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推荐度: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课后优秀教学反思

推荐度: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优秀教学设计

推荐度: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

推荐度:

天冷加衣的文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电脑演示教科书主题图中的两辆车)今天我们就和全年级的小朋友一起去郊游,好吗?

2.师:(电脑演示教科书主题图中四个班的小朋友)可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呢?

3.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6+30=6635+34=6930+35=6536+34=70)

4.师:大家真能干。这些算式我们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吗?

二、新授

1.教学“不进位加”中的例1、例2。

(1)学生独立尝试。

①师:请你从这四道算式中任选一道,用列竖式的方法去计算。不会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课本第9页,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

②请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

③请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36+34这题先不讲)

(2)小组讨论。

①师: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列竖式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请小朋友们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思考、讨论。

③汇报: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计算式要注意什么?

2.教学“进位加”中的例3。

(1)36+34=70。

①师:这里还有一题,你是怎么算的?(请刚才板演的学生说一说)

②师:哦,先算个位上的6+4=10,怎么写呢?在个位写几?十位呢?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1,在十位上写个小小的1,表示1个十。再算十位上的3+3=6,6+1=7,合起来就是70。

(2)教学例3:36+35。

①师:大家能通过计算帮助学校解决了乘车的难题,真了不起。可我还有个难题,就是一班和三班能合坐一辆车吗?为什么?

②师:请你列竖式计算,并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

学生尝试。

④师:你是怎么算的?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算法?为什么这道题你们都从个位算起,不从十位开始算了呢?

(3)算法:列竖式计算时,除了要注意我们前面说的,还要注意什么?

3.出示课题。

(1)师:这三道算式和最后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2)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笔算就是列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3)师:你认为什么时候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比较好呢?

4.全课: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三、练习

1.买商品。

(1)师: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皮卡丘就想请大家帮个忙。它想买两件小家电,我们陪它到家电城看看好吗?(电脑演示商品)

(2)师:谁来为皮卡丘介绍一下商品?

(3)师:皮卡丘只有90元钱,请你帮它选两件小商品,用竖式算算一共用了多少钱。

(4)学生计算。

(5)汇报:你为皮卡丘选了什么?一共用了多少钱?

2.比一比谁最棒。

师:皮卡丘谢谢小朋友们的帮忙。它请我们四人小组每个小朋友轮流提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让其他三个小朋友列竖式计算,提问题的小朋友还要负责批改。最后还请你们一下你们组的小朋友做得怎么样。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好地贯彻了课改的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单纯的计算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此,我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首先根据课本主题图创设学生郊游乘车活动,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还为学生设计了为皮卡丘买商品的活动。这样不仅较好地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就请自学课本或请教旁边的同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无需教师多讲一句,就能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如列竖式时个位要对齐个位,十位要对齐十位,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等等。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学生汇报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时,有几个学生提出也可以从十位加起,这时有学生反驳说如果要进位的话,你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当个位向十位进1后,就要把十位擦掉重新写,这样比较麻烦,所以不能从十位算起。学生说得非常好,但我没有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让学生想想试试,而是继续按教案进行教学,这说明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还不能把课改的理念完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2

教学目标

1.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探索不同的算法,继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

3.让同学们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过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下面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计算方法算一算。43+5= 47+2= 6+51= 4+22= 43+50= 47+20= 60+51= 40+22=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要求学生说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教师: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就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了,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看我们原来掌握的计算方法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中适不适用。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7页的情景图。

教师: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学生:从图中知道班上男生有23人,女生有25人。

教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23+25。

教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因为这是求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和。

教师:怎样计算23+25呢?我们还是先用计数器来计算,同学们用计数器计算已经有经验了,老师就不再提示,同学们自己计算。

学生用计数器计算,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汇报。

学生用计数器边演示边汇报:我先在计数器上拨上第一个加数23,然后在这个数上加25,先在个位上加5,再在十位上加2,这样我就知道23+25=48了。学生汇报到这个地方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要把5加在个位上,2加在十位上呢?让学生意识到,这里的5是5个一,个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一,所以应该对着个位加;25中的2表示2个十,十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十,所以应该把2加在十位上。

教师:你们觉得在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时强调的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这个计算方法在这里适用吗?

