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度:
推荐度: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原》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练习读好长句子。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厂”(偏厂旁)
2、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资源
课文插图、与课文相关的诗歌、等。
预习设计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2。搜集与草原有关的诗歌、。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导入
1。学生读准“草原”,识记“原”,认识“厂”(偏厂旁)
学生说说自己对“草原”的认识
2、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学生认读生字词,哪个不易读正确的多读几遍。
(1)自己读读词语,哪些生字的字音值得注意?
(2)正音:民、新、处。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读长句子。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
试着读文中的长句。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自学生字,说说你认识哪几个生字,是怎样认识的?不认识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认识“偏厂旁”
3、分别给这几个字组词。
4、学生描红、临写。
板块一
1、小朋友,这几天我们跟着春姑娘欣赏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还看了美丽的小池塘。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板书:草原
引导学生说说对草原的认识。
2、出示挂图
教师补充介绍草原:大草原在我国的内蒙古和黄土高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特别是在春天的早晨。
板书完整:草原的早晨
板块二
1、教师范读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出示生字检查自学效果。
鞭声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无边牧民跨上骏马远处飘动回荡圈门
4、再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5、检查自学效果
6、出示:“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1)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你是怎样停顿的?
(2)指导读句子
7、文中还有长句,用老师的方法来读读。
8、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
板块三
1、出示生字:原、打、宁、羊。
2、交流讨论。
原:“厂”偏厂旁半包围结构
里边不是“泉”。
打:左窄右宽。
宁:上下结构。
3、教师范写
作业
设计
读熟课文。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
搜集一些关于草原的诗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会6个生字。
三、教具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a)复习:轻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b)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半包围结构的字:迎
左右结构的字:朝、如、狂、传、碰。
2。读准字音:
多音字:朝出示朝霞课文中读zhāo,还有一个读音cháo,朝前。
传出示传来课文中读chuán,还有一个读音zhuàn,传记。
3。指导书写:
a)迎:出示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指句读,理解欢迎。
注意:迎的右半部分是不是卯。
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两个。
b)朝:由几个部件组成?书写时注意什么?
用朝字组词。
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两个。
c)如、狂:说出偏旁部首的"名称,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
d)传、碰:书写注意左窄右宽。
4。领读、齐读、接龙读黑板上的6个字,中间穿插提问字的结构、词语的意思。
c)出示投影,检查认读情况。
d)盖住拼音读课文第3自然段,增识汉字。
e)完成课后题:2、3。
f)布置作业:《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看!(播放光盘)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齐读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五、写字教学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生字卡片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生字“动、牧“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生书空笔顺。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词: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2。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1。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4。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原新2。指名认读。 3。仔细看光盘上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生字的结构安排。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业1。练习描红。 2。各自练习书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给课文分段,初步理解课文。
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段落。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录像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下面请看录像。(单击题目后的录像)。
二、检查习题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段。
2、纠正字音,初步理解文中的新词。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勒”读le,不读lei,“迂”读yu,不要读成yu,“驰读chi,不要读成ci
4、xx的作者是谁?写的是哪里的草原?(写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陈巴尔旗的牧业公社。旗相当于县。牧业公社就是现在的牧业乡。)
三、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xx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
〈2〉按方向过程,课文可分几段,为什么?(有三种方法:分五段,三段或二段,我们按五段来分析课文。第一段讲初次见到草原的景色:第二段讲主人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第三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第四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以及相互献歌的情形;第五段讲主客话别。)
3、播放录音,透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听完朗读后,(单击品句析段中第一段的录像)。
〈1〉xx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有表达这样思想感情的句子吗?请找也出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单击第五自然段的品句)
〈2〉学生各读这句话,进一步体会这句话表达的感情。
4、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出文中表达的感情。
四、练习
1、课后习题4,指导用关联词语造句。
〈1〉“那么……那么……“是排比句式,表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2〉“既……又……”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在这一句中,表示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
〈3〉“不管……总是……”是表示条件不同,结果相同的句式。
2、
3、比字组词
五、作业
1、课后练习题2。
2、用课后练习4的关联词造句。
第二课时
目的:
1、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领会草原的景色秀丽,地域辽阔。
2、理解课文第一段,朗读,背诵第一段。
重点:体会第一段中动态,静态的描写。
难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景色的静态,动态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xx共分几段,每段主要写什么?
