待教师上课。严禁上课嬉笑喧闹不做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事,听课集中精力。实践课要专注不分心,保持机房安静。提问要举手,待老师走近,再轻声交流。同学间的商量,要轻声,不讨论与上课无关的事,这些要长期训练坚持。我最不提倡茶馆式教学方法,课堂效率比较低,不利于独立思考与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实施的话也应规定时间,切勿整堂课都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要1-2周或者三周以上反复训练,这就需要每个任课教师,每科都进行统一一致的训练。特别要训练学生的自控力。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主要方面。(更可利用电子教师的特殊功能,在学生电脑上用文字信息警示,会显神秘,甚至限制其教学内容以外的程序。) 另一方面,教材的教学案例设计得贴近学生生活,特别是使用那些学生很感兴趣的事例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最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如在教六年级学生学习建立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知识时。

首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提问1:“同学们现在与朋友,亲戚,或在外打工的父母联系,除打电话写信外,还有那些你知道的联系方式?”学生讨论:“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博客”他们都非常便捷实用。提问2:“你现在有自己的邮箱吗?想建立自己的电子邮箱吗?”建立电子邮箱,学生都知道是一个非常实用的通讯手段,然后导入到电子邮件建立过程,其次,有了邮箱要学会收发邮件。先教师示范:申请邮箱,写邮件,发邮件。然后请每一个同学建立自己的电子邮箱,写一个邮件发到老师邮箱。例如:

老师:您好!我已学会建邮箱,发邮箱了,我的邮箱是:XXX@163.com.请常联系

您的学生:XXX

20xx年X月X日

为了便于管理,我会为每个六年级班,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班的邮箱。如:

ZXX111@163.com.这就是六年级111班的邮箱。我接受学生发来的邮件后,便立即给予回复:

XX同学:您好!你的邮件老师已收到,祝贺你有了自己专用的邮箱,请常联系。

周老师

20xx年X月X日

收到学生电子邮件后,我会分批公布名单,并让学生查收老师回复的邮件。学生收到老师的邮件后,都特别兴奋,这样一发一收,学生在实践中就掌握了电子邮件的建立与收发,他也会再次跟老师或同学发送邮件,进行交流。这样就达到了这课的实际目的。偶尔,没学会建邮箱的学生,会着急,即时向同学与老师请教,希望能及早收到老师的回复邮件,体验收发邮件的乐趣。

还有我总是喜欢使用考试这一策略。将信息技术均列入考试考核内容。而且考试的结果,我要求到服务器中的指定位置评阅试卷。这样不光学会在屏幕上完成作业,还要学会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学会命名文件名。保存和打开文件,这些都是一些很实用的知识。学生只有这些知识都掌握后,才能让老师看到他的作业或试卷。

2.针对教学任务多,机器少,教学任务很难完成问题。我的解决方法是:①教师认真吃透教材,抓住每课内容的关键知识点,选择实用性强的技术讲;或几节课内容中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节课讲,这样浓缩教材,互相渗透。②再就是相互协作学习,一机上二人或三人做同一个作业,由一人作其余学生协作。③实用价值不高或者已淘汰的内容少讲或不讲,触类盘的内容放在一起讲,这样就提高了课堂效率。

3.针对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知识水平相差悬殊问题,我的思路是:辅差培优。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给他布置一些实用的内容,让其自学或先学一步,让他学得更充实,培养其自学能力,甚至选他当老师的小助手,帮助其他同学。再就是,教师要多指导那些学得慢一点的学生,这样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学生的需要。对特别学得慢的学生,不要求其掌握知识的全部,只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的知识就行了。如普通学生写了一段演示文稿,学困生他完成了一段,我也进行表扬,以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