学生:适用。

教师:所以我们知道在计算加法时要遵守的一个法则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教师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教师:我们用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的计算方法在计数器上算出23+25=48。除了在计数器上算,我们还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谁能说一说口算23+25应该怎样算?

指导学生说出口算23+25时,要先算20+20=40,再算3+5=8,最后把40和8加起来得48,所以23+25=48。

教师:看看第67页中这个小男孩是怎样算的,他应用的是什么计算方法?

学生:小男孩使用的就是口算方法。

教师:书上这位老师告诉我们还可以用竖式算。同学们以前学过竖式吗?

学生:没有。

教师:现在老师教你写竖式。

(教师边说边板书)先写上第一个加数23,然后在第二排写第二个加数25,在写25时,请同学们告诉我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教师:对了,第二个加数要写在第二排,而且写的时候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哪个同学来写第二个加数?

学生在黑板上写25,其他同学给他检查写得对不对,主要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

教师:现在两个加数写好以后,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写一个加号,表示两个数相加,然后在两个加数下面画一条线,把加数与得数分隔开。现在我们对齐相加,个位上3加5得8,在个位上写8,十位上2加2得4,对着十位写4。所以23+25得48。这样的竖式同学们会写吗?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27+21。

学生计算时,教师来回巡视,做必要的指导。抽一个学生进行板演,全班同学检查是否按竖式的要求写的,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结果是否加正确了。也就是要求学生从格式、方法、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检查。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9页课堂活动第1题第一横排的题目。

教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两幅小棒图,你觉得这些小棒在摆放时注意了些什么?

学生:这些小棒都是整捆小棒对着整捆小棒,单根小棒对着单根小棒这样摆放的。

教师:也就是说,这些小棒在摆放的时候,就注意到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注意到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教师:这样一齐,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两堆小棒的几个十和几个一。

教师:请同学们口算出它的结果,把算式填写完整。

学生口算后填算式。

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43+42,51+33。

学生计算,抽一个学生进行板演,全班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看一看第69页第2题,这是一个口算游戏,同学们明白这个游戏怎样做吗?

学生:这个游戏的做法是一个学生说出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另一个同学迅速地口算出结果。

教师:你们的理解基本正确,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个出题的同学,出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题一定是个位和十位上的数都不进位的,也就是说个位上两个数相加的和要小于10,十位上两个数相加的和也要小于10,这样的题同学们会出吗?

学生:会。

教师:好,同桌的两个同学开展这个游戏。

学生游戏时,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方法的不同策略,发展形象思维和初步的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谈话: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你们看,有一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正乘汽车准备到全国著名的景点青海湖去旅游呢,他们多高兴啊,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

学生仔细观察挂图,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之后在自己的小组里互相说说,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

在挂图下出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数学问题,学生连起来读挂图中的对话和下面的问题。

读完后提问:同学们读了题以后,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指名说说想法,达成共识。

提问: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学具(小棒、算珠)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结果。

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你们用小棒计算时,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把5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计数器计算时,40和30都拨在十位上,5和1都拨在个位上。有的同学心中想的算法是先算40+30,再算5+1。想想,这些算法的相同点是什么?

讲述: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竖式中看出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谈话: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想一想,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然后针对学生试算情况,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2、教学“试一试”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题减法吗?

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笔算的方法

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小结: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必须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然后把对齐的数相加减。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批改。

3、“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读题目要求,学生自主观察题目,作出判断。

提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要注意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观察插图,把对话和问题连起来读。

各自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5、“想想做做”第5题:

各自看图填空。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谈话: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合作,现在同学们再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崩斫饬轿皇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能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碧剿鞑煌的算法,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发现能力。

3比醚生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第68页的数位图和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过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下面请同学们你们掌握的计算方法算一算。43-5=47-2=51-6=22-4=43-30=47-20=78-40=42-30=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要求学生说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

教师: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时,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看我们原来掌握的计算方法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中适不适。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苯萄2

出示第68页的情景图。

教师: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从图中知道左面有39个茶杯,右面有25个茶杯盖。

教师:茶杯和茶杯盖是一一对应的吗?

