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堂教学反思
推荐度: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推荐度: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设计复习铺垫时,我设计了一组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题,带领学生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实从学生的反馈中已能感觉到学生约分化简的意识不强,因为之前学生学习同分母加减法时计算结果是不要求约分的,本学期学了约分后,要求学生将计算结果化到最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习惯。另外我还设计了通分的练习,学生的完成效果不错。课后反思,觉得可以把第一组练习题去掉,因为例题中会有类似的复习,把节省的时间留给后面。
探究新知,我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开教学,先教学加法,再教学减法。选择加法的例题时,我没有选用教材上的例题,而是与图形紧密结合出现了4道加法,引导学生将这4道加法分成两类,一类是同分母加法,一类是异分母加法。在学生列加法算式时,有一个同学的`回答是把一个圆的二分之一和一个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加起来,这是课堂生成的东西,我没有急于表态,把解释权留给学生,事实证明别的同学解释的很好。到验算时,出现了问题,本以为验算对同学来说不成问题,因为它和整数加法的验算方法是相同的,可我却发现学生无法将整数加法的验算迁移到分数加法中来,出现了困难。反思一下,这个环节可以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学完了以后再来处理。对于学生的困难要细致处理,带着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并板书。
在练习巩固与应用的环节中,我觉得自己高估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班上学生整体的计算能力不强。
总体来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提醒自己注意以下几点:
1、计算课的教学还是要扎实,注重板书的示范性和细节的处理。我有时在进行计算课时,往往注重怎样把算理讲透,而计算只要把方法讲清楚,学生照着算就行了,所以这节课的计算过程做成幻灯片展现出来,看来这还不够,毕竟是小学生,在计算上还是要教师亲自板书示范,带着学生一步一步的计算,注意书写格式。再让学生反馈练习,进行板演,及时发现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再次讲解。总而言之,要教得扎实一些,该放的时候放,该收的时候还是要收。
2、继续增强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当学生验算出现困难时,我的情绪也受到了影响,尽管我提醒了学生验算方法,但觉得处理得还不到位。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小数的互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的一个知识点。
教学中,先让学生尝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让学生运用旧知识尝试新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生活素材,并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只要留心观察,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再进行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长此以往,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很大帮助。同时,鼓励算法的`多样性,可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这部分知识是计算教学,相对枯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更能吸引学生主动、高效率地参与学习。使他们在体验中理解、领会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练习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是在异分母分数的计算这一环节,而是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因此,我对本课的教材安排进行了改变。
首先,让学生复习分数的意义,在出示一系列的分数后,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分数组成加法算式并进行分类,然后通过一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来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唤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已有经验,并让学生体会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也就是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接着,再让学生根据另一组分数加法的特点,实现自然过渡,揭示课题。在教学1/2 +1/8时,重点突出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首先,让学生思考,能像复习题那样直接计算吗?为什么不能?强调分母不同,分数单位就不同,不能直接合并,既然不能你有什么办法找到1/2+1/8的答案呢?提出:可以运用学过的有关分数的知识去解决,或者借助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再找到答案,学生有的进行操作,有的进行计算,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探究,参与学生的探究,我请了3位学生进行了交流,交流中让学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并面向全班,再交流计算的方法,并着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先通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只有通过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才可以直接计算。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其具有本质的相同点,即它们都是先通分再计算,由折纸涂色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又以此题让学生提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放手让学生独自解决。
通过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你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算呢?”经历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后,学生很快总结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教师顺势板书:通分、→、转化,并说明:最后要把结果化为最简分数。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点不足:
1、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还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
2、 在某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考虑得不够细,每个环节的衔接也不够流畅。如:在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后,可让学生猜一猜异分母分数加法可以怎样计算,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的计算变得生动。
3、 在讲解1/2+1/8的算理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还没有讲透为什么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如果我在教学中设计添加这样一环节,就是出现二分之一和八分之一的.两个图形时,把它们重叠合并成一个新的图形,并提问学生现在这个图形可以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学生自然是无法对这个既有二分之一又有八分之一的图形用分数来表示,这样反过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分母不同的分数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从而也就更加深刻的掌握了先通分再计算这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了。
4、 在学生自主探究1/2 +1/8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利用正方形纸,通过涂一涂、折一折,看看1/2 +1/8=?但是就没有下文了,其实我应该充分利用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的基础上交流折纸的方法,并让学生展示作品,进行交流,重点让学生观察发现,通过操作,原来的1/2变成了4/8,它的分数单位变成了1/8,4个1/18加1个1/8就是5/8。
5、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由于学完通分这个知识已有一段时间了,有部分学生已经遗忘了,不知怎样进行通分,另外在通分时,老师应强调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这样计算时会比较简便。
总之,如果我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原有认知水平,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有准备地计划和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材料,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直接抛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体验,那肯定比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发现更有价值,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4
