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语文教案

中学开学第一课语文的教案

推荐度: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推荐度:

小学语文教案

推荐度:

语文上册教案

推荐度: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精品】语文教案模板锦集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难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

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对话平台

(一)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二)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三)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练习

1、填量词

一( )花炮 一( )龙船 一( )花瓣 一( )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 火红火红

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延时评价更易于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准备:

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对话平台

(一)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 、“一边一……边”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四)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二、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三、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道理的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2.难点: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 教学准备阶段:

1.准备《爱情是什么》音乐,并纳入多媒体课件。现在的语文教学以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调集各方面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课主要为语文教学活动,教材致女儿的信内容共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四十五分钟完成。

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肩负引领和鼓舞同学学习积极性责任。

为顺利实施本节课,教师除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理念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大体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歌曲《爱情是什么》,教师导入,爱情的歌被无数人吟唱过,爱情的故事经无数人传诵过,但爱情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在涉世未深的你头脑中翻腾过好多次,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他女儿解答这个问题时写的一封信,你们肯定会从其中获得很多教益。(教师板书课题)

(说明: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情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氛围与课文的内容和谐统一,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境界,奠定教学成功的基础)

第二环节:出示目标,整体感知:

1.出示教学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 课文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先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哪三种不同东西?前两次他的反映是怎样的?为什么?最后一次上帝的表现是又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2)作者认为的爱情又是什么呢?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说明: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落脚点。学生必须速记并能够复述,以明确学习任务。带问题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这些工作主要由学生自己做,教师只作点拨指导,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探究质疑:

1.作为著名教育家的苏霍林姆斯基,再给十四岁的女儿写这封信时,用语通俗易懂,但又有许多的语句充满了哲理,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请你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样的句子,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作者为什么把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放在一起解释爱情,这三者有什么联系,可不可去掉其中一个?

3.作者为什么用一个童话故事给女儿解释:什么是爱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

(说明: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讲述一至两个有代表性的语段,做到突出重点、解除难点,消除难点、把握特点,授学生以知识,同时在课文的讲述中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学习思路、练习的方式,使之奠定基本的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自学的能力和求异创新思维的能力。)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作者在另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深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结合现在部分中学生存在的早恋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说明:这一环节,是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上,指导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实践、练习,进而使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展,进一步认识到爱情这种感情,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第五环节:梳理小结:

1.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2.只有人才能爱,只有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善待这份爱。

(说明:梳理小结主要是引导学生紧扣板书提纲,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中心,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感,从而训练学生的概括、综合分析能力。)

1.把读一读,释一释写两遍。(p48页)

2.以善待自己的感情为题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

六:教学反思

(一)五环节的教学模式,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讲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学,使学生在读、思、议、评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迁移,形成自学能力。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参与练,依据教材的内容练读、练写、练听、练说,从而训练思维,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因为本篇是涉及到爱情,对中学生来讲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所以在教学的第四个环节,一开始学生有些畏首畏脚,当学生开始热烈讨论时,时间显得有些仓促,教师在这个环节还要进一步的调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于城中同步,希望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1、学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你感受了什么?

2、揭示课题,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2、默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A、认真阅读课文

B、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

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

D、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B。(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

4、小组选择一个内容,以画图表的方式把具体的数字呈现出来。提供学习资料:瑞典人口总数880万,芬兰人口总数524900,挪威人口总数462万。澳大利亚人口总数1900多万。

5、各小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并解说。

6、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板书:改革开放)

7、拓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1. 卢森堡43,940

2.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3.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4. 美国37,610 7. 丹麦33,750 9. 冰岛30,810 98. 中国1,700

8、看到这份资料你感受到什么?(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9、延伸:

●这则新闻是1994年的调查结果,在12年后的今天,这些数据是否发生了变化了呢?课后去查找相关的资料。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新闻《我家的一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主旨:关于美与审美以及作者崇尚自然美的表述。

2、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法。

3、让学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2、善于通过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做一首《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中写到了一种花,是什么花?

(同学回答)

对,是海棠花。我们今天所要了解得的是另一位文人由海棠花引起的感悟。这位作家是谁呢?

(同学回答)

对,是川端康成。川端康成是一位日本作家,也是东方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有《雪国》《伊豆的舞娘》《孤独》《千纸鹤》等。他的作品《雪国》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抒情文学的顶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他的一篇散文作品《花未眠》。请大家先默读全文,思考一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究竟表达了什么呢?

