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说课稿

【精选】说课稿模板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本单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从整章的内容来看,都围绕着酸和碱这两种物质来学习的,所以能够清楚认识酸碱对学好本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酸和碱在初中学生的概念中还比较陌生,同时新课改的教材中不对酸碱下定义,仅需要通过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和变色情况来进行判断酸碱。所以对指示剂的认识也犹为重要。本节作为该单元第一部分的第一课时,主要认识指示剂,并且能用指示剂来鉴别具有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实验方法,同时通过新课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物质区别的一般原理。

二. 说教学目标

1. 课标要求

了解酸碱指示剂你酸碱作用的变化规律。

如何应用指示剂(代指示剂)区分酸碱性物质

2.具体知识目标

A 认识两种指示剂(酚酞和紫色石蕊试液).

B .掌握酸碱指示剂和酸碱作用的变化规律.

C 如何运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物质中存在的酸碱性

D .了解指示剂的发现. 了解如何简单运用生活中的某些物质代替指示剂来鉴别物质的酸碱性。

E 简单了解物质酸碱性对工农业生产生活的意义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探究酸碱指示剂和酸碱作用的变色规律 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和运用实验的现象分析实验的实质内容

如何用指示剂来检验物质的酸碱性 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自制指示剂的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如何运用生活实际与化学学习相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究指示剂与酸碱变化规律过程中 运用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 观察物质外观性质——(利用旧知识)预测物质的性质(假设)——实验验证——观察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解释及结论)

如何区分食醋和氢氧化钙两种物质 从简单的物理方法 ——到化学方法 多种方法的探究 让学生懂的区分物质的一般原理

从两种物质的探究到多种物质的验证,让学生懂得研究物质从特殊(个别)物质为代表到一般(普遍)物质的研究方式

在自制指示剂的探究问题上。通过观看感性的内容材料。培养学生如何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学生能在学习用石蕊试液区分酸碱的基础上,自行探究另一种指示剂。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能应用相同的实验原理。达到学一种具体的物质研究方法应用于其他类似物质的研究。

在自制指示剂的探究实验上,列举的都是生活中学生见过的物质。居然有如此的功效。让学生懂得即使是身边最不起眼的物质都有可挖掘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懂得学习化学的同时,要着眼于平时对身边事物的细心观察 如何让化学知识你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 说教法

1.实验探究和验证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所以必须通过实验方法对物质的性质进行探究 本节课运用探究实验和验证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物质变化的规律。然后进行多种的物质再次进行实验对总结的规律进行验证。

2.归类比较 指示剂你酸碱变化规律

3.类推 实验仅有几种物质的验证 其他的酸碱和指示剂的变化也是如此

4.问题引导 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逐步深入了解教学内容

5.指导学生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用的信息内容

以引导学生为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四. 说学法

复习旧知识—— 总结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再利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新事物

探究实验 ——观察现象—— 分析现象——总结规律

认识规律——运用规律

假设——实验验证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提问]紫色的石蕊试液中通入CO2气体,有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追问]为什么会变红?

[学生解释]

[提问]1、除碳酸外,我们还知道哪些酸?

2、这些酸中滴加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会有什么变化?

[设问]紫色石蕊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呢?指示的溶液的酸碱性。我们这节课探究的主题是酸碱指示剂。

[板书]酸碱指示剂

[提问]酸碱指示剂通过什么方式来指示溶液的酸碱性呢?

[过渡]有一位很有名的化学家,名叫波义耳,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放影]紫罗兰花遇酸变红(玻义耳的发现)

玻义耳头像,录音,滚动字幕。

酸碱指示剂是由英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1691)发现的。他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一束紫罗兰花瓣上,过了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罗兰花瓣变成了红色。科学家们往往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看到这一现象,玻义耳陷入了沉思……

[板书]一、酸碱指示剂的发现

同学们,我们追寻科学家的足迹,也来思考一下,这会让我们产生哪些联想呢?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3~4人]

[问]有了这些想法后,我们还想做哪些实验?

[学生回答]

[引导]1、其它的酸能否使紫罗兰变红?

2、其它的花遇酸能否发生颜色变化?

3、这些花遇到碱性溶液会有什么变化?

[讲解]同学们很棒!波义耳当时也是这么想的,验证这一想法的基本手段是实验,他通过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过渡]生活中很多植物的花、叶、果皮都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同学们想试一试吗?