制表格,装饰表格对于接受能力慢的,能制出表格,能填写部分表格,同样也对他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三个类别的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以上是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三个突出问题的解决思路,确实取得了一些实际效果。但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要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在教材细节处理上,也确实并非易事,还需要不断探索。更希望各位同仁一起交流并提出指导意见。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2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方法应以教学需要为中心。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内容的特点,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已有的软硬件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综合权衡,从而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具体条件及其变化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选择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丰富教学过程,而不是用一种或某几种教学方法一教到底,长期有变化。目的不在于要教师照搬照做,而在于希望他们能够参照这些教学方法积极实践,不断创新。

教学先让学生课前预习本课内容,然后通过上机预习各知识点所设的"“学着做”内容,让学生基本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在这个明确目标的驱动下,听教师系统讲解新课以理解学习这些知识的作用和意义。然后,分类布置作业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同学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和分层次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中具有很大优势。第一,教师通过网络教室软件实现演示法使教学更加直观、清晰,教师的操作通过网络直接传送到每一台学生机上。学生可清楚看清每一步操作并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手边的鼠标、键盘模仿。第二,实现分层次教学的思想。教师系统讲解保证每一个学生达到了本课基本要求。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超前学习新知识或自学其他软件,挖掘其潜在能力。

信息技术与其他科目不同,它不受年级或年龄的限制,只于平时学习和实践有关,选出几位比较熟悉WORD的同学参与辅导,以照顾到更多的初学者,真正完成教学目标。若能选出特别优秀的同学代替老师讲解更好,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学生以后适用信息社会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必备的基础。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工作方法,他凭籍着这些方法,使学生精通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并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才能。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习惯性地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倾其所有,历数菜单,盲目地试图提高学生操作菜单的水平。事实上工具软件功能丰富,操作方法多样的特点根本就不需要点滴不漏的教学,学生无需完整的地学习所有或大部风功能。学生通过对”范例”的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及其本质,促进学习迁移,并有利于实际应用。比如,在windows操作对象上淡季鼠标右键一般都回弹出菜单,能够方便地执行各种命令或进行各种设置,在推广到word等其他软件一般也有类似的操作规律,体会人们常说的”右键无处不在”,从而知道其他软件的学习与使用。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影响着学生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掌握知识,影响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其他能力的发展。相反,学生的学习方法,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和掌握知识,也会影响教师教的方法,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会影响教师教的方法的改进,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3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法,已成为我国新课改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它在强调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小组成员个人的合作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始终贯穿新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以学定教,在做中学,让学生自始自终充分自主地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学生“指导”学生,协作互助;而教师始终保持着一个引航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同时又渗透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等等,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觉学生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基本掌握了文件、文件夹的建立、复制、粘贴等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学生在信息的学习上,“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兴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合理地或者分层次的布置任务,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合作学习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这样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或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鼓励学生发现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启发、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践证明,以此做为原则的课堂是生动的,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把它做为永远不变的中心法则,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4

新课程实施两年来,老师们已经从教学中总计了许多教学经验,形成了非常珍贵的教学资源。刚拿到《信息技术基础》这本书的时候,相信许多老师都傻眼了,这怎么教啊,全是文字,理论。在大家看来,信息技术教的就该是技术。但是新课程的理念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对于第一章的课——信息与信息技术,去年我们上的时候也仅仅是让学生自行阅读。前段时间去安徽黄山市出差,给我的任务就是上一堂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当时我还真傻眼了。后来他们给了我前两年省里优秀的课例,再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技术,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其中安排如下:用CCTV5体育人间播放的两个人骑单车去西藏的纪录片,引出俺自己暑假的单车之旅,并提出做这样的旅行需要收集的一些资料,即信息,进而引出信息,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明白什么是信息。然后通过PPT巧制倒计时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通过这个游戏活动向学生非常直观的演示了信息的传播,并引伸出其他传播载体和途径。而后通过信息的传播过程结合实例分析信息的基本特征,其中还穿插了几个练习。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了知识,也体会到了信息技术课的乐趣。从这个方面看来,只要我们认真备课,挖教材,学习别人的"优秀课例,一定会备出好的信息技术理论课来。

