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优秀《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推荐度:

《桂林山水》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推荐度: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教学目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从而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个。

过程设计:

一、 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国山河壮丽、风景秀美,有秀丽神奇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你们看——————

屏显画面,现在老师给你们作导游,来介绍桂林山水。

二、 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1、范读课文。(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屏显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评价激励:概括得真好,我们读文章的时候要把长句读成短句。)

3、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屏显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屏显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原句整齐,读上去有节奏,琅琅上口)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屏显动画,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播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屏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屏显文字。

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3、朗读比赛。

谁觉得自己能够把桂林山的特点读出来,就自告奋勇来当擂主,接受同学们的挑战,挑战同学要先对擂主做出点评再朗读。

4、朗读欣赏。

比赛优胜者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看能否看到奇、秀、险的桂林山。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导语:静、清、绿的漓江水犹如一面大镜子,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奇、秀、险的桂林山环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请同学们看风光片,听老师朗读最后一段。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话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 (板书:美如画)

3、屏显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我们的家乡来凤也有很多名胜。屏显:仙佛寺,酉水河的景色

2、说一说。要求: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仙佛寺山的特点,酉水河水的特点,学习用整理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3、写一写(略)

七、选择性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独特美。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赏读,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桂林山水景色的优美。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进一步钻研文本。再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二、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其独特的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在进行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祖国语言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桂林山水风光图)配乐让生欣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从课文中找出一个总写桂林山水的句子。

三、抓住重点,深入领悟。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1)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是按怎样的层次向我们介绍漓江水的?

2、齐读第二自然段

3、画出描写漓江水的句子。

思考:

1)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女生齐读)

四、品读课文,感悟写法。

再读第二自然段,想想我们是怎样学这段文字的?

五、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根据总结出来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学完后汇报。

2、男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师范读。(出示配乐风景图)。

2)生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六、语言绘画,师生共醉。

学生自主探究地分析出文章的结构。

七、积累语言,拓展运用。

选我们当地的一处风景,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写一段话,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

板书设计:

总述甲天下

漓江的水:静、清、绿

1、桂林山水分述喜爱

桂林的山:奇、秀、险

总述美如画卷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

3.谈感受,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练习背诵课文

1.自背。

2.交流背诵方法。

二、谈收获

l.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的特点。

2.学生以导游身份为大家深情地介绍桂林山水的美。

3.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及课文的写作结构。

4.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注意字形

“漓”:右边是“离”最后两笔是“ ”和“丶”。

“澜”:右边“门”里是“柬”。

(2)组词练习,区分形近字

瑕( ) 峦( ) 桨( ) 澜( )

暇( ) 恋( ) 浆( ) 斓( )

漓( ) 绵( ) 筏( )

璃( ) 棉( ) 伐( )

离( ) 锦( ) 阀( )

(3)大家互相交流学习生字的体会和注意的问题。

三、总结、扩展

1.总结

我们一同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名不虚传。

2.读了本课,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3.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写一段话介绍当地的一处风景,使读的人能了解这处景物的特点。(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

3.阅读《桂林山水感怀》(习题精选中提供)。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3、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4、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2、“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3、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

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

3、检查自学

⑴指名四人朗读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板书:总起分述总结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导学第二节

1、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

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学习的方法、步骤。

2、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波澜壮阔、无瑕等

⑵分层:三层

⑶修辞手法:引读

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其中的“真”,是的确、实在的意思。

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

⑷描写角度:引读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

⑸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

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读好排比句,注意节奏,几个“像……”要一气呵成。

个读,齐读。

⑹质疑,解疑

⑺小结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的?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3、背诵第二节,根据板书自背,互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课文背出来的。

4、检查背诵。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背诵并默写第二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3、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4、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2、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导学第三节

1、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2、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二层

⑶写法:

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

色彩明丽——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

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交流学习方法: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

1、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3、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4、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1、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

1、指导课后练习二:

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2、完成其他练习。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总起:甲天下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绿

山 秀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三、课 型:新授课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用“投影器一台,投影片一框;收录机一部,磁带一盘”辅助教学。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1)

