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推荐度:
小学的美术教案
推荐度:
幼儿美术教案
推荐度:
小学美术教案
推荐度:
高中美术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精选美术教案集合六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1. 使同学对中国园林艺术与民居建筑有基本的了解;
2. 通过对园林与民居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
3. 通过了解中国保守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 了解园林与民居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和实质;
2. 初步掌握欣赏园林与民居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出象征的意义;
3. 中国园林艺术对现代环保思想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让同学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
进入课题“园林与民居”。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
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 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对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以和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在欣赏过程中交叉讲解。(或让去过园林的同学谈谈感受,并介绍游园的经历)
新授: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发明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与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溢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我们刚才欣赏的短片中的苏州园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们再来看一些有关园林的图片。(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布置(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依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法则,不要横加干涉自然法则。园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和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以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风景园林和城市园林。风景园林是在较广阔的自然环境中点缀少量人工建筑,如,颐和园,而城市园林则是在人工建筑的环境中安排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观,如,苏州园林。分的细一点则,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如清代的圆明园、现存的北京颐和园等;另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这种园林规模也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这三种类型的园林中以前一、二种艺术成绩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筑隐于自然山水环境中。)
小组讨论:
我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园林建筑有哪些区别?(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构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规模怎样?)
扩展:
用手工的方法表示园林
美术教案 篇2
第1课我们去旅行
教学目标
1.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
2.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
3.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4.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
5.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
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
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女百: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
课件展示要准备的物品
二、观赏背包
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
(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
(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
2.了解背包的结构。
(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
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包
1.旅行包2.会议、公务包3.购物的手袋4.时装包5.书包课件展示背包的结构、构成、材质、样式
三、绘画指导
1.教师示范画背包,学生总结步骤、方法。
2.小结表现方法:
(1)抓住背包的外形特点与哪种立体形相近。(2)从不同角度观察背包。(3)表现背包的"背带、拉链等细节。(4)添画生活用品,学生做教材中的小训练。
课件演示步骤:
背包摄影图片----背包的剪影----与背包近似的立体形----背包的线描作品----添加生活用品
四、作品欣赏
1.欣赏学生作品。
2.分析学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1)背包的形体画得比较准确,构图大方。
(2)线条流畅,有疏有密。
(3)注意了细节描绘。
(4)生活用品的摆放有紧有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
展示学生作品
五、学生作业
1.学生自由摆放自己的书包和水壶。
2.学生进行观察性绘画。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六、评析交流
第2课光影变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
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色彩斑斓的光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
2.揭示课题——《光影变幻》。
多媒体课件演示画家名作以及优秀的摄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
揭示《光影变幻》的课题。
尝试表现
探究方法
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
4.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板书,图片、铅笔、纸等。
深入感知
巧妙联想
1.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有一些什么样的几何形。
2.小组讨论:你会想像画出哪些几何形,并如何重叠、穿插。
3.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轮流上台画一个几何形,并组成完整画面。画板、铅笔、画纸及轻音乐。
赏析作品
第二课时
拓展思路
1.讨论评议:请大家一起评议这幅集体创作的作品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记录评分记录卡。
2.发散思维:生活中变化着的几何形和明暗变化的效果。作品、评分记录卡。
表现创作
总结评价
1.学生独自创作一幅作品,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评析作品: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精心绘画,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展示板、作业,播放轻音乐。
第3课美丽家园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对周围景物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用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美丽的家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加强相互合作的群体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重点和难点
1、集体创作,相互合作完成绘画作业。
2、集体讨论绘画题材、内容绘画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和采用什么绘画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例,说明家园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地方,每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并有深厚的感情,画出来很有意义。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二)、分析课本图例,启发学生讲述三幅同龄人创作的《美丽的家园》L具有什么地方特点。
1.用剪贴的方法,表现了城市小朋友家居特色和少儿活动中心去活动的情景。
2.用壁画的形式表现了金秋时节农村丰收的景色和农村家居的美丽风光。
3.请你讲一讲自己家居周围有什么特别的景物?