今天,我执教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心中感慨万千,我既为学生的精彩而感动,又感到有些压抑。细细分析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有了新的认识。下面就对本节课的成败进行一下自我反思。
一、 成功设计演绎出精彩
1、抢答游戏,顺势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若能有好的引入,可以给学生一个启发的广阔思维空间,使学生把注意力、兴趣集中起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从而开展积极的思维,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中主动积极的学习。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基于这一点,我设计了抢答赛,把比赛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无意注意中既巩固了知识,又在遇到的新问题悬念中顺势导入新课 ,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能积极地投入教学中。
2、合作探究、主动构建
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学习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有这样一段描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利,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正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困惑与成功,都让孩子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也是该课最精彩的部分。学生小组的一份份设计方案成了本节课最亮丽的风景。他们猜想验证的过程,他们有理有据的分析,他们那种把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知识的数学探究思想,还有他们那种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的情景,无不吸引着我,让我为他们而自豪,为他们而喝彩!这种精神不正是新课改所需要的吗?
3、正确定位、尊重学生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教师的职业不同点就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基于以上两点的思考,我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我的探究中感受成功、体验快乐。那我们教师做什么呢?我们要组织好这节课,要把学生引导到数学的领域中进行探究,和学生一起研究、一起探讨问题,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伙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我们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并通过教师的评价能激起学生的一次又一次的欲望,让他们获得知识的升华、人格的提升。
本节课,我多次在总结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一句句“你们真了不起!”、“你们正让我感动”等话语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自信而快乐。同时,我非常注意学生研究问题时的每一个细节,只要我发现了,我都给予及时地评价,并渗透了数学思想的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这一切都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没有对教师自己角色的准确定位,是不会出现以上这些催人奋进、激情澎湃的话语的。
4、补充材料、拓展视野
数学的知识是枯燥的,但数学思维的逻辑与严禁又让人佩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应只建立在知识的学习上,还可以补充丰富的数学资料,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中国的灿烂文化,拓展数学视野,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结合本节课内容搜集了一点小知识进行补充,随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 压抑气氛让我反思
大家都知道,计算教学是最为枯燥的,除了计算就是练习计算,为了计算而计算。我既使绞尽脑汁,设计抢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教师激励的语言感染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究感受成功的快乐。但是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整节课我都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我觉得有些失败,自己也没有发挥出最佳的状态,总觉得有些压抑。我考虑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1、开端的情景没创设好
我非常注重开场白的情景创设,但这次的开场白只是和学生交流了观察与猜想的精神,一直比较低沉。还没来得及进行一些小游戏来调动大家就上课了,学生的情绪还没有进入兴奋的最佳状态。再加上抢答赛中的紧张与知识的遗忘则更加重的沉闷的气氛。如果我把枪大赛的气氛在调整一下,或许会更好。
2、亮点卡没利用好
亮点卡很吸引学生,从课后学生的争先恐后想得到它就可以证明。但我却没能发挥出它的激励性,只用了一两次,如果在课堂地进行中也设计一些奖励,可能会调动的更好一些。
3、设计方面存在缺陷
计算教学的枯燥如何克服?这个问题我虽然尽力避免,但依然免不了它的枯燥乏味。我的设计还缺少趣味性等东西,我想在这方面再下一番功夫,多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尝试,争取能更好地克服掉。
总之,这节课我为学生的探索精神而感动、而自豪,又为课堂的压抑气氛而苦恼,我迫切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引和大家的意见,并希望通过我的反思能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不断指导今后的教学生涯。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5
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获得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过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所以通分是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我体会非常深刻,浅淡如下:
1、联系生活实际,在情境中发现问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题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伊始,我首先从学生身边的事情谈起,自然引出教材中例1的教学内容,学生比较有兴趣进行分析。使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而且非常自然地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转变教学观念,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促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自己采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减,只有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在整个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大胆尝试,在探究中体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在课堂上,我始终让学生大胆尝试,学生提出问题,先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这时学生遇到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此时学生通过探索,体验到通分是最简便的计算方法,逐步建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模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交流、去总结。然后适时地点拨总结。
4、让情境教学走进课堂。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计算教学,相对枯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更能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必然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他们体验到生活中存在着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些学习过程的体验正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在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理念。”
这节课的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我适时点拨,及时组织,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6
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知道两个分数相加减分母一定要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然后出一道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相加的题目。问:“怎样才能相加?”学生回答:“先通分,变成同分母分数,再按同分母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师生共同完成题目。再出一道分母不同的减法题,让学生尝试练习,并告诉学生把上题的加号改成减号就行了。
