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说课稿

《海燕》说课稿

推荐度:

《背影》说课稿

推荐度:

《秋天》说课稿

推荐度:

说课稿

推荐度:

美术说课稿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推荐】说课稿集合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学法、教法,说过程四个角度向大家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子、原子概念,是在学习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

●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特点;认识分子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实验现象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对有疑惑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结合,对实验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形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假说与模型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重、难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对自然、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等能力。

教学难点: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

二、说学情

1、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也学习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及联系,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新知识做了知识的铺垫。

2、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探索物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生学习的困难主要在于:已有的宏观表象,可能对微观想象的发展有阻碍。在学生眼里,微观世界仿佛只是缩小了的宏观世界,难以理解微观粒子的一些特殊性质。比如:通过课前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学生头脑中有关物质粒子性方面的问题主要有:粒子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受热粒子会变大;粒子的数量是可以变化的,受热后会增加;把气体从1L的容器转移到2L的`容器内,气体所占体积仍是1L等。

三、说学法、教法

1、说学法

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又提倡合作与创新来共同探索和研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在快乐的学习中,实现学习目标。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为:

(1)实验探究法:

(2)合作学习法

(3)对比归纳法

2、说教法

在教学中,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动手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采用了创设问题情景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曾设计了加热水、闻香水或氨水的气味、四组生活情景等导入方式,但最终我选择了用水和酒精、陈醋和酱油的鉴别导入。让学生利用它们的物理性质进行最简便的鉴别。学生会不约而同的选择闻气味。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只能闻到气味,却看不见,也摸不到它呢?

生:引发思考,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

这种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二)演示实验、认识分子的存在

师: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

实验改进:用温水代替冷水,会加快品红的扩散,缩短实验时间。品红用量要少。

(三)科学手段、证实存在

[投影]苯分子、硅原子的照片。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的设置由为什么能闻到气味自然过渡到物质的构成,即分子等微粒的真实存在的探究验证。经典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因为它有颜色变化,对学生有视觉真实感。而且有一个逐渐变小的过程, 反应了物质的可分性,让学生建立物质由很小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观念。再让学生观察苯分子、硅原子图,这样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证明了分子的真实存在,为学生呈现探究的一般规律。

(四)思考交流、引出特征

[投影]想一想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为什么水能看得见而水分子看不见呢?

[投影]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总结出分子的第一个特征: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五)演示实验、引导探究

[投影] 课本第49页探究内容,《分子运动现象》

方案一知识铺垫:观察酚酞溶液在蒸馏水中的颜色;观察酚酞溶液遇浓氨水变色的实验。

演示探究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两种试剂分开放置时,酚酞溶液仍然变红呢?

方案二 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酚酞溶液变红的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方案二教学效果较好,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所需课时多。)

总结出分子的第二个特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投影]议一议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

总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六)实验探究、合作学习

[投影]活动与探究

A组实验 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观察液体体积变化情况。

B组实验一定体积水中加入糖块,观察糖块溶解前后液体体积变化情况。

C组实验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D组实验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水,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相互合作进行探究、认真观察、记录讨论。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讨论、交流。

总结出分子的第三点特征: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投影]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分子间隔微观示意图

总结: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间间隔>液体分子间间隔>固体分子间间隔。

(七)学以致用、联系实际

[投影]想一想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物质的三态变化。

2、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糖块放在水中,会逐渐消失,水有了甜味。

(八)应用模型,认识微观世界

活动准备:每组下发分子结构模型,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根据内附说明书认识不同颜色小球代表的原子种类。

活动一组间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用原子构成老师指定的分子模型,如:O2、N2、CO2等。

问题:1、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什么?

