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度:
推荐度: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螃蟹》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2.乐意观察螃蟹,愿意与同伴共享观察后的结果。
活动准备:
放大镜、成人的筷子、夹子、记录表、PPT、图片、螃蟹等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师:今天李老师请来了一位动物朋友,猜猜它是谁?仔细听!
谜语:手里两把钳,横行水路间,煮熟色泽红,味道美又鲜。
小结:原来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螃蟹也丰收了。
二、观察交流
1、要求:使用工具观察螃蟹长什么样,注意安全。
操作要求:请我们仔细的去看一看、瞧一瞧大螃蟹到底长什么样,仔细的看看它的头上有什么、
看看它的脚,看看它的壳。还可以请旁边的工具帮帮忙,介绍工具。观察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2、幼儿自主观察。
3、提问:你发现了螃蟹的什么秘密?
追问:身体上有什么?除了它的的壳是硬硬的,身上还有哪些地方是硬硬的?
大鳌有什么本领?肚子上有什么秘密?
脚长什么样?小脚有什么秘密?螃蟹是怎么走路的?(学一学、走一走)
螃蟹的嘴巴在哪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出示记录表,根据幼儿的观察结果做记录,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上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4、小结:通过大家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螃蟹身上穿着青灰衣,白白的肚子圆肚脐,两把大鳌尖又尖,小小嘴儿会吐泡,生来横行又霸道...
三、区分雌雄螃蟹
价值分析:通过比较发现雌雄螃蟹的明显特征。
1、PPT:出示雌雄螃蟹
提问:两只螃蟹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雌雄记录表,随机记录)
2、小结:我们仔细观察后发现雌雄螃蟹是不一样的。
3、我们周围还有很多螃蟹,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四、拓展延伸(观看影像资料)
观看影像,了解更多螃蟹的秘密。
目标:
1、练习快速的侧步行走,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及快速反应能力。
2、通过探索、比较侧行是的步伐的依次移动和交替移动给自己的行动所带来的"影响。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中自我的重要性,增进团队荣誉感
4、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5、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准备:
1、4朵花,音乐磁带。
2、幼儿有单人步行行走的经验。
过程:
1、开始部分。
(1)幼儿跑步进场。
(2)准备活动:听音乐做操。
2、基本部分。
(1)游戏1、2、3,幼儿听信号快速反应走。
(2)幼儿模仿小动物听信号快速反应走。
(3)幼儿练习单人侧步行走。
请小朋友们示范一下你学的是什么动物。
①请模仿"螃蟹"的幼儿示范动作,其他幼儿观察。
②请大家尝试"螃蟹侧行",体验动作的要领。
③幼儿讨论"侧步行走"的要领:两脚侧行时的依次行走和交替行走给自己的行动带来的感受,感觉依次移步的方便性。
④请幼儿尝试"螃蟹侧行",体验动作的要领。
(4)幼儿练习两人合作侧步行走。
(5)游戏:快乐的小螃蟹。
3、结束部分。
(1)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2)音乐游戏"三人套圈"。
活动反思:
“螃蟹走”是小朋友们两两背对背,双臂环扣,快速侧步行走……要想玩好也很不容易,两个小朋友之间一定要相互配合,步调一致才行。通过“螃蟹走”的练习,可以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快速反应能力,练习侧面钻的动作,锻炼动作的协调性、控制性,萌发合作、谦让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螃蟹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猜迷语:一个铁将军,穿着硬盔甲,长着八只脚,总是横着爬。
2、带上螃蟹胸饰:我现在就是螃蟹妈妈,你们看,我的"孩子小螃蟹也来了(出示制作好的小螃蟹)
3、他长得什么样子?
他是用什么做的?
你们想用牙膏盒做螃蟹吗?
4、示范制作方法
①把牙膏盒按线条分成三份
②取中间一份做身体
③用另一份做成两只大爪和两只眼睛
④用第三份做成两边的八只角,贴在身体的两边
5、幼儿制作,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
6、我的小螃蟹想和妈妈一起去沙滩上玩,你们想去吗?(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墙上)
7、师生共同评价作品
8、念儿歌:我是一只大螃蟹呀,两个大钳八条腿呀,
眼一眯呀,脚一伸呀,爬呀爬呀,爬回家呀!
