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语文教案

中学开学第一课语文的教案

推荐度: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推荐度:

小学语文教案

推荐度:

语文上册教案

推荐度: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关于语文教案模板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看问题因角度不同,常会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2、了解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方法:引一个具体实例,并作简要分析后引出。

能力目标

1、能感受本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

2、能感受文章运用摆事实论证的方法及其好处。

情感目标

懂得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努力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设计思路

在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和写作特色,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汲取:吸取。

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地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隐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入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孜孜不倦:勤勉的样子。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2、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中的问题。

二、导入

前两年高考作文题,就是以本文的开头的图形为题,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出示四种图形。听课文朗读。

三、分析课文

1、提问:不看课文,请回答“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来”,并说明理由。

讨论并归纳:

(l)答A。因为A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

(2)答B。因为B是唯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3)答C。因为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

(4)答D。

因为D是唯一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

结论:这些答案都是正确的。

2、提问: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说明了很多人都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

3、提问: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讨论并归纳: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4、提问: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讨论并归纳: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5、提问: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哪两个事例?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一两个事例。

讨论并归纳:

(1)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2)罗兰·布歇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补充事例(略)

6、提问:创造的灵感是怎样产生的?

讨论并归纳: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形成的。

7、提问:“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8、提问: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9、提问:按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给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讨论并归纳:

提出问题。(1~2段)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分析问题。(3~12段)

第一层(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层(4~5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三层(6~8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

第四层(9~12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解决问题。(13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10、提问:本文用什么顺序论证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的?

讨论并归纳: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证的。

四、小结

本文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论证了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语文教案 篇2

诵读欣赏古诗《蝉》《孤雁》《鹧鸪》—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三首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

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熟记诗歌。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结构。

2、了解一般咏物诗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反复吟咏诵读,读准字音、节奏。

2、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3、品析鉴赏、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导言: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了,这些诗歌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给人享受,使人陶醉。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三首古诗。同学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三首古诗安排到了一个单元,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以动物为题。这些诗歌在内容上说,属于咏物诗。

诵读欣赏(一)蝉

虞世南

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一、诵读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要正确读音、断句。

3、识别诗体。

二、诵读

1、应用多种方式诵读

2、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3、提出质疑,师生互助解答疑问。

4、提出问题:(1)这首诗写了蝉哪些特点?

(2)作者针对“蝉”的特点发表了什么样的议论?

三、诵读

1、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诵读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下提示,然后提出问题:

(1)你从“蝉”的哪些特点中可以看出它是指“品德高洁的人”?

(学生各抒己见)

(2)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吗?

(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又体会了诗歌的深层含义。)

四、诵读

1、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情感的把握,朗读比赛。

2、让学生归纳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教师小结:诵读欣赏咏物诗关键是要仔细推敲诗句背后深藏的寓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和志,知人论诗,这样才能达到诵读的目的。

诵读欣赏(二)孤雁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是一首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也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1.全诗的诗眼是(孤)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2.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一、用诵读欣赏的方法自己体会诗歌《孤雁》的思想感情。

二、将《孤雁》改写成一篇散文,在班里交流。

诵读欣赏(三)鹧鸪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晚唐诗人郑谷,“尝赋鹧鸪,警绝”(《唐才子传》),被誉为“郑鹧鸪”。可见这首鹧鸪诗是如何传诵于当时了。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其鸣为“钩辀格磔”,俗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郑谷咏鹧鸪不重形似,而着力表现其神韵,正是紧紧抓住这一点来构思落墨的。

开篇写鹧鸪的习性、羽色和形貌。鹧鸪“性畏霜露,早晚希出”(崔豹《古今注》)。“暖戏烟芜锦翼齐”,开首着一“暖”字,便把鹧鸪的习性表现出来了。“锦翼”两字,又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在诗人的心目中,鹧鸪的高雅风致甚至可以和美丽的山鸡同列。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雕细镂的描绘,而是通过写其嬉戏活动和与山鸡的`比较作了画龙点睛式的勾勒,从而启迪人们丰富的联想。