教师:求还差多少个茶杯盖,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把39个茶杯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和茶杯盖同样多的茶杯,另一部分是比茶杯盖多的茶杯,39-25就是减去和茶杯盖同样多的茶杯,剩下的就是比茶杯盖多的茶杯,也就是还差的茶杯盖。

教师:怎样计算39-25呢?我们在数位图上摆一摆小圆片。谁告诉我,先摆哪个数?然后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摆39-25时,先要摆出39,再从十位和个位上分别分掉25。

教师:为什么要强调在十位上和个位上分别去掉25呢?同学们还是采什么方法来计算39-25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还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的方法来计算的。

教师:同学们小圆片算一算。

学生小组小圆片拼摆计算39-25,教师作必要的

指导。学生算完后抽一组的学生

上来摆一摆,一边摆一边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教师:如果不摆小圆片,你怎样计算39-25?让学生说出没有小圆片,可以口算或竖式来计算。

教师:把你们的小圆片收起来,大家从刚才两种算法中选一种来自己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教师:有选择口算计算的学生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指导学生指着算式说把39分成30和9,30-20=10,9-5=4,10+4=14。

教师:你认为在口算39-25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能给同学们提个醒吗?

指导学生说出在口算时,要注意十位对着十位上的数减,个位对着个位上的数减。

教师:也就是说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这是口算的同学提醒我们注意的。有竖式计算的同学吗?到黑板上来介绍一下你的算法。

学生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自己的算法。

教师:减法竖式的写法和加法是不是相同的呢?它们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学生理解减法竖式的写法和加法很多地方都是相同的,都要先在上面写出第一个,也就是被减数,然后在第二排相同数位上的数对

齐写出减数,在减数的左边写上减号,最后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不同的是加法要写加号,而减法写减号;加法是对齐数位相加,减法是对齐数位相减。

教师:你认为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指导学生说出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

教师:同学们再一次说到了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看来这个计算法则非常重要,不管摆小圆的方法算,还是口算,还是竖式计算,都要遵守这条规定,教师把这条规定写下来。教师板书。

教师:这样我们就算出还差14个茶杯盖。下面请同学们同样的方法计算出79-33和97-26,要求79-33口算,97-26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后,抽学生汇报。口算要求说己的口算过程;竖式计算的在

上展示出学生的竖式的同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全班集体订正。

2苯萄3

出示第68页例3图。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这种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这是两辆汽车,它们的座位是不一样的,你能算出小客车比大客车少多少个座位吗?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在学生说算法的过程中教师作如下的追问。

教师:为什么要45-23呢?让学生说出因为这是两辆汽车的座位数进行比较,把大客车的座位数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和小客车的座位数同样多的座位数,另一部分就是比小客车多的座位数,所以要45-23。

教师:你什么方法计算45-23的呢?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要求学生明白不管是口算还是竖式计算,都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

三、巩固练习

出示第69页课堂活动第1题第二横排的题目。

教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两幅小圆图,看图列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

学生口算后填算式。

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全班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竖式计算43-42,56-33。

学生计算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全班集体订正。

四、课堂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第70,71页练习九第4,5,6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5

本课时是学习笔算的起始探索学习,经历探索、交流算理的过程形成算法,实现算理与算法的结合。围绕这样的目的,我准备了这节课。虽然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有些许的遗憾,同时也带给我深深的思索,但通过参加这次说课、讲课也让我在思索后获益多多。

思索一:引导学生由学数学转向做数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的年龄特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在教学中,动手操作学数学,有利于学生“动作思维-表象-抽象思维”的转化,使学生获得的自主构建,26+12就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计算,利用小棒拼摆,计数器摆数,进而形成竖式模型。在操作的过程中,切实感悟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尽管课前预设到一年级孩子组织纪律会很乱,老师的课堂要求必须准确、到位、直接。但当孩子们手里拿到小棒,小棒的新奇往往大于老师的问题,以致耽误了时间,甚至个别孩子始终沉浸在小棒的乐趣中。因此,熟知一年级的学生兴奋点停留时间的长短,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点。另外,我们在课堂上,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的年龄特点,要及时操控课堂的进程,学生的兴趣一但调动起来,不能盲目的放手,抓住讨论的讨论点抛给学生。在放与收的过程中,实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质的转变,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思索二:创设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体现时效性和针对性

