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之歌教学反思
推荐度:
《树之歌》教学反思
推荐度:
《树之歌》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树之歌》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树之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树之歌》教学反思1
在教学《树之歌》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以朗读诗歌,识字教学为主,同时带着孩子们认识不同树木的形态。树木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孩子们在羽西的时候就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会主动找我,向我询问这些书的生长特点。这样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了解各类树木的特点作了一个比较好的铺垫。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基本将课堂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找出各类树木的特点,同时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学习,说一说,抓住文本的关键字词。另外,在第一课时教学结束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相关树木,收集一些这类树木的叶子,可以带来课堂上交流分享。孩子们在完成此项学习任务时相当的积极,收集了不少落叶。有的孩子甚至将这些落叶做成了精美的书签。他们将树叶贴在竹板上,塑封起来,相当心灵手巧。
这场交流会上,让我影响最深的是一位女生,她收集了一些银杏叶,在展示的过程中,她发现这片银杏叶以绿色为主,黄色为边缘。她说:“我看到了季节的变化,由盛夏转变为初秋。”她有着火眼金睛,善于发现,敢于表达。这么一片小小的树叶,孩子看到的季节的更替,其他孩子听了她的介绍,个个佩服不已。
最后,既然是歌,也要将它读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韵律美。文本中“壮,掌,装,方,疆,香”等字都是韵母ang。让孩子体会读一读。另外,关注课后习题,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三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猜一猜,我再来总结,让学生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了解“树”与“人”的联系。
《树之歌》教学反思2
《树之歌》这篇儿歌,让我们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优点:
教学时,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不足之处:
《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我对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但是效果欠佳。
改进措施:
识字习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多元识字。课堂上我应按照课前预设去做,这样的话,学生识字兴趣浓厚,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再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应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习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树之歌》教学反思3
《树之歌》是一首关于树木的儿歌,儿歌中介绍了各种树木及其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低段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所以教学时为了使整个识字过程以及读书环节有趣,本节课采用抓关键词语整体认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读背儿歌中学句学词学字,在学句学词中认字。
在研讨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分析儿歌及儿歌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因为本单元都是识字,这是本册唯一的一个集中识字单元,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低段的学习重点。而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学生之前也初步接触过形声字。商讨之后,我们决定怎样在学生初步了解的情况下,逐渐了解其特点,学习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会举一反三,运用归类识字,比较识字,字源识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的乐趣。
而目标的制定,则是参考学习卢老师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中,目标制定要含有学习后的知识名词、学习后的技能动词、运用知识能做什么事。于是,经过几次讨论,我们把基础目标、支撑目标和核心目标制定为:
1.通过读文、看图,划出11种树的名称,说出特点。(基础目标)
2.多种方法,读准“梧、桐”等15个新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生字。归纳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支撑目标)
3.借助填空、图片等,背诵儿歌。(核心目标)
但是在上完课的时候,经过校长的讲解,意识到我们在制定目标时有所偏差,只关注到制定目标中的名词、能力动词和技能动词要匹配。忽略了三个目标的一致性以及相互关联性。导致三个目标没有很好的贯连在一起,所以本节课目标也未全部达成。
之前狭隘的认为语文教学对于低段来说除了常规习惯,就是语文书本上的知识,但是随着评课、培训学习及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不单单是教学生一些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出方法,运用方法。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关注语文素养,有大局意识。从长远考虑,低段良好的常规习惯很重要,思维能力和掌握学习方法更重要。
就像我在讲授识字时,学生区分不清楚“桂和挂”时,我的应变能力不够,导致错过了很好的课堂生成,对课堂的把控性和知识的生成预测性存在很大的不足,我应该及时对比并讲解两个部件一样,部首不同的"字,提手旁和木字旁,而木字旁的形声字又是本节课的重点。识字教学不扎实,直接影响孩子的识字。“疆”字设计通过字源演变讲解时,又过快,没有很好的过渡。学生不理解意思,所以在组词时出现了“江南、江西”这样的同音字。应通过字典中的释义,让学生能够明白这个字的意思,这样在组词时,孩子就能通过字义理解并组词。“专题识字”是低年级识字课的一个学习内容,因此,设计要充分发挥按“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优势,多种形式、在自主学习中,自我获取知识,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知道识字方面重难点,做到讲解透彻。
在诵读儿歌、韵文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讨论,及多种形式的背诵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怎样把识字课上的有趣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大家共同探讨的一节课,给我们一些启发,课堂有趣,不仅仅是语言上生动有趣,更要把自己当做孩子一样,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我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引导?这样的课堂形式及环节我能学到知识吗?因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上课风格,或生动活泼、或有趣好玩、或沉稳内敛而又不失活泼。我希望我的课堂能够严肃又不失活泼,现下能力各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学无止境,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跟着同组优秀的同事学习。
《树之歌》教学反思4
《树之歌》这篇儿歌,让我们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
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学习完课文,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并有意识地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