一、教学内容:看图,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么“甲”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甲,第一;甲天下,天下第一;桂林山水风光秀丽,名列天下第一。)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板书课题)

<二>读预习,明要求。

1、教师补充说明①桂林山水与别的地方山水不同的就是桂林山水的特点,读的时候要分别做上记号;②抓住各段的关键词语,理解段和段的联系;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三>指导看图。(出示投影片)

1、观察点:小船上。

2、观察顺序: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整 体 : 甲 天 下

↓ 水:静、清、绿

部 分 {

↓ 山:奇、秀、险

整 体 : 像 画 卷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速度:中速;感情:赞美、热爱。)

五、练习设计:抄写生字词。

第 二 课 时 (2)

一、教学内容:讲读全文。

二、教学过程

<一>听课文录音。

<二>学习第一节。

1、齐读第一节。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

2、作者为什么要去观赏桂林山水呢?〈①原因│②结果〉

3、概括段意:总写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三>学习第二节。

1、朗读课文第二节。

2、逐句理解。

第一句:将漓江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作比较,强调了漓江的水有它独具特色的美。

第二句:讲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第三句:讲人们荡舟漓江的感觉。

3、图文对照,具体理解句意。

4、小结段意:分写漓江的特点是静、清、绿。

<四>学习第三节。

1、朗读第三节,了解本节写了什么?(分写桂林山的特点是奇、秀、险。)

2、学生自学第三节。

3、教师检查,小结。

(第一句:将桂林的山与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作比较,突出桂林的山与众不同。第二句:讲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奇--拨地而起,形态万千;秀--色彩明丽,倒映水中;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五>、学习第四节。

1、朗读第四节。

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①这样的山:指桂林那奇、秀、险的山;这样的水:指漓江那静、清、绿的水。

②意思: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

③景象:这是一种山水相连,山美水也美,如同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的美丽景象。

3、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4、小结:总写桂林山水像连绵不断的画卷。

六、练习设计:朗读、背诵课文。

第 三 课 时 (3)

一、教学内容:总结全文,分段,写段意,体会中心。

二、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给课文分段。(先归纳本文的结构特点)(按总分总的关系分段。)

三、写段落大意。(归纳法。)

四、体会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抒发了作者对桂林山水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五、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前后照应)

<六>练习设计:

1、用“欣赏”“形态万千”“连绵不断”造句。

2、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总写 甲天下

水:静 清 绿

桂林山水 分写

山:奇 秀 险

总写 像画卷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6

《桂林山水》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但现实中有很多学生没见过桂林山水,于是,我除了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查找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资料来了解桂林的山水以外,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功能优势,利用它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跨越时空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问题情境、想象情境,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录像、文字等进行导入、导学、导文、导读、导练是本课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特色与切入点。这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得轻松、有趣、高效,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佳整合。

教学理念:

贯彻“以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通过欣赏画面和配乐品读、评读、诵读、引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情感,加深理解文本,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并从中受到文学的熏陶。

教学分析:

《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作者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对祖国锦绣河山的赞美。文章语句精炼,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然后,用比喻、排比、对比等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这篇讲读课文是看图学文,课文中配有插图,但结合现实中有很多学生没见过桂林山水这一情况,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多种情境,通过展示图片和文字、播放录像等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其以直观感受,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排比、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本文通俗易懂,我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让学生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过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课例,我用两个教时完成,第一教时:以学习、理解课文,进行感悟、积累为主。第二教时:进行练笔、学习生字词和背诵课文为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感情地品读,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排比、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请看!这是我国的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你们能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这个地方吗?(出示图片)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它们的独特之美吧!(齐读)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老师也游览过不少的地方,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去年暑假游览过的广西桂林(播放一张桂林旅游的照片)桂林美得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能拍了一些照片来作美好的回忆。但是,作家陈淼游览过后却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桂林山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不会读的字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先自由拼读,再指名读三组词语,师指导读准字音,特别是读准“屏障、嶙峋”的读音和“骆驼”的轻声。

xiápānluòtàizhàng

无瑕攀登骆驼泰山屏障

lánmiánwù

波澜壮阔连绵不断危峰兀立

luóluánlín xún

奇峰罗列峰峦雄伟怪石嶙峋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哪个自然段是写山的,哪个自然段是写水的?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观赏漓江的水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用笔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并圈出关键的词语。

2、学生汇报,相机品味句子。

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翡翠。”你能用三个字概括漓江水的特点吗?(板书:静、清、绿)它的静体现在哪里?