在设计时借助小朋友在大海边沙滩上捉螃蟹、捉小虾等富有情趣的赶海活动激起学生兴趣,这样就抓住了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通过主题图,让学生主动地去收集、整理信息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首要环节。当第二个学生直接问题,我没有及时调整思路,认为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大,试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轻松的交流氛围,引导学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充分感知。正是在这个部分处理的过于拖沓,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致使前面花的时间较多,导致练习的时间较少。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设计既要体现层次感,又要在参与的过程中体现问题针对性和时效性,要明确这个环节本课时中所占的地位,要在时效性的基础上体现环节的"针对性。

思索三:利用评价,调控课堂节奏

在教学中,要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在个体评价的同时,把每个小组作为一个评价的整体,哪个同学表现优秀,就可以为自己的小组的一颗星,这样提高了本组同学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会激发其他小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评价不但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调控课堂节奏的功效。

纵观本课时的教学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处理好课堂教学目标与学生探索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我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通过这次活动的,也让我对青岛版的新教材,对这群闪耀着灵动、充满着变异的一年级孩子有了更多的认识,可谓收获多多。

收获一: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体现计算教学的价值

通过备课,研读教材,我明确了在第一学段的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处理主题图和情景,要努力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要注意算法多样化,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首先通过具体情境——直观操作——自主建构,帮助学生建构竖式模型;其次注重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注重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算法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尝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最后注重让学生经历计算技能的形成过程,在提高计算准确率的基础上,提倡适度训练,加强基本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挖掘计算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计算教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练习,一样可以精彩纷呈。

收获二:好的说、听、评、比习惯的养成,是课堂教学的坚实基础。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良好的说、听、评、比等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为课堂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试讲,到正式讲所用的都是别人的学生,两次次上课经历了两次不同的闪耀着灵动孩子、演绎了充满着变异课堂。从两位老师身上,我也学到了不少技巧,使我对叶老的这句话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有从低年级培养了好的说、听、评、比习惯的养成,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开出艳丽的奇芭,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我们的计算教学也会变得魅力无穷。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掌握笔算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学习数学,让学生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比较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课本8页主题图,例3主题图

教学方法:

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第8页主题图)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每辆车准成70人。

师:下面发生了一件事,你们能帮忙解决吗?仔细看!

(出示11 页例3的二(1)班和二(3)班的乘车图)

师: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二(1)班和二(3)班想合乘一辆车,能坐下吗?

师:怎么算?

生独立思考并列式36+35= (板书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境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先用小棒摆一摆。

师:在36根小棒下面放35根小棒怎么放?

生:上面10根一捆,3捆再有6根,下面10根一捆,3捆再有5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好小棒)

师:将两组小棒加起来,应先加什么?

生:6根和5根先相加是11根。

师:11根小棒能捆成一捆吗?(能)怎么放?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并汇报结果。

生:把11根小棒其中的10根捆起来(边说边放),把这1捆放在整捆处。

师:结果怎样?

生:上面的3捆加下面的`3捆是6捆,再加上刚才新捆的1捆就是7捆。和剩下的一捆合在一起是71根小棒。(多找几名同学边说边摆,说过程)

2、用竖式算一算。

师:把刚才的动作(放在整捆处的1捆)在竖式上该怎么写?

(1)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尝试列出竖式。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个位上6加5得11,如何向十位进1?个位上怎样写?(演示从小棒图过渡到下面的竖式图。)

3、讨论算法。

师:你发现今天我们学习的竖式计算与上节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巩固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概念)(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说出笔算两位数加法要注意哪三条。(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师:请大家翻到课本12页,看看你总结的和课本上的是否一样。(指导学生看课本)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摆小棒,形象地在脑中建构竖式的形成过程,以动作为出发点把小棒十根一捆放在整捆处内化到竖式中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概念更形象,便于理解掌握。)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课本11页下面的做一做。两名同学上台板演,集体订正时,要求说出想的过程。

2、完成练习二中的3~6题。

3、课本12页下面的做一做。

师 :小红跟爸爸去海洋馆玩。你们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能解决提出的问题吗?

4、完成课本12页做一做下面的思考题。

教师要结合实例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关键是先找到一个两位数,使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得9。然后再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交换位置就得到另一个符合条件的两位数。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所学,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同时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7

设计说明

1.重视对教材情境图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学生喜欢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引导他们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上课伊始,借助情境图引入新知,让学生通过看图,发现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及解决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在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本教学设计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如摆小棒、横式、竖式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从而突破笔算中“相同数位对齐”这一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生成问题

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学生去参观博物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想一想,根据你发现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

预设

生1:二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去参观博物馆?