(板书课题)

二、结构分析

大家读完了吗?(同学回答)大家对这篇课文有什么评价吗?

(同学回答)

1、难,难在哪里?(语句、思想内涵)

2、美,美在哪里?(语句、描写的事物)

问:那大家觉得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呢?

明确:作者偶然在夜间醒来,看到海棠花未眠,从而引发的一系列感悟。

问:那作者都感悟到了什么?我们一起到原文中寻找。

明确:

1、作者发现海棠花未眠,大吃一惊,以前却从未发现过它的美。所以作者再第三自然段说“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2、作者也由此推出了另一个理论,第五自然段中写到“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这些也是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思想。

问:作者写了“美是邂逅所得”,“邂逅”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偶然遇到

问:作者所说的“邂逅”是指我们坐在大树下,等着邂逅一只撞上大树的兔子吗?

(同学回答)

明确:当然不是了。所以作者还说美“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就是说,我们需要主动地去亲近美,反复的主动感受和感悟。

问:作者所说的需要“亲近”和“反复陶冶”的,是什么样的美呢?

(同学回答)

明确:作者在前面说了“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这说明,作者前调要邂逅、亲近和反复陶冶的美是什么样的美?(同学回答)对,是自然美。

问:作者提出了“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这一理论后,又写了什么呢?

明确:作者列举了许多的艺术家。

追问:都有哪些人呢?

明确:李迪、钱舜局、宗达、光琳、御舟、古径、罗丹、玛伊悦耳、长次郎、坂本繁二郎。

追问: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吗?

明确:它们都是古典艺术家。大家注意了,他们是艺术家,而且都是古典艺术的名家。大家以后如果接触文学历史艺术等类的学科,会知道这些人作为古典艺术家,其共同的艺术特色就是具有写实精神。这种写实精神,就意味着这些艺术家们,都是在亲近自然并反复陶冶后,才发现美、邂逅美的。

问:那么作者在列举了诸多艺术家之后,又回到了自己身上,提到了自己去京都的岚山。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第一次发现了岚山的美呢?

明确:因为作者第一次在人迹罕至的冬天时候去岚山,实际上,当他以前几次来时,并没能好好欣赏岚山的美。作者在之后就说了一句总结性的话:“岚山总是美的,自然总是美的,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结构小结:

作者先是由发现海棠花未眠想到了“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美是无限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尔后又列举了诸多艺术家的创作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又谈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再次总结了“岚山总是美的,自然总是美的,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三、难句分析

通过大致分析课文,我们对本文以及作者的观点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我们就一起具体分析课文中的难点语句,进一步理解这篇课文

句一:“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

分析:作者并非第一次知道海棠花不眠这一事实,但此时却是在夜深人静,周围没有其他干扰的情况下发现的。这就使得作者真正注意到了海棠花未眠,从而受到了震撼。

句二:“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分析:1、海棠花在深夜绽放,却常常无人欣赏;

2、花盛放时,灿烂而美好;但盛放之后,便是凋零。怎不让人惋惜。其实岂止是海棠花,世间万物皆是如此。都须遵守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规律,最辉煌灿烂的时刻,也就意味着衰逝的开始。

句三: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明确:1、美好的事物,作者当然会希望它长久一点。

2、人生其实也如一朵花,它也是美好的,所以要坚持活下去。

句四:雷诺阿的话。

分析:海棠花绽放过后就是凋零,人生又何尝不是。当生命达到顶峰的时候,就开始缓慢的走向衰竭。这的确是让人伤感的。但是难道因为这样,我们就不去进步,或是在生命达到最辉煌的顶峰后就随意飘零吗?不是的,我们努力进步,至少我们绽放过,而绽放过后继续的努力,我们就可以带着生命的芬芳迎接死亡。

句五: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分析:作者由一朵常见的海棠花,而感悟到了许多。每一件平凡的事物,都有它的意义。你们每日可见的日出日落,从小陪伴在身边的父母的笑颜,这些,都是美好的事物,只是需要我们去感悟。一花一木,也是一个世界。