2、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氧气和氮气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认识到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物质由不同的分子构成。

活动二 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用分子模型表示出简单的化学变化:木炭燃烧、硫燃烧、水电解,小组成果展示。

活动三 演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思考: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变成其他分子,在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它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九)总结评价、形成体系

[投影]说一说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十)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投影]做一做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的《搭石》是人教版第七册教材中的课文。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因而,根据本课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用两个课时来完成。 我这里选的是第二课时。这课时要学的是第2~5自然段。【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基本流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老师一边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一边介绍美景,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接着就板书课题:21、搭石。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受 默读课文,让学生思考:我们这篇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段讲)什么是搭石;(第二段述) 摆搭石;(第三、四段写) 走搭石;(最后一段议) 以石喻人。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帮助学生了解大意,整体把握。

三、指导品读,示范学习 1、浏览课文,划出“文中那些让我们感到美”的地方。 (指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品析美。) 2、示范品读第三段: 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四、小结方法,自主品析

1、师生共同小结第三段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其他段落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并以“我是学习小能手”为竞争、激励契机,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下面三个问题作为学习的金钥匙,指导学生合作学习。⑴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呢? ⑵ 我能抓住哪些关键词句体会美呢? ⑶ 我怎样才能有感情的朗读呢? 2、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3、汇报学习成果: ⑴ 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⑵ 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② 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⑶ 第五段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的孩子。五、课外拓展,即兴练笔 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这时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指导学生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

【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以及吸引他们的视线。板书注重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结合。将“搭石,一道风景;走石,如画美景”这两句话分别做河岸。再将“默默无闻、互相礼让、尊老爱老”三个词板书在河中的搭石上,再现搭石的美,同时更凸现出人性的美。

说课稿 篇3

教材简析: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补世力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自创新格而弥足珍贵,彪炳千古而有无限的可开掘性。

本课是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宋代散文。《六国论》和《游褒禅山记》是教读课文,《伶官传序》和《石钟山记》是自读课文。《六国论》和《伶官传序》都是借古讽今的史论,《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都是因事说理的游记。《游褒禅山记》显然引领了《石钟山记》。

此前,学生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了初中三年的学习经验,上了高中后又掌握了不少的文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篇浅易的文言文并不会感到特别的吃力。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够诵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根据这一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教学重点:

一、重点积累名、曰、文、进、奇、好、出、极、观、求、险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二、掌握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三、词类活用。

教学难点

一、掌握文章说理深刻、章法严谨的写作特点。

二、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教法运用:

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的教学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的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激励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应在课前梳理清楚。

二、本文又是一篇游记,可与学过的旧课文进行联系比较。

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的风光图片以及作者的游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四、为了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词语,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课堂习题。

教学方法:

诵读法---古诗文需要熟读背诵。

串讲法---文言文需要疏通文意。

提问法---课堂上需要师生互动。

比较法---新旧知需要温故知新。

讨论法---课堂上需要活跃气氛。

练习法---教学上需要精讲多练。

教学媒体:

录音机、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学法指导:

高一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已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和积累,但对如何学习文言文,还是一个新课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的.智能,逐步走向独立学习的境界。

一、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使用工具书自己翻译,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解难,培养自学能力。

二、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遵循的原则。

三、调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积极性,教师适时点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示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所阐述的道理。

五、鼓励学生及时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注意积累文言文知识。

教学程序:

教学本课可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首先给学生介绍的七绝诗《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学生通过诵读领会了“无限风光在险峰”一句的含义。随后因势利导,引出课题,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就含有类似的深邃哲理。

2、 整体感知:

先用录音机播放课文朗读,再组织学生诵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纠正不正确的读音。并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①课文中记游部分,集中于文中哪几段?(第1、2节)

②文中第三段的议论是针对哪部分内容阐发的?(第2 节)

得出怎样的结论?(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文中第三段的议论是针对哪部分内容阐发的?(第3 节)

得出怎样的结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

④请同学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够作为"无限风光在险峰"注脚的语句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 写作顺序:

A、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B、记游洞经过

C、抒发游洞的感慨

D、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

E、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4、课文分析:

A、引导学生自读前两段,让学生叙述游山经过。从学生的回答中提出重点实词的解释方法。

( “舍”在注释中解释为“筑舍定居”,其根据是什么?曾见过的类似的句子有哪些?这样解释是古汉语的什么特点?——名词活用作动词,曾学过“驴不胜怒,蹄之”、“公将鼓之”等。总结:“慧褒始舍于其址”,在“其址”前边的必须是个动词,来表示慧褒的动作。因此,从“舍”的名词必须引申开去,会想到“舍”是由人建造给人居住的,故释为“筑舍定居”。这便是从词的位置以及词的关系来揣摩词的意义。因此,识词辨义要考察语言环境,不但在句中看,还要注意句与句的关系。前两段中用法相近的还有: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名词作动词,“命名”之意。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之意。这便是词类活用)

B、以提问方式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

(1)第1 节中为何提及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

(为后文作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物的本源,充分体现了“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这也是“深思慎取”的依据。)

(2)第2 节略与详是怎样安排的?其中有哪些对比?这些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略写游前洞。详写游后洞及所见所感。)

(对比有: 前洞 后洞

平旷 幽深

甚众 已少、又少

余所至浅 好游者所至深

还有见到奇景的欣喜与出洞的后悔相比。)

(作用:为议论作铺垫。)

C、课堂训练:

归纳“名、曰、文、进、奇、好、出、极”的意义与用法。

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题。

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第二段详写游后洞的经过,着重写在力尚足、火尚明的情况下,竟随“怠者”而返的遗憾心情。还有前洞与后洞的对比,都为第3、4段 的议论打下伏笔。

2、思考,回答第2自然段的层次:

第一层:开头到“遂与之俱出”,记游洞经过。

第二层:“盖余所至”到段末,追记后洞所见并表达遗憾的心情。

3、诵读第三段:

教师范读并穿插评点,及时进行提问和展开讨论。

提问

①古代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句话来概括。

(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②作者说“不能至”是针对什么说的?

(不能到达洞的深处,见不到“非常之观”。)

③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

(因为已经“尽吾志”了。)

④“尽吾志”是什么意思?

(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

小结:“尽吾志”是这句话的要害。

讨论

①“尽吾志”这句话跟前段记游中哪句话是前后照应的?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②“极夫游之乐”是针对什么说和?

(至洞之深处。)

③为什么到了洞的深处才能“极夫游之乐”呢?

(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④作者“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随之止。)

小结:“随之止”是放弃自己的意愿,不做最大的努力而屈从别人,这正是本句的要害。

由此得出本段的结论:要有志。

4、读析第4 段:

学生朗读,然后展开讨论。

(1)“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

(其文漫灭。)

(2)“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3)这样说来,这两句话是不是专指碑文字迹模糊和“花山”被误传为“华山”这两件事说的呢?为什么?

(不是,它既是专指,又是泛指,而且重在泛指。从“何可胜道也哉”中,看出它是泛指文字流传或刊印的讹误。)

小结:这就是从个别引申出一般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的阔大胸襟,看问题有思想高度。

由此得出本段的结论:要深思慎取。

5、略讲第五段:了解古人写游记结尾的写法和作用。

6、总结扩展:

中心思想。(这篇游记叙述作者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写作特色。(因事见理、叙议结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结构严密、前后照应)

心得交流。(各人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7、课堂练习:

整理虚词“其”字的用法(结合练习“三”)。

完成课后练习“一”。

8、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四”。

课后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要力求体现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记叙 记山(山 → 院 → 洞 → 碑) 仆碑(1节)

(1、2节) 游洞(前洞 → 后洞) 后洞(2节)

议论 怠出而悔 有志、力、物(3节)

(3、4节) 漫灭谬传 深思慎取(4节)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结构严密、前后照应

说课稿 篇4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力的概念和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为学生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二力平衡的学习是学生探究摩擦力、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浮力、压强知识的重要基础,更为高中学习多力平衡以及力矩的平衡做铺垫,所以,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2)对教材的处理