由于这学期我上高二,因此我把上面那个课例给高一的老师使用,效果应该还不错,如果操作的好的话。

今天去听了他们的第二节课《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课本中是以文字图片展示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影响,大片文字,死板的图片,直接照本宣科学生很难接受。高一的老师做的也很好,找到了应该是山东(信息技术是要参加爱高考)的课例,在他们的课例里,用视频的方式展示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影响,感觉效果比老师讲授和学生阅读强多了。

但最后一个环节“学生通过辩论来理解信息技术的影响”基本上他们没有做,我的改进意见是可以通过BBS的形式在网络上发表各自的观点,正方一栏,反方一栏,全班也不分正方反方,只要你认为谁的意见对谁的意见观点不足都可以回复反驳。在这里如果用到一个技术:用Ajax来实现网络的无刷新提交效果就非常棒了,这样学生在写自己的观点的时候还没提交也可以看到别人刚刚发表的观点。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5

信息技术课以任务驱动为模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规,而本节课,在充分考虑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我采取了另一种方式。因为本节课的任务是让学生为网页配上背景音乐,而这一操作对于学生来说相对简单,关键在于所选用的音乐适合不适合我们奥运网站的主题。为了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品味,我先请学生自学书上的内容,然后每一小坐分别请一位同学上台,为我们的奥运网站添加背景音乐。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四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了四首不同的歌曲,我们一起边看网页,边欣赏音乐,看到同学们都很陶醉,我抛出了我的问题:大家认为他们选择的音乐好吗?哪一位同学的最好?说出你的理由。有的学生立刻举手说“我认为××的音乐最好!”而有的同学则认为一首音乐都不好,他认为“我们的.主题上奥运,但是这几位同学选择的音乐都与这一主题关系不大,甚至不符合主题。”听了他的话,我明白,我的目的达到了。我所希望学生明白地就是你选择的背景音乐,应该和主题相照应,适合主题。

其实,学生还是很聪明的。关键在于以如何引导他们。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6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认为不是。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信息素养的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在这十来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过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和处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根据本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逐步加强的`、他们的探索精神是不断培养的,这些教育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的。我在每一个班级里面都选出若干个基础比较好一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辅导小组,在每次上机的时候由他们负责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既提高了总体成绩,也使他们获益不少。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使信息技术课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摆脱封闭式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演示、讲解模式

某些知识,借助于电教设备演示,教师在其中做适当的讲解,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我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将操作过程通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并适当讲解,使学生观看到了完整的操作过程,这样,不仅易于传授所学内容,还能有效控制课堂进程,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为了配合演示模式的教学,我还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接受能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变难为易。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述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易于接受。

(二)练习模式

学生要想熟练使用计算机,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运用操作技能和技巧。练习的方式要多种多样,上机操作,课内外作业等。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一般由教师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例如,讲完网络浏览软件的使用后,我要求学生课下去上网,课上再体会一下,讲完Frontpage20xx后我要求学生自已制作个人档案、个人主页等。每完成一项教学内容,就及时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练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高低。在教学中,我根据所学内容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采用学生自评、他评和师评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在教Powerpoint、FrontPage20xx等软件的使用时,我采取了“学生作品展示、开放式评价”的方式:当学生完成作品时,要求部分学生向全班展示他的作品,并讲述制作该作品的意图、过程、采用的方法等,让其它学生给予评价。还有就是要注意评价时机的把握,何时评价为好?我认为,当评价能给后续学习带来动力或者修正作用时,我觉得引入就比较好。尤其是课堂内的评价,在修正教学偏差或失误、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最优化操作有积极作用。这个环节一般是在课程中途出现一次、结尾一次。中途的一次一般是对新课内容学习的第一次学习效果评估和反馈,是一次教学修正。结尾的一次一般作为总结性的评价,评价范围要广一点。总之,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等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采取适当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提高信息能力。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本人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从教十几年,通过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待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共同努力。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7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为学生能终生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应如何进行教学呢?以下是我阅读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的书籍和平时的操作实践中得到的体会。