怎样提取植物的汁液做指示剂呢?请同学看一段录像。

[播放录像]

[板书]二、自制酸碱指示剂

[介绍]课桌上摆放的仪器、药品,明确操作内容。

[学生活动]下面请每组选一名同学具体操作,其它同学协助,自选一种花或叶制作酸碱指示剂。

[投影]友情提示:请同学们注意:1、操作要规范,植物的花或叶捣几下后,倒入酒精研磨。

2、过滤时纱布要打开,铺在烧杯口上。

3、自制的指示剂只滴在试管架左边的三只试管中。

4、振荡时要注意安全。

[投影]思考与讨论:你们组选择的花或叶能作为酸碱指示剂吗?为什么?

闪烁(从变色情况、颜色的区分度、试剂的稳定性等方面分析)

[组织讨论]每组自已均等选一名代表作发言准备。

[表达与交流]3~5组 安排一组效果好的、一组效果不理想的,一组与别的组选择同一种花的。

[评价]同学们都做得很好!

[过渡]科学家们通过反复实验,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最后选择了两、三种指示:如石蕊、酚酞等。

[再次激趣]小魔术:白纸变红字“奇妙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问]同学们谁能揭开魔术的秘密?

[实验]向小烧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酸酞试液,变红色。

[问]猜想一下,酚酞遇到别的碱性溶液会有什么变化?

[引导]请你作一个大胆的推理,酚酞遇碱性溶液会有什么变化规律?

[归纳板书]三、酸碱指示剂的显色规律:

酚酞遇碱变红色

[过渡]酚酞遇酸会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实验]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振荡,观察颜色变化。

[投影]友情提示:请注意滴管的持拿方法,别把药品滴在了手上!

[指名回答]请你向同学们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归纳板书]酚酞遇酸不变色

[投影]酚酞遇酸、碱的变色规律

[自主探究]石蕊遇到酸、碱溶液会有什么颜色变化呢?

[指导]取2~3滴紫色的石蕊试液分别滴加到右边的两只试管中。

[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指名回答]出示学生自己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小组对照结果是否相同。

[学生板书]归纳变色规律: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问]从实验现象分析是指示剂改变了颜色?还是溶液中的酸、碱改变了颜色?

[学生讨论]回答

[分析讨论]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很多植物的花叶都可以作酸碱指示剂,科学家们为什么只选择了石蕊和酚酞少数的几种作为酸碱指示剂呢?

[组织讨论]表达与交流

[过渡]酸碱指示剂在化学实验中有何呢?下面我们完成一道练习:

[投影]家庭里通常有两种洗洁精:厨房洗洁精、厕所洗洁精,一种呈酸性,另一种呈碱性。现有两瓶这两种洗洁精的溶液,请你通过实验鉴别它们。

[学生回答]不同方法的操作、现象、结论。

[教师评价]

[反思]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课题:酸碱指示剂

一、 酸碱指示剂的发现

二、 自制酸碱指示剂

三、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教材探究语言形式的落脚点。《幸福是什么》位于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这个以感受人类美好情感为主题的第三单元,细细品读之,感触有两点:

教材特点:

1、故事情强,哲理性深,理趣与童趣高度结合:女神与青年,人物鲜明,情节清晰,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却总在不经意间让你意识到奉献的快乐。

2、语言丰富,动作典型,语言与动作完美融合:26个自段中,有20个自然段都在写人物语言,比例很高,而动作则集中在清理老井的第四段和享受井水的第八段,清理老井的动作丰富,而青年十年幸福行为却采取无具体动词式略写,前者表现不易,后者表现多,对比感很强,宛如一幅写意与工笔并存的画卷。

围绕以上两点,总结语用价值点有二,其一:感受幸福的蕴藏式写法;其二:学习人物说话提示语的作用。

说学情

语用之旅,将从了解学生开始。我从三个方面了解,一是语学生的语用实践的现实基础,二是学生语用实践的能力前提,三是学生语用实践的目标指向,具体情况分析如下:其一是……;其二是……;其三是……。

说目标

教学目标是探究语言形式的出发点和归宿,综合教材、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美丽蓝图悄然绘制: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与新词。

