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教师节班会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七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知:在感情朗读中了解太阳、北极星、树木、积雪指示方向的有趣方法。
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情感: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自然景物辨别方向的有趣。
教学准备:
学生:复习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欣赏图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
2、文中介绍了那几种天然指南针?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文中介绍的天然指南针。
2、导学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发现,第25小节都在介绍利用自然景物辨别方向的方法。
重点指导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朗读这一小节。
是谁,怎样为我们指点方向?
(2)、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出示课件:看中午阳光树影图。
(3)、自由朗读这一小节,读出它的"趣味来。
4、师生共同小结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
5、学生在小组内学习35小节。
6、选出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进行交流。
7、引导学习第6小节。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四、朗读欣赏,引导背诵
1、以第25小节作为指导重点。
2、抽学生背诵课文,并说说自己背诵的方法。
3、全班练习背诵。
五、延伸与拓展,指导课外阅读
说说你还知道那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板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中午 太阳 树影的方向
黑夜 北极星 北极星的方位 细细观察
阴雨天 大树 枝叶的稠稀 多多去想
雪后 积雪 积雪化的快慢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希望自己能住在什么样的地方?(播放课件)人人都想住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那里绿树成林,空气清新,多美啊!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我真希望》。
2.板书课题,指导有感情读好课题。
(点评:通过课件中的图画、音乐及教师生动的描述,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美好的希望之中。)
二、初读课文,认知生字
1.师:借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圈出文中的生字,和词语在一块多读几遍。
2.字词教学(课件显示生字)。
①小老师领读(有注音),想领读哪个就读哪个。
②集体读(有注音)。
③开火车读(无注音)。
④抢读(无注音,打乱顺序)。
⑤游戏:读字救小羊。(课件显示情境:大森林里,小羊站一边,大灰狼站在另一边。大灰狼慢慢走近小羊,学生同时大声快速准确读出生字。如果学生还没读完,大灰狼就走到了小羊跟前,大灰狼就会吃掉小羊;如果学生读完生字大灰狼还没走到小羊跟前,大灰狼就会停下来,小羊就得救了。)
3.学生自由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同桌听。
(点评:这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体现教师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师创造多种朗读方式,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由于生字教学比较枯燥,课件“读字救小羊”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生字的快乐当中。)
三、朗读感悟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想法?
1.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归类,并找出问题,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边读边讨论。
2.小组交流并讨论:“我”为什么有这样的希望?该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我的心情?屏幕上随机出现相应的画面内容。
3.全班汇报,朗读感悟。
①整体要求每小节以“我真希望”开头,重音应落在“真”上,突出一片真心。后两句“不是……而是……”,语调应由低沉,逐渐转向明快;用轻柔、向往的节奏和语调读好每小节的最后一句话,把无限的希望、美好的憧憬表达出来。
②第一小节屏幕显示:浓浓的黑烟——轻盈洁白的云彩。
第二小节屏幕显示:灰灰的粉尘——清澈晶莹的泉水。
引导学生想像泉水清澈见底,晶莹透亮的样子,理解“清澈晶莹”一词,并读好它。
第三小节屏幕显示:浑浊的气体——象征香味的略带彩色的气体。
引导学生体会浑浊气体刺鼻的味道,理解“芬芳”一词,从而指导学生读好“淡淡的芬芳”。
第四小节:美好的环境——树绿、花红、小鸟鸣叫。
引导学生理解“我真希望”反复出现的含义,及最后省略号所代表的意思,从而指导学生读出内心希望的强烈,感受结尾意蕴深远。
(学生先说哪一节,就先出示哪一节,随机指导朗读,感悟。)
4.感情朗读
①学生自由读全诗。
②男女生分读全诗。
③教师引读:我真希望……
不是……
而是……
④看屏幕,学生配乐齐背。
(点评: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并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朗读感悟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充分表达出来,自由发挥自己的朗读技巧。)
四、联系实际,加深感悟,指导实践
1.播放有关环境污染的录像资料。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我们不希望看到,请看屏幕。
2.指导实践,布置作业(课件显示提纲)
师:这些现象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提示,课后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做一次调查,存在哪些污染,如何治理,咱们下一节课交流。
(点评:通过观看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结合实际情况,深化本课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布置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为动笔写小诗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课文,导入
1.读生词卡片;
2.背诵课文。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深入调查了周围的环境,你有什么收获吗?
(点评:把学生从课前的状态迅速带入情境中,将入境和复习结合起来。)
二、交流调查结果,拓展延伸
1.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2.谈自己的感受。
师:做了这么细致的调查,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新的希望吗?该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呢?