活动目标:
2、体验制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螃蟹的范例、纸、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猜谜导入活动)宝贝们,老师来给你们猜一个好玩的谜语哦,先来听一听,你能猜的出吗?“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螃蟹)
2、哇,你们很厉害哦!没难倒你们,嗯,就是螃蟹。那么老师想问问你们吃过螃蟹吗?螃蟹是什么样子的?有几只脚?(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小结:原来我们见过的螃蟹都是横着走路,有两个大螯和八条腿,嘴里还会吐泡泡,真是可爱呀!
二、老师示范——观察和认识螃蟹的"身体
1、今天我就请来了一只小螃蟹,先找到螃蟹的身体,看看是什么形状?(椭圆形)
2、找到一张长方形的的纸,对折两次后打开看看有几条小路,按照小路剪下来,剪出螃蟹的四条脚,贴在螃蟹的身体一边。同样方法做出螃蟹身上的另外四条腿。
3、再找出螃蟹前面的两只大钳子,最后添画上眼睛和嘴巴。
小结:做螃蟹腿时要慢慢剪,别着急。现在八条腿的大螃蟹做成功啦!你们一定要想自己试一试吧?
三、幼儿制作——体验制作螃蟹的乐趣
1、鼓励幼儿独立完成,注意脚的折法。
2、在制作的过程中,注意螃蟹身体两边的对称。
小结:小朋友们都很认真地做出了可爱的螃蟹,可以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看哦。
四、展示交流(欣赏美丽的螃蟹)
集体欣赏,分享成功的喜悦。可以用线穿成一串布置环境,增加趣味性。
设计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螃蟹》编配上了欢快的音乐,利用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二拍子的音乐旋律,培养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二拍子的音乐旋律,乐于用手按音乐节奏表现音乐。
2.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螃蟹手偶一个,自创音乐老师弹唱。
2.活动前听过故事《螃蟹与乌龟赛跑》。
3.场地安排:椅子两两背靠背,排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故事,引导幼儿感知螃蟹横走的方向。
“为什么每次比赛,螃蟹都输了?”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横走.老师弹唱音乐一遍,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
老师再弹唱“爬呀爬呀爬呀爬,爬呀爬呀不见了。”引导幼儿用动作进行横爬的音乐表达。
二.出示螃蟹手偶,引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感知手形动作。
“刚刚小朋友都表现得很不错,那用手表示螃蟹怎么做呢?”出示手偶螃蟹,引导幼儿观察老师在音乐下的动作,配班老师弹奏音乐两遍,幼儿跟随老师做动作。
三.感受二拍子音乐旋律,乐于用手表现音乐。
“螃蟹说我的`音乐是二拍子旋律,谁要是认真听了音乐并乐于用手表达音乐节奏,呆会我就和谁来比赛。”
四.老师再次操作手偶螃蟹,引导幼儿再次感受音乐节奏。
五.幼儿两两在凳面上进行比赛游戏。选择几个掌握较好的幼儿与手偶(老师操作)进行比赛。
六.全体幼儿在完整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再次游戏一遍。
附自创歌曲:
| 1 2 | 3 4 | 5 6 | 5 - |
一只螃蟹八条腿,
| 6 5 | 4 6 | 5 3 | 2 - |
脑袋尖尖在喝水,
| 1 2 | 1 2 | 3 4 | 5 - |
爬呀爬呀爬呀爬,
| 6 5 | 4 3| 2 3 |1 - ||(第一段)
爬呀爬呀不见了。
| 6 5 | 4 3 | 2 - | 3 - | 1 0||
爬呀爬呀不见了。(第二段)
或者
|12 34 |56 5|
一只螃蟹八条腿,
|65 46 |53 2|
脑袋尖尖在喝水,
|12 12 |34 5|
爬呀爬呀爬呀爬,