2、了解童话的主要内容,正确理解三位青年的行为是怎样表现幸福的含义的,理解蕴藏式人物语言与动作对于表达幸福主旨的作用。

3、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联系自身,改变幸福从索取到奉献的思想。

本课的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三位青年的行为是怎样表现“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的。难点是:理解蕴藏式人物语言与动作对于表达幸福主旨的作用。

说构想

阅读关注两种改变,一是知识图式的改变,即是语言的层面,言为心声,本文的语言形式聚焦有两点,其一是品人物语言之幸福感;其二是品人物动作之劳累感。二是心理感受的改变,我们也将实现了使学生从索取的幸福到到付出的幸福的思想提升;阅读也关注两个层面,课题、词语、句子、作业等都是语言形式的存在形态,朗读与默读、演读与比较,判断与想象等手段都是触摸语言形式的基本方法,秉承“关注语用,对话文本”这一构想,我预设了“幸福是什么的四个层级教学,分之为问号篇,句号篇,叹号篇,省略号篇这四个板块。下面就各板块具体展开。

说流程

第一板块:说说我的幸福(问号篇)

一、幸福的具象:出示自己展现幸福生活的照片的快乐

二、幸福的回忆:请学生畅谈他们的幸福事情

三、幸福的追问:因为收获好多,所以幸福是一首歌,唱着我们最开心的旋律,幸福是一幅画,画着我们最快乐的时光,今天,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也在思考,幸福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他的幸福。

本板块从阅读目的而言直接切入,关注心理机制的前期效应,为实现使学生从索取的幸福提升到付出的幸福做好基础调查与了解。

第二板块:看看她的幸福(句号篇)

一、幸福的初读:要求如下: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思考:课文中谁最后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她告诉我们幸福到底是什么?划出相关的语句。

二、幸福的反馈

(一)一语三变:在判断朗读中,明白人物说话提示语“她说”的位置是可以变换的

是否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二)一语三义:在理解读中明白真正的幸福含义1是劳动2是义务3是有益

三、幸福的小结:从智慧女神那里知道,小问号化成女神这一句平静却又充满哲理的话。

本板块,着重在人物语言提示语的体会与人物语言的朗读上,所以,我从语言的判断与选择入手,再从读懂语意展开,最后在朗读表达技能上提升,完成一语多用,多用多得。

第三板块:聊聊他们的幸福(叹号篇)

一、想想三位青年的幸福: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三位青年找到的幸福各是什么?划出相关的语句。

二、说说三位青年的幸福:

(一)抓词语教学,读出幸福感,于是我把朗读教学分两步:

第一,品幸福感的词:用“多”字的反复出现和重叠词的作用来体会幸福感,让学生悟出简单是一种幸福;勤恳是一种幸福;收获也是一种幸福。

第二,说“幸福”的反复出现,表体现最有幸福感的味道

第三,思三种幸福的共同点:三种幸福都是靠自己的劳动,让别人受益。

这板块,关键词语是具有典型性的,这种典型有再从重含义:一是认知上的,难认难解;二是语用上的,对阅读或写作有帮助,可能两者合二为一,从某种意义上看,词像一个不起眼的小孩子,站在墙根的一个角落,但他的成长却往往能影响着某个微观世界的未来。

第四板块:感悟真的幸福(省略号篇)

第一阶段,研读文本中的幸福元素,首先让默读课文的第1到16自然段,划一划,你发现他们的幸福了吗?从而研读清理老井的文段,在这个段落的教学中,语用价值分点落在以下三处。

一是“幸福的动作——繁重的任务”,我让学生从挖、搬、砌动词中,体会任务的繁重艰苦,如下:

(1)他们带着锄头和铁锹,到树林里去挖那口喷泉。

(2)他们把泉眼疏通了,又挖了一道小水沟,让所有的水都流到沟里去。

(3)他们还把堵在泉口的树杈、树枝和烂在水里的树叶都挖开了。

(4)又过了一天,他们搬来一些石板,砌成了一口小井。在井台前面,他们留了一个宽阔的出口,上面盖上一块大石板,不让尘土落进去。

师:数一数,前三句有共同的动词——挖,从这个词的反复出现,你体会到什么?从后两个动词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劳动任务?