首联咏其形,以下各联咏其声。然而诗人并不简单地摹其声,而是着意表现由声而产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韵。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这一带,历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迁客流人到此最易触发羁旅愁怀。这样的特殊环境,已足以使人产生幽思遐想,而诗人又蒙上了一层浓重伤感的气氛: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荒江、野庙更着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此时此刻,畏霜露、怕风寒的鹧鸪自是不能嬉戏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鸣了。然而“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反复吟咏,似又象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听鹧鸪的声声哀鸣而黯然伤神。鹧鸪之声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这二句之妙,在于写出了鹧鸪的神韵。作者未拟其声,未绘其形,而读者似已闻其声,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风韵了。对此,沈德潜赞叹地说:“咏物诗刻露不如神韵,三四语胜于‘钩辀格磔’也。诗家称郑鹧鸪以此”(《唐诗别裁》),正道出这两句诗的奥秘。

五、六两句,看来是从鹧鸪转而写人,其实句句不离鹧鸪之声,承接相当巧妙。“游子乍闻征袖湿”,是承上句“啼”字而来,“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鹧鸪声而发。佳人唱的,无疑是《山鹧鸪》词,这是仿鹧鸪之声而作的凄苦之调。闺中少妇面对落花、暮雨,思念远行不归的丈夫,情思难遣,唱一曲《山鹧鸪》吧,可是才轻抒歌喉,便难以自持了。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在诗人笔下,鹧鸪的啼鸣竟成了高楼少妇相思曲、天涯游子断肠歌了。在这里,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最后一联:“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诗人笔墨更为浑成。“行不得也哥哥”声声在浩瀚的江面上回响,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在呼应?这是颇富想象的。“湘江阔”、“日向西”,使鹧鸪之声越发凄唳,景象也越发幽冷。那些怕冷的鹧鸪忙于在苦竹丛中寻找暖窝,然而在江边踽踽独行的游子,何时才能返回故乡呢?终篇宕出远神,言虽尽而意无穷,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清代金圣叹以为末句“深得比兴之遗”(《圣叹选批唐才子诗》),这是很有见地的。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难怪世人誉之为“警绝”

小结:本节课我们用诵读欣赏的方法欣赏里了三首古代咏物诗,这让我们又一次领悟到与人类朝夕相处的动物们,以他们独特的特点寄托着人类的情感,以他们的灵性给人以启迪,以他们的内在品质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关爱生命”人用我们的行动依然是我们不变的主题。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明白怀丙和尚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记课文重点段落的内容,能复述怀丙捞铁牛的步骤、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捞铁牛的各种材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对课题质疑

2、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略知大意

1、指名读课文,余生画出生字新词,读完评点。

2、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介绍了什么内容。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生字的字型记忆、书写

3、理解词义:陷、潜、绷、淤泥、笨重、出色、浮桥

4、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意义。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要捞铁牛?课文什么地方说明了原因?

2、学习1、2

自然段,分析捞铁牛的原因

(1)大水冲走铁牛

(2)笨重的铁牛陷入淤泥里

(3)重修浮桥需要铁牛

3有感情地朗读怀丙和尚说的话(自信而不外露地),明白这样读的原因。

4、学生质疑:什么叫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怀丙和尚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结合自己课后的阅读说说

2、指名读课文1、2自然段

3、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了解怀丙和尚如何捞铁牛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准备捞铁牛

1、默读课文,思考:为了捞铁牛,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分几步?用竖线将它们划分开来。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1)(2)(3)(4)

3、想想:怀丙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准备?结合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

4、试着给每一步的准备工作加小标题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准备工作的不同层次,抓住重点词语。

6、试着复述准备工作

〈三〉、学习第三部分:捞铁牛

1、根据第二部分的学习方法,小组学习第三部分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1) 捞铁牛的几个步骤

(2)给捞铁牛的步骤加小标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复述课文

〈四〉、课文小结

1、怀丙和尚为什么能捞起铁牛?原因有哪些?