|65 43 |23 1||2 3 | 1 -||
爬呀爬呀不见了不见了
动作方法:一只螃蟹八条腿,(一字一拍,四指曲张四次)
脑袋尖尖在喝水,(两字一拍,两拇指“点”头四次)
爬呀爬呀爬呀爬,(两字一拍,双手向左爬四次)
爬呀爬呀不见了。(第一段音乐两字一拍,双手向右爬两次,然后双手藏在背后。第二段音乐两字一拍,双手向右爬两次,不见―双手向前一摊,了―立即把手藏在背后。)
双手靠拢:两拇指做脑袋,两手的四指做螃蟹的八条腿。
活动反思:
《螃蟹歌》歌曲旋律生动、活泼、有趣,贴近幼儿的生活,童趣盎然。本次教学目标我定位为第一,初步学会演唱歌曲,能用生动、活泼的歌声表现歌曲诙谐、有趣的情趣。第二,对方言歌曲产生兴趣,并从中体验到表演的乐趣。教学重点是根据歌曲旋律的音准演唱歌曲《螃蟹歌》;教学难点是运用四川方言进行演唱歌曲。中班的孩子从来没有尝试演唱方言歌曲,可以说这节音乐活动《螃蟹歌》是非常受孩子喜欢的。孩子们在跟着音乐演唱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很开心、很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孩子一起经历了许多,也发现了许多惊喜之处,也获得了一些活动开展的启示。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很多,一个孩子四个老人围着宠爱他,使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了不少的坏习惯,霸道,打架,娇气等。而通过学习《小螃蟹》来反射到幼儿身上这些不良的行为要改正过来。让他们知道学会团结,礼貌,尊敬他人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熟读儿歌。
2、让幼儿认识螃蟹的特征与习性。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小螃蟹》的认识,知道它的这种行为不好,让幼儿从中学会懂礼貌,团结友好,尊重他人的好习惯,培养他们做个人人都喜爱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挂图,螃蟹玩具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引入部分: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海底动物挂图,让幼儿说出有什么动物?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初步观察:
1、教师出示玩具小螃蟹,让幼儿观察它一共长了多少脚?
2。头上还长两只大大的钳子,它又有什么用处?
3、它的身体还有一个硬硬的壳,它有什么作用呢,还有两只在眼睛?
三、再次观察:
图中的小螃蟹做了什么?为什么鱼和虾都怕它呢?
四、讲解儿歌: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儿歌,然后教幼儿读,讲解儿歌的内容,让幼儿理解小螃蟹的横行霸道,不懂礼貌会令其他的动物都讨厌它,不喜欢它。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听着《螃蟹歌》,自由的画画。
教学反思
告知幼儿《小螃蟹》它不懂礼貌,占着自己有两个大大的钳子就横行霸道,不懂礼貌,不尊重其它小动物,看到鱼就把它吓跑,看到虾就把它撞倒,所以其它小动物都不喜欢它。例如,现在我们班有些小朋友老是推人打架,抢东西,这种行为是不好的,就像小螃蟹一样,不懂礼貌,不团结,这样的话,其他小朋友都会不跟他玩,害怕和他在一起。所以我们要改掉这种坏习惯,做一个懂礼貌,团结友好的好孩子。
活动目标:
1·对利用废旧物品做做玩玩感兴趣
2·会根据各种废旧物品的特点制作螃蟹
3·能大胆地表现各种动态的螃蟹
重点难点:
1·重点:能选用合适的材料做螃蟹
2·难点:正确表现螃蟹的身体与脚的连接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螃蟹的特征
2·物质准备:范例、各种废旧物品及辅助材料,积木搭的蟹塘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蟹塘”,激起兴趣
1.请幼儿说说螃蟹的外形特征。
2.欣赏范例,并组织幼儿讨论:可以用哪些材料做螃蟹?