一、精心备教材、备学生、备微机房;

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技术或者某个软件的使用,而是教会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式(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因此,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转变观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操作和技能。这样就给教师、学生和电脑机房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师方面

过去我们可能一个软件要讲一个学期,教师只要精心研究这个软件就够了,然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一个学习任务可能用到的信息技术工具会很多,也可能会出现学生选择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工具。这样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备一节课可能要去研究好多软件。另一方面,我们教师设置学案时也要有方向,更多的是设置学生利用已有的操作技能或者是已学的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

(二)学生方面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应用技能。新课标下的教学内容而言是非零起点,已经假定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然而,高一的学生是来自不同的学校,又由于不同的学校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和开设情况不一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也就参次不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充分考虑新课标之外,更重要的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学习任务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太难了学生会对信息技术课失取信心,太简单了又有点浪费时间。

(三)微机房设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技术课要想做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微机房必须每一节都要做充分的准备,高一年级是信息技术基础,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交流、发布,比如在信息的获取、交流、发布部分就要求微机房必须要有畅通稳定的网络平台,信息的加工时学生可能用的软件会很多,比如文本信息的加工工具WORD、WPS等都必须安装上。这样才能保证每一节课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二、课堂上教师要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发挥学生主体性关键是教师要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要想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主体性,教师就不能只做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引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做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来实现。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但不是说就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瞎碰瞎撞,每一个概念都要学生自己去建构。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不深,就容易误导学生甚至限制学生的思维,这就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正常发挥。要在教学实施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设计时就必须了解学生的情况,这一情况不单单指学生的知识基础,还要了解学生的层次性和差异性,了解学生对不同难度的知识学习所适合采用的方式,了解学生可能接受该知识的程度,在了解了之后,所设计的学习目标才易达成。而这都是主体性学习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而必不可少的环节

任务式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其任务的含义和完成方式不一样。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努力完成教师预定的任务。此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任务定得太多太难,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定得太少或太易,则造成时间浪费。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有些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完成的任务,这主要是指在信息技术的一些基础操作中,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

三、采用异质分组,分层优化

欲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本人认为首先要解决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同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异质分组,分层优化是最适应解决个性差异。

教学实施之前,可以采用测试考核、问卷调查、课堂访谈等方式,对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水平(如操作技能、应用水平等)进行调查摸底,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

按水平高低分成A和B两层(类)学生,A类(水平高)学生毕竟只是少数,因此我把A类学生分散到B类学生中,以每组5-6人进行分组。这样虽然有差异,但是优劣互补,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决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而带来的教学困难,比较适合学生个性化。采用异质分组方式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使学习小组为达到共同学习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同时可以让学有所长的学生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同学的“小老师”,课堂上交流自己的经验和做法,给水平低的学生安排“学生老师”,让他们在互帮互学中共同进步。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8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使学生在建立对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及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等重要责任。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这门新兴课程,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得到培养,是所有教授此门课程的教师要努力研究的。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有几点体会。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情景创设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开课“导语”的设计,快速而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入角色。

中学生的心里特点是主观能动性强,对各种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总是充满着求知欲望;但往往耐性不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兴趣不足。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扬长避短,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出能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导课情境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

为了能够长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创设出形式各异的导课情境,用实例展示代替无趣的语言介绍,用声情并茂的`动画代替单一的图形,用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让学生感到新奇、有兴趣,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自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学生乐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书本知识最终都要体现在对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上,也就是说要“学以致用”。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

中学生的知识和阅历都比较浅显,这使得他们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教学内容脱离他们的实际生活太远、理论性太强,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从而使学生乐学。例如“画图”工具可以用来描绘校园;word可以用来制作课程表、写信;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可以用来介绍班级、老师、同学、校园生活;e-mail可以给同学发贺卡等。