关于平衡状态的概念,本教材是直接给出。但是生活经验和直觉告诉学生:静止的物体是平衡,而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是平衡状态却没有这种认知。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得出静平衡,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发现受平衡力的物体也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来完善平衡的概念。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我根据初二学生的好奇心,将书上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在硬纸板的不同位置打了八个孔,学生用两端带有挂钩的细线,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选择两个受力点,实验操作简单方便,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增强了实验的全面性。

课本中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这种平衡状态的受力情况没有探究,为了帮助学生能直观理解,我在课件中增加了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会对平衡的概念形成完整的认识。

通过探究和演示实验,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演绎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今后研究问题奠定了能力基础。

2.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热衷于动手实验。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相关概念和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他们也经历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3.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能说出什么是平衡状态;

②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能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③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简单平衡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与讨论生活中的平衡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中领略物理的简捷之美,获得成功的喜悦;

②通过分析生活中平衡的物体受力情况,培养关注科技的意识;

4.重点难点

二力平衡条件是本节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和后继学习的基础性;而学生刚刚接触到力,对实际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分析,学生感到比较生疏,因此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

5.教法分析

为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情境引入、引导探究、指导讨论、演示突破的方法为学生搭建支架,学生主要以观察现象、亲历实验探究、组间协作、讨论归纳等方式来获取新知识。

6.教学资源

教师:多媒体课件、示教板、弹簧测力计

学生:两端带有定滑轮的木板、带孔的.硬纸板、细线、钩码

二、教学过程分析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六个环节:

环节一: 图片引入

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情景出发,激疑生趣,引发学生思考,很直接的引出平衡的概念。

环节二:观现象、究本质→认识平衡与平衡力

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结合对周围物体的观察,列举出他们认为平衡的物体,例如:桌面上的物理书,悬挂的灯管等,进而得出静止的物体是平衡状态。这是学生看到的表面现象,究其本质是什么呢?老师立刻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对他们所列举的几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对平衡物体的受力有个全面地认识,进一步指出一个物体如果只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叫二力平衡,既澄清了概念,又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环节三:师生合作、解读探究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一:学生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猜一猜] 引导学生从力的三要素方面考虑,猜想二力平衡的条件。

[议一议] 在猜想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设计实验,并说明合理的实验步骤;

[做一做]在老师的指导下,参照老师提供的实验探究卡,分组合作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具体做法:让学生按照投影上的步骤去操作,根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填空。然后让学生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两个力的大小、方向关系和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以及合力。

活动二:对比演示、观察归纳

◇ 与学生实验对比,老师对硬纸板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学生观察硬纸板的运动状态,进一步体会同一直线的深刻含义。

◇ 硬纸板处于平衡状态,用剪刀将硬纸板一剪两半,钩码和半张硬纸板会向两侧掉下,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学生通过讨论、补充的方式完整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一个物体、同一直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活动三:深入探究、完善概念

◇ 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受平衡力的物体一定静止吗?老师演示钩玛在拉力和重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学生通过观察,深信不疑的得出: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也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学生熟悉的厢式电梯中间的运行过程就是匀速直线运动,实验结合生活,学生清楚了平衡状态,不仅局限于静止,也有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但完善了平衡状态的概念,更清晰了平衡状态与平衡力的关系,为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作了很好的铺垫。

环节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为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稳定性,实现正迁移,我设计了三个梯度的讨论问题,检测不同层次学生达标情况,面向全体,激励内化。

【议一议1】:为什么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表示物体所受重力?

既学习了竖直方向的受力分析,又实现了测量物体重力方法上的逆向迁移;

【议一议2】播放视频

起重机竖直匀速吊起重2×104N的货物,在空中水平匀速移动3m,又竖直匀在这三个阶段,起重机的拉力大小关系:

注重方法教学,指导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议一议3】利用二力平衡知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一下物理课本沿水平桌面移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目的:应用知识、迁移能力

环节五: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以解决杂技椅子顶为话题,总结出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二力平衡条件,又结合图片,利用平衡知识解释生活中其他的平衡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应用意识。

