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广角》教案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点总结

推荐度: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课后优秀教学反思

推荐度:

爱耳日教案

推荐度:

大班教案

推荐度:

《穷人》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广角》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角》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广角》教案1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因而新课标教材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 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分数的通分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的。

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学习等式的性质等知识时,学生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

新课程实施已有几年的时间,几年来,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活动完成后再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

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出示3瓶钙片,说明:在这3瓶钙片中有一瓶少装了几颗,你能帮我找出是哪一瓶少装了吗?

学生自由发言。

在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出示天平。说说怎样利用天平来找出这瓶钙片呢?

学生回答后小结:可以把其中的2瓶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中,如果天平平衡则没放上去的那一瓶少装了;如果天平不平衡则翘起一端的托盘中所放的那一瓶少装了。

揭示课题: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轻一点或是重一点)的物品,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像这一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找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例1前,先以3个待测物品为起点,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能较顺利地完成初步的逻辑推理:那就是并不需要把每个物品都放上去称,3个物品中把2个放到天平上,无论平衡还是不平衡,都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个是次品。只有理解了这些,后面的探究、推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设疑:如果老师有2187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一颗,用天平几次保证能找到次品?请你猜一猜。

找次品的解决方法

小组合作:从5瓶钙片中找出少装了的那瓶次品。

(合作要求:用手模拟天平,用5个学具当钙片。你们是怎样称的?称了几次?组长负责作好记录。)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用图示法板书学生的操作步骤:

平衡:11次

5(2,2,1)

不平衡:2(1,1) 2次

5(1,1,1,1,1) 1次或2次

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分、称、想的全过程,从不同的方法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但考虑到学生用天平来称在操作上会很麻烦,以前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和节省时间,所以让学生用手模拟天平来进行实践探究。图示法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在这里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便于学生理解每项数据、每种符号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观察板书的图示法,思考: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可能会出现提前找到次品的情况,如果运气好的话称1次就可能找到次品。在这里必须引导学生在理解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 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当我们选用一种方法来分析的研究问题时,应注意把可能出现的结果考虑全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也为下面的填表、探究优化策略作好准备。]

探索最优策略

在9个零件中有一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呢?

小组分工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并尝试画图表示摆的过程,完成下表。

(合作要求:2名同学摆学具,2名同学用图示法作记录,2名同学分析填表。)

零件个数

分成的份数

每份的个数

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必须进行小组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突破这个难点。为了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活动前先在小组内进行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任务。让学生摆学具而不再使用天平,并尝试用图示法记录操作过程,是完成由具体到抽象过渡中的重要一步。]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填表并板书:

平衡 3(1,1,1)

9(3,3,3)

不平衡3(1,1,1) 2次

平衡1

9(4,4,1) 平衡2(1,1) 3次

不平衡4(1,1,2)

不平衡1

平衡1

平衡(2,2,1)

9(2,2,2,2,1) 不平衡2(1,1)3次

不平衡2(1,1)

9(1,1,1,1,1,1,1,1,1) 4次

引导观察:用哪一种方法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最少?

小结:平均分成3份去称,保证能找出次品所需的次数最少。

[设计意图:小组汇报时将学生的操作过程用图示法板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初步掌握这种分析方法。待测物品数量为9个时,只有平均分成3份称才能保证2次就找到次品,其它任何一种分法都比2次要多,这样便于学生发现规律。]

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只需7次,让学生从强烈的对比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应该怎样分呢?

全班合作:用图示法从10个和11个零件中找出一个次品。

(合作要求:将全班所有的小组分成2部分,一部分小组分析从10个零件中找出一个次品,另一部分小组分析从11个零件中找出一个次品。小组内先共同讨论出几种不同的分法,再2人合作选一种(组内不重复)用图示法分析。)

指名汇报,投影展示学生的分析过程。

引导观察,感知规律: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均分的就平均分成3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设计意图:设计待测物品数量为10个和11个,带领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分析模式,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感知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完全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但考虑到学生独立用图示法分析仍有难度,因而采用两个合作的方式进行。把学生分成2部分分别分析10个和11个,并要求小组内选方法时组内不重复,这样能提高探究的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几种情况都分析到。]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能不能对这个规律作出解释?

[设计意图:4-6年级学段目标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学生通过合作探索、归纳总结出了找次品的最优策略,解释这个规律能使学生对得出结论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要想用比较少的次数找到次品,那么每称一次都应该将次品锁定在一个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因为天平有2个托盘,每称一次不但能对放上去的2份进行推理判断,还能对没放上去的1份进行推理判断,所以每称一次保证能锁定范围的最小值是待测物品的三分之一左右。]

拓展提高

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是否也成立呢?

第135页做一做:

有( )瓶水,除1瓶是盐水略重一些外,其他几瓶水质量相同。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请你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来解这道题,独立用图示法分析,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本节课中提供的归纳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对数量更大时的情形是否适用,还需要通过试验来检验。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引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再将做一做进行适当的改编,设计成较为开放的问题,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可以用更多的数据对总结的规律进行验证。如果课堂时间不允许,这一环节也可以作为课堂的延伸让学生课后完成。]

《找次品》教学反思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因此,上课开始,我首先拿出学生们喜欢的口香糖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交流:老师这里有3瓶口香糖,要送给今天表现得最出色的同学,不过其中有一瓶已经被我吃过了两片,送给你们肯定不行,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找次品: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的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从3瓶口香糖中找次品的方法是本节课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用手做天平的托盘,感知从3瓶口香糖中找次品,只要称一次就足够了。接着