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是为了操作使用的,有了“用”的目标,“用”的需求,学习就有了动力。因此每节计算机课教师都要给学生设计应用练习以目标驱动学生对信息技能的学习。

三、鼓励“尝试创新”,帮助学生树立“求新”“求异”观点。

在日常的教学中,常常能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计算机课上,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不是很认真,有的只是为了完成应付任务,有的只是机械的重复老师的示例。没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自然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尝试创新”,让他们明确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树立“求新”“求异”观点。比如在我给四年级上“画图”课中,在掌握各项工具使用技能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创作,这时有的学生就很兴奋,有的作品却没有新意,还有的只是单纯的复制书本。我仔细观察学生的作品,从中找出闪光点,展示给大家看,再让同学分析制作思路,接着大家一起尝试。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体会到了大胆尝试的乐趣。

四、全方位互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新课标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动手、和应用的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只起指导、启发、总结的作用。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设计课堂时,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做到全方位互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交流,寻求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体现合作。

比如指法练习时,通过打字竞赛,学生大多获得了好成绩。另外让学生互相检查手指位置、眼睛,评出打字小能手、助人小帮手、优秀合作小组,追求多层面的成功。

五、以“评”促“学”,让学生体验成功。

评价作品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相互的信息交流中取长补短获得进步。在评价课中我们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从而激发持久的学习动力。这就要求教师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作品,敢于直言不足,也能赏识他人的闪光点。以“评”为动力,鞭策和鼓励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上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真谛所在。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9

学生最爱上什么课,就是我所教学的:信息技术。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我的教学内容中,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让学生理解电脑独特的思维;不仅要会使用电脑,还时常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个程序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思路。

在课堂上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学生间积极思维的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师生可从中尽情地去体验教学创造美的乐趣,并可获得教案目标之处的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关注知识的结构和学习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的迁移,使这些结构具有适度的灵活性。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发现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这就要求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选择方法是自由的。创建多向的交流环境,学生可以问教师,也可以互讨论,还可以查资料来解决。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教室是你们的,电脑是你们的,老师只是你们的学习伙伴,能学到多少知识,全看你自己的.了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根据自己的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课堂的主角。学期末我还让学生尝试,自己给自己的作品打分,学生的诚实、信心也是我所教学的体现。

教学的确是一门艺术,而且这门艺术又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即教师又要赶进度,又要尽量把课上得生动,的确很不容易。你可以尝试着课前先告诉他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把这个结果通过实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调足他们的胃口,然后再上课,这样他们也许会更有兴趣,同时,听课时也更有方向感。还有,可能的话课下跟学生多交流,可能会更知道他们的想法。其实,有时候学生对信息课不重视,也不完全是课业负担的问题。

总之,我觉得只要付出总是有回报,看到学生获奖的高兴,也是我的成绩的认可,当然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做,有更多的学生正渴望老师用知识去浇灌。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0

副小学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几个学习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这样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从而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

一、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的美术学习活动。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在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鱼》、《可爱的鸟》、《鲜花世界》、《游太空》、《海底世界》、《可爱的动物》等耳熟能详的课题,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高年级要求运用形、色、机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