如小区的特色,儿童乐园、儿童活动中心、农贸市场等都可以选入画中。
(三)、绘画步骤:
1.构思。集体讨论绘画的题材、内容、确定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有什么样的手法表现,用一人先画出大体构图。
2.根据各人的长处分工绘画,各人所画的景物形象的大小、色彩和表现手法均要以总体构图为依据,通力协作,力求整体效果统一。
3.选一位同学对画面作统一整理。
(四)、作业要求:
8人为一个创作小组,共同构思商议画面的大小(一般用横副,用全开纸3—5张合并使用,大小共同讨论确定),构图及手法表现,然后分工合作(例如有画房子,有的添树木,有的画人物……),画出当地景物特色。本课要求完成草稿。
(五)、学生分组集体创作,教师辅导,出现问题时共同讨论解决。
(六)、讲评草稿,共同评论能否表现家园的景色美。
第二课时
本节课继续完成集体创作画《美丽的家园》,重点在于形象刻划。
(一)、分析课文中的学生作品,提出用不同表现形式绘画时所要注意的事项。
1.色彩画:①颜色要鲜明。
②注意对比色和谐。
2.线描画:注意线条疏密对比和黑白灰调子的处理。
3.剪贴画:注意发挥材料质感的美,注意色彩的搭配。
(二)、学生继续进行集体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努力完成一幅《美丽的家园》,集体创作画,看哪一组画最好、最美。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笔的设计理念,设计的笔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笔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能够设计一款既美观又实用的笔。
情感目标: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笔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简单设计图画法设计一支新颖的笔。
教学难点:运用设计理念,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笔。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造型不同的"笔、彩色纸、彩笔、油画棒、剪子、尺子??
课前作业:准备一两支你喜欢或者认为特别的笔。学生准备。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课时:1课时
一、谜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
谜语:大哥说话先脱帽,
二哥说话先喝水。
三哥说话先用刀,
四哥说话雪花飘。
( 猜四种学习用品)
揭示谜底:
一、钢笔
二、毛笔
三、铅笔
四、粉笔
二、新授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就与笔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笔的世界了解一下各种各样的笔吧!
板书:8《笔的世界》
(一)笔的历史
1、中国的笔祖
师:你们知道中国的笔祖是谁吗?
介绍:中国笔的祖先应当是被中国文人誉为“文房四宝”之一的——毛笔。
毛笔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600——1066年左右。
我国著名的“宣”笔发明于汉代。
明清时期是中国制笔业发展的鼎盛时期。
2、外国的笔祖
师:你们知道外国的笔祖是谁吗?
生:钢笔
介绍:欧洲人有自己独特的书写工具——鹅毛笔
钢笔:公元700年,罗马人发明鹅毛笔,用的是一种大鸟翅膀上的羽毛。后来人们发明了钢笔。
师:你们想不想发明一支属于自己的笔呢?
三、笔的组成部分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笔由哪几部分组成?
板书:1、笔杆
2、笔帽
3、笔头
四、欣赏各种功能的笔
这支笔握笔的地方为什么设计成这样?
师小结:起到防滑的作用。
(一)
1、可伸缩笔
师:这个设计好在哪里?
小结:可以自由伸缩,方便携带。
2、弯弯笔
这支笔的设计有什么特点?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小结:这支笔非常柔软,可以随便弯曲,方便携带。
3、折叠笔
师:这支笔的设计有什么不同?
师:可以折叠,方便携带。
(二)
欣赏奇特造型的笔
1、仙人掌笔
师:这支笔有什么特点?
介绍:它有着粗厚的笔身,笔身上有仙人掌刺(用柔软塑料做的),防滑耐握,是小朋友和患关节炎人士的好帮手,还配置了一个陶土花盆,看起来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师小结:这支笔设计的即美观又实用,真是太棒了!
2、发光笔
这支笔有什么特点?
笔杆里有一盏小灯,晚上写字的时候可以照明。
3、颜色摄取笔
这是一只神奇的笔
用这支笔按下色彩扫面按钮,色彩传感器就会感知到颜色,笔芯可以写出与这个物体同样色彩的文字。
五、学习设计图制作
1、米老鼠点读笔设计图
这个设计图对笔的那些方面进行介绍?
板书:名称
功能
尺寸
材质
2、欣赏学生作品
师生分析作品
3、看这支笔这样设计合适吗?
