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说课稿
推荐度:
高中数学的说课稿
推荐度:
高中美术教案
推荐度:
高中化学说课稿
推荐度:
高中语文说课稿
推荐度:
相关推荐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的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传神写照――人物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十二课。教材前面两课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和宗教壁画,前两课的鉴赏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中国人物画有了一定的感知,另外在初中美术教材中也曾经鉴赏过中国人物画。内容设置主要是赏析几件优秀的中国古代人物画,让学生在人物画的鉴赏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学生分析
高中的学生对中国人物画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如从画法样式上能分出工笔,写意,白描等,在题材分类中知道风俗,仕女等,但认识不够全面,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但这并不是本课的重点。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高中学生具有了这样的能力,但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的内涵。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鉴赏,要求“高于一般的欣赏水平,……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更多的展开自主学习、讨论。本课抛弃了以美术史为线索的教学思路,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取舍,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其它相关学科相联系的方式(历史、文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中国人物画独特的艺术特点,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掌握鉴赏中国人物画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方式
1、比较分析法:通过人物画《古帝王图卷》中人物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画家特别注意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同时在构图上用侍从衬托帝王的高大。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赏析《幽篁坐啸图》。
3、分组分段赏析法:由于《洛神赋图》长达近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因此采用分组分段赏析法进行局部欣赏。然后全班交流。
4、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教给学生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理解—评述。这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学场所:美术鉴赏教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洛神赋》邮票。
学生准备: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曹植的《洛神赋》文学赏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2分钟)
1、请学生展示课前从历史课本上收集的古代人物画,一起辨认是哪些人物。并谈谈为什么会在历史书上出现这些人物画。你把这样的中国人物画称作什么?
设计意图:历史书出现这些画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正是作为肖像画的最基本的作用――识别作用。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一定从鉴赏的角度进行关注。但高中的学生已经知道这是肖像画了。因此从这个角度导入水到渠成。从这里直接进入介绍肖像画中的“十分像”。
2、揭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二、发展阶段,欣赏“十分面”(5分钟)
1、出示《康熙帝》(与历史书本上一样)让学生讲讲对康熙帝的认识。再谈谈这幅肖像画传达了康熙帝什么样的气质品格?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画入手,学生会感觉古代人物画离我们不远,引起学生关注,同时可以从这张画引出肖像画的分类。
2、教师引导:作为纪念性的肖像画分两类,这类称为“十分面”。(板书:十分面)介绍什么是“十分面”。
并出示《关天培》“十分面”作品。让学生感受画面中关天培的气质品格,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再次感受“十分面”作品。初步感受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传神。
三、引导鉴赏《幽篁坐啸图》,学习鉴赏方法(10分钟)
1、教师引导:纪念性的肖像画另一类是行乐图,出示《幽篁坐啸图》,课件进行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板书:行乐图)
2、提问:这是谁的诗?诗的意境是什么样的?与这幅画中的景物是否吻合?画面中这个人物是谁?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板书:描述)
3、再次欣赏,感受画面的意境。(重放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板书:感受)
4、分析:人物的用笔,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抒情性的作品借创造意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态。(板书:分析)
5、评述:从这件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古人独特的艺术成就,画面中人与景的结合,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是一幅以形传神的杰作。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以形传神”。
6、从《幽篁坐啸图》的赏析中,概括出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
设计意图:结合文学,在听觉和视觉上让学生多维的感受中国人物画,创设鉴赏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运用美术鉴赏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引导学生赏析并总结方法。教给学生鉴赏方法,为下面的鉴赏打好基础。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 篇2
一、什么是说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在教学研究活动中,增添了一个新的课题——说课。什么是说课?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上课前向领导或者同行们阐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具体地说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和对教材的处理,包括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采用,学法上的指导等方面的观点。说课是教师互相交流,共同切磋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它有利于推动美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二、说课说什么
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说教材。说教材主要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材的编排体系上说对教材的理解。主要从以下三点去说: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以及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由是什么。
(2)说本节课教材在本课书或全册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教材的联系。
(3)怎样处理教材。处理教材要看下面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①教材内容的观点包括教材的例子与形势发展比较带有滞后性怎样进行处理。
②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对教材内容在教学程序上怎样进行调整。说教材,实质上是分析教材,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教师说课的重点内容。
(二)说教法。说教法就是说这一节课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说明采用这些方法的理由和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在一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一种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说教法时,首先说出这一节课选择哪一种方法为基本教法,理由是什么。其次说出在哪些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上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说学法是说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即学法指导。如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写生、技法训练等方法。在一堂课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学习规律全都教给学生掌握,说课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说出其中一至两种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说教学手段。说教学手段就是说这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哪些教学手段。例如教哪些内容需要挂图或实物展示、哪些内容用投影、挂范画等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要恰当地有机地使用,电化教学手段不是使用得越多就越好。说教学手段要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条件的实际。
