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案
推荐度:
《清平乐村居》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推荐】《清平乐村居》教案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平乐村居》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平乐村居》教案 篇1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还记得刚才在课件老师放的歌吗?还记得老师放的是什么诗吗?
生背《春晓》
2、师:咱们中国历来被成为是古诗的王国。请学生背古诗。
3、这些古诗给它配上曲子就特别好听。愿意来听一首歌吗?
4、师:听了这首歌,老师再给你看看这首词,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听完老师想听听你的感受。
5、播放《康熙大帝》片尾曲,听完有什么感受?
6、师读词
同学们,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哪怕一个词
生:壮观
师:能不能说说怎么样壮观的场面?
师:这首词也让我们有心潮澎湃的感觉。知道作者是谁吗?猜一猜
生:辛弃疾
师:你怎么知道是辛弃疾的?
简介作者。
7、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手辛弃疾的词,这两首词风格迥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体会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种特殊的问题,板书词
2、听范读,要求:思考词与我们以往学习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3、交流不一样的地方,找到一点说一点
(1)生:古诗字数相同,词的.字数不同。
师:所以我们把词的句子叫做长短句。读的方法也不一样。谁来读一读?读错也不怕。
师:声音清脆,挺好听的
(2)生:词分了段
师:在词里不这么说,在词里叫片或者阙。上面的叫上阙,下面的下阙。读的时候上阙和下阙要稍微停一停。谁来读一读。
师:发现咱们班女孩子读书真好听。
(3)师:还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词先写词牌名。再写词名。
师:好极了,这不叫词名。词牌好名字之间也要空一点。再来读一读课题。
4、师: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读的这么好呢?自己小声读一读。
5、生读课文。
师:你在读课文的过程当中,你觉得哪个字音是难读准的?
生:刨
师:这个字是多音字
师:“莲蓬”我们平时要读轻声,但在词里要注意押韵,不读轻声。
6、你们知道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什时候写的吗?课前有没有查资料?记得一点说一点。
生:傍晚
师:是不是傍晚等会我们学了就知道了。老师的意思是说这首词是在什么时候写的?
师介绍词的背景(你们听过上海和苏州人说话吗?上海人说话什么感觉?引出吴音)
7、这首词里写了几个人?他们是什么关系啊?
生:父母、大儿二儿小儿
师:翁媪是什么意思?
8、看到这五个人给那你的印象是什么?
生:相亲相爱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相媚好
师:相媚好是什么意思?
生:小儿子很调皮。
生:我喜欢二儿子和打儿子,他们帮父母分担压力。
师:看来这首词不难理解。谁连起来把这首词的意思说一说?
指名回答.
师:现在两个人把这首词呃意思说给对方听。
9、同学们,词人四十多个字就向我们描述了一副农家的情景。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词,你通过哪一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青翠的小草
师:我觉得青翠还不是很适合,莲蓬应该是初夏,应该是很茂盛才对。
生:人们很勤劳。
师:送他一首诗,你想到哪一首诗了?生背《锄禾》…………..
生:仿佛看到了一朵朵翩翩起舞的荷花
师引导学生背“接天荷叶无穷碧……”
10、师出示“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为什么用无赖?
师:看这个“卧”,能不能换躺、趴?
生:不生动、乏味
师:更显得他的调皮啦,这样的孩子你喜欢吗?谁来读一读?
指读两名,齐读。
11、你还看到什么了?
生:老两口用家乡话聊天
师:同学们,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同桌说一说。
生:我们真幸运啊!大儿子和二儿子这么懂事,小儿子真可爱。
师:我们只听到说话内容,但是没有看见表情。那两个同学来演一演?
学生表演。
师:同学们,你们从他们的表演中你感受到什么啦?
生:生活无忧无虑,儿子很孝顺。
师出示“醉里”,指导朗读。
12、同学们,这首词里还有一幅画呢!师引读
生:小溪
师播放小溪的声音
师:我们不仅听着老两口说话的声音,还听着溪声,还听见这鸟叫(播放)
指导朗读。
13、难怪词人用了个醉字,同学们,谁醉了?