学生用五个圆片代替5瓶口香糖,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从五件物品中找出一件次品的基本方法。随后,师生小结出方案。第一种方案:每份分一个,至少需要称两次就一定能找出来。第二种方案:有2份分2个,1份分1个,至少需要称两次就能找出来。

然后通过从9个零件中找出一个轻一些的次品,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引导能让学生对学习的程序、方式、方法、策略等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本环节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在试验、研讨的过程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接下来,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策略,一是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这样次数最少。

接着呼应课前的猜想,从9到27到81到243到729到2187,只需7次就能保证找到次品,学生从强烈的反差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为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我让学生继续自主分析8瓶的找法,当数字不能被平均分成3份时,怎样分更合理,从均分2份需3次,而分成3、3、2时只需2次,从而更加清楚均分3份的好处,及尽量均分3份的策略。但因时间仓促,过程太简单,效果受到影响。

《广角》教案2

教材说明

“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版块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本单元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字编码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比如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在这些号码中都蕴含着数字编码的思想,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运用数字或者符号来描述事物,可以比较简洁、准确地表示出事物蕴含的客观规律,也便于我们分类查询和统计。

在这一单元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向学生渗透数字编码思想,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加以应用。教材首先从老师点名的情境引入,说明我们可以用数字编码来区分班上的每个学生。接下来,例1和例2通过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等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与含义,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例3和例4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两个实践活动来运用数字或字母进行编码,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例3是让学生给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学号,例4是让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书籍编一个书号,和例3相比,更复杂一些,是用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进行编码,这种编码在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比如汽车的车牌号、火车的车次、飞机的航班号以及商品的型号等,从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建议

1. 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数字编码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只要能从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具体实例中初步了解蕴含其中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出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能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应用就可以了,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编码中每个数字的信息和含义。另外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有不同的编码方法,教师要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并且要放手让学生亲身去体会、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只是在必要时给以一定的点拨、引导。

2.本单元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1.情境图。

教材首先由学生非常熟悉的老师点名的生活情境来引入,然后小精灵提出问题:“如果不叫姓名,还能怎样来区分班上的学生呢?”从而引起学生的讨论:还可以用编号的形式给每个学生编个号码。接下来,教材说明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探讨用编号的方法来区分班上的学生。这样引出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这部分内容也可以结合后面的例1来教学,教师课前可以让学生先收集一些由数字组成的号码,如车牌号、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然后在班上交流和汇报,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再来展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这些数字编码现象,比如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通过这些生活中广泛存在、学生熟悉的素材来引出数字编码,使数字编码这个看似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和有趣,这样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当老师提出学生能发现这些数字编码中的“秘密”时,也就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2.例1。

例1是通过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来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同时通过邮政编码在信件传递中的功能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材首先由编辑室经常收到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这个生活中的情境来引出,让学生思考:你知道这些信件是怎样传递的呢?接下来,教材用一组连续的示意图展示了信件传递的过程:先是一个小女孩把信件投入邮筒中,然后邮局(所)把收集起来的信件通过机器分拣,机器能根据每封信上面的邮政编码进行分类,再把信件传递到收信人所在地的邮局,最后由邮递员根据具体的地址来投递信件。了解了信件传递的过程后,小精灵给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你知道本地的邮政编码吗?你想知道这些数字是怎样编排的吗?引导学生来探索邮政编码中数字编排的结构和含义。

邮政编码是代表投送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是这个局(所)投送范围内的居民与单位的通信代号。教材这里呈现了一个标准信封的正面,并向同学们介绍了邮政编码的结构:邮政编码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如448268。它的前两位数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如44表示湖北省;第三位数表示邮区代号,如448表示湖北省荆门邮区;第四位数表示县(市)的编号,如4482代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邮局;最后两位代表邮件投递局(所),所以448268表示的就是——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五里邮电支局的投递局。同样,邮政编码100009表示的是——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邮电局的投递局。了解了邮政编码的组成,接下来介绍邮政编码作为我们国家的邮政代号在信件传递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教材通过小精灵揭示:有了邮政编码,机器就能对信件进行分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结合例1后面的“做一做”,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调查、收集一些邮政编码,如学校所在地的邮政编码、父母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爷爷奶奶住址所在地的邮政编码等。并要求学生设法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与含义,如向邮局工作人员或邮递员咨询、查阅邮政编码书籍等。在学生汇报了收集的邮政编码后,老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信件是怎样传递的吗?让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等学生发表完意见后,老师再进行补充或总结。这里可以利用教材的示意图来介绍,也可以设计多媒体课件或动画动态地展现信件传递的流程。

学生了解信件的传递过程后,老师接着提出问题:我们收集了这么多邮政编码,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机器怎么能根据邮政编码的数字进行分拣呢?这些数字又是怎样编排的呢?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收集来的邮政编码的相同点:同一个省、市的邮政编码前面有几位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或是调查的结果来讨论邮政编码的数字编排的结构和含义,如果大部分学生课前已经了解了邮政编码的组成,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一个邮政编码来进行说明,比如学校的邮政编码的组成。如果学生有困难,老师可以在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看法后,结合教材给出的邮政编码的结构图具体说明它的组成,也就是每个数字代表的含义。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某个邮政编码给出它的组成,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

如果学生课前没有调查,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说说自己的猜想,然后老师再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说明邮政编码的结构和组成(可配合多媒体课件),最后再结合邮政编码的结构图具体说明。了解它的组成后,再让学生试着就某个具体的邮政编码给出具体的说明,比如结合例1下面的“做一做”,再让学生说一说学校的邮政编码是怎样组成的。

了解了邮政编码的组成后,让学生思考一下邮政编码在信件传递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先互相交流讨论一下,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总结。

《广角》教案3

教学目标:

(一)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二)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三)在简单的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有条理的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四)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游戏:猜猜我的"年龄?