(五)说训练。说练习就是说这一节课设计了哪些东西在课堂和课外让学生进行写生或临摹练习。重点说能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说训练时要简明扼要,切不可把零碎的东西都一一作介绍,应择其要者而述之。
(六)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说教学过程就是说这一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说课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说明应如何导入新课,传授新知识,如何进行能力培养和进行德育渗透等有关内容。最后说一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过程是说课最重要的内容,它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因此,说课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去研究,说好教学过程。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①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2、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直接反映,也不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美术自身的美,而这种美又是多样的,即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为了说明这一点,在这里就必须紧紧围绕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两个方面来讲解,因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过它们来实现的。
3、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应特别注意对概念的讲解,并在概念与作品之间建立联系,即注重通过作品来讲解概念,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有形象的依据。
这里的难点还包括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之间异同的讲解,课文中并没有特别给予说明,只是在课文的第三部分简要地指出了这个问题,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间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独立。艺术美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艺术美是由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的。而形式美更强调实现内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语言的构成关系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质。
二、教学方法:
1、利用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雕塑图片《欧米艾尔》。
小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于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术的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等同现实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艺术美又称第二自然。是相对自然美来说的。
1、美术形象: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图片《艾普色姆的赛马》和《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结合第三课“艺术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讲解。
环节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的构成:
A、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构成的形态变化。
B、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C、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教师活动:投放潘天寿的作品《雄视》,讲解什么是形式美,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1、以一件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
2、通过具体作品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在形态上的差异。
四、要点回顾:
1、什么是艺术美?综合了主观与客观、个人审美与时代精神的艺术形象为“典型形象”或“艺术典型”,又根据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而称之为“第二自然”,即“艺术美”
有哪些表现?
2、什么是形式美?美术作品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既形式美
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五、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我们了艺术美和形式美,了解了什么事艺术美和形式美。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 篇4
1、开场白:
各位好!今天我来说课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不缺单位,另一个是因为我参加了全市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教学比武研讨会,回来后我就写了一个总结报告向学校教导处汇了报,在这里我准备把外面学习的经验和收获结合相关内容把我对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识说出来,请领导、评委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2、说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是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编写的,供高中学生选用,共有《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和《现代媒体艺术》五个系列共计9本书,我校选发的教材是《美术鉴赏》,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七课《新的实验》,也是上篇的最后一课。它既是第二单元的收尾之篇,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说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了解20世纪中后期出现和形成的一些新的艺术表现形态,并了解他们新的艺术创作理念和特点。
②通过认知——讨论探究——再认知的欣赏过程,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探究能力、理解感受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多元化的艺术审美观和价值观,逐步树立宽广包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创新精神。
4、说教学重点、难点:
先说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中期以来的艺术家的多种艺术“新实验”(现代实验性艺术),以及他们独特的艺术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
再说难点:大胆发表自己对“新实验”的感受和见解,通过讨论探究获得对新艺术的再认知。
5、说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准备采用如下一些教法和学法。
教法:引导法,演示法
学法:讨论探究法,辨析法
教法和学法分别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传统教学的角色来了一个互换,教师始终是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组织者、开发者、设计者,而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承载者、探索者、实践者、创造者,学生才是教学的核心和教学的意义所在。
6、说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采用多媒体设备和相关的ppt课件,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教材,参考图片和相关网页。
7、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学生活动及目标定位
一、课题导入用多媒体出示波洛克“滴淌画”的图片,然后请同学们发言,波洛克在干什么?他的作画方式与你以前所见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他的画中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板书课题:《新的实验》
从波洛克作“滴淌画”中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感受画家的“新实验”的与众不同。
二、观察、感受、探究第一节:学生自读全文,自赏每一幅图片。第一节:学生通过阅读欣赏图文,对20世纪中期以来艺术家的“新实验”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节:学生围绕如下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发言。
1、你对现代艺术的看法如何?
