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枣核教学设计

枣核教学设计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枣核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枣核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枣核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增强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

2、学习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

3、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材分析:

这是作家萧乾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记述了“我”访美时,探望了一位旧时同窗好友,并带去了好友再三托付的几颗生枣核。他领“我”踏访他精致匀称的后花园。与他交谈中,才知道由于想家乡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我”带几颗枣核。“我”感受到了同窗好友怀念家乡,眷恋故土的真挚情感,由衷地感慨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以枣核为线索,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教学设想:

本课的词语很丰富,应重视让学生积累;理解课文的内容、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对于重点语句,要引导学生画一画、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文题的品味,意在欣赏文题的准确、简洁、形象,要通过学生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集思广益。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绿叶对根的情谊》:“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然后提问“绿叶”指谁?“根”指谁?这首歌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为课文奠定了感情基调,渲染了特定的气氛。

二、作者简介

萧乾,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记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①蹊跷(qī qiā) 嫣红(ān) 倘若(tǎng) 山坳(à) 掀启(xiān) 镶嵌(qiàn)

②风烛残年 故弄玄虚 安顿 感慨良深 精致匀称 泛舟

2、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

共有三处:第一段,求带枣核;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试种枣树。

四、游子的思乡之情及其表达

自由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当因为种种原因(上学、探亲、旅游等)而离家之后,时间稍长一点,你会有什么感受?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3.这位老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

(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

五、知识拓展

1.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一点什么呢?从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勾画、齐读)“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2.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

3.通过刚才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例如:

①“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说明了什么?

(游子心境无法填补的缺憾,是优越条件、优美环境等无法取代的乡土之恋,是改了国籍也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的伟大所在。)

②老人为什么在介绍优越的家庭时却“不好意思”? ③为什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却说“没出息”?

4.教师设疑,突破难点:这篇,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

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

六、再读课文、揣摩语言

思考:

这篇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但却未出现“思”“恋”一类的词语,请你们感情朗读课文,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体会妙处所在。

(殷切、托、劈头、感慨良深、那是……开、挑选、买、拉、堆)

语言朴实,透过这些字词却能体现出友人思乡的情感。

七、课堂小结

1.本文借一个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思乡爱国)

2.你觉得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值得自己借鉴?

①叙事朴实,以小见大。

②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③用词精当,线索清晰。

八、效果检测

请同学们借鉴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构思一段,表达一种感情,而且用上“我想……想……想”的句子:

①你准备怎样说?

②你准备怎样拟题?

九、欣赏《月之故乡》,结束课文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板书设计

枣 核 萧乾

枣核——用途蹊跷

枣核——如获至宝 寄托切切思乡之意

枣核——为解乡愁 表达深深爱国之情

枣核——民族之情

枣核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一、教学目标:

1、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饱含深情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设置悬念的构思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理解饱含深情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炎黄子孙历来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又往往集中表现为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山川、草木,故乡的一切,总是萦绕在心头。《枣核》一文,写的就是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作者的旧时同窗,越到晚年思乡越切,以种枣树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作者介绍(放映图片,认识萧乾。)

(二)课前检测:(幻灯片展示)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蹊跷 殷切 嫣红 土坳

指出一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

故弄悬虚 风烛残年 迫不急待 如火如荼 姹紫焉红 感慨良深 不约而同 再接再励

(三)展示目标:(出示幻灯片)

(四)精讲点播:

1、整体感知:朗读全文,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枣核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写了一位旧时同窗久居国外,尽管家庭事业都如意,但越到晚年越思乡,总是想起故乡院里的那棵枣树,当作者来看她时,再三托付为她带几颗生枣核来,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

枣核在全文中起贯串全文的线索的作用。

2、结构特征:

(1) 旧时同窗要枣核作什么用?在课文什么时候出现的?

明确:是为了要试种,把家乡院落布置成家乡总布胡同的样子。用以寄托对故土的思念。在作者到达之后参观她的后花园时才知道的。 (放映北海图片)

(2)那么课文前几个自然段起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的作用。共设置了两次悬念,“再三托付,用途蹊跷”设置悬念,到达后,见到枣核“故弄玄虚”加深悬念。

(3)作者在文中用一句话概括了旧时同窗的爱国的民族的感情,请你找出来,读几遍。

“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 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的。”这一句话概括了本文的中心,深化了题旨。

3、根据上面的分析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

学生回答后明确:

第一部分:第一段要枣核,设置悬念。

第二部分:2—4段,见枣核,加深悬念。

第三部分:6—10段,话枣核,解开悬念。

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五、强化训练: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

1、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

2、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六、课堂检测: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1、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2、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3、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七、布置作业:

1、记住本文词语。2、预习课后练习二、三。

枣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陪初的写法

2、饱含深情的语言。

3、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把乡井土,一把辛酸泪,多少久居国外的游子正在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祖国。枣核中我的同窗正是这样,作者用充满深情的语言叙述了自己旧时同窗对故土的思恋之情。