(1)出示静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它的静。漓江的水清得怎样?

(2)出示清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它的清。漓江的水绿得怎样?谁能读出这种绿和美?

(3)出示绿句子,齐读句子,这是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理解“无瑕”的意思。

(4)把三个句子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和感悟。

(5)拓展句子练习:

出示静图片: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静得就像是……(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像)

出示清图片:假如你站在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出示绿图片和翡翠图片:漓江的水除了绿得像翡翠,还像什么呢?(出示: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谁能仿照课文的写法把我们说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想象说好这个句子。

师介绍漓江:是啊,漓江真美啊!这美丽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的猫儿山,就像一条秀丽的玉带流经桂林、阳朔,全长有170多千米。从古至今有多少名人为它写下了赞美诗篇,连作家袁鹰也为它写了一首赞美的诗。

3、出示《浓碧》

(1)自由地读一读,看看这首诗写出了漓江水的什么特点?

(2)男女比赛读。男同学读第一节,女同学来读第二节,看看谁读得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配乐)。

5、指导学生根据板书试背第二自然段,然后师生合作背诵。

6、学习作者表达方法:作者把漓江的水写得让我们感觉像身临其境、亲眼所见一样,他是怎样描写的?(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手法把事物写得形象、生动、具体的巧妙的写作方法。相机板书:比喻排比、对比)

7、小结学法:作者是这样描写漓江的.水,那他又是怎样描写桂林的山的呢?请同学们运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读课文→画句子→圈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来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自学第三自然段,观赏桂林的山

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和词语,并圈出关键词。

1、学生汇报,相机品味句子。

师:谁来读一读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你能用三个字概括桂林山的特点吗?(板书:奇、秀、险)

桂林的山究竟有多奇,多秀,多险呢。请看:

(1)出示配有词语的图片,师引导学生理解“拔地而起、危峰兀立、奇峰罗列、怪石嶙峋”等词语的意思,并引导读一读,体会桂林山的奇、秀、险。

(2)拓展思维训练:桂林的山还有很多的形态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桂林的山还像什么?(出示桂林山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和说话)

(3)出示描写桂林山的句子,运用多种形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观赏山和水相辉映

1、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师相机有感情地范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默读最后一段,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填空:

这样的山是指,这样的水是指,画卷是指___________,画卷里有。

师:是啊,这条百里漓江与两旁的山相互辉映,如诗如画,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这么美丽的画卷作者用一句诗来概括就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就是作者的感受。

3、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

4、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并相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5、配乐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感受作者写作的巧妙和桂林山水的美。

四、总结全文

学习了课文,你能说说你对桂林山水的感受吗?

五、作业:仿写练习,延伸课外。

1、利用图片激趣:是啊,学习了课文,我们就像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那是因为作者生动、形象、具体的描写。其实,我们的祖国除了甲天下的桂林,红叶似火的香山等,我们美丽的家乡――新兴也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如:国恩寺、藏佛坑、狮子腰瀑布等都很美(出示图片,相机介绍),你们去过吗?

2、出示作业: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你游览过的一个地方,注意用上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山:奇、秀、险人在画中游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指导学生练习仿写。

1、小组内交流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用整齐的句式练习说话,注意用上好词佳句。(师巡视指导)

2、学生口头表达,师生共同评价。

3、学生堂上练笔,师巡视指导。

4、学生堂上朗读、展示自己的小练笔,师生共同评价。

5、师小结。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2、“开火车”读生字词,师相机正音。

3、让学生指出难读的生字音。

4、学生口述识字方法,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妙。

5、让学生指出易写错的生字,并指导写一写。

6、提出不懂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7、齐读并自由识记生字词。

8、小组开展生字听写比赛。

9、小结。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导学生背诵全文。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

1、写生字。

2、背诵全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7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再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入手”学课文。

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关键词理解句意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最后总结总体感受。

三.熟读课文

1.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新课

学生自由谈上节课的收获

二.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1.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文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3)运用多种方式,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

思考: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习重点句,领会意思和作用。

1.生读第四节找出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四.展开朗读比赛,再次领略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

板书设计:

静:感觉不到......