2、你同意P51“思考与交流”里的一些评论吗?
3、P50—52页这么多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最不喜欢哪一件作品?说出你的理由。第二节:学生通过讨论和总结交流感受的同时,探究现代实验性艺术的特点:
1、强调艺术的非理性和无意识,从而否定了艺术创作对客观世界的理性把握;
2、主张艺术的本质在于制造新奇,追求所谓的原创性;
3、尝试以现成品和自然物来代替艺术品的制作过程,从而取消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
4、企图打破艺术博物馆体系以及收藏制度,主张艺术向自然靠拢,以此来对抗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社会对艺术的占有和消费。
第三节:老师引导学生将P50-52的每幅作品按现代实验艺术的特点分类,可列出分类表。第三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现代实验艺术作品的重新评价,再认知。
三、拓展探究学生欣赏现代兴起的一些新美术形式:沙画和地画让学生通过欣赏进一步了解现代新实验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手法、风格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四、总结正如德国艺术家博伊斯所说:“在这个多元的时代里,艺术是一个不断扩张的概念,它与生活的界限正在不断地模糊”。的确,在当代似乎什么都可以成为艺术。果真如此吗?也许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能够留下来的“真金”并不多。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教材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因此我对教材做了以下分析:
我所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本课是建筑艺术欣赏单元的开篇,分为四大部分进行展开,第一部分围绕“什么是建筑艺术”展开,探讨建筑艺术的基本属性、表现方式和特征。第二部分围绕“建筑有哪些类型”展开,即探讨建筑所包括的种类。第三部分进一步深入探讨“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即建筑艺术的基本属性。第四部分围绕“建筑艺术有哪些语汇”展开。通过本节课学习,为之后的建筑艺术学习内容起到很好的先导作用。
二、说学情
深入分析教材后,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对生活有着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有部分学生对中国著名建筑有过参观,也有很多同学通过各种媒体形式了解建筑,有着自己的印象与感触。由此,对建筑艺术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建筑艺术,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建筑艺术概念和分类,能自主分析其艺术特征,学会使用建筑语汇进行欣赏,懂得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描述、讨论等方法,运用建筑语汇描述、评价建筑艺术作品,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分析建筑的艺术特征,归纳建筑艺术语言。
难点: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践行新课标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网络收集的图片、视频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积极参与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将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为此课堂开始,我将通过PPT播放不同建筑连续动态图片,请学生思考: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在学生回答后,我进行总结:金碧辉煌的北京故宫、曲径通幽的苏州园林、雄伟壮观的古希腊神庙、高峻挺拔的哥特式教堂……这些中外著名的建筑,都各自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历史,体现一个地方的特色,而它们独特的造型和空间也深深的打动着我们。那么,究竟什么是建筑艺术?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欣赏一座建筑呢?引出课题《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通过这种互动提问的导入方式,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活动二:描述分析
此环节我将由浅入深依次展开:
首先,我将通过PPT播放视频《建筑的发展》,请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建筑艺术?请说一说它的概念。
学生可能有如下回答:建筑艺术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涵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和绘画等视觉艺术类似。
我顺势总结: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建筑艺术创作不可能超越技术和经济的合理承受,需要大量的财富、技术条件、劳动力和智慧才能实现,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接下来,我继续追问,结合视频播放内容再想一想建筑有哪些类型?可以满足人们哪方面的需求?