3.语言实践,拓展延伸。
师:请大家模仿课文中诗歌的.表达形式,用上“我真希望”的开头,把自己对改变环境的愿望写一写,可以写一段,也可以写二至三段。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点评:通过实际调查交流汇报,使学生深深感触到污染无处不在,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已经刻不容缓。通过写小诗,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口语表达及写话的训练。)
三、巩固课文,加强语言文字的练习
1.出示问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洁白的()芬芳的()动听的()
2.指导“我会写的字”
①出示我会写的字,引导观察。
②学生试写感悟,交流体会。
③根据书写情况,教师范写指导。
④学生再练。
3.采集本课中表达环境美的词语。
(点评:通过这个板块的练习,强化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将教师的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指导更有针对性。)
四、总结
师:学了这一课,让我们大家赶快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母亲,做出自己的贡献吧!
作者:李迎迎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第一节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我想只有学生形成了这种意识,才会在平常生活中自觉把自我的情与自然映照、类比、融合,才会在阅读中真正体悟“一切景语皆情语”,才会把“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运用于言语实践中。
要达成这一目标,就要让学生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总体观。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主分两部分:一是让学生有个理性的认识——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二是把人类的情分为情、理、志三种,每种配以古诗文和现代文实例,以实例让学生相信“一切情语都可用景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举抒情、喻理、言志三种抒情方式,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
3、丰富学生自然文化底蕴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同上
四、教学过程: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1、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导入。图片猿人、现代人类社会)
科学家表示,人类是从一种3亿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进化而来的。根据最新研究,这种名为棘鱼属的原始鱼类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
自然通过长期进化,孕育出各种各样的生物,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物种。
人类由自然孕育,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2、人类社会只是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人类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甚至可以说,人类一切合理的道德准则、法令制度都是自然规律的延伸。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一类学说。因为人类来自于自然,所以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回归自然的渴望。古往今来,多少文人仕子处境困窘时,会有归隐泉林的意愿,这就有如落叶归根、游子思乡,痛极呼母般自然。自然大地,是人类的母亲。
(二)文学中的自然
历代文学作品都有大量自然景物的融入。文学就是人学,既然人类以大地自然为母,在文学作品中当然会有大量自然场景的融入。请看《诗经》《楚辞》诸子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文学,每一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无不有借景以抒情、借物以喻理、托物以言志之作。可以说每一个文人雅士,都用一颗敏感的心,与自然万物沟通交流,并借以传情达意。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反过来也可说,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
如果我们把人类的思想情意分为情、理、志三个方面,那么借景抒情、借物喻理、托物言志这三种抒情方式就正好对应人类的三种主要情意。也就说,人类的情意都可与景交相辉映。
1、借景抒情
又称寓情于景,特点是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特点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1)古诗文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本诗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诗人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提问:诗人心情如何?是如何表现这一心情的?这样表现心情与直抒胸臆比有何好处?
明确: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这是乐景写乐情。更具体形象可感,避免了苍白的`抒情。
(2)现代文:《飘落心灵的秋叶》(附于学生资料)
提问:1、第②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第④段作者悟出了什么样的道理?是怎样悟出的?
明确:第二段:枯黄的树叶,扬扬洒洒,飘落在地,与作者失落、彷徨的情绪一致。起到了渲染氛围,烘托作者情意的作用。第四段作者明白了:其实生命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给你生存的暗示。梧桐叶与自己的命运十分相似;而那顽强生长的另一片小树叶,却启示我“应该振作起来”,这种启示使我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2、借物喻理
作者心中有“理”,借物态以喻之;或是作者见到某景物,思考感悟到某“理”。
以下作品选择性鉴赏,重点鉴赏其一,主要让学生说说从中悟到了什么理,如此喻理有何妙处。其余可只让学生说说其中悟到的道理。
(1)古诗文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名句格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现代文:《叶子的风姿》(附于学生资料)
3、托物言志
对物品进行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以下作品鉴赏时,主要让学生说说从中悟到作者何种志趣,“物”和“志”有何相通之处。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用景语替代情语的效果总结
1、引发想像,再现形象,形成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含蓄隽永,意味无穷
(四)作业:
阅读《三种抒情方式经典作品》,完成后面的练习。
附:
板书设计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