2、这说明了什么?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解答。

3、再读课文开头怀丙的话,谈谈体会。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四、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随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词识字

1、出示卡片“我会认”,激发学生自主说认识的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学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让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拼一拼,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2)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看清韵母读:冰、丁、争、鸣(后鼻韵母)

看清声母读:苏、争(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看图,照例句说句子、找词语、读字。(方法:一人描述说句,

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字条认读。)

(1)出示例句: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找词语:万物复苏 认读生字:万 复 苏

(2)照样子说句,找词读字

句:“春天来了, 。

词:柳绿花红 (柳) 莺歌燕舞 (歌 舞)

冰雪融化 (冰) 泉水丁冬 (泉 丁)

百花齐放 (百 齐) 百鸟争鸣(争 鸣)

5、分析字形结构,记字。

偏旁联想识字:柳 冰 泉 鸣(想想偏旁跟字义有什么关系)

部件组合识字:歌(哥 + 欠) 百(一 + 白)

6、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

(2)老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笔画的位置。

“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笔和捺笔要舒展开。

“丁”的“亅”要写在竖中线上。

“万”字注意笔顺是“一、?、丿”;“丿”在竖中线上起笔。

“百”字的横写得长一点。

(三)读词想象

1、用适中的速度朗读词语。

2、读出词语的韵味。

朗读时,每行的两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读完末尾的“苏、舞、冬、鸣”后要稍作停顿,以显示韵脚。

3、看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情景。

4、自己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

(四)实践活动

出示课后的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说一说: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

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图

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呢?

七、作业设计

1、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一说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画一幅《美丽的春天》。

3、写字练习。

八、板书设计

柳绿花红 (柳) 莺歌燕舞 (歌 舞) 冰雪融化 (冰) 泉水丁冬 (泉 丁) 百花齐放 (百 齐) 百鸟争鸣 (争 鸣)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学习文中论证方法的运用。

4、了解驳论方式。

教学重点: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求甚解”是我们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学到的一句名言,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它为题意在要真正理解陶渊明的本义。那么,“不求甚解”真正的含义什么呢?我们一起从这篇文章中寻求答案吧。

二、授新:

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作者针对什么说法进行论述?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3、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4、“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好读书”讲的是一个人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求甚解”则强调的是读书的谦虚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5、文中例举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有什么关系?

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6、引用陆象山的话有什么用意?

作为论据对“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行论证。

7、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了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问题。主要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

8、本文在论证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有立有驳,驳立结合。

三、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的含义的论述,告诉我们既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也要有谦虚的读书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掌握课文中的要点问题。

2、预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保护鸟类。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青海省的青海湖西部,有一个神奇的小岛,叫“海西皮”,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鸟岛”。

2、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鸟岛上走一走,看一看,好吗?

二、初读课文

1、复习词语

(1) 认读生字词

西部 青海 朋友 玉白色 闻名中外 筑巢安家

拾到 人类 因为 伸手 密密麻麻 养育后代

(2)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3) 你觉得鸟岛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么美的鸟岛在什么地方呢?有哪位小朋友来做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

2、你是从哪一自然段知道的?(第一)

3、海西皮这个小岛非常有名,不仅中国人知道,很多外国人也听说了它的名字,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它名气很大?(闻名中外)

你能给它换个词吗?(举世闻名、世界闻名、驰名中外)

4、齐读第一自然段 自豪的语气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每年春天,烟波浩淼的青海湖上,就不断出现了各种鸟儿飞翔的身影,它们飞呀,飞呀,一群飞来了,又是一群飞来了。

2、多美的景色呀!课文第二自然段就给我们描写了春天美丽的鸟岛。想读吗? 女生读

3、鸟儿多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一群一群)

那么多鸟儿是一起飞过来的吗?从哪里知道的?(陆续)有先有后 一个接着一个

谁能用“陆续”说一句话?