句六:“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

分析:画中的"花是美的,往往是艺术家在特定的角度捕捉到的这朵花的某个瞬间,某种姿态,某种神韵,把它传达给我们。所以我们往往欣赏画中花,因为我们不曾注意过那个特定的时间和角度。但是,自然中真实的花,有着无数个角度和瞬间等待我们自己去邂逅和捕捉。它还有嗅觉、触觉上的美,它的美是立体的。所以我们更要留心自然中的花。

句七:“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互相呼应,显得更美了。”

分析:作者鉴赏了艺术家的作品,又欣赏了激发艺术家灵感的自然事物。艺术家所邂逅和捕捉到的美的瞬间,和作者自己所邂逅的美的瞬间同时出现在作者心中,艺术美和自然美相互呼应,震撼了作者的心灵,所以作者说“显得更美了”。

四、结课

作者在深夜由发现海棠花未眠引发了对美的思考,从而感悟到了“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美是无限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要能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美好很多。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我选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第二单元第6课。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王宁在班会上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事。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文中还安排了一幅插图,画的是第3、4自然段的内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词句训练,朗读训练。本文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是一篇内容深入浅出,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儿童阅读和学习的课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认识“委”、“补”、“室”、“宁”、“愣”、“切”、“集”、“掌”8个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员”、“宁”、“样”、“切”、“响”、“青”、“室”、“校”、“教”、“班”10个字。

⑵继续认识自然段,知道每个自然段由几句话组成,学习每段中的重点词句。 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朗读技巧,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讨论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树立为大家服务的好思想。

【教学重点】

认识和书写本课的生字,词句训练,朗读训练。特别是王宁回答老师的三句话要读懂,读好。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启发、引导学生体会王宁的`好思想。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成语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课件:毛遂自荐。)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谁吗?(让学生自由说,)有小朋友说对了,这是“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的门客。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跟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后来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己推荐自己。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的是一位同学,他也像毛遂一样,站在大家面前,说:“我选我。”

(出示课件,自由读课文,说说“我”是谁?选自己做什么?为什么选自己?)

二、认读生字,再读课文

1、同桌朗读课文,互相检查课前自学情况,要求做到:

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读后,由学生领着同学们读;表扬同桌成功地进行合作学习。

3、检查课文初读情况,全班齐读课文

4、屏幕上出示全文(本课生字用红色字显示),老师范读。

三、字词分析

1、难点:

⑴本课生字中“掌”“室”声母是翘舌音。“宁”“愣”“掌”韵母是后鼻音。“切”“宁”是多音字,在本课中分别读“qi蔓níng”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准确。 ⑵“委”“宁”等字,可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愣”“掌”“补”三个字的偏旁和字义有内在的联系,可结合语境,让学生说说三个字的意思和偏旁。 2、重点:

⑴“青”:

下边“月”的第一笔是撇不是竖。

⑵“教”:

右边共四笔而不是三笔。

⑶“切”:

第二笔是竖提,一笔写成,不是提土旁。

⑷“室”:

写紧凑一点儿,防止拉长。

四、结课

布置作业──练习读课文,练习念准生字,练习正确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探索新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学过的课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生词卡片,自读、齐读、接龙读,用自己喜欢的字组词造句。

二、细读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 师:看看这一段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在读这一段时,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如:

“他转到/别的学校/上学了。”

2、讲读第2自然段:

师:小朋友,这一段有四句话,是哪四句话呢?

(指四名学生各读一句。)

⑴班里没有了劳动委员怎么办?

指导学生理解“补选”示缺少了补上去的意思。

⑵“大家都在想”想什么?(出示课件)联系第二句回答。

⑶“静悄悄”是什么意思?

⑷正在大家认真思考时,发生了什么事?(出示课件)理解“突然”。

3、(出示课文挂图)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

⑴为什么大家听到王宁说:“我选我”时愣住了呢?(出示课件)什么叫“愣住”了?请小朋友们做一做愣住了的样子,好不好?

⑵当林老师问王宁为什么选自己时,王宁时怎样回答的?(出示课件) ①读王宁说的第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王宁和李小青是好朋友。) ②读王宁说的第二句话,你又知道了什么?(李小青爱劳动、爱集体,当劳动委员很负责。)联系实际想一想,李小青可能做了哪些爱劳动、爱集体的事? (扫地、擦黑板、关门窗??) ③读第三句话,联系上句想想什么叫“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王宁说“像他一样”是什么意思?