来猜一猜吧!哦,有这么多答案,看来大家没办法确定老师的年龄,给你一个提示:36、37这两数中有一个是老师的年龄。

有两种可能,老师再给你一个信息,我今年不是36岁,现在答案一样,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像这样根据一些信息提示,得出一些结论,这样的方法叫推理!

认识他吗?著名侦探柯南,他就是通过自己敏锐观察力和逻辑推理侦破了一个个扑朔迷离的案件,今天他也给我们带来了数学推理挑战题,有信心尝试吗?

(一)初级挑战

生活中的推理;

(二)中级挑战

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例1,出示例题1

师:同学们,我们认真阅读,然后告诉老师,从题目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生:有三本书,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

生:有三个小朋友,分别是:小红、小丽、小刚。

生:他们三人各拿一本。

师:下面三人各拿一本,这个信息是什么意思呢?

生:他们三人拿的书都不相同。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三个小朋友都说了什么话?

生: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题目中要让我们求什么?〔问题:小丽拿的是什么书?小刚呢?〕

师:很好,那他们到底拿的是什么书呢?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完成学习单

2、完成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活动,汇报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

生 1: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小丽和小刚拿的 就是数学与道德与法治,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她肯定拿的就是道德与法治了,剩下的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

生 2:用连线的方法

我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然后根据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所以小红就与语文书连在一起了,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连数学和道德与法治了,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小丽肯定拿了道德与法治了,再连上线,最后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再连上线。

生3:用表格法(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所以先在小红下打勾,那小丽和小刚拿的 就是数学与道德与法治,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她肯定拿的就是道德与法治了,剩下的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

师:孩子们,再来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找完数学信息后,部分同学选择了用连线法跟表格的方式来进行整理,这样做可以让我们把信息整理得更加地〔清楚、简洁〕。

先从哪个条件开始呢?

三个同学都是从“小红拿到是语文书”找到关键条件,把能确定的就先确定。〔板书:先确定〕

师:接下来呢?就剩下数学书和道德与法治书了,而小丽又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小丽拿的肯定是道德与法治书了;又在剩下的条件中,根据已给的条件,能排除的先排除。〔板书:排除〕

最后因为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是道德与法治书,所以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最后我们推出结论。

刚才同学们很厉害,表现这么棒,柯南送给大家一首儿歌,一起念念。

掌握了推理技巧和方法,我们一起练练手:

1、试一试

指明学生读题后,认真思考,同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呢?用什么方法?并且请一名同学展示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考虑的?

生:用连线法,把三只狗的名称和重量分别写成两行,因为笑笑是最轻的,所以笑笑和5千克连在一起,乐乐比欢欢重,乐乐就与9千克连在一起,剩下的欢欢就与7千克连在一起。师:同学们,说的真好!

2、猜一猜

师: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生:信封里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他们分别是三种颜色中的一个。

师:哪个图形,我们最能先判断出来,为什么?

生:绿色的是圆形,因为绿色露出来的是半圆,下面肯定也是半圆,

师:发现的非常好!那红色和蓝色能不能判断?生:不能。

师:下面请听老师一个提示:〔出示课件:蓝色说:我不是三角形。〕现在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法写下来。

学生展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尽量说出直接阅读后就知道的和连线法,以及表格法〕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这样的。〔教师点击课件把信封拿掉,显示结果〕

师:小朋友真棒!太厉害了!同学们现在跟老师一起说一说,绿色的是圆形,剩下三角形和长方形,蓝色的不是三角形,所以红色的是三角形。最后蓝色的一定是长方形。

(三)终级挑战

读题后,同桌两人利用学习单里的卡片摆一摆,验证你的想法,写下数字密码。

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说说你的推理过程。

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

(四)小游戏

三人游戏,三顶不同颜色的帽子,闭眼,每人分别戴上一顶,根据同伴帽子的颜色,猜自己帽子的颜色,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是呀,我们个个都成为了小侦探。推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用推理解决更多的问题。

《广角》教案4

班级学情分析:

我校三年级共有学生43人,大多数数学学习能力较强,但是优劣差距较大,所以教学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4、通过学习学生能应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用具:课件、卡片、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呢?

(让学生各抒已见。)当有人说到足球时。老师马上引到学校冬季运动会,我们三年级3个班的比赛情况,结果我们班得了第一。那我们班比赛了几场?学生回答两场。三个班比赛,每两个班比赛一场,那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然后汇报,并说理由。

二、引导参与:4人小组合作完成。然后汇报,并说理由。

三、共同探究:

师:20xx年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

师: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课件演示主题图)

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

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

3、学生汇报。

4、汇报时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

5、一小组演示。

6、其他同学认真观看。

8、然后在相互探讨、补充。

9、力求能准确算出比赛场数。

10、方法允许多样。每种方法都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老师适当引导。

11、师生共同。

A、用画“正”字数出要踢多少场。

B、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C、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在一直线上在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13、用课件将上面第二、第三种方法直观演示。

14、让学生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

15、老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有的用了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有的同学是用图示法求出两两组合数的,用哪一种方法求都可以,只要这种方法是你喜欢的。

课堂练习:

比赛结束了。运动员相互握手告别。问题是:四个人每两人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1)进行礼仪教育。

(2)四人小组进行实践。

(3)请1-2个小组代表上台演示。

作业设计:

提问:如果是5个运动员每两人握一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我的问答:

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所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任何时候都要放在首位,但这一点也是许多教师都犯的一个通病,把课堂看做自己表演的舞台,给学生留的空间很少,这就我自己认为是错误的,你说呢!