生2:一共有多少位去参观博物馆的老师?

生3: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生4:二(1)班的学生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不同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境图,提高学生主动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师选取其中与例1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想办法解决。

师:现在请同学们进行小组交流,探讨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第四个问题。

(学生小组交流,探索方法)

2.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解决方法。

方法一:用横式计算。35+2=37。

方法二:摆小棒。先摆出3捆零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

方法三:用竖式计算。

3.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的`过程,教师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4.用同样的方法解决教材12页1、2题。

5.解决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2)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师:根据我们刚才做的那道题的解题方法,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讨一下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时应注意什么。

预设

生1:应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生2:应注意从个位开始计算。

生3:应注意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

(4)师小结: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我们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设计意图:采用尝试、交流、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读一读,算一算。

42+7=59+40=25+34=

35+53=31+12=22+11=

2.完成教材13页1、2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5页1~3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35+2=37(人)35+32=67(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8

一、教学内容书P11例3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知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的道理。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板算。34+53

2.口算。

(1)7+68+49+56+8

7+55+86+64+6

3.订正板算。

提问:做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怎样写竖式?从哪位加起?

4.导入新课。

提问:如果将34+53这道题中的34改成37。变成37+53,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个位相加满十)

教师说明:个位上的数相加够十了,我们可以说,个位相加满十,计算时遇到个位相加满十的题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二、新课。

1.看教科书P11例3。

(1)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提问:看这幅图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回答?

看P8回答:二(1)班有多少人?(36人)

二(3)班有多少人?(35人)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请列式

列式:36+35=

怎样算36+35,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请同学说说用小木棒是怎样算的。

提问:小棒的.3捆与5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3捆与5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6根和5根合起来是几根?表示几个什么?

得到6捆11根

提问:11根里有没有10个一,10个一是()个十,够10个一可以怎样?(捆起来)捆起来是1个什么?(一个十)也就是1捆。这时我们再算算一共有几捆几根?(7捆1根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71)

追问:3捆加3捆是6捆,为什么现在成7捆了,多的1捆是哪来的?

教师说明:6根加5根是11根,也就是11个一,10个一捆成1捆,变成1个十,1个十放在十位,同学们记住,这就是个位相加满十了,是一个十,要把它放在十位上,叫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追问:个位满十,十是10个什么?(10个一)

向十位进1,1是1个什么?(1个十)

(2)根据上面用小棒摆的过程,写竖式算一算。

提问:怎样写竖式?(相同数位对齐。)

36

+35

提问: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好算,还是从十位加起好算?说说你的想法?

请看书上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从个位加起。)

教师说明:笔算加法时要从个位加起。

提问:个位6加5等于几?(11)

个位满十了,要把这个十放在哪位上?放在十位上要写几?为什么写1?

教师说明;个位满十,要把这个十放在十位上,十位上只能写1,这就叫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提问:向十位进1的1,写在哪儿?书上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为什么不能写在横线下面?

教师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可以在十位上靠近横线的地方写个小1,这个小1,叫做进位1。表示向十位进1,在十位上写1。

36

+315

1

提问:十位上怎么算呢?互相说说看。

你能说说十位上的7是怎样得来的?

教师说明;十位上,3个十加3个十是6个十,算到这里还没算完,还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个十,也就是7个十,所以十位应该写7,然后再在横式等号后面写71。

36

+315

71

请同学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通过计算,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2.请同学用刚学到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做复习中老师改过的题37+53边做边说计算过程。

提示:个位7加3得10,个位满10,怎么办?该怎样写?

教师说明:个位7加3得10,满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

3.学生独立做教科书P11做一做中的两题。

注意下边的提示,边做边说过程。

4.小结。

提问:今天咱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提问:与复习板演题比较,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它们有什么不同?

复习:个位相加不满十。

新课:个位相加满十。

师讲:像今天这样个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十位进1的加法,就叫进位加法。

板书:进位加法。

提问: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我们要注意什么?

三、小结:

笔算加法要注意: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提问:书上的小朋友还告诉我们也可以从十位加起,如果从十位加起,要注意什么?