生:设计的功能太多太复杂了,应以“书写”为主。
师小结:设计的时候可以适当加上1—2种功能。
4、欣赏教师作品
六、艺术实践
设计一支即美观又实用具有特殊功能的笔,在设计图上表明笔的名称、尺寸、材质、功能。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七、作业点评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八、拓展
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勤于动脑,做一些发明制作,还可以申请专利。
美术教案 篇4
中班美术教案:图形粘贴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剪贴画的方法和步骤〃能大胆的运用各种图形进行拼贴。
2、能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粘贴成美丽的图案〃并能进行简单的添画。
3、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图形彩画、水彩笔、、胶水、图画纸、小筐。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老师讲一个故事》
教师进行示范讲拼贴画的方法〃幼儿学习。
教师提问幼儿想拼贴的图案〃进行简单的示范。
幼儿进行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二、重点指导:大胆的想象设计〃能将图形进行组合〃并能按自己的`想法去拼贴〃能添画上大树、草地、花心、小草等其他景物。
组织幼儿相互讲述自己作品的内容。
鼓励幼儿将自己作品的内容讲完整。
三、展出作品。
美术教案 篇5
课题:
平平稳稳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理解对称或匀衡的原理,找出我们周围的对称或均衡的物体。
2、运用物体的对称或均衡原理,通过剪纸、拼贴、绘画等手段把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感受物体的对称或均衡的表现形式。
2、用各种材料来表现对均衡的"感受。
教具学具:
水彩笔 油画棒 彩色纸 剪刀 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用投影仪放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中的物体造型有什么特点?
师:对称、均衡的物体给人以庄重、严肃、整齐、平稳的感觉。
2、发展阶段:
引导学生感受均衡:中心线两边的图形、色彩虽不相同,但在视觉上有平衡感。
3、小组讨论:请同学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对称或均衡的,小组个别同学汇报。
师:这些对称的或给人以平衡感的物体、图片,都给人平稳、庄重、整齐的感觉。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布置:我们可以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完成一幅表现对称或均衡感受的作品。
四、:表扬优秀作业。
五、课外拓展:可用小组合作完成,还可以用立体折纸或泥塑形式完成作业。
美术教案 篇6
课题:变废为宝
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
2.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3.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
4.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
5.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
6.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1月15日——11月16日
活动一:
1.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活动二: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活动三: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课后拓展
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札记:我向学生们展示了历届学生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我告诉他们这也是三年级的同学做的,只要肯动脑,你们会做出更好的。受到了鼓励,孩子设计的思路非常广,效果图画得很好。我很庆幸自己积攒了这么多的学生作品,这些积累工作永远有效。
第二节
施教时间:11月17日——11月20日
活动一:
(出示范例)
l同学们,这件工艺品漂亮吗?(漂亮)
l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人物)
l你们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可让学生用手摸一摸]
[学生小结]
那么,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得呢?[学生自由猜]
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做成的。
活动二:
1.材料展示:
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
你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废旧物品?[学生展示]
2.分析: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废弃物都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分析造型与色彩]
3.构思练习
[讨论形象的组合与材料的选择]
出示几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一个简单的草图。
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的感想]
[出示形象]
谁来帮老师设计一下,这个形象的每一步我都该选择哪些材料最合适?[学生交流并可以动手来试一试][鼓励学生大胆去研究、试验]
4.制作步骤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是否也能将自己手中的废弃物来设计一下使其变废为宝呢?
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进行制作呢?请同学们分组交流拿出制作方案来。
请学生进行小结。
5.欣赏
课本中就有许多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的工艺品,请大家来欣赏一下,看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我认为在这些工艺品中一些小的装饰运用的十分巧妙,真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都可以运用什么材料来做小的装饰呢?[学生交流]
活动三:
我要开一个工艺品商店,我这个工艺品商店出售的可不是一般的工艺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废弃物来制作而成的。而你们就是这些作品的设计师,好,就请大家快动手吧。
l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几个人完成一件作品。
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进行临摹制作,也可以制作的形象简单。
[放音乐]
小结:
今天是我们工艺品商店开业的日子,请大家来当顾客选择你最喜欢的工艺品。[评析]
札记:
评价时我说:“如果不知道我真不相信这些工艺品是利用废弃物制作而成的,由此可见每一样东西只要我们能留意加以精心的设计就能将其变废为宝。”这句有些夸大事实的话学生却很爱听,因为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努力。所以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能成为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催化剂,也可能成为毁灭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