二是幸福的语言——快乐的内心,三是幸福的表情——快乐的内心,繁重的任务,却带来幸福的言行,体会付出的快乐,我让学生在人物语言的朗读中与表情的扮演体会中,感受到了幸福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阶段,表达阅读后幸福的理解,这个环节,由说到写,写写幸福瞬间。我,我真幸福!在幸福的交流台,走向幸福的课外。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阅读也是这样,字词句段篇等语言形式的美与力量,不需告诉,只管经历与体验。本课从幸福的疑问开始切入,从幸福的语言展开,从幸福的行为细化,从幸福的体验写话,不断地从文本中感受童话本身的语言美,从童话般的幸福开始,回到童话般的角色对话与写话,每一个环节都在寻找语言实践的机会。

说板书

10幸福是什么

?——。——!——……

这堂课的板书主要以发展性情绪与思维形态呈现:阅读关注阅读本身的元素,阅读体验就是其一,标点本身就是一种内容诉说,也是语用的表现形态之一,所以,用标点来呈现阅读内定与阅读验的同步,这种板书,重在唤醒学生童话这种文体本身的特点领悟,童话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始,有着本身的起承转合情节,有着震撼人心的文本精神价值,因为这样,童话才深入儿童的内心。

“写什么”人人看得见,“怎么写”对于大多数人却是个秘密。语用的实践,将让我们在探秘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实,更幸福。谢谢各位老师!

说课稿 篇3

一、说课标

新课标中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有这样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二、说教材

《游褒禅山记》选自高中语文必修2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古代的山水游记类散文,其他两篇分别是《兰亭集序》和《赤壁赋》。我国古代的山水游记多以描写景物、记述游览经历为主。但在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抒情、说理的内容;在记游的同时倾注了作者个人的志趣和感情。

《游褒禅山记》就是在写景记游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因此游不畅而产生的感慨。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自创新格而弥足珍贵,彪炳千古而有无限的可开掘性。

它提出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有“深思慎取”的态度。这来自生活的体悟至今仍能引发我们的再思考。

三、说教学设想和课时安排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难度不大,而且注释详细,因此我准备将文言知识的积累通过课内合作探究、师生共同解决的方式完成。文中的重点细节品读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准字音,读准文言句读。

2.掌握文言常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加强文言文字词句知识的积累。

3.理清文章的思路,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整体感知古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通过朗读理解古文思想内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味作者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的人生哲理,表现的积极人生态度。

2.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五、说教学方法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过程。良好的引导,就不能简单地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以结论的形式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当启发铺垫,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在讨论中逐渐明了,并且最终由学生之口讲出来。露滋苗始发,渠成水自流。所以,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铺垫。做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凭借到位的铺垫,把要传达给学生的知识,让学生自己体悟出来,自己总结出来。

所以本节课以诵读法和引导法为主,合作讨论法、点拨法、串讲法相结合。

六、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形象导入,激发热情

二、反复诵读,全面把握

(一)一读正字音

(二)二读通文意

(三)三读抓关键

(四)四读探(叹)中心

三、知人论世,主旨探究

四、课堂延伸,升华主旨

说课稿 篇4

我说的是湘版小学美术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十课《风铃叮当》。本课是集“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为一体的综合美术课。新的美术课程更多地呼唤人文关怀的回归,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欣赏,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我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快乐地学、主动地学。我说课设计将采用“四说”的模式,即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程序,突出“巧设情境,激趣创新”这一主题。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风铃原本是佛殿、宝塔等古建筑檐下悬挂的铃铛,人们喜爱它悦耳的声音,于是模仿它的形状以及发声原理,利用各种不同材料制成工艺品。本课将表现与制作融为一体,巧妙利用身边的玻璃瓶、易拉罐等多种材料,运用捆、绑、剪、贴等基本方法制作一件风吹作响的工艺作品。

2、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风铃的结构特征,学会制作和装饰风铃。

技能目标:在运用绳线进行捆、绑、扎等精细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捆、绑、扎、剪、贴等方法进行造型设计制作。

难点:把风铃装饰成漂亮的艺术品,以美化居室、美化生活。

4、教学准备:课件、手工制作的风铃、易拉罐、玻璃瓶、钥匙、色纸、彩带、剪刀、胶水等。

5、教学课时:一课时。

二、 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我运用实物、游戏、演示、音乐演渲染等手段,创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情景,并把儿童带入这种情景,让其在浓烈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智力活动,开发儿童智力潜能。

2、演示法:根据心理学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我采用演示法,把演示与讲解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直观、清楚地掌握风铃的制作方法。

同时,我还运用引导发现法、观察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多层面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 说学法

