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说课稿
推荐度:
说课稿
推荐度:
美术说课稿
推荐度:
《背影》说课稿
推荐度:
《海燕》说课稿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热门】说课稿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数据的分段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内容。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本课时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数据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材通过创设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想请全体学生出谋划策的教学情境引出怎样购买鼓号服这一学习任务。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校服。围绕购买校服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逐步优化突出画正字的方法得到的数据仍然采用单式统计表描述。
所以教学中应突出数据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这部分知识形成相关的统计技能。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概率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数据的分段整理。难点能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做出决策。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办法或第一位工作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具有定向、调节、激励、检测和评价等功能。因此制定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显得很重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对统计与概率第二学段提出这样一些具体目标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谈。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第一学段中对数据统计过程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根据小学儿童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的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灵活采用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根据服装型号分段、用画正字等方法整理、绘制统计表、利用统计数据到服装厂定做校服等。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迫切完成任务和强烈的探究兴趣驱动下对本来枯燥的统计知识产生一种新鲜感和真实感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调查访问、探究尝试、合作商讨、交流反思等多种学习方法真实经历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特别是学会了分段整理的方法从而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创设了这样的谈话情景同学们为了看上去整齐漂亮像参加运动会广播操比赛这样的集体活动我们都要穿上校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做校服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测量身高、胸围等。做的这些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买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接着我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用本班学生身高数据制成的身高记录单。然后我导入课题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怎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板书课题数据的分段整理
2、探究新知1、分段整理数据1让学生观察身高记录单教师提问从这张身高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知道本班学生总人数和每个学生的身高。再观察记录单你能看出当时我们班最矮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最高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吗2教师向学生说明校服厂生产的校服分为大号、中号、小号三种。多媒体显示小号--身高120129cm中号--身高130139cm大号--身高140149cm3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每种型号的校服需要买多少套呢引导学生明白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教师板书分段整理接着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呢让学生发表意见。学生的意见可能为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4让学生比较那种记录方法比较好并说出理由。接着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组长要做好分工看哪组能整理得既快又准确。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获得成功的体验。2、制作统计表让学生讨论能不能把画正字的记录单直接送给厂家呢还应该怎么办板书制统计表接着要求学生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填好后再提问表中的合计起什么作用让学生明白既能反映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我提醒学生还要填写统计表名和制表日期。让学生给统计表命名。3、分析数据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想一想服装厂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每种型号的服装做多少套共做多少套。我再点明这就是分析数据。板书分析数据4、回顾统计过程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解决购买校服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1、收集数据。2、分段整理。3、制统计表。4、分析数据。5、教师进行小结刚才我们利用统计解决了定做校服的实际问题统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运用是很广泛的。下面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3、巩固运用、深化新知1、做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2、让学生交流分段统计的结果。3提问你是怎样分段整理数据的对分析统计结果你有什么看法2、做想想做做第2、3题。方法与第1题相同通过巩固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应是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缩简单明了、富有条理性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清楚地了解到本课所讲的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数据的分段整理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统计表--分析数据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电磁铁的磁力(一)》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中的第3课,因为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及会制作简单的电磁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加上,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人因势利导,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让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上,根据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进行磁力大小是否与线圈圈数有关的猜测与探究实验,这不但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而且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方面:
1、知道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方面:
(1)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2)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让学生知道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主要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此外,本人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并结合科学实验探究课的特点,特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在以下两方面:
(1)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2)设计并完善线圈圈数和电磁铁磁力的关系的实验
三、教学设计的理念
(1)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由于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多种,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几种因素,再集体讨论筛选,最终让学生确定本节课的探究目标-即: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是否有关,紧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验证,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的探究全过程。在活动中,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现象产生问题,再由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并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形式不断地充实自己原有的认知,并合理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在整个活动中,老师适时的指导与提示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朝着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生对磁铁可能不陌生,但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探究活动却是第一次接触到,对电磁铁能像磁铁一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学生一定感到好奇,在探究吸起大头针数量的多少的过程中,学生心中存有疑问:到底电磁铁能吸起多少大头针呢?我想,在实验过程中,数大头针的数量可能是学生最感兴趣、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活动,因为在数大头针的过程中,他们心中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期待!