二、交代活动的要求
1.先选好材料,看看哪些材料适合做螃蟹的身体或脚;
2.螃蟹身体和脚连接要牢固;
3.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同伴之间可以共同完成作品。
三、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启发幼儿选用合适的材料有机的结合,大胆的表现。
2.适当的指导螃蟹身体和脚的连接的方法。
四、作品讲评
1.请幼儿把作品放在“蟹塘”,相互欣赏,并互介绍自己的材料。
2.请幼儿说说谁的螃蟹做的最好,用的材料最巧妙?
延伸活动:
将剩余的材料放在美工区供幼儿平时制作。并经常添置,制作其他手工品。
活动评析:
一、设计思路
幼儿带来的废旧物品很多,有的很象螃蟹的身体,我便选择了这些材料来制作螃蟹。在组织活动之前,让幼儿观察螃蟹的外形特征和动态。在活动中,让幼儿讨论选用的"材料,使幼儿提高对废旧物品的利用意识,再进行操作。为了体现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材料,从而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废旧物品可以再利用的道理,激发幼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效果分析
一次性快餐盒、各种瓶子是幼儿平时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废旧物品,用这些东西制作螃蟹,幼儿的情绪很高。通过此次活动,幼儿用这些东西做出了形态各异的螃蟹,有的用椭圆形的糟饼盒和废塑料棒做,有的则用饭盒和吸管做,用的材料很丰富,效果很好。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感到非常的满意,满足了他们创作的欲望。而且,通过这些废旧品的利用,也培养了幼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地朗诵儿歌。
2。愿意用肢体表现小螃蟹走路的姿态,体会模仿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小螃蟹真有趣
1。出示螃蟹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螃蟹长什么样?
3。观看小螃蟹走路的视频。
4。小螃蟹是怎么走路的?谁来走走看。
5。我们一起学一学。
(二)小螃蟹儿歌
1。教师边表演边完整地念儿歌,对内容进行提问。
2。你听到了什么?
3。小螃蟹喜欢吃什么?
5。师幼共同朗诵儿歌。
(三)小螃蟹,爬呀爬请幼儿拿出胸饰和教师一起表演。
附儿歌《小螃蟹》
大螃蟹,没尾巴,不会走,横着爬,八只脚,尖又尖,两把钳子手里拿。
爱吃小鱼和小虾,啊呜,啊呜,啊呜,味道顶呱呱。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从整堂活动来看,为其他动物找工作的这个部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还没有完全体现,没有过多的讨论与协商,整个活动幼幼互动没有充分地体现。
如果要针对这一环节作调整的话,可以在每组设置一个职业介绍所,里面有2—3只小动物要找工作,这样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想要找的小动物,有同一意愿的小朋友就可以在一起商量讨论,既增加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又促进了孩子间的交往、合作等,也可以避免大家设计得都一样。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勾画并添加出螃蟹的基本形状。
2、体会在创作过程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纸、笔、垫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一个长方形,变成一只螃蟹,激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长方形能变成什么?(幼儿回答)
师:你们说的真好,瞧,老师今天带来的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幼儿:螃蟹)
2、请幼儿观察并讨论长方形是如何变成螃蟹的。
师:知道我的.螃蟹是怎么变出来的吗?(幼儿回答)
3、老师演示电脑课件“画螃蟹”,让幼儿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变螃蟹的过程。根据幼儿的回答将长方形添画出八条腿、两个大钳子和一双大眼睛,就变成了一只螃蟹。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5、展示幼儿作品,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
活动目标:
能认真倾听故事,知道故事题目,了解故事内容,喜欢螃蟹,产生进一步探索螃蟹的愿望和兴趣。
活动准备:
螃蟹、河蚌、小兔、山羊、金龟子、壁虎头各一个,挂图(中上63号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螃蟹头饰,设问,引起幼儿的兴趣。
你们知道螃蟹腿断了还能长出来吗?
2、教师讲述故事。
螃蟹的腿接上了吗?为什么?
3、教师逐一出示挂图,讲述故事。
4、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小螃蟹怎么会把腿弄断了?
(2)小螃蟹去找谁了?兔子医生把它的断腿接上了吗?