通过练习大多数学生能完成作业,效果还不错。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是有个别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先通分,就直接分母与分母相加减,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如果遇到分母小的分数减分母大的分数就反过来减。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修改
1、改变教学方法,变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
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越容易忘掉。而来之不易的东西记忆深刻,有的甚至终身难忘。对知识也是这样,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为学生提供探究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去,给学生思考,动手的时间,这样得到的知识掌握牢固。于是我改变教学方法,先以小组合作完成和两道计算题。每组有两张表示和的园片,让他们不管用什么办法计算出结果,只要能说出理由就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是的两倍,把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两倍得到,和的分母相同,可以相加减了。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自己探索总结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
先通分再加减这一道理。这个活动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2、让学生在探究体验后,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的道理。
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和前面学过的不同长度单位要化成相同的长度单位;不通的面积单位要化成相同的面积单位,才能相加减是一个道理。使学生牢牢记住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定要先通分,再计算。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过生日很有兴趣,用过生日分蛋糕做题能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问:“小红吃了蛋糕的,爸爸吃了蛋糕的,他们俩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巩固新学内容效果很好。最后提出课外延伸:“求剩余蛋糕的几分之几?”这样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时,第三组的同学操作能力稍差一些,有待今后辅导。
通过两次教学反思的比较,使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学生能完成作业就行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并且学习了通分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后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是在异分母分数的.计算这一环节,而是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只有通过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才可以直接计算。
通过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你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算呢?”经历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后,学生很快总结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教师顺势板书:通分、→、转化,并说明:最后要把结果化为最简分数。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8
在备课时,我觉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在计算上几乎完全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相似,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不是在异分母分数的计算这一环节了,而是在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为此,我对本课的教材安排进行了改变。首先,以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来引入。因为这样有几个好处,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不仅可以复习通分和分数单位这两个必要知识的铺垫,而且还可以在学习1/2+1/4时,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去研究把异分母加减法怎样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然后重点对1/2+1/4的算理进行探究;最后,安排各种练习来巩固学生的技能。不过,在从图中找计算方法步骤中,教学方法把握的不都到位,我可以问“图1/2+图1/4等于是一个怎样的图?”这样一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思考碰撞出火花。然后经过学生的回答和教师运用图形的讲解,使学生对这个为什么要通分的过程更加清晰的.掌握和理解。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在解决分数加减法的时候,通分的几个步骤要用连等式。因为计算分数一步加减法时,本身就只有一步,中间部分在以后学生熟练做的时候是可以省略的。而本节课是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第一节课,就必须把通分的过程板书出来。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9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与以往的分数教学相比较,难度较大。学生在四年级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而在前一章,刚学习了通分的知识,为本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让学生掌握“先通分,再计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理解算理。因此,我将难点定义为探究发现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方法;教学重点定义为你选择这种计算方法的理由是什么。根据这两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教学情景:手工课上,小林和小红比赛折纸,小红用一张纸的1/2折了一只小鸟,小林用同一张纸的1/4折了一条小船,他们共用去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我先让学生列式,学生很快就得出算式是1/2+1/4+?再让学生猜一猜得数是几,有的学生猜是2/6,有的猜是4/8,也有的猜是3/4。在此处学生的思维发生了碰撞,我没有急着给学生以提示,而是让他们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证明哪种结果是正确的。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有些小组提出:可以运用学过的"有关分数的知识去解决。也有小组提出可以借助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再找到答案,有的小组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去解决,还有小组提出化成小数再相加减。在此过程中学生高度参与讨论,探究的氛围十分浓厚。在后来的小组交流中,我让学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再交流计算的方法。在展示中,大家共同筛选出正确的答案是3/4。
在出现多种计算方法后,我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了优化,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通分再计算是最好的方法。接着我又问:“为什么要通分?”这样的提问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使学生清楚地知道,由于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只有通过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才可以直接计算。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比较这些方法(除了化小数)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其具有本质的相同点,即它们都是先通分再计算,由折纸涂色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又以此题让学生提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放手让学生独自解决。另外化小数计算在肯定的基础上讨论:如果用这种方法计算会遇到什么情况?(局限性)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在讲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环节时不够明了,只是让学生明白了相同的计数单位才可以想加减,而没有深入的讲解是因为单位一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每一份的大小不同,因此不能直接相加减,如果结合具体的图形来讲解,学生应该理解得更透彻。这也让我认识到充分重视学生原有认知水平,有准备地计划和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材料,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直接抛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体验,这样的教学更有效率。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0