四、教学方法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问题——预测——设计实验计划——完善实验计划——动手实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反思、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体验感悟,形成尊重实验数据,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完善各个探究环节,辅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改正实验操作中做得不当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易发生误差或危险的细节。从而让学生正确地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此外,在扶的同时,我更是大胆地放,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实验验证,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大胆交流,乐于合作的科学习惯,而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从而让学生亲历探究实践活动,形成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本课教法的选择符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课型特点,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五、学习方法
整堂课,我重视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课前充分准备材料,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尝试成员之间的交往合作,学会倾听、质疑,相互接纳,通过分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拓展探究的知识经验,纠正本组成员在操作中的误差,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理解别人的想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一堂课的探究效率。
2.亲历探究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大胆猜想,实际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
六、教学流程
(一)、对比导入,引出问题
课堂伊始,让学生用自制的电磁铁试着去吸一吸大头针,并对各小组吸起的大头针的个数尽心比较,分析,从而引出了本节课的探究问题:为什么各个小组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个数不一样呢?影响磁力大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就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本节课的探究中,这样引出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是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二)、大胆猜想,充分假设
假设很重要,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但假设不是空想,而是有道理的猜想。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作出科学的假设,老师注意提醒学生,从电磁铁的构成、电磁铁的磁性是怎样产生的这两方面来猜想,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朝着更有效的方向进行。
(三)、制定实验计划
1.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2.全班交流研究计划。
3.小组修善研究计划。
完善的实验计划是顺利进行实验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交流各组制定的研究计划,并在交流中适时的提醒,如你觉得在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应该怎样改变?在实验中又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如何控制这些条件不变呢?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倾听中不断地完善研究计划,为接下来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四)、实验验证
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各组汇报实验情况。
3.总结发现。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意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在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成员分工,并适时进行一些细节性提示和指导,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此外,在交流汇报时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表达实验中的发现,自己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线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的结论,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五)、总结延伸、生活运用
1.教师小结
2.(出示电磁起重机的图片)你觉得这个电磁起重机为什么磁力会这么大呢?课后可以去查查资料,看看你的解释是否有道理。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此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思考电磁起重机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磁力,这不但是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延伸,而且也为下节课研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其他因素”做好知识储备!
说课稿 篇3
一、教学内容:
由于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密切关联,因此,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更易于理解。影视音乐在传播渠道上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随着相关电影或音乐剧的播放,影视音乐会很快得到传播。本单元力图让学生对影视音乐及其不同类别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悉的电影及电视剧,能够自主分析其中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
难点——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儿狼》
【设计意图】调动情绪,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快、兴奋地开始音乐课。
2、师生问好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电影吗?那谁知道刚刚听到的是哪部动画片的音乐?请告诉老师,有哪些影视剧的音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
(指生回答,并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
(2)聆听影视歌曲片段
片头曲《黑猫警长》:黑猫警长主题歌《上海滩》:上海滩。
背景音乐《还珠格格》:有一个姑娘插曲《浪漫满屋》:ithink。
情节音乐《微笑百事达》:北极星的眼泪片尾曲《神话》:美丽的神话。
(3)音乐常识:归纳影视音乐的分类(主题歌、片头曲、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尾曲等。)
同学们真棒!那么请大家根据音乐在影视剧中出现的不同位置,想一想影视音乐有哪些不同类型?
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是一部电影中的插曲。
【设计意图】以流行影视歌曲引情激趣,将学生生活中已有的音乐感受带进课堂,既拉进了师生距离,体现了教学活动与生活相结合的课改新理念,又揭示本节课的主题。
(二)感受体验,学唱歌曲《送别》(20分钟)
1、播放《童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我们听到的歌曲是?是一首什么歌曲?什么是校园歌曲?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合作。那么在上世纪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呢?