二、不足之处:
《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我对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但是效果欠佳。
三、改进措施:
识字习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多元识字。课堂上我应按照课前预设去做,这样的话,学生识字兴趣浓厚,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再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应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习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树之歌》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背诵课文。
2、认识“木”字旁,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3、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树的特点,热爱并保护大自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树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你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认识一下这些树朋友吧。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做到一准五不。
2、在读课文,和同桌小伙伴比比谁读得通顺。
3、小声读课文,找到课文中出现的树宝宝,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去掉拼音检查。
3、观察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有什么相似点。
他们都是“木字旁”的字,都与树木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
4、书写指导“枫”
指导顺序:1、笔顺。2、压线。3、起笔。
5、交流识记其他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四、指导朗读课文
1、看图识树朗读。
(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杨树高,榕树壮。结合图片理解“高”和“壮”的特点。
(2)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梧桐树叶像手掌。借助比喻句理解梧桐树叶的形状。可以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树叶,用一个比喻句说说它的特点。
(3)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枫树秋天叶儿红。明白枫叶在秋天经霜变红的特点,可以借助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来理解。
(4)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松柏四季披绿装。可以引导学生赞美松柏耐寒的特点,理解其精神。
(5)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6)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桦树耐寒守北疆。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7)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明白活化石的含义。是指这种树古老而又稀少。
(8)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金桂开花满院香。理解桂子花开香飘十里的特点。
2、表演读课文。
五、我是小诗人。
柳条弯弯____
桃树花开____
银杏叶儿____
六、拓展延伸:
请小诗人们课下收集更多树宝宝的知识,写一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树之歌》教学反思6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也具有代表性,比较贴近儿童生活,是一篇很好的学习题材。
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让孩子们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进行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今天要学习的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再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最后指导学生写小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让孩子们人人成为小诗人。再重点指导朗读,达到熟读成诵。所以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习生字,了解汉字。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在教学中,我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和识字兴趣的激发,但是还没有达到预期的识字效果,这有待于我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树之歌》教学反思7
《树之歌》这篇儿歌,让我们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优点:教学时,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不足之处: 《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我对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但是效果欠佳。
改进措施:识字习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多元识字。课堂上我应按照课前预设去做,这样的话,学生识字兴趣浓厚,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再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应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
《树之歌》教学反思8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学习完课文,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并有意识地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于是我趁机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写了一个小节的诗,并布置了当天日记为仿写《树之歌》。
《树之歌》教学反思9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孩子们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习性和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本课应结合地域特征,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认识多种树木、说出树木名称、创编儿歌、认识带“木字旁”的汉字就是水到渠成了。所以,本课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
一、教学效果
如何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这课教学要做扎实的事情。于是,我凭借插图,很容易就能把文中的树木名称与图对应起来,从而为孩子们建立了直观形象,随后再通过朗读巩固对树木的认识。有了直观认识后再把图画与汉字相对照,找出规律,即“木字旁”。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并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回家查阅资料,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
同时,加强朗读。在介绍完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后,请孩子尝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一节诗,可以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例如蔬菜,水果,花……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效果非常棒!