水 清:可以看到......

桂林山水 绿:仿佛......

甲天下 奇: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山 秀: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自主赏析,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培养自学能力。

2、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认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等方面的资料,用一两个词语表达它们的特点。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出示挂图,思考桂林山水与上面四处景观有什么不同之处?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意图:通过四处景物与桂林山水风光的比较,凸同桂林山水的特点,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读交流,感情语言,自学字词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各自感受。

(意图:自我审美,语言表达训练)

2、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读,教师相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意图:自主发现,自主赏析)

3、同样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问: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图文对照,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齐读感悟。

(意图: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理解。)

4、齐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意图:美的享受)

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在自主赏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意图:进一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名不虚传。)

四、课堂练习

1、朗读并听写词语。

漓江、翡翠、竹筏、峰峦、波澜

2、仿照第二、三段的写法,把句子写具体。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3、填空:漓江的水有_____、______、_____、三大特点,桂林的山也有_____、______、______、三大特点。

(意图:巩固)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语句抄在本上。

2、收集有关桂林山水有关资料。

(意图: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教学本篇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首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首先对这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通过读为学生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水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桂林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接着在学生品读、诵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二、通过品读重点句子,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结合学生的`习作水平,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抓住许多典型的句子进行讲解,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看见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让学生知道此句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以及运用对比后的表达效果。还有“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个排比句,把桂林水的特点写得形象具体,这样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习作方法的指导训练,对学生今后的习作有所帮助。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运用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

在学生了解了桂林水的特点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因为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和第二自然段一样。所以,在学习时,我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己读书,小组互议,把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写写体会。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既轻松也很愉快,他们很快就能够说出写山的时候,作者写出了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进行对比来写的。

四、紧扣情感,读写结合。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如果老师讲得太多,文章会搞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被破坏。只有以读代讲,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语感,使作者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融为一体。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品读、男女生分读、配乐读等,将自已的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表达出来。在学生品读时,我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情感,用感悟促进朗读;学生通过朗读已经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这时候,我提问:“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在文字中表达出来的呢?”随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方法。又通过仿写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课件的运用与课堂教学没有完全的统一,在第一环节的教学当中,课件的出示有些快,而教师的语速有些慢。在第一课时的结尾处,教师点课件的时机不够好,课件出示稍微有些早。在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时,如果教师课件出示背诵提纲,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效果会更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清晰地看到了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如果问学生你最喜欢哪些课文,许多人都会提到这一篇。它的几个特点是十分鲜明的:

1、首先,它给我们的印象是篇幅简短,内容充实:

全文仅500字,是高年级教材中的短篇。别看文章短,内容却很充实,中间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那两个片断,读了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在内容好的基础上,本篇中心表达得鲜明有力: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有口皆碑的。教材中歌颂中华大好河山主题的篇章很多。桂林一地,中外知名。读了这篇课文,江山如此多骄的自豪感,深入心底。

3、语言流畅、生动,这是本课又一特点:

四个段落,十几个句子,说句句精彩,都不过分。学生读这篇,不用督促,课上课下书声琅琅,人人可以背诵。

总之,这是一篇提高学生读写能力难得的范文。

【教学要求】

怎样教一篇课文,一方面要从教材本身出发,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这个班,我是从一年级一直跟上来的。学生对我的`教法是熟悉了的。课内各种动笔的练习,学生都接触过。这是确定要求、安排教学过程的前提: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江山的秀丽,使他们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2、学习翡 (fěi)翠、嶙 (lín)峋 (xún)等生字新词;复习修辞方法;读背全文。

3、结合片断学习,指导学生仿写漓江的水这样的片断。

2、3两项要求,各有侧重。第2项,词语的掌握,修辞方法的复习,课文的读背,都是语言训练的基本功,教学时一定要搞扎实。第3项,指导学生写片断,难度较大,教学过程应安排得细一些。