二、展示目标:见上面。

三、精讲点拨:

(一)学习分析本文充满深情的语言。

读课文7—9自然段,作者的哪些语言、旧时同窗的哪些话哪些最能体现出同窗的思乡之情?(同学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1、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一个就字引出后花园,而这个后花园又是充满了家乡味道的.得意之作。由此可见,有就字,是为了向来自祖国的老同学表露并倾诉思乡心切之情。

2、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

劈头体现旧时同窗思乡心切,急于向来自故土的我倾诉思乡之情。

3、可是我心上总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不追求、迷恋海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海外高度的物质文明,冲淡不了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4、睡莲的清香迎面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旧时同窗已心驰神往,沉醉于当年北海泛的日子,突现了海外游子思恋故土之情。(放映北海图片,唐人街图片)

5、“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对诞节,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这几句话连用了四个想字,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苦。枣树是故乡的象征,种枣树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

同窗的举动:亲手挑选假山石,布置“北海”,月夜追忆北海泛舟。

(二)陪衬的写法。

作者在第5段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介绍旧时同窗的家庭情况?

课文在不少地方叙述了旧时同窗所在山城的环境及友人的家境。优美的环境和优裕的生活并没有使友人感到满足。丰厚的物质条件,弥补不了感情的欠缺。这些衬托了思乡之情在同窗心上的地位。

四、强化训练:阅读7、8自然段回答:

1、家乡的味道中味道的含义是什么?

2、老友家后花园装点成家乡风格的目的是什么?

3、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一句中朋友缺的是什么?

4、写同窗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前文和本段都有具体交代。为什么写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只是一笔带过呢?

五、课堂检测:

(一)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户坐在这长凳上,追忆当年在北海泛的日子。

2、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二)回答: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本文最突出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六、课堂小结:

爱国主义是个大主题,有些作家通过气磅礴的重大事件来表现。本文作者却另辟蹊径,通过几颗小小的枣核来表现。对几颗枣核的盼望与爱惜,表现出海外游子的拳拳爱国之情。所以本文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因小见大的写法。希望同学们理解并学会运用。

七、布置作业:

1、模仿:想……,想……,一……就想……,想……的句式写一段话,表达一种感情。

2、预习《最后一课》。

枣核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感受人物思乡恋土的思想感情,引发爱家报国的情思。

教学重点:

人物思想感情及其表达。

教学难点:

认识课文设置悬念的构思特点。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课文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那就是我》导入。围绕标题提出两个问题。

1、看到“枣核”这一标题,你想知道什么?

2、看到“枣核”这一标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生字词在文中圈出来,借助工具书在文中注音。

2、同桌互相印证读前预设,交流互补。

3、教师归纳。

(1)概述故事,枣核从哪里来又到了哪里去。

(2)枣核的用途是慰藉思乡之情。

(3)以枣核为题,既表明了文章的线索,又揭示了思乡的主题。

三、再读课文

讨论“几枚小小的枣核,就能充分的表达美籍华人朋友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吗?”

学生阅读后探究讨论,终于达成共识:美籍华人朋友对故乡枣核的珍视可以看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在美国生活如此富有,还想着故乡,也能看这种情感;还有自己亲自建造故乡模样的“北海”,也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三读课文,归纳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全班交流,明确。

1、以小见大、以物传情。

作者借具体事物表现抽象的感情。

(1)以小小的枣核寄托了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

(2)将这位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融化在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等细节中。烘托手法。

2、反衬手法的`运用。

课文不惜笔墨,写“同窗”在美国的居住环境的美丽(“一片嫣红”、“定会有枫城之称”等);写“同窗”生活条件的现代、优越(“三层小楼”、“车库门……自动开启”、“后花园”);写“同窗”全家事业有成(“老伴儿在研究所做营养试验”、儿子在潜艇当总机械长、女儿在哈弗教书),但仍感不足,“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显然,课文以对“同窗”生活情况的介绍为背景,烘托了她强烈的思乡之心,爱国之情,突显了故土、祖国在她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五、齐读末节,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六、由学生简介课文写作背景及作者,并归结全文

1、有关背景及作者。

2、有关主题。

3、设置悬念。

4、有关以小见大,以物传情,及烘托手法的运用。

七、布置作业

1、拓展延伸:要求搜集、摘抄、表思乡爱国之情的诗歌、歌词并作一点点评。

2、语言积累。收集整理鉴赏本课好词佳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枣核教学设计  枣核  枣核词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词条  枣核教学设计词条  
教学设计

 《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反思推荐度:优秀教学设计推荐度:《jqx》优秀教学设计推荐度:《赵州桥》优秀教学设计推荐度:优秀的教学设计推荐度:相关推荐《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教...(展开)

教学设计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推荐度:《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推荐度: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推荐度:雪地里的小画家优秀教学设计推荐度:《小青蛙》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