师:先说说老两口为什么醉了?
师:这幅画仅仅五个人吗?还有谁?辛弃疾也醉了,他为什么醉了?
14、老师也醉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能背的就背一背。
三、作业
1、这首词和上课时的词放在一起读,你有什么发现?
《清平乐村居》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4、 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准备]
1、 投影 2 、范读磁带 3、配乐磁带 4、收集辛弃疾和有关“词”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1、 出示插图、筝曲。
2、 图中描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3、 这幅图就是根据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而创作的。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板书题目:清平乐 村居
引入诗,范读。
二、 读准课文,理解词义。
1、 听课文录音,注意几个字音。
2、 布置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 板书:读准
4、 检查:
指名读,准音。
“乐”“媚”、“翁媪”、 “笼” 、“剥”、“莲蓬”
5、 简介:词是诗的.一种。
6、 继续读,想想能够明白什么意思。
7、 相机交流、理解:
(1)“锄豆”、“卧”、“茅檐”、“无赖”、“吴音”、“相媚好”等词的意思。
(2)词牌名与题目的文体知识,“村居”的意思。
8、 质疑。
9、 几杯酒下肚,老爷爷、老奶奶微微有点醉,心理高兴,他俩就闲聊起来。
想想,他们在聊些什么呢?
10、 过渡:
通过朗读和自学就能把意思读懂(相继板书)。当然,不但要读懂,还要把这首词读好。(相机板书)
三、 体悟意境,内化表达。
1、 把这首词读好,你觉得怎么好就怎么读。
布置自渎。
2、 创设朗读情境,自由朗读。
3、 激情:老爷爷、老奶奶在茅檐下看看景色,聊聊天。感觉怎么样?
4、 齐读课文。
5、 展示画面。理清顺序。练习背诵。
6、 指名试背。
7、 读得这么好,大家是不是可以写写什么。人物,环境,感受皆可,有感而发就行。
8、 交流文章。
9、 总结:就让我们永远记住辛弃疾为我们描写的这首清新宁静的词吧!
齐读。
四、 作业:
(1)找几首辛弃疾写的其它的词来读读,品味品味。
(2)也可以寻找其他词人写的词,读读背背,在班级里开展古诗词朗诵会。
《清平乐村居》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中\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田园生活的纯朴和情趣。
难点:体会词的意境。
教法与学法教法:读议法学法:自悟法与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词作,感知宋词
1、课件出示(居)。
师:看屏幕,这个字读什么?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创造这个字的——出示“居”的古字演变。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家,所以有人说居然之家,还有人说安居乐业。)
2、出示“村居”。
师:看到这个词,你又想到什么?矮小的房子,勤劳的人们,安静的氛围……这村子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啊?
过渡:只是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就觉出了村居生活的安宁、美好。那么让你站在这村子边,走进这村子里,真实地感受这美丽的村庄,你会做些什么啊?(作诗、画画、吟诵)是啊,有多少文人墨客面对着美丽的村居都忍不住心怀感慨,就算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金戈铁马。这样的安宁还是触碰了他心里最深的细腻,于是让我们后辈人为之赞叹的佳作就这样破茧而出了。
今天我们就感受一下其中一位诗人细腻的感情,一起走进诗人辛弃疾的《村居》(板书)
3、简介词名
出示整首词。
师:这和我们平时学过的古诗一样吗?这是我们接触到的一种新的文体——
词,它是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隋唐之际,在宋朝达到鼎盛。古代的词,都合乐而歌,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这曲调的名称叫“词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清平乐”,又叫“忆萝月”、“醉东风”。
4、简介作者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二、初读词作
1、检查学生自读。
2、指导朗读
师:古人诗兴大发时,会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我们不妨也来效仿一下古人。(手舞上阕,足蹈下阕,合之)
三、诠词释意
过渡: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过这么多遍之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指导朗读)吴音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用家乡话和老师说句话?翁:年龄大的老公公。媪,年龄大的老婆婆。师:这翁媪在干什么?相媚好?很亲热的在一起打趣交谈。翁媪你们在聊些什么啊?(x翁、x媪)
过渡: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大儿锄豆溪东”(出示画面)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正需要x大儿来锄草,来x大儿把你的辛勤劳动读出来。
“中儿正织鸡笼”(出示画面)师:“看来翁媪的儿子们都是干将,那个字写出了了中儿的专心工作?(织,所以这个字要?重读。)指导朗读。
“小儿卧剥莲蓬”(出示画面)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小儿就在溪头莲蓬处。”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卧在那儿剥莲蓬)“卧”什么意思?(趴的意思)师:带进诗中去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师:那你是怎么理解小儿是怎么卧的?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还可以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师:看他的神情,他怎样剥的?送一个词给他,他在剥莲蓬时态度怎样?(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想必他吃得也是(津津有味)。师:这样的小儿让我们觉得?天真,活泼、可爱、顽皮……那这样的.小儿在父母眼里就更受?所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那“无赖”指?可爱、顽皮。
2、(出示整首词)师:我把你们看到的画面全部呈现出来了,我认为还有一处重要的景色可以把大家看到的画面连到一起,是什么?你发现了么?你看见了么?
