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度:
推荐度: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语言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这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语言中透露着嘲笑和鄙视,容易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其二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缺乏与周围人相处的经验,普遍存在对周围事物缺乏感情的行为,所以这一内容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故事极具创意,从问题—冲突—解决都充满童趣的处理方式,故事描述小兔子由于个体差异而受到别人的嘲笑,于是它想尽种种办法让耳朵竖起来,其实是带出小伙伴们与小兔子之间的关系。小伙伴们不仅没有安慰小兔子,反而三番两次地嘲笑小兔子,于是制造出了更多的问题。最后小兔子通过医生的点拨,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并用很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结果反而受到了别的小伙伴的欢迎。这个故事和生活比较贴近,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优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这个故事同样也适合我们广大的家长和老师,读后发人深省。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用乐观的态度去认识的`对待它。
2、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结合相关动词短句讲述故事情节。
3、教育幼儿懂得接纳自己、接纳别人。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它。教学难点是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结合图片运用相关动词讲述故事情节。
二、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耷拉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教学图片一套,故事课件一套。角色头饰若干。
三、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猜测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果你是小兔子布布,伙伴们取笑你有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你会怎样?你会用什么方法让耷拉着的耳朵竖起来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猜测讨论法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而言语是幼儿学习阅读和检验阅读能力的基本手段。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
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和课件直接获得印象。猜测讨论法是幼儿在讨论、猜测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出示主要角色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2、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迁移经验,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4、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一)、出示耷拉着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以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角色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并且通过一个提问直接进入了课题:小朋友,你们看看这只小兔子的耳朵和我们平常看见的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讨论并说说,学习词语:耷拉。)这只小兔子有点特别,他的一只耳朵总是耷拉着,怎么也竖不起来,他想去找朋友玩,可是发生了许多事情。你们想听故事《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吗?
(二)、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此环节我运用了直观法和提问等方法,把故事进行分段讲述。
1、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a、布布去找伙伴们玩,伙伴们是怎么对他的?他们怎么说的?(你的样子真滑稽,快把你的耳朵竖起来,你应该和我们一样才对。)b、布布的耳朵和伙伴们的不一样,所以大家都笑话他。如果你是布布,你会怎么想呢?还会怎么做?让幼儿猜猜说说让耳朵竖起来的方法。
2、讲述故事第二段,先讲小兔子用的第一个方法,提问:a、布布想了什么办法让耳朵变直? b、你们猜猜看,布布还想了哪些办法呢?让幼儿说说故事中的原句(倒挂在树枝上、把烧汤的锅戴在头上把耳朵遮住、在耳朵里插胡萝卜、把树枝和耳朵绑在一起、用鱼竿把耳朵钓
住、用氢气球绑着耳朵。)它想的这些办法有没有用? c、可是小伙伴们还是取笑他,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讲述故事第三段,提问:因为小伙伴们的取笑,布布到医院去想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但是医生是怎么告诉他的?布布又是怎么想的?
4、讲述故事结束部分,提问:后来布布想明白了,他又去找小伙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布布是笑得最开心的?最后小伙伴们喜欢布布吗?