《广角》教案5

一、教学内容

找次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发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小组合作与交流。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科书在素材的选取上非常注重现实性,如钙片、矿泉水、松果、饼干、糖果、白糖等物品,都是学生身边常见的,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便利。

教科书的两个例题在编排上都呈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景,要求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2.注意体现思维过程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书在编排结构上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强调数学思维的一般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例1安排了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总结,从而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例2则安排了9个待测物品,并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此外,教科书在分析方法的编排上还很重视数学化,即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分析模式。先让学生探讨待测物品数量为5个、9个时怎样找次品,并罗列出各种解决方案;然后从这些方案中寻找规律,总结、提炼出一般方法和优化策略;最后,再利用归纳出的方法去解决待测物品数更多时的问题,同时也从可验证归纳出的方法是否正确。这里之所以需要验证,是因为本单元提供的归纳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对数量更大时的情形是否适用,还需要通过试验来检验。

四、具体编排

例1

(1)创设找5瓶钙片中的1瓶次品的合作学习的情境。

(2)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多样性。

例2

(1)创设找若干零件中的1个次品的合作学习的情境。

(2)进一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3)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多样性、有效性。

《广角》教案6

教材第98页的内容。

1.借鉴排列问题的学习经验,通过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找出组合数。

2.在排列问题与组合问题的对比中,感悟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重点: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过程。

难点:初步感受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课件、数字卡片。

师:由三张分别是5、7、9数字卡片组成的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师: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排列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数学广角的另一个问题——组合问题。

1.明确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2。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数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师:求和是?得数有几种可能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猜一猜,有几种可能?

师:有不同意见了,那么到底是多少种呢?请大家动起手来验证一下。

师:摆一摆、画一画,利用表格都可以,你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

3.交流分享。

(1)同桌交流,组内交流。

师:得数有几种可能呢?同桌先交流一下,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他听。然后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想法。

(2)全班展示交流。

师: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让大家分享你的精彩!

学生代表到台前讲解,教师配合板书。

有不同思路的学生到台前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4.总结。

师:刚才我们成功做对了两道难题。但是现在老师糊涂了,为什么排数字卡

片时用3个数字可以摆6个不同的数,而两数求和时3个数字却只有3个和呢?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不同呢?

结论:摆数与顺序有关,求和与顺序无关。摆数可以交换位置,而求和交换位置没意义。

1.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分组汇报表演。

2.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3.搭配衣服。

运动员比赛完后,流了一身汗,为了预防感冒,要赶快换衣服。我们来搭配漂亮的衣服给他们穿,好吗?每一件衣服搭配一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怎样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呢?

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99页,看到“练习二十四”第3题,用连线的方式帮他们搭配衣服。(课件演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梳理。

师:回到家,和你的爸爸妈妈拍张全家福,交换位置再来一张,试试看能拍几张不同的全家福?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问题,如乒乓球的比赛场次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知识的探索过程。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广角》教案7

教材分析

1、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既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其中假设和列方程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学情分析

1.学生思维面比较窄,基础弱,学生部分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多数学生对独立学习“鸡兔同笼”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们就可以采用适当教学手段适时引导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交流合作中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本课有三种解题思路:列表尝试法、假设法和方程法。列表尝试法能直观反映数据的变化,学生容易接受,但数据较大时比较繁琐不宜采用;假设法是一种算术方法,计算比较简便,但理解算理有一定难度;方程法容易建立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但求解过程对多数小学生而言较难。因此,本课设计的重点放在理解假设法的算理上。列表尝试法虽然有局限性,但它是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基础,因此在引导学生用列表尝试法解决问题时,就要有意识地作好铺垫,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反思提升,通过鸡兔同笼问题与生活中类似问题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鸡兔同笼”结构特点和解决模型。

3.学生认知障碍点:假设法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问题。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运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广角》教案8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师:同学们,我家今天来了个客人,你们猜猜,他来自哪里?

生1:可能来自梅州吧!

师:不对。

生2:来自北京。

师:不对。

生:老师,我国的那么多地名,很难猜对的。

师:嗯,俗话说,的确太多了,我们不是不可能猜对,而是很难对。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你一定可以猜对?

生:你至少要给我们一个范围吧!

师:说得好,好吧,看在我们师生的份上,我就给你一个范围吧,这位客人来自广东省中珠海、深圳、广州、江门、河源这五个地方的其中一个,现在会猜了吧?

生1:珠海。

师:不对。

生2:江门。

师:不对。

生3:深圳。

师:不对

生4:广州。

师:对了,看来生4是最厉害的,你最会猜了。

生:老师,这样不公平,并不是生4最厉害,而是他猜中的机率是最大的,最有可能猜对。

师:噢,把你的想法说说。

生:生1猜中的可能性是最小的,从5个地方选1个,他猜中的可能性只有 ,而生4的猜对的可能性就有 ,当然他最有可能猜中了。

生:老师,我也觉得是这样。生2在生1猜错后,就只剩下4个地方可选了,所以生2猜对的可能性就只有 ,生3也是猜错,所以深圳也可排除,生4猜时就只有2个供他选择,容易多了,他占了便宜了。(生笑)

师:看来,同学们对刚才的猜法有点意见,觉得不公平,是吧?