⑶把王宁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老师小结: 王宁的话告诉我们,李小青和他是好朋友。李小青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王宁决心像他学习,所以选自己当劳动委员。说明王宁又为大家服务的好思想。

4、齐读最后一段:

⑴师:“刚”是什么意思? ⑵“一片掌声”是说同学们都鼓掌了,掌声很响,很热烈。王宁的话刚说完,为什么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呢?

三、指导朗读,感悟文意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篇课文

2、请大家准备一下,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3、你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没读懂,提出来大家讨论。

(课件出示重点句,老师先范读,学生模仿。)

句一:

“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大家在想什么?带着你的想法读这句话,读出疑问的语气。从“静悄悄”、“想”看出大家都在认真思考选谁当劳动委员。

句二:

“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从“突然”中体会到什么?想象王宁突然站起来说“我选我”的情景,体会王宁坚决的态度和激动的心情。

句三:

“大家都愣住了。”(读出惊讶的语气。)

4、创造性演读课文

⑴师生表演。

⑵小组内表演:

分别扮演老师、王宁。

⑶各组推选优秀“老师”“王宁”上台表演。

四、读读说说

1、出示课后“我会读”的句子,全班练读。

2、仿照“我会读”的句式说句子。

五、结课

1、拓展思维,深化理解: 师:小朋友,最后我们对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一事,小组讨论一下,谈谈你的想法。

2、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3、课后作业:

⑴认识8个生字,认真书写10个字。

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预期效果】

1、优点: 成语故事揭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环节紧凑,过渡自然;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思路清晰,基本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由讨论等,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多媒体的运用,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结课时注重拓展学生思维,深化理解,又不忘加强字词训练,朗读练习;质疑环节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课后结合所学知识,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能力,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2、局限:

时间分配上较难掌控,授课过程中容易出现时间仓促感;进行识字教学时,方法

单一;板书设计形式过于简单,没有充分体现教学内容。

语文教案 篇6

一、导入

板书“生命”两字。问:同学们,看到生命两字,你们立即会联想到哪些词语、景物、或者句子。

那有没有看到过关于生命的一些感人画面呢?(讲解电影《可可西里》藏羚羊的被猎杀画面,营造有关生命的沉重氛围)

师:所以说,生命自古就是一个深刻的话题。历代文人墨客都会谈到生命,认为它是一种伟大而又神秘,丰富而又奇妙的东西。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阐释它的内涵。那么,生命的奥秘到底是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世纪老人冰心先生的散文《谈生命》(说话时故意把重音放在“先生”两字上,引起学生质疑)

二、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感受冰心散文的优美。(齐读)

2、圈划几个重点字词,强调读写并解释意思:

巉岩 骄奢 挟卷 休憩 枭鸟 荫庇 芳馨 怡悦 清吟 云翳

(分析后请学生把每个词语齐读两遍)

3、明确目标:分四个步骤学习文章

4、首先,初读,感受文章的美感

师问:文章美不美?你能说一说美在哪里吗?用这样的句式,比如。。。。。。美,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让学生自由回答)

5、思路引导:找出作者在文中把生命比成了什么?可见有生动的比喻。那除了有比喻这一修辞以外,还有其他修辞吗?并找出相关例句。可见全文运用到了多种修辞,多处修辞,最大的作用使语言达到什么效果?(语言生动形象,具有美感)

6、思路引导:作者具体描写生命像一江春水的时候整个流动的过程就是一副完美的图画,写像一颗小树的时候,树的成长历程又经历了不同的景色,情景交融,又是一副画面。这种画面的效果在文学上叫作什么?(意境美)

7、最后,比完江水,比完树,冰心又怎么样了呢?谈论了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和感悟,这是讲道理,讲自己的人生观。而这种深刻的道理叫什么?(哲理美)

8、归纳全文的三大美:语言美、意境美、哲理美。第一步教学完成

9、按以上三大美得特色把全文划分三个层次。然后重点品味“生命像一江春水”。(学生齐读)

10、提问:感受“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喻示着人生命历程的哪些阶段?(逆境、逆境中的奋斗、顺境、以及困难过大或环境过于安逸时想放弃但仍坚持前进,永不止步等阶段)

引导学生挖掘语句进行品味。品中读,读中品

11、最后,“一江春水”由“一滴水”汇成奔流入海,完成了整个人生的旅程,那么它归入大海后的这几句话有说明了什么?