“小溪”,溪上?——青青草。溪东?——大儿锄豆。溪头?——小儿卧剥莲蓬。
这小溪简直就是这幅村居图的“点睛”处,因为有了这溪水,所有的画面和谐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完美的画面。听,这流水声。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溪?(涓涓的、潺潺的、哗啦哗啦唱歌的……)
师:闭上眼睛,伴着这流水声我们眼前出现了矮小的房屋,溪上绿油油的茂盛的小草,呢喃着软语的有点喝醉了的老公公和老婆婆。还有他们勤劳的儿子们以及那正在聚精会神剥莲子的小儿子。这画面多么的?——美。这美多么的让人?——陶醉。你能不能陶醉着把这美读出来?(读的真美,老师也陶醉了,我们都醉在这吴音的美景中,“沉醉不知归路”。)
四、合作探究
过渡:这种沉醉让我们忍不住想走上前和翁媪聊聊天,问一问这是“谁家”的翁媪。(这是谁家的翁媪啊?)x翁啊,看您住的草房子这么矮小,您为什么这么开心啊?x媪啊,你的日子过得这么清苦,您怎么还有兴致喝酒谈心啊?x翁:你家这么多人就住在这茅屋里,冬天来了,你们怎么过?你们为什么还总是笑容满面呢?(心安茅屋稳,家贫菜根香)
看着这和睦的一家人,我们不禁心生?羡慕。是啊,生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尚且羡慕他们,何况处于战乱之时的作者呢!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宁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十八年。这首词就是他在被贬之后写的。
你觉得作者喜欢这样的乡村生活吗?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五、总结课文
过渡:想象一下胸怀爱国热忱的辛弃疾在看到这么美丽的村庄,这么和睦的家庭画面时,会怎样地合乐而歌?
你想听听吗?可以跟着一起唱。
师:现在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当中的那条小溪缓缓地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永远……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整首词。
2、你喜欢这样的田园风光吗?试着把它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3、你的家庭(或者老家)一定也有这样的温馨情景,这些情景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把它写出来,写成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诗歌。
附:板书设计
26 清平乐 村居
情景(茅檐、小溪、青草)
人物(翁媪)
生活:大儿锄豆 美丽的村庄生活
中儿织鸡笼 (村居)
小儿剥莲蓬
教学反思:
从整个过程来说,这节课并没有达到原本设计的要求,内容安排较多,学生接受的容量还达不到设计要求;课堂节奏过于舒缓,与题目“村居”的舒缓有过之。虽然保证了节奏的一致性,但是一些环节拖得太长,照顾全体学生,反而导致了一些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但是,本课中的一些环节也真正使得学生们在传统文化熏陶,语文素养提高和知识的掌握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教育。在“踏歌”环节中,交给了学生一种全新的诗歌朗诵方法,不仅让他们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也记住了文章。舒缓的课堂气氛虽然使得环节显得有些拖沓,但是却能够保证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