1、自主探索寻求方法
基于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也学过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了约分、通分和假分数与整数进行互化的方法,所以本课主要以学生自我探索为主。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先自行解题,在对错题的分析中通过在长方形纸中图一图、折一折,发现我们是把1/2看作1/4,了解了通分的目的",即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这样同学救灾自己的探索中学到了方法。
2、练习有层次性
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很容易掌握,但要正确计算并不容易,因此教学中设计了“小诊所”,在对错题的订正中巩固方法。另外,征对不同的情况,安排了课作全对的同学解决“动脑筋”的题目,提升解题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增长智慧;课作有误的同学则练习“练一练”的题目,进一步巩固方法。
不足之处:教师在课堂中还显得讲得多,应充分让学生来交流,总结方法。练习的题目比较少。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1
研究表明,数学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简单的吸收的过程,而是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荷兰数学家弗顿登塔尔甚至说:“教育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再创造。”学习者应自主积极地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把凝聚在教材中的思维成果经过再创造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成果,并在再创造的过程中获得蕴育在其中的数学活动体验,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乐趣。
一、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变教材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认识结构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的过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教材的最大作用是为师生指明教与学的大方向,学生是教材的主人,教材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教师不应该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依据课标的新理念,在全面驾驭教材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重新开发和创造。
一般传统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都是按照基础训练:①同分母分数相加减,②把两个分数通分;新课教学:出示例1,让学生用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总结计算方法,用同样的方法教学例2,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课堂训练;课堂小结。这样的组织教学,虽然也使学生学会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但这样的教学只是形式上的,是浅薄苍白的,不具有生命活力。这节课中,教师将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重组: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计算小明同学走哪条路线到学校比较省时,使学生认识到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然后让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索。这样不是教师要学生学什么知识,而是学生积极地去寻求解题方法的结果,逐步科学、完善。实践证明,教师对教材做这样的处理,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吸引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二、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反思空间
交流反思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提升活动的价值。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交流的空间。要解决一个问题,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本课中,学生运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自我反思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这些不同的方法在思维层次上在着明显的差别,但对学生本人来说,是最好的。课堂上教师的调控方法也是有效的,并没有做出“是与不是”、“对与不对”的简单、片面的评价,而是在学生激烈争论中相互评价,自我反思,孰优孰劣自然很快分晓。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乐于探索,敢于探索,在探索中实现求异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机统一,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观整个教学案例,正是教师创造性地重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反思的空间,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在信息传递中交互影响,在合作活动中交互启发,有效地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人人用同样的方法,人人获得同样的结果”的弊端,体现了现代“大众数学”的教学理念,从而在不断构建知识结构的同时,使学习过程与发展过程能得到充分的协调。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相比,所不同的是计算过程中增加了通分这一环节。因此这节课把转化的思想定为关键,旨在把新知导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能像复习题那样直接进行计算吗?为什么不能?那你能想办法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的和吗?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得出用通分的方法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回顾在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我们是怎样解决的?强化转化的思想在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的重要性。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转化,我出示了课件,将、转化为、的过程,这样更直观、明了。使学生既明确了转化的"思想,理解了算理,又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形成了运算技能。而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减法教学时则放手让学生自主练习。
整节课下来,感觉到有几点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
一、教师要灵活应用教材。例题+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转化,尽管形象、直观,但总感觉学生是在教师的牵动下理解的,自主性不强。由于例题中的数据比较大,学生在理解转化思想时用画图或折纸的方法操作困难比较大。如果把例题中的数据改成+这样比较小的分数时,教师无需作课件,学生就能用画图或折纸的方法理解,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动手能力充分得到发挥,岂不更好?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备课不仅要从自己方面着想,更要换位思考,备自己少一点,备学生多一些,给足学生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小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二、计算教学比较枯燥,练习中要尽量在增加趣味性、竞争性上下功夫,这样学生才乐学、愿学,这方面还得努力,加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3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二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自认为本课比较简单,就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的法则进行计算,可这两天布置作业时,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却大不如以前,大部分的学生都有错题,改得我的头都快晕了。问题的原因在哪,我十分疑惑。
还记得第一次月考后,我班的试卷批完后,我仔细分析了他们的考试情况,20分的计算题,全班25人中21人丢分,我十分生气,认为他们做题不认真,于是我从那天起,每天留6道计算题,目的是提高他们做题的准确率,端正他们做题的态度。一段时间下来,他们做题的准确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认为初见成效。可学期刚刚过半,问题又出现了,他们做题还是不认真,我又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我自认为我的课上学生的兴趣已经被激发了出来,可是到了课外没有很好的.监督,尤其是家庭作业缺少了家长的有效配合检查,学生家庭作业质量是和不做的效果差不多,这样的教学效果能出来吗?