(3)小螃蟹又找了山羊医生,山羊医生怎么说?
(4)金龟子建议小螃蟹找谁?壁虎怎么说?
5、教师小结:
螃蟹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当它被敌人捉住一条步足,蟹足又无力对付这个敌人时,它就会断掉那条被捉住的步足,然后脱身逃跑,过些日子从断掉的"部位还能再生出一条新的腿来,螃蟹的这种本领叫“自切”,是它长期以来适应复杂的外界环境的结果。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螃蟹的构造,增加对螃蟹的感性认识,大胆的画出螃蟹的形状。
2、能根据螃蟹的形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和想象,创造有趣的画面。
【活动准备】
螃蟹图片、ppt课件、画纸、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图片观察
这是什么?你看到了螃蟹的什么?它长得怎样?你还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地方吗?
二、出示ppt,引导幼儿局部观察,教师局部示范。
螃蟹的脚是怎样的?(身体、眼睛)依次观察。
你们知道这又什么吗?(引出螃蟹的一对大螯)它长的像什么?
教师局部示范。
三、幼儿刻画螃蟹。
如果让你来画螃蟹,你会从哪里开始画呢?
四、教师转换角度,启发幼儿想象。
这个螃蟹现在倒过来,你能把它变成什么?
五、欣赏作品,拓展幼儿的思维。
你们看,螃蟹变成什么了?
六、创造作画。
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你想变什么就变什么,看谁的螃蟹变得最神奇!
【教学反思】
1、充分体现幼儿年龄特点组织活动。
在选择本次活动教材时,我就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及其生活经验,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挖掘题材,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在幼儿的兴趣点上,鼓励幼儿生成自己想创作的东西,丰富幼儿的内心创作激情。
2、较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在幼儿美术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学习的动机是从兴趣出发,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的动力,就会兴致勃勃,专心致志地把自己感受到的、想到的东西表现出来。否则,没有兴趣的就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这次活动中,我除了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外,又在整个美术活动过程中都注重贯彻兴趣性的原则。
3、能够把握好教师示范的尺度。
发挥幼儿美术活动的自主性,教师必须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在这次活动中我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运用范例,少出完整范例,少做完整示范,但要突出重点,简介方法。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创作,多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通过这样的方法既没框死幼儿的思维,又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是较可取的。从孩子设计的作品成果看也没有雷同的现象。
过渡环节自然流畅。过渡环节是最细但也是整个活动是否流畅的重要因素,我能正确处理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
【课题概述】
《螃蟹歌》是一首流传于四川地区的民歌。歌曲2/4拍,徵调式,由上下乐句构成。旋律诙谐、活泼,表现了在河边玩耍的孩子们观察到螃蟹和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歌曲运用四川的地方方言演唱,更添加了歌曲的地方色彩和情趣。
【学情分析】
依据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从把握歌曲的诙谐演唱开始,到打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节音乐课中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螃蟹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体验乐曲诙谐活泼的情绪;
2.学习运用四川的地方方言演唱歌曲,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
3.拓展歌曲内容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点】
准确地唱好歌曲《螃蟹歌》。
【教学难点】
歌曲旋律的音准及运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双响筒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看一下聪明的你们谁能最先猜出答案,听好啦:
谜语:八只脚,抬面鼓,
两把剪刀鼓前舞,
生来横行又霸道,
嘴里常把泡沫吐!
生:螃蟹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一下就猜出来了,
生:圆壳、八只脚、两个大夹子、横着走(示范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猜谜语,激发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
二、初听歌曲,感受节奏
1.初听歌曲
请同学们聆听一首有关螃蟹的歌,你们听听歌里的小螃蟹有多顽皮。(多媒体播放歌曲)
2.节奏练习
(1)小螃蟹的爱好——吐泡泡
师范读,生一边读一边拍手。
(2)出示老朋友——双响筒
师:双响筒有两种声音,听辨这两种声音在音量上有什么不同?(师打击双响筒)
生:有强有弱;
师:大家来听下老师怎样用双响筒来表现“吐泡泡”节奏的强弱,找出那几个字比较强?