出示:放学后, 。

电影快开场了 。

冬天快要到了,小燕子 。

4、齐读第一句。

5、现在,小岛成了小鸟们的家,小鸟来到这样气候温暖,水草丰美的地方,多开心呀!小鸟们还忙着干什么呢?(筑巢安家 养育后代)什么叫筑巢安家?

6春天,鸟儿飞到小岛上安家了,多高兴啊!让我们美美的读好这一段,把它深深的印入脑海吧。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春天的鸟岛是一幅美丽而充满生趣的`画卷,那夏天的鸟岛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用一个词语说说岛上的情景。

是啊,夏天是鸟岛上最热闹的,俗话说的好,人多才热闹,而鸟岛上是鸟多。

2、交流

A、板书:鸟多

(1)你从哪句话读出鸟多的?(出示第一句)

(2)再仔细读读,从哪些词语最能看出鸟多?(最热闹 各种各样 聚在一起 鸟的世界)

每年5、6月份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的斑头雁、棕头鸥等180多种候鸟,就会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数量达10万余只。)所以书上说——各种各样

在鸟岛上,天上飞的,地上跳的,水里游的都是鸟,鸟儿真多呀,这里成了鸟的世界“鸟的世界”还可以怎么说?(鸟的天堂 鸟的天地)

(3)小鸟们聚在一起会干些什么呢?

练习说话: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聚在一起,有的--------------,有的-------------,有的------------,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4) 多开心,多快乐的小鸟呀,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喜欢这句的小朋友一起读,读出鸟的多。

B、板书:鸟窝多 (鸟岛上除了鸟多,还有什么多)

(1)你从哪句读出来的?(出示第二句)怎样才能读出鸟窝多?

(2)你见过鸟窝吗?老师来画一个。一个够不够?请同学上来画。

(3)结合理解:密密麻麻 一个挨着一个(请同学上台画鸟窝图)还有什么东西是密密麻麻的?

大树上密密麻麻的树叶一片挨着一片。

草原上密密麻麻的羊群一只挨着一只。

集市上密密麻麻的人群一个挨着一个。

花园里密密麻麻的花朵一朵挨着一朵??

(4)喜欢的小朋友一起读

C、板书:鸟蛋多

(1)哪句话写出了鸟蛋多?(出示第三句)

(2)自己练一练,怎样才能读出鸟蛋多的感觉

3、小结:鸟岛上这么多的鸟儿、鸟窝、鸟蛋,所以说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夏天的鸟岛真是鸟的天堂鸟的乐园鸟的世界。

学习第四段

来鸟岛上游玩的人很多。从哪些地方看的出游人爱鸟?为什么游人这么爱鸟?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吗?

口头造句

因为 所以

小结:游客们的周围有这么多的鸟蛋和幼鸟,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人们是多么爱护这些可爱的小鸟呀!正因为如此,岛上的鸟才不怕人,而且非常多,所以我们说这儿是鸟的天堂,是鸟的世界。

齐声读第四段

4、这么美的画面,我们要把它,牢牢刻在心中,你们愿意做一只快乐的小鸟吗?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来做一只鸟岛上快乐生活的小鸟吧!一起飞起来吧! 现在老师是鸟岛电视台的记者(教师随机采访)

(1)小鸟,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

(2)小鸟,你在这儿生活得快乐吗?为什么?

(3)小鸟,你在忙些什么呢?

(4)小鸟,这儿游客这么多,有人伤害你们吗?为什么?

师: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应该爱鸟,护鸟,让我们的真心付诸行动吧,一起做个爱鸟的人。板书:画心形

5、让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鸟岛的神奇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板书:

鸟多

鸟窝多

19、鸟岛 鸟蛋多

游人多 (爱鸟护鸟)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2.学习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3.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

学习重点: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说明文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凡尔赛宫,是世界驰名的法国王宫,被誉为“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我们虽不能一睹风采,大饱眼福。但我们可以跟随吉祖英的笔迹,去欣赏、想像凡尔赛宫的美妙。(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一)整体阅读,感知课文。