学生的回答有: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巢穴、民居等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庙宇、陵墓可以满足精神需求,宫殿两方面都可以满足。
学生回答后,我进行总结:建筑的类型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增加的。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类型还会不断增加,体现人类文化的不断进步。
为了进一步探索建筑艺术特点,此环节我将播放《故宫》《科隆大教堂》《苏州园林》等建筑图片,设置小组讨论,请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建筑艺术有哪些艺术特征?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如下:科学性,如科隆大教堂的飞扶壁使得建筑高耸、轻盈;适用性,如我国南方民居防潮;艺术性,如苏州园林是诗情画意的结合;文化性,如故宫集科学、艺术、文化等为一体。
我进行总结:建筑史上有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居住的机器”,每句都涵盖了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因而建筑艺术不仅符合一般艺术的形式美法则,还在文化内涵、科学技术等方面能做出许多独特的创新。
接下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寻建筑艺术语言,请学生结合收集资料观看课本,设置开火车式问答:建筑从表现手法和技巧上与其他艺术品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它独特的个性,那么建筑艺术依靠哪些语汇表现个性特点呢?
学生依次回答有:形体、比例、尺度、均衡、节奏、色彩与质感、环境等。
学生回答后,我进行总结:无言的建筑便是依靠上述种种语汇奏响着动听的旋律。我们对建筑艺术的内涵、类型、特性和表现语汇有了初步的认识。艺术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和体悟,才能培养出一双懂得欣赏建筑之美的眼睛。
通过这样分步骤的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建筑艺术特点和相关语汇,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性思考能力,还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活动三:总结解释
此环节将引导学生梳理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为此我将设置自由问答,请学生依次发言: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建筑艺术?
学生回答后,我进行总结:在欣赏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时,被当作合乎形式美法则的艺术品,具体欣赏的角度可以从类型、造型、功能等方面入手,运用建筑艺术语言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感受建筑艺术。
此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为他们解决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活动四:欣赏评价
深入分析之后,我设置了“学以致用”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理解本课的精髓,说出自己的收获。故此我将播放当地建筑图片,请学生思考问题:观察身边的建筑,使用相应建筑艺术语言进行欣赏评价。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造型、功能、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筑的内涵、类型、艺术特点。
通过对当地建筑的欣赏,进一步巩固建筑艺术欣赏方法,使学生对建筑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拓展视野。
活动五:小结作业
课程即将结束,我会请学生主动分享本课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激发学生参与欣赏活动的兴趣,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最后布置这样的练习:深入调查课堂上讨论的当地经典建筑艺术,分析建筑的成功之处,写出调查报告,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请学生分享收获,真正践行“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后的作业是为了让学生以课堂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清晰、重难点突出。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基本思路
a、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民间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了解民间美术与普通人的生活之间的重要关系以及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作品,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其他美术作品相比毫不逊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一些常见形式、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
3.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4.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民间美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其他地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自发性的美术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积累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美术门类。
本课主要围绕中国的民间美术这一主题来展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这一传统。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一些深入浅出的论述,向我们分析了民间美术的内涵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首先指出,民间美术扎根于人们的具体生活,甚至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与人们对美的要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密切相关。在这方面,教材就民间美术的种类以及与生活的关系列举了若干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对此有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指出民间美术的价值:
①它是研究民俗的重要途径;
②它体现着劳动人民质朴、自然的创造力,有着专业美术不可替代的价值;
③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一些风格独特的生活用品。
④它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它是艺术家们重要的灵感源泉之一。
接着,教材又进一步深入分析了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以及它们的内涵,列举并分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实例。
2、教学目标
理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a.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b.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4、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可以找一些录像资料来给学生观看,尤其是关于本地民俗的资料片。或者找一些教材中所列举的一些中国现代导演拍摄的电影中涉及到民俗与民间艺术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所具有的巨大价值。让他们在体验中意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门类,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认识并且注意保护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和形式。
可以建议学生分小组来完成,去图书馆查询本地区的资料或者询问一些长辈。如果条件允许,在本地区又有很有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被保留下来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集体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现场调查与体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制作或者收集的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居室,然后与同学们交流装饰居室时的构思与所产生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学生对本地民间艺术耳闻目染较了解。但对其它民族民间艺术了解甚少。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制作或者收集的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居室,然后与同学们交流装饰居室时的构思与所产生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
3、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了解民间美术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促使他们了解多种美术形式。引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作品,提高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一些常见形式、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料进行教学。
四、教学程序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 篇7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为了让学生体会速写艺术的魅力,我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速写作品,期望通过欣赏名作、佳作,领略其中的韵味,提高他们的审美和表现水平。
二、学生分析:
高中二年级的美术特长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素描训练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对物象也有一定的绘画功底、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在技法上还是比较薄弱。通过速写练习,可以提高他们对线的认识,对线条的利用,增强审美感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速写的认识、学习速写的方法以及速写的表现形式。
四、作业内容与提示:
采用以线条为主的形式,进行人物的写生练习。
要求:线条流畅,构图饱满。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每人准备人物全身照片一张。
(一)导入课题:
师:每人取出一张32开白纸,把自己手中的照片里的情景用线画下来,注意整体感。
学生认真描摹照片中的人物。
师:你们以前画过这样的作品吗你们知道这是属于什么形式的绘画吗
学:线描
师总结:刚刚我们大家所画的画就是用线来构筑形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简捷地捕捉物象的方法,那就是——速写种类之一的线描。
(二)欣赏范例
师:欣赏儿童画和大师作品四幅
什么是速写:
看字面的解释,顾名思义快速书写,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简练、概括的手法,敏锐地抓取所需要表现的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速写作为记录和反映生活的有效手段,其特有的真实、生动与鲜活是其他表现形式难以替代的。
师:第一幅人物画是以什么样的表现方式表现画面
学:线条表现
师:第二幅儿童人物画呢
学:线面都有
师:第三幅速写是什么表现方式
学:线条
一次类推
师总结:
速写的表现方法:1、以线为主,线面结合2、以面为主3、线描
师:这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第一种表达方式,以线为主,线面结合。
讲授新课:
师:速写学习中线条的运用极为重要,同学们再欣赏几件作品,体会线的作用与表现。
通过绘画元素来分析(形体结构、光影明暗、空间透视、质感量感、物象的内在力量与意蕴、物理性质、人的内心世界)
学生通过专业绘画语言的元素分析画面,
学生1:第一幅画面以色调为主,黑白对比明确,体积空间感强烈。
学生2:第二幅画面不具体,主要是用线描作画,能看出形似,感觉作者画的比较轻松。
学生3:第三幅自画像运用素描的语言来表现,结构清楚,透视正确,形象特征突出,有黑白对比,但是比较弱。
学生4:画面抽象,不是素描的基本元素表现,不太懂,有黑白对比,没有空间变化,感觉人物内心不正常(此时学生哄笑)
学生5:这幅画不像在生活中看到的树木,不是写实类的,但是还能看出是树木,黑白对比弱,形体不具象,空间趋于平面。
师总结:以上几幅画面都是速写的种类,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主观表现在线条运用上,可以看出线条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是造型艺术表现力的艺术语言。