2、课文哪一句话点明了xx的中心?这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学习第第一段
〈一〉指名朗读第一段
〈二〉播放录像,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单击第一自然段前的录像)
〈三〉单击目录中的确良13课课题,出现草原画面,加深对草原风景的印象。
〈四〉思考讨论:
1、从“这次,我到了草原”中,你能读出哪些意思?(点题,第一次初到草原。)
2、课文是从哪俩个方面写草原的?(天空,天底下)。
3、齐读描写天空的一句话
讨论:
(1)高歌一曲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单击“高歌一曲”)
(2)“我”为什么感到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3)课文中连用两个“那么”表示什么意思?强调了什么?(单击第一段品句一)。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请同学读一读课文,讨论交流:
(1)解释“一碧千里,茫茫”的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为什么辽阔无边的草原却没给人迷蒙,空荡的感觉呢?(单击“一碧千里”和品句二)。
(2)作者在描写草原时,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小丘,平地,羊群,颜色有绿有白,形态有动有静)
(3)作者把草原和羊群比作什么?又为什么说小丘像只用绿色漂染而不用墨成勾勒的中国画?(单击品句三和“渲染,中国画,翠^xxxxxx流”这三个词语。)
(4)“到处翠^xxxxxx流,轻轻流入云际”如何理解?(单击品句4)
(5)小丘本身会流动吗?作者为什么要用“流”字呢?用这个“流”字给我们什么感觉呢?(单击“流”这个词语。)
(6)这样的境界使“我”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我”为什么会“惊叹”感到舒服,愿意“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奇丽的小诗?
(7)这样的境界为什么会使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课文中为什么用“好象“一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单击品句七和”回味“词语)。
〈五〉小结。
老舍先生以满腔热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草原的美丽。这种美丽体现在草原辽阔而不空荡,宁静而不死气沉沉、到处充满蓬勃的生机。我们可以通过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体会到草原动态美和静美。
〈六〉、播放录音(单击这一自然段前面的录音)
〈七〉指导朗读第一段,要求有感情地读,读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三、达标练习:
这一段主要写了几层意思?学生在课本中用——标出,并画出静态和动态描写的句子。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根据分层,思考怎样背诵才又快又准?(单击第一段的析段)
四、作业:背诵第一段。
第三课时
目的:
1、理解课文后四段内容,受到热爱祖国、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2、领会课文中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难点:进一步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教学过程:
一、背诵第一段。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一)指名读第二段。
(二)指导给第二段分层和概括层意。(可以分作三层。第一层讲在去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的路上;第二层讲走了许久,看到了河、马群,听到了鞭响;第三层讲“我们”在距离目的地几十里以外受到热情的欢迎。)
(三)思考、讨论:
1、解释“洒脱”的意思,为什么在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单击第二段品句一)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天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河”为什么要加感叹号?(单击品句二)
3、说说第一、二层所讲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4、齐读第三层,思考、讨论:
(1)联系上下文,说说“忽然”的意思。(情况变化很快,出乎意料,没有想到。)
(2)说说“我们”快到公社时,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说明了什么?
(3)“群马疾驰”和“襟飘带舞”写出了什么特点?(单击品句三)
(4)作者把欢迎远客的男女老少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5)作者是怎样写静态的草原热闹起来的场面的?学生读读有关句子,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草原人民的什么感情?(单击品句五)5、初到草原和快到公社时,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描写的景象由静到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指导朗读第二段,从语气的变化上,要突出草原由静到动的变化。
三、指导学习第三、四段
(一)默读第三段。
1、思考、讨论:
(1)这一段是讲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2)蒙古包外,主客相见时,作者写了哪三多?说明了什么?
(3)结合这一段
教养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认识保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发展目标:
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能把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
重难点: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
过度: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
板:风景美人情美
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
3、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
2、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学生汇报。
4、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指导朗读。
(2)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
(3)理解“奇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
5、者先是想高歌,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如果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让他先“低吟”,后来他越看草原越高兴,然后“高歌”,行不行?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讨论)
6、学生汇报。
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图)
板:开阔
点拨2:
1)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2)指导朗读
3)换词理解“清鲜”、“明朗”。
过度:接下来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
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
点拨3:注意作者第二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
点拨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
指导朗读:(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清丽。指导朗读。
这里把xxxxx比作xxxxxxxx,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随机出示图、出示两种风格的国画,理解“勾勒”、“渲染”。
点拨5:这样柔美的线条,缓缓地高起来,又缓缓地低下去,就像(波浪)。所以作者沿着这波浪般的线条,一直远望,就觉得好象整个绿色的草原在流动,所以作者说……
指导朗读。
7、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四、
总结: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1、看图,听音乐。
2、口语训练:做小导游,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如画美景。
五、
布置作业
1、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自然风光。
2、背诵第一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