生:每小节第一个“吐”;
(3)学习使用双响筒,试敲,注意节奏和强弱;
3.旋律练习
(1)朗读下面的歌词,注意节奏(多媒体)
(2)师演唱上面的旋律,生把这句歌词试唱出来;
(设计意图:用“吐泡泡”的小游戏将节奏进行练习。将枯燥的节奏、旋律练习游戏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歌曲打下坚实的节奏基础)。
三、学唱歌曲
1.聆听运用四川方言演唱的歌曲《螃蟹歌》;
问:听完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再次聆听,找出歌曲中运用四川方言的.字;(大屏幕展示歌词,生说对字体变红色)
哥—guo;脚—jiuo;个—guo;壳—kuo;河—huo;
3.跟老师一起用四川方言朗读歌词(师用手做螃蟹形状)
4.师运用四川方言范唱歌曲,生用双响筒(拍手)伴奏;
(设计意图:几次聆听都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他们有意识地听,更利于集中注意力,随之进行的唱歌教学便水到渠成。生动、形象、有趣的动画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内容,对新歌产生浓郁的兴趣。聆听要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有意识的聆听中潜移默化地熟悉歌曲旋律。)
5.随琴轻唱第一段歌词,注意四川方言的运用和音准;
(1)用“快乐的声音、快乐的表情”跟琴逐句演唱;
(2)对比:“说你的理由?
(3)完整的演唱第一段;
6.跟琴逐句演唱第
二、三段歌词,注意音准和四川方言的运用;
(1)演唱第二段歌词,根据歌词内容边唱边表演螃蟹走路的样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模仿螃蟹行走,使学生在玩中感受音乐的节奏特点。)
(2)演唱第三段歌词
师:小螃蟹真是太顽皮了,夹住了路过它家的鸟而且越夹越紧,鸟呢越来越疼不断的哀求螃蟹哥放放它的脚,哀求的语气也会越来越怎么样呢?
生:语气会越来越重;
师:很棒,语气越来越重力度上也应该更强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处理歌曲情绪,让学生充分感受四川童谣的风格特点以及音乐语言中表现出来的风趣与幽默感)。
7.完整的演唱全曲,使用双响筒(拍手)伴奏;
(设计意图:加入打击乐器、拍手为歌曲伴奏,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四、歌曲创编
师:同学们,《螃蟹歌》很有趣,想一想螃蟹走路的样子,让我们一起来用动作把这首歌曲表演出来,大家有没有信心表演好?
师:请同学们与你的同桌二人一组,一个扮演“螃蟹”,一个扮演被螃蟹夹住的小鸟,随着歌词的发展进行动作创编。
1.两人小组自由讨论创编动作。
2.学生随音乐自由表演。
各小组互相评价,看哪些小朋友表现得好,并推出小组的小代表。
”一句,去掉“呀么”可不可以,说3.小代表一起上台表演,其他同学为他们演唱歌曲,双响筒(拍手)伴奏。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对音乐进行感受、创作练习。)
五、拓展延伸
欣赏昆明方言《螃蟹歌》
师:刚刚我们用四川方言演唱了《螃蟹歌》,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方言,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云南昆明的童谣名字也叫《螃蟹歌》,它运用的是云南方言演唱的,大家来听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的补充,使学生在本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还感到余兴未尽。)
六、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螃蟹歌》,感受了歌曲欢快的情绪,并用了四川方言演唱,同学们为歌曲创编的动作很形象,课后同学们把这首歌曲演唱给你的爸爸、妈妈!最后,让我们在歌唱之中结束这节课吧!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有关螃蟹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各种材料、多种方法制作螃蟹。
2、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
用各种材料制作螃蟹。
活动准备:
范例螃蟹、剪刀、纸、纸盒、彩泥、蜡笔、毛巾、扇贝、吸管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重现:
1、以歌曲“螃蟹歌”引出,
然后说说螃蟹的事情(主要是特征、大螯的作用、走路样子等)。
2、讨论:可以用什么材料做螃蟹?(大家参观一下材料柜)
3、老师介绍:我也做了一只螃蟹,它是用什么做的?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做的?等会儿可以来看一看,再自己动动小脑筋试试!