【教学过程】

讲授本课,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1、由于全文篇幅不长,第一课时除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外,要拿出10分钟时间练习朗读和背诵。是的,许多该讲的东西还没讲,就采取先背下来再说的办法吧。

2、作业内容,安排三项:

书写词语;读背课文;思考问题你喜欢这课吗?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齐背一遍课文。

2、听写重要词语,指定二人(优等生、后进生各一名)到黑板前写。其他同学同时在本上练习:

观赏 仿佛 无瑕 翡翠 扩散

攀登 峰峦 罗列 屏障 竹笋

倒映 迷蒙 围绕 画卷 碧波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那名优等生都写对了,另一人峦字不会写,览字写得不规范。全班同学同桌互相校对一下。

教师提问:

谁发现自己有错别字?几个人举了手。请一人说说应该重视词语的书写。

二、分析结构,归纳段意

同学们,本课属于最为简明的一类课文吧?全文只有四个小段,条理十分清楚。

1、先默读,再议论。

2、接着,自己在本上拟提纲。

3、最后,集中讨论、归纳。

⑴ 开头:

我们来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⑵ 中间部分:

① 漓江的水,静、清、绿。

② 桂林的山,奇、秀、险。

⑶ 结尾:

船行江上,如在画中游。

对照提纲,齐读一遍课文。

三、欣赏精彩片断

本课中间部分写山、水那两个片断,相当精彩吧?两个片断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由于时间关系,课内只重点分析、欣赏前一个吧。

先指名(二人)背诵这个片断:

漓江的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欣赏的重点:

1、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这是个独立性很强的片断,生动地描绘了漓江的美景。从结构看,三个句子各有不同的作用:

第一句是高高抬起,说漓江的水比大海、西湖还美。但到底美在哪里,没具体写出。

第二句是具体描写,从静、清、绿三个方面,生动地表达了漓江风光。

第三句是动态观察,小船推波前行,才更能感受到漓江的美。

2、三个特点,排比得当:

这个片断写得这么好,与第二句三个特点的排比大有关系。描写一个事物,抓住它的三个特点写,既全面又具体。这里写漓江的美,连用真静、真清、真绿并列表达,收到很好效果。三个特点抓得这么准,作者是动了脑筋的。

3、语句生动,琅琅上口:

学生那么喜爱本课,与语言好这一条大有关系。漓江的水这个片断,三个句子各有特色,句句精彩。对比、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产生了相当好的语言效果,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四、课内练习

1、摘录句子,注意写法: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是引用的写法。)

2、拟出本课提纲。

3、抄写片断漓江的水。

五、布置作业

1、读、背全文,组长检查汇报。

2、默写漓江的水,说说它的结构特点。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0

课 时 : 2

教学内容

本文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欣赏祖国山河的优美、懂得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 品味文章诗意美。

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

难点

1.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2. 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教学突破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语言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这位作家就是杨朔。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3.讲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杨朔的散文《画山绣水》。板书课题,并引起学生注意。

4.讲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指出,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5.等学生回答完后,出示板书:褒贬,攒聚,玲珑剔透,恍惚,圩子,袅袅,黑黝黝。点名让两三位学生注音或解释。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何不一起来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

2.巡视课堂,等学生渎完课文后,提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呢?

3.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开头引用了唐人赞美桂林的诗句,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带着我们一路欣赏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来,文章过渡相当自然。

4.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5.巡视课堂,不时给以指导。并提示: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踪来写的,本文也不例外。

6.鼓励学生:大家做得很好。最后归纳出: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第二部分(第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来历的种种传说;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面对极美的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

7.引导学生明确第二部分的两个层次。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是分两个层次来写的。让学生一齐回答,并指出这篇课文结构的严密。

8.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体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结合课后第二个思考题,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三、朗读小结

1.这篇课文语言十分优美,让我们来朗读课文,比比看谁读得好。点名让几位学生朗读,每位学生读l一2段。

2.读完后作比较评价。然后小结: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对景物总是极力描绘,写得很细致。优美的语言让文章产生诗一般的意境。

3.引导学生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2课时)

一、诵读课文.进入新课

1.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要求读出感情。

2.表扬学生: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课文进行讨论。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问题呢?