(三)、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感受小兔子布布被伙伴们取笑的心情,使幼儿懂得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性。
此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通过看课件的形式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有利于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涵。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小兔子有着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伙伴们应不应该取笑他?总结: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我们小朋友也有特别的地方,比如有的小朋友胖,有的小朋友个子很矮,但只有加强锻炼,多吃饭,不挑食,身体就会很健康,各自也会慢慢长高;我们看到一些有特别的小朋友也不应该笑话他们。
(四)、延伸活动:
分组:角色表演。
提供给幼儿头饰和布置简单的场景,请幼儿自己选择扮演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故事的叙述部分该成简单的旁白,主要让幼儿练习角色的对话及表演相应的动作。
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表达自己的理解,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绘画:小兔子还可能使用的方法。等等。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语言活动获得成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一、说活动内容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故事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优美的语言,吸引着幼儿,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该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人物对话简洁明了,但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故事中再三描写了青蛙看到房子不占为己有的无私精神,后又描写了青蛙与小动物们一同分享快乐,继而描写了小兄妹乐于帮助别人。步步深入主题,而又在小青蛙与同伴分享住在漂流屋的快乐达到高潮。故事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使幼儿受到很好的教育,生动浅显的语言,又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模仿。显然的,故事的主题就是体验分享的快乐,这与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是相一致,适宜大班幼儿。
二、说幼儿
大班幼儿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大班的幼儿积累了不少的童话故事知识,富有观察力、好奇心,探究欲望强和富的想象力,喜欢把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他们对文学作品,特别是童话故事较感兴趣,也能接受和理解内容较丰富、表现手法较复杂的故事,并具有一定的倾听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由于幼儿成长环境的影响,幼儿经常出现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而故事是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向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基于以上两点分析,我选择了故事主题明确、情节简单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语言生动浅显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漂流屋》。
三、说活动目标
新《纲要》中指出: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根据纲要精神、故事文本的分析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的人情美和意境美。
2、能抓住故事中心,有感情地讲述自己的看法,并学习词语:漂流、搁浅、甜美。
3、通过活动,体验与同伴分享带来的快乐。
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培养,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体验与同伴分享带来的快乐”。因为,现在的社会居多都是独生子女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同伴分享。所以,我将本活动的重点环节放在分享这一环节上,对幼儿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本次活动的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活动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相适应,所以我为活动做了以下准备:
1、知识准备:
(1)幼儿在常识活动中已熟悉青蛙、螃蟹、乌龟、小鸟的生活环境。
(2)已认识过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初步了解了拟人和比喻的概念。
2、物质准备:
(1)优美音乐背景的录音带,录音机,教育挂图《漂流屋》。
(2)请每一位幼儿自带一份小礼物。
五、说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直观形象法、讨论法和环境体验法。
1、直观形象法:观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儿童理解和记忆。而且,我有效地将语言与教育挂图联系在一起,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方法。在第二环节中,通过口头语言讲述故事,幼儿进行完整的欣赏故事内容,对故事有一个初步,完整的印象。在第三环节中,我是采用分段讲述故事。让幼儿进行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的人情美和意境美。运用语言的直接讲授,能够让幼儿直接的接触到故事中的情景、人物。便于幼儿理解、掌握故事内容。为后面交流讨论故事,做一个有利的铺垫。
3、讨论法:讨论法是儿童自己教育自己、主动接受教育的方法,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活动中,我首先揭示或引发讨论内容,然后由幼儿进行补充或者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我多次让幼儿讨论自己对故事里人物的看法,以“为什么”让幼儿深入思考问题,并让幼儿提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看法,甚至让幼儿反过来向老师来发问。讨论法结合了《规程》的要求,为儿童创设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其发展,而不是单一的教师讲解,避免了儿童因说教、指导过多而产生的腻烦、抵触心理和行为。
4、情境体验法:儿童因为年龄小、知识经验少,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往往很难理解。现实生活中很多幼儿是独生子女,他们一直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体验到什么是分享,分享又能带来什么快乐。于是,活动中采用了情景体验法,提供了一定条件,让幼儿通过自身的礼物交换、分享,从而感受和获得体验。这可以加身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认识水平,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说活动程序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来组织本次活动,设计程序为:
1、出示漂流屋图片,引导幼儿进行初步想象
在活动的开始环节,运用直观的方式直接出示漂流屋,让幼儿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幼儿直观地看到了故事中漂亮的漂流屋。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更快地融入角色当中思考问题“这是哪里来的”“捡到它以后要怎么办”。该问题把幼儿带进一个思考想象的空间,创设了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 语言环境,并让幼儿初步产生拾金不昧、分享的意识,为下面的故事做好铺垫。
2、教师配乐完整朗诵,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对故事有一个大致上的了解,对故事内容有一个初步、完整的概念。通过讨论: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人物或哪些情节?为什么?有哪些词语你觉得美?引导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这个环节仍然给幼儿留有想象的空间,让幼儿在刚才的想象基础上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的语言美。
3、结合教育挂图,理解故事的内容
(1)出示教育挂图一
提问:青蛙刚开始的时候,是住在哪里的呢?青蛙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这间漂亮的漂流屋像什么呢?青蛙不知道这间漂流屋是谁的,青蛙都问了哪些动物呢?青蛙为什么不好意思独占这间漂亮的屋子呢?邀请了谁来住呢?青蛙邀请了这么多的动物住进了漂流屋,青蛙现在的心情感觉怎样?通过提问,让幼儿更进一步地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的人情美。了解与他人分享快乐自己也会快乐的心态。运用教育挂图直观的方式,让幼儿直接接触到故事中的事物,直接感知故事情节,更容易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出示教育挂图二
提问:漂流屋飘到了哪里呀?这时出现了谁呀?哥哥和妹妹分别说了什么呀!他们看到了什么?最后又把屋子放在哪里了呢?该问题把幼儿带进一个思考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简单的描述漂流屋飘到了哪里?最后又到哪?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出示教育挂图三