二、成功之处
1、本课我围绕几个大问题展开,且每次的问题都很明确,从总体到部分,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有梯度地训练孩子找出每一句中的树、说出树的特点,进一步调动感官找出相应树的图片。学生在此环节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2、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3、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单单停留在读和背上,而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懂得获取知识。
4、最后的创编儿歌环节,我引导孩子观察树木图片的特点,示范编儿歌,然后请同学大胆练习创编,及时纠正,让孩子们对更多的树木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本课教学中,我在课文解读上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学生识字教学时间不足,没有给到孩子们充分的时间练习写字。此外,拓展环节,忽略了课后练习中的几种树木,没有把那几种树木创编到儿歌中,没有在情境中拓展延伸。此外,课后的几句有关树木的名言,也应作为重点之一,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改进措施
1、课文应让学生反复朗读,我一定照顾全面,把读作为基础,以后借用早读时间加强学生的读书。
2、进一步充分备课,做好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课前预习。另外,真正把单元整体教学做好,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有效的学习,这样学生才会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和把握。
小学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5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学习完课文,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并有意识地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
课堂上,我也重视对学生背诵的指导,通过填空的形式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背诵,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加强学生的记忆,大部分学生能当堂把这首儿歌背诵出来。当然课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对生字书写的指导还不太够,少数学生把“桂”和“挂”两个字混淆了,部分学生在写“松”字时不够规范,右边的“公”撇和捺的位置关系不对,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要加强生字书写方面的指导。
《树之歌》教学反思10
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儿歌篇幅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找出课文中所描写的11种树木及他们的"特点,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课件出示各种树木,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展示各种大树的图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关于树木的知识,各种树木的特点。
整体来说,课程环节完整,课堂比较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踊跃参与。在书写时,学生容易将“壮”里的“士”写成“土”,将“枫”中的“风”的“横斜钩”写成“横折弯钩”,这些易错的字,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地让学生加深记忆,让其牢牢记住。
《树之歌》教学反思11
我在二年级一班执教了识字单元第2课《树之歌》,整体感觉比较好。课前我做了精心地准备,学生预习比较充分。课上,学生表现积极,氛围轻松和谐,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促进以后教学的进步,经过课后反思,把自己在教学这节课做的较好与不足的方面总结如下:
一、深入研读教材,教学准备充分
课前,我把教材进行了充分研读。先了解这个单元目标和本课目标,读熟教材内容,知道《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全文共四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习性、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的.美好情感。
针对学情,鼓励学生主动预习。本课内容与生活中的树木有关,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年级的学生们可以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并结合儿歌中的句子大致理解词的意思。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已学会了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用识字法来记忆字形。针对此种学情,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学生主动搜集了与树有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并在课前进行了自主阅读,为上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依据教材目标要求和学龄特点,为更好的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选用了情景创设法、引导发现法、示范法等教法。采用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等学法。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木特点。培养美好情感。
二、有效引导趣味识字,书写指导做到规范
在这首儿歌中,有15个会认的生字,其中8个生字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因此识字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掌握这种识字方法。通过结合图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发现形声字的规律,进行归类识字。在正确流利有节奏的诵读中,熟记读音字形,提升了识字能力。
这课生字书写指导,我采用了书写教学五步模式进行。
一、读。先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采用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记准字形。
二、说。交流识字方法。
三、写。教师在田字格中作范写指导,学生记住每个笔画、部件之间的避让与衔接,看清主笔占位。
四、练。学生下笔前,教师及时提醒执笔坐姿。书写过程中,及时纠正错误。
五、评。集中评价,对照例字修改,再练再评价。经过课堂规范指导,多数孩子能把生字书写正确端正美观,也能保持书面整洁。
班级中还有少部分学生,因缺乏倾听习惯、接受知识的能力慢,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不同,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够。这些学生在朗读方面、识字方面、书写方面都须要教师作重点辅导,教学过程中多关注他们,抓住闪光点及时鼓励,想方设法激发学习兴趣,督促他们一点一滴进步。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教学技能,尽最大努力做好班级这部分学困生的教育工作,从而整体提高班级的教学质量。
《树之歌》教学反思12
《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因此,我对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习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多元识字。课堂上我按照课前预设去做,果然,学生识字兴趣浓厚,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
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 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我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习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树之歌》教学反思13
在昨天早上,我给学生教了《杨树之歌》,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整篇课文我采用以读代讲,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内读,同桌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中的大叶杨唱的歌!接着我提了问题:
1、大叶杨成天哗啦啦的`教唱时是什么心情?
2、大叶杨唱歌给谁听?
3、大叶杨还会唱歌给谁听?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等学生解决了问题时,课文的基本任务已经完成!接着我便引导他们通过仿写诗歌,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蕴含。
这节课自我感觉上的比较成功,下课时好多孩子既背会了课文内容也理解了内容内涵!预期目标基本完成!
《树之歌》教学反思14
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拍手歌》一课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边吟边唱边玩,让他们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既达到了识字的效果,又让学生没有学习负担,收获颇丰。
《树之歌》教学反思15
《树之歌》这篇儿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儿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儿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文中11中树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这些形态各异的树。 在教学儿歌时,我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同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学生对儿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结合图文,观察文中各种树的`样子,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让孩子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儿歌,使各种树木的特点再次复现在学生脑海中,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