环节六:巧布作业,动手动脑

作业的布置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布置,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不但巩固新知,而且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总之,这节课学生从已有认知出发,以观察平衡现象为切入,经历探究、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和动手活动,不但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提升了情感。

以上是对这节课教学设计的阐述,谢谢各位!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属于职高《信息与计算机应用》第四章文字处理中第五节《表格制作与处理》,学习表格制作与处理不仅可以巩固前面已经学过的文字编排知识,同时为学习其他图表处理软件打下基础。根据新课程内容标准,学生必须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表格制作与处理恰好是人们直观化、形象化地传递信息表达意图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和加工能力的重要途径。

2、教材处理本节内容信息量较大,涉及到操作点多,例如表格创建、编辑、修饰、计算和排序等操作,如果在一节课中教师拘泥于教材,要求学生掌握表格制作和处理的所有操作点,就无法贯彻新课标精神,所以我把本节课分为两课时,两节课都以案例教学法逐步解决表格编辑、修饰和计算的问题,两节课安排的技能侧重点不一样,前节课侧重学生表格基本编辑能力,后节课侧重表格修饰、计算和排序问题。如此处理教材的目的,避免误入只重专业技能而轻实用这样一种技能脱离实际的怪圈,可以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达到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二、说学生

职高生的共性是一般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高一的学生刚接触应用软件不久,一般还没有真正掌握学习应用软件操作的方法,学生来源不同,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 于是,我们设计的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实用性,要考虑到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本节课是一次校外公开课,面向的对象是自己不熟悉的其他学校高一学生,而对学生个性事先不大了解,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又要考虑到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整体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安排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还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由学生自主选择,另一方面,有可能因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和教材情况分析,根据新课程思想,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表格创建、编辑和修饰的意义;

能力目标:(1)掌握表格的创建和编辑的方法。(2)培养学生信息加工能力。(3)培养学生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通过实践和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精神;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由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表格设计与制作。

四、说教法、手段和模式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

1、 教学方法

(1)文化熏陶法:为学习表格制作与处理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氛围,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环保意识;

(2)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有关水体污染的背景材料,指出面临的困境,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最后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于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3)任务驱动法:在案例中包含一个表格制作与处理的任务,学生以完成此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通过任务驱动法可以使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

2、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适当的控制和演示。利用职高信息与计算机应用教学支持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采用教学支持网的优点有五:

A、对教师和学生来说,资源可以共享,内容可以不断增加,可以逐步完善,不象其他一次性筷子一样的课件;

B、开放的资源,开放的学习氛围,开放的教学理念,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C、交互的网络教育,无论是群体化的协作还是个性化的自主学习,都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D、网络技术的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定时间、地点、学习内容、学习进度进行自主学习,这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E、这不仅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更新,也会促进教师备课方式和批改作业方式的全新变革,同时,也很好地提高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3、教学模式:任务—>协作型五、说学法:信息技术学法指导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更新快、分之繁杂,如果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就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信息技术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即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合作式地、研究性的学习。因此,我确定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学习法。提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要求学生自学支持网站上的电子教材内容和操作演示或教材内容;

2、自主探究法。通过自学表格制作与处理的方法后,尝试运用于案例中表格制作的任务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再进行自学或摸索。

3、知识迁移法。在许多软件中,操作都是大同小异,学习表格编辑方法上要学会举一反三。

4、分工合作法。为了高效和扬长避短,组内既分工又合作,比如,一个组两位学生,分别承担把表格手工设计、数据填写、作业提交、表格制作和文字编排;

五、说教学设计

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课前组织

1、组织学生预习、分组并推选组长;组织学生学习教学媒体(网页和教学软件)的操作。

2、认真预习教材、异质分组,推选组长。

3、熟悉教学媒体的操作;预习为自主探索准备,分组为组内高效地分工协作做准备。激发主体利用一组风景图片和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同屏播放,示意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指出我们面临的困境。学生课前观看演示情景激发创作欲。以此情景唤醒学生环保意识,酝酿制作报表的热情。课间引发主体引导学生设想为一位环保志愿者,并导出课题: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源采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写出一份以图表为主体的水体污染简报。

开始只置身于环保志愿者行列,明确任务:进行以表格为主的简报制作。出于主体式教育要求,作为主体的学生,应明确本堂课要做什么。1分钟启发主体展示温州市20xx年度的有关水体污染的环保简报范例。观摩演示的简报范例。价值引导意味着教育是有方向有目标的,以范例为蓝本,投射教师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什么样简报才是完整而美观?