此环节是故事的尾声,通过提问“漂流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小动物会觉得这间漂流屋是谁送给他们的呢?他们会知道吗?”通过提问让幼儿进行猜想,进行想象,留给他们一个悬念,让幼儿有一个想象的空间。
此环节结合了语言和教育挂图,再次调动了幼儿的"兴趣,以分段讲述故事为主要形式,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找出了故事的重点,引导幼儿不段思考、探索、层层递进,从而达到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的目的。而拟人、比喻手法的运用是本故事的一个亮点,为达到形象逼真的效果,作品中再三将漂流屋比喻成“宫殿“、”大雪糕”、“摇篮”。而对幼儿来说文学中采用的表现手法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我以问题“漂流屋像什么”的提出加深有对比喻手法的理解。
4、交流讨论故事,引出教育意义
提问:你听完故事有什么感受?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喜欢它?听完了故事让你联想到了什么?通过交流讨论故事内容,让幼儿明白故事中的 “小青蛙问遍所有的人寻找屋子的主人”、“不好意思独占这漂亮的屋子”“小兄妹看到小动物们时高兴的心情”,意在教育幼儿懂得与别人分享。在这个活动环节中以“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让幼儿直观形象地感知,什么是好的,该学习、模仿的是谁。这样,他们很快就能弄明白道理了。而且,提出了“平时还有什么可以分享”的问题,让幼儿将学到的道理延伸到生活中。
5、分享小礼物,激发幼儿乐于与同伴分享的情感
《纲要》指出:应以幼儿的情感态度的培养放在首位,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体验中交换礼物、交朋友,感受到与同伴分享玩具的快乐心情。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幼儿与别人分享,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能使更多的幼儿喜欢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将活动又一次推向了高潮。
6、活动延伸
整合了区域活动,在语言区、美工区让幼儿继续探索。根据教育目标,有机渗透了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从第一、第四环节的逐步深入,到最后互换礼物的情感体验,将知识进行迁移,将重点逐渐攻破。当然,培养幼儿懂得分享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累积过程的,因此,本次活动是先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是一个累积良好体验的好机会,对幼儿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一、 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儿童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儿童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儿童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儿童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儿童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
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儿童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激发儿童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让儿童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儿童的精细动作。
(5)让儿童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儿童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
(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
(3)知识准备:儿童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儿童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吸引儿童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儿童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儿童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说学法:
以儿童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儿童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儿童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儿童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儿童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儿童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儿童的主体作用,每个儿童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儿童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儿童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儿童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儿童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儿童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儿童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儿童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儿童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儿童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儿童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儿童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儿童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儿童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儿童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儿童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儿童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儿童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儿童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儿童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儿童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儿童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儿童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儿童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语言活动《萝卜谣》。
一、说活动教材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信息技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一个活动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小兔子是幼儿比较熟悉和喜欢的动物,而对于农村幼儿而言,萝卜也是他们常见的东西,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选择了儿歌《萝卜谣》,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读和记忆,幼儿很容易理解,在学习时不用刻意去记忆,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语言,同时还能通过活动将幼儿零碎的经验进行整合,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二、说活动目标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获得发展,我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初步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的动作表演儿歌。
3、培养幼儿愿意学习儿歌的情感。
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使幼儿能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初步朗诵儿歌,这在整节课的每个环节中都始终贯穿渗透。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理解“拔、洗、切、炒、吃”这五个动词,因为这些动作是本次活动的新授动作,所以在活动中以个别示范、个别练习、集体练习、强调复习等几种方法来突破此难点,并用贴小红花为奖励,鼓励幼儿积极表演,让幼儿在表演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儿歌的记忆。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
