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推荐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推荐度: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推荐度: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认识图形的学习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提升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及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到处都能见到。(出示教室场景图)你能很快找出图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
之后,完整地显示图中能看到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揭示课题: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再现由具体实物抽象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由表及里,自主探究
1、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数量。
谈话:(指课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看起来给你怎样的感觉?
引导:这种感觉实际上是由它们的基本特征决定的。要研究一个图形的基本特征,一般可以从组成这个图形的边和角来考虑。每个人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说一说它们是几边形?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教师的设问颇具启发性,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感受,意在激活学生经验层面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感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由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首先表现在边和角的数量上,因此,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多边形的认识,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开始探究。
2、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点。
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仔细观察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猜一猜,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这里,学生猜想的基础是观察。猜想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内在需要显得更有必要。
3、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引导:刚才你们认为长方形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谈话:老师在学具袋里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试着用刚才说的这些方去验证你们猜想。
小组活动后汇报,估计学生可能采用以下方法:
(1)用直尺测量。
演示:指定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测量的过程,并告诉大家测量的结果。
提问:通过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
强调:通过测量,这个小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
(2)用折的方法。
演示:学生上来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折”的过程。
提问: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将上下两条边对着折,左右两条边对着折)通过折,你们发现了什么?
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的方法,也鼓励他们进行展示和交流。
引导:刚才我们验证了两个长方形,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其他小组也发现这个结论了吗?有没有哪一个小组的同学发现长方形上下两边或者左右两边不相等的情况?
小结:如果仅仅研究一两个长方形,可能还不能下结论。我们全班研究了十几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都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板书)
介绍:(边说边指)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的方向是对着的,这两条边可以说成是“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对着的,这两条边可以怎样说?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刚才得到的结论改为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1.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数量关系。
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为了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示意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结合示意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通过图形表征和语言表征等多种形式,将具体问题和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算法。
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方法,提高能力。
解决问题主要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而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则是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问题的过程。本节课充分利用主题图呈现的用除法解决的两种不同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要解决的问题与除法意义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23页例3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各自从图中看到的信息)
2.组织学生汇报。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教学例3,探究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讲给同桌听。
(2)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预设
生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生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3)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问题。
①学生小组合作,先分析问题,然后汇报方法。
预设
方法一:用圆片代替蚕宝宝,动手分一分。
方法二:用笔画一画。
②教师强调:我们可以用动手操作的方法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列出算式:15÷3=5(只)。
②汇报想的过程: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数,这是平均分,应该用除法计算。
(5)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第二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并说明理由。
①学生列出算式:15÷5=3(个)。
②汇报解题思路: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这也是平均分,应该用除法计算。
(6)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与小组里的.同学讨论。(学生讨论,然后交流讨论的结果)
不同点:第一个问题是求每份数,第二个问题是求份数。
相同点:两个问题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2.学习用乘法检验。
(1)引导学生质疑:大家解决的这两个问题到底对不对呢?你们能想办法检验一下吗?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检验方法,并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3)引导学生总结检验方法:可以用乘法检验。
3.总结。
我们刚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先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再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掌握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作铺垫。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1、2、3页。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认识”部分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平面图形以及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圆的认识、用圆规画圆、设计图案、扇形的初步认识。《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对这一内容的具体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本版本进一步明确了观察、操作是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数学活动,强化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活动性。
从单元安排看,本教材把圆的认识和画圆安排了3课时,更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的建构思想:重视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并在经历图形认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的过程。
2.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认识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 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并对周围环境中与圆相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体验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
1.掌握圆的特征。
2.认识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圆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直尺、三角板、圆形物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的脸是圆圆的,长长的、还是方方的?其实呀,老师更喜欢圆圆的脸,快来找一找,咱们班的同学中,谁的脸是圆圆的?圆圆的脸透着可爱,圆圆的眼睛闪烁着智慧,可爱的孩子们,老师喜欢你们!正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虽然我们彼此还不太熟悉,但是老师相信,咱们一定能够很好地配合,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有信心吗?
二、教师引领,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大家的脸上找到了圆,那除了圆圆的脸以外,咱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呢?
预设:钟面、硬币……
出示幻灯片(圆形物体)
正如同学们所说,钟面上有圆,硬币上有圆,车轮上、茶叶桶上还有圆,可以说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探索圆的奥秘。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2.描圆
要想认识圆,那咱们得想办法先得到一个圆。你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得到一个圆吗?谁愿意来给大家说说,你打算怎样得到一个圆?
预设
生:我想绕硬币的边画圆。
生:我想利用尺上的圆洞画圆。……
同学们果然勤于动脑善于动手,老师真的为大家高兴。那下面就请同学们动手,在老师为你准备的操作纸上画出一个圆,然后把它剪下来。
3.探索圆曲线图形的特点
摸摸你的圆的边,想想看它与我们以往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生交流,师相机引导,得出圆是封闭的曲线图形。
板书:曲线图形。
4.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直径、半径以及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①出示幻灯片。
②生操作,然后交流,引出圆心定义,并把圆心标在圆上。
在一个圆中,我们把折痕相交的点叫做圆心,其实除了圆心外,圆还有两个重要的概念。请同学们打开书第2页,认真阅读书中的文字。
出示自读提示:通过阅读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③师生交流,认识半径、直径及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预设
A.认识半径
半径定义及字母表示。
师注意引导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两条半径,并思考一个圆里能画出多少条半径,为什么?