4分钟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自主学习

1、利用教学支持网站上的电子教材和操作演示或教材上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表格制作方法。

2、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会表格制作。

3、教师可以适当演示操作要点,帮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通过技能这一关。学生自学电子教材和操作演示或教材,小组协作学习,听教师操作讲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意识10分钟自主建构教师巡视,期间,对个别小组进行技术和协作方面的指导,在此期间,可以演示1-2个优秀简报进行价值引导;教师要科学定位当前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并通过“观摩”、“启发讨论”、“小组指导”、“提供特定信息源”等手段引导、帮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实践探索:分小组进行简报制作,在此期间可以查阅教材或网站上相关部分的操作知识;最后,把文字信息转化为图表信息,好的学生,据此分析水体污染现象,并提出解决污染问题的观点。学生根据教师的价值引导进行主动完善。

4、自主建构认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信息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活动,建构基本技能以及其他综合应用能力。在课堂任务驱动下,学生是自觉自愿活动。这也是研究性学习中的项目驱动使教学目标具体化,激发学生努力完成项目。17分钟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完善主体对于进程较慢的小组或同学,指导他们降低期望值,保证简报的完整性。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是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有梯度的任务,使每个小组每位学生在不同情景中让自身的“最邻近发展区”得到建构。

5、让部分已完成任务的学生指导操作有困难的小组完成简报制作,并把完成的作品发送到网络上,教师监控作品发布情况并督促、安排人员帮助剩余小组完成简报。发布:通过回忆、小组讨论、相互协作,把完成的简报通过网络发布,然后,组长到教师处领取“项目量化评价表”、“项目开发监控表”。

交往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的交往构成了学生的智力背景,通过交往能发现自我和激发探索。发动、引导学生去帮助那些相对弱势的群体共同完成项目,使这些弱势群体不会孤立无助,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优秀品质。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开发主体教师进行典型评价。

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并启发学生意识到填写两张表格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完成课外任务,填写项目开发监控表、项目量化评价表(进行量化评价、价值引导)。简介“微软项目生存法则”自我评估:对照“项目开发量化评价表”、“项目开发监控表”进行自我评估。针对表格发表观点。主体式教育要求在价值引导下有意义建构,主动发展。通过填写“项目量化评价表”、“项目开发监控表”,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但是学生对实验报告的填写都有厌倦心理,通过介绍“微软项目生存法则”,使学生了解微软公司长盛不衰的奥秘所在,把学生对微软的崇拜心理引导到对自己项目生存的兴趣上来。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表格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今后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调整。

说课稿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执教的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这一单元的第二课《磁铁有磁性》。《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孩子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要求一步到位。在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必须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磁铁有磁性》一课的教学,我将目标定位于“悉心引导孩子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

三年级很多孩子都见过、玩过磁铁,对磁铁有一定了解,他们对继续研究磁铁有很强的兴趣,这是进行本课探究学习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孩子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本课将引导孩子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三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分工,孩子还难以处理。因此本课教学要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我努力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与预设,做到对课堂上的生成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流程,考虑教学方法。