教师说明:笔算加法还可以从十位算起,算十位,一定要看个位满不满十,个位满十,十位相加的和要多1。

四、练习。

1.小红和爸爸去海洋馆参观,成人票36元,儿童票18元,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列式:

写竖式:()

()

()

答: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元钱。

答: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元钱。

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解答。

2.做教科书P13练习二的第3题.在书上做,请同学边摆边算边说过程.

3.笔算下面各题.独立在本上做,教师边巡视边检查.

25+63=76+5=32+28=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36+35=

3636

+315+315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页“期末复习”的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2、板书课题: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二、复习。

1、出示第14题: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86-54=75+7=

43+28=85-58=75-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

2、出示第15题:用竖式计算。

16+53=32+29=93-42=86-17=

16+35=23+29=93-24=68-1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3、认真完成第16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7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1)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18+25=43(下)

(2)小娟两次一共踢了60下,其中第一次踢了32下,那么第二次踢了多少下?60-32=28(下)

(3)然后独立完成提问和解答。

三、小结:

我们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时,数位对齐,个位加起。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10

教学内容:

课本P11——P1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3、。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借助课本上的情景图引出计算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掌握计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探算法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大家看学校先安排哪几个班去参观?

(媒体出示课本第8页的主题图)

生:学校安排二(1)、二(2)、二(3)、二(4)班的同学去参观。

师:那么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2辆车,每辆车又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这可把老师给难住了,大家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能)好,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呢?

(想好后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1:我认为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的二(3)班和二 (4)班的同学再合乘一辆车。

师:还有不同的乘车办法吗?

生::我认为二(1)班和二(4)班的`同学也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的二(2)班和二 (3)班再合乘一辆车。

师:谁还能想出其他乘车办法?(学生观察后没有再举手)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乘车办法,这些办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好!)你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生: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 70人。

师:好,下面我们先来对第一种乘车方案的第一个问题进行验证。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算出结果来,当然了,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算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好,谁愿意汇报一下验证的过程?

生2: 36+30我是用口算验证的,先算30+30=60,再算60+6=66,没有超过70,我想这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生4:我是这样想的:40+30才等于70,36+30当然比70少了,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坐一辆车。

生3:我是用小棒来帮忙的,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和起来是6捆6根,就是66,比70少,可以合坐一辆车。

生4:我是用竖式计算的,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6+0=6,在个位下面写6;十位上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也等于66。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验证的方法,究竟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学生讨论后反馈)

生1:我认为口算很简单。

生2:我认为摆小棒更简单。(很显然他不同意生1的说法)

生3:我觉得还是用竖式好,我妈妈在家教过我了。

师:大家各有道理,我们暂且保留大家的意见,用你喜欢的方法对第一个乘车方案的第2个问题进行验证。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做得又对又快的是用竖式计算的,直到好多学生做好了,摆小棒的学生还没数好小棒,口算的学生是先算30+30=60,60+5+65后面的65+4=69还没有写完。另一位口算的学生是这么做的:5+4=9,30+30=60, 9+60=96,得数算错了。)

师:看来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还是挺好的。那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应注意什么呢?(刚才用竖式计算的学生举起了手,教师请他到前面边写边介绍)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指名学生板演:34+25=

2.口算.

5+78+650+30

6+2834+957+3

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34.)

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生:34加25从个位加起,个位4加5得9,表示9个1,对齐个位写9.十位3个十加2个十是5个十,对齐十位写5,结果得59.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师:我把上题中的第二个加数25换成了28,(边说边板书:34+28=)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师:从哪位加起?

生: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4加8等于几?满十了吗?

生:个位4加8等于12,满十了.

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边摆边说.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4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8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师:34和28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

生:个位是4个一加8个一,得12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

生: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

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师:个位4加8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

生:留在个位上.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

生: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2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6个十.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6.

师:最后得62.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4加28,个位4加8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2;十位上3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6,在十位写6.

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4)仿例练习(边说边做)

56+37=

3.教学例4.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46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4根小棒.

师板书:

师:个位6加4得十,(把6根小棒和4根小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10怎样写?

生:向十位进“1”,个位写0.(师板书)

师:个位不写零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个位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

师:十位上4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最后得70.

4.总结法则.

师:今天学的笔算加法和过去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个位满十了要进位.

师:进位加法还应注意什么?

生: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师同时板书)

全体齐读.