在学法的指导上,我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借助图片、音乐及老师的演示,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性学习活动,产生“记忆”与“联想”,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发展创造思维,陶冶艺术情操。

四、 说教学程序

课改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前我让学生收集生活中能制作风铃的废旧物品,课堂上我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 情景导入

创设情境:小鸟飞来觅食,听到声音就飞走了。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声音吓跑了小鸟?”在欢乐的气氛中引出课题。通过创设一种“声临其境”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 欣赏感知

首先课件展示各种款式的风铃,让学生欣赏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风铃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鼓励学生大胆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然后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卡纸贴出风铃结构图,让学生明确风铃是由主线、铃托、吊线、铃铛等部件组成的。

(三) 引导探究

学生讨论交流:我们应该怎样制作风铃呢?引导学生归纳风铃的制作过程:

1、 选取材料。课件出示动画选材游戏,老师介绍游戏规则,师生互动共同完成。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出示图片小结制作铃铛的材料:一种是本身能发声的铃铛,一种是碰撞能发声的材料。接着让学生次序自己收集的材料(老师引导学生将材料大致分类),学生按同类材料自由组合小组。

2、 设计草图。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形式多们、造型美观的风铃。

3、 制作部件。我用实物演示捆绑、扭转等技法,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制作方法。

4、 组合造型。我先让小组讨论:风铃的铃托有哪些不同的造型?发散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创作出造型别致的铃托。接着出示几种风铃的不同组合结构图,请同学们猜猜风儿吹来,哪几种风铃会发出声音(课件配音)。最后老师小结:碰撞能发声的"材料要考虑铃铛之间的距离,可有序悬挂,如螺旋状、阶梯状均可。

5、 装饰风铃。用课件演示装饰过程。通过动画演示,突破难点。

(四) 自主创作

首先由我展示手工制作的风铃,让学生在欣赏中萌发创作的欲望。接着播放背景音乐,并出示作业要求:

1、 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制作的风铃。

2、 运用已学过的装饰手法来美化风铃。

通过小组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美妙和谐的音乐情境中,创作出造型奇特、装饰美观的风铃,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环保教育,并通过观摩、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 知识拓展

先让学生装说说:“风铃给我们的生活还来哪些乐趣?”然后小结:风铃可以美化居室,美化生活(出示图片)。接着再出示图片并介绍:古代佛殿、宝塔等檐下悬挂的铃铛给人们还来吉祥如意。风铃还可以当作送给亲朋好友的节日礼物。(课件出示: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请把你的祝福送给你最喜欢的人。)

(六) 体验感受

学生把创作好的风铃分别挂在教室的铁线上,打开电风扇,吹动风铃,风铃在风中发出悦耳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的设计,我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引导学生收集材料,变废为宝。通过美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一、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2)风格流派、文体;(3)名句填空;(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2、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二、这首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苏轼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氓》,讲楚词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苏轼,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文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

三、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背诵本词

2、熟记作家作品地位及并称

3、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4、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

说教法

一、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

二、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如“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人道是”,我安排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说教学过程:

一、在导课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面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分打下基础。

二、在作者简介中,介绍得稍多了一点,有些内容似乎与本课内容联系不大,原想舍去,例如对苏轼在文、词、诗、书画并称方面的介绍,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罗嗦讲了。学生虽然在小学初中学过苏轼的诗词,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记不清楚,所以在这多讲了一点,算是对苏轼一个简单的小结,这样在讲三册24课《赤壁赋》时就可以让学生来介绍苏轼,加以强化。我想如能在适合的篇目中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小结,平时就以全局观念注意点滴积累,就可以减轻学生高三复习的压力。这一点属于个人一点想法,希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三、在背景介绍中,我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另一方面对苏轼的胸襟性格做简单评价,便于学生把握词风和词人。

四、范读正音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这是一首豪放词,应读得铿锵有力。

至于将字词板书,我个人认为在高中教学中依然必要,字词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语文教学中极重要的部分,传统教学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来流行的所谓“素质教育”对字词教学有点忽视。平时时间充足时,我会在一单元学完后叫学生听写字词并注音,开始学生不以为然,以为是小学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视。

五、赏析部分

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诗词跳跃性大,而我们的学生史学知识欠缺,所以我在讲述时补充了一些史学知识,这似乎把语文课讲成了历史,也不知得当与否,算是一种尝试,还望各位前辈提出批评意见。