二、联想创作:
1、自选材料制作,重点观察做螃蟹的幼儿。
2、鼓励幼儿合作进行。
3、完成后为你的`螃蟹取名。
三、展现交流(螃蟹展览会):
1、个别幼儿介绍作品 。
2、集体欣赏,分享成功的喜悦。(参加螃蟹们的party)
反馈:
我觉得以个别化学习的形式来组织教学,点弥补了集体教学的先天不足,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它以操作摆弄的方式,进行观察、体验、发现,从而积累经验,提升经验,给孩子们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整个活动过程能凸现“二期课改”的理念。
孩子们的发展也较好,爱提问、善观察,特别是学习习惯的养成。
活动目标: ·对利用废旧物品做做玩玩感兴趣
·会根据各种废旧物品的特点制作螃蟹
·能大胆地表现各种动态的螃蟹
重点难点: ·重点:能选用合适的材料做螃蟹
·难点:正确表现螃蟹的身体与脚的连接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螃蟹的特征
·物质准备:范例、各种废旧物品及辅助材料,积木搭的蟹塘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观察“蟹塘”,激起兴趣
1.请幼儿说说螃蟹的外形特征。
2.欣赏范例,并组织幼儿讨论:可以用哪些材料做螃蟹? 二、交代活动的要求 1.先选好材料,看看哪些材料适合做螃蟹的身体或脚;
2.螃蟹身体和脚连接要牢固;
3.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同伴之间可以共同完成作品。 三、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启发幼儿选用合适的材料有机的结合,大胆的表现。
2.适当的指导螃蟹身体和脚的连接的方法。 四、作品讲评
1.请幼儿把作品放在“蟹塘”,相互欣赏,并互介绍自己的材料。
2.请幼儿说说谁的螃蟹做的最好,用的材料最巧妙?
延伸活动:
将剩余的.材料放在美工区供幼儿平时制作。并经常添置,制作其他手工品。
活动评析: 一、设计思路 幼儿带来的废旧物品很多,有的很象螃蟹的身体,我便选择了这些材料来制作螃蟹。在组织活动之前 ,让幼儿观察螃蟹的外形特征和动态。在活动中,让幼儿讨论选用的材料,使幼儿提高对废旧物品的 利用意识,再进行操作。为了体现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材料,从而使幼儿进一 步了解废旧物品可以再利用的道理,激发幼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效果分析 一次性快餐盒、各种瓶子是幼儿平时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废旧物品,用这些东西制作螃蟹,幼儿的情 绪很高。通过此次活动,幼儿用这些东西做出了形态各异的螃蟹,有的用椭圆形的糟饼盒和废塑料棒 做,有的则用饭盒和吸管做,……用的材料很丰富,效果很好。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感到非常的满意, 满足了他们创作的欲望。而且,通过这些废旧品的利用,也培养了幼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绘画的情感。
2、让幼儿基本掌握圆形的画法。
3、让幼儿初步学会用形态来表现物体。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印有小雨的画纸若干张。油画棒若干。
2 、有见过螃蟹吐泡泡的经验。
活动过程:
1、老师拿出泡泡吹一吹让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和颜色。师:泡泡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
2、教师示范绘画泡泡,给幼儿说清楚绘画泡泡的步骤和练习绘画。
4、老师示范给螃蟹添泡泡。
5、给幼儿发画纸和油画棒让幼儿独立作画。
6、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7、讲评幼儿的作品。
活动反思:
在活动前,我琢磨着教案还只是边讲边示范,之后我思考觉得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打单结,会不会太难?于是在课前我又画了单结图谱,用图谱结合现场操作双管齐下,效果非常的显著,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的很开心,乐在其中!拿着自己做的小螃蟹非常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