(三)技法表现:
出示几件作品学生欣赏
思考问题:
1.这些作品在表现风格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2.你能给它们分类吗
3.你喜欢哪幅作品你觉得哪幅作品中的线条最美为什么
学生结合相关资料思考以上问题并回答。
学:比较喜欢写实的作品,最看不懂的就是最后一幅抽象画,好像是个人物,但是太难看了。不理解。
学:第一幅很漂亮,第二幅也很具体,是一张嘴,速写太乱了。
师总结:
1.写实性速写——以展现客观物象真实感为目标的线条绘画。
2.表现性速写——表现画家对客观物象主观感受的线条绘画方法。
3.抽象性速写——为表现事物内在的精神、用纯粹形式符号进行非物象化表现的线条绘画。
速写教学中离不开线条的表现,请同学们列举一些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线(如地平线、沙滩的波浪线、冬天的树枝、电线、人的轮廓、山峦流水、云彩等等)
师:这些景物中运用了哪几种线这些线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成组讨论并回答上面问题。
教师总结:
直线——刚强
曲线——温柔
粗线——豪迈
细线——精致
斜线——飞跃、前进
水平线——静止、平和
垂直线——严肃、动感
锯状直线——焦虑、不安定
师:绘画中的线和数学中线的概念不同,它具有方向、形态、质感、明暗、虚实等特性,线之间也有远近、疏密、前后、曲直、横斜等对比变化。
通过上述的学习,请同学们根据你对线的感觉用笔修改你刚才的作品,注意线条的表现力
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并请两名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绘画内容以及采取了哪些线条的表现形式。
(四)本课总结
师:本课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了解什么是速写
2.速写的几种表现方式
3.了解作品中线的运用。
4.归纳了几种线形的区别
5.注意整体把握对象和线的形态和走向。
(1)写实性线描写生
整体——局部——整体
(2)表现性线描写生:
整体观察(局部——整体)
老师示范:现场作画
(五)家庭作业:
作业题目:我的同桌同学
表现形式:以线为主,以面为辅
纸张要求:16开大小一张
画笔材料要求:铅笔、炭笔、钢笔等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 篇8
教学目的:
重点、难点、及措施:
重点理解构图知识和美术术语的含义
教具:
几何石膏、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举生活中的生动图片。
二、素描的含义;
1、用单色的点、线、面的结合表现物体的形体,色调明暗层次等造型因素的绘画。
2、写生素描从内容上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3、工具可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
4、作画时间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
5、从绘画传统的角度分为;中国传统的素描(白描)、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
三、素描的表现语言
1、线条、色调。对于初学者,首先学会用线条表现形象,即学会用线条打准轮廓及把握比例,透视关系等。
2、初学者注意表现形体的明暗和色调的深浅。
四、素描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
1、感觉能力
2、知识(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
3、技巧:勤,练。
五、观察能力:在动笔作画之前,应该用足够的时间观察,研究,分析形象的特征。要坚持多看,多分析,不断深化认识和理解的程度,如观察表现。
1、首先分出两大明暗体系。
2、用比较的方法分出两大体系中不同色调的变化。
3、在比较不同的色调时,要时刻注意形体结构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形面,在色调的处理上,有些地方要细腻柔和,有些地方要简练,概括。
六、素描的要求:
1、物图得当。
2、造型准确。
3、质感空间感强。黑白的关系,近实远虚,近大远小。
七、素描考试指导:构图定整。结构明确。层次分明,刻画深入,总体感强,注意形象(局部)。
八、静物写生:
1、构图,上下左右均衡。
2、切点定形。
3、形体分析。
4、铺大调子。
5、深入刻画(整体-局部-整体的素描原则)。
6、整体调查。
A、形体比例处理。
B、形体色调表现。
C、形体背景有空间感
D、物体质感。
九、教师从总体上进行总结,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十、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临摹一幅石膏素描。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本次说课的内容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5课《进入历史》。本课教材内容分三个层面: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其中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并附有照片作为比较),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学生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二、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能够深入的了解事物的细节,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因此本课侧重于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去体会在成为历史证据的同时,绘画不是直接照搬历史事件,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再现。材料的不同、风格的差异,都会对历史的再现造成影响。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从如下三个维度进行设置:
知识与技能:了解分析美术作品背后的艺术语言以及美术的社会功能,掌握类似美术作品的欣赏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并能运用鉴赏方法鉴赏美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对比、合作探究,理解美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典故,能够以专业的美术术语赏析相关美术作品,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理解美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典故。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在学法上主要通过观赏、探讨,尝试体验进行创造表现,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准备