3.同学们做得很好,大家读书的时候都非常用心。我们接下来就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来讨论交流。

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选几个重点问题指导学生讨论。这篇课文除了语言很有特点,在选材上也是别具特色的。课文写桂林山水,选了哪些景点来写的?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然后指出:在作者所见到的景色中,也有重点,如水色只写了不多的几句,山石重点写,但是也只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写。

3.讲解:从材料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杨朔的散文工于构思。他在动笔写散文时,“总是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请大家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4.鼓励学生:同学们谈得非常好,领会到了杨朔散文在构思上的特点。接下来请大家思考:本文写了船家讲述的传说,这些传说大多都是讲述旧时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的,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的故事呢?

5.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思考两者是怎样结合起来的。提示:这些故事和传说,是借船家指点江山叙述出来的,边欣赏边听故事,景与故事两相比附。

6.指出本文的写作意图: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三、总结全文

1.小结:杨朔真是一位很有特点的作家。他写的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而且还很有深意。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收获不少吧1

2.让学生交流学习感想。

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一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散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到了_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练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波澜壮阔、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掌握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能够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归纳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并掌握作者的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难点】掌握文章的重难点句子“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20xx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表演视频,引导同学们:视频中展示的只是桂林一小部分美景,要想体验更多的美景,就一起走进新课。(板书标题)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生字词。(讲解其读音、含义、组词并书空)

2.默读课文,思考主要叙述了桂林美景的哪些部分?

(桂林的山和水的秀美壮丽)

(三)深入研读

1.小组讨论,组长反馈概括山和水有什么的特点?用简练的文字概括。

(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2.评析活动“说说你最喜欢的语句”

(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巩固提高

比赛活动,自由组队,一人朗诵,一人创编歌舞,教师点评并颁发奖励积分

(五)小结作业

小结:系统归纳:总结全文,梳理结构:总(甲天下)——分(水、山)——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情感升华:中华大地广阔无垠,美景数不胜数,大家可以走出去感受自然的魅力,也要注意保护环境。

作业:以语文兴趣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桂林美景的图画,并配上一首合适的小诗,下节课进行展览。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通过品词析句,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电脑大屏幕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桂林山水》这课的生字、词语以及简单地了解了这课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板书课题)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那么,桂林山水到底什么样?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桂林山水甲天下”又是什么意思?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作者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边读边画。

2、出示PPT,学生了解桂林的资料。

3、读了课文谁想告诉大家桂林山水是什么样?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桂

林山水的哪些方面呢?这些内容,哪些是写山的,哪些内容又是写水的?(小组互说交流汇报)

三、品析文本落实目标解决问题

1、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美丽、迷人的桂林山水,去尽情游览、用心感受它的美吧!下面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的要求,自学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的内容。(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读、分组讨论)(1)品读句子,回答问题:①作者用什么地方的水跟漓江的水做比较?②这句话中哪个字最能说明漓江的`水的独特之美?

(2)想一想: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生答,师出示PPT课件)

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师:(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漓江图)看,这就是美丽的漓江。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分钟,感受一下漓江水的美。感情朗读,看谁能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秀。

(3)出示课件,讲解排比句的读法,然后学生再齐读,感受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秀。

(4)小结水的特点(出示课件)

(5)出示课件,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

2、接着往下看,我们又进入了哪里?走进了桂林的山中。

(1)出示课件,发挥想象:桂林的山到底是怎样的一幅美景呢?(2)课件出示泰山和香山的图片,说说这两个地方的特点。与桂林这一带的山相比较。

(3)课件再分别出现表示桂林的山“奇”“秀”“险”特点的句子,

进行朗读体会。

那么写桂林的山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师:(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桂林山图)看,这就是桂林的山。

3、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来体会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师:这么美丽的漓江的水、迷人的桂林山是那么令人神往。如果你就生活在这里,你怎样向大家介绍它的景致呢?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齐读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态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桂林山水美景图)

人们游在着美丽的画卷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用书中一句话来回答

这么美的地方人们愿不愿意去游呢?(结构梳理)

4、小结课文(出示课件)展示桂林山水的特点。

5、扩展活动

(课件出示)同学们观看资料,说一说,我们怎样做才能使桂林的山清、水绿呢?