生:是。

师:老师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能够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判断生活中的问题。谁能告诉我你是利用了什么知识来解决问题的?

生1:是利用了可能性的知识。

生2:是利用了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知识。

二、交流完善知识图

师:通过两个同学的补充,我们知道刚才所用的知识原来就在我们的书里。昨天已布置同学们进行了整理,根据你画的知识树,请你跟同桌说说你整理的知识树里的知识有哪些?

(同桌交流)

师选了一张学生整理得不太完整的图。

师:你是如何整理的,能说说你的知识图吗?

生1:老师,可能性在生活中是有很多用处,比如有人利用游戏转盘来骗小朋友,他蠃的可能性很大,而小朋友蠃的可能性就很小。

<<<123456>>>

师:嗯,你就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还有其他话要说吗?

生1:没有了。

师:其他同学有补充说明的吗?

生2:我觉得在整理可能性时,还有一个可以说的,那就是几选几的问题。

师:能说得更清楚些吗?

生2:就是可用分数来准确表示可能性。

师:“准确”表示“可能性”,同学们觉得这句话有矛盾吗?

生3:没有矛盾。可能性也可用一定形式表示,其中分数就是其中一种形式。

师:你说得太棒了,看来你是个有心人。

生4:老师,我想补充,可能性可用分数表示,即 ,这里分母的“几”指“总数”,分子中的“几”指总数中的一部分。

生5:也可以用“ ”来表示。

师:嗯,你们归纳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方法。不简单!那我们就把刚才那个同学的知识图再添加一个分支,就是方法,好吗?

生:好,这样就完善了。

(师在原学生图上用红笔添了一个分支)

三、灵活使用知识图

师:看来,同学们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知识点掌握得不错,不过还要会把知识进行灵活应用。下面听老师出题,你们来说可能性是多少,准备好了?

生:准备好了。

师:我在我班上选一个人当值日班长,请问:选到你自已的可能是多大?

生:

师:请说方法。

生1:我班有56个同学,选其中的1个,就是从56中选1个,所以被选中的可能性是 。

师:对,思路非常清晰。

生2:也可以这样理解,总数是56,选1个是部分数,所以可能就是 。

师:另类思维,一样正确。请接着听题:我要在我班的女生中选一个值日班长,请问女生选中的可能是多少?

生1:女生被选中的可能性是 ,因为我班有女生31人,从中选1个,所以可能性是 。

师:正确,那么男生被选中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笑:不可能。

师:请说理由。

生2:女生不包括男生。

生3:男生不在被选的范围。

师:说的多好,用词准确。但我们就真的没有办法表示这个不可能吗?

生4:老师,我知道。男生被选中的可能性是0。

师:0可以表示可能性吗?

<<<123456>>>

生5:可以的,表示不可能。

师:噢,这是特殊情况哟。还有没有其他特殊情况。

生6:有。如果我班只有一个女生,那么她被选上的可能性就是100%。

师:哗,你真厉害,还会用百分数来表示可能性。为什么说这种情况也是特殊的。

生7:因为非她莫属。没人跟她争。

师:相信你的文学功底不错,妙语连珠。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在原知识图再添一个分支:特殊情况呢?

生:可以。

(师在原图再添一个分支)

师:好,通过我们的补充之后,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知识图就更完整了。请你拿出你的图,对比一下,哪些是人想到我未想到的,或者我想到人未能想到,进行添枝加叶。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

(生看着自已图,边补充边交流)

师:现在谁能一鼓作气把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知识点说出来。

生:我把它整理成如下知识点:一是表示的方法,几选几就用 表示;第二条分支是生活中的应用例子;第三个分支是特殊情况:不可能用0表示,非他莫属用100%表示。、

四、内化深知知识图

师:不错。思路理清了,下面看几道题。(出示题目:书本P118面第25题)

1、再现情境。

(老师手拿40张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纸片说)

我们六年级有40名同学举行游芑活动,我准备了40张座位票,分红、黄、蓝、绿4种颜色,每种10张,分别从1号编到10号。进场时每位同学任意拿一张座位票。请问:

(1)主持人在4种颜色任抽一种,拿这种颜色座位票的同学获开心果。每个同学获开心奖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生1有点犹豫:应该是

师:请说理由。

生1:因为按照刚才所说,应该是从40张中选1张,所以我觉得是 。

生2:不对,应该是 。

师:嗯,有不同声音,请说。

生2:虽是从40张选一张,但这里红色有10张,就是说他可供10张红色供他选,所以是相当于从40张中选10张。即 = 。

师:到底谁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众生:我觉得生2说得对,如果有40种不同颜色的`话就是生1对。

<<<123456>>>

师:我同意你们的意见。看来刚才我们总结的几选几的问题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千万不要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请继续听题:

主持人第一次抽中了红色,然后从10个编号中抽出一个幸运号码。拿到红色票的同学获幸运奖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众生:

师:理由。

生:这题肯定是10选1了。

师:10张都是红色无它,从中选1张也是红色,所以这种情况是直接用几选几,对不?

生:对!

师:现在请你来当设计师:(出示题目:书本P119面第26题)

下面的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请根据要求在第一个图形中涂色,在第二个图形中中写数。

(1)把第一个图形围成的正方体任意上抛,使落下后红色朝上的可能性是 。

(2)把第二个图形围成的正方形任意上抛,使落下后数字“2”朝上的可能性是 。

师:你是怎样解决第一题的。

生1:因为这个图有有六个方格,所以我把 变成 ,表示6选2,即把其中2个格涂成红色就可以了。

师:恩,你采用了逆向思维,懂得出去还懂得回来,真不错,我同意。其他同学有意见么?