这两天我开始了对学生实施做错题目进行惩罚的措施,在这样的惩罚措施之下作业的正确率还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也看出了学生的那不愿的情绪。这使我的内心始终感到不自在,但我还没有找到更加两全其美的有效方法,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摸索,让学生们能够考出一个非常好的成绩。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4
数学知识的学习除了求全,还应该求联。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小学加减法运算内容的终结,承载着贯通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算理的重要任务———通理。如果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打通是内部通,那么打通分数与整数、小数的算理是外部通。
单位相同才能直接计算,加减法的本质是单位个数的加减。从基于现象教学到基于本质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经验性理解,形式化理解和结构化理解的过程。
因此,本节课我先回顾分数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出示1/5+2/5。学生解释算式的含义以图说明“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相加”的道理。接着提出问题“1/2+1/5”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反馈展示学生方法:
方法一:“化小数法”。抓关键问题“为什么转化成小数?”新知转化为旧知,渗透数学思想。
方法二:“通分法”。抓关键问题“2/10与5/10哪儿来?”为什么要将这两个分数进行“通分”?依据是什么?
(1)通过分数尺找寻“等值分数”,1/2这个分数可以找到哪些“等值分数”?如2个1/4,3个1/6……发现一个分数有无数个计数单位。
(2)为什么要选择“5个1/10”?组织交流,展开讨论。感受”将分数进行转换,在等值分数的"量变中,借助用小单位度量大单位“。
(3)借助“分数尺”,讨论交流“通分”的依据和理由。经历”异分母分数相加,需要找到两个分数相同的计数单位及其对应的个数,再把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这一过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5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小数的互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的一个知识点。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基本方法,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形成基本的分数加减计算能力。难点:运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算理。整节课学上完后,本人感到自己教学能力还远远不够。有很多不足,却不能用语言整理出来。以下两点只是很多不足中的两点。值得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
一、计算要讲清算理,学会算法。通过整节课的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迁移能力特别强,所以学习起来比较轻松。老师的首要问题是让学生明确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比较简单:分母不变,只要将分子相加减。这可以借助分数的意义或分数单位来理解。那么,异分母分数为什么就不能直接加减呢?本节课中,我虽然认真备课,画了图,但是上课过程对算理的强调还是不够,因此使很多学生对“异分母分数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不是很理解。可在学生练习中,再次用图来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分数中的分母表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不一样的时候是不能相加减的,比如3斤苹果加4斤西瓜等于什么呢?学生明白了这一点后,其他的,学生自己能思考出来。
二、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面:就拿本节课说,我设计本节课是围绕教学重难点来展开的,在复习引入部分,以通分和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来引入,虽然这样有几个好处,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不仅可以复习分数单位这个必要知识的铺垫,而且还可以在学习 1/4+3/10 时,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去研究把异分母加减法怎样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另外,在图形结合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知道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不过,在这个从图中找计算方法步骤中,教学方法把握的不都到位,不能很好的通过图让学生理解通分。我可以问“图1/4+图3/10等于是一个怎样的图?”这样一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思考碰撞出火花。然后经过学生的回答和教师运用图形的讲解,使学生对这个为什么要通分的过程更加清晰的掌握和理解。
本节课,设计的重点太多了,很难落实。难点也没有很好的突破。经过这堂课的备课、上课,让我深深地觉得:老师的教学理念很重要,把自己平时所听到的和感悟到的渗透到课堂中去,帮助小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算理。另外,要想上好一节课,备的教案固然重要,还必须有严谨地教学内容、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引人入胜得教学情景和扎实的教学技巧以及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够不断地进步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