(三)巩固反馈

1.在练习本上计算.(同时请3人板演)

2.在□里填什么数可以使它成为进位加法题?

师:请同学们任选两个数,在练习本上计算.

3.编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题.注意十位上的数不要太大,和不能超过100.

学生编题,教师板书.如:26+39,45+38,37+43,54+25,…

师:同学们编的这些题里有没有不符合要求的?

生:54+25这道题不符合要求.

师:为什么?

生:54+25,个位相加不满十,不是进位加法题.

师:请同学们从编的题里选两道进位加法题,在练习本上计算.做得快的同学可以多做.

集体订正.

4.课堂作业:做一做的第1,2,3题.

5.思考题.

在□里填哪些数合适?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教学重点是讲进位加法计算法则中的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首先通过计算34+25,复习笔算加法计算法则前两条,然后把算式中的`25改成28,使它变成例3:34+28,从而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会使学生感到突然,又把加法的三条法则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认知冲突的积极性.

教师紧紧抓住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采用直观教具演示,并带领学生边摆边说边算,具体形象地讲明了算理.

通过填数和自己编题,进一步突出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由学生任选练习题的作法,是把作业主动权交给学生,变学生被动完成老师布置作业为积极参与练习,同时给各种学习水平的学生留有余地.

思考题是为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不做教学要求.如果时间不够,可以不做.

这节课从感知——理解——技能的形成——运用知识,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认知过程.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我们已经学习了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前面口算教学的延续,又是以后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的计算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 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学有用的数学。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 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构建方法” ,运用观察、 探求、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初步的`情感、态度、价值 观。

3.渗透估算意识。

教学目标:

1、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学法:

讲解法、引导法、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复习两位数的分成

2、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35+30= 64+5=

48+30= 79+4=

53+40= 66+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些题的呢?先来看左边这一组两位数加整十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师:那么右边这一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我想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二、新知讲授。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该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2、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2)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

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观察对比

师: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今天学习的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师引导: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之和相比较,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也就是35+34是不进位加法,39+44是进位加法。

师: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

三、知识应用。

1、填一填(判断十位上的数)

师: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数吗?

2、先说一说,再计算。

23+46= 63+17=

3、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 小结。

师: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14

教学目标:

1、 通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加法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2、 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4、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游戏教学法。

3、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开火车口算

30+40

40+50

33+6

20+60

83+5

50+5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 、63、4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你们看通过观察课本P8中的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看见有四个班是2-1班35人,2-2班32人 ,2-3班37人,2-4班34人,有两辆车,每辆车只能乘 坐70人。)

师:好的,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2、通过提问,引入方法。

师:现在谁能帮老师一个忙?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通过学生说板书:

1班和2班 2班和3班

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你们看这样行不行?1班和3班,3班和4班。

生1: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生说:因为加起来就超过70了。)对,这样就超载,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生2:可以。

师:那你说说怎么分配的?(生:1班和2班,2班和3班)那你说一说,你的.理由。

师:如果把1班和3班安排到一辆车那1班加3班的人数加起来就超过70人了。

3、验证方案,列出算式并板书。

大家想出了这种方法,(指示黑板)这个办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把两个班的人数相加看是否超过70人),我们来列个算式行吗?你打算怎么列?

1班和2班 2班和3班

35+32 32+37

4、总结得数的算法。

这些得数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小组交流)

①生1:口算。30+30=60,60+8=68。

②摆小棒:并投影。请学生上台展示并摆小棒。说明一捆小棒是十根。先摆什么?再摆什么?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生摆小棒并说先摆第一个加数十位上的三捆和个位数上的8根,再摆第二个加数十位上的三捆,这些加起来就是六捆8根,所以是68。)

③竖式:你是怎么列竖式计算的?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

1班和2班 3班和2班

35+32 37+32

3 5

+ 3 2

-

6 7

3 7

+ 3 2

-

6 9

师:个位上的得数写在个位下面,个位上是5加2等于7;十位上的得数写在十位下面,十位上是3加3等于6。

5、竖式解决第二个问题。

你们能不能自己列竖式计算这道题? 37+32= (生写在练习本上,一生板演)

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列竖式做的吗?(生说)

6、学生说出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①师:那在写竖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强调:个位和各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横式得数别忘写。可以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

②请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生说)