师生交流,得出同一圆里有无数条半径。
B.认识直径
直径定义及字母表示。
生交流过程中,师引导明确
⑴圆的直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通过圆心,二是两端都在圆上。
⑵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两条半径,并思考一个圆里能画出多少条直径,为什么?
师生交流,得出在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
C.探索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
出示幻灯片:测量你圆中的半径和直径长度,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指导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比较至少三条半径和三条直径的长。
生交流得出:同一个圆里,半径长度相等,直径长度也都相等,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师板书即d=2r或r=
5.知识的梳理
出示课件: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而且直径是半径的2倍。即d=2r或r=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咱们学习了这么多圆的知识,那么大家敢随我去《圆的王国历险园》去逛一逛吗?
出示幻灯片。
1.直径半径抢答馆。
2.爱心救助站。
3.巧手测量坊。
四、回顾知识、感受圆的魅力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回顾知识)
师:一位希腊的数学家说过:“圆是最完美的图形“。最后,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圆的世界,感受它的神奇和魅力吧!出示课件。
五、作业
幻灯片:为什么井盖是圆的?
最后让我们一起伸出手来,共同为这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3.学习重难点:
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学具准备:学具盒
学习过程:
一、分一分、数一数
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2、怎样数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二、移一移、数一数
1、怎样移动右边图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数出它的面积?
2、利用分割与平移,保持面积不变,把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计算它的`面积。
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数一数、算一算
1、下面是牧场中一个池塘的平面图。先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再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你算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这样的算法合理吗?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你能算出右边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四、估一估、算一算
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他们的面积个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122页的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促他们的面积。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吗?
五、小结:今天我们进行面积是多少实践活动,怎样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以及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
教学准备:
制作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
能正确笔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眼急脑快(口算)
利用羊村为了迎接亚运盛会,举行了圣火接力赛,让学生通过口算来帮助小羊胜利的完成任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逐一出示口算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
8+7= 9+5= 8+42= 46+9=
34+53= 28+12= 520+300=
【设计意图:利用羊村为了迎接亚运盛会,举行了圣火接力赛,让学生通过口算来帮助小羊胜利的完成任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心明手巧(笔算)
师:同学们很顺利就迎接到了圣火,但如果想把火炬保留下来,必须打开密码箱才行,你们有信心把火炬保管好吗?现在请拿出练习本,用竖式算一算,密码是多少,看谁算得好。
笔算下列各题: 25+38= 45+29=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设计意图:卡通人物是孩子们永远的话题,在课中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卡通世界:羊村迎接亚运会圣火这一情境进行复习,找到了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孩子们在好奇、紧张、愉快中走进数学,通过复习20以内、100以内等的加法,让学生燃起学习新课的火苗。】
3、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帮羊村完成了这意义重大的任务,村长为了表扬我们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决定请我们去参观野生动物园,高兴吗?准备好,看看你认识那些野生动物。
伴随悠扬的音乐,课件分别演示熊猫、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金丝猴、藏羚羊等受保护野生动物。
【设计意图:参观游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通过努力得来的奖励更能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积极状态。】
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
1、分析统计表,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注意思考从“已知种数”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的数量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数据教育学生爱护野生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和数据的分析,使学生从中知道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喻教于学,进行思想教育。】
(2)让学生仔细观察中国特有的种数的统计图表,说出表中的信息,并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3)出示第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让学生思考。
2、尝试解答
(1)师: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请用竖式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 98+25=)
(2)指名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计算。
(4)结合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把这题的计算过程再说一遍,突出“那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知识迁移的效力,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比较总结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打开密码箱的两题和例题,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汇报交流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通过比较总结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特点并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总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续进位加的算理以及计算过程,同时也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注意那一位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一定要加上这个进上去的1。】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神机妙算(直接写出结果)
6 5 3 9 6 7 4 3
+ 7 8 + 8 6 + 9 5 + 8 8
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
指名说出结果及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在相互交流补充中总结计算方法,自主构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
2、拔萝卜(用竖式计算)
58+94 68+52 86+77
(1)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同时指3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
(2)让3名学生当小老师,批改同学的计算。(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算式的数抄错)
(3)集体评讲学生的完成的情况。
【设计意图:竖式计算是最基本的方法,应是学生扎实掌握。这一环节让学生独立思考竖式计算方法,自主讨论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相互交流计算的方法,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述能力,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3、配钥匙(连一连)
师:班长暖羊羊它负责小羊们的日常生活,但它不小心把小羊房间的钥匙给调乱了,你们能帮帮暖羊羊,把钥匙给配好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确!
58+94 58+67 59+75 79+89
125 168 152 158 134
指名学生说说如何算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这题不但训练了学生的笔算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口算能力,通过老师的点拨,让学生掌握更多简便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暖羊羊为了感谢大家那么快就帮他配好了钥匙,就请我们去参观他们的农场。你们看,饲养园里养了什么?
师:你会解答吗?请把你的算式写在书上。
巡视学生的解答情况,并指名说出解答的算式。
师:除了上面这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进行练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想一想(扩展延伸)
的两位数加上的两位数加和是多少?
【设计意图:这题不但能检查学生掌握本节学习内容的作用,还为下一节估算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
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在总结中提升,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98+25=123(种)
9 8
+ 2 5
1 2 3
答: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123种。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