生:没有。

师;那么谁来说说第2题。

生2:这题更简单了,只要把其中5个格写上2就可以了。

师:还有一个格咋办?

生2:写什么数字也可以。只要不是2。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众生:同意。

师:看来同学们不但会用可能性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还会用这些知识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

五、感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广角

师:说起实际问题,我们这半年学过的也不少哟,谁知道我们到底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也就是你们整理的知识图中的应用广角有哪些知识点?

生1:老师,我觉得每个知识点在生活中都有作用,所以我举了百分数的例子。

师:比如……

生1:比如百分率就很多;还有很多报纸上的百分数。

生2:老师,昨天我们就调查了我们学校的绿化率是29。1%。

师:噢,请细说你的调查方法。

生2:我是问了我校的总务主任邱主任,他告诉我校园面积大约是18931.2平方米,绿化面积大约是5508平方米,然后我就用5508÷18931。2就可求出绿化率。

<<<123456>>>

师:真不错,你不但学会了求百分率,还学会了访谈的调查方法。

生3:老师,我们还调查了一年级三个班了解一些应急电话的情况。

师:噢,请说。

生3:我们每小组中抽一个人做调查小组长作代表,分别去到一3、一4、一5班,征得班主任的同意后,我就叫知道110电话如何用的请举手。结果有25人举手,全班有45人,我就用25÷45,约等于55.6%的同学知道使用110电话。

(生鼓掌)。

师:把数学知识用活了。

生2;还有比的应用。

师:比用在什么方面?

(生一下子说不上来)

师:看来同学们忘记了,昨天也没回忆起来。我提示一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利用数学课带同学们去哪啦?

众生:量大树有多高。

师:这是应用了什么知识?

生3:比的知识。

师:想想,生活中的数学还有哪些?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应用也很广泛。比如木匠师傅要做一张桌子,他要计算木板所用面积才知买多少料。

生4:还可用计算体积公式来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要计算一个水果的体积,就可把它放进长方体的水箱里,看上升水的体积就是水果的体积。

师:你的发言让我对你刮目相看,厉害!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能发现数学的精彩,生活的精彩。 下面我们就应用你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苏州到南京的特快列车硬席座车票每张33元,软席车票每张52元。风光旅行社购买这两种车票一共10张,用去406元。两种车票各买多少张?

(生练习)

师:请你来说说你的答案。

生1:406-33×10=76(元)

76÷(52-33)=4(张)------软席票

10-4=6(张)--------硬席票

师:在解题过程中你是用什么方法去解决?

生1:用了假设法,假如全是硬席票。

师:不错,准确率高。还可怎样假设?

生2;还可假设全是软席票。

生3:还可假设一半软席票,一半硬席票,用表格。

<<<123456>>>

师:假设法应用很广广泛,其实除此之外还可假设只有一张软席票、二张软席票,就是说假设法其实有无数种设计方式,不用不知道,数学真奇妙啊!

师:这节课已接近尾声了,能与老师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吗?

生1:我复习到用分数表示可能性。

生2:我还知道了如何设计游戏的公平性。

生3:我知道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师:恩,每人都有不同的收获,把你的喜悦回家与家人共享。今天的作业:

1、同桌一起来做个游戏,出示9张卡片,反扣洗一下,摸到奇数算女生赢,摸到偶数算男生赢。这样的游戏公平吗?怎样设计才使游戏公平?

2、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很多商场为吸引顾客都举行了抽奖活动,购满一定价格可以到转盘上转1次。

(1)观察转盘你有什么发现?

(2)根据转盘给定区域的色彩,假如你是商场的经理,你会怎么样设计一、二、三等奖?为什么?

想象一下如果是顾客,希望怎么设计呢?

<<<123456>>>

《广角》教案9

一、教材分析: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例1.(p112),主要让学生经历有目的、有计划、有合作的实践活动,完成如何操作最节省时间烙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合理安排,优化思想以及统筹的方法,与此同时,让学生结合烙饼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达到脑动、手动的效果,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下的“四基”要求。本节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学生学习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初步体会统筹思想,理解合理安排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合作、自主、探究的`过程,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形成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的意识。 教学难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用具:

3张圆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1.课前交流,营造学习气氛。

师:同学们,看到你们这么精神,老师非常地高兴,我想在你们家里一定有这样一个人每天把你们照顾的无微不至,天冷了给你们加棉衣,无论在工作中有多么忙碌都会为你们做好一日三餐,她就是你们的(妈妈)。 2.情景导入,探索新知。

师:①小红也有这样一个好妈妈,瞧 ,她的妈妈正在给她做早餐,做的什么呢?(烙饼),(出示课件)。 从图中,我们知道她的妈妈遇到什么问题了?妈妈在想如何才能尽快把饼烙出来?我们一起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帮她想想办法。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感知母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处于主动思考问题的状态。

②聪明的小朋友们再仔细观察一下图片,你们知道烙饼的要求有哪些么?(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1.一个平底锅只能烙2张饼

2.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3分钟。 ③教师提问:(1)妈妈烙一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6分)

(2)如果妈妈要烙两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怎么烙?(学生演示)。

小结:一个平底锅最多能烙2张饼,可以先同时烙饼的正面,用了3分钟,在同时烙饼的反面用了3分钟,这样2张饼需要6分钟。

(3)妈妈怕小红不够吃,想烙3张饼,但是锅里每次只能放两张,那怎么才能用最短时间烙出三张饼呢?