关系: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借景以抒情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 借物以喻理
托物以言志
效果:1、引发想像,再现形象,形成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含蓄隽永,意味无穷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设计者:吉林七班胡翠翠
单 位:长春市绿园区同心幼儿园
一、活动名称:会动的小雨滴
二、活动领域:艺术
三、活动班级:小班
四、指导老师:胡翠翠
五、活动目标:
1.学习体会滴管绘画的美术形式和乐趣
2.体验帮助别人后的快乐情感
六、教学重点:滴管绘画的方法
七、教学难点:滴管绘画的方法
八、设计思路:根据《发展指南》五——艺术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活动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根据小班的幼儿年龄段,喜欢感受和发现自然界中美的事物,对动感的颜色和鲜艳的物品感兴趣,以此设计了会动的小雨滴,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让幼儿自主选择,用适宜的表现方式进行模仿或创作,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
九、活动准备:调制好的各色颜料、贴有花、草、云朵的画纸若干、滴管若干、盒子若干
十、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5分)
故事导入:太阳公公照得小花、小草热烘烘的,都没有了往日的精神头儿。小花、小草齐声喊着:“ 我渴,我渴,好渴啊!”太阳公公说:“别急,别急,我请来了云姐姐帮忙,她带来了许多小雨滴给你们。”顽皮的小雨滴一个接一个地从云朵里跳出来,好像各种好喝的果汁一样,一点一点地流进小花、小草的身体里。小花、小草又开始开心地、欢快地唱着歌儿了。
教师用滴管绘画演示,拿起画纸的上面两角,使小雨滴一点一点流进小花、小草的身体里,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活动主题《会动的小雨滴》。
(二)活动安排(12分)
1.认识绘画工具——滴管
认识滴管工具,使幼儿知道除了画笔以外,还有很多绘画工具和形式,产生的效果也是各有特色的。
2.掌握滴管的使用方法
给每位幼儿发一支滴管,请幼儿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滴管的气囊部位,将里面气体捏出去一部分,然后将吸口伸进颜料中,轻轻松开气囊,这样颜料就被吸进滴管里去了。(教师规范并放慢示范动作,并对个别气囊没有捏出气体的幼儿进行指导。)
3.幼儿作画,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⑴利用废旧的橡皮泥盒子盛装各色调制好的颜料,请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颜色作画。(要求幼儿取颜料时候,一个一个地进行取用。)
⑵播放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作画氛围,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艺术感受。 ⑶请幼儿在贴有小花、小草和云朵的画纸上,用滴管自由地滴上颜色。当幼儿将各色颜料都在画纸上滴好时,和教师一起捏住画纸的上面两角,将画纸轻轻地、慢慢地立起来,(一定要强调动作的`轻和慢)就会发现小雨滴从云朵里缓缓地流进小花、小草的身体里面去,感知真实的小雨滴就是这样从天而落的。
(三)活动结束(1分)
小花、小草得到了小朋友们的帮助,喝到了你们做的“果汁”,他们又开心地唱起了歌儿。(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十一、活动延伸:(2分)
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如果你们是小花、小草,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你会对帮助你们的人说些什么话呢?(体会被别人帮助的感恩心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设计意图】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通过同学们给她的鼓励的掌声,从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整篇课文教学我从英子掌声前和掌声后的“变化”为突破口,以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展开教学。同时,紧扣文本,指导学生运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进行言语与思维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英子在后来的日子中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她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让我们走进英子的故事。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⑴ 课文中写了几次掌声,把带有“掌声”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
⑵ 圈画出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紧扣文本,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⑴ 一位新来的老师让同学们干什么?她知道英子的情况吗?轮到英子了,她怎么样?(出示: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齐读这句。你从“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英子当时是怎样一种心情?为什么?
⑵ 可是英子终于一摇一晃走上了讲台,这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热烈而持久。
出示: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① 读句子。
② 你从“注视”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认为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
③ 你从“终于”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理解“骤然”。如果你是英子,当时面对同学们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你会怎样?英子又怎样?
④ 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
⑶ 出示: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读句子。这第二次的掌声里又包含了什么?这时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从谈英子的变化入手,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学习和尝试运用抓人物的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洞察英子内心的变化,领悟同学们的掌声的作用,从同学们的鼓励、信任与关爱使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和生活、命运发生根本转变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启发和教育。
三、讨论、畅谈、提升
1、两次掌声后,让我们用欢快的语气来读一读课文第四、五两个自然段。
2、从两次掌声后,从英子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再次用欢快的语气来读这两段,来感受英子微笑着面对生活吧!