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我特意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图片、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我会以轻松的谈话方式开始课程,提问学生:当你想去了解历史的时候,都会利用哪些渠道?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除了通过查阅史料、参观博物馆、领略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运用网络等资源外,古今中外的很多美术作品也是带领我们进入历史、了解历史的另一条渠道。顺势导入新课《进入历史》。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带领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描述分析
我通过播放幻灯片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阎立本的《步辇图》。针对画面内容,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画面当中只有一个人坐着而其他人都站着呢?为什么是女人来抬步辇?为什么坐着的人比其他人都画得大一些?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回答问题,我会总结:画面描述吐蕃国王派使臣禄东赞拜见唐太宗,希望与大唐联姻的场景。坐着的是唐太宗,身穿便装,在一群宫女的簇拥下,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利用女性的美貌和柔媚,来缓和战场上的冲突,将唐太宗画的身形高大展示身份尊贵以及大国姿态,整体呈现出唐初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与和睦。
接下来,我与学生一起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荆轲刺秦王》,要求学生仔细辨认画面上的人物和道具,以及构图上的特点,同时思考问题:同样是反映历史事件的美术作品,为什么该作品能够产生一种紧张的气氛?学生回答后,我总结:画面场景围绕柱子展开,画家并不要求历史的真实,秦始皇长什么样子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刺秦王的场景为进入石祠中祭拜死者的人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气氛。画面描述的就是匕首刺中柱子的那一瞬间慌乱的场景。
然后,我将组织学生分组,并播放幻灯片,展示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以及照片《开国大典》的图片资料,带领学生对比分析:油画与历史照片相比,在人物安排、神态等方面均做了哪些改动?为什么?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回答问题,我会补充:画家在作画时将人物的位置进行了精心安排,神态上也做了相应的艺术处理,这样组织画面是为了渲染开国大典这一盛事的举办,记录了历史性的一刻。
之后,讲解除了一些重大的历史时刻,还有一些美术作品中会有权利的体现,我会出示作品《瑞鹤图》,与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屋顶上这么多鹤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师生共同总结:在古代,祥瑞和奇观都反映着一个国家或者朝代的兴衰情况。画家截取了宫殿的屋顶,真实的为我们再现了今天早已不见的北宋宫殿的庄严。空中的白鹤围绕着屋顶成一个环形盘旋,这是天下太平的象征,对这个景象的描绘是对皇权合理性的一种强调。而宋徽宗亲自画的这幅作品告诉人们:只有作为皇帝的他才有权利享有这个奇观。
本环节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欣赏,并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出了一些符合学生的认知并且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增强学生对相关历史作品的认识。
环节三:总结解释
教师提出问题:总结一下美术与历史的关系?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看法。学生回忆作品并进行回答:美术作品反映历史。我将总结:人类永远有对历史的认识、渴望和想象,除了写下来的文字,美术的图像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透过这些图像,借助相关的资料,能使当代的人们走进历史,与历史对话。
该环节通过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重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课堂活动做铺垫工作。
环节四:拓展延伸
我会展示《拿破仑加冕》《加莱义民》《美杜萨之筏》《大卫》,组织学生欣赏,并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回答以下问题: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选取的是什么样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哪些细节?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或立场?小组之间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必要时教师补充一些背景知识,说明美术作品与一般历史事件的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课课题的理解。
本环节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语言评述与鉴赏的能力,培养了其合作交流的意识。
环节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对艺术中的历史与历史中的艺术加以小结。最后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与学习中留意以历史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品,自己提问并寻找答案。
安排学生课后选择一幅反映历史事件的美术作品,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口头回答自己的发现。
这一环节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贴合学生学段的教学方法。
八、说板书设计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动
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略
四、说注意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游戏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以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色彩心理"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