首先,利用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用一个故事情景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探究活动中,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让他们通过对有结构的、数量较多的材料的"猜测和检测这一过程,明确认识到磁铁能够吸引铁的性质,从而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要让孩子对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仅靠这个实验还不能让他们理解透,如果在材料的准备中,故意挑选一些用混合材料制作的物体,让孩子们的答案不一,进而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有些物体并不是由单一的材料制作成的,而又只有带铁的部分才能被磁铁吸引住。这就从探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帮助孩子建立和加深磁性的科学概念。于是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经历了“猜测结果——设计实验——验证猜测——得出结论”这一探究过程。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这个活动首先由教师示范磁铁隔着玻璃杯、空气、水是否能吸引铁,让孩子们猜测,再用眼睛去观察,得出一个正确的认识,接着由孩子自己动手实践隔着另一些物体能否吸引铁,通过这两个活动来得出第二个重要的结论: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引铁。在实验中,学生们还可能发现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仅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而且体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的理念。

由于我接触科学这门课的时间短,经验十分有限,教学设计也出现了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个环节谈谈我对该课的教学构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我的安全我知道》是一本小学安全教育读本,其中4-6年级学段第二章的主题是健康生活。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竟然高达22.78%,所以对少年儿童进行预防近视教育刻不容缓。于是我以这一章第13节《预防近视很重要》为基本内容设计了这节公共安全教育课。在爱眼日即将到来之际,我力求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从小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提高护眼意识,健康安全成长。

(二)教学目标。

针对本课教材及五年级学生特点,我确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眼睛的相关知识,学习预防近视、保护眼睛的方法。

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树立学生爱眼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重点和难点:

学会预防近视的方法。

(四)课前准备:

结合第十册语文课文本第六单元内容,布置学生调查本班近视情况。

二、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游戏激趣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研究调查辅教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方式。

在学法上使学生通过协作完成调查研究,通过体验、游戏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式探究新知识,通过分享、评价、讨论等方式建构知识体系。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延伸至生活,认识眼睛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小学生对游戏总是兴趣盎然,因此,我以游戏“找不同”为活动前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亲自体验眼睛的重要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

首先让近视的同学摘下眼镜,大家一起玩个游戏:找不同。让不近视的同学和患近视同学发言作比较看到的事物有什么不同,再提问:我们做什么事情还离不开明亮的眼睛?学生举出过马路、外出时看公交站牌、玩游戏等例子后,我再次强调课题:有了明亮的眼睛我们才能安全生活,健康成长,所以我们一定要预防近视、珍爱光明。

(二)联系生活实际,发现不健康习惯。

1.学生看动画,你认为小熊呆呆到底做错了什么?学生看完动画肯定会批评呆呆近距离看电视、在光线不足的.地方看书、长时间玩电子游戏、写字姿势不正确等错误习惯。

2.引导学生分小组交流分享课前调查资料,可以是表格、文字、调查问卷等不同形式,讨论同学近视是如何形成的;近视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

3.角色扮演游戏:如果你患了近视,假如鼻子会说话,假如耳朵会说话,他们会对你的眼睛说什么?

4.小结:为了使我们的五官相处得更加和谐,为了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明亮的眼睛。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课前调查,课内分享的方式交流,简单的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加上趣味十足的动画演示和角色扮演,讨论发言也就愈发热烈,欲罢不能了。

(三)了解保护眼睛的具体做法,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

1.学生阅读读本上的预防近视注意事项,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要使我们的眼睛保持明亮与舒适,你认为该怎么做?

“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孩子们发现老师是如此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尊重他们的意见,于是在轻松愉悦的交流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学生正确的用眼卫生意识,轻松解决了授课重难点。

2.学生自由汇报,师相机汇报。这一环节不仅是课内知识的学习还是课外常识的拓展:

(1)注意饮食

(2)认真做眼保健操

(3)注意正确的坐姿

(4)注意长时间用眼后适当休息

……

学生交流的同时我把预防近视的其它要点一一板书。

3.拍手歌小结护眼注意事项,加深记忆。

你拍一,我拍一,保护视力是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学习姿势保持好。

你拍三,我拍三,勤做眼操不偷懒。

你拍四,我拍四,不戴眼镜不近视。

你拍五,我拍五,光线明暗控制好。

你拍六,我拍六,多看绿化多远眺。

你拍七,我拍七,户外运动天天去。

你拍八,我拍八,不要躺着看书稿。

你拍九,我拍九,营养全面才长久。

你拍十,我拍十,眼睛明亮又美丽。

(四)延伸,了解爱眼日的来历,倡导大家爱护眼睛。

你知道全国爱眼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吗?它的来历是什么?