1、同学们,我们在学前两篇说明文时,请你们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讲解建筑物,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学习方法来赏读《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是美的殿堂,更是一座艺术的宝库。老师这儿有几张介绍凡尔赛宫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后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划出自己认为要掌握的词语,然后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一组图片,向老师和同学们解说凡尔赛宫。

2、词语练习:完成练习册(同桌互问)

(二)课文学习

3、同学们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走近凡尔赛宫。

生一:介绍§1.2:

同学们,在我们面前的是驰名世界的被称为人类明珠的法国凡尔赛宫,它座落在……建于路易十四年代,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看!宫顶……;宫殿外壁上端……如果想看到凡尔宫更美丽的景致,就请跟随下一位导游一起走进凡尔赛宫。

师问:走进凡尔赛宫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刚才这位导游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板书:方位、艺术价值

外部:建筑时间、面积、特色)

4、师:凡尔赛宫里面的景致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宫内,请下一位导游为我们介绍。

生二,介绍§3。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凡尔赛宫的内部,这里有大殿小厅500多间,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这里的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已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这里还陈放着来自……。现在我们来到了由皇家大画家……的镜廊。这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400多块镜片组成。我们一块儿看镜廊拱形天花板。板上是……。我们漫步在……仿佛……。凡尔赛宫内部的陈设和装潢那么富有艺术魅力,其实它的`外部点缀景物也充满着艺术魅力,不信请随下一位导游进入法兰西式大花园。

师问1:这位导游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内部陈设和装璜富于艺术魅力)(板书:内部:陈设

装潢(镜廊)

师问2:作者在介绍内部陈设和装潢时为什么特别提到中国古代的瓷器?

师问3:作者向我们说明镜廊时,列举了许多数字,这些数字给你什么感觉?

5、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观赏宫前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有请下一位导游带我们去游览。

师问:请同学们注意这位导游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的?

生三§4: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到了正宫前面的法兰西式大花园。这座花园风格独特。园内……。站在这儿极目远眺,可以看到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近处……。

师问:这位导游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的?

(空间顺序:远——近)

(三)1、问: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板书:历史轶事)指名朗读

问:作者为什么要插入这段历史轶事呢?(讨论)

(归纳:点到趣味性即可)

2、文中的6、7介绍什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齐读§6—7

(板书:今昔地位举例子作比较)

三、研读课文,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板书,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

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分析]:无论是对凡尔赛宫的建筑本身,还是对其内部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的大花园,课文都能抓住艺术价值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与艺术价值无关的内容一律略去。这样对凡尔赛宫的说明从总体突出了重点。从局部来说,也同样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介绍凡尔赛宫的内部陈设和装潢艺术时,重点介绍了镜廊,让读者以斑窥豹。因为它

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两位建造者赫赫有名,镜廊本身的构成有特色,镜廊天花板上的巨幅油画气势横溢,富有艺术价值。这种“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要学会使用。

2、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进一步深入探究这种写法。(结合说明方法)

(1)、第一段交代了凡尔赛宫的,并用了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

(2)、第二段交代了凡尔赛宫修建和竣工的时间,接着用了的方法说明,从中可以看出凡尔赛宫分为和

两大部分。

(3)、说明凡尔赛宫的宫殿建筑,布局严密、协调的具体内容是。

(4)、第三段用了和和说明方法,这一段具体说明了凡尔赛宫的。

(5)、法兰西式大花园“风格独特”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

五、课外语文活动(创造性阅读)

圆明园是我国清朝一座著名的园林,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如今却已剩下断壁残垣。面对残破的圆明园旧址,对照金壁辉煌的凡尔赛宫,你有何感受?

面对这一切,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思绪万千!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将心中的那份不平静写出来吧!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

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

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词条  
教案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神舟飞船教案推荐度:中班科学活动动物过冬教案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展开)

教案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摇篮》教案推荐度:大班语言教案《拜年》推荐度:《鲁班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推荐度: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我做哥哥了》推荐度: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推荐度:相关...(展开)

教案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神舟飞船教案推荐度:中班科学活动动物过冬教案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合集九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展开)