生讨论,然后抽学生回答问题交流。

6、出示课件:同步练习,先让学生看句子,同桌之间讨论,然后回

答,对回答得好的给予肯定,不足的加以鼓励。

(美丽的桂林山水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难忘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三个问题。(大屏幕出示:

1、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2、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3、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交流,互相评议。

小组汇报讨论情况。我们认为作者是在船上来观察的。理由是课文中说“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生:我们认为作者是按照先水后山顺序观察的。因为作者在船上,先看到水,再看到山的。生:我们认为作者是抓住景物外形这个特点来写的。因为作者在写桂林的景物时都加上了表示形状的词语。……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呢?师:对,正是由于作者在船上,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外形进行描写,所以桂林山水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

四、请同学们看今天的作业。(大屏幕出示):

1、学习了《桂林山水》,你对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有什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2、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教师先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后,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

3、制作的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

过渡语: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桂林一带,奇峰突起,怪石峥嵘,江流弯转,岩洞幽深,其岩溶奇观为世所罕见,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同学们,今天我们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一起走进那迷人的画卷。

设计意图: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随景入文 初读课文

1、看画面,自由朗读,边读边通过或词典弄懂生字、词语的读音、意思,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2、教师范读。

3、指名分段配音朗读。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三、依图学文 理解第一段

默读,思考: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师:(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四、看图学文 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质疑问难。

3、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大海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西湖水平如镜是宁静柔和的美,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

(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出示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画简笔画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4、(投影出示画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

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5、指导朗读:

⑴ 教师引读句子: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⑵ 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

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6、品味词句,反复诵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7、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8、了解文章特点,学习写法:

小组合作学习:

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

9、仿照课文,写句子:

如:桂林的水真( )啊,( )得( )。

真( )啊,( )得( )。

10、总结第二段学法。

设计意图:教师先创设优美的情境,然后通过看图、学文,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感悟漓江的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通过观察、比较领略漓江的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自由读上节课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同桌互相交流第二自然段学法。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能不能用学习第2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请同学们分小组自已学习第3段。

2、检查自学:

⑴ 填空:

这段话先写( )的泰山和( )的香山,再写桂林的山( ) 、( )、( )的特点来展开具体的描述。

⑵ 思考: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重点指导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⑴ 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⑵ 自读课文,归纳桂林山的特点,找出并理解描写桂林山特点的词语,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4、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具体的描述。

5、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

6、运用:

⑴ 用像像写一句话。

⑵ 用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连绵不断等词语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后,给学生思维以导向,使他们积极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语: 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配音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交流: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汇报:

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3、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4、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四、指导背诵课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列出写作提纲。

3、根据提纲练习背诵。

五、知识拓展

1、学生自由阅读。

2、说说这首诗写出了漓江的哪些特点,哪些句子写得最动人。

3、再创造:

结合这首诗的内容,也写一首诗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4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危峰兀立”、“形态万千”、“波澜壮阔”、“连绵不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学习表现桂林山水特点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意境

三、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正音正字并解释新词

四、自读课文

五、讨论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桂林山水?

2、课文可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六、学习第一段

1、齐读。

2、比较“观赏”与“观看”的不同,说说课文用“观赏”而不用“观看”的原因。

3、“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开头引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小结:

这一段写作者一行游览桂林山水的原因。

七、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概括段意。

3、作者荡舟漓江,为什么不先写漓江的水,而要先写大海和西湖?

4、默读第二句,用着重号标出概括漓江水特点的词,指出句式上的特点。

5、讨论:

这一句是怎样具体形象地表现漓江水的特点的?

6、第三句为什么要写荡舟漓江的感受?

7、齐读。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默读:

边读边用着重号标出概括桂林山水特点的`词,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

3、讨论:

这一句是怎样表现桂林山的特点的?(重点理解“拔地而起”、“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及几个比喻的含义。)

4、第二、第三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5、课文为什么先写漓江的水,再写桂林的山?

