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释放城市空间的文化新动能

近年来,小剧场及其附属文化IP因集艺术表演、互动体验、时尚消费于一身,日渐受到“后浪”热捧,成为都市年轻人的新宠。在新旧动能转换、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小剧场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加速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催生出一批面向普通大众的,个性化、复合型、体验型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成为助推城市经济增长、赋能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型艺术业态模式。

强劲文艺原创力

激发文化新动能

中国小剧场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1982年,林兆华《绝对信号》在北京人艺小剧场首演,作为中国第一部小剧场话剧,其先锋性、探索性在中国戏剧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991年,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小剧场话剧《留守女士》,开启商业小剧场话剧先河,形成以城市文化青年为观众群体的小剧场话剧特色;2000年,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亮相,作为国粹的京剧走进小剧场,是中国戏曲的实验首创,为中国戏曲改革带来影响……

经历了先锋、实验、创新、年轻化等一代代文化浪潮,在“乌镇戏剧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上海小剧场戏剧节”“南京青年戏剧节”等戏剧节带动下,小剧场在推动戏剧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孵化出一批高素质的青年戏剧人才和高品位的原创戏剧作品,许多当年年轻的戏剧创作者,如今已成为戏剧舞台的主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剧场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聚集、团结了一批年轻人,用心、用情、用功搞创作,持续充当扮演文艺作品“源头原创”的角色,是其具备强大生命力的根源。

当前,小剧场数量不断增长,发展模式不断迭代更新,编剧、制作人、导演、媒体等各行业人才聚拢合作,院团、出品机构等多方资源协同运营,给小剧场的生存发展提供外部利好消息,但这并不意味小剧场仅靠这些就能推出精品,实现城市文化活跃繁荣的目标。

原创力一直是艺术品质的保障,是小剧场定位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词。原创力靠什么实现?靠人才。年轻艺术家,包括高校大学生,有年轻的思想、年轻的表达,是小剧场和未来戏剧发展的生力军。出台孵化计划、搭建孵化平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持强劲的文艺原创势头,推出一批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的小剧场文艺作品,仍是推动城市文艺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文化消费引擎

点燃文化新动能

一个个新崛起且活跃的小剧场,正以戏剧的力量改变大众的文化消费习惯,塑造提升城市的文艺气质,让“诗和远方”停留在人心深处。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现实中的文化消费力,需要多方努力共同实现。

一是政策扶持红利。2016年1月,新修订的《北京市惠民低价票演出补贴项目管理办法》正式发布执行,500座以下小剧场首次纳入惠民低票价补贴范畴,实施过程取得良好成效,为小剧场用惠民补贴方式调动演出机构和观众积极性做出有益探索;2021年初,河南郑州市出台《关于促进小剧场演艺发展的意见(暂行)》,明确安排专项资金对小剧场演艺工作进行扶持,相关区安排配套资金予以补贴,有一定示范意义。对小剧场而言,政策带动文化消费,让自身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当更多人走进小剧场时,它的观众接受度以及背后蕴藏的潜在文化消费力无疑在提高。扶持和推广小剧场已成为新常态下扩大城市文化消费的新路径。

二是“文化+科技”融合持续深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文化消费的数字化、交互化、线上线下联动逐渐成为主流。适应数字文化消费新趋势,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开通小剧场线上平台,整合剧院剧场、演出经纪公司、票务代理公司等资源,集政策查询、消费指南、消费补贴、消费数据采集等功能于一体,建成覆盖全市的小剧场文化资源库和智能服务平台。点进程序,有地图查询、AR导览、视频矩阵展示等。“文化+科技”应用,促使剧场推出并展示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文化产品,赋予文化产品高效传播的可能性,有效地推进文化消费的普及和升级。

产业链群聚效应

撬动文化新动能

小剧场分布于城市的核心居住区、商业综合体、旅游景区、产业园区、高等院校等区域,和专业大剧场相比,具有资本投入小、演出形式丰富多元、对市场的探索更为活跃等特点,因此也更易于推广和开拓新的文艺空间。建设小剧场,空间孵化很重要。

一座城市可以通过规划新增、改造、提升小剧场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布局,但用这样的方式发力、兴办小剧场还停留在文化空间打造,即地理位置的概念上。要想在“空间”搭建基础上创造新的附加值,发挥乘数效应,则需要多产业的融合助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依赖区域新基建的推进和城市配套服务的完善,“小剧场+”让文艺以多种方式与科技、服务、旅游等行业跨界融合成为可能,小剧场逐渐成为重要的文化创意资本。“电影院里看话剧”“夜间游船听越剧”“博物馆里听相声”等项目将特色基因、文化味道嵌入小剧场空间,嵌入城市全域布局中,以其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受到群众欢迎。

在这样的基础上,得益于策划设计、文创产品、艺术普及教育、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配套业态产业链的延伸,以一批城市知名小剧场为核心的集群,通过协调发展,对资源有效配置,促进资讯传播,最终制造出产能空间较大的文化产业链,为城市的文化生态带来积极影响。在北京和上海,小剧场作为“微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已成为都市文化新精神地标。可以预期,随着数字艺术、观演互动、智能演艺等领域的研发创新应用,未来的小剧场,将以个性化的文化体验,有影响力的文化IP,从多个维度撬动城市文化的新动能。作为价值增值环节,在文化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发挥作用,重塑人们对小剧场及其背后文化价值的认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释放城市空间的文化新动能  动能  动能词条  释放  释放词条  城市  城市词条  文化  文化词条  空间  空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