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烙3张饼的方法。

学生用圆片代替饼演示一下,组内成员计算用了几分钟,是怎样烙的?(圆片的两面分别写着正面和反面)教师巡视指导。 ⑤学生展示烙饼法。

小组派代表上前边说边演示,记录时间,教师随着学生的演示展示课件3种烙法,让大家来比较。哪一种用时最短?

得出结论:9分钟是烙3张饼最短的时间,我们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做快速烙饼法。(教师板书)

小结: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快速烙饼法的过程,让学生用快速烙饼法给组内成员演示。 设计意图:烙3张饼是解决烙饼问题的关键,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烙饼过程,再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⑥ 拓展延伸:烙3张饼所需时间是9分钟,想一想那4张饼呢,怎样烙时间最短?组内同学交流一下,试一试,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 学生展示烙4张饼的快速烙法。(2张2张的烙)用时12分钟,并完善表格。 提问:如果是烙5张饼呢?最少需要几分钟?组内交流,完善表格。

教师小结后,如果烙6张饼呢?7张呢?8张呢?10张呢?最少需要几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活动可以使学生找到最优方法,使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应用。 ⑦探索规律。

学生仔细观察表格,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你的发现。

(根据情况适当提示:①烙饼的张数与所需时间。②烙饼的方法有几种。) 出示课件,得出烙饼方法的结论。

师:哪位同学能快速的说出烙11张饼最少用多长时间,15张饼呢?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性的提问,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巩固,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空间。

3.实践应用 4.总结新知

畅谈收获:生活中还存在很多类似烙饼的问题,等你们去发现,去解决,你们成功的帮助了小红的妈妈,为了表示感谢,妈妈送给我们一首歌,我们来听一下。

《广角》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学广角。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片:

码头上现在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但是只能一条一条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3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呢?

2)观察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问: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

学生讨论

3)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

列出表格,问: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思考汇报

4)找出最优方案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

小名、小亮、小叶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

2、有210人选举大队长,有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选之中1人,不能弃权。前190张票中甲得75张,乙得65张,丙得50张,规定谁的票最多谁当选。若甲要当选,最少还需要多少张票?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补充练习

《广角》教案11

一、教学内容

简单的排列组合和逻辑推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编排特点

1.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能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逻辑推理知识也是人们在生活和科研中很重要的知识,人们从事学习、科研、经济和法律活动(如侦破、审理案件)都要用到推理,计算机就是以数学逻辑为基础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这方面的知识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本套实验教材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年级下册已经渗透了找规律,本册渗透排列组合、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后还要进一步学习复杂一点的排列组合、可能性(也就是概率)、运筹、等量代换等高等数学思想方法。

2.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进行学习。

如在例1中安排了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的情境,在做一做中安排了学生握手的活动;在例2中安排了猜球游戏。

四、具体编排

排列组合

*例1

(1)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体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赛场次,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电话机容量超过多少电话号码就要升位等等。排列组合思想是学习概率的基础,也可以讲得很难很深,但这儿只是通过活动,让学生简单地了解一下就可以了,至于排列组合中的乘法原理、加法原理、公式等都不要求学生掌握。

(2)2张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就表示不同的两位数。给出了一幅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的情境图,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用2张卡片摆,学生通过操作感受摆的方法以后,再用3张卡片摆;然后小组交流摆卡片的体会:怎样摆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P99做一做

属于组合,选定的一组事物与顺序无关。

推理

*例2

(1)最简单的推理知识,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

(2)给出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猜拿的是什么书,第二个活动猜拿的是什么花。通过这两个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例3

是在例2的基础上加了一个条件,难度稍有增加。实际上例3可以转化为例2的形式。小红拿的是语文书,说明小丽和小刚拿的是数学和社会书,再根据条件判断,与例2就非常类似了。

五、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进行学习。

这部分内容的抽象性比较强,要通过操作活动,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2.注意把握教学要求,不要拨高要求。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要注意因材施教,不要人为拨高要求。例如,讲逻辑推理时,不要向学生讲大前题、小前题等概念,也不要增加条件的数量,教材上最多是让学生根据三个条件来进行推导,教师不要增加到4个,如果处理不好,反而会出现科学性错误。

《广角》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认识图形和相应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2、启发学生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3、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问题的相关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乐学数学的情感,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

难点:

探索规律并验证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小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出示算式:1+3+5+7+9+11+······+=(?)你能快速口报出结果吗?观察这道算式,这些加数都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1、化繁为简初步探究(1)1+3=()1+3+5=()1+3+5+7=()算出结果。观察算式与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1、它们都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数列求和。

2、它们的和是一个数的平方。)

(2)像这样的算式会有什么奥妙呢?今天我们就借助小小的`正方形来研究像这样的数列求和的奥妙(板书课题:数与形)

教师演示1可以表示1个正方形,1+3可以用1个正方形和3个正方形拼成一个稍大的正方形,是几行几列呢?(2)数形结合在拼好的稍大正方形、较大正方形上涂一涂,分别找出加数1、3、5在图形上怎么表示?一个数涂一种颜色。

(3)观察算式与图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交流学生汇报。

(规律:1、这样的数列求和:有几个加数就是几的平方。

2、每多一个加数,图形上会增加一个“L”形。

3、和是一个数的平方,这个数是组成正方形行与列小正方形的个数。(正方形边长))(4)利用规律完成练习1+3+5+7+9=1+3+5+7+9+11+13=()=9的平方11+9+7+5+3+1=3、深化规律,探究求和通式(1)引导;

1+3=2的平方,结果中2的平方,这里的2与哪个加数更为紧密?(3+1)÷2=2(2)学生推出1+3+5=3的平方(5+1)÷2=34、独立验证求和通式1+3+5+7+9=1+3+5+7+9+11+13=三、深化练习1+3+5+7+9+11+······+=(?)