6、齐读。

7、小结:

这一段分别从山形、山色、山势三方面来表现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二、学习第四段

1、指名朗读。

2、解释“画卷”的意思,进而从桂林到阳朔水路距离之长、风景之美来理解“连绵不断的画卷”这一比喻的意思。

3、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两句诗结尾有什么作用?

三、总结全文

1、指名口头描述桂林山水这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联系课文、对照图画、发挥想象、突出特点)。

2、概括中心思想。

3、了解写作特点:

⑴ 先总提,再分述,最后综合的结构。

⑵ 抓住景物特点加以具体描写的方法。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静:感觉不到在流动

漓江水 清: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无瑕的翡翠

甲天下

奇:拔地而起 形态万千

桂林山 秀: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 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欣赏录象,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过桂林吗?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桂林游览一番。

出示课件。(桂林山水风光录象)

2、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3、揭示课题:

齐读。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质疑)

估计: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

课文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二、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欣赏桂林水“美”

1、听录音。思考:

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美”,划出来,朗读体会“美”在哪里?

2、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学习:

讨论:

⑴桂林水的特点:

静、清、绿。

⑵学习第1句,水“美”在哪里?“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体会水的独特“美”。

再读第1句,质疑:

(估计)看似这句与文章联系不很密切,为什么要写这句话?释疑想象:“波澜壮阔”、“水平如静”的景象。通过对比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画面)

⑶学习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读,自由说:

比较句子,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陈淼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描绘了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赞美了桂林的山水,表达了作者对这桂林山水的热爱,当然也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课文按照整、分、整的顺序来对桂林山水进行描写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并累积这些词语。

2、通过看图和学习这篇课文,把握好桂林山水的特点,并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3自然段,并背诵课文。

教育目标:懂得自然界的伟大,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操。

发展目标:

1、掌握具体叙述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作文中能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2、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和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会作者观察和表达桂林山水的方法和技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桂林山水的特点,理解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教学方法:问答式、多媒体课件、欣赏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通过我们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课文的生字和生词都已经认识了,复习上节课的字和词(“水平如静”、危峰兀立”、“形态万千”、“波澜壮阔”、“连绵不断” 、“峰峦雄伟”)

二、学习第二段

(1)观赏漓江水的图片,认真阅读这一段文章,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并用三个字概括其特点。

(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2)再次认真阅读这段,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漓江水的特点?有什么效果?

(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做的效果是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更加突出漓江水的特点。)

(3)分析这段的句式特点

(这段由三句构成,第一句以别处的秀水作比较来显出桂林水,其中第三个分句以“却从没见过”这种转折语气的句式来强调漓江的水,并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个分句组成,每个分句以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前半句写出水的特点,后半句补充描写前半句的特点。第三句是作者自身的感受。)

(4)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三、学习第三段

(1)观赏桂林山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第二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三段,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并也用三个字进行描述。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2).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第二段的结构与第三段的结构差不多,同学们要能够在学习完第二段后对第三段结构进行分析,把桂林山的特点具体描述出来。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五、板书设计

静:感觉不到在流动

漓江水 清: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无瑕的翡翠

奇:拔地而起 形态万千

桂林山 秀: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 怪石嶙峋

六、课后活动

1、写一篇有关自己旅游的小作文。

2、桂林今年将举行新世纪的第一个“山水旅游节”,老师要请大家一起来当小小设计师。同学们可以个人设计,也可以合作设计。把好的设计寄给桂林市旅游局。如果被选中,你设计的标志和宣传语说不定就会传遍大江南北,传到世界各地,这也是对桂林旅游业的一个贡献,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选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  桂林词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词条  山水  山水词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词条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练习1》教学设计

《练习1》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展开)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推荐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推荐度:《詹天佑》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推荐度: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推荐度:实验设计方案推荐度:相关推荐有关教学设计方...(展开)

教学设计

 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学设计

绣红旗音乐课教案设计推荐度:幼儿园中班教学总结推荐度: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推荐度: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推荐度:幼儿园中班静夜思教案设计推荐度:相关推荐幼儿园中班音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