2、玩具小兔一只,小红花贴纸若干。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提问引导法,课件演示法和示范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对于这三种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以启发引导幼儿想问题、回答问题,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形象、生动、直观的课件演示方式,再现儿歌所描绘的景象,加以示范表演等手段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更直观的`理解,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科学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2、学法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法、表演法来获得知识,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幼儿用眼看、用嘴说、动脑思考,并能用动作进行表演,从而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五、说教学程序
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首先,我对幼儿说:“今天有个小动物来做客,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好吗?”请幼儿闭上眼睛,一起喊123,然后出示小兔,“看看,这是谁呀?”(小兔子),向幼儿提出一个问题,请幼儿帮忙喊出小兔,是因为小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才开始萌芽,经提问后再出示形象生动的小兔,旨在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2、理解儿歌内容。
(1)先告诉小朋友:“小兔给我们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然后演示课件第一部分,我引导幼儿来观察这个画面,让小朋友看看图上的小兔在干什么呀?小朋友回答小兔在拔萝卜,这时再向幼儿提出一个问题:“那我们来听听小兔是怎么说的?”让幼儿听听儿歌的第一句,拔萝卜,拔萝卜,拔拔拔,并请幼儿学说第一句“拔萝卜、拔萝卜、拔拔拔。”
(2)在幼儿初步学会第一句儿歌的基础上,为了让幼儿能加深对儿歌的理解、记忆,我又引导幼儿尝试做一做拔萝卜的动作,在幼儿表演拔萝卜动作的同时,可以让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对于表演得好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让小班幼儿能大胆参与活动。
(3)同样方法依次演示课件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及第五部分,让幼儿跟读儿歌,仿编动作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我利用分段教学让幼儿学习儿歌,以小兔的口吻来吸引幼儿认真听,并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学习儿歌,幼儿对于小兔说的都非常感兴趣,不用刻意的去记忆,学起来也非常轻松,从而跟着老师顺利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3、幼儿学念儿歌
(1)欣赏儿歌。
向幼儿介绍“这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萝卜谣》,我们一起完整地来听听。”因为这首儿歌表现的是从拔萝卜一直到吃萝卜的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幼儿在观看这个形象直观的课件的过程中,让幼儿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个过程的完整性,从而又进一步地理解了儿歌。
(2)巩固儿歌。
这一环节我让幼儿再一次观看课件,请幼儿跟着课件一起朗诵,并配上相应的动作,这样不仅使幼儿巩固了对儿歌的记忆,还帮助幼儿加深对“拔、洗、切、炒、吃”这五个动词的理解。
(3)请个别幼儿边朗诵儿歌,边进行表演,通过幼儿的表演,既调动了他们学习儿歌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在亲身感受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了表演的愉悦性。
(4)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你们这么快就学会了一首新的儿歌,而且表演得也非常好,真棒!
4、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进行拔萝卜的游戏。
六、说活动亮点
本次活动我突破了以往儿歌教学活动中产生的环节单一,念多动少的弊端,整个活动始终围绕小兔拔萝卜、洗萝卜、切萝卜、炒萝卜、吃萝卜的过程,配以动作的教学,将儿歌巧妙地应用于表演中,避免了学习儿歌时的枯燥无味。另外,我将五幅图片以课件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幼儿,刺激了幼儿的视觉和审美观,使幼儿能更好的理解儿歌的内容,更快的掌握儿歌。
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文学活动《鹅大哥出门》,我将从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学法以及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设计思路
《鹅大哥出门》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大白鹅为主要角色,讲述了一只大白鹅骄傲不懂礼貌的故事,特别是鹅大哥之前“红红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后的“一只大黑鹅”对比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比较以我为中心,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们现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纲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语言领域中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在新《纲要》中,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 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 认知上: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复述故事 ,丰富词汇“神气、乐滋滋”
2. 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体验骄傲自大带来的烦恼
根据目标,在活动中,我把在游戏情节中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不能骄傲不欺负弱小的道理设为教学重点,根据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设为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 大白鹅、小鸡、小鸭的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游戏角色当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2.知识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鹅大哥,了解鹅的基本特征,练习鹅的走路姿
四、说教法、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模仿鹅的走路姿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知道鹅大哥的自傲,体验鹅大哥自高自大的后果,这种效果是与以前仅通过图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
2、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激发孩子的复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游戏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4、提问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的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而采取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如:鹅大哥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我们能不能学他啊?为什么?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趣味游戏法 。
1. 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2. 趣味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语句,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五、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诗歌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用诗歌《咏鹅》导入儿的注意力,引出大白鹅。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问一个问题,这首诗歌是说得谁啊?那谁又能说说大白鹅长什么样个别幼儿说说)说的同时,出示图片。
那谁愿意表演一下鹅大哥走路的样子呢?(其余幼儿跟着学)让幼儿在看看、学学、程中加深对鹅大哥的了解,也为下面理解故事作铺垫。
教师小结: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头上有顶红色的帽子。鹅走路,总是昂着头,脖子,一摇一摆的,很高傲的样子(丰富词汇“神气”)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 ,幼儿理解故事:
1、猜想
有一只神气的白鹅,长得很漂亮,可是后来怎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猜想)
2.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3.师问:小朋友们,我是鹅大哥,谁可以告诉我,我为什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请幼儿回答,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正如<<纲要>>中所说,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
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
三、依次出示故事角色头饰,老师讲述故事(教师操纵角色头饰教幼儿学讲故事) 讲完后问:
“我大步往前走 第一次遇见了谁?说了什么?”
