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推荐度:
《寒号鸟》教学反思
推荐度:
教学反思
推荐度:
音乐教学反思
推荐度:
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温度计》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温度计》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温度计》教学反思1
《温度计》这一节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本人从中感悟到一些心得。
1、让学生快乐自信地学习
初中学生年龄在十三、四岁,稚气未脱,活泼好动,感性认识占重要地位,课堂上应多用实验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地学习物理。因而本节课设计以学生实验为起点,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重点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程及科学方法,并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体会物理是有用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思维活跃,能提出许多问题。学生能独立完成教师意想不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探究开始,教师备课时原计划通过步步提示让学生表达出设计实验的方案,没想到课堂上学生却是争先恐后地想表述,使整个45分钟的课堂学生情绪高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给教师意想不到的收获
学生对温度计提出了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拿扇子扇温度计的读数不变?有没有气体温度计?温度计里是真空吗?课堂上说真话老师有些紧张,总担心学生提出怪异的问题,教师的智慧和灵活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以为学生只能描述如何探究自己的猜想,没想到有一名学生并不满足于口头表述,说“老师,我想边做边表述,行吗?”我赶紧让他上台表述,全班同学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实验结论的描述时,也有同学大胆质疑:温度计的刻度都是均匀的吗?
3、思教学之过:
第一,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有些问题没有直接回答,如:
①温度计的刻度都是均匀的吗?
②为什么拿扇子扇温度计的读数不变?
③温度计里是真空的吗?
第二,没有贯穿讲解体温计为什么制成三棱镜知识,没有做到前后知识的联系。
第三,给学生的自由空间仍显不够,许多结论仍是由教师总结得出,限制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4、想教法之变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应认识到:使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要从过去过分强调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转变过来,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充分认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从一堂灌中退出,课堂应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比如《温度计》这样贴近生活、应用性强的课程,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就应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学会科学辨证地看待问题。一堂课要培养学生什么,学法的指导应贯穿全程,如何让某一种能力的培养突显,在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应是有所舍弃、有所加强,若要面面俱到,必将面面不到。
《温度计》教学反思2
本节课课程标准有四项要求:
(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2)了解温度计工作原理。
(3)会测量温度。
(4)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
本节课容量较大,但要求都不太高,学生对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有一定的认识,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所以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作为本节的重点。现针对这节课的教学,谈一些反思。
一、有待改进的方面
1、表达不够精炼
在引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语言不够精炼,指示不够明确,以致有些学生在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没有想想测量时有哪些注意事项,直接就记录数据。另外在谈及体温计的特点时,语言条理性也有待提高。
2、语言不够科学准确
在引入新课时,我提到“水还可以转化成水蒸气,例如我们平时看到烧开水时冒白气”,但是白气其实是小水珠,所以这里不科学准确。
3、小结过于简单
在小结时,我只提到了温度计的原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忽略了这节课其他的重要知识点。
4、不善于引导
新课程更加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样教学活动才能步步深入,富有活力。在这节课中,我成了教学的主体,而学生的思维没能充分拓展。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学生设计温度计,这样学生通过动脑,再利用幻灯展示这个设计过程,相信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二、较好的方面
1、引用当地天气预报。
在课堂中,为了说明℃的读法,播放了一段自己录制的中山港口天气预报,起到了调动课堂气氛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是先讲解温度计使用前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测量待测液体的温度,而我在这节课中是先讲了使用前的注意事项,然后就让学生估测液体温度,接着测量,最后再根据我看到的刚才学生测量时犯的错误,大家一起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才得出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这样做学生印象更深刻。
《温度计》教学反思3
关于温度计,学生一定听说过,也曾用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物体温度的学生估计极少。因此,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理解温度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识读温度计。
我设置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温度的意义;
二、温度计的结构与原理与使用;
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四、认识体温计。
在讲解温度计的原理这一部分,我自制了一个温度计,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置于热水中,观察液柱,再拿出来。学生就能直观的体会到玻璃管内的液柱随着温度变化上升和下降。这样讲温度计的原理就容易多了。
学习摄氏温度的读和写时我重点讲解零下温度的认读,让学生完成巩固练习,举一反一。
不足的地方:
1、 在观察温度计这一块,我设计了两次观察活动,一次是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一次是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数字,每一格代表多少。这样一来,虽然看起来细致,但是老师太多条条框框的东西难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这里可以放开来,不要给学生定太多要求,目标,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成为活动的主体。
2、在课堂时间的把握方面也稍显不够。在本课中,我设置的教学重点是: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所以在时间分配上,应该倾向于这一块。但是我花了近20分钟在这一块,以至于原定的教学任务来不及完成,最后拖堂几分钟。在时间分配上,今后还要继续努力。
3、我在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时要注意视线与液面水平时,没有注意再讲一下“仰视”和“俯视的概念”,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准备。
4、关于温度这一概念的出示,可以再找一个更为合适的时机,最好让学生自己体验,自己理解。在学完本课后,学生要说得出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但是我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有点生硬,感觉是老师自说自话的把概念塞给学生。
5、现在我们提倡的学会学习,就是要求教少学多,老师说的要少,留给学生做的时间要多。我在本课中还是犯了教师语言多,课件多,指导多的问题。教师在使用课件时需要以适度,适用为主。否则难免有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之势。
最后,我想科学课不仅是教授科学知识,传授实验技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且还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点滴积累的过程。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也会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上好每一节课。
《温度计》教学反思4
我讲的课题是《温度计》,通过本节课的讲授,和听其它教师的讲课,本人对自己的这堂课有如下的一些想法。
1、利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调动课堂气氛
在课题导入部分,我在学生桌子上放上两杯水,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物体的冷和热,这样就引出了“温度”。全过程耗时少,过渡自然,课堂气氛也活跃。
2、大胆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教材安排了“自制温度计”的演示实验来说明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我考虑到我们物理教学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必定会发现自制温度计的不足,自然地想到怎样改进自制的温度计等许多深层次问题,这正是科学探究的具体应用。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想办法解决,正是我们物理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其效果是不进行教材特殊处理时所无法达到的,我自认为这是本堂课的亮点之一。
再就是在学生用实验室用温度计测量完水的温度后,自然地引导到我们的晨检,因为甲流,体温计脱销,价格上涨很厉害,能不能用实验用温度计测体温呢?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如何改进?由此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很自然地进入了体温计的学习。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3、控制实验器材,集中学生注意力
这堂课上,桌上实验器材比较多,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课堂纪律很难保证。我课前先把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秘密地放在学生的课桌内,然后一件件的拿出,让学生有新鲜感,就会认真仔细地观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有效的预防了学生走神。
4、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为4人的合作小组进行学习。它以小组内组员之间的合作研究为主要学习手段。通过同学们在小组有序地开展实验活动,更加明确了实验的目的,使实验效果十分明显。做到了人人动手参与实验,并在互相和谐合作的前提下达到了实验效果的最优化。从一开始的温度的引出,学生们在疑问、在思考、在讨论、在实践、在验证、在总结??学生们的在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我只是整个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
5、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整堂课教学效率高,思路清晰明了,重点突出。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达成。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6、摄氏温标教学草率
对于摄氏温标定标这一内容处理草率,直接通过视频“灌”给了学生,学生没有动手操作。
7、普通话不够标准
在引导学生观察过程中,指示不够明确,以致学生观察太过发散,对于重要细节:体温计“缩口”反而没有注意到。
8、时间分配有些不好,以致“我们收获了什么?”这个环节显得有点草率。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同组教师的帮助下,我将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