六、至于延伸比较部分,以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在这一部分有些地方总结得不是很恰当,例如,把“壮志难酬之恨”说城是一种“悲愤”,“悲愤”一词明知用得不是很合适,但一时又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替换,显得勉强和别扭。

说板书及作业

一、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本来还安排尽可能课堂背诵,时间来不及没有进行。

二、作业为背诵体会和自学《江成子》,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风格,这样在指导检查作业时可以强调评价和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强调的风格流派不过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来谈,不能一概而谈。

自己的缺点有时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观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畅所欲言,给我们年轻人一个不断进步的机会!

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粉刷匠》。

2、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理解和体会粉刷匠劳动时的愉快心情。

3、通过创编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粉刷匠》。

【教学难点】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感受劳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猜谜语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好不好?

师:小耳朵请听:两棵树、十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打身体的一部分,学生猜谜)

师:真聪明!每个人都有一双手,那么你们的双手又为家人做过些什么呢?(出示图片)

老师觉得只有爱劳动的手才是最灵巧的手!前几天啊老师认识一个外国小朋友,他非常能干也非常爱劳动,他除了会做大家做的事情以外,还会做一样特殊的事情,大家想知道他会做什么吗?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看看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事情?(出示图片)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介绍这个小朋友刷墙的歌曲《粉刷匠》(出示课题)

师:大家想听吗?播放歌曲《粉刷匠》

(二)学唱歌曲:

1.简单介绍歌曲师:《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2/4拍,简单而且易唱易记。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匠在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炫耀自己的劳动技术,一方面表现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

2.出示课件歌词部分

师:今天啊这个小粉刷匠要来我们的课堂做客,他说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心情很紧张,因为他想给大家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设计了一个很特别的自我介绍,你们欢迎他吗?(生回答)

师:你们真热情,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吧!(出示歌词)

(1)朗读歌词:

A、按节奏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a)简单介绍2/4拍的强弱规律。老师按节奏范念歌词

(b)生一起按节奏朗读歌词。

B、初步感受音乐《粉刷匠》。

师:这小粉刷匠的介绍太有意思了,所以波兰的作曲家干脆把它编成了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看这小粉刷匠是怎么样刷房子的,先刷哪里再刷哪里?(出示歌曲)

C、学唱旋律

(a)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唱旋律。

(b)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用“la”唱旋律。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听的真仔细,小粉刷匠唱的这么好听,我们也来学一学吧,我来弹琴,你们用“La”来唱旋律!演唱之前先听老师唱一遍。(1)师示范用“la”唱旋律(2)生跟师用“la”唱旋律(3)生用“la”唱旋律D、师生接龙唱

师:下面我们来合作一下,玩个接龙的游戏,老师唱第一句,你们唱第二句,后面两句我们一起唱。E.学唱歌词

师:说到这老师有个小问题想问问同学们,当粉刷匠把房子刷的漂漂亮亮,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啊?(高兴)

师:对,他的心情是很高兴、很开心的。因为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房子刷得这么漂亮,心情一定是开心、高兴的。现在我们把粉刷匠这种高兴的、开心的心情融入歌曲,一起跟着钢琴来一遍。

(a)生跟钢琴有感情的唱

(b)生分组唱,看哪组唱得最棒

(c)学生再次跟着钢琴有感情地演唱

师:歌曲我们学好了,你们能不能根据歌曲的内容表演呢?

3、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A、学生思考表演动作。

B、生表演动作。

C、学生跟老师表演

D、生跟音乐边唱边表演

E、将生分两组,一组表演、一组演唱。

F、全体学生跟音乐边表演边演唱歌曲《粉刷匠》。

二、课堂练习

师组织学生唱歌曲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粉刷匠》,那么你知道小粉刷匠是怎么刷墙的吗?先刷哪里?再刷哪里?最后小鼻子怎么样了?通过学习让我们懂得了劳动能够创造美,老师希望你们的双手,通过学习,都变成一双双灵巧的手,将来把这个世界装扮地更加美丽!

四、作业布置

回去把《粉刷匠》唱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在劳动的时候感受劳动带给他们的快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说课稿  说课稿词条  
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7篇,...(展开)

说课稿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推荐度: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推荐度: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推荐度: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推荐度:小学音乐说课稿推荐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