鹅大哥看见自己的倒影心里怎么样?它是怎么说的?(理解乐滋滋)
“后来我又遇见谁了?说了什么
“我是怎样变成大黑鹅的?”用形象的头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跟着老师讲述角色的对话,锻炼幼儿的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四、分角色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学会复述故事,在情境中体验。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主动积极参与的活动后,记忆力比平时提高很多倍,因此,这个活动让孩子自己亲自参加,体验活动的乐趣。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五、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同时提问幼儿跟着课件画面复述故事,对复述好的幼儿给以肯定和表扬。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谢谢大家
一、说教材
今日我选定的课题是幼儿园大班语言《七彩世界》主题里的一个语言教育活动《调皮的七彩光》,下头,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经历了小班、中班的学习过程,大班幼儿的求知欲更强了,他们不但对五彩缤纷的颜色十分喜爱,并且更对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会由自然界中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蓝蓝的大海、绿绿的草地等景象的观察及认识引发出更深一步的思索:大千世界为何会有这么多的颜色?这些美丽的颜色是怎样来的?……经过《调皮的七彩光》这个故事就能够让幼儿明白:色彩来源于光的作用,是调皮的七彩光娃娃从天空来到地上“玩”出来的。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七彩颜色。有了七彩颜色,画画更美丽,打扮东西更漂亮,游戏起来更趣味。本活动有利于帮忙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究者,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培养幼儿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生活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及作品展示的主题,确立了情感、认知、本事各方面的目标:
1、获得光与色的感性经验,初步了解光的七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2、在感受作品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时,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3、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充分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本事。
教学重点:让幼儿在感受作品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时,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续编过程中,地点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由于大班幼儿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才开始萌芽,极易引起思维上的逻辑混乱。
三、活动准备
为了给幼儿展示优美意境的作品,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以充分的表达和练习,我们作了以下准备:
(一)硬件准备1、彩图:苹果、香蕉、彩虹、太阳、沙滩、大海等2、卡纸做的:七彩光宝宝
(二)知识准备课前必须丰富幼儿有关光与色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并加以提取和整理。
四、说教法、学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活动中经过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教学法,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生动性、寓教育于生活,使主题活动得到深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本次活动幼儿采用讨论法、尝试法来理解故事,欣赏故事,创编故事。经过幼儿互补学习,师幼合作来表现主题。
五、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今日教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漂亮的色彩宝宝、他们是谁呢?我们一齐来认识以下吧!