3、在哪些情况下,你会送给别人掌声?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掌声”献给别人;而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这些掌声就是人和人之间送出的“爱”。(出示:爱是什么?爱是碰到老师同学时的一声问候;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的一双温暖的手;爱是……)播放《爱的奉献》,学生畅谈。适当让音乐延续,让课堂保持静寂。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畅谈对“爱”的理解与感悟,将课文教育主题上升。适当的静,让学生回味,促其思考。
四、延展性综合实践活动
1、交流搜集到的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迹。
2、关心媒体报道,小组合作确立关爱、帮助的对象。制定出帮扶计划,行动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随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帮扶过程和自己的感想。
【板书设计】
29、掌声
第一次:鼓励、信任……
英子(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二次:鼓励、赞扬……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带点字的拼音比较不同,让学生区分容易混淆的韵母,准确发音,说好普通话。2、通过填写恰当的词语,让学生正确地搭配词语,积累和简单运用词语。
3、通过选词填空的练习,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通过选词填空,提高近义词辨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4、通过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发现句中词序不当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并用修改符号改正过来,帮助准确地表达句意。
5、通过阅读短文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口头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够结合短文内容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
6、通过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注意词语间的搭配与词语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带点字的拼音比较不同,让学生区分容易混淆的韵母,准确发音,说好普通话。2、通过填写恰当的词语,让学生正确地搭配词语,积累和简单运用词语。
3、通过选词填空的练习,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通过选词填空,提高近义词辨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积累、辨析、简单的运用词语。
教学难点:辨析和使用近义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实践活动8。
二、读词语。
1、指名读,注意词语中带点字的拼音。
2、比较,有什么不同。
3、小组间互相读一读。
三、填上恰当的"词语。
1、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3、教师指导。丰富积累,学会运用。
四、选词填空。
1、指名读所给词语,说一说它们的意思。(辨析词义,学会运用。)
2、独立填写。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6、12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发现句中词序不当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并用修改符号改正过来,帮助准确地表达句意。
2、通过阅读短文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口头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够结合短文内容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够结合短文内容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过程:
一、修改病句。
1、指名读懂句子,找准病处。
2、明白病因,使用修改符号修改正确。
3、默读复查。
二、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整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正确、流利,理解短文的意思。)
2、默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学会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认真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阴凉鱼被海豚捉到后是怎样逃脱的?(明白阴凉鱼求生的方法,学会根据课后练习题阅读短文。)
4、再读短文。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6、13
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上网收集有关机器人、新科技材料、太阳系和太空人等方面的资料,可以是文字或图片,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根据已经有的资料确定小报的内容,整理材料。
教学重点:搜集资料,整理材料。
教学难点:对已有资料进行再加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关于科技与环保方面的课文,我想大家肯定还有你们想进一步了解的。
二、小组合作,搜集资料。
1、组织学生上网搜集。
2、互相交流,记录资料。
三、确定科技小报的内容。
1、根据所给资料,确定本期小报的主题。
2、围绕主题,选择资料。
3、对资料进行再加工,完成组织资料。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进一步完善资料的编辑。
第四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6、16
教学目标:
1、全班交流,评议修改写作内容。
2、设计版面,完成小报的设计。
3、展览交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设计版面,完成小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大家都对自己的资料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与完善。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互相评议。
二、评议修改写作内容。
1、自愿介绍,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2、全班评议,交流。
3、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设计版面,完成小报。
1、小组交流,把版面设计合理,完成绘制。
2、填充内容。
四、展示交流。
1、自愿汇报,介绍。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学习目标:
1.初步建立生字的偏旁部首与生字字义之间的关系。 2.学会数量词的使用。 3.学会成语故事。 4.了解万物与太阳的关系。 5.学写“风、日、小、问、田、水”,回认“喝、咬、吞、吐”及课表。 6.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认一认 1.生自由读儿歌,不会认的字拼拼音。 2.分小组读儿歌。 3.指名读。 4.全班齐读。 5.认识口字旁的生字,在文中画出来。 6.理解儿歌的意思。 7.你还能找到哪些有口字旁的字。二、读一读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2.一行一行地读,想象每一行词语连起来以后的表示的画面,还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初步感受词语的逻辑变化,数量词越多,第三四行表现的范围越来越大。读的时候要感觉到变化。 3.将四行连起来读,边读边想像一幅完整的画卷:鸟语花香、山清水秀三、读成语故事 1.借助拼音读通短文。 2.同坐互相读给对方听。 3.全班齐读,说说想到了些什么。 4.你能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吗?四、认一认 1.学生自己认一认,看自己会认多少字,回忆一下这些字都是怎样认识的,还没有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多读。 2.小组间读给其他同学听。 3.全班齐读。 4.让学生说自己在生活中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大家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探究与发现(一)想一想,说一说
1.学生观察图画,看看图上画的什么?
2.读小女孩说的话。
3.自己想一想与同座说一说。
4.鼓励生多说,如看到树可能会联想到伞、森林、春天……
5.如果将生的想象受到图的限制,师可相机增加一些可供想象的`内容。
(二)写一写
1.读田字格里的六个字。
2.生仔细观察这些字是什么结构,说说怎么记,写时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3.指导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写字。
4.写完后互相评一评。
(三)看太阳的颜色
1.提前布置任务,自己思考、尝试,可以按书中的图示做一做,还可以自己想办法。
2.课上小组讨论,你是按哪种方法做的?怎么做的?可以说一说,也可以一边演示、一边说。(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努力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
3.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4.颁发“口才奖”、“发现奖”。
二、我的作品
1.在右上角贴上自己的照片或写上自己的名字。
2.激发兴趣,引导生关注自己的优点,努力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
3.提供展示空间。生认真完成作品(互评)
三、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