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获得经验。重视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学会与人交流数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小马虎做的几道练习题,你们谁能帮他找找错误。(出示课件)

32+6= 92

59+4= 99

2+67= 87

(这一环节给出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找错误,主动发现错误,同时避免以后自己出现同样的错误。)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一题

小明和小红给希望小学的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礼物请看:出示练习二第一题图。

你能帮他们算一算各用了多少钱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横式和竖式进行计算。(学生练习本上写)

鞋:45元 球:34元 小明

上衣:54元 裤子:33元 小红

2、用竖式计算(拯救动物大行动)

我听说动物园的动物们面临危险了,所以需要我们去拯救它们。(出示课件)

24+3

52+36

37+42

59+40

3、时间允许练习二第2题 可以任意选择几道题。

还有一点时间,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3页,练习二的2题。请你选择几道题进行笔算。现在开始!

(这一环节练习的设计遵循多样性、趣味性、开放性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开放性练习,既联系了已有知识,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那同学们想一想在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个位和各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横式得数别忘写。可以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横线用尺子比着写。)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材91页、9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境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用数的组成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

教学难点:

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43+3= 53+9= 75+2= 35+8= 56+5= 36+20= 23+40= 72+10= 5+30= 58+30=

(1)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一组口算练习,课件显示出结果。

(2)教师在2行中各挑一道让学生说口算方法。

(3)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第二行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

(4)引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师板书)。

二、明确算理,学习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91页情境图

(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说,教师用课件展示)。

(2)问:限乘68人表示什么意思?(不能超过68人、可以正好是68人、还能少于68人)。

(3)超过68人可能会发生什么?看来为了安全,我们不管是乘车还是乘船,都要遵守规章制度。

2、估算:一条船能坐下四个班的同学吗?说说你的理由。

3、猜测:至少要几条船四个班的同学才能坐下?

4、计算:二(1)班、二(2)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

(1)读题。

(2)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只要把二(1)班和二(2)班的人数加起来,和68人比较就可以了。)

(3)列算式:23+31= (教师板书)

(4)讨论算法。

(5)交流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学生的算法。

(6)要求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

(7)完善该题。

5、二(3)班、二(4)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

(1)把这道题写在练习本上,并写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 2)学生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3)完善该题。

6、观察:这2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7、这四个班怎样搭配两条船就够了?

三、拓展练习。

1、口算练习(比比谁是计算小能手)

练习方法:让学生先在口算卡片上面做,然后开火车的方法公布答案,最后选几个学生挑自己喜欢的算式说说口算方法。

2、判断

练习方法: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自己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3、跷跷板游戏

练习方法:根据两只小动物下面的算式结果,说出哪只动物在上面,哪只动物在下面,比说说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4、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踢足球 的有54人,打篮球 的有26人)。

(2)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3)列算式、说结果并说口算的方法。

5、解决问题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算式?

(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算式?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在以后遇到计算题得时候,你感觉大家应该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生活中能解决问题,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由情境图引入这节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生比较有兴趣,而且在计算之前,让学生先估一估、猜一猜,渗透了估算的意识。在实际的计算中让学生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从同一道算式中发现不同的口算方法,再通过比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为四个班的同学找最合适的搭配方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

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还有很多需要改善和学习的地方,整个课的设计如果再新颖一些,可能会更多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练习课的设计,不是特别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在知识点的引导上,教师如果能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及时的追问、总结,可能会更大程度地开发孩子的思维,比如:学生在拿68和54或71进行比较时,问一问为什么要这样比较,对于跟的比较慢的孩子来说可能就会更清楚一些,另外孩子在说完四个班的搭配方法之后,如果能引导孩子发现其中的规律,效果会更好。整个教学过程中儿童化的语言体现的不明显,课堂就显得不是那么完美了。

一节公开课上完之后,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以后抓住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多汲取别人的优点。平时利用空闲时间要多看书,不断地充实自己,力争每一节课都趋于完美。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两位  两位词条  教案  教案词条  
教案教案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推荐度: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病菌来了》推荐度: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保护眼睛》推荐度:幼儿园中班健康教育教案推荐度:幼儿园中班健康爱耳日教案推荐...(展开)

教案教案

 小数的意义教案

小数的意义教案推荐度:小数的意义教案推荐度:《小数的意义》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小数的意义教案(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