2、演示法(欣赏作品)教师逐一出示(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彩宝宝让幼儿辨认、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后提问:太阳公公有几个光线宝宝、他们的名字分别是什么?(红、橙、黄、绿、青、蓝、紫)今日我们就来讲一个有关它的故事3、教师再次讲故事、出示彩图、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资料、完整的作品传递完整的画面展示
(1)在本次的活动中,我们则尝试了理解在先,欣赏在后的教学策略,我们认为,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完整欣赏,更能感受作品所展示的意境。同时,我们还采取了教师设疑――幼儿猜测――揭示答案的手法,紧扣幼儿心弦,引其入胜。
(2)让幼儿带着问题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资料。完整的作品传递完整的画面展示,配有优美的音乐,听觉和视觉的完美统一,把文学作品的形象性和音乐性传递给幼儿,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启发幼儿讨论光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幼儿经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已初步了解光线宝宝由七种颜色组成,教师再次以提问的方式给幼儿设疑,并启发幼儿进行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光会怎样样?我们应当为幼儿供给宽松自由的讨论环境,这也贴合《纲要》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我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本事和思维本事”。待幼儿讨论完以后,教师小结光与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4)之后,教师继续启发幼儿联系生活中事物的颜色,尝试续编故事。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给幼儿供给了一个展示他们内部智力活动的机会,这也是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是很容易看到自我的成果,从而增进了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六、活动延伸
幼儿自选方式作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因为一个目标的达成,能够经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来进行,这也体现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把教学的意图、资料、形式有机的交织在一齐,经过视听结合、交流、表达的形式,使幼儿更容易理解作品的资料,激发起他们进一步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从而到达我们所需要到达的活动目标。
导读:这是一首散文诗,写是的果园里一年四季都有朋友:梨树、桃树、苹果树,还有受小朋友们喜爱的小蜜蜂、小鸟、小兔等,果园有了这些朋友所以很快乐。此次教学活动就是要让小朋友感受果园的快乐,也感受朋友间带来的快乐。因此,活动以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小朋友们去理解和感受。
一、说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散文诗,写是的果园里一年四季都有朋友:梨树、桃树、苹果树,还有受小朋友们喜爱的小蜜蜂、小鸟、小兔等,果园有了这些朋友所以很快乐。此次教学活动就是要让小朋友感受果园的快乐,也感受朋友间带来的快乐。因此,活动以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小朋友们去理解和感受。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者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喜欢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内容,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幼儿爱听、爱看、爱讲、爱表演儿童文学作品,能理解并复述简短的句子。”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及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将目标定为:
1、欣赏散文诗,并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初步了解一年四季果树的变化。
2、能大胆地讲述和表演,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感受丰收和朋友间带来的快乐。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要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会复述简单的词语、句子,感受果园的`快乐。
难点是让幼儿了解一年四季果树的变化。
四、说活动准备
其实像这样的散文诗教学,应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可以让静态的、呆板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生动的情景。但是由于水平和时间上的问题,我没有采用多媒体手段,但是也尽力去做好每一个准备工作。先给幼儿创设一个有果园的环境,里面有梨树、桃树、苹果树,配好一首节奏欢快的《快乐小舞曲》音乐歌带,还做了散文诗中出现过的小动物的头饰,准备好幼儿表演采摘丰收果实的人们要用的篮子。应该说,这些准备可以让活动开展得生动一些,好让小朋友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说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首先,我播放《快乐小舞曲》,带领幼儿一起进入果园当中,小朋友们其乐融融,能够快快乐乐地进入活动场地开始活动。其次,我让幼儿说说果园里有什么,引导幼儿以观察的方式回答老师的提问。之后,我手指幼儿面前的三棵果树,让他们猜猜这三棵果树是什么树,引导幼儿以想象的方式回答。
(二)、基础部分
这一部分正式进入散文诗欣赏,我先读一遍,幼儿欣赏,理解大概内容,然后我提出一系列有关果树的问题,引导幼儿以听的方式来回答,并鼓励他们大胆讲述。
这一部分,让幼儿边理解边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从而让他们知道白白的是梨花,粉色的是桃花,红红的是苹果花,黄澄澄的是大梨,粉粉的是桃子,红红的是大苹果,通过幼儿自由讲述和老师的适当提示,让他们初步了解一年四季果树的变化。
以上都是静态教学,然后我讲述散文诗第二遍,让幼儿说说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根据他们的回答,我发给他们头饰,让他们表演,培养他们大胆的表演能力。最后提到的采摘丰收果实的人们也是让幼儿表演采果实,体验丰收的快乐。这些是动态教学。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一、 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故事《水果屋》选自凤凰康选教材小班上册“多彩的秋天”主题教育活动中的一则,是以看图说话为主的故事活动。讲述了秋天里,熊妈妈和熊宝宝一起来到果园里摘了很多水果,并用水果搭成了一座漂亮的小屋这样一则故事。故事语言简炼优美,情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也符合其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同时故事本身丰富的想象性色彩能将幼儿带进充满童趣和美的世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材处理:由于幼儿用书的画面较小不易幼儿集体观看,而且情节不明显,不利于小班幼儿想象力的发挥。所以,我在教材以外添加了几幅漂亮的画面,利于幼儿直观欣赏。
(二)、活动目标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目标的三个层次,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以下三大目标:
1、知识目标:能通过观赏电视图片,加深幼儿对小熊和水果屋的认识;学习用“红红的**,黄黄的**,紫紫**”等来描述自己看到的水果。
2、情感目标:能在老师的引导与提示下,能勇敢或者简单说出自己的想法;能通过与老师及其他幼儿的互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能通过老师的.夸奖与肯定感受成功的经验与喜悦。
3、能力目标: 能专心的听老师讲课,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大胆想象故事情节;能通过老师提示明白故事内容,并能简单口述故事大概内容。
(三)、重点和难点分析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用形容词如:红色的,黄色的……描述自己看到的水果.