这一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及环境。例如用废品泡沫拼砌《高楼》、用碎布贴《可爱的家乡》用画报贴《南海之滨》等,我们可以先摄录一些优美的环境与建筑物,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再用摄录投影等方法表现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在学习图案、纹样、封面设计等内容时,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设计初稿、骨格、设色到完成作品,设计制成教学课件。分层次地展示不同的变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导比较与分析。还有,在电脑绘画软件里设置各种特效处理功能,如对图象进行各种变形、复制、缩变、旋转、镜像合并、及色调调整等。进一步扩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也使教学过程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简易的设计制作。通过操作鼠标变换设计形式和各种特效的.处理,使他们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设计意识与应用都得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对高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四、结合信息技术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综合性既是融美术和学习领域为一体,也是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并且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首先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开阔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电脑美术,包括绘画、设计、动画等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必要的教学课件,开展形式灵活,多元化的美术教学。学生则可以引导进行简易的电脑绘画、设计等,着重于认识、理解和参与,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如练习绘儿歌、童话、神话、日记等配画、插图。另外也可以用综合材料制作面具、头饰,并投入表演等。对设计简易的布景、海报、课外或校园的情报专栏等专题性的手抄报以及校内或户外的文娱、体育、少先队等项活动的设计制作、展示。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这个“好帮手”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主动请教他人,并积极与同学、老师或家长合作设计制作。还注意学会在网上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建立档案、资料库,不断进行参考、比较,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与学习。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1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学生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在初级阶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符合本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通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师机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的世界。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分析,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语言说话不当,或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另外我们每个学期至少会有一次全市的"教研活动,那至少我们可以听到一些优秀的课例,我们也可以取他们的成功之处用之自己的教学中。所以我们应该在每一堂课后都要进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舍弃糟粕,避免在今后的教学中犯同样的错误,取其精华用之以后的教学中,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2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着重于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而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信息技术学科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留有课后作业或经常出卷考查,这便决定了信息技术的课堂评价应多方位考虑,使课堂评价更有目的性和实效性。

一、 改变思路,评价要多方位考虑

从我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的课堂评价状况看,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评价要求,只学会了新课程评价观的“形”,而没有领会其“神”。在这样的课堂评价中,我常思考:教师到底要给予学生的是什么,而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又得到了什么呢?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的,而大部分问题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机械性问题。有时也会受到某些思想的影响,在课堂上出现评价泛滥,这使教师的课堂评价很难真正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造成课堂评价的无效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然而,我以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你要快一些了!”“你做得真漂亮!”。以此来表示对学生表现的不赞同或者赞同,很少出现具体的描述性评价语言。这种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是十分有限的。事实上,这种评价反馈还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培养。

二、 细化分类,使评价更有目的性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模式是大量采取以上机实践操作的方式开始,再结合理论和实际,边教边练的方法为主。所以在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总结出应围绕学生的回答语言、学生的练习操作以及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等三方面进行。

1、对学生语言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但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评价。如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时,得到的.便是一些简单评价语言,如“你真棒!”“非常好!”;而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则经常会被教师打断,最后索性由教师来回答了正确的答案。这样做看似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来看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我们能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角度出发,正确评价学生回答的语言,或许能让他们受益匪浅。

例如当学生的回答有明显的错误时,遇到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我告诉他:“你可能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请再思考一下,听一听别人的答案。”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他的回答是错误的,但不至于失去再次回答问题的勇气。

又如当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语言支离破碎、表达不清的时候,我不急着帮他解释,或者请其他学生补充。有时这样处理:“你刚才说得不错,再试一试,能不能完整地把答案重新说一遍,让大家更明白你的意思。”这样,既能让这个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训练,也可以让下一个学生的回答更规范。

2、对学生操作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中,针对学生的操作评价比较多,特别是针对学生的示范性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常常起到引导性作用。

例如在画图教学《复制与粘贴》一课中的片段:

活动要求:教师先让学生看书,自学如何在画图软件中复制粘贴相同的盆花。

教师提问:2分钟后,教师请了一位学生演示操作。

学生演示:学生很快就学会操作步骤并进行演示。

教师评价:“你做得非常好,刚才看书一定非常认真!”“那么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复制与粘贴完整的操作过程……”

以上课堂环节,在信息技术课中非常常见。从教师对学生操作的评价来看,该教师比较注重对学生的鼓励评价。但教师在此过程中还缺少对学生操作的引导。可以在学生演示操作时,教师适当地给予提醒:“请你把每一个操作步骤告诉大家,做得慢一点,让大家看清楚。”然后再给予鼓励:“某某同学的演示已经有点小老师的风范了,大家要向他学习!”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示范操作更有效的帮助教学,而不是成为课堂中的“摆设”。