出示课件:爱眼日

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五)课堂小结。

整节课我通过讨论、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评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展现他们的学习成果,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加之生动简洁的板书设计提炼本课重点,让学生轻松地学习预防近视知识。

说课稿 篇8

教材:

1、站立式起跑

2、游戏:直线地滚球接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明白站立式起跑的动作要领,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速度等素质,提高协调潜力。

2、技能目标:80%学生能做到起跑时重心前移,反应速度快。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准备:

篮球4颗。

一、开始部分:2分

《一》教学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

2、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3、宣布本课的教学目标、资料及要求。

组织:四列横队。

《二》准备活动:8分

1、游戏:直线地滚球接力。

游戏方法: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由每组的排头单手或者双手拿球在地上直线滚到本组对面的.另一个同学,然后自己站在排尾,在由接住球的这一名学生再用同样的方法将球滚至对面同组的另一名学生手中,以此类推。哪组学生最先完成接力,哪组将获得第一名。

规则:采取奖罚制度。第一名将全班鼓掌奖励;最后一名将罚本组学生每人做10个深蹲跳。

要求:①反应要快,直线游戏,不得挡住其他同学游戏。

②如中途失误球跑了,要把球捡回来在原地继续游戏。

2、徒手操:肩绕环、扩胸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活动膝、踝关节。

二、基本部分:22分

1、诱导性练习:主要锻炼学生的反应。4分

①原地纵跳接加速跑;

②原地高抬腿接加速跑;

方法:学生背对教师做原地的高抬腿和原地纵跳,听到教师发出“跑”的口令时,学生迅速后转身向前跑出去。

2、站立式起跑18分

动作要领:听到“各就位”时站在起跑线后,两脚前后开立,相距约半步,有力脚在前,全脚掌着地,后脚用前脚掌着地,身体稍前倾,中心落在前脚上。两腿弯曲,上体稍前倾。重心前移,前腿的异侧臂自然曲肘于体前,另一臂在后。听见“跑”的信号时,两脚用力后蹬,同时,后腿迅速向前抬起,两臂用力前后摆动,迅速向前跑出。

教法:

1、教师提问学生见过的起跑姿势。

2、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做示范。

3、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动作。

4、教师组织学生群众模仿教师做动作。

5、教师指导下,学生做完整动作练习。

6、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7、教师巡回指导、评价。

8、教师集中学生再次讲解,强调重难点。

9、组织学生再次分组练习并学会互评。

要求:讲解明确,示范到位,声音洪亮。

学法:

1、学生认真听,仔细看,观察教师的动作。

2、学生跟随教师的口令一齐练习。

3、学生跟教师一齐做分解动作练习。

4、学生分组练习。

要求: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动作规范、认真到位、协调、优美。

教学步骤:

1、教会学生确立两脚站的位置(前脚尖约离线半脚长,前后脚距大约一脚长,两脚左右约半脚长),有力脚在前。

2、群众原地做“各就位”的姿势练习。

3、按口令做站立式起跑后跑出15——20米。

重点:“各就位”时要控制身体平衡,持续情绪平稳,“跑”时起动快。

难点:姿势正确、动作敏捷。

三、结束部分:3分

1、游戏:反正反口令练习。

方法:教师喊起立,学生蹲下;教师喊蹲下,学生起立。

组织:四列横队。

2、教师小结本课

3、师生再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说课稿  说课稿词条  
说课稿说课稿

 《珍珠鸟》优秀说课稿

《珍珠鸟》优秀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展开)

说课稿

 《年月日》说课稿

《背影》说课稿推荐度:《秋天》说课稿推荐度:说课稿推荐度:美术说课稿推荐度:《海燕》说课稿推荐度:相关推荐《年月日》优秀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展开)

说课稿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精选】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9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