2、学堂乐歌
二十一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认识它们,但在我国近代音乐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期的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或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
3、介绍李叔同——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育教育家,早期话剧活动家。浙江平湖人,1880年9月生于天律,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多方面的艺术活动,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春景》、《忆儿时》、《春游》、《留别》、《早秋》等。
4、欣赏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段,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师:“同学们,进入初中阶段,由于学习任务加重,大家接触电视电影的时间应该也越来越少了,借今天课堂上的机会,老师要邀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老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段,请认真体会影片中的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5、歌曲分析
师:“这首影视插曲的曲名是什么?(送别)
节拍四四拍子速度中速稍慢
力度中强情绪忧伤惆怅深情
6、出示歌谱,学唱歌曲
(1)分句学唱歌谱。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用自然、舒展的发声方式轻声地学唱歌谱,老师唱一句,请同学们跟唱一句。”
(2)学唱歌词。师:“同学们,我唱谱你们唱词,请注意表现出歌曲忧伤怅惘的情绪。”
(3)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进一步练唱。
a、注意用自然、舒展的发声方式演唱。
b、注意斛字的读音hu。
c、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d、歌词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4)让学生用领唱加齐唱的形式演绎歌曲《送别》。(13分钟)
a分小组演唱歌曲
b①句女领唱②句男领唱③句女齐唱④句男齐唱⑤⑥句轮唱;“夕阳”重复。
(三)拓展活动
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的影视音乐,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四)总结下课(2分钟)
1、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影视音乐的分类、了解了学堂乐歌这个特殊的历史产物、学唱了李叔同的代表作《送别》。歌曲完美地抒写了人生离合的真实体验和世间永存的挚意真情,从而使这首歌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师生告别。
五、教学反思
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中有很多中外影视音乐作品,我选择的内容是我国影片《城南旧事》中的插曲:《送别》。这是一首一段体的歌曲,d大调,表达出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情感。歌曲的旋律优美抒情,在李叔同的填词下,使歌词和歌曲达到完美的融合,意境深远,成为一首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田园诗歌。通过歌词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园;再由景写人,这种特有的中国式描摹方式,总是使文字得到了升华,升华至人们内心美好情愫之中,“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使离别那淡淡的愁情,跃然心底。这对学生的价值观又是一次很好的塑造和教化,世间还有如此美好的友情。
说课稿 篇4
为真正落实本次活动主题要求,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深入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爱的能量召唤与回归,对自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意图、思路等做如下汇报:
一、说教材
《生命的药方》是长春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板块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个板块的主题是——体验真诚。课文讲述了14岁的艾迪救治、陪伴因输血而感染上艾滋病的10岁男孩德诺的故事,表现了两个伙伴之间纯真、深厚的友谊。正是有了朋友的关爱与对生命的呵护,才给生活在无助、孤独世界里的德诺送去了快乐与安慰。身体的疾病可以用药物来治愈,而心灵的痛苦与孤独,只有靠生命与生命的陪伴与呵护,才能治愈。通过学文,感受艾迪与德诺之间深厚的友谊与理解课题的含义,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理念
本课力求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以“情”为基础,以“读、悟”为训练主线,以“质疑”为突破口,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多次参与到活动中来,以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故事中去,体验到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也体验到能帮助一个人的快乐,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在发展语言,训练思维的过程中落实情感目标。训练后教师给以适当的激励性评价,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坚持以读为本的语文教学,以读激情,以读求悟。《生命的药方》这篇课文,适合训练学生的朗读,以增强语感。本节课的出示句子感受度、理解句子后的有感情读,教师引读等,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读、会读、乐读的情境与平台。本节课还重点进行了默读训练,默读也是中年级的阅读训练要点。这篇课文叙事性较强,人文对话少,默读更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与思考。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本课的学习活动主要是通过学文,感受艾迪与德诺之间深厚的友谊,并体会到伟大、无私的友情带给他人的力量。
三、说意图
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和学生分享这份感人至深的友情,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呢?面面俱到的做法可能会顾此失彼,简约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在本节课中有所得,便是我在教学中力求达成的。这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对于文章主旨的解读、感悟,孩子们是会有的,只是这份感悟因人而异,多些或少些,深入些或肤浅些。本节课力求通过对文本的细度,通过师生多向交流,把孩子们的这份感悟导向深入,将思维和情感唤醒,力争在强调人文性的同时落实语文的工具性。
四、说设计
(一)整体回顾
图片导入,既承接了上节课的内容,又创设了情境,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
(二)初识不幸
抓住课文第一句话,初步感知到德诺的不幸,体会可怕的病魔让德诺处于孤独痛苦绝望恐惧中,而此时唯一延续的艾迪的友情的可贵
(三)理解友情
让学生画出课文1—5自然段中感动的句子,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到全班的多人交流,以体现学生的多元感知;在交流过程中有取舍地进行研读,是本文学习的需要;教师语言的融合,则是为了加强情感熏陶。
(四)品读升华
经历了友情体验的过程,对文章结尾通过学生默读、质疑,教师的点拨,反复品读、思维扩展等方式,分散难点,层层深入,最终达到真正理解课题含义的目的。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对个人认识上出现的误区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在座的专家和同行们能给以批评和指正,以利于更好地改进教学,服务学生。在此深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