《广角》教案1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实物、练习本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今天小朋友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行吗?

动手操作,探索规律

1、 用1和2两张卡片摆数。

(1)生 :自己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谁最爱动脑筋,谁的小手最巧。

(2)独立动手摆,然后在班内说一说自己用这两张卡片摆了那些数。展示大家看。

2、用、1、2、3三张卡片摆数。

师:激励学生动脑摆一摆。

生 :拿出卡片,自己动手摆一摆。

引导学动脑,找规律去摆,我们比一比谁摆的.数朵而不重复。

3、学生摆完后,小组交流,组长把成员摆的数记下来,并总结摆数的方法。

4、小组汇报

师生总结,指明学生说一说。

小组合作,巩固发展

(1)三人做握手的游戏。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几次。

(2)小组汇报,三人到台上有规律的握手,得出结论。(3次)

2、师:我这由三本练习本卖5角钱可以怎样付钱。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人民币,动手试一试。谁想来卖?

生:用不同的方法到台上来卖。

板书学生的方法。

课堂小结

这节玩 的有趣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具学具:动物图片、语文、数学、自然等教科书。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故事导入:森林王国要举行运动会,入场时要组织一个花束队,鸡大婶让蓝猫和非非准备一束花,鸡大婶说:“他们拿的分别是红花和蓝花。”蓝猫说:“我拿的不是红花。”鸡大婶说:“请同学们猜一猜,蓝猫和非非分别拿的是什么花?”

师:今天有许多这样的问题等着同学们去猜,大家要比一比谁最爱动脑筋。

1、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第一组图让学生注意观察。

学生猜一猜他们拿的是什么书?

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 小组活动

a、4人一组,两名同学分别拿语文数和数学书,其中一名同学说:“我拿的不是什么书。”另外两名同学比赛看谁猜得快。交换进行。

B、同桌活动。

拿出准备好的动物卡,又一名同学操作,左(右)手拿的是(不是)什么,另一名学生猜,交换进行。

2、教学例3

(1)找三名同学配合,创设真实情景,根据例题做一做,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小组活动

a、师 :把猜一猜的游戏规则说一说。4人一组轮流进行,每人至少猜一次。

B、进行活动。教师不做任何规定,让学生撇开思维,自己去猜。

C、小组交流,向全班汇报活动过程。

3、观察比较例3和例2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巩固练习

师生一起做游戏。

课堂总结

《广角》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体会排列的思想方法。

2、在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当的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受排列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全过程。

难点:有序排列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探究新知。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羊村要举办嘉年华,大家想不想去看看?

师:因为羊村经常受到灰太狼的攻击,所以大门口新装了一个密码锁,想要进入,必须输入正确的密码。可是密码到底是多少呢?(课件出示密码条件)

师:大屏幕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引导学生要说出1、是用1、2、3组成两位数;2、十位和个位不能一样,也就是像11、22、33这样的数不符合要求)

师:请同学们同桌一组,分工合作,一人拿出数字卡片摆,另一人就在纸上把摆的数记录下来,看看这道门的密码可能是哪些数,比比哪个组写得最全。

2、小组合作。

学生两人合作,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先出示一组没找全且无序的,让孩子们评价。

(2)交换位置:12,21,13,31,23,32

师:谁来评价一下它们组的?他们组是按什么规律摆的?这样摆有什么好处?(不重复,不遗漏)(将这几个字板书)

(3)固定十位:13,12,23,21,31,32

师:谁能说说他们组是按什么规律摆的?

(4)固定个位:21,31,32,12,13,23

(这种方法如果出现就讲,如果没出现一带而过)

4、总结。

师:看来我们在进行排列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二、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师:密码锁成功破解,我们可以进入羊村了。可是喜羊羊说了,想要参加他们的嘉年华,还要通过智勇大冲关,大家有信心完成挑战吗?

生:能。

1、第一关:用0、5和7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让孩子们自己在练习卷上回答后集体订正)

2、第二关:用3种颜色给羊村地图上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自己在练习卷上,然后集体订正)

3、第三关:照相问题(让孩子们先同桌互相说方法,然后找学生到前面板演)

4、第四关:搭配衣服问题(自己思考,然后找学生板演)

师:同学们太棒了,让我们一起来参加羊村嘉年华吧。(播放音乐)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板书设计:

搭配问题

不重复,不遗漏

《广角》教案15

数学广角

【 新知识点】

利用天平找出5 件物品中的1 件次品

数学广角

利用天平找出多件物品中的1 件次品

【 教学要求】

1 .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战略的多样性和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同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学建议】

1 .加强同学的试验、操作活动。

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同学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同学一些时间,让他们充沛地操作、实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战略。

2 .重视培养同学的猜想、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

组织同学进行实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想、归纳、推理活动,由此促进同学养成勤于考虑、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动中,同学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战略。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同学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战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广角》教案  广角  广角词条  教案  教案词条  《广角》教案词条  
教案教案

 小班健康教案伤心的大拇指

小班健康教案伤心的大拇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展开)

教案教案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案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案推荐度:《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案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展开)

教案教案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推荐度:《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推荐度: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汇编八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