难点:在老师的帮助与提示下,能简单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活动准备
本次活动我准备的教具有:
1、《水果屋》主题图片—通过U盘在电视机里展示。
2、卡纸做的图片(苹果、香蕉、葡萄)若干;固体胶若干。
3、幼儿用书
4、纸箱一个
二、说教法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一个故事,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主要依靠直接的观察来感知、理解故事所描述的情节。鉴于此,我准备选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观察法:小班幼儿对色彩鲜明的图片感兴趣,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我准备了幼儿喜欢的且好看的熊宝宝,漂亮的水果屋等图片,来让幼儿欣赏。
(二)、提问法:通过欣赏图片,老师提问幼儿有关问题,通过幼儿的回答,迂回的道出故事内容。
(三)、表演法:为了更形象的传达故事的内容,让幼儿更深刻的理解故事情节,我采用表演如:拉车的动作、推车的动作,让幼儿得到更丰富的感受。
此外在教学过程当中还穿插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等把整个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得到了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适宜情景,让幼儿在观察、体验、交流中逐步得到知识、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升华。
本次涉及到的学法有:
1、观察法:通过观察电视或图片画面感知、思考故事情节。
2:问答法:通过思考回答老师的一个个问题,得到答案。
3:体验法:通过感情的迁移,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小班的教学大纲,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看看、想想、听听、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知识,我设计了以下的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导入主题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
【这一环节中请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环节。】
(二)、其次,出示实物水果和课件水果屋,通过老师提问和幼儿回答,初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大胆表述的能力,学说:“红红的苹果,黄黄的香蕉,紫紫的葡萄……”
1、“小朋友们刚才说了好多好吃的水果,可是你们见过用水果搭成的房子吗?”【老师出示用水果搭成的房子,幼儿观察。】
“在这座漂亮的房子上,你还看到了什么水果?”【教师提示幼儿还看到了“黄黄的”鸭梨,“红红的”石榴、“黄黄的”柿子等等。】
2、“小朋友谁能猜一猜,这座水果屋这么漂亮,它是谁的呢?”我,我……
别着急,听老师讲完这个故事,看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答案。
(三)、初步欣赏故事
【通过提问激起孩子听故事的兴趣。】
(1)师幼共同讲述故事
秋天到了,熊妈妈的果园长满了红红的苹果,黄黄的鸭梨,紫紫的葡萄……,小熊真高兴呀!这么多水果一下子吃不完怎么办?
(2)思考:这么多水果,一下子吃不完,怎么办?谁能帮帮小熊想想办法?小熊和熊妈妈有什么好办法?【让幼儿自己想办法,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3)提问:刚才我们讲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是谁用水果搭成了一座漂亮的小屋啊?最后又怎么办呢?【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检验幼儿听的是否认真。】
【小班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呈现故事图片,能更好地帮助幼儿记忆,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5、游戏:建造水果屋。
“孩子们,来,咱们帮小熊和熊妈妈把剩下的水果建造成一个水果屋吧!”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水果图片,引导幼儿用卡纸图片边建造边说:“红红的苹果摆在屋子的周围;黄黄的香蕉放在屋顶上;紫紫的葡萄挂在屋檐上,适时加入鼓励用语,激发幼儿成就感”
【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在活动中融入游戏,能让孩子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探索与学习,从原本听故事的角色转换到故事的主人翁,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在师幼互动中故事不再是干巴巴的讲述而是生动的表演,表演过程中鼓励幼儿用所学的短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为检验孩子本次活动的效果,而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6、活动结束
“今天小朋友不仅学会了讲《水果屋》这个故事,而且还建造了一个水果屋。小朋友真能干,回到家里看看谁能再把这个故事给爸爸妈妈听呢!
7、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我们并不能告一个段落。接下来,还要看孩子的成果。希望他们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让家长也感受到幼儿成长的喜悦。所以我会布置一个小小的任务给幼儿。
如:明天,老师要问爸爸妈妈哪个小朋友给给爸爸妈妈讲水果屋的故事了,就是老师最喜欢的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