12、这就是人生的过程,曲曲折折,生生死死。那么这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你可以看出作者对生命本质有着怎样的认识?

(生命是由无到有,由小到大,最后消亡。其中有顺利与挫折,有幸福与痛苦。生命就是一个不断进取、勇于斗争、永不停息的过程)

13、第二步教学完成,引导学生按以上的方法和思路自读品味“生命像小树”,感受这又是一个怎样的生命历程?(从出生、少年、中年、老年到最后落叶归根的过程,表明生命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

14、思考:那么,小树在最后死亡的时候,作者也用到了一个句子:“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为什么同样的句子要重复两遍呢?(强调丰富多彩的生命过后,面对死亡的冷静与坦然)

15、较阅读:让学生思考“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与“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之间有什么异同?

16、适时表扬,巩固赏析。第三步教学任务:既然冰心老,比喻句来诠释一下,你对生命的理解。

17、齐读文章结尾部分冰心对生命的感悟,体会几个富有哲理的句子。像“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愿你生命中有过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18、以上冰心对生命感悟的语句,体现了冰心对人生的`一种怎样的态度?(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延伸积累

让学生任选其一,完成练习:

19、请学生谈谈,学完课文后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些收获。

20、如此优美的散文,你能否从中找一找自己喜欢的词语或者句子。可以从多方面加以点评,也可以不点评,背下来,做语句的积累。

四、总结

师:学完这篇课文,其实我们得到的是一种至美的艺术享受。生命是珍贵而又短暂的。在我们的人生中,快乐与痛苦相辅相成。但需要我们奋斗不息,才能成就美好的人生。就像现在的你们,十几岁的生命如此年轻,还有大半的生命要走。为了让以后的生命灿烂。请珍惜和把握好现在吧。好好奋斗,同学们。最后,八个字送给你们“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

《谈生命》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树立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观念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3、熟读、背诵精美的篇段。

教学重点:

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

教学难点:

品味、探究精妙语言的内涵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先请大家看老师写个字(板书爱)。轻轻地读一读这个字,你会想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哪些人或事?

2、师:听着大家这一个个爱的故事,让我觉得非常感动。

(多媒体出示图片,配乐述说)

师:爱是什么?爱是一束淡淡的茉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大爱无言,那时蔺相如对廉颇默默的忍让。至爱无声,那时沉船时,哈尔威船长伟岸的身影。

3、师:今天,在这浓浓的爱的氛围中,老师又带来了一篇和爱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师: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认真、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或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找出那些深深打动你的句子,作上记号。

(2)找出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并思考:围绕这几个人主要讲了哪几个关于爱的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A 、雪花飞舞纷纷扬扬颠簸寒战

语文教案 篇8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61个生字,会写42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背诵《秋天的图画》、《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和《黄山奇石》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激发学生收集词语、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喜欢背诵古诗的兴趣。

5.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识字一

教学目标:

1、学认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培养生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

2、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放大的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CAI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秋天来了,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秋天吧!

二、看图识字。

1.出示课件,课本插图。

认真看图,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秋天来了,”这句话说具体。

(根据学生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2.交流学生收集的画面。

(l)把你收集到的秋天的画面介绍给大家。

(2)指名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相机出示词语。

3.看图读词。

三、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宜、层??

这些生字你都会认吗?自由试读。

2、出示带拼音的字,自由试读。

3、去掉拼音小帽子,你们还认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

4、小组合作识字。(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5、组词练习:我会读。

6、袖卡片,认读词语。

四、朗读词语。

1、范读词语,读出词的韵味。

2、自由练读词语,指名读。

3、想象词语描绘的景象。

4、生自由选择词语想象说话。

(引导学生这样说:我读到“瓜果飘香”时好像看到果园里梨子黄澄澄的,苹果红通通的,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

5、齐读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宇和词语。

2.改动词语顺序,指名认读。课件出示:

金秋时节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秋收冬藏

二、指导写字。

1、抽卡片认读“宜、实、色、华、谷、金、尽、层、丰、壮”。

2、观察字的结构,说一说。

3、师示范写,生观察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生练习书写,评议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5、练习写字。

三、积累词语。

1、读一读,背一背本课所学的词语。

2、小组对抗赛。比比哪一组说出的有关秋天的词语多。

四、扩展活动。

秋天的景色美吗?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画下来。

板书设计:

识字一

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金秋天高云淡大雁南飞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复习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

这是我给这个班上的第一堂课,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很多的词语还是一知半解,上课不认真听,字迹比较潦草,没有人积极回答问题。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能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读书习惯和兴趣。

1、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演示课件:演示课件或出示相关内容的风光图片: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秋天的图画。

2、启发谈话。秋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就让我们在这迷人的景象中走进《秋天的图画》吧!(板书课题)

自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

2、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3、小组合作读,要求读正确。

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认读。

2、借助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读。

3、小老师领读。愿意当教师的同学到前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同学认读。

4、交流识字经验。把自己好的识字记字方法讲给同学听。

5、多方式检查读。

朗读

1、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2、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3、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丽、灯、波、浪。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特点,交流写时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同桌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并造句。

精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挑战读,向你认为读得好的同学挑战,看看谁读得更好。诵读

5、课件出示秋天的画面,启发学生谈感受。

6、师引读课文:(随即指导朗读)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梨树??苹果??稻海??高粱??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3、同桌互相提示背诵。

4、背诵展示。比一比谁背得有感情。

练习

1、出示课后“我会读”,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练习读。

2、说说句子描写的画面。

拓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搞一个“颂秋天”作品展,可以像学习伙伴那样画秋天,用落叶做书签,还可以写句子、儿歌、小诗赞美秋天,等等。在班会上我们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作、字、劳、苹。学生认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同桌评价。

板书设计: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1秋天的图画勤劳的人们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力突出了以下三个要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上课伊始,通过帖画的出示,引出给画面配音朗读的任务,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积极性。

2.强化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想像读、评价读、加动作读、齐读、为画面配音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在读中学会读,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3.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

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注意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形成的设计。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学法探究方面,突出了读文想像的方法指导。

4、通过让学生想象的说、练,让学生学会语言、运用语言。

2、黄山奇石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练习有感情读文。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几方面介绍黄山奇石的,在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像创造性地练习说话。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人

1、出示黄山风景图片: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小作者去欣赏黄山的奇石吧。

2、师范读,小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板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谈琴。

二、采取自主、合作的方法探究黄山奇石的神奇

1、先自主学习,要求:a.选择一块自己最喜欢的奇石,找一找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块奇石,并读一读.b,图文对照,说说这块奇石的“神奇”之处,并用“——”划出描写巨石样子的句子。

2、再合作学习,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随机学习课文

图展示猴子观海的样子:

(1)这块奇石叫什么名字?谁研究这块奇石?指名汇报

(2)演一演,评议。

(3)还有什么补充吗?如:“陡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陡峭的山峰上?为什么是翻滚的云海?

(4)想象说话:几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呢?它仿佛在想什么?

(5)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你们喜欢吗?齐读

图展示仙人指路:

(1)谁研究这块奇石?指名汇报,板书:站伸指

(2)想象说话:这位仙人仿佛会说什么?

(3)课文并列地写了“猴子观海”和“仙人指路”两个内容。我们说一段话里,有时并列地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这样的段式叫()。那么文中用什么句子把这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呢?请用“~~~”划出连接句。

(4)指名说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记实报道。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这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本课教学用一课时。前半节课进行常规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后半节重点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补充一些有关太空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激趣,引人课题。

教者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有条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录相资料。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我们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或是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月亮上的足迹})。

(板书课题、作者)

二、学习词语,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指名学生用上列词语造句。

三、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指名学生回答第1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板书。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一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一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指名学生回答第2题,其他同学在书上作好标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

③树立登月纪念碑。

④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⑤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⑤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提问: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提问: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四、组织讨论: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2、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第1题。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第2题,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稍作归纳。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一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让学生谈谈,互通有无,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五、小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词条  
教案教案

 大班快乐的圣诞节教案

教师节快乐大班教案推荐度: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快乐象棋》推荐度:祝女朋友圣诞节快乐的贺卡推荐度:圣诞节快乐的朋友圈文案推荐度:大班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大班快乐的...(展开)

教案教案

 狼教案

《彼得与狼》音乐教案推荐度:狼教案推荐度:狼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有关狼教案范文汇编六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展开)

教案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我做哥哥了》推荐度:大班语言活动《突然》教案推荐度:大班重阳节语言活动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推荐】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合集十篇作为一名教学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