3、对学生作品的评价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很多课程都是围绕某个软件开展教学,而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直接方法就是评价学生完成的作品。如何评价一幅作品的好与不好?什么程度属于好?什么程度又属于不好?每个人的标准是不同的。评价学生作品应该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入手,重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特长。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性,不要用一种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我们可以把评价的重心放在软件的使用程度上,或从美学的角度给予少许的建议,点到为止。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3

1.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不能是机械的知识传授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充满体验、充满实践、充满探究、充满创造的过程。

高中第一节讲信息与信息的特征,基本上是概念与知识的介绍,缺乏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较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如果直接从概念讲解入手,照本宣科进行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往往觉得比较枯燥,很难接受,不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因此必须采取例举法来讲解,吸引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效果。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感受生活中的信息,认识普遍存在的信息,理解信息的含义;

(2)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对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

1.重点

(1)了解信息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知道信息编码方法和度量单位。

(3)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2.难点

(1)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征。

(2)理解计算机中表示数据的方法。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首先一起观察老师,说出老师的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通过观察老师获得很多关于老师的信息。

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每个人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什么?信息有哪些作用?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1、信息

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回答通过观看以上图片能得到什么信息,看到每一幅图片都想到了什么。(展示图片,学生讨论并发言)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各种各样的信息。请同学们讨论并说出,除了这些信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还能够获取哪些信息。

1.1信息的含义

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信息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1.2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共享性。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流可以由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共享。

(3)依附性。各种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媒体介质才能够表现出来,为人们所接收,并按照某种需要进行处理和存储。信息如果经过人的思考分析和处理,往往会产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增值。

(4)价值相对性。信息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它取决于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

(5)时效性。信息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变化状态,这的效用就会降低,一旦超过其“生命周期”,信息就失去效用,成历史记录。

(6)真伪性。

5.板书设计

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1、什么是信息2、信息的特征是什么

二、开展活动

三、思考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载体也越来越多,那么信息还可以从哪些载体中获取呢?

6.教学反思

采用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综合应用言语讲解和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通过听案例、说想法、看课件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信息、信息特征。让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从身边的例子谈起,让学生从自己的感性认识中去了解信息这个概念,效果比较好。在讨论活动中,学生反应热烈,发表了很多意见。课后大部分同学在完成作业时都比较认真,虽然讲得不全面,但培养了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初步建立了信息意见!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4

以前我总觉得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我演示一遍,学生再“照葫芦画瓢”。结果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很差,接受能力强、有电脑基础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经过一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中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学生在“打地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

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介绍键盘时,我提问“空格键、上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上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教好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

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会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展示学习成果,共同评价作品,尊重学生的选择和评价。

利用下课前五分钟,通过电脑屏幕全班共同来欣赏完成的比较好的.同学的作品,让学生来评价作品的优点所在。孩子们发言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审美能力提高,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务必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以上的话语中,可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仅仅对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现实好处,而且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也有着深远的好处。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小学课程有所不一样,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务必掌握必须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下方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反思。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个性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能够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十分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打老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务必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状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光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简单自如了。这样,既持续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忙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健而且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透过超多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生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透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如我在给五年级的同学介绍键盘时,我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就应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必须的阅读潜力。能够自我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状况下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我去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透过长时光的训练,学生逐渐会构成自我解决问题的潜力。

如在教学第7课时,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忙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窗口的基本组成,并学会了窗口的最小化、最大化、关掉。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务必使用易于学生理解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搞笑、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简单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潜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反思  反思词条  教学  教学词条  技术  技术词条  信息  信息词条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词条  
教学反思

 《月球之谜》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推荐度: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推荐度:语文课教学反思推荐度:语文教学反思推荐度:语文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月球